【精選】數學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函數作為初等數學的核心內容,貫穿于整個初等數學體系之中。函數這一章在高中數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對初中函數概念的承接與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體的幾個簡單類型的函數上,把函數看成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而高中階段不僅把函數看成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更是從“變量說”到“對應說”,這是對函數本質特征的進一步認識,也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這一章內容滲透了函數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數學建模的思想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無疑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深刻的影響。
本節(jié)《函數的概念》是函數這一章的起始課。概念是數學的基礎,只有對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確靈活地加以應用。本課從集合間的對應來描繪函數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數的作用。也為進一步學習函數這一章的其它內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據。
二、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對上述對教材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函數的概念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應該是本章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變量觀點下的函數定義,并具體研究了幾類最簡單的函數,對函數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在本書第一章學生已經學習了集合的概念,這為學習函數的現代定義打下了基礎。
2、不利因素:函數在初中雖已講過,不過較為膚淺,本課主要是從兩個集合間對應來描繪函數概念,是一個抽象過程,要求學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較高,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四、目標分析
1、理解函數的概念,會用函數的定義判斷函數,會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數的定義域、值域。
2、通過對實際問題分析、抽象與概括,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歸納知識以及邏輯思維、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過對函數概念形成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不斷超越的創(chuàng)新品質。
五、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數學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一方面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另一方面,依據本節(jié)為概念學習的特點,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不斷探究、發(fā)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心靈愉悅的主動認知過程。
學法方面,學生通過對新舊兩種函數定義的對比,在集合論的觀點下初步建構出函數的概念。在理解函數概念的基礎上,建構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們的求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情景1:提供一張表格,把上次運動會得分前10的情況填入表格,我報名次,學生提供分數。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情景2:汽車的行駛速度為時過早8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距離y與行駛時間x之間的關系式為:y=80x
情景3:某市一天24小時內的氣溫變化圖:(圖略)
提問(1):這三個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幾個變化的量?(兩個)
提問(2):當其中一個變量取值確定后,另一個變量將如何?(它的值也隨之唯一確定)
提問(3):這樣的關系在初中稱之為什么?(函數)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在創(chuàng)設本課開頭情境1、2的時候,我并沒有運用書中的前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我改成提供給學生一張運動會成績統計單。是為了創(chuàng)設和學生或者生活相近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節(jié)課堂氣氛,引人入勝,第二個例子我改成一道簡單的速度與時間問題,是因為學生對重力加速度的問題還不是很熟悉。同時這兩個例子并沒有改變課本用三個實例分別代表三種表示函數方法的意圖。
這樣學生可以從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導分析,探求特征
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語言來闡述上述三個問題的共同特征?
[設計意圖]并不急著讓學生回答此問,為引導學生改變思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里也是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的體現,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引。
提問(4):觀察上述三問題,它們分別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個問題都涉及到了兩個集合,具體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培養(yǎng)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問(5):兩個集合的元素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對應)
及時給出單值對應的定義,并嘗試用輸入值,輸出值的概念來表達這種對應。
2、抽象歸納,引出概念
提問(6):現在你能從集合角度說說這三個問題的共同點嗎?
[設計意圖]學生相互討論,并回答,引出函數的概念。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
板書:函數的概念
上述一系列問題,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倡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不斷探究、發(fā)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在學生心情愉悅的氛圍中,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點。
3、探求定義,提出注意
提問(7):你覺得這個定義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剖析概念,使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便于理解記憶。
2、例題剖析,強化概念
例1、判斷下列對應是否為函數:
(1)
(2)
[設計意圖]通過例1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單值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例2、(1) ;
(2)y=x-1;
(3) ;
(4)
[設計意圖]首先對求函數的定義域進行方法引導,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過(2)(3)兩道題,強調只有對應法則與定義域相同的兩個函數,才是相同的函數。而與函數用什么字母表示無關,進一步理解函數符號的本質內涵。
例3、試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
(1)
(2)
[設計意圖]讓學體會理解函數的三要素。
4、鞏固練習,運用概念
書本練習P24:1,2,3,4
5、課堂小結,提升思想
引導學生進行回顧,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有一個整體把握,將對學生形成的知識系統產生積極的影響。
七、教學評價
1、我通過對一系列問題情景的設計,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對本課重難點的突破。
2、為使課堂形式更加豐富,也可將某些問題改成判斷題。
3、在學生分析、歸納、建構概念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理解的偏差,教師應給予恰當的梳理
4。本節(jié)課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理想的教學情景。
數學說課稿 篇2
說課稿
一、教材設計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數學第三單元約數和倍數第三小節(jié)的整理和復習。
2、教材設計
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后學習約分、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的基礎。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的知識,為今后到中學學習因式分解做準備,使學生加深對整數的認識,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部分內容概念多,又比較抽象,因此在學完第三小節(jié)后,設計這樣一節(jié)復習課,目的是查漏補缺,促使這部分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結構,針對這部分知識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復習時進行橫向練習,讓學生綜合把握,溝通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習題的設計做到綜合性、發(fā)展性和趣味性,通過讓學生整理這些概念,把這部分知識連成線、串成網,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分析與概括能力。此外,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以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這樣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可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
二、目標設計
目標教學是一種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機制,評價的目標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對學生的評價,第一、要注重對達標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的操作過程、合作交流過程、情感、態(tài)度及思維的發(fā)展過程等。例如:填空題的(6)小題 24□ 要使這個數能被2整除,在方格里填上適當的數字,并說明理由。
要使這個數能被3整除,方格里可填幾?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可能會出現①方格里填幾能被5整除?②方格里填幾能被2、3同時整除?③方格里填幾能同時被2、5整除?④方格里填幾能同時被3、5整除?⑤方格里填幾能被2、3、5整除
又如:找出與眾不同數的第(5)題7、14、21、25、49
這組數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誰還能提?可能會出現①誰不是7的倍數?②誰沒有約數7?③誰有約數7?④誰是7的倍數?⑤誰能被7整除?⑥7能整除誰?通過這些練習,較為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思維和掌握知識的情況。第二、評價方式多元化,在整理知識時,采用小組互評的形式,通過小組互評,增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在整節(jié)課的復習中根據不同的內容,還運用了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進行評價。第三、注重對達標指標體系的評價,主要對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情況開展評價,例如檢測題中的破譯密碼
李老師給家里的電話設置了密碼,你愿意當個小情報員,把密碼給破譯了嗎?
ABCDEFG
A→3的倍數
B→最小的合數的2倍
C→是合數,全部的質因數有2個,一個是2,一個是3
D→比10以內最大的奇數少6
E→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F→是最小的偶數
G→比最小的質數多1
通過練習,評價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寓于生活,總之,整個教學過程處處有評價,既有定性評價,又有定量評價,既有過程評價,又有結果評價,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所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說教法
目標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強調措施與目標的對應性,教與學的和諧統一,也就是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去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教學目標,這是達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的選擇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因此,本節(jié)課我在教法上1、努力體現目標教學的特點,重視教學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2、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努力體現雙自主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對概念進行整理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整理。5、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做開放題時充分讓學生去討論,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6、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7、重視目標評價方式多元化,在師生互評的基礎上,還有小組互評、學生互評與學生自評,體現了評價的開放性與多元化。
四、說學法
“授之以魚,僅供一餐所需,授之以漁,將終生受用不盡”古人以其精僻的語言提示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新時代的文盲將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本節(jié)課在學法上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歸納、推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評價、反思等活動,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
五、說教學效果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整除、約數、倍數、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等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發(fā)展,準確地把握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獲得對本課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這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12冊教材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本單元的知識與方法具有上位特征,基本上是對原來概念的進一步提升,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學習了這些概念以后,對原來的觀念和方法可以作進一步溝通和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更趨多樣化,數學能力將得到有效提高。概念間和計算方法的的聯系、辨析、溝通以及正確合理地計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比的意義是本單元的起始概念也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這節(jié)課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切實地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系。比的意義教材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相除關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系,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系。
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后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上有這樣一段話: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在這樣思想的引領下,“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并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fā)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fā)合作意識,理解并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
。3)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比的意義的理解,比同分數、除法的關系。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比、感受比。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
首先,本節(jié)課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激發(fā)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提供給學生較為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認識經驗,在較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在來提煉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能夠發(fā)現數學問題。
其次,提供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除法的基礎上教學比的意義,目的使學生對比有整體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再次,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 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另外,采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于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四、教學過程的預設:
。ㄒ唬、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先請一組同學起立,其余同學數數這組同學有男生幾人,女生幾人?
男生5人,女生7人 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有關除法的)
板書: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 5÷7女生是男生的幾倍? 7÷5
2、出示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的長15米,寬是10米,也請大家提出問題表示長和寬之間的關系。
板書:長 寬 15÷10
寬 長 10÷15
3、以上兩題都是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兩種數量關系的,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方法——比。(板書:比)
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學中的教與學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于“比的意義”內容繁雜,在一開始,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學生對比感興趣,非常樂意探究知識,巧妙地導入新課
。ǘ⒊浞指兄,理解意義。
1、如第一題中,女生是男生的幾倍,除了用7÷5來比較,還可以說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7比5。(板書:7比5)
那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除了用5÷7來比較,還可以說成什么呢?(板書:5比7)
2、國旗中的長是寬的幾倍,還可以說成為什么?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還可以說成什么?
3、看來大家還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比”的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
再出示“神州”五號運行材料(略)
你們會計算它的速度嗎?怎樣列式,板書:42252÷90
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路程÷時間=速度)用比怎樣表示呢?
4、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么你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嗎?(同桌互說)
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揭示并板書課題:比的意義(齊讀一遍)
讓學生用兩種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除法應用題入手,通過復習同類量相除,不同類量相除的內容,引出“比”的概念,培養(yǎng)了知識遷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義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比的意義,使學生不僅獲取了新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三)、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1、比的讀寫法、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看書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后組織同學們匯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匯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guī)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2、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
比與除法、分數都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思考、討論等活動,在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的基礎上,找出了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qū)別。看電腦屏幕,用“相當于”一詞來說明比、除法、分數的聯系,促使了原有知識的重新建構,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系。
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重點理解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
根據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和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得知比的后項不能是0?梢詮倪@一個角度理解,也可以從后項是0時,2: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不等于2,所以0不能當后項,也可以再從0: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等于0,答案不唯一,這三個角度,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后項、除數、分母為什么不能是0。
。2)我們經常在足球比賽中看到2∶0這樣的形式,它是比嗎?為什么?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練習主要分三層,第一層是復習比的意義,雞鴨數量比和比值,數量與總價的比和比值,小強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從同類量相比和不同量的比較,貫穿求比值。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一單位,并且要搞清楚是誰和誰比。讓學生按要求寫出比,并重視理解所寫出的比是哪個與哪個的比,如果換一種比法,又該怎樣寫,使學生理解寫比必須根據要求,不能輕易改變數的位置。
第二層讀出比和求比值的練習
第三層是提供一些信息,讓學生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之間的比。
。ㄎ澹⒖偨Y歸納,拓展延伸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通過學習,讓學生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是學生自己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的梳理,同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
我們常說,數學知識來源來生活,但還得應用于生活。最后的課外延伸,滲透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體會,并通過介紹黃金分割的妙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數學對于藝術美的價值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對比的意義進行了一個挖掘。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平行線和三角形之后編排的,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同時又是為了后面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圓,甚至高中立體幾何打基礎的,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平行四邊形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應用也很廣泛,學習他可以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更好地為實現科技現代化服務。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學習中,學生對幾何“證明”開始入門,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推理論證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為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2、教學目標:
。1)雙基目標: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平行線間距離,并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歸納知識的自學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聯想、類比、轉化、推導、論證、演繹、抽象知識的數學思維品質。
(3)非智力目標(思想目標):滲透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數學思想以及事物之間互相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以及性質的應用。
4、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靈活應用。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按教學論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制定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控制教學活動的進程,并隨機應變、排除障礙,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本節(jié)課采用“五點”教學法。具體如下:
1、以“問題”為學生學習的“起點”;
2、以“范式”為學生學習的“焦點”;
3、以“變式”為學生學習的“重點”;
4、以“創(chuàng)新”為學生學習的“難點”;
5、以“評價”為學生學習的“疑點”;
三、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課內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學法如下:
四、說過程
1、設問激趣,導入新課(起點):
首先復習四邊形的概念、明確四邊形的性質,然后用特殊化方法設計一問題:若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則該四邊形是什么樣的四邊形?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數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達到用問題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敢于探索和猜想。
2、誘導思維,以誘達思(焦點):
其次通過設問、質疑,進一步引導學生區(qū)分平行四邊形與一般四邊形,進而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性質。同時教師整理出一種推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范式,再讓學生聯想范式,演繹其他推導模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去觀察、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教師的范式的有誘導下,達到演繹數學論證過程的能力。
3、變式問題,突出“重點”:
通過具體問題的觀察、猜想、演繹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四邊形的性質,進一步由學生歸納總結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投影不同層次的典型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掌握“重點”。
4、引導創(chuàng)新,化解“難點”:
設計“無圖形”和“無結論”問題,引導學生讀題、審題、畫圖、觀分析、猜想、歸納,然后把問題中所有可能的結論推導出來,通過這種開放式問題的解決,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5、反饋補缺,消除“疑點”:
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教師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習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消除“難點”的目的。
6、總觀全課,找到收獲:
教師對此課學生的表現作一小結、評價,特別是對“兩頭”的學生予以表揚,告訴學生本節(jié)是本章及以后學習的基礎,要求他們在以后學習中會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實際問題。
7、布置做業(yè):
有針對地布置少量重、難、疑點知識的家庭作業(yè),可以把“單一性結論”問題改為“無結論”問題,以鞏固知識。
【【精選】數學說課稿四篇】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高中數學說課稿(精選10篇)11-02
初中數學說課稿《相交線》01-19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排序》11-03
大班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數學說課稿3篇01-19
高中數學說課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