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師說課稿模板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門】教師說課稿模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說課稿 1
我說課的題目是《負荊請罪》,這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士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歷史小話劇,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向遭其侮辱卻不與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
說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聯系課文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說教法:
討論法,自主學習法
說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說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先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然后板書課題,你知道是誰向誰請罪?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
二、布置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查字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③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①指名讀詞語
②用鋼筆描紅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理解詞語:厲害:難以對付 寬恕:寬容 懼怕:害怕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①誰向誰請罪?
②為什么要請罪?
③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內容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板書
負荊請罪 厲害:
難以對付 寬恕:
寬容 懼怕:
害怕 昏庸:
糊涂而愚蠢
教師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第三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作者運用詩歌的形式,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敘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3、情感價值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詞句,了解蒲公英、蒼耳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1、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3、適當采用“表演——體驗”的教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1、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3、在導學第2段后,放學讓學生合作學習3、4段。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習第一小節
1、談話導入:“大自然里的動物們都想去旅行了,他們用的是什么辦法呢?植物們也都想去,可是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么去四海為家呢?”
2、學習第一小節。
(本課內容充滿童趣,首先我采用了談話導入直奔課文主題,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然后再來學習第一小節。第一小節內容通俗易懂,沒有必要過多的講解,重點放在朗讀訓練,問句,讀出疑問的語氣。)
(二)賞讀悟趣
1、導學其中一節。學生最喜歡哪一節就導學哪一節。
過渡:你們最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為什么?指名說時相機點撥指導:
(1)看圖觀察“蒲公英”和“蒲公英娃娃”,讓學生說說“蒲公英娃娃”像什么?
(2)結合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乘著風”和“紛紛”:
你看,媽媽準備的降落傘多美啊,只要風婆婆一來,它們就可以乘著風一個接一個向四面八方飛去,這就是“紛紛”出發。
(3)讓學生自己小結蒲公英傳播種子的辦法。
(4)指導朗讀:蒲公英媽媽的辦法怎么樣?我們來夸夸她吧,可隨意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讀。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城里的學生,多大數學生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順風飄去,但是學生卻不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力傳播的。讀了課文以后,出示蒲公英課件。此時我再選用談話的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讓學生指出擬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降落傘”又是什么,并解釋“紛紛出發”的意思,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形象直觀的理解了“紛紛出發”的意思,這是教師即使做到訓練學生的.理解與應用,讓學生用“紛紛出發造句”(整體感知蒲公英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學生通過看多媒體,理解詞語之后再讀課文,討論蒲公英飄散種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得到了結論蒲公英傳播種子的方法是用風。)
2、合作學習其余兩節。
(1)他小給合作學習喜歡的小節。喜歡哪一小節就學哪一小節,可以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辦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媽媽”,談一談自己的疑問,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學習。
(2)交流展示學習情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很少觀察過蒼耳。剛讀完這段課文時,學生便紛紛提問:“蒼耳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叫全身武裝”“什么是鎧甲呢”“動物的皮毛怎么會掛住蒼耳的種子呢”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或掛圖作詳細解答,出示蒼耳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演示他們意會到哪里是蒼耳的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全身武裝了。GIP到哪里是蒼耳的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全身武裝了。我再找到幾粒蒼耳種子的實物放到學生的絨衣上,讓學生走一走,跳一跳,種子卻牢牢掛在身上。利用這種釋疑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弄懂了“只要掛在動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通過這樣的演示、實踐、讀文學生很容易就總結出蒼耳是靠動物來傳播種子的。
課文第四段寫了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曬裂了,豆粒兒蹦跳到別處。教此段時,我出示豌豆的課件演示豆莢,豌豆曬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跳著離開媽媽效果是一樣的。通過這樣演示,學生的疑問就全部消除了,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原來豌豆是靠陽光來傳播種子的。)
3、課外引伸
學習了前面幾段課文后,我跟同學們一起歸納出植物傳播種子“靠風吹、太陽曬、動物皮毛帶”等辦法,并且設疑問:“植物媽媽的辦法就只有這些嗎?”說說你們還查找到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并與同學交流。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知識量不足,對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知道得不多。所以,應在課前布置學生去查找,收集資料有關資料,再到課堂來與同學交流。在布置收集時,教師可提示學生:蘋果樹的種子是怎樣傳播的?草莓的種子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哪里都有小草,誰幫他們傳播種子?鼓勵學生采用觀察,查閱資料等方法了解植物傳播種子的多種方法或興趣的其他植物知識,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五、說作業設計
個性作業,自主選擇(前三項作業任選一項。)
A:我是小詩人。(試著把網上看到的或聽到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按課文的樣子,編一段詩歌把它寫下來。)
B:我是朗誦家。(把自己喜歡的幾節有表情地背給爸爸媽媽聽。)
C:我是小畫家。(試著給自己寫的小詩優美的圖畫或是把學過的詩歌畫下來,布置教室。)
D:我是小發現者:(課后我要自己去大自然中看看,仔細觀察觀察,了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好辦法,我還要把它們記下來呢!)
教師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回聲》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科學。這篇科普童話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物理現象—回聲,本文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讓讀者不禁想起小時候躲在空屋子扯長了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后就能聽到回聲。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聲引來了另一只“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本文是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極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朗讀訓練的重要憑據。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繪了小河上一座美麗的石拱橋。第二自然段講小青蛙在橋洞底下發現了回聲。第三至五自然段將青蛙媽媽怎樣讓小青蛙懂得了什么是回聲。第六自然段講天真活潑的小青蛙在橋洞里歡快地叫著,它覺得回聲很好玩。
本文在寫作上有如下特點:深入淺出說明了一個科學知識。把學生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減緩了學生理解的難度。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低年級的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難點: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通讀全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識字、寫字、課文的朗讀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
三、說學情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了解的不夠多,聽到回聲的機會也比較少。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借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么回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須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會寫三個生字,通讀全文,品讀課文1、2自然段,知道小青蛙在橋洞中發現回聲,并能有感情的朗讀1、2自然段的教學任務。第二課時進行鞏固復習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回聲是怎樣形成的,指導書寫生字等教學任務。下面我我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則源于好奇,為了使學生馬上被吸引住,我是這樣導入的':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并說一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由此引入回聲,讓學生知道回聲是一種很奇妙的聲音。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鍛煉了說話能力,還讓孩子初步認識了回聲。
二)通讀全文,對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充滿趣味性的科普童話,我通過范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弄清生字讀音。因為本課生字較少,在我以范讀的基礎之上再讓孩子來把課文讀通順應該不是難事。所以在此處我大膽的設計了先讀為文,再識字。學生以“接力賽”的形式讀課文。這樣讀的同學會更認真地讀,希望自己能把整篇課文讀完不出錯。聽的同學也聽得更認真,希望自己能指出別人的錯誤,抓住“接力棒”來讀剩下的部分。這樣就能更好、更快地完成把課文讀通順的目標。
三)多種形式,樂中認字。
識字教學仍是二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字音識記過程中,我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準字音。字形識記教學中,我通過激發學生主動發現漢字特點,主動探究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這些字。并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聯系生活實際,逐
步學會自主識字,有效提高了識字能力。如:學習“圈”、“碰”兩個字時,讓學生邊說邊做動作,理解字義。學習“返”字時,我可以走到一位學生前和他握手,然后問:握完了手我要干什么?(師引導剛才老師這樣走了過去,又走了回來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了解走之底的字和走路有關。學習“呱”時可以讓學生學青蛙叫。
四)品讀1、2自然段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孩子們欣賞美麗的圖畫的同時通過填寫“的字”短語幫助學生積累詞組。如:根據圖畫填寫( )的橋洞,( )的河水,( )的青蛙。第一自然段運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句,可以通過圖畫去理解這個句子。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語言訓練點,指導孩子用好像說一個比喻句,為了降低難度,可以出示幾組比喻句把本體,喻體分開,通過讓學生連線的方式體會比喻句的特點,再讓孩子自己說一句就會簡單的多。第二自然段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引導孩子體會小青蛙高興的心情時,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小青蛙的快樂,可以引導孩子想著最開心的事,面帶笑容的去讀。想讀好這一自然段還要注意“!”、“?”這兩個標點符號,讀出對美麗風景的感嘆,小青蛙問話時的語氣。
五)指導寫字
寫字也是本節課的一項重要目標,我選擇把“紋、洞、影”三個字型相同的字放在一起指導書寫。在觀察中讓孩子們發現它們的異同,發現書寫的規律,掌握寫字方法。然后再對重點筆畫,部件進行細致指導,幫助學生把字寫規范,寫美觀。
四、說板書
本節課重點是識字、寫字,涉及的課文內容講解較少,所以我把指導孩子書寫的三個字做為板書,給孩子們示范,幫助孩子們寫好字。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教師說課稿 4
一、說教材分析
《稱贊》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就是“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無論是識字、童話、口語交際、展示臺都貫穿了溝通、交流、合作、分享等觀念。《稱贊》一文通過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稱贊的事情,讓學生感受真誠的稱贊會給人帶來自信、勇氣、快樂。課文文質兼美、寓意深刻、既能讓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但對理解詞語、感悟文本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他們喜歡發現別人的不足,不善于真誠的稱贊。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和學生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4、激發學生善于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并給予真誠的稱贊。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驗相互稱贊的快樂。
教學難點:小刺猬是如何發現小獾優點、并給予真心稱贊的。
四、說教法學法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主要依賴于直觀教具進行思維。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活動情境,并運用以讀代講法、討論法、啟發點撥法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
新課標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自主識字法、合作探究法、多種形式朗讀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受到過別人的稱贊或者稱贊過別人嗎?心情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
2、引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稱贊》,(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稱贊,為學生進入文本降低難度。】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課件播放《稱贊》的故事視頻,學生傾聽。
2、學生自由讀課文。利用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1)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
(2)碰到不認識的字,請樹葉上的拼音來幫忙。
(3)碰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設計意圖:爭取讓學生將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這樣的閱讀要求不僅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的過程。】
3、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4、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1)創設情境,認讀“火車”上的生字詞,重點指導“瞧”、“傍晚”的意思和“粗糙”的讀音。
(2)小游戲:搶摘蘋果。課件出示蘋果樹,利用蘋果卡片引導學生認讀本課生字及形近字。
5、教師指導學生寫字:板和椅;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書寫。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中采用先隨文識字再分步強化的辦法,不僅培養了學生靈活自主識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生生互學、生生互助的能力,并采取多種辦法幫助學生鞏固識字。】
三、圖文結合,感悟課文
1、感受稱贊之真誠
(1)仔細觀察第一幅圖,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讀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2)學生自由介紹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體會小獾此時的心情。把小刺猬對小獾的真誠的鼓勵和稱贊用朗讀體現出來吧。
2.感受”稱贊”帶來的變化。
(1)(出示圖2)想一想:為什么一句稱贊的話會讓小獾有這么大的變化?劃出有關句子。
(2)看一看: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小獾的前后巨大進步。理解“泄氣”和“自信”,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3)讀一讀:通過分行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稱贊帶來的變化。
3、體會互相稱贊帶來的無比喜悅。
(1)(觀察圖3、4)重點指導學生讀出“高興極了”的語氣。
(2)想一想:課文還有哪一段寫到“高興極了”?說話練習:-----極了------極了。
(3)抓住兩次“高興極了”是因為什么這一問題,體會稱贊的作用。
(4)分角色朗讀,回顧全文進一步體會稱贊帶來的.快樂。
(5)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開始不是稱贊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與文本進行真正對話;通過角色互換、體驗閱讀,大膽假設再一次體驗稱贊的神奇魅力。閱讀能力就在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閱讀、感悟中得來。】
四、對話文本,學習稱贊
1、課件出示稱贊的要求:我們身邊值得稱贊的同學,你認真的觀察過他們么?愿意把真誠的稱贊送給他們么?
2、學生自由表達。
3、教師總結送給小詩。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用一雙欣賞的眼睛看世界,是值得學生受用一生的好品質。本文的情感熏陶就在這潛移默化的一個個生動的小片段中得來,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五)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同學們回去后自己制作陽光卡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說的話,送給你想稱贊的人。讓陽光自信好心情永遠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體現明理重導行的理念,親身體驗稱贊的魅力。相信學生必會有所觸動、有所行動。】
六、說板書設計
稱贊
刺猬一個比一個好小獾(泄氣——自信)
小獾沒見過這么好的蘋果小刺猬(消除疲勞)
教師說課稿 5
一、 說教材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車子也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隨著幼兒視野的開闊,幼兒所得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幼兒所接觸到的或所了解到的車子也越來越多。幼兒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車子也很感興趣。平時,班上總有小朋友今天帶一種車子來,明天又帶另外一種車子來,往往這時就會有好多同學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議論起來。我注意觀察了一下,有許多小朋友都被這車子所吸引,并在點點說說的過程中流露出的神色。為了滿足幼兒對車子的好奇,加強幼兒對車子更深入的了解,我特制定了此課題。另外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和生活體驗,因此這個活動比較適合于大班幼兒。
二、 說目標
1、 引導幼兒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了解車子的基本特征。
2、 引導幼兒通過想象利用多種材料制作車子,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3、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一目標的制定是根據《綱要》中所要求的從知識、技能、情感這三方面來定的,通過讓幼兒自己去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來逐步達到目標,這體現了幼兒是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更遵循了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原則。
重點:如何引導幼兒想象設計新穎的車子。
難點:如何利用材料來制作自己設計的車子。
三、 說教法和學法
本活動我將采用感知欣賞法、談話法、游戲操作法。因為通過感知欣賞法可以讓幼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讓幼兒對車子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樣再運用談話法,那么幼兒就有話可說,同時也為幼兒的想象做了鋪墊;再讓幼兒通過操作,讓幼兒在此基礎上去創造美。
四、 說活動準備
1、 環境的布置
收集各種有關車子的圖片、玩具、書籍等布置在活動室的周圍。
2、 材料的準備
幼兒用的繪畫材料若干;橡皮泥、硬紙板或盒子、積木插塑等材料若干。
3、 音響設備
錄像、錄音機、磁帶
這些準備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在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去想象、設計出自己的車子,放點音樂是為了給幼兒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進行操作活動。
五、 說教學程序設計
1、 導入活動,激發幼兒欣賞車子的興趣
教師可以提問:剛才我們看了好多好多車子,你喜歡什么樣的車子?為什么?幼兒可以相互議議說說。
這一活動的設計,讓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幼兒對車子的興趣,并獲得了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經驗,為下一步活動打下了基礎。
2、 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設計自己的車子,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設計的車子,說出自己的設想。
教師可以啟發性提問:你想發明一輛什么樣的車子?你設計的車子有哪些優點?
這一活動的設計,讓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啟迪了幼兒的智慧,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 交待要求,分組操作,完成設計作品,教師巡回指導。(放音樂)
A、繪畫組 B、泥工組
C、紙工組 D、積木插塑組
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設計,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此時,教師以同伴的身份加入到其中,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的需要,適時適當的給予建議或指導,使他們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真正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
四、欣賞幼兒作品,并對作品進行評價
1、 請幼兒相互介紹自己設計的車子
2、 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哪輛車子?為什么?
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先相互說一說,議一議,這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能力,更讓幼兒體驗到了自己創作的樂趣,然后再采用幼兒與教師相互評價的方法,通過教師與同伴的接納、贊許和分享,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通過教師好屏的反饋,孩子們會從內心品味著成就感。
五、活動延伸:
1、 把幼兒的操作材料放在區角里,讓幼兒繼續進行車子的設計。
2、 組織幼兒進行《我設計的車子》的演講活動。
六、 說評價
這節說課活動,我充分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說說、議議、想想、做做,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了他們的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愿望,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起了引導的作用,這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更體現了新《綱要》的教學理念。
教師說課稿 6
一、說教學目的:
為了帶動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閱讀課上開始了給學生讀課外書的活動,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帶著大家一起讀的書畢竟是少數,所以我還要再上一些好書推薦課,以便學生自己在下面開展讀書活動。這節課就是要把《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本書推薦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課堂上的了解能夠喜歡上這本書,并能夠在課下開展對此書的閱讀活動。
二、說教學重點:
怎樣讓學生通過我的介紹喜歡上這本書。
三、說教學難點:
怎樣讓學生通過的介紹喜歡上這本書。
四、說教學方法:
以書中精彩內容為契機,吸引學生;圍繞書中情節設計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介紹最近正在讀什么書,有什么收獲。
(這里是為了給愛讀書的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使他更愛讀書,也是為了讓不愛讀書的學生受到影響愛上讀書。)
(二)、介紹作者:
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讓學生認識這位挺有成就的作者,通過對她成就的了解讓學生佩服她,進而喜歡她,喜歡她的作品。)
(三)、介紹《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本書:
1、介紹該書封底上名家對該書的介紹。
2、出示該書的目錄,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章節猜猜會寫些什么內容。
3、欣賞精彩片段。
內容略。
4、交流閱讀感受。
(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以上環節會使學生對這本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促進他們對這本書的喜愛。)
(四)、設置問題,激發閱讀興趣:
1、出示問題:
(1)你知道為了留住自己的媽媽作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嗎?
(2)你知道爸爸為什么非要和媽媽離婚嗎?
(3)你想知道當初媽媽和爸爸是怎么認識的嗎?你想知道這些精靈平常都待在哪里嗎?
(4)你想知道最后媽媽離開時作者又怎樣的表現嗎?
2、布置任務:
想知道這些答案的話趕緊去看看這本書吧!
(留下諸多疑問給學生,一定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去讀這本書的熱情。)
教師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程標準的根本理念就指出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對人情感的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它比其他藝術更直接訴于人的感情,它的效果是深刻而長遠的。但長期以來音樂教學中存在著只重視技能訓練、學問傳授,而無視學生心靈感悟、情感體驗的生成與進展,音樂課缺乏美感的問題。因此,我嘗試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情“字,貫穿課堂的始終。
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是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的教材,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2/4拍。曲調清爽、美麗,整首歌曲猶如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妙的遐想與回味。
教材內容:
1、課內內容:學習歌曲《金孔雀輕輕跳》。
依據教學內容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和二年級學生的熟悉水平,我開頭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感受傣族風情,對當地民俗活動有一個初步印象。
2、學會用自然的聲音、精確的節奏和音調富有有感情地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能選用幾個簡潔的傣族舞蹈動作,跟音樂的節奏表演。
一節課能否勝利,我覺得重點的突破,難點的把握特別的重要。我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感受傣族風情,以自然、美麗的歌聲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教具預備:錄音機、電子琴。
江西九江教師聘請考試筆試成績查詢,面試培訓班選易公教育,找說課稿,詢問易公教育二、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運用得當,可以保證學生正確地領悟和系統的把握教材,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陶冶美的情操。在教學中,制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氣氛,營造師生公平溝通的民主環境,以情境創設為第一主題。以實踐活動為其次主題,本節課沒有節奏練習、發聲練習、視唱練習等機械枯燥的技能訓練。但這并不意味著摒棄它們,而是把這些分散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如通過師生談天、表演、嬉戲、創作等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領域中進展自己的藝術潛能,獲得音樂美的體驗。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玩“,并且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說教學過程
人們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課前預備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種開心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寓教于樂。
1、課前預備、說傣寨
心情理論家希爾曼認為刺激是引起心情的有效緣由,積極的心情則會產生良好的能動效應。在組織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由課間活動轉入新的課堂教學,心情不穩定。所以我先和學生談天,和學生聊聊傣族,說說傣族人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產等,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聊聊旅游的話題,從學生熟識的生活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一種公平互動的氣氛進入課堂,特別自然的過渡引入到介紹傣族。喚起學生的參加意識,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了心情又活潑氣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
2、游傣寨
師:好聽嗎?教師今日就帶你們去參觀傣族人居住的這個漂亮的地方。我們閉上眼睛聽著音樂動身了,音樂停下再睜開眼睛。(觀賞《金孔雀輕輕跳》)1)、獨樹一格的傣族民俗
潑水節、孔雀——傣族吉利物等
潑水節是傣族特有的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每逢節日,都要進展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傣族的特產是竹子。
(教師演唱“金孔雀輕輕跳,潔白的羽毛金光照“并表演)學生跟教師做一做。()仿照幾次后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從好玩的民俗介紹自然的談到孔雀是傣族的吉利物,并講一講孔雀的姿勢教師以演唱的形式表現,仿照中使學生學會歌曲的第一句。
2)、絢麗多彩的傣族服飾
師:你們動作做的挺美麗,假如穿上的傣族的衣服就更美麗了。傣族特有的服裝是顏色艷麗的那一種,而女孩子叫小卜少,小伙子叫小卜冒。我們班是小卜少的舉手,是小卜冒的舉手。我召喚小卜少女孩子應一聲“哎“,教師召喚小卜冒男孩子應一聲“哎“。
教師以唱歌的形式召喚學生,唱“小卜少“女孩子同意,唱“小卜冒“男孩子男孩子同意,然后男女生相互召喚。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輕松而開心。
3)、渾然天成的傣族建筑
[通過傣族建筑的介紹說到傣族的竹樓,再說到雨后傣族竹樓現彩虹的漂亮風光,引出歌詞“傣家的竹樓彩虹繞“,分析學唱后解決歌曲的難點]
師:有沒有同學會跳傣族舞蹈的?試著和教師學一學。蹲一蹲,點一點,(重復多編)加上手上的動作。誰能把手的其次個動作變一變(創編動作)跟音樂跳。
江西九江教師聘請考試筆試成績查詢,面試培訓班選易公教育,找說課稿,詢問易公教育[感受傣族特有的舞蹈,通過教師的表演激發學生興趣,從而積極去學幾個傣族舞蹈動作并創編幾個簡潔的手位動作,對學生的即興創作要多確定和鼓舞,給學生愛的期盼,鼓勵學生進步。學生完成了創作展現自己,品嘗到勝利的喜悅,創作的驕傲感、滿意感為以后的再學習創作注入活力和激情,并培育了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作力量。而且其次次感受了歌曲《金孔雀輕輕跳》的旋律,為學歌打下根底。]
4)、自然古樸的傣族音樂
然后提醒歌名,聽音樂范唱《金孔雀輕輕跳》[完整的感受歌曲,直接提醒歌名再一次為學唱歌曲鋪砌一塊基石。]
3、唱傣寨
在之前游傣寨的鋪墊下學生已經完整感受了歌曲四遍并學會了歌曲1、2、4、5四個樂句,只剩第三樂句不會,在這個根底上學歌就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學生演唱幾遍就學會了歌曲,學歌的輕松也使學生對唱歌有了興趣,不會有平常反復練唱的厭煩感,以最正確的狀態最正確的情感演唱歌曲,美的歌聲賜予大家的是美的享受,對音樂的沉醉。
4、愛傣寨
1、在學生沉醉在美麗的歌聲中時我說:真美啊,教師好象又到了孔雀的家鄉西雙版納看到了漂亮的孔雀,那真是一個漂亮的地方。然后學生齊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并進展編創歌曲的律動,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學生可能編創的不夠完整,教師就教給學生完整的歌曲律動。
2、學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做律動。
3、接龍嬉戲
嬉戲規章:男、女生各為一組,男生唱第一句,女生接其次句,以此類推。(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并能自主的去學習。)最終在傾聽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中完畢課堂,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對音樂課的興趣會日益高漲,讓孩子們的心時時牽掛的音樂課,期盼著下一節課。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動身點,這一“趣“一“樂“突出了趣味教學,歡樂教學,把學習變得輕松開心,突出表達了新課標“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同主題,多角度“是這節課的中心,這種方法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更好的啟發聯想想象,對培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力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帶上她的眼睛》 是人教版新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 篇自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當代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這是一篇新課文,也是劉慈欣的作品首次入 選初中語文教材。沒有《教師教學用書》可供參考,也沒有任何現成的教案可資借鑒,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個 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長埋伏筆,眾多的伏筆讓本文的結尾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二、說學情
我們班的學生都是零零后,大多對科幻小說比較感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但作為語文教師,我也清醒地認識到,學生 熱衷的是自由閱讀,但學生的自由閱讀與課堂閱讀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自由閱讀隨心所欲, 很多同學就是獵奇——翻閱情節,了解大概罷了,這是一種消遣式的淺閱讀;而課堂閱讀教 學則要深入挖掘,是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的文本解讀。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文中的生字詞,感知文本內容,學會復述故事。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本文伏筆手法運用的精妙。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人性偉大。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出文中的伏筆和照應之處,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偉大。教學難點: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質,進而體會人性之偉大。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
課本劇——《帶上她的眼睛》
2、文體介紹——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
3、作者介紹-——劉慈欣
劉慈欣是 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有“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4、生字詞積累
讀準字音
可憐兮兮 xī 龐大 páng 輻射 fú 閃爍 shu?
人跡罕至 hǎn 吝嗇 lìn sa 抽泣 qì 罐頭 guàn 點綴 zhuì 一縷 lǚ 挑剔 tī 心有靈犀 xī 迄今為止 qì 鎳 nia
積累字詞
人跡罕至(r?n jì hǎn zhì):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涼的地方很
少有人來過。
浮躁(fú zào):急躁,不沉穩。
氣勢磅薄(qì shì páng b?):形容宏偉壯觀,雄壯有氣勢的'樣子(多形容景物)。時隱時現(shí yǐn shí xiàn):一會兒隱沒,一會兒出現。
籠罩(lǒng zhào):廣泛覆蓋的樣子。
全息(quán xī):物體整個空間情況的全部信息。
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ǎo):形容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
5、整體感知
1.作者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請同學們根據小說情節的發展,概括文意:
第一段(小標題前的部分):開端:我帶上她的眼睛去休假。
第二段(草原):發展:草原旅行我與她感受迥異。
第三段(落日六號):高潮:她因落日六號出事被困地心。
第四段(透明地球):結局:我能感受她的歌聲與話語。
6、合作探究——伏筆?
伏筆, 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 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與 “照 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伏筆通常比較隱蔽,巧妙的伏筆,在看到“照應”之前,貌似“閑筆”。
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這樣的伏筆還有不少,它們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7、精讀體會——分析人物,感悟精神
1. 文中這么多的伏筆和照應,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表現出小姑娘的處境。小姑娘的處境怎么樣 ?
小姑娘身陷絕境。
2、她的心態如何?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平靜。從第44段里找到的。
3. 身陷絕境卻如此平靜,請問小姑娘強大的精神力量從何而來?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齊聲朗讀第45、45兩個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①強烈的敬業精神 ;②為科學獻身的精神;③對生養了自己的這顆星球的無限的熱愛。
4、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
明確:通過寫她深陷地心只能通過傳感眼鏡感性地了解地球的故事,歌頌了樂觀、敬業為了科學而不怕獻身的精神,也表達了最平凡的事物才更需要我們去珍惜的哲理。
8、拓展延伸 請展開你的想象,續寫一段文字。
六、說反思
導入環節我是讓同學們自己表演課本劇,直觀且趣味性強,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后面正式開始進入課程時,問題出現了——布置給同學們的預習任務,同學們處理的很不好,連生字詞都沒有掌握。作者簡介和生字詞積累本不是重點內容,但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卻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來處理,這樣一來,后面的重點內容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雖然最后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重難點突出的很不夠。后來我仔細了解分析了一下,找到了癥結所在。同學們小學時候過于依賴資料書的情況到中學來越發的嚴重了,而中學不同小學,資料書的內容多且雜,同學們就不知所措了。同時,資料書上刻板的答案也讓同學們的思維難以發散,他們怕出現錯誤而不敢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些都導致課堂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最然以前也有提到這些應該注意的地方,但一直沒有注意循序漸進的引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定會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希望同學們能真正學到屬于自己的東西,希望我的課堂能真正的做到有效。
教師說課稿 9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高一必修4第一章第二節《角的概念的推廣》。我現就教材研究,教學方法,學情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材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明,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研究
1、教材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角的概念的推廣,主要是運用運動觀點來定義角,即用角的始邊和終邊及旋轉方向來定義任意角。從而來完善初中角的定義。
2、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高中數學三角函數這一大章的第一節,是在學了集合和函數之后的又一重要章節,是對初中銳角三角函數的一個延伸和推廣,主要是推廣到任意角三角函數,也是對集合與函數的知識的又一滲透。所以本節課《角的概念的推廣》就起到了一個鋪墊和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今后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掌握用“旋轉”定義角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正角”“負角”“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的含義。
(2)掌握所有與α角終邊相同角的集合(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體會運動變化觀點,深刻理解推廣后的角的概念。
能力培養點:
(1)借助實物演示、繪制圖形等手段,讓學生充分體會數與形結合對探究數學問題的作用。
(2)在老師引導、及時評價下,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下,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德育滲透點:
(1)通過本節的學習,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2)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學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3)通過課堂上的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逐漸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學習精神,敢于堅持正確觀點,勇于修正錯誤的品質。
4、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正角負角零角的定義,掌握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終邊相同的角的概念、其符號表示、集合表示
二、說教學方法
本節教學方法采用教師引導下的討論法,通過實例教具展示,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發現就概念、方法的不足之處,進而探索新的方法,形成新的概念,突出數形結合思想與方法在概念形成與形式化、數量化過程中的作用,是一節體現數學的邏輯性、思想性較強的新課。
三、說學情學法
(1)分類法:了解數學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要弄清角的分類及分類的方法。
(2)觀察分析:讓學生要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新。
(3)練習鞏固: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及其差距。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問題,激發興趣:
通過帶有文學色彩的填空題激發興趣,由回憶初中學過的角的概念與生活現實中角的現象對比引入新課。采用問答、復習等方法。
2、積極參與,探求新知:
(1)在引入的延導下,提出“旋轉”形成角的基本理念。借助實物“雨傘骨架”的形象演示加深學生對旋轉的體會,解決角的概念形成是的三個基本量:“頂點”,“始邊”,“終邊”的介紹。完成對角分類中正、負、零角的旋轉展示。
(2)由學生動手畫的過程體驗,形成對角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并體會在畫圖過程中角的終邊不能快速確定的難點,進而引出下一新的知識點:象限角。并借助實物教具的演示和學生一起歸納出象限角的要求與含義,教學時應突出“頂點”,“始邊”,“終邊”的位置特點。同時舉出終邊落在軸線時的特殊情況,介紹軸線角。
(3)學生在練習本上,老師在黑板中央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同時畫出30,90,330的角。完成后指明它們都是第一象限角。通過觀察,探索提問,歸納總結得出終邊相同角的共同特點,寫出所有與?終邊相同的角連同?在內可以構成一個集合
3、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結合課本例題要求,對例2和例3的位置做了調整,目的是在例題1例2中完成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集中演練,將例3可看做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再研究。在例題的講解中突出和本節課知識的聯系,做好對學生思維的調動和引導。
4、鞏固提高,歸納總結:
在隨堂聯系的處理上,原則性:參考課本例題和課本練習題的特點。形式:抽獎模型。過程展現:放手讓學生自行解決,然后教師加以點撥評價。目的.: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對數學課堂的情感體會,形成簡單的對試題的形成和解決的思考。
5、課后統一及個性作業:
課后統一作業以課堂所學基本知識為主,重點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規范書寫能力,考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個性作業其宗旨是對課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同時應注意題目對培養學生數學情感所起的積極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原則:簡明清楚,重點突出。在有數學圖形的課程中應將圖形畫在黑板中央位置,以突出數形結合的重要思想。
六、說教學設計:本節課力求體現的教學特色有三個:
1、以畫圖為主要線索,以實物教具為重要載體,將角的概念的推廣,象限角,終邊相同的角逐個引出,使學生的認知從形象化的體會逐步發展到理論化的研究。
2、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思考,動手實踐。
3、課堂上所有教具的來源均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而形象化和創造性的使用以達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師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有余數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是在學習平均分剛好分完的基礎上而引申到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又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有余數除法的表達形式很抽象,二年級學生的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能力還不強。因此,本節課以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逐步抽象概括出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建立有余數除法的數學模型。
新課標對數學課堂的提出的“四基”目標,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于這樣的認識我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實踐體會平均分后有剩余情況,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知道有余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經歷有余數除數知識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理解有余數除法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滲透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二、說學法:
在楊良春老師的課,他提到課堂是以學生為本,所以我們要從凸顯學生主體的視角出發,建立了每節課的學法。
所以本節課我采用的是讓學生操作感知,有余數除數的產生的必要性。 然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建立有余數的除法模型。最后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應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得到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當然老師主導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三、說教學流程(見)
本節課我將按照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導學。
一、活動導入,初步感知。
如果按照一堂常態課的設計,我會先給出問題:6個面包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然后類比推進到7個面包每3個一袋,可以怎么裝?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對比活動來感知有余數產生的必要性,實現表內除法到有余數除法的過渡。
在學習了閻教授的新課程的解讀一課,她提出課改改革的本質之一就是課堂的開放性。于是我做了這樣大膽的嘗試,我把活動的素材換成同時出現3種不同的食物,分別按種類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
對比之前的設計,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更能體會有余數除法產生的必然性,也增加了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也變得更多樣化了。
作為本節課第一個合作活動,我會給出明確的合作要求。
活動一:將三種食物(6個面包,7個蘋果,8個糖)按種類每3個裝一袋,你會怎么裝?
(1)動手操作:獨立分一分,用簡潔的方式表示。
(2)說過程:同桌互相說一說平均分的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的過程中,自己經歷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讓余數的概念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并且能通過同桌互相說,互相糾正補充,能規范有余數除法的表達。
趙雄輝教授說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后的“展示”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在展示中抓住某些課堂生成的資源來突破重難點。
比如,在匯報展示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比如“圈一圈,擺一擺”的方法。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始終記得自己的主導地位。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追問來挖掘問題的本質,決定課堂的走向。因此我會追問:
1、為什么剩下的1,2個為什么不繼續裝?以此來突破余數的含義。
2、將上面平均分的情況進行分類,你會怎么分?為什么?目的是區別有余數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情況。
3、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蘋果,糖果這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嗎?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性。
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通過學生的合作,匯報,質疑,補充。老師的追問就達到了初步感知的作用,開放的數學課堂會產生未曾預約的精彩。
因為合作要求中提到用簡潔的方式表示,當然也有學生補充了用除法算式的方法。此時學生會發現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況是可以用已學知識來解決的,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就會與已學知識產生矛盾,所以有余數除法產生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我趁機趕緊追問:
4、你會用算式表示蘋果,糖果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學生并不能馬上確定用哪種算式來表達,因此我將安排第二個合作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提示學生其余兩種我們選蘋果的分法情況來寫一寫算式。
二、主題探索,建立模型。
活動二:
小組合作:把7個蘋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2袋,還剩1個。用算式表示。
1、先獨立思考,用你喜歡的算式表示。
2、結合圖,在組內互相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含義。
3、組長分工,準備匯報。
我們知道感知表象只是進行數學學習的第一步,我們要給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設置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是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通過從已知知識的類比遷移,通過小組合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模型。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算式表示,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然后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中數字的含義則是學生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真正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接下來小組展示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數學模型從模糊到清晰的的建立過程,提高數學的符號意識。
匯報反饋:
方式1: 7-3-3=1(個)
方式2:7÷3=2(個) 多1個
方式3:7÷3=2(個) 1(個)
從學生的匯報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學生在本堂課中的發展,有的學生進行了表內除法的順向遷移,有些學生還是停留在加減運算,甚至還有學生手足無措的無法完整的表示,掌握了這樣的學情,我們接下來的問題串才更有針對性。
追問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么?
比如:有學生會所喜歡第一種,就會有學生反駁:如果是100個面包平均分給3個人,那這樣寫太麻煩,除法算式更簡潔。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美,有余數除法的模型也逐步清晰了。
在學生爭論第二種和第三種哪種更好的時候,我會給出數學家是這樣表示的
7÷3=2(個)....... 1(個),強化學生數學的符號意識。
此時有余數的除法就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了。
7÷3=2(個)… …1(個)
提問2: 你知道這個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么?為余數起名。揭示主題:顧名思義,這種算式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在操作感知和已知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大膽表達的機會,時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會取出很多名字,“剩數”“多數”,肯定他們的想法,數學家們給出余數這個名字。
追問3: 余數表示的含義是什么?你能完整的說說這個算式的含義嗎?
讓學生在此理解這個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含義。
提問4:糖果的分法你能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表示嗎?最快最迅速的應用。
提問5:有余數除法與表內除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對比觀察,揭示本質。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觀察,對比活動,有余數除法的模型就牢固的建立起來了。
接著我們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鞏固實踐,深入理解。
基礎練習(見)是模仿性練習,利用類比的思想,及時鞏固有余數除法的模型,素材的選擇也從生活素材推廣到數學圖形,豐富有余數除法的類型,比如有余數為1,2,3等等,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提高練習:(見)原來設計的是舉出生活中有余數除法的例子。設計意圖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有余數除法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但是后來我結合這節課的重難點反思,這節課主要在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原來的設計要求太好,從時間上考量,有余數除法的計算要花費時間,所以我決定給出既有的有余數的模型,而且與原來的有余數除法兩個單位不同,這次選擇的是兩個單位相同的這種模型,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學生舉例的形式也不至于太單一,只要想哪些情境能用這個解決即可,當然老師要引導學生的舉例的多樣性,比如平均分和包含兩種形式都要概括,等等,最后來概括哪些情況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生活問題,周期問題等等)
四、拓展提升,綜合應用。
在這堂課的末尾我設計了一道綜合拓展題,力求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進行觀察,比較,交流得出結論,也是為下節課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埋下伏筆,體現了數學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為什么?
(1)分析題意,提取信息。學生動手試一試,進行猜測。
(2)追問:5根可能嗎?
(3)追問:6根呢?7根呢?
(4)再追問:那你認為最多可能剩幾根?
(5)得出結論: 所以有哪些可能呢? 1,2,3,4根。
(6)提升: 那么如果是這堆小棒擺了4個5邊形,有剩余,這堆小棒可能有多少根呢?
本節課從裝東西(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析(感知清晰),到抽象概念(形成算式),再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科學性,數學的模型思想,數學的價值性等等。
通過不同時期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我深刻意識到在一個月學習,我成長了不少。感謝國培,感謝老師們。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教師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新教材,打破了學科體系,構建了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體系,
所以把生物圈作為第一單元,把“認識生物”作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為第一節,做為初中生物課的開篇之作,說明了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征,才能為進一步學習生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階段,兼具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特征,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愛活動、愛玩,課堂教學中有時候無法一直保持注意力。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管理。生物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實際生活中見的太多,并不陌生,對于生物的幾個特征也有一些認識,所以理解生物的特征并不太難。只是要把生物的特征去判斷一些物體是否屬于生物,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判斷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生物的共同特征。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難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歸納、總結出生物的共同特征,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五、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
由于學生剛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融入生物課之中,讓其產生一種歸屬感,找到一種家的感覺。要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從學生熟悉的知識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走入新知識,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教師不要把這節課引的'過難,要從感性入手。第一課的教法要以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興趣為基點。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在本課都應圍繞“興趣”做文章。
說學法:
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資料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資料──長白山風光片,展示長白山的秀美山川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從學生熟知的長白山導入新課,把學生帶入生物圈之中,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從感性入手,拉近了課程與學生的距離,同時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點,為后續教學打開了局面。然后讓學生說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這時可能會對某一個產生的不同的判斷,這時教師不要進行評判,做出結論,而是由此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問題:如何判斷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說生物應有哪些特征。
(二)分組討論
對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師要播放有關生物和生物的五個特征的多媒體資料,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分組討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種隱性的課程資源,課堂上要充分激活。學生通過觀察和資料分析、分組討論來探究新知識,培養了科學探究的能力,達到了自主學習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辯論、歸納和總結
當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圍繞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備哪些特征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意見一致,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下結論。如果意見還不一致,這時要發揮教師的作用,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實例來加以概括和總結。
討論時,教師要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加活動,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無論對或錯,都要給予掌聲或語言鼓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知識遷移
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還有哪些特征呢?
教師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課后去收集資料。
(五)鞏固與練習
為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到前面模仿中央臺《幸運52》欄目的方式,學生兩人一組一個比劃一個猜,通過這種形式既復習了知識點,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我們每個人也是生物圈的一個成員。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談談做為生物圈的一分子,學完本課內容有什么感想,從而提升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生命,愛護我們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的意識,懂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六)作業: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內有哪些生物做好記錄。這樣既可以把課堂教學得以延續,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為生物課的后續教學打下了鋪墊。
七、說板書
本節課我采用提綱式板書形式,這樣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很好地說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最后由多媒體課件展出
教師說課稿 12
說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中彩那天》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的語文教學觀,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到相當的高度。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落實這一理念呢?在教學過程中,我突出以下三點:
(1)啟發思維,學會質疑;
(2)一讀促思,讀中感悟;
(3)激辯啟情,交際明理。
這樣安排教學的目的很明確,以學生的質疑來構建課堂教學結構,通過學生的讀書促進學生的創作性思維,獲得知識,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觀。
說教材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以“以誠待人”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生活拮據的父親,無意中中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汽車,但是中獎的號碼卻是父親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父親將汽車返還給同事。課文敘述線索清晰,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我”的情感態度變化為線索來展開,反應了一個普通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根據本冊課文的教學任務“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和語文課程標準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情形、維持、財富”等詞語;能借助工具書和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文章敘事清晰,首尾呼應的表達方式,能復述課文,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人間任何物質財富更為珍貴的道理,并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體會。基于我對教材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文中人物情感態度的變化,感受誠實守信的可貴。教學難點是對“道德難題”這一意思的理解。
說教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真正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應充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本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點撥探究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指導。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讀書時間,讓他們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說學法
“未來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因此給學生恰當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1、合作探究法: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初讀感知環節和研讀環節設計了相應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2、誦讀法:充分的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走近文本,因此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將誦讀法作為一種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回顧課文內容。
中獎本來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可這次中彩對這一家人卻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一)讀讀第一二自然段,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家人?(體會到家境貧窮,但一家人誠實守信)
你能舉個例子嗎?————什么時候、什么事、母親常說這句話。創設情境朗讀。
小結:這句話成了他們家做人的尺度,他們窮,卻誠實守信。
(二)人生富有戲劇性,就是這樣一家人,有一天,卻中了一個大獎,這對他們誠實守信的做人準則進行了一次巨大的考驗。
1、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副板書:母親——父親,我( )在這樣嚴峻的考驗面前,我們的表現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讀,再體會體會
2、指名讀寫“K”字的話(那我們先來看第一處,讀讀)
寫“K”字代表什么?作標記的行為在干什么?—————表明一份約定、一份事實。
擦“K”字是干什么?如果你是父親,你作為一家之主,在面對這分大獎時,你在想些什么?引導學生說說擦“K”字的理由:
3、父親多么希望那個K字不存在啊!帶著這種心理,父親開車去了。師生合作讀父親開車的句子。領到汽車了,父親的表現卻很反常,你找到了哪些引人深思的詞句?
4、我們來看,在得與失面前,誰的比重大?
父親得到車以后,會有什么結果?失去信任、孩子的尊敬、快樂父親不要車,又會得到什么?道義、信任、友情、家人的尊敬
小結:多年以后,也許得到的車已變得陳舊,但心靈卻難于得到平靜;唯有誠信,才應該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所以父親權衡再三,決定把車還給庫伯。
5、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庫伯派人來開汽車了,一家人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如果你是庫伯,你會說什么如果你是妻子,你會說什么如果你是孩子,你會說什么7、齊讀最后一段。
理解最后一句話,為什么這么說?
小結:幸運的中獎也許就這一次,而在這一刻,父親和我們都堅持了誠信做人,所以說這一時刻是一生中最富有的時候。
8、讀了課文,你有怎樣的啟發和感受呢?能像文中那位母親一樣用一句精煉的語言概括嗎?布置作業:同學們說得可真好,故事雖小,但給我們的啟發和影響卻是深遠的。像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下來通過調查和閱讀的方式去了解這樣的事例。
教師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小鳥,小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第十冊第一課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6/8拍,短小的樂句使歌曲很有生氣,它以小鳥為題,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感受歌曲中小鳥雀躍和展翅高飛的形象,激發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用富有彈性的、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是學生能較熟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是6/8拍弱起小節的節奏練習及旋律演唱。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
三、說教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東西輔助教學,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主要有創設情境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視聽結合法等。我使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好的交流。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會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現,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得知識。
五、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激趣導入、新課講授、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大自然”這一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進行場景布置,將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如樹、小草、小花等等貼在教室四周的墻面上,地面上,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這種氣氛所吸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也使這個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上課開始時,我會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野外走走,你們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鮮花也在競相開放,還有小樹,這一切是多么美啊,但是,老師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么,一下子又想不出來,請同學們幫幫我好嗎?”學生互相討論,提出大自然中該有的一些東西,然后我會說:“恩,同學們說的都很好,老師終于知道了少了點什么了,沒有小鳥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點生氣呢?大家快看,他們唱著歌來了。”這樣學生幫老師解決了問題,學習的積極性肯定就更高了,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自然的過度到下一個教唱環節了。
(二)新課講授
用多媒體播放《小鳥,小鳥》的課件,課件中的景色是根據歌詞來制作的,里面包括美麗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飛翔的小鳥,以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并在旁邊配上歌詞,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使歌曲內容更加直觀并且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也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時我會說,“同學們,小鳥邀請大家跟它們一起唱歌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愉快的歌曲吧。”
根據大綱要求,5年級學生要求識譜,所以我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譜,在學唱前幫助學生在譜子上標上換氣記號,在唱的時候,要求學生按照換氣記號來換氣,中間的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唱第一、三句的時候將樂句唱的支離破碎,喪失美感了,同時也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在學會樂譜后,接著代入歌詞,要注意的是最后的“啦”字很多,很密,學生唱歌譜時,因為每個相鄰的音符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會出先不清楚的情況,而這時就不一樣了,我會先帶領學生跟著琴把速度放慢了唱,等唱清楚后,再回到原來的速度。
在學生學會歌曲后,便讓學生自己討論,這首歌曲分幾個樂段,我們又該用什么樣的感覺去唱,學生會說,分兩個樂段,我們該用輕快地,活潑地,愉快的,等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歌曲的感覺,然后我在中間加以引導和提示,如“前面小鳥在草地上歡快的跳躍,所以我們唱的時候聲音也要富有彈性,后面的“啦”抒發了愉快的心情,所以要優美舒暢”等,幫助他們正確地分析出歌曲的感覺,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樣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接著我會說:“同學們,讓我們和小鳥一起歌唱吧。”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鞏固歌曲,并在重復中不覺得枯燥。接著,以一句話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同學們,小鳥今天太高興了,他們不但想跟大家一起唱歌,還想邀請大家一起跳舞呢。”
(三)音樂活動
請同學們幾個人一組來創編動作,然后伴著《小鳥,小鳥》的音樂向全班同學展示,再由同學們來說說,哪組編好,為什么好,也可以向別人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表演能力,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協作能力。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后我會問:“同學們,我想請大家來說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我再加以總結,“同學們說的很好,老師還想再補充一點,小花,小草,大樹,小鳥,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的,大自然給了我們這么美的享受,這么愉快的心情,我們能給他們的,也就只有好好保護他們了,讓我們拿出實際行動,維護我們美好的大自然吧。請大家回去都想想,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下節課來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回憶了今天多學的內容,還強調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學科整和的特點,也將內容延伸到了下節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
教師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9課《兒童詩兩首》是本冊教材第二組中的最后一篇。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使學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從習作上講也很重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課是閱讀課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把自己種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畫》以跳躍的鏡頭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個快樂場面。這節課主要講《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布置自學。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童年階段,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兩首兒童詩貼近學生生活,能激發他們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所以學生興趣濃厚,能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融于寫作之中。
三、說目標
1、知識與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丫”“汲”,讀讀記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水墨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鼓勵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3)通過朗讀,感悟兒童詩的特點,嘗試寫一首兒童詩。
2、過程與方法
1)朗讀兒童詩,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童年幸福快樂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四、說重難點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體會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讀兒童詩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實現教師觀念及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讀書,邊讀邊想象,同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激發學生讀兒童詩和寫兒童詩的興趣。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孩子們,這一環節能令他們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師從中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學習這首小詩,趕緊去讀讀吧。(出示幻燈片一二)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是導入后首先進行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首先讓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解決生字詞的障礙。讀錯老師糾正,同時對本課生字詞出示,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考察。(出示幻燈片三)接著指名讀,談感受,使同學整體感受本詩的內容和節奏。然后比賽讀:看誰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給出激勵性的評價,同時指出朗讀詩歌應該注意的問題:(出示幻燈片四)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重音,該停頓的地方停頓,該重讀的詞語重讀,同時要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1、用斜線畫出朗讀的節奏。
2、哪些詞語重讀,做上自己喜歡的符號。
3、注意文中“啊”的讀法。(出示幻燈片五六七八九)畫出節奏和重音后讓學生模仿讀,接著讓他們展示讀,想讀的自己站起來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老師進行評價指導,最后男女生對讀。老師評價。
3、談夢想,感受意境
再讀課文,在這一環節首先提問每一小節分別寫了小作者什么夢想,(出示板書)這些夢想中你最想往哪個?為什么?讓學生明確內容,體會情景。哪些詞用的準確生動?讀通詩句,讀好詩句,調動多種感官體驗詩歌描繪的意境,學生大膽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會是怎樣的情景、怎樣的感覺;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還會看到什么,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變成什么接著讓同學邊讀邊想象每個夢想的情景,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樣的畫面。然后教師進行引讀:在那桃花盛開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樹枝上(讀一小節);旭日,和風,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腳丫接在柳樹枝上(讀二小節);放風箏的季節,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了多少歡樂,我想(讀三小節);陽春三月,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讀四小節)。進一步感受詩歌意境,然后進一步提問: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還想鼓勵同學說說自己的夢想。(出示幻燈片十)
4、明結構,寫小詩
再讀小詩,體會作者是怎樣八把理想表達出來的,提問你發現小詩在結構上有怎樣的特點?(出示幻燈片十一)學生談自己的發現,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它的特點。然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結構,再寫一小節,(出示幻燈片十二)表達自己的愿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寫完后小組評價,最后把幾位同學的小作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我想》。
5、舉一反三,布置課后作業
按照這節課的學習方式自學《童年的水墨畫》。
小結:本人在講授這節課時,采用了朗讀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顧了我們的童年,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及想象力。
【教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教師的說課稿09-15
教師說課稿05-28
《釣魚》教師的說課稿10-24
數軸教師說課稿09-19
教師說課稿模板04-11
《背影》教師說課稿07-27
教師說課稿優秀06-21
大班教師說課稿10-01
教師說課稿模板11-28
教師個人面試說課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