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說課稿匯總四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范圍,又為以后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余數。為了使學生掌握好有余數除法的,教材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余”產生,聯系除法的含義引出有余數除法的算式,并說明“余數”的含義以及有余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后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著用有余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于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余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復習引新。
1.觀察:○○ ○○ ○○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么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通過這樣的復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通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并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先指導操作,后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動。通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并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余進行分類。通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余”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并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并計算, 10÷3=3(人)……1(枝)
(3)認識余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余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并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余的情況試著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后概括提煉:什么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余數的概念,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類型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后,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余數,在完成填寫后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后,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寫成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么?揭示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小學說課稿 篇2
本課借助“任務型”教學通過聽、說、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技能,即所謂的Learning by doing /playing /acting /singing 。同時,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創造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愿望,并且,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EP),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A部分 第三課時。
A. Let’s make 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A. Let’s play 本部分學習一首短小活潑的歌曲,使學生鞏固所學詞匯。
2、教材簡要分析:本教材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在輕松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表演中學。
3、下面,我分析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目標要求,現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目標
(1) 通過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鞏固所學詞匯,并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 學唱歌曲:Old Macdonald
通過以上知識技能目標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想象、觀察和創新能力,以及初步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策略目標
(1) 通過各種視聽、說、唱活動,充分挖掘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創造力。
(2) 精心設計合作小組的學習活動,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動、互評,創造自由、平等的生生關系,引導學生學會彼此認可和信任,彼此接納和支持,逐步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精神;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展示和互評,培養學生欣賞他人、公正評價他人的能力。
(3) 通過做動物手影,以及動手動腦的游戲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通過創設大量的情景,使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對所學內容能主動練習與實踐,從而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創設能激發他們興趣和創造意識的情境,自由創編歌曲,真正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背歌謠、做游戲,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合作,能夠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文化意識目標:通過文化滲透,各國的代表性動物。China: panda; USA:Eagle; UK: fox; Australia: kangaroo.培養學生拓展所學的知識。
4、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激發學生對用所學的語言獨立做事的興趣,并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5、教學難點:難點是熟練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我對本課的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努力創設生動而真實、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任務型學習以及學習評價中體會學習英語的快樂,逐步形成在動態的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自由創編歌詞,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英語課堂教學回歸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我主要是通過圍繞教材,設置語境,回到教材,領悟感知,拋開教材,靈活運用這三個教學環節來突破教材重難點,也就是說在設計教授重難點教學活動的開始,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經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英語錄像、卡片、錄音等種種教學手段為學生設置幾種學生喜愛的特定情景和類同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去體驗與實踐、討論與合作。在初步掌握教材內容之后,我又立即將學生帶回教材進行系統地感知,并做適當的認讀練習,最后,指導學生拋開教材對話框框,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生活體驗,自由創編歌詞。加以真實運用,進行逼真的信息交流,實現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
6、教具:教師可準備農場的課件,也可以用圖畫代替,各種動物頭飾和圖片。學生自己也可以準備一些動物頭飾。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所授對象是剛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學生的'年齡大多8—9歲,此年齡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其在教師營造的濃厚的英語環境中大膽地學習和使用英語。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本課的教法進行具體闡述:
說教法
1、教學觀。積極創設朋友之間師生間的真實和仿真語景,并以此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興趣。
2、教學模式。課堂以一首chant表演動物來開始,以調節課堂氣氛; 以chant來復習舊知識,為課堂的逐步展開教授新的知識作為鋪墊。
3、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大前提下,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下面我說一下對教學模式的安排:這個模式為激情設境——語言交流——人格發展模式。具體環節就是教師導入新課,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運用特定情景,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框架;類同情景,促進小組協作學習,交流思想;交換情景,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后讓學生自己創設應用情景,引導個性發展。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運用電教媒體和自制教具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首創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下面我說一說對教具,學具的安排使用: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充分利用單詞卡片、圖片、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各種媒體設計教學。學生們則利用自己繪制的圖畫等貼近生活的媒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接下來,我說一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發展個性,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過程。所以整個教學程序我采用了聽、說、讀、寫、唱、玩、演、練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復習、新知展示和操練、理解、運用、評價這五個步驟。
Step 1 Warm up培養興趣,自然導入。在教學活動開始,我設計了 “Sing an English song”和“Let’s do” “Let’s make” “Let’s play”復習學過知識,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玩玩唱唱”的熱身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Step 2 Knowledge and drills 注重能力,層層突破。
首先我利用本課duck的圖片貼到離自己稍遠的地方,指向遠處的圖,問What’s that in English? It is a ..,同時注意對比,here的there的區別。卡片等來設置特定情景,教學生學習新語言點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教具完成整體感知——個性探索——小組討論——兩人交流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深層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然后設置類同情景學習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并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再設置特定情景引出dog幫助學生創編新歌詞,最后設置類同情景學習woof,同樣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
Step 3 Comprehension整體感知,聽說認讀。將學生帶回到教材,首先讓學生靜聽錄音,進行整體感知;然后標出歌詞順序,進行認讀練習;下一步是跟讀錄音(just speak),進行強化練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歌詞有了整體的認識,又可以加深對所學語言點的理解與記憶。(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Step 4 Application 設置語境,靈活運用。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結對自編,表演新歌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在共享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Step 5 Evaluation 鞏固訓練,評價反饋。
在課程即將結束前,對全班三個小組的成績,給予適當的總結,公平,公正并以激勵為主予以不同的表現評價,最后,以 Let′s play. 做為全課的結束,讓學生在強烈的節奏感中鞏固所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愿望。
本課的板書我將重點句型和單詞設置于黑板正中的農場上,將重點單詞配以圖片,放于重點句型下,黑板兩邊設置了三個小組的組名cat, dog, duck.,同時它們還是本課應掌握的三個單詞,這樣形象生動的板書設計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記憶。
最后,我說一說本課的作業,完成《課堂教學評價表》,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練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設疑等,讓學生來討論、嘗試、體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每個學生在認識上、感情上、態度上積極發展,構成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主動參與獲取技能和知識。
二、教學目標:
⒈認知目標:了解魚躍前滾翻的技巧動作,培養學生的時空感知能力。
⒉技能目標:學習魚躍前滾翻的技巧動作,使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完成動作。
⒊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自尊、自信心和勇敢、頑強的精神以及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品質,提高安全意識。
三、教材分析:
魚躍前滾翻是水平五的經典教材,掌握各種滾翻技術對適應生活和預防運動傷害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因而它是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術動作,魚躍前滾翻在滾翻系列動作中最具觀賞性,深受學生喜愛,這對教學時十分有利的。在教學上,除幫學生掌握動作技能外,還要注意發展學生身體的柔韌、靈敏、協調素質,并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本課為新授課,第一課次。所采用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版《體育與健康》。
四、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職專一年級學生,該年級學生在心理上已經成熟,對動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較強理解自學能力,身體素質也比初中生更全面,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滾翻動作技能,具備了學習魚躍前滾翻的能力。
五、重點難點及關鍵點
重點:蹬地魚躍騰空
難點:撐地緩沖的及時性。
關鍵點:魚躍和撐地的結合
六、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⒈直觀教學法 ⒉情景誘導法 ⒊講解示范法 ⒋循序漸進法
學習方法:⒈自主練習法 ⒉合作學習法 ⒊評價法
七、教學特色
以多維的教與學的評價創設出"激發興趣點",充分利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練習,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課件、DV攝像、音樂)增強直觀效果和感染力,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八、教學流程
⒈激發興趣 (12分鐘)
⑴課堂常規;⑵導課; ⑶隊列練習(十字形,圓形,小圓圈),集中學生注意力;⑷雙人操,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體作用;
⑸游戲:護旗,使課堂氣氛活躍,達到熱身的目的,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好準備。
⒉學習技能 (28分鐘)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在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有意識去創設情境、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觀察、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⑴主教材——魚躍前滾翻,緊貼學生生活,通過學習,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
教師: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已學過哪些滾翻動作?
學生:前滾翻,后滾翻,側滾翻,遠撐前滾翻。
教師:同學們講的很好,下來就將你們說的前滾翻、遠撐前滾翻的動作再體驗一下好嗎? 學生:好
教師:同學們,你們回校上課都用什么交通工具?
學生:走路、騎自行車??
教師:那你們有從車上摔下或絆倒過嗎?
學生:有,沒有
教師:若有,那你們有沒有采取什么保護措施那?
學生:沒有;不知道怎么做;摔就摔了,怎么保護??教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呢?
學生:想
教師:那好,請同學們先看幾張圖片
絆倒時 摔下時
跳下時
學生:議論,這是前滾翻?是跳起前滾翻?是魚躍前滾翻???
教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魚躍前滾翻
通過問答,教師有目的的將學生逐漸引向本課的主教材魚躍前滾翻。它貼近學生生活,激起了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根據自己的觀察、理解,先體驗一下魚躍前滾翻的動作。
然后思考:魚躍前滾翻是單腳起跳還是雙腳同時起跳?
學生實踐:兩腳同時起跳
教師:魚躍騰空時,身體哪個部位先觸墊?
學生實踐:兩臂前伸,含胸,兩手撐墊
教師:兩手撐墊后,身體應怎樣?
學生實踐:屈臂、低頭、團身,向前滾翻
教師:想象魚在躍出水面后又回到水中這段跡是怎樣的?
此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自己或有目的找學生做完整動作,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觀察、思考,從中找出動作要點,激發
學生去探究,提高學生的鍛煉興趣。
同時,在小組練習中,對于不能完成動作的學生,加強保護與幫助,或降低動作標準的難度,消除心理障礙,稍有進步,就給予掌聲鼓勵,增強他們完成動作的信心和決心,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也體現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又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⑵輔助教材——螃蟹賽跑,鍛煉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腿部力量,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協調配合的能力。
⒊恢復身心 (5分鐘)
⑴讓學生隨著動感的音樂,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放松身心,從而使學生帶著良好的精神面貌投人到新的課堂中去。
⑵學生認真觀看錄像,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技術動作,教師總評。
⑶下課,師生再見,收還器材,讓學生養成懂禮貌,愛護公物的習慣
九、場地器材與運動負荷預計
⒈室內球場、電視機、錄音機、體操墊若干塊等。
⒉練習密度 37%左右
⒊平均心率:120-125次/分
十、教學反思
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的自律性有明顯的提高,在協調方面也有長進,同學之間漸成互幫互助之風。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完成魚躍前滾翻的完整動作,課中提供了各種練習手段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效激發了學生練習積極性。但少數學生由于膽子較小,缺乏自信心,不敢躍起做練習,影響到動作質量。
小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指導課《讓我們學會觀察》。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觀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指導是幫助學生充分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觀察能力處于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學生認識觀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設計了以《讓我們學會觀察》為主題的方法指導課。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就本課教學設計進行匯報: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觀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觀察法。
2.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并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3.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觀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活動重點和難點
掌握特征觀察法,知道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并學會填寫觀察記錄表。
三、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春天美景的視頻及月季花實物;學生準備各種水果。
四、活動方法
為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探索、發現、體驗、交流和總結歸納。
五、活動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活動目標,我將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實物觀察探究新知”、“加深體驗強化訓練”、“深化認識 總結延伸”四個環節。接下來我向大家匯報每一環節的具體操作情況: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探究的動機。導入環節,我播放了一段艷陽高照、柳綠花紅、鶯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動感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看視頻后匯報觀看情況,要求學生說出從視頻中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觀察,怎樣觀察,總結出觀察需要多種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嘗、用手觸摸,在此基礎上引出本節課的題目《讓我們學會觀察》。
2.通過實物,探究新知
激活興趣和動機后,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實物觀察活動——觀察月季花。觀察之前我給學生做了適當的點撥和指導:首先要同學們自己想一想,觀察月季花需要調動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進行觀察,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再實施觀察活動。在各小組進行匯報的時候順勢歸納出特征觀察法。
3.加深體驗,強化訓練
在觀察月季花的基礎上,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特征觀察法,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觀察法并運用于實踐之中?接下來,我又引導同學們利用這種觀察法觀察了他們自己帶的各種水果,指導他們填寫好觀察記錄表。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學會了填寫觀察記錄表。
4.深化認識,總結延伸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這個問題再次鞏固復習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使學生了解特征觀察法只是諸多觀察方法中的一種。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逐漸認識更多的觀察方法,如順序觀察法、對比觀察法等。希望同學們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做個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有心人。
六、教師反思
本節課教學,在情境創設中,學生了解了什么是觀察;通過觀察實物,學生掌握了特征觀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強化訓練,提升了特征觀察法的運用能力;通過活動體驗,學生知道了觀察記錄的基本要素,能正確、完整地填寫觀察記錄表。完成了教學設計的預定目標,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這些都得益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得益于對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得益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不吝賜教,我愿傾聽大家的金玉良言。謝謝!
【有關小學說課稿匯總四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11-25
小學音樂說課稿 《故鄉的小路》說課稿11-02
有關小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8篇10-12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01-20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9
小學美術說課稿《黑與白》12-20
小學《畫》的說課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