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匯編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六課《愉快的勞動》中的第二課時歌曲《采山》教學。
一、教材分析:
《采山》這一課描寫了孩子們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一起到野外,山上玩耍、勞動,采摘的故事,歌曲學習中所出現的不同音樂節奏更是成為了孩子們學習娛樂的道具,充分帶動了枯燥樂理知識的感悟學習。這既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又是在第一課時欣賞樂曲的基礎上,以體驗實踐教育為主線的一堂音樂課。
二、通過本課的教學,結合新課程理念和一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輕快、活潑的情緒,能正確流暢的演唱歌曲。
(2)通過游戲活動等方式,鍛煉學生音樂節奏的感知認識能力及配合意識。
(3)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針對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分別確定為:
(1)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游戲帶動十六分節奏的學習。
(2)培養學生有表情唱歌的能力,并在學唱歌曲中培養學生的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十六分音符不同搭配下的銜接感悟。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天鵝的故事》是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贊揚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本課文字優美,情節感人,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愛護珍稀動物,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的好體例。
我們蘇州地處水鄉,對于生活在水鄉的孩子們來說,對天鵝缺乏一種感性的認識,尤其對天鵝破冰的場面,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很難有真切的體會。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基于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并根據《語文課程新標準》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我擬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2、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借助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愛護珍稀動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其中目標2、3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關于天鵝的資料,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展示天鵝的圖片,學生簡要介紹天鵝,再引出課題。(板書:天鵝的故事)板書課題后指導讀題并質疑,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檢查初讀情況,
相機對顫動的顫,結束的束正音,并指導讀好輕聲冰窟窿,對文中比較長的語句重點加以指導,并通過查字典理解“塌陷”等詞語的意思。在讀通順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課文講了天鵝的什么故事?”再次走進文本,進而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詞佳句的作業。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我準備安排復習導入、研讀交流、拓展延伸這幾個環節引導學生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愛護珍稀動物的思想感情。
一、復習導入
上課伊始,組織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從而自然呈現出“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的描寫最能打動你,為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的學習,也就進入本課的第二環節。
二、精讀課文。課文第二部分描寫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破冰行動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而又感人的場面。圍繞課始的這一問題,我準備進行這樣的預設:
(1)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給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空間。
(2)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朗讀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當學生交流到第五自然段老天鵝破冰面時,我將進行這樣的指導:
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想想老天鵝第一次是怎樣破冰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讓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使學生體會到老天鵝用自己的身體作為破冰的武器。再適當補充此時貝加爾湖的冰層厚度至少有半米厚,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騰空而起像石頭似的、重重地撲打”體會老天鵝的用力之重、奮不顧身。
第二步引導學生抓住“第二次、第三次以及省略號”體會到老天鵝重復的是同一個動作,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此時你眼前的老天鵝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想象媒體展現老天鵝血跡斑斑、傷痕累累的畫面。那老天鵝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么呢?使學生感悟到了老天鵝頑強、奉獻的精神。
第三步:配樂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對老天鵝頑強、奉獻精神的贊美。
當學生交流到第六自然段天鵝群齊心破冰面時,我將作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第六自然段,透過文字,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只聽得嚓——嚓——,冰層裂開了一條小縫,接著又裂開了一條……冰面終于塌陷了,出現了一個小的冰窟窿。”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終于”引導學生體會出老天鵝的勝利來之不易以及老天鵝高興、激動的心情。
第二步:抓住“……”引發思考,使學生感悟到老天鵝在用自己的鮮血、傷痛給天鵝群換來生存的希望。從而真切的體會到老天鵝是一位板書破冰勇士
第三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這位頑強的破冰勇士沿著冰窟窿的邊緣繼續撲打著,水面在慢慢地擴大。”引導學生體會到水面的擴大是老天鵝在用頑強、奉獻的精神給天鵝群換來了生存的希望。引導學生帶著對老天鵝的崇敬之情朗讀感悟。
第四步:引導學生抓住表示天鵝數量逐漸增多的詞語“有幾只“”大約百十來只引發思考:這么多天鵝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破冰,難道他們不知道疼痛嗎?引導學生感悟到天鵝群也是破冰勇士完成板書——
第五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齊心”“歡快”“勞動號子”“兄弟們哪,加油!齊心干哪,加油!”再次體會
“團結拼搏”的氣勢,指導學生用有力、熱烈、歡快的語氣反復朗讀。在這基礎上指導學生帶著有力而堅定讀好“克嚕——克哩——克哩”的動員聲。
課文第7自然段的學習我將引導學生抓住“終于”一詞來理解破冰工作的艱險以及所有天鵝戰勝困難后的愉快心情。在指導學生讀好“克嚕——克哩——克哩”的歡呼聲中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團結就是力量”的氣勢。
對于第八自然段的學習我將引導學生聯系全文展開討論:老人為什么沒向天鵝開槍?如果你是這位老人,此刻你會想些什么呢?使學生感悟到老人從心底里喜愛這些生靈,人類應該愛護它們,保護他們。
第三個環節: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課后查閱資料,寫一封愛護動物的倡儀書。
2、你在生活中,或在電影、電視中,看見過齊心合力完成一項任務的場面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第一課時。
一、說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著重要價值。
2、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物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它們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理解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特征,理解四邊形間的關系。
(2)經歷把四邊形分類,抽象概括特征的過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把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本課設計理念為:
1、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2、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數學學習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采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學法: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實際操作,動手實驗,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在交流中體驗圖形的特征,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舊知。
1、認識四邊形
2、說說正方形、長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的任務是解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教育要求之間的矛盾,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為擴展新知作好鋪墊。]
(二)動手探究,初步感知。
1、猜想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2、動手驗證(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設疑,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加深印象,明確關系。
1、學生自主分類
3、學習四邊形關系集合圖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享受成功的喜悅,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四)聯系實際,鞏固新知
1、判斷對錯,加深對定義的理解。
2、到主題圖中找出已學四邊形
3、欣賞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通過看、想、畫這一過程,喚起學生頭腦中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
四、課堂評價
本節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分組合作為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嫦娥奔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意在贊頌嫦娥心地善良,舎己為民的品質。本文一共八個自然段,處處充滿神話的想象,語言優美,且嫦娥奔月的全過程脈絡清晰,使得故事顯得十分生動精彩。尤其是第五、六自然段,描寫嫦娥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下仙藥飛天成仙,離開親愛的丈夫。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于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嫦娥偉大的獻身精神。神話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民間特色,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非常喜愛且充滿熱情。因此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況且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為兩個課時,今天我說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舎己為民的品質。
教學重點: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體會把握后羿、嫦娥、逢蒙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嫦娥偉大的獻身精神。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上述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學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閱讀指導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多渠道接受信息。
三、說學法
這節課,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用“讀—思—劃—議”的學習方法,逐段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形成能力,達到自求得之的目的,而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2、課文是一篇神話故事,里面包含了哪兩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感知形象。
1、讀悟“后羿射日”部分。
(1)、后羿是怎樣射日的?自讀“后羿射日”部分,圈出表示后羿動作的詞,仔細誦讀,體悟后羿的力大神勇。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后羿射日”一節。
過渡:由于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贈給他一粒吃后能升天的仙藥。可是后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嫦娥,就把仙藥交給妻子嫦娥保存。這事不知怎么被后羿的弟子逢蒙知道了。
2、讀悟“智斗逢蒙”一節。
(1)逢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用課本上的一個詞語概括。
(2)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表現逢蒙奸詐貪婪的詞語。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體會逢蒙奸詐貪婪的本質。
(4)面對奸詐貪婪、窮兇極惡的逢蒙,一般人會怎樣?嫦娥呢?朗讀文中的有關語句,說說讀后的感受。
(5)思考“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仙藥,不是要禍害更多的人嗎?”這句話的意思,試著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去表述。
(6)聯系上下文,想象嫦娥和逢蒙周旋的場面。
(7)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描寫嫦娥的語句,重點指導描寫嫦娥動作的語句。
(8)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讀描寫嫦娥和逢蒙的部分,感知人物形象。過渡:嫦娥為了不讓鄉親們遭受逢蒙禍害,毫不猶豫地一口吞下了仙藥,飄飄悠悠地升天了。
3、讀悟“嫦娥奔月”部分。
(1)自讀“嫦娥奔月”一節,說說本段文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讀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地善良。
(3)請朗讀能力強的同學美讀本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插圖,想象嫦娥奔月的畫面。
(4)教師在音樂聲中用第一人稱范讀本節,請同學們閉眼體會嫦娥飄飄悠悠、升天成仙,不忍離開人間的感覺。
(5)師生接讀課文。
過渡:嫦娥救了鄉親們,卻拋下了深深愛著她的丈夫。后羿不見了嫦娥會怎樣呢?
4、讀悟“后羿追妻”部分。
(1)請帶著焦急、痛苦、無奈的感情讀“后羿追妻”部分。
(2)默讀課文,在表示后羿動作的詞語下面標上點。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5、齊讀“思念期盼”一節,讀中感受鄉親們對嫦娥的思念之情。
(三)默讀全文,回歸整體
默讀全文,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畫、演這個神話故事。
(四)總結
本文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壯觀場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藥的驚險情節;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麗,又表現了她義無反顧吞下仙藥的機智勇敢。尤其是對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寫以及后羿回來后與妻子天人永隔的場景描寫,清冷凄美,有一種震攝人心的悲劇色彩。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為民的品質所感染。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個微型教案,它條理明確,涌現文章的線索,簡略明了,突出文章的重點。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這是一篇充滿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時代意義的短文。作者以生動的筆觸,記敘了阿德充滿幸福和快樂的夢境。本文以“夢”為載體,以阿德乘飛船去火星旅行,與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電話為線索,描繪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是連環畫形式的略讀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生動活潑,內容簡單,易于理解 。
說理念
喜愛幻想是低年級孩子共有的特點,課文內容符合兒童的年齡實際。教學中抓住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走進阿德的夢境,體會和分享他的幸福與快樂。引發學生結合當前的科學發展和經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說夢”、“解夢”、“畫夢”中訓練語言,發展思維,培養語感。激發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興趣和培養科學幻想的意識。
說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
3.培養學生科學幻想意識。
說教學流程
一、引夢,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做過夢嗎?今天我給你們介紹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也做了一個夢。
2、不過他的夢與你們的夢可大不一樣!
3、板書課題:阿德的夢
二、猜夢,激發興趣。
1.想想自己曾有的夢,猜一猜阿德會夢見些什么?
2.出示圖片或模型,豐富表象:出示航天飛機、飛船、太空圖片或模型,讓學生觀察,說說對它們的了解。
三、讀夢,自主識字。
1.默讀課文,注意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借助拼音讀準。讀前提出要求:不出聲,不指讀。
2.交流識字經驗,匯報學習生字情況:包括字音、組詞。
(1)注意區別“型”和“形”。型,模型、新型;形,形式、形狀。
(2)“系”,多音字。系(xì)關系;系(jì)系鞋帶。
3.再讀課文,加深識字印象:出示課文連環畫,自讀全文后按順序排列。
4.兒歌鞏固識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飛船是新型。
起飛時間還未到,可視電話傳真情。
電話屏上見外婆,聊起暢銷新車型。
預訂新車無污染,動力來自太陽能。
飛船嗚嗚長鳴聲,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來未系安全帶,大叫一聲夢驚醒。
四、解夢,培養科幻意識。
1.阿德到底夢見了些什么呢?隨連環畫逐段讀文,結合兒歌,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哪些與現實說的不一樣?
2.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分小組討論:阿德夢中的哪些科技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結合課文內容分組進行讀書匯報。
五、畫夢,催動心中情懷。
1.你認為阿德的夢有一天真的會發生嗎?從阿德的夢中,你想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后,鏈接相關資料。
3.說說你心中未來的世界是怎么樣的,或動筆把心中未來世界的樣子畫出來。
4.課外閱讀科學幻想故事。
說教法
自主閱讀法或表演體驗法
教師創設“默讀,隨文識字,交流識字經驗,讀兒歌”等多種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識字印象,而且達成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了解。
本文為略讀課文,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因此,設計充分放手讓學生讀書——圖文結合,讀思結合,并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進行匯報的形式,既促成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他們對科技成果的興趣。
說學法
尊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運用學生中已形成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識記漢字。
說效果
讓學生大膽想象,努力使夢想成真。理解阿德的夢中人類居住到了月球,出門還有太陽能汽車,還能去月球上購物,在不久的將來,阿德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說板書設計
32、阿德的夢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新型飛船 可視電話
掌上電腦 月球購物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新伙伴》是七年級上冊美術課本第二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本課是學習人物畫的基礎課,主要通過觀察新伙伴的形態特征、習慣姿勢和各種動作、初步了解人體比例、結構和運動規律、重心變化的表現方法等,并進行人物動態速寫練習。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學生初中三年美術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師生間的情感,學習用速寫的方法來記錄生活中的美,提高學生動手繪畫能力。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能力目標:掌握表現人物速寫的基本技法。
②、過程方法目標:能大膽表現,采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同學、師生之間的情感,相互關心,關愛互助。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材的重點:人物動態速寫的表現手法。
教材的難點:以線條表現人物動態結構,比例準確,線條流暢。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學,12—13歲的年齡正處于繪畫的“轉型期”,對所描繪的對象追求“像”為最高標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像”與藝術的“像”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表現。
三、教學方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上課前,教師出示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發學生表現欲望。
2、問題探秘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討論。
3、嘗試練習法: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對各種人物動態進行描繪動態線和找重心的練習。
4、比較欣賞法:老師拿出一些速寫作品,讓學生結合課本上名家作品進行比較欣賞。
(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提出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提倡“以學生為本,注重團隊精神與策劃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讓學生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熱情,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情感,提高繪畫表現能力。
四、教學過程分析
1、情景導入
教師把課前搜集好的學生生活相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全班學生分為六組,共同觀察相片上同學的各種姿態和表情特征。
教師拓展引導:同學們再觀察一下我們班中的學習伙伴,他們的動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畫人物對象。
2、問題探秘
教師再每組發給一個人體模型,讓學生共同探討以下兩個問題,填寫好下面兩個表格:
①、以下人體各部份的長度,相當于多少個該人體人頭的長度呢?
部位
狀態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盤地
②你能說說人體各部位像一個什么形狀嗎?
部位
名稱
頭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腳掌
說課稿 篇7
一、關于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本章主要介紹透鏡的基礎知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初中物理光學知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掌握光學元件應用的關鍵內容。整章內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生活中的透鏡》這節安排在第二節,是在學生學習了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基礎上的,能進一步使學生對透鏡成像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這樣安排順序使學生能具體、生動地認識透鏡的成像特點及生活應用,能引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節課開展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的活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2、教學目標:
(1)了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
(4)會區分實像和虛像。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檢測和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慢慢的學會抓住重點與核心知識去看書、學習。
(2)提高學生的觀察、概括和總結能力。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3)在探索中培養科學的實驗和探究方法。
5、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①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
②能夠認識和區別實像和虛像。
(2) 難點
①理解凸透鏡三種應用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的主要特征。
②將本節課凸透鏡三種應用推廣和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釋一些現象。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采用三學、三測、三教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討論法、分析法、實驗法、問答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此外,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體驗合作學習的愉快。
三、說程序
本節課,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知識復習引入新課,導入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學課本、自學檢測、難點突破、課堂小結、當堂訓練等環節以達到學生會學想學的目標。具體操作是:
(一)、知識復習引入新課,導入學習目標
通過復習透鏡的相關知識點,引申到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引導和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以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為例來研究《生活中的透鏡》。
(二)、引導學生課堂學習和探究
1、通過三學、三測、三講的模式教育,讓學生掌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征。
2、讓學生總結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三者成像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出實像與虛像的概念。
(三)、課堂小結
總結這節課的主要知識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結構,成像原理和成像特點;實像和虛像的區分。
四、板書設計:
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
一、照相機
倒立、縮小、實像 (物距大于像距)
二、投影儀
倒立、放大、實像 (像距大于物距)
三、放大鏡
正立、放大、虛像
四、實像與虛像
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內容,是一節平面圖形識別課。在此之前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加之本書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的學習,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本節課為今后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推導以及圓等知識也起著鋪墊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設置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及內容特,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1.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和扇形。2.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關系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創新意識。
三、重難點確立
教學重點: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和扇形。
教學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養成把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為了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所學知識,同時配合使用畫圖、觀察、歸納、猜想、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通過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和實際畫圓的過程突出重點,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四、學生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小學階段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對多邊形和圓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但是對多邊形、圓的概念缺乏較為系統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符號表達思維對象和思維結果的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的水平,事實上,這些也是我們希望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得到發展的方面。因此我選擇的教學素材是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和小學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而設計的學習活動則指向促進學生在相關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發展。
五、教學策略分析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大膽猜想并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整理、分析、歸納、猜想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數學又于生活,首先以一段《建筑》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用各種實際生活中的精美圖片和我們所處的教室環境為背景,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這些熟悉的圖形,通過合作交流,學生探究出了多邊形的定義及特征。對多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探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可分割為三角形這一內容,讓學生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殊地位,為以后的三角形學習埋下伏筆。通過學生對畫圓過程的體驗,和對圓心、圓弧、扇形的認識,再次激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圓的知識運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細致。這時再通過合作探究拓寬學生的知識,最后用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用“創意設計——我能行”再次使學生達到興奮點,感受到趣味性。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生動有趣的現實情境,并以數學活動為主線進行設計,意在使學生既要掌握簡單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更要豐富數學活動經歷和體驗,同時,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勤于動手動腦、手腦并用的良好習慣,進一步發展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由于本節課分為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兩部分內容,所以本節課也要經歷兩次知識的產生和解決的過程。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確立如下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自制視頻,“流光溢彩的建筑藝術,凝聚著幾千年的人類文明,你想成為杰出的藝術家嗎?你想成為杰出的建筑學家嗎?讓我們從基本的幾何圖形入手,一起走進藝術的殿堂。”2、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美。猜一猜這些圖片像什么?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美。
(二)新課:通過六個活動展開學習:
活動一:尋找幾何圖形
1、請大家觀察這些圖片,你能發現那些幾何圖形呢?(學生先尋找,教師再演示)2、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呢?再找找我們教室里有什么平面圖形?從圖中抽象出數學圖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活動二:小組交流,概念展示
從小學我們知道,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 都是多邊形。
1、認識多邊形的概念。(請大家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多邊形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的看法,互相補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準備展示。)2、認識正多邊形,觀察這幾個多邊形的邊、角有什么特點?3、多邊形的相關概念。(直接展示)再追問“圖中的多邊形還有那些頂點、邊、內角、對角線呢?” 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歸納,相互合作得出概念,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識內容,有利于學生進行開放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的.生成過程,并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
活動三:畫圖歸納猜想
探究活動:1、探究n邊形有多少個頂點、多少條邊、多少個內角?2、探究過n邊形的每一個頂點有多少條對角線?整個n邊形有多少條對角線?過n邊形的一個頂點的所有對角線,把n邊形分成了多少個三角形?探究活動充分放開學生,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養成把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通過動手活動,觀察討論,發表意見,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紙上的表格,在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讓學生領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規律。
活動四:動手感知概念
1、請同桌之間合作用細繩和鉛筆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個圓。然后教師請一個同學上黑板用圓規畫個圓。 (PPT演示畫圓的動畫)2、試試說一說什么是圓?圓心、圓的半徑、圓弧、扇形的概念是什么?(教師總結)通過PPT畫圓的動畫和畫圓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圓的動態定義。(概念展示)
活動五:知識運用
1、想一想:圖中有多少個小于半圓的扇形?2、算一算:將一個圓分割成三個扇形,使它們的圓心角的比為1:2:3,求這三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通過這道非常簡單的題讓學生充分認識扇形;2題的計算,請學生板演,考察了學生的掌握程度,增強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活動六:拓展提高
探究活動:1.將一個圓分成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知道每個扇形的面積和整個圓的面積的關系嗎?2.畫一個半徑是2c的圓,并在其中畫一個圓心角為60的扇形,你會計算這個扇形的面積嗎?要求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系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三)練習:通過練一練和創意設計活動來進行。
1、十二邊形有多少條對角線?從一個頂點出發引出多少條對角線?一共有多少條對角線?2、如果從一個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引的對角線可將這個多邊形分割成20xx個三角形,那么它是幾邊形?3、一個多邊形有44條對角線,它是幾邊形?4、課本隨堂練習2
活動七:創意設計——我能行
幻燈片顯示――我能行:以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盡可能多地構思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并寫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說詞。 如:小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教師活動:①限制條件必須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 ②巡視、觀察學生做的情況; ③利用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 ④點評學生作品,和學生一道把解說詞設計的更貼切、更詼諧。 學生活動:①學生自己自由設計創作圖案;②欣賞同伴作品。
(四)小結:
談談你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獲!學生自己總結交流,盡可能補充完整。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以便有的放矢進行后續教學。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請不要》是二期課改小學語文第三冊“讀課文邊讀邊想”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以保護環境為主題,語言流暢,節奏明快。詩歌共4小節,每一節都以“請不要”開頭,四節分別以“森林”“草原”“河流”和“天空”為內容,介紹了這些地方遭受濫墾濫伐和嚴重污染的后果。詩歌用充滿童話色彩的語言,強調人類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勸告人們保護大自然。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學習,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并在生活中努力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環境,使我們身邊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居更佳,人更健。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就給課堂教學作了一定的鋪墊。
另外,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根據拼音讀準字音,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字記憶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交流兩個途徑學習生字。在生字教學時不必逐個詳細講解,每個字應有側重,以自學生字為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并起到引導歸納、復習的作用。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按標點停頓。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學生則主要通過自主朗讀進行感悟。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班級實際,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本課的教學中要繼續落實本單元要求——訓練學生“邊讀邊想”。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學習課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孔、雀、翠、遼、闊、愉、污、染”8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并記憶“孔、雀、遼、闊、愉、污”6個生字。尤其是“雀”字,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上下結構的字上半部分學生較易寫成“少”。
3、朗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在讀正確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讀出感情。并在課堂中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
4、能學習課文的樣子編幾句詩。樹立基本的環保意識,懂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四、教學設計:
我根據教學目標、意圖設計了四個教學板塊。
第一環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課文呼吁人們不要伐光樹木、墾光草原、污染河流及天空。在研讀了教材和教參后,我設計了出示森林、草原、河流、天空圖,讓學生留下一個森林茂密、草原蒼翠、河流清澈、天空蔚藍的美好印象。然后出示“茂密的森林、蒼翠的綠茵”等相關詞語,這一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偏正詞組,同時與生字教學有機結合。識字教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詞組的同時學習生字,學生們就不會感到枯燥。因為,學生一次次讀詞組、讀句子的過程,也是對這些生字認知的過程。從字到詞,再從詞到句,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然后,我出示這些美麗的環境遭受破壞的圖片,配合音樂,讓學生感受到環境被破壞之后的嚴重后果,這一環節為接下去的教學做了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這一環節起始,教師指名讀文。這樣再一次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對課文加深了印象,這樣就為從整體出發,層層推進地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而且大多數學生已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在讀文時,教師既能幫助學生回憶前一天預習的內容,及時正音,也是對生字教學滾動復現,同時對未養成預習好習慣的學生給予了預習的機會。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隨文識字,嘗試背誦感興趣的小節。
由于這首兒童詩的四小節結構相同,句式相仿,只是內容有所不同,因而教師在重點指導了第一小節后,就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學習方法,通過“讀一讀,學一學,說一說,背一背”的方法思考、討論、理解課文的后三節。前者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后者則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專心聽、用心記、說完整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抓住主要問題,關鍵詞語,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反復朗讀,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己在朗讀中感悟、體驗,讀出誠懇勸告的語氣,并在語言環境中不斷鞏固識字,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同時加深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選擇喜歡的小節背一背。背誦能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在后面的說話環節中也可以引導學生適當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去表達,達到知識的積累與遷移作用。在閱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積累好詞好句,通過背誦,達到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一目的。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并要求學生學編幾句詩。
說話是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最好途徑之一,因為讀懂課文內容僅是淺層次的感知目標,語文課不能停留在內容的理解上,更需要以課文為載體,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課后拓展是學習課文的延伸:一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有的放矢地展開合理想象,將課文延續。二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把自己想說的話說清楚,說完整。這一環節,教師要求學生模仿課文編幾句詩,把說話訓練與課堂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內容,就能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訓練學生思維、語言組織能力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課稿 篇10
《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課文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贊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形象,是一篇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教材。
課文共7個自然段,2—5自然段講的是小動物們都喜愛小露珠,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弄清課文中具體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喜歡小露珠,它們是怎樣向小露珠問好的?引導學生品讀三個比喻句,體會語言的優美,小露珠的可愛,小動物的禮貌,在品味小露珠“閃亮、透明、圓潤”的特點和動物們“蹦、爬、落”的動作時,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示,讓孩子們飾演這些可愛的童話角色,進行充滿童趣的角色表演。
一位教育家曾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甚至是有所創造。在課本劇的表演中,學生情緒高漲,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動作,充滿稚氣的話語,將小露珠閃亮、透明、圓潤的特點和小動物們可愛的動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通過表演,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發展了語言,而且進行了一次文明禮儀的訓練。
課文第6自然段講的是植物們喜歡小露珠,教學這總值發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第2句話,霞光中的小露珠“光彩熠熠”,使所有植物變得“格外精神”,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陽光下的小露珠既然能給植物帶來“精神”“生機”和“美麗”,那么,植物當然也喜歡小露珠了,最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花草樹木中的一員,你會怎么感謝小露珠,通過這一句式訓練,既是對課文理解的概括,同時也教育學生要學會感恩。
課文第7自然段,講的是小露珠和植物分手時依依惜別的場面,教學這一段時,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大家與小露珠分手時依依不舍的感情,抓住這一環節,讓學生想像:在分別時刻,大家還有什么話想對小露珠說,學生通過品讀、想象、補白,生成了屬于自己的形象和情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植物們對小露珠的戀戀不舍。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中,應注意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悟、去思、去說,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自身的水平有限,教學語言缺乏感染力,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沒能讓他們的情緒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還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實用的說課稿匯編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會議方案匯編十篇12-17
實用的贈與合同匯編十篇06-10
實用的擔保合同匯編十篇10-09
實用的民風作文匯編十篇02-05
實用的態度作文匯編十篇01-22
實用的揚州作文匯編十篇02-11
實用的錯誤作文匯編十篇02-08
實用的成熟作文匯編十篇01-07
實用的河南作文匯編十篇02-01
實用的追求作文匯編十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