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中例4、例5有關5位數的認識。下面我就具體來說說本課教材的內容。
一、說教材
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內容主要是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里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的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有關南京長江大橋的信息、課件、計數器,練習紙即一張空的數位順序表格。
三、教法學法
基于本課的具體特點,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從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萬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數學活動自主參與法。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和緊張有趣的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培養能力、發展數感。
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時間逐步培養。教師要重視學生數感的形成與發展,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發現、表述、應用的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數感。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安排了這個環節。]
1、觀察規律,再接著往后數5個。
27、37、47、57、()()()()()
110、210、310、410、()()() ( ) ( )
2、讀出下面的數。
375 2000 3693
誰能說說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準備練習復習舊知,為學生遷移性的學習新知做好準備。當然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課前做為一個預備練習。
(二)講授新課
1、匯報調查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結果,并揭題。
強調調查到的數學信息,學生匯報調查的數據,教師板書,說到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時,教師課件出示,并請生認讀。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數,更大的數又該怎么讀呢?——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萬以內的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調查、匯報,引入到今天學習的內容的同時,又讓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舉多得。
2、教學例4。分三步走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有1000個小立方體,這兒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方體呢?
根據學生所說,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并板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師說過一遍學生不可能就掌握了,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強化,這里還安排了2個活動]
①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②計數器上撥一千,數一千,直到撥10個一千,學生數一萬。
3、教學列5。
(1)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出讀。
根據學生認讀板書: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寫作:2356。)
(2)師:這個數是由()個千,()個百,()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么?
(多請幾名學生說,學生可能說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數位……。)
[設計意圖]整個過程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來掌握數位的順序,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4、課堂練習。[將兩個例題的內容整合]
(1)課本第75頁的“做一做”第1題。
看計數器讀書并說出這些數的組成。
(2)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①從994-1000;
②從9995-10000。(又是一個數學活動,這里男、女生分組數數,每組數一題。)
5、數位順序表。
(1)說一說到目前為止,你已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你通從左往左分別說出它們的順序嗎?
(3)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格問:有誰會填出這張表?
(教師請一名學生填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記這個表格。(同桌互說。)
[設計意圖]到這里,整個教學過程就結束了,通過活動學習,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識的遷移的能力。
(三)綜合練習
同桌互相撥數、認讀,并將認讀的數寫在本子上。[這個即是一個練習,又是一個游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四)課堂小結
在玩過之后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試著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自己的知識體系。
小結過后有時間再安排個欣賞,是有關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
出示后,再讓生補充信息,充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的勞動成果。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會飛的圖畫》,說課程序如下: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學法。三、教學設計。四、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會飛的圖畫》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教材第15課。
2.教材分析:《會飛的圖畫》是一篇充滿情趣的課文。課文從爸爸給小明的來信引出郵票,再通過媽媽介紹,小明了解到郵票就是“會飛的圖畫”,最后以小明想象自己畫的郵票飛向四面八方結尾。近年來,手機、電腦的普及,讓人們傳遞信息的速度更快,渠道更多,書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被弱化了,被忽視了,以致于許多的學生只聽說過郵票,但對郵票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作用都不太清楚。教學中我以這個為突破口,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郵票的作用以及郵票畫面上所承載的知識,進而培養學生喜歡郵票的情感,激發想象力。
二、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枯燥的書本學習轉向生活實踐學習,由單調的分科學習變為學科融合,讓學生從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把讓學生感受郵票的畫面美,了解郵票的作用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圍繞讓學生感悟郵票“會飛”的特點進行難點突破。整個教學設計立足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首先引導學生質疑:會飛的圖畫是什么?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接著抓住郵票畫面美麗和能夠幫助寄信這樣兩個特點,時時處處讓學生感受郵票的美麗與神奇;最后鼓勵、指導學生大膽設計自己喜歡的郵票。在知識層面上,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一定的詞匯;在能力層面上,學生了解郵票的作用以及畫面上所承載的知識;在情感體驗上,培養學生喜歡郵票的情感,鼓勵學生搜集郵票,了解郵票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學過程
1.以質疑促思考
2.以形象促感受
(1)實物介紹,拉近距離
(2)播放課件,激發情趣
(3)激情朗讀,培養語感
3.以情境促感悟
4.以實踐促培養
四、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在教學中,多媒體vcd對教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揭題,展示各式各樣的郵票,它用聲音、畫面營造了一個“立體”的教學平臺。多媒體課件尤其適合在低年級教學中使用。
2.新課程標準為課堂注入了新活力。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把師生間的單向交流變為雙向、多向交流,使課堂成為一個開放的課堂。本節課我抓住學生年齡小,愛提問的特點,精心設計了看vcd、讀課文、聽介紹、悟感受、畫郵票等幾個環節,以形象促感受,以情境促感悟,以實踐促培養。學生們在這個全新的課堂上,興趣盎然,想象豐富,思維活躍,言語暢達。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將語文教學與智育、德育、美育的發展有機地融合起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廣大教師要把多媒體教學資源用“活”,用“巧”,為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推進工作添磚加瓦。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下冊第七課第二節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在前一框題分析家庭消費內容的基礎上,指出家庭消費不僅是影響個人生活的小事,對社會生產也會產生重大影響。重點分析了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對于在學生當中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及提高青少年作為消費者的基本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家庭消費與社會生產的關系,理解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及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的現實意義。
2、能力方面:
通過對生產和消費的辯證關系的教學引出樹立正確消費觀以及適度消費的更要意義,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結合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使學生認識其危害,從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3、覺悟方面:
通過學習,向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分析、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因為講清“生產和消費關系原理”只是前提,“正確的消費觀”內容才是本課教學的主題,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確正確消費觀的內容,反對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和習慣。
教學難點:正確的消費觀對于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意義。
因為高一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思考問題的深度不夠,認為家庭消費只是個人的事情,與社會與國家無關。
(四)、說教材處理
對于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教材顯的理論有余,材料不足。要想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需補充一定的實際材料。講解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問題時,要引出新的觀點,深化教材內容,還應針對青少年學生中不文明不科學的消費習慣,分析弊害,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要想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勢利導,順理成章,切忌說教。
二、教法 學法:
本課教學有許多疑點,容易引起學生思考,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因此本框我采用探究性教學法,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質疑: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什么是正確的消費觀?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探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組織、引導和點撥的作用,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民主、平等、和諧課堂氛圍。然后通過舉例、討論,對問題做出解答,再通過閱讀教材修正、補充。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故事導入——制造懸念激趣
我上課一開始,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一講:《天堂的對話》;講述一個“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在天堂里的對話,請學生思考:這兩位老太太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那么到底誰的消費觀是正確的呢?
學生自由議論后,教師引入課題:等我們學完了這一課內容,你就會明白了。引起學生懸念。現在我們來思考為什么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講授新課
【突出重點設計】:協作探究
正確消費觀的內容
首先,家庭消費必須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多媒體放映漫畫“不同的酒”,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家庭消費要從生產發展的可能和家庭經濟能力出發 , 防止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的超前消費。
多媒體放映果戈里小說中人物潑留希金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要改變落后的消費觀念,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適當擴大消費需求,防止消費滯后的現象。
其次、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指導學生討論書本 84 頁的那幅漫畫“小兒麻痹癥”,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
老師歸納:諷刺只注重物質金錢消費,忽視了精神消費的現象,從而造成物質上富有,精神上空虛的畸形狀態。
最后、做到科學消費
教師舉例:《農村六種畸形消費現象》:一是婚嫁大操大辦,消費盲目攀比;二是奢辦喪事盛行;三是封建迷信活動蔓延;四是惡習死灰復燃;五是煙酒消費逐年增加;六是人情消費大幅增長。指導學生討論,從這種現象得到什么啟示?
教師歸納強調,正確的消費觀是:適度消費 協調消費 科學消費
【突破難點設計】:比較反思
正確的消費觀對于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意義。
通過設計以下問題突破難點:
(1)潑留希金之流人物消費行為符合“艱苦奮斗”精神嗎?為什么?
(2)“提倡適度消費”與“提倡艱苦奮斗”矛盾嗎?為什么?
在引導學生明確“潑留希金之流人物”的消費行為屬于“抑制消費”,根據剛學過的知識指出其不科學后,讓學生明白: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社會風氣和道德修養,是對社會資源的節約,對他人和自己勞動成果的尊重。這種精神,不論在過去艱苦的歲月,還是現在和將來,都永遠不會過時。讓學生從傳統道德,從國情,從個人的道德修養三個角度思考,并說說“提倡艱苦奮斗”精神的現實意義,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三)課堂小結
利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列出本課的知識圖表,體現知識的系統性。
(四)課后練習
根據以下圖表:20xx年福州GDP增長情況、20xx年福州市民消費熱點一覽表,回答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對福州經濟產生什么影響?這說明什么?評論福州居民的消費觀念。
(五)說板書
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靈活性、藝術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設計板書時做到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
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為什么: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原因
2、是什么:正確消費觀的內容
3、怎么樣: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說課稿 篇4
《小兔運南瓜》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口語交際內容。這一話題的訓練重點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訓練把話說清楚,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圍繞這一重點,本節課我主要考慮了以下兩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本節課一開始,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動物頭飾營造氛圍,并用小動物的語氣進行交流,學生一下便進入了情境。這樣,在后面的環節中,學生不僅敢于說,想說,而且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自主交際的意識和習慣,也調動了語言的積累。同時,我在這節課中也注意了角色的定位。課標中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在學生的交流活動中,我不是領導者,也不是旁觀者,而是始終以森林中“小鹿姐姐”的身份參與學生對話。不僅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平等、活潑的氛圍,也使他們加深了對角色的情感體驗,受到友善、互幫互助的教育。
2、鼓勵想象,學會交流
這節課,我適當地運用了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地讓他們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增加交流的信心。在交流活動中,重視學生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讓他們對聽到的內容進行點評、評議,培養傾聽能力,提高傾聽水平。學生對所聽內容能作出積極的反應,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能通過協調合作解決問題。
這節課,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里說話,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
說課稿 篇5
(1)教具準備:花手絹的實物、花手絹的范作,錄音機、磁帶、剪刀、紙等。
(2)學具預備:紙、剪刀、顏料等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法分析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形象思維能力與接受能力的特點,教學時我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題的原則,培養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本課主要“采用激情導入”、“探究法”、“觀察法”與“自由討論”等教學方法。采用“探究法”、 “觀察法”、“討論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教師出示的范作進行探究、討論、相互啟發以獲取制作方法。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客觀、更全面的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快樂,我采用了“參觀法”和“評價介紹法”
2、學法分析
在學法上我采用“看看”、“想想”、“做一做”“評一評”等方法完成本課。
(1)、放錄音《丟手絹》的歌曲,了解手絹的作用。
(2)、展示各種形狀花色的手絹,并啟發學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樣的漂亮手絹。
(3)、發放范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組員相互討論。
(4)、動手制一制,培養實際操作能力。
(5)評一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歌曲導入——欣賞討論——做一做——自主設計圖案——作品展示——小結延伸。具體如下:
1、 歌曲導入,激發兒童的興趣。
(1) 、放錄音《丟手絹》歌,師生拍手唱歌。
(2) 、師: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生:《丟手絹》。
師:既然大家都知道這首歌中的手絹可以做游戲,那么手絹還有其他用處嗎?誰能說說?(讓學生討論回答手絹的作用)
(3)、師:手絹既然有這么多用處,看來我們的生活用品中是少不了它的。那我們今天就來動手做一做你喜歡的手絹,好不好?(師板書課題:《漂亮的手絹》)
2、欣賞討論:漂亮的手絹的形狀、花色。
師:出示手絹實物、樣品。問:這些手絹是什么形狀?你能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嗎?(生討論、匯報,師進行總結)
2、 做一做
(1)、師: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拿起剪刀和紙,學習剪折手絹。
折法:長方形的紙折一個角與相應邊對齊重疊,變成三角形,再用剪刀剪去剩下沒有重疊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打開重合的三角形,就成正方形手絹了。(教師演示做法,學生跟做)
(3) 放寬思路,大膽創新各種形狀的手絹
如果有同學不喜歡正方形的手絹,自己也可以做其它形狀的手絹。如:長方形、三角形、圓形等,都可以。
4、 自主設計圖案
(1) 放輕音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兒童自由設計作畫
(2)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兒童設計各種手絹。
5、 作品展示
(1)、請兒童說說自己設計手絹的樣子和圖案意思,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介紹自己設計手絹的意圖,提高審美能力。
(2)師評。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有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學生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
6、小結延伸
(1)、鼓勵兒童把自己的設計表達清楚,對圖案美觀、整潔的兒童發放設計之星。
(2)、鼓勵兒童帶上自己親手制作的漂亮手絹去做游戲。
(3)、把自己制作的手絹送給你最好的同學或父母、老師。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漂泊在外的游子們,是懷著一顆怎樣的赤子之心,懷念和贊美故鄉的。
《梅花魂》一課重點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國人之氣節。透過“我”的記憶,追溯了我、外祖父關于梅花發生的五件事。第一件和第三件作者直接表達了外祖父的思鄉念國之情,學生自己一讀也自然明白。二四五這三件小事,作者娓娓道出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那份深情:珍愛墨梅圖,送墨梅圖贊梅花、贊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送繡有梅花的手絹,一步步讀來,讓我們恍然明白: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老人對祖國深深地眷戀之情全部寄托在梅花身上;同時,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然漂泊他鄉,但永遠不變的就是他熾熱的愛國之心。
2、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重點句段,體會外祖父的愛國之情。
3、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能靈活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熟讀課文,利用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字詞障礙。
(一)導入新課,解題質疑
學生背誦《卜算子詠梅》陸游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樣優美的詩句可謂字字含情,句句鏗鏘。激發學生情感,引入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理解課題梅花魂。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檢測。設計意圖是考察學生預習情況,為文章的學習掃清文字障礙,按新課標要求進行字詞的積累,進入新課做鋪墊。
(三)品讀感悟
一:學生靜心默讀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外祖父愛梅花,運用以前學過的圈重點詞句,寫批注的方法這樣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找到位,也可以使學生學會自主閱讀。
二:抓重點段,體會外祖父為什么如此珍愛墨梅圖。引導學生體會外祖父愛梅、贊梅,贊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進而體會老人的愛國之心。兩個大問題既清晰又層層遞進,合理地巧妙地將文中的主要內容聯系起來,也是一條清晰的情感線,將外祖父的愛國之情抽絲剝繭般地落于學生們的眼中,心中。
三:在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梅花的堅強不屈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頂天立地,物和人的共同之處自然印在學生們的心中。此時提出借物喻人寫作手法,既清晰又水到渠成,學生輕輕松松地了解并掌握。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在學習《梅花魂》課文的基礎上,拓展遷移,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在閱讀中感悟松樹的精神,讓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華。在拓展閱讀和小練筆中,進一步落實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并引導學生學習這種寫作手法,運用在自己的練筆中。
四、說板書設計
首尾呼應、梅花魂、中國魂。
動作描寫、頂天立地、不低頭折節。
細節描寫、語言描寫。
借物喻人、神態描寫、外祖父—愛—梅花—更愛—祖國。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課堂所講重點,使學生一看即懂,看到板書就能夠明白所講內容及文章重點。
說課稿 篇7
教材:五年級第十冊第10課《便箋盒的設計》
課時:1課時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教材第十冊第10課《便箋盒的設計》一課(課件),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課件)
一.教材分析(課件)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便箋盒的設計》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件)
思想目標:提高物以致用、審美、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便箋盒,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制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課件)
教學重點是:紙盒的加工、組合,與便箋盒的實用價值相關的設計與制作。
教學難點是:作品的實用、美觀、新穎、牢固。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五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課件)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欣賞便箋盒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便箋盒”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便箋盒,為后面的設計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通過便箋盒的設計,懂得節約,引出本課課題—《便箋盒的設計》
(二)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了解便箋盒”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通過“?”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了解。接著出示一組有問題的便箋盒,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制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通過語言表述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于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制作便箋盒,接著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制作便箋盒”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到書中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驟,并大膽地展示出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表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大膽創作制作便箋盒,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制作便箋盒”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制作同時,并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五)展示欣賞評價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便箋盒”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擴展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便箋盒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并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課件)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便箋盒的設計》基本特征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好!我是化學化工系08化學教育班周希,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常見的酸和堿》。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1、本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常見的酸和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課題一第二課時。本節內容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內容包括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酸的化學性質幾個部分,是在學習了氧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的基礎上,完善學生們對酸、堿、鹽的看法。本節課十分鮮明的體現了新教材的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實驗創新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的理解,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歸納等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硫酸、鹽酸性質的探究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酸的性質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遠離的學習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對學生的了解,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3、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難點:酸雨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我說說本節課的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教學,另外結合多媒體輔助法。
二、說教法:
1、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只管深刻的認識,對本節課,我準備采用微型實驗輔助法教學,在課堂上能讓人人參與,極大提高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又節約試劑,充分發揮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于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思維相統一。
2、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中沒有的現象,用可見顯示要點強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輔以好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我講講學法指導:
三、說學法:
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設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方式。
(2)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得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么現象?據此進行探究,并進一步了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3)溫故知新:梳理舊知并及時聯系生活,例如:在已學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向應用層面的轉化。
(4)反思評價:歸納總結已得的結論,并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學課中,你接觸或聽說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1、硫酸和鹽酸的認識
(1)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并聞其氣味。
(2)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
學生活動1:這個實驗采用微型試驗也是有效的,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么現象呢?(討論濃硫酸的脫水性和吸水性)
過渡:我們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
(3)濃硫酸的稀釋。
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于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演示:
a、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
b、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
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2、酸的化學性質:
(1)酸與指示劑的作用:
學生活動2: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
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2)與活潑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3:在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
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并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第三環節:布置作業,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見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調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①水果②食鹽③食醋④糕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濃硫酸和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關于它們的組成情況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的質量都變小
B、溶質的質量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大
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
(考查對酸的初步判斷)
3、小強同學對如何除鐵銹進行了探究,通過學習他知道了鐵銹的主要成分是,為除去鐵釘上的銹跡,小強將帶銹跡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他首先觀察到銹,溶液由色逐漸變成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不一會,又觀察到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回憶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質?
學生總結:
①鹽酸、硫酸都是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腐蝕性;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④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同時讓學生總結出用途,也復習了酸的有關性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是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二節常見的酸和堿
一、常見的酸
硫酸(H2SO4):常用于蓄電池中。
鹽酸(HCl):常存在于人的胃液。
硝酸(HNO3):常存在于酸雨中。
二、常見的堿
堿的性質實驗記錄。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
燒堿、消石灰水、氨水的顏色、氣味液氨有刺激性味道、無色。
燒堿露在空氣中發生的變化快(發熱)、潮解。
燒堿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快(發熱)。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選自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到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了解到公民享有監督權,這為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框題承接了教材第一課“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內容,又為后面第四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所以學好本框題的內容,為以后知識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框題的核心概念是“監督”。即要求學生了解公民監督的對象、范圍;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以及要負責任地行使公民監督的權利。所以,確定本框題的重難點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以及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第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到我國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監督權是公民的其中一項政治權利。而《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這一框題進一步詳細地闡述在不同情況下,公民應該行使監督權里的哪個權利,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行使;行使監督權有什么意義以及如何行使的問題,讓學生對公民的監督權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過程中,面對復雜的生活,學生要正確判斷并選擇正確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監督權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題。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了解監督權的.內容;理解行使監督權的渠道、意義以及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和能力,逐步增強和提高學生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權利,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同時引導學生要負責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體會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本著遵循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結合本框題內容,我選擇了小組合作探究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采用比較法和分析歸納法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由復習前面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系的能力。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2、重、難點的突破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的安排,我把本框題的內容分成四個主題:監督權知多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系生活,究怎樣行使監督權。課堂上,各組學生討論得出本組的觀點,而后進行闡述交流。小組之間共同學生,完成本節課的目標,教師只是起到主導的作用。
第一組:監督權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主要是圍繞監督權的內容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監督權的內容。
第二組: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的渠道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民主監督的渠道。
第三組: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
的意義展開。
第四組:系生活,究如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行使監督權的方法展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會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民主監督的渠道的內容分析,對此教師必須加以糾正。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運用多媒體展示適當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先由學生就本節課學習的幾個問題進行小結,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著重強調知識要點,分清本節課的重難點。
4、板書設計:
三、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民主監督權的內容:
2、民主監督的渠道:
(1)信訪舉報制度
(2)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3)輿論監督制度
3、實行民主監督的作用:
4、實行民主監督的要求:
六、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受到重視,能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運用多媒體現代輔助教學,較為直觀地展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特別是對于學生探究出的知識點,能及時給出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當然,在探究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利于不斷改進教學方式。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10
一、說設計思路
《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見各種水果為線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題,擁有吸引幼兒的趣味性、以及引發幼兒思考的邏輯性。因此,我把這一故事作為激發幼兒大膽講述的載體,開展活動設計,并對故事進行了加工,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
本活動主要通過情境引導和思維引導兩大策略推進。一方面通過教具、問題等情境,努力為幼兒創設“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支持性語言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漸進式的思維引導:從看見水果說它的形狀的正向思維,轉接由黑色的水果的形狀猜測是什么水果的逆向思維,再過渡到“肚子里的水果都飛出來”的跳躍思維,把活動引向高潮。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三方面出發,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感知物和形的匹配。
2、通過欣賞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得太多。
3、學說“多多‘啊——嗚’一口吞下了(水果)”的句式。
三、重難點分析: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分別如下:重點:學說“多多‘啊——嗚’一口吞下了(水果)”的句式
本次教學活動屬于語言活動,根據語言領域中小班“喜歡閱讀會有序看書,能發現、講述畫面中有趣的人或物”的目標,我將活動的重點定為學說一句話。在縱觀整篇故事后發現“多多‘啊——嗚’一口吞下了(水果)”這句話,富有趣味性,且便于幼兒用動作表達,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因而,將其設為重點。
難點:能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并能根據水果的形狀來猜測水果的名稱。
小班幼兒由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能力水平的限制,看著水果圖片來用恰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還能夠應對,畢竟這幾個水果比較常見,幼兒接觸地比較多,而使用逆向思維,根據水果的形狀來猜測水果的名稱,則對與幼兒有一定難度,一時難以回答。
四、說活動準備
1、圖片:香蕉、葡萄、蘋果、西瓜各一個。
2、《小蛇多多》ppt。
3、小蛇教具,大肚子的小蛇圖片。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學習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演示小蛇教具,請小朋友們來猜一猜,以此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介紹小蛇多多。
之后,出示大肚子蛇的圖片。“咦,多多怎么了?他的肚子為什么會這么大呢?”引發幼兒好奇,引出故事。
(二)引導幼兒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因為故事后面的部分有些相似,而幼兒又善于模仿,所以只要將這一部分吃透,下面的內容幼兒就相應容易接受。
首先,出示香蕉圖片,讓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樣的香蕉?小蛇多多看到了一根的香蕉。他會怎么做?然后,在講到“多多‘啊——嗚’一口吞下了香蕉”的時候讓幼兒學一學‘啊——嗚’一口吞的動作,并邊做動作邊學說這句話。
小蛇多多吞下后,他的肚子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回憶吃完飯自己的肚子是什么樣的,為下面小蛇多多吃的肚子很撐、很難受做鋪墊。
接著用相似的方式講訴葡萄,幼兒就很容易接受。但是一直使用這種方式就會單調,幼兒容易感到無聊。因而我又設計了猜測游戲,引導幼兒講述:小蛇多多還是沒吃飽,它又扭啊扭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這一下它又會找到什么好吃的?拿水果圖片,出示部分,讓幼兒猜測,吞下了什么水果。
之后,我又加大了難度,出示黑色的水果的輪廓圖,讓幼兒來猜吃得是什么水果?以此,增加趣味性,吸引住幼兒的興趣。
(三)運用PPT的方式,講述故事后半部分:
這一環節主要解決“多多的肚子為什么會那么大呀?多多都吃了哪些水果?小蛇多多吃了這么多的水果以后,肚子會感覺到怎么樣呢?”的問題。通過提問“你們有沒有像小蛇多多那樣,看見好吃的東西就一次吃很多呢?感覺怎樣?”
以此得出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多了肚子會漲漲得、很難受。最后,簡單地講訴多多后來的事情,完整故事。
(四)結束:
現在我們來完整地聽一遍故事。聽的過程中,再與幼兒共同說一說句子“多多‘啊——嗚’一口吞下了(水果)”,加深印象,達成目標三。并在故事聽完后,再次提醒幼兒: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一次吃太多,吃多了肚子會漲漲得、很難受。達成目標二。
六、說教學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為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由于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并且他們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有一定的困難。因而,我通過播放ppt課件,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猜測法:出示水果圖片的部分,讓幼兒猜測是什么水果。出示水果的輪廓圖,在讓幼兒猜測。
3、暗示指導法:教師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身份。改變以往的說教方式,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暗示幼兒,充分體現了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
4、動作模仿法:幼兒好模仿,我在學說句式時,讓幼兒模仿‘啊嗚’一口吃東西的樣子,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精品】說課稿范文錦集10篇】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06-21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6-18
【精品】蘭亭集序說課稿3篇07-05
【精品】詩歌作文錦集六篇06-07
【精品】植樹作文錦集六篇01-09
【精品】五一作文錦集8篇01-24
【精品】冬至作文錦集五篇01-28
【精品】冬至作文錦集九篇01-20
【精品】冬至作文錦集9篇01-08
【精品】冬至作文錦集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