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數學說課稿集合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制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復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說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表(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制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說明了制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制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并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制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理性)——嘗試動手制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采用觀察、動手制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制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并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并設計制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系數學事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并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并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后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么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為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并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制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盡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了解,特別是對基于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了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需要不斷發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20xx年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么?
3、要把這么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么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后”,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制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制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制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
接經驗。學生由此獲得的知識,不再是靜止的、被動的,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三)實踐應用
1、讓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資料,制作成條形統計圖。
2、展示各小組的統計圖,學生讀圖、獲取相關信息,并作出評價。
【進一步再次嘗試并設計制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
(四)拓展開放,課件演示幾種表現形式不同的條形統計圖,拓展學生的視野,并說說認識、體會或建議。
【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系數學事例,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并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從而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新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五、開放小結
1、引:課要結束了,老師想問你們對自己這堂課學習滿意嗎?
2、調查統計,課外完成制作統計圖。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數學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這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12冊教材第三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本單元的知識與方法具有上位特征,基本上是對原來概念的進一步提升,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學習了這些概念以后,對原來的觀念和方法可以作進一步溝通和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更趨多樣化,數學能力將得到有效提高。概念間和計算方法的的聯系、辨析、溝通以及正確合理地計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內容,比的意義是本單元的起始概念也是本單元的核心概念,這節課學生是在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切實地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系。比的意義教材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相除關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系,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系。
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后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上有這樣一段話: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在這樣思想的引領下,“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并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并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系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比的意義的理解,比同分數、除法的關系。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比、感受比。
三、教學方法的設計
首先,本節課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提供給學生較為豐富的研究材料,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認識經驗,在較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在來提煉概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其次,提供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除法的基礎上教學比的意義,目的使學生對比有整體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再次,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 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另外,采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于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四、教學過程的預設: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先請一組同學起立,其余同學數數這組同學有男生幾人,女生幾人?
男生5人,女生7人 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有關除法的)
板書: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 5÷7女生是男生的幾倍? 7÷5
2、出示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的長15米,寬是10米,也請大家提出問題表示長和寬之間的關系。
板書:長 寬 15÷10
寬 長 10÷15
3、以上兩題都是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兩種數量關系的,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方法——比。(板書:比)
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于生活,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學中的教與學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由于“比的意義”內容繁雜,在一開始,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比,初步感知比,使學生對比感興趣,非常樂意探究知識,巧妙地導入新課
(二)、充分感知,理解意義。
1、如第一題中,女生是男生的幾倍,除了用7÷5來比較,還可以說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7比5。(板書:7比5)
那男生是女生的幾分之幾,除了用5÷7來比較,還可以說成什么呢?(板書:5比7)
2、國旗中的長是寬的幾倍,還可以說成為什么?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還可以說成什么?
3、看來大家還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用“比”的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
再出示“神州”五號運行材料(略)
你們會計算它的速度嗎?怎樣列式,板書:42252÷90
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路程÷時間=速度)用比怎樣表示呢?
4、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既可以用除法,又可以用比的方法,那么你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嗎?(同桌互說)
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揭示并板書課題:比的意義(齊讀一遍)
讓學生用兩種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除法應用題入手,通過復習同類量相除,不同類量相除的內容,引出“比”的概念,培養了知識遷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義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比的意義,使學生不僅獲取了新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三)、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1、比的讀寫法、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看書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后組織同學們匯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匯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2、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
比與除法、分數都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別是這節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思考、討論等活動,在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的基礎上,找出了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和區別。看電腦屏幕,用“相當于”一詞來說明比、除法、分數的聯系,促使了原有知識的重新建構,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系。
根據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重點理解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
根據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和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得知比的后項不能是0。可以從這一個角度理解,也可以從后項是0時,2: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不等于2,所以0不能當后項,也可以再從0:0=?逆運算0乘任何數都等于0,答案不唯一,這三個角度,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后項、除數、分母為什么不能是0。
(2)我們經常在足球比賽中看到2∶0這樣的形式,它是比嗎?為什么?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練習主要分三層,第一層是復習比的意義,雞鴨數量比和比值,數量與總價的比和比值,小強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從同類量相比和不同量的比較,貫穿求比值。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明白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一單位,并且要搞清楚是誰和誰比。讓學生按要求寫出比,并重視理解所寫出的比是哪個與哪個的比,如果換一種比法,又該怎樣寫,使學生理解寫比必須根據要求,不能輕易改變數的位置。
第二層讀出比和求比值的練習
第三層是提供一些信息,讓學生根據題目中提供的條件,尋找合適的量,說出兩個數之間的比。
(五)、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通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通過學習,讓學生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是學生自己對本節所學知識的梳理,同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
我們常說,數學知識來源來生活,但還得應用于生活。最后的課外延伸,滲透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體會,并通過介紹黃金分割的妙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數學對于藝術美的價值所在。這個環節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對比的意義進行了一個挖掘。
數學說課稿 篇3
1、教學內容:
栽蒜苗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從栽蒜苗的實踐活動開始,讓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了這個活動,通過學生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到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最后,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由于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對于本節課學習的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雖然難度比第一學段有所提高,但只要通過栽蒜苗的數據記錄過程,學生將得到的數據畫在格子上,出現格子不夠的情況,自然就需要改變原來1格表示1個單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破難點。
2、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實驗數據畫統計圖的活動,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各種信息,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繪制條形統計圖。
(3)、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興趣。
根據目標,結合實際,本節課的重難點是體會和理解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量的必要性和靈活性,理解條形統計圖上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在第一學段,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由于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與學生的直觀認識是一致的,相對來說在理解上沒有太大障礙。但本節課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因此只要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相信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與靈活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本節課需要學生課外實踐、觀察,課堂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為主,結合運用觀察法、發現法、啟發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適時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學生學習時,創設有效的情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習的空間更多的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活動中,說一說,議一議,積極探索;在合作與交流中,畫一畫,評一評,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理解和運用,突破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這個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人課題
播放課件,觀察蒜苗15天的生長過程。
在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滲透一些實踐活動,在教材中納入一些活動性的課題,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是有益的。對于這種活動,學生不僅是喜愛的,而且是投入的。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情感和認知可以獲得同步發展。
(二)創設活動,探究新知
1、說一說,匯報蒜苗第15天生長的高度。
2、填一填。小組每個同學完成第15天蒜苗生長的情況統計表。
3、試一試。給學生每人一張方格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畫出條形統計圖。學生會興趣盎然地拿起筆畫起來,畫著畫著,就會有學生發現格子不夠,他們會自己選擇方法解決格子不夠的問題。
4、評一評。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明晰怎樣解決格子不夠的問題,有的學生會想出在上面增加格子,但數據太大時,這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有的學生會想出用兩個豎條表示一組數據,但又不方便觀察;有的會想出用一格代表兩個單位或三個單位等等多種方法,如果學生能說出要看具體數據的大小和畫條形統計圖的方格來定時,那就是本節課最理想的生成了。這一環節在矛盾沖突中建構知識網,對比發現中拓展學生思維。
5、根據交流結果,修改完善統計圖。問題都解決了,讓學生自己著手根據討論結果完善統計圖。
6、反饋交流,提高讀圖能力,并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與解決。我們創造出了條形統計圖,不光要會畫圖,還要會看圖,統計圖的有什么優點?那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什么呢?
以上是探究新知環節,也是讓學生完整地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制作統計圖的過程。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動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將不能發展。因此,我在突破難點教學1格表示多個單位量這個環節里,不是把這一做法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討論等活動,思考解決辦法。
(三)綜合運用,拓展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這一環節中,我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相聯系,讓課堂和知識得到拓展延伸,并發展學生的思維。
(四)歸納梳理,課后延伸
這節課最后我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讓學生梳理和歸納本課的知識內容,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為了進一步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我還安排了一個課外實踐活動: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映?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制成條形統計圖。從而也很好地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五、說預期效果
通過本節課實踐和學習,我預計學生都能根據數據的需要選擇一個方格表示多個不同的單位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美麗的條形統計圖,較好的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反思
課前調查時我發現學生栽蒜苗的實踐活動沒有進行,沒有經歷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過程,曾想用口算比賽或者其他方式代替栽蒜苗這一內容,后來反復讀教材,我的理解是當學生有了蒜苗長得越來越高的經驗,他們在讀數的過程中,將這個高度理解成長短不一的段,不就是對條形統計圖的理解嗎?如果他們把讀出的數理解成一個點,這些點連起來不就是一幅折線統計圖嗎?他們通過實驗得到的一些體驗有助于識圖能力的提高,統計意識的形成。這不正是數學關注的嗎?因此,我充分利用課件和學生一起觀看蒜苗十五天的生成過程,以此彌補學生沒來得及栽種蒜苗的不足,把我自己的學生種后數據交給學生,當我與上課班級學生在觀看課件時,我從學生的表情中讀出了欣喜,為上好本課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格子不夠的問題產生認知沖突,然后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完善自己的認知,師生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交流突破了這節課教學重難點。這些知識不是老師告訴學生去做,而是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建構知識網,對比發現中拓展思維。
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2、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3、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學生動手拼、剪、補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運用“分割”與“添補”法,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特別是轉化圖形的幾種方法通過課件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2、說學法
(1)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學習歸納
改變了以往的教師總結為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相對來講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學習經驗。
三、教學流程
為完成本節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運用新知、學以致用
(四)、當堂檢測、實踐新知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復習基本圖形面積公式
讓學生拆開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袋,看看里面是什么禮物,學生會立刻認識到正方形、長方
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而復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為確保正確的計算組合圖的面積打下基礎。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活動一)拼一拼
學生利用這些圖形,選幾個圖形,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請個別學生把他們的作品拿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大家共同欣賞,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明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最后將教師設計的組合圖形展示給學生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 讓學生在拼一拼,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 )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教師出示如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引發學生思考總結歸納出用分割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2、(活動二)剪一剪,補一補
通過對一個長方形的剪切和還原,引發學生小組討論進而歸納總結出用添補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3、師生總結分割法添補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后,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補法”這兩種計算方法,并且讓學生明確,在分割組合圖形時,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無論是分割還是添補,都是要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樣就很容易計算出它的面積了。
(三)運用新知、學以致用
4、出示例題圖
由老師拼的一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看看像什么?學生會說像我家客廳的地面的形狀,老師再次引出,我家客廳的地面形狀也是這樣的(出示PPT1),最近我家的房子正在裝修,正計劃鋪地板呢?我量了一下,(出示PPT2)給出數據信息,提出問題,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幫我算一算我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呢? (在解決這一生活問題環節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和經驗的收獲)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匯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3)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4)將組合圖形填補上一個小正方形,使它成為一個大長方形,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
(5)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或則其他情況)
(學生匯報時,其他同學一邊傾聽,一邊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一邊質疑,一邊引起集體的討論,并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過來。匯報結束后,再讓學生對小組成員的匯報情況作評價,最后其他小組作補充匯報 )
(四)當堂檢測、實踐新知
為了鞏固新知,又突出本課的教學難點,將書上練一練的2道練習題以隨堂測試的形式出示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展示。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探索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有什么心得?(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獲,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獲,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最后,我鼓勵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上課開始時,自己設計的組合圖形的面積,由課內延伸到課后,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拓展到實際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經驗,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并聯系實際生活情景,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面積
分割法——割補法
添補法——(轉化)——求面積
(板書設計簡潔,重點難點突出,一目了然。)
五、學習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學中必須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此,我在數學教學中設計了活動探究新知學習拓展應用總結提高的教學流程。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為九年級(下)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的第一節《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第一課時。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是現實世界中應用最廣泛的關系之一,銳角三角函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如在測量、建筑、工程技術和物理學中,人們常常遇到距離、高度、角度的計算問題,通過研究圖形之中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把這種關系用數量的形式表示出來,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數形結合的方法。
在學習中,同學們將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如比和比例、圖形的相似、推理證明等,通過本節的學習,將為學習正弦、余弦等三角函數知識及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本節主要從梯子的傾斜程度談起,引出第一個三角函數正切,正切是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三角函數概念,如刻畫物體的傾斜程度、山的坡度等都使用正切。本節的學習,為正弦和余弦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
① 經歷探索直角三角形中邊角關系的過程,理解正切的意義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② 能夠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兩邊的比,理解其與物體的傾斜程度、坡度的關系,并能夠用正切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
① 經歷觀察、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② 體驗數形之間的聯系,逐步學習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 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利用模擬實驗,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
2.理解正切、傾斜程度、坡度的數學意義,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難點:理解正切的意義,并用它來表示兩邊的比.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活動探究法實施教學,通過三個模擬實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總結正切函數的概念,并能較好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活動設計中,注意每個活動的目的要求,若學生在活動中未獲得預期的結論,如學生在利用木棍進行梯子傾斜程度的模擬演示時,可能較難將所得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與梯子的傾斜程度聯系起來,這時可讓學生多測幾組數據,分析數據之間關系共性從而得到結論。
2、學法:學生都渴望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可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團隊的精神力量,增強集體意識,所以本課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遵循活動觀察猜想驗證歸納反饋實踐的主線進行學習。
四、教學過程的分析
本節課要學習的是正切函數,準備分四個步驟進行。
1、經歷正切函數關系的探究過程
主要通過二個活動讓學生了解正切函數的意義。第一個活動主要讓學生感受梯子的傾斜程度與傾斜角、梯子的長度、梯子與墻角距離、梯子頂端與墻角距離有關;第二個活動主要是當梯子固定(梯子長度不變、傾斜角一定)時,其對邊與鄰邊的比也隨之確定,從而得出正切函數概念。
2、正切函數概念的學習
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將文字語言與數學語言、圖形有機結合,把A的對邊/A的鄰邊表示為:在Rt△ABC中,C=900,若A、B、C的對邊分別用a、b、c表示,則tanA=a/b。
注意強調概念理解不到位的方面:① tanA是一個完整的符號,它表示A的正切,記號里習慣省去角的符號,若用三個字母表示角則不能省略,如ABC的正切表示為tanABC② tanA沒有單位,它表示一個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③ tanA不表示tan乘以A。
通過給出直角三角形的任兩邊的長,讓學生求A,B的正切及時強化學生對概念的
3、正切函數的應用理解
通過實際問題的解答進一步了解梯子的傾斜程度、坡度與正切函數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正切的變式訓練,讓學生理解不管角的位置如何改變,只要角的大小不變則其正切值是不變的。練習的安插注意梯度,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4、最后小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及注意點
五、達標測試
具體思路:把幾個問題分為四個等級,方便對學生的了解;通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也做到心中有數。
六、板書設計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集合5篇】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集合6篇10-16
大班數學說課稿《9的加法》11-03
《角的比較與運算》-初中數學-說課稿12-20
小學數學說課稿3篇01-19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排序》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