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誡子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誡子書》說課稿1
一、導入新課
開課之始,我會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俗語開篇,然后請學生列舉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三氣周瑜、空城計、借東風)
其目的是通過學生固有知識,加深對作者的認識,提高學生興趣,便于課程開展。
二、出示學習目標。
根據七年學生初學文言文的特點,我制定了相對簡單的學習目標。
三、走進作者,檢查預習。
以檢查的方式了解作者、介紹背景資料。此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以及其他學生的討論補充完成填空內容
而背景資料的介紹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四、初讀——熟讀課文
1、首先,教師范讀,并在范讀過程中提示長句的停頓,
例如: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此時,要求學生標記生字注音,注意詞句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之間互讀。(此時,教師應走進課堂隨時與學生討論交流)
3、指定優、中、困學生各一名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準備點評,并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五、精讀,疏通文意。(教給孩子直譯為主的翻譯方法)
1、首先我自學——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圈畫疑難問題。師巡回指導。
2、其次我主講——找學生代表作為主講人,帶領學生疏通文意。要求主講人講解內容正確、充實,聲音洪亮。(其他同學應注意聽講、隨時積累)
3、我評判:主講人講解完畢后,其他同學應指出主講人講解不正確或有遺漏的地方。并指出正確答案。
4、我提問:主講人及在評判環節中提出疑問的學生有權利,向其他同學提問(文言實詞和句子翻譯)
5、我聽老師講:在以上環節中,作為老師的我會全程記錄,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判(以鼓勵表揚為主),并最后總結,對相關知識作糾正補充,保證知識的正確性、完整性。
六、研讀,賞析文章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將課文分作三部分。如幻燈片所示,我用不同的顏色標出,
然后,我會讓學生以自由討論的方式思考:每一段都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第一部分,作者了告訴我們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寧靜專一、節儉、淡泊名利
第二部分,作者闡明了志與學的關系,闡明了勤學勵志的觀點,再次強調了靜對于學習重要性。
第三部分:從反面論述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作為七年級的新生,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一定困難為此,我會在學生討論前提示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加以突破(如靜、儉、淡泊等)。此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巡回指導,及時引導學生思考,找出正確的答案。即使學生在表述過程中不夠準確,我也會給予學生鼓勵,并以引導的方式給予改正。
文中多次提到靜字,可見靜對于修身養性、勤學勵志的重要性,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靜的反義詞,學生應該不難找出“躁”字,
接下來我會繼續引導,文章前半部分講靜對于勤學勵志、修身養性作用,后半部分又講險躁的危害,這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呢。
講到這里,對比手法變呼之欲出了。
再次環節,我避免了把此篇文章當作議論文來講,是考慮到此階段的學生對議論文比較陌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
最后,我會緊扣研讀部分,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通過研讀部分的學習,學生應該能總結出修身養性,生活節儉,勤學勵志的關鍵詞。
為此我會以此為契機告誡學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諸葛先生所言,做一個:寧靜專一,勤儉節約、勤學勵志的社會主義合格青年。
《誡子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文言文基本都是屬于議論抒情一類的文章,學習本單元,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二、說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過程、方法目標: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②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說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引進競爭機制,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整個過程,學生是主角,課堂則是學生的舞臺,教師是導演,搭臺引導學生入戲,不喧賓奪主,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初讀文本,培養語感;譯讀文本,合作質疑;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打出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由此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諸葛亮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文本,培養語感:
1、聽讀體會
聽音頻朗讀,要求學生輕聲跟讀,注意字音、句子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變化。
示例: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朗讀節奏停頓。
3、朗讀感悟
通過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等多種誦讀形式整體感知課文,要求讀出感情,朗讀中師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譯讀文本,合作質疑。
初四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翻譯古文已不必由老師包辦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借助書下注釋或工具書自行解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果小組內確實解決不了的,可以在班級交流展示成果的時候提出來,由別組的同學來解答,實在難度很大難以解決的問題,由老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結果,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完疑難后,老師先找學習水平高的同學通譯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譯,老師強調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這一系列的環節下來,學生基本做到字詞能當堂消化,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讀法,理解賞析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并熟讀成誦。
1、讀警句,談感受。
圍繞“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交流,使學生能夠把握整篇文章內容。
而后,用一開放性的問題“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可結合歷史故事,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將學生的思維拓寬拓深。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結合老子的“靜為躁之君”這句名言以及諸葛亮自身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的故事來引導理解。“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抓住“澹泊”“寧靜”與“立志”“致遠”的關系,讓學生聯系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來賞讀,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中,切不可隨波逐流,迷失志向。“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點撥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體會出人生短促,如白駒過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這樣,在默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理解,也會使思想受到凈化,為樹立正確的理想觀打下良好基礎。
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或研究諸葛亮的“智”,或研究諸葛亮的“德”,或研究《誡子書》與諸葛家族的關系。”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同時又一次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澹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制作,插入圖片、音頻、文字資料,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讓學生在視覺的享受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另外設置了超級鏈接,各界面交換自如,每一個略有微機常識的老師都能操作使用。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愿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誡子書》說課稿3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本單元,應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以自勵。
二、說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求知、立志、修身的方法,汲取精神養料。
3、學習方法:
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
②引導學生賞析語句,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說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所以,我采取了四步朗讀法,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讀出含義 。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故事導入,激發興趣;介紹作者,深入了解;朗讀讀文,合作探究;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中國第一望族”,教師介紹,引發思考,成為望族的到底是靠什么內容?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介紹作者,深入了解;通過對諸葛亮的事跡介紹,學生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華與品質,背景的補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說理力量更加信服,第三環節:朗讀讀文,合作探究;《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通過四個層次的朗讀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變化,在熟讀中,學生熟悉課文,理解了文章內容。對于初一的學生,翻譯課文是個難點,教師要在關鍵詞上通過屏幕加以標注,并指導翻譯方法,從而降低難度。并告訴學生可以合作、質疑,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通過引用畢淑敏的一句話引導學生注意本文提到的珍貴的東西,在諸葛亮的深刻分析中,學生學到了擁有這些美德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地方。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取某句話作為座右銘。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練習拓展,布置作業 。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設計了一詞多義及古今異義詞練習題,便于學生更好積累詞語。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學習諸葛亮的“智”,或學習諸葛亮的“德”,推薦觀看《百家講壇》中的“向諸葛亮借智慧”這些內容。 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制作,插入圖片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愿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誡子書》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辛苦了!
我是2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誡子書》。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闡述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他們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1.本課的內容及其地位
本課是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一篇具有啟發告誡學生的課文,符合七年級孩子開啟初中課堂的大門,本單元的課文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對人物美好品行的禮贊,有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和思考,還有關于修身養德的諄諄教誨,這篇課文正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教導。學習本課,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結合課文內容,聆聽先哲教導,勤學勵志,修身養性。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
2.教學目標分析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自譯文本;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培養學生敢于實踐,用于發現,大膽參與的學習精神,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心。
通過以上三個目標,提升學生的古文理解能力,掌握本篇文章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二、學情分析
考慮到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年齡較小,還沒有完全適應初中課堂,文言文理解能力不足,以及對本篇作者了解不多,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夠濃厚,還有部分同學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這是學生的基本情況。
三、設計理念
本課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學生對于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學習方法的積累,只要重視誦讀,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對于學生掌握課文是比較容易的,但對于論證方法的學習還需要再深一步。
考慮到七年級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方法
基于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
2.多媒體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呈現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活動探究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于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懸念導入,激發興趣;初讀文本,培養語感;譯讀文本,合作質疑;品讀賞析,背誦課文,拓展提升,布置作業”五大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懸念導入,激發興趣:
屏幕打出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由此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走進諸葛亮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文本,培養語感:
1、聽讀體會
聽音頻朗讀,要求學生輕聲跟讀,注意字音、句子停頓以及語氣語調的變化。示例: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自由大聲朗讀,把握朗讀節奏停頓。
3、朗讀感悟
通過齊讀、分組讀、指名讀等多種誦讀形式整體感知課文,要求讀出感情,朗讀中師生進行多方位評價。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
第三環節——譯讀文本,合作質疑。
初一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文言基礎,翻譯古文已不必由老師包辦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文言知識,借助書下注釋或工具書自行解決。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如果小組內確實解決不了的,可以在班級交流展示成果的時候提出來,由別組的同學來解答,實在難度很大難以解決的問題,由老師點撥、提示引導學生自己尋求最佳答案,并不是直接公布結果,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完疑難后,老師先找學習水平高的同學通譯文章,然后再同桌互譯,老師強調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這一系列的環節下來,學生基本做到字詞能當堂消化,課堂效率也會提高。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并采用故事助讀法,理解賞析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并熟讀成誦。
1、讀警句,談感受。
圍繞“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這個問題,深入討論交流,使學生能夠把握整篇文章內容。
而后,用一開放性的問題“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可結合歷史故事,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將學生的思維拓寬拓深。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結合老子的“靜為躁之君”這句名言以及諸葛亮自身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的故事來引導理解。“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抓住“澹泊”“寧靜”與“立志”“致遠”的關系,讓學生聯系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來賞讀,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明白在充滿誘惑的滾滾紅塵中,切不可隨波逐流,迷失志向。“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點撥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體會出人生短促,如白駒過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華。
這樣,在默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理解,也會使思想受到凈化,為樹立正確的理想觀打下良好基礎。
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松的語言營造氛圍,并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拓展提升,布置作業
“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戶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或研究諸葛亮的“智”,或研究諸葛亮的“德”,或研究《誡子書》與諸葛家族的關系。”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同時又一次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五、本課的板書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并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澹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六、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果完畢,謝謝!
《誡子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誡子書》,我將從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誡子書》是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從不同方面闡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對人物美好品行的禮贊,有對人生經驗的總結和思考,還有關于修身養德的諄諄教誨。學習《誡子書》有利于學生了解修身養德的途徑和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情
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學情也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篇課文所面對的初一學生,他們的言語理解和運用能力發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在課堂中應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自主學習、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學生剛剛步入新的校園、新的學習階段,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深刻內涵,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三、說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從新課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將在我的教學中采用朗讀法、情景教學法和討論法。
闡述了以上教學依據,我將具體論述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本次說課的重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剛開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精力最充沛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我將設計詩詞導入,把學生帶入古詩文學習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對話同學:同學們,你們知道“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等詩句描寫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嗎?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通過名家范讀、學生自讀并結合書下注釋、利用手中的工具書等方式,疏通文意,了解《誡子書》主要內容。
其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內容,體會諸葛亮寫作本文的用意,能夠說出作者通過家書向兒子傳授修身治學的道理。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請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同時提出問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學生基本能夠回答出,本文主要圍繞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展開論述。
2.順勢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這一句緊接著中心論點,學生閱讀后可以總結,其闡述了靜的價值和作用。
3.然后,針對文章內容提出第三個問題: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明確答案如下:
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
4.接著提問《誡子書》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
5.回顧整篇文章,本課最后一個問題是,組織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后回答:《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通過討論后明確:修身、治學、惜時等方面。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通過以上環節及問題設置,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四)延伸作業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具有開放性、探究性。一堂好的語文課堂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本身,應當有機拓展,增加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通過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加深學生對作者的了解。請學生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
最后,我的作業設計為: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板書應該清晰直觀地展現教學重點,便于學生隨堂梳理文章內容和課后整理筆記。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誡子書》說課稿】相關文章:
誡子書教學課件09-28
《誡子書》的原文、翻譯11-17
《誡子書》教學反思7篇01-11
《誡子書》古文練習題05-16
誡子書教案錦集六篇01-19
《誡子書》《孫權勸學》閱讀練習及答案11-01
高考新材料作文范文:劉備誡子書03-06
《諸葛亮誡子書》原文注釋及翻譯賞析2篇01-06
魯教版九上冊21《誡子書》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誡子書_諸葛亮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