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國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木蘭從軍》。(板書:木蘭從軍)《木蘭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贊揚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我個人認為本文情節生動、形象鮮明,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思考及想象能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但因為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優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基于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和兩條綠線里的6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掌握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花木蘭愛家愛國的優秀品質。
進行簡單的句式訓練和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首先通過一幅花木蘭一身戎裝馳騁沙場的課文插圖,讓學生初步感受木蘭的颯爽英姿。隨即出示課題,理解“從軍”一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征兵”、“燕山”、“年齡”、“將士”“將軍”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10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五個筆畫較少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弟”,強調書寫筆順。最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認讀課題,并指導學生正確認讀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個小節,二、三小節是教學的重點。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秘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后,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并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說教法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采取以讀為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范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四、說教學流程
1.解析“搖籃”導入,并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范讀
3。學生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么?課文的大意是什么?
(4)讀完課文后,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么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4)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星星
5。初讀課文,了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么?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么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為什么把原始森林稱為“祖先的搖籃”?
(5)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采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7)教師范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8)學生練讀第2、3小節。
(9)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什么?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么?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于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么?
六、說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 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 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 捉紅蜻蜓
采野薔薇 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 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為“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凈,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數星星的孩子》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張衡兒時數星星的故事。這—單元的課文是以走進科技世界為專題編排的。以往很多老師上此類課文,一不留神就上成了科學課。通過鉆研教材,我認為:《數星星的孩子》雖然也提到了天文方面的知識,但這篇課文更確切地說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過張衡如何數星星反映了張衡態度認真,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側面反映張衡的刻苦。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因我班學習已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且能在預習中能較好地掌握要求認讀的生字,加上本課生字都是常用字,不生僻,因此第一課時,學生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品質;第二課時,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綜合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確定第一課時的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9個生字,會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小時候如何喜歡星星,如何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全文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因此我把“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張衡如何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定為教學重點及難點。為突破重、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概括到具體,從最后一段著手,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精講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維、主動探索。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境。我先出示“星光燦爛圖”,提問:“晴朗的夜晚,天空布滿星星,你數過星星嗎?數清了嗎?”待學生議論后,引出課題:“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個孩子也在數星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數星星的孩子》。”然后學生讀課題,老師問:“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梳理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數星星的孩子是誰?他是怎么數星星的?他數清了沒有?”這樣從題目入手,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建立積極的閱讀期待。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能力”。
此外,本冊第二單元已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默讀訓練,朗讀前的默讀是十分必要的,沒有潛心地默讀,后面的朗讀很難有悟有得。因此,我先安排學生默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后面的感悟打基礎。學生默讀要求讀懂以下內容:數星星的孩子是誰?他是個什么人?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對張衡作了簡要的介紹,因此,我從最后一段入手,先認識張衡,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解決其它兩個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課堂教學有起有伏,水到渠成。
三、品讀課文,于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品質。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
思維在訓練中發展,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指導,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在詞句教學中,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在抓重點詞句,品析人物品質這一環節,我打算這樣操作:
課文第一自然段,詳細描寫了張衡怎樣數星星。我指導學生抓住“坐、靠、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和“一顆,兩顆,”中的“逗號”,不“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自己仰起來頭來數數。再聯系課文第一句話:“天上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句中“滿天、無數、撒”等詞從另一角度反映了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閃一閃,分布的不均勻,又給張衡數星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從感性上體會到數星星的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在讀的訓練中,我將采取“范讀、指名讀、重點句段反復讀、創設情境男女同學對比讀”等多種形式,力求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
課文二、三、四自然段,講敘的是祖孫三人議星星。其實也是從側面表現了張衡是怎樣刻苦、耐心地數星星的。我指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奶奶和張衡的對話,感悟張衡執著認真觀察的品質。如奶奶說:“你又在數星星了。”一個“又”字,說明張衡不止一次這樣做;又如張衡分析說:“星星沒有亂動,兩顆星之間的距離總是那么遠。”說明他已注意到了星星運行的規律,這都是他長期觀察的成果。學習這兩段對話時,我將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話含義,感悟人物品質,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文中爺爺用一段很長的話,向張衡介紹了跟星星有關的天文知識,對這一段內容我這樣處理:讓學生反復默讀,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設置“天文知識講解員”的環節,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把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因為課前已布置學生收集天文方面的資料,因此還可以讓學生談談他所掌握的其它天文知識。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天文知識,拓展了視野,又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一舉幾得。
四、總結全文,激發探索熱情。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課標中指出:“要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注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抓重點詞句,品析人物品質之后,我安排學生回憶全文內容,嘗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談談張衡數星星與他成為天文學家的關系。也可以拓展,用這樣的句式,談其他杰出的人物。
在學生談完后,老師小結:“正因為張衡從小愛好天文,長大后又認真、刻苦鉆研,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為人類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不僅如此,他還位杰出的文學家,在數學、地理、繪畫等方面也表現了非凡的才能,這都與他認真、耐心、刻苦的品質是分不開的。”這樣,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達到“隨風潛處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總結完全文后,我提問:“學完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你還想知道什么?”以此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課文學完了,但探索才剛剛開始。
教學本課,我希望達到以下教學效果:隨時隨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張衡刻苦、認真的品質。同時在品詞析句中,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結合。”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詩歌。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陣陣海濤,構成了多么、歡樂、祥和的畫面。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2、設計理念:
(1)堅持“以讀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2)抓住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生生互動,在交流探究中學會生字,力求識用結合。
(3)構建了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用自然貼切、生動、有趣的評價語撥動學生的心弦,激活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以高漲的情緒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
(4)能正確處理課內外的關系,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學生認識7個生字、會寫2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慶的氣氛。情感目標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本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說教法與學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我采用情境感染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讀是很好的實踐活動。因此我把讀書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認識生字,交流學法,讀懂這首詩,達到入境入情。同時我還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搜集圖片,很好地體現了課內外的聯系,樹立了大語文觀,達到了學科間的融洽。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的一半。開課伊始,我先讓學生欣賞開國大典和建國55年來,人們用各種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的錄象。讓學生感受祖國人民普天同慶的幸福時刻。這種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二)初讀感知,認寫生字。
在本課要求認的字的處理上我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教學原則。
1、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什么是歡慶,讀出喜悅的心情,再在田字格里練習書寫歡、慶兩個字。
2、然后讓學生帶著要求初讀課文,把讀不準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3、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詞,激發學生的表現欲。適時提醒“樂”是多音字。
4、當剩下生字的時候,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再把自己的好辦法介紹給大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效率。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去感受、思考,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1、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同桌認為他讀得好,就豎起頂呱呱表揚他。
2、教師范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匯報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討論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懂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四)展示交流。
教材資源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搜集有關歡慶的圖片,并配上一句話或一首詩。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選幾幅進行展示。從中較好地為學生創設了探究,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升華情感。
1、學生帶著自豪、驕傲的語氣讀最后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2、學生配樂讀文,并共同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
3、最后學生齊唱《歌唱祖國》,再次感受這歡樂的場面,在歌聲中走出課堂。(做到了由情貫穿始終,在濃濃的情感熏陶中學習語文知識,升華各自的情感。)
總之,這節課我充分發揮教材的示范作用,時時刻刻堅持以讀為本,讀訓結合,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切切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版教材第四冊《老師的手》一課。
翻開第四冊教材,我們可以看到一共有39課,除此之外還有5課綜合實踐活動,5課表達,教材不僅教學內容多,而且每一課的識字量寫字量都很大,《老師的手》一課就是這樣一篇典型的文章。它隸屬于第十二版塊“愛在我們中間”,講述了母親節這天,從小失去母愛的小道格拉斯在獻給母親的畫中畫上了老師的手,贊美了師愛的偉大和孩子心靈的質樸,因為真情的流露,文章感人至深,可以說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結合文章特點,我將此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著重處理讀文與字的識寫,第二課時著重處理鞏固識字與閱讀訓練。
識字是我們低年級學習的重點,下面我就談一下對本課會認的字的認識:課文中會認的字有13個,其中“表、腰、課”三個字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已大量地接觸過,應該會認;“庭、猜、訝”這三個字簡單易記,相信通過預習、讀文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可以自行掌握,像這樣的兩部分,我的定位就是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識字;而“勃、握、賜、測、怯”的讀音容易讀錯,“肴”和“恒”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太常見,那么這樣七個難讀難記的字則是第一課時識字教學的重難點。
結合教材特點和本班學情,堅持以課標對第一學段提出的教學目標為指導思想,本著科學性、有效性的原則,我為第一課時確立了四個教學目標:
1、 在課文及其它的語境里能夠正確認讀13個會認的字和8個會寫的字。
2、學生能夠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給會寫的8個生字正確擴詞,并進行詞語積累。
3、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生字,書寫時做到姿勢正確、結構合理、干凈整潔。
4、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能夠簡單地復述。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流程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反饋預習,強調難讀字音”。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輔導及促進作用。于是在課前我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了有效的預習,通過預習中的“三讀一查”學生自己就完成了對會認、會寫字的初步認識,熟悉了課文,帶著問題進課堂,有備而來。我的這節課就是在這樣的學情下設計切入的。于是在第一課時的開課,圍繞著預習就提出“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在課堂的一開始,孩子們就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結合預習談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對生字的認識,提煉出了讀音難讀和不常見的字。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這七個重點學習的字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難讀難記生字的讀音。有效的預習是課堂省時高效的源泉,不但可以有效地化解了識字的重難點,而且在對預習的交流中,教師也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問題所在,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設計,使得自己的教學更具指導性與針對性,更好地“以學定教”,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理念。[
第二個環節是“認讀生字,正音、記憶字形”。
《課標》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目標首先的定位就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結合本班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但他們喜歡幫老師找錯這一特點,在教學完重點生字后,我說“一定要記住這些字的讀音,才可以準確地讀文,下面老師讀課文,大家注意聽老師讀的對嗎?”一個問題拋出孩子們像偵察兵一樣個個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專心地開始聽讀課文。雖然沒有找到錯誤,但他們懷著想和老師比一比的心理依然興趣高漲地自讀起課文。在自讀的感悟中正音之后,孩子們進入了他們最喜歡的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在小組中他們自已做主人,暢快淋漓地在小伙伴中交流自己識字的方法,共同感悟識字的樂趣。這樣學生就將會認、會寫字的初步識認基本完成了。
如何進行進一步鞏固識記呢?就是在課文、詞語這些學生熟悉的語境里反復復現中識記,這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鞏固識記”階段。
在這節課中,識記生字這部分,我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讀文章、讀詞語、讀生字。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檢測讀文中,我引導學生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每人選擇一個自然段讀,提出的要求是“請你準確讀文,其他的小朋友注意聽,他讀得是否正確?”孩子們自主地在學習中體驗著、交流著;接著由文及詞,我又向孩子們提出了挑戰,“老師將帶有生字的詞從課文中請出來,你還能正確認讀嗎?”最后由詞到字,開火車讀生字。相信大家不難看出落實識記生字這一重點,在課堂中是有梯度的呈現的。
字都會認了,會寫的字還有一點就是結合字義,能夠正確擴詞,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積累應用,復習鞏固生字”。
遵循著“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的原則,落實這一目標有三步,第一步是學生在小組交流字形的同時交流自己在預習中所查的詞語,第二步在全班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老師將更多的帶有生字的詞出現在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讀感悟。這樣呢,通過集體的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詞匯,積累了詞語,同時學生又在一個新的詞語環境中,對生字進行了復習鞏固,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第三步,教師出示一段帶有生字的段落提出“在這段文字中藏著我們今天新學的生字,來,讓我們讀一讀、試一試!”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學習熱情也高漲的同時。完成了課堂既定的教學目標。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除了識字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正確書寫。在第五個環節指導書寫中,我主要抓筆順難、結構難、細微變化難三方面字來進行指導,力圖做到省時高效。在這節課中,筆順難抓“級”字指導;結構難抓“表”字;細微變化上指導了“班”。其余的字則學生自己觀察書寫,這樣的書寫指導完全可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最后再讓學生跟著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
愛,是人類文明永恒的主題,在家愛父母,在校愛老師、同學,在社會關愛別人。因為有愛,才會甘于奉獻、樂于助人。本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這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5歲的薩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來臨時互相傳遞雨衣的感人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雨衣成了傳遞愛的一個有效載體,使處處洋溢著融融的愛意。《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熏陶中獲得思想啟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弱小”一詞為文眼,抓住的明線──“誰是最弱小的”;以“保護”一詞為情眼,抓住的情感暗線——“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通過“對話”的形式,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在師生、生生與文本多向交叉的對話狀態中,讓學生產生領悟,激起語言思維指揮的火花,讓學生獲得生命的體驗。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對二年級兒童認知水平的了解,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為:
1、認知目標: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情感目標:有不甘為弱者,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二、我在教學設計中的理念
中語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內含的,在教學中,我本著讓學生領悟文本精煉的語言、深邃的思想,史學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顯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體現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這樣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
三、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讀”是語文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課文的特點,遵循學生的閱讀規律,本課教學采用圖文結合、以讀生情、以情促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體驗。
四、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1、激情導入,揭題質疑:
成功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為整節課奠定基調。在設計中,首先出示課題,“誰來度課題?”,“你重讀了‘我’這個字,讀出了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和滋味,誰再來讀?”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有的突出“不是”讀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語氣;有的突出“最”讀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語氣……通過不同的語氣,讀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意在尊重學生初讀課文的獨特體驗。其次,在文:“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質疑:“我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 “誰是最弱小的?”,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生發探究問題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初讀釋疑,整體感知:
本環節通過自讀,感知課文大意;通過檢查字、詞掃清閱讀障礙;通過釋疑“我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誰是最弱小的?”把握的脈絡,了解故事內容。
3、咬文嚼字,品味感悟:
本篇課文通俗易懂,但學生雖然很容易讀懂課文內容,卻不能讓自己感動,不能有所體驗。在教學詩,變一種當時,讓學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體驗感動,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⑴ 圖文結合,學習二、八段,感受野薔薇的“美”與“弱”:
“簇擁”一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在教學詩,讓學生從圖入手,“你能從圖中找到野薔薇和鈴蘭花嗎?”學生雖然從未見過野薔薇和鈴蘭花,但卻能根據文中的描寫感覺出大片盛開的是鈴蘭花,而被這大片鈴蘭花所包圍的正是野薔薇,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了“簇”一詞表達的“聚集與包圍”的含義。 第八段中,當學生通過“無力、垂頭”等詞體會到野薔薇的美麗與弱小后,讓學生回過頭來再讀第二段,問:“再讀,你有沒有讀出和剛才不同的感覺?”學生回順其自然地把自己當成文中的薩沙,生發出“這么美的花,多么可憐。”、“多么需要幫助呀!”的情懷,這種設計,學生在反復的朗讀與體驗中還原文字所描繪的情景、意向、畫面,為學生體會文字意象背后的“意旨”打開一扇走向無限的窗口,是閱讀具有參差性。
⑵ 分角色朗讀,學習3~7段,體驗情感移植:
通過二、八段的學習,學生了解到薩沙保護野薔薇是因為他的美麗與弱小后,引導學生自度3~7段,問:“薩沙這么做,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學生通過讀,不難得出“他這么做,是受了家人的影響。”這一結論。此時,出示薩沙的三個問句,直到朗讀,感悟薩沙的情感變化。 第一句:“媽媽,您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抓住“不解”一詞,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呢”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作風的心理。第二句:“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通過與上句的對比“如果剛才是因為不理解媽媽的做法而提問,現在又問,表達了薩沙的什么想法呢?”引導學生體會薩沙不相信、不甘心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在處理上個問句是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去讀,讀出不同語氣,使薩沙與家人的情感在學生的讀中發生共振,然后移植于薩沙心中,使薩沙對野薔薇的保護成為自然中的和諧。
⑶ 變換句式,回歸主題:
首先,出示薩沙的第三個問句:“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先指名讀,問:“這時薩沙還認為自己是最弱小的嗎?”學生答“他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然后師生分別扮演媽媽和薩沙,讓薩沙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媽媽:“媽媽,現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通過句式的變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驗薩沙在保護弱小者后的自豪與喜悅。最后,江本環節回歸本課的課題中,“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當你再讀課題時,能不能讀出剛才沒讀過的滋味?”這一次的讀課題,已不是原來意義的讀,而是滲入了學生情感想象、關愛等心智活動,表達了自豪之情。哪個詞最有滋味,學生的理解和上課之初是不同的。使讀課題與讀書結合在一起,完成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攀升。
4、拓展思維,升華情感:
“薩沙帶著驕傲的語氣告訴媽媽,他不是最弱小的,因為他保護了比他弱小的野薔薇,那么,野薔薇有了薩沙的保護,將來還是最弱小的嗎?”課文最后,以這一話題對學生展開思維拓展。相信學生能從野薔薇的第二個花苞中堅信,它會開得更美,活得更頑強。使學生懂得在野薔薇的美麗中,包含著別人的關愛,意旨“愛給別人,別人也得到力量,從而凸顯勇敢、保護的價值和意義,提升文本的價值取向。
五、說突破難點的途徑
文中二、把兩段對野薔薇進行了具體、細致的描寫。第二段描寫了野薔薇的美;第八段寫出了雨中野薔薇的嬌嫩與弱小。課文通過前后描寫的對比,讓學生來理解薩沙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關愛保護的童心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在突破這一難點的設計中,我引導學生先抓住重點詞“簇擁”“隨風舞動”“芬芳撲鼻”感受野薔薇的美,在抓住野薔薇“無理的垂著頭,顯得更加嬌嫩。”感受野薔薇的弱小。再重新回到第二段。在對比讀中問:“你若是薩沙,看到這么美的花漸漸凋零,你會怎么做?”讓學生有一種發乎內心的“舍不得”、“可惜”、“不忍心”之情,長生情感的共鳴。從而強化學生悲天憫人的情懷,實現生命體驗。我這樣處理教學的難點,為有助于學生更好、更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內涵,但決不是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以篇蓋全,而是從整體把握入手,由整體到部分,將整體看作局部意義的整合,將部分看作整體把握下的結構,做到整體與部分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你中有我、互為所用,這便是整體與部分的平衡。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畫風》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動腦筋,把無形的風生動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人物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觀察,善于合作,多動腦筋,敢于創新。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風與事物的關系,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動腦、敢于創新的精神。
本課的重點是:①會認丹、藝等6個生字②指導學生朗讀。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創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1、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2、創設情景,聯系實際3、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其中4、以讀為本,加強讀本實踐。
三、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直觀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立足點和突破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主要任務,聽說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源于文中,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改的核心。因此本課應“以讀為本”,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啟發。
四、說教學過程:
㈠猜謎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它的身子,摸不著它的影子,有時它抖動樹枝,有時它推倒房子。謎底是風。2、風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就學習15課《畫風》3、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猜謎語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質疑課題,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㈡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標上自然段,給不認識的字注音。2、老師讀后問老師讀的怎么樣?敢跟老師比一比嗎?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3、老師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請出來了,你們認識嗎?4、出示宋、濤、陳、丹、趙、藝、顯,我們班誰的名字里有這些字?
我先范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了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和老師賽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本課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問學生我們班誰的名字里有這些字?讓學生聯系實際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㈢精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他們三人是怎么畫風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隨機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3、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4、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讀這句話?5、(不范讀、賽讀)想分角色讀課文嗎?
新課標要求二年級學生要喜歡閱讀,學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環節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講,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讀中解決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畫出簡筆畫,這樣圖文并茂,再加上老師的鼓勵,通過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出來,風能以詩的形式吟誦出來嗎?大家背的古詩可真不少,如果讓你來畫風,你打算怎么畫?展開想象的翅膀動手畫吧!只要大家開動腦筋,敢于創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環節讓學生背有關風的詩,讓學生畫風,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腦筋、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㈤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圖文并茂、直觀有趣,讓人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級的特點。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01-17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01-15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
二年級語文識字七說課稿12-07
二年級下冊語文《小池》說課稿12-17
畫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03-22
二年級下冊語文《爭吵》說課稿03-22
《語文》說課稿11-09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鷹學飛說課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