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大家好,這次我說課的內容是《五柳先生傳》,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在本冊書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且《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內涵深刻,所以作為重點內容來學習。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托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采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啟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為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huán)節(jié),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導入新課)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于陶淵明我們并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了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贊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了解,
第二環(huán)節(jié),采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匯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谀x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小組討論后匯報,,最后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圻@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贊語部分,(在這里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転榱四茏寣W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贊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后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么做中,小組討論后匯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于面對現(xiàn)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三層次的誦讀:品味意境。陶淵明的作品以其語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鮮明而著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為了檢測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層次設計了三道練習題。
第一題(基礎題)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填空!段辶壬鷤鳌纷髡呤莀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詩人,本文作者托________________之名為自己作傳。
1、第二題(能力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僖蛞詾樘
②親舊知其如此
、鄱毯执┙Y
、茉祜嬢m盡
第三題(潛能發(fā)揮題)小練筆:根據(jù)本文所學的知識為自己作傳。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小結:學生自我匯報后由教師總結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的處理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古代詩文的美;激起學生學習古代詩文的興趣。本文在第二個文言詩文單元學生通過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三峽》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夸張、引用等修辭手法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1.5個課時來完成,前半個課時重在預習指導,要求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達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以讀為主,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寫作的妙處。本說案說的是這一課時。
。玻虒W目標:
①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理解文意,熟讀成誦。
、谄肺稣n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的美。
、坌蕾p課文,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筆法之妙。學習本課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
。常虒W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三峽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手法上,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jié)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chuàng)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三峽》一文構思巧妙,用詞精準,特別是能準確的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要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還得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強的詞語等,以及多種修辭的運用。
三、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初讀整體感知、再讀品析課文內容所體現(xiàn)的美、三讀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四背讀積累文學作品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同時注重知識的內引外延,課堂上安排了讀一讀、品一品、評一評、背一背,課后安排了寫一寫這些環(huán)節(jié),重點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討論熱烈,發(fā)言踴躍。寫一寫環(huán)節(jié)主要要求學生重視對古詩文的積累,以及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老師領著走,學生跟著走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字詞,讀準了文章的節(jié)奏。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三峽的圖片,選用舒緩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激發(fā)學生學習三峽的興趣。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1、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閱讀要求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節(jié)奏、讀順文意;
3、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題檢查閱讀效果。
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性。
第三步、再讀課文,進入文中去領略三峽的美。
品一品
品析課文,領略美景。
1、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三峽的……美”說一句簡單的話。并加上一句描寫的話。如: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學生自由品析三峽的美,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回答。老師總結:
三峽的山:延綿,高峻壯美
三峽的夏水:迅疾壯美
三峽的春冬:清榮峻茂秀美
三峽的秋:凄涼凄美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第四步、三讀課文,揣摩文章寫法的妙處
1、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奇神,其筆法令人不能不稱奇,F(xiàn)在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評說課文的美,讓學生明白:我們欣賞文章,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例如: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落筆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繪出三峽的地貌特點是山高嶺連,峽窄水長;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一句則從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延綿,隱天蔽日的山勢。
2、請同學們欣賞課文,說出課文的幾個妙點來。展示幻燈片,提出學習任務(學生合作學習,自由評說)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寫法之妙,通過練習來提示。出示練習:
練一練
1、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一句從面體現(xiàn)了山巒的,山勢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則是描寫,以“不見曦月”襯托山的。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勢。
3、本文描寫生動,寫“湍”用,寫“潭”用,寫“柏”用,寫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小結:本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了精準的描寫以及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三峽的美。
第五步、背誦課文
教師進一步點撥:酈道元真不愧為北魏的地理
學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學家的豐富游歷和散文家的風厚的文學功底,把《水經》里的一條注釋作得如此優(yōu)美,真是慧眼獨具、匠心獨運。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卻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古猿怪柏,其筆法確實精妙至極。難怪當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酈道元《水經注》中的三峽,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辭章了。這樣的美文,我們理應先睹為快,先背為幸啊。同學們,讓我們轟轟烈烈的讀起來,背起來:
我們先請4位同學試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學可以小聲的和背、其背、吟誦。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同學們可以在背的同時,在筆記本上作點詞句賞析積累。
第六步、尾聲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有宏偉的葛洲壩工程,"高峽出平湖"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觀。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第七步、知識的拓展
布置課后練習:寫一寫
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的贊美,請同學們課后搜集后去欣賞,并用楷書或行楷抄寫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很重要,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么簡單,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yǎng),我設計的這道作業(yè)題,目的就在于此。
五、說教學效果
這堂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老師適當?shù)狞c撥、練習的合理設計,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基本上能領會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兩點妙處來。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課后的練習中得到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背影》選自我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請的一篇著名的記實散文。一直作為語文教材的傳統(tǒng)課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為它寫出了一種異常真誠與至誠的父子之愛,反映了我國一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我覺得,讀朱自請先生的《背影》,就應該把眼光方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體會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閱讀這篇散文,我們可以感受到父子親情——父親對兒子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這是人間至情。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走近作者,認識生字、生詞。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能力目標: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著的極為精巧的構思;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很適合朗讀,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感情,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所以我把該文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深情,激發(fā)孩子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初二學生,他們的閱讀范圍還不是很廣,掌握的閱讀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親那個不怎么優(yōu)美的背影?學生還無能為力。因此,我把此當作本文的教學難點。
4、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朗讀評價的教學方法。
(2、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5、教學用具:
多媒體。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法上必須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據(jù)此,我在教學該課時主要采用朗讀的方法,教師不必過多的講解,作者的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受出來,以達到教學目的,而不是一上來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會自主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地去解決問題。
6、說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和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薄敖虒W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睋(jù)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及能力培養(yǎng):(1自主收集資料,增加課外閱讀量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3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而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的開場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導語,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人們常說,“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象個寶,沒媽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有一個人也時時刻刻在關心、愛護、影響著我們,那就是父親。在生活中你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在成長的歷程中他對你有什么影響?你怎樣評價你的父親呢?1、由導語引出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2、自由發(fā)言,鼓勵學生多發(fā)言。3、教師小結,引出新課。(此設計能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主人公達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幫助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
(二)檢查預習情況,明確學習目標:1、生字、生詞的練習。(運用多媒體顯示出來)2、讓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關資料3、檢查朗讀情況,并讓學生作出評價。(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自己收集資料,查閱工具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是學法1的實施。)
(三)啟發(fā)誘導,合作探究1、配樂朗讀此文(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注意朗讀的要求和技巧。2、整體把握文章,讓學生談聽后的感受。3、把握文章脈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4、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背影“?著重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的背影?5、本文通過車站送別表現(xiàn)了父子間的什么的`感情?6、體味文中父親的幾句話。(以上設計的問題由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閱讀興趣。完成教學目標2 。)
。ㄋ模┙處熜〗Y,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進一不感知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我設計了如下導語)同學門,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親,今天我們繼續(xù)探討這篇課文。
(二)明確目標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2、領會樸實的語言風格。3、繼續(xù)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用多媒體顯示下列問題)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映象最深?為什么?2、體會父親親爬月臺時的幾個動詞。3、文章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寫父親的背影呢?4、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竟然感動得流淚,你相信嗎?5、你認為文章是通過選取什么角度來表現(xiàn)“父愛”這一主題的?(此設計意在拓寬學生的思路,在師生質疑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重要一環(huán),是對學法2的指導,從完成教學目標2。)
(四)學生朗讀課文,分組討論,就文中不解之處質疑。(教師點撥)(此設計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提問,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是學法2的進一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ㄎ澹┎贾米鳂I(yè):讓學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媽,體會他們子女的關愛。
。┛偨Y全文,滲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學目標。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是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所寫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章從介紹克隆的含義,實驗,發(fā)展,到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前后邏輯聯(lián)系緊密。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把艱深的科學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說明。 教學目標
根據(jù)說明文教學的文體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利用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順序和方法。 教學難點:
對克隆問題引發(fā)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二、說學生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克隆知識,語言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yè)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能力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四、說媒體
多媒體課件。
五、說學法
教師主導下的分小組合作學習。六、說教學設計
第一步: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用《西游記》中孫悟空分身術的故事導入,(設計這一導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他們的一種求知欲、好奇心,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進入本課學習。) 第二步:自由朗讀,自主掌握生字詞。
老師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補充解釋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生物學名詞術語。 第三步:用大屏幕提示要積累的詞語,讀寫結合,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第四步: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考下列問題:
1、文章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四個小標題分別說明了什么內容?
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在說明克隆含義時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3、依次找出克隆試驗部分試驗的對象有哪些?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順序? 設計這些問題,旨在讓學生掌握說明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本文的說明順序。
(同時完成板書)
第五步:走進克隆大觀園
通過學習,同學們對克隆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中外克隆成果。通過這些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克隆技術已經在自然界廣泛應用,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果克隆技術應用到人類社會呢?
第七步:拓展討論,注重人文:
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討論完成后由小組發(fā)言人進行闡述。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引導,重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也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完成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七、小結
學生小結
要求學生課下以“我學到了??”開頭,寫一寫你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或感受,進行總結。
老師小結:(見ppt)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岳陽樓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27課。它是一篇散文,以“記”為名,先敘事后寫景,進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發(fā)議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
《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游記,而是借題發(fā)揮,表現(xiàn)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本。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復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閱歷和人生經驗的局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二、目標分析:
。ㄒ唬┤S目標確定:知識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積累掌握穩(wěn)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及文言虛詞的用法。2、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的特點。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反復朗讀,品味意境,讀出情感,領會本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發(fā)愛國熱情,胸懷天下,做一個大寫的人。
(二)學情分析:我們面對的是初二學生,通過將近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閱讀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并懂得一定的朗讀技巧。這篇文章較淺易,對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還要著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語言極盡音韻節(jié)奏之美,不反復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梢源竽懙姆攀肿寣W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鑒賞閱讀上。
。ㄈ、教法學法分析
1、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倮首x法:為了營造氛圍,實現(xiàn)教學最優(yōu)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并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邳c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yōu)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塾懻摲ǎ航Y合課文條理清晰,文意淺顯的特點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結構及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學法
①反復“讀”。以朗讀訓練為主線,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積累文言詞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懷,并從中發(fā)展自己的朗讀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谠趯W習中要著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勾畫和批注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三、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了六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教學準備階段。作好課前鋪墊,培養(yǎng)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為了讓學生主動探究文本,同時,為深入學習文本奠定基礎)我要學生:1、利用注釋及工具書疏通課文;2、分為兩組查找資料。:一組搜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并將它寫成《“岳陽樓”導游詞》;另一組搜集范仲淹的有關資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學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圖書館、網絡等。
。ǘ、教學活動階段。關注學生個體體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體參與,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新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拉近學生與學習對象的距離,提問:我國有四大名樓,其中我們湖南就有一座,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岳陽樓)同學們想到岳陽樓一游嗎?那就請我做大家的導游吧!利用多媒體有關資源介紹岳陽樓。同學的解說,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把學生帶入了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引出課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閱讀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設問:范仲淹是怎樣一個人,你知道有關他的故事嗎?
第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課重點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讀,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作者記了岳陽樓的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聲情并茂的朗讀,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陽樓,使學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濃濃文化氛圍的岳陽樓中,學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第三,選讀、美讀,把握作者感情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先說說對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讓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讓學生美讀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選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讀。選擇相同段落的可組合成學習小組。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對比美讀(探究第三段的同學讀第三段,寫景句男生讀,抒情句女生讀;探究第四段的同學讀第四段,寫景句女生讀,抒情句男生讀;第五段全體學生讀,男生讀問句,女生讀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問題是:1、剩下一、二段寫了什么?它們與主旨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分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2、你認為該怎么朗讀?學生分組探究朗讀。學生匯報朗讀,師生點評。
第四,齊讀、美讀,讀出感情
為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進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語調激發(fā)學生朗讀激情:同學們,想象我們登上岳陽樓,眼望浩浩湯湯的洞庭湖,一起來表達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心聲吧!打開多媒體“背景資料”中的“背景音樂”,學生一起配樂美讀全文。
第五,聯(lián)系生活,暢談憂樂觀。
為了讓學生實現(xiàn)與自我的對話,完成自我價值觀的提升。于是,我說:同學們,父母不理解時你痛苦過嗎?與同學發(fā)生不愉快時悲傷過嗎?學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呢?請以“ 時,我想對自己說……”說一段話。
第六,拓展思維,豐富知識
為了拓展學生思維,豐富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及開發(fā)校本課程資源,我將學生分為四組,要求每一組都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分別探究:(1)、我國四大文化名樓特征;(2)、與四大名樓相關的詩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觀;(4)、與岳陽樓洞庭湖名勝比較,談談如何開發(fā)與利用東江湖的旅游資源。然后安排學生在第二課時交流,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學生在探究和交流過程中,能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厚底蘊,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對東江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的探討,開發(fā)了校本課程,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樹立從建設好家鄉(xiāng)到建設好祖國的崇高理想。
板書設計:
我考慮以“事、景、情、理”四字為主線,并截取文中相關的關鍵詞語進行板書,對應整齊,一目了然。
岳 陽樓記
范仲淹
事滕子京謫守
陰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學使我認識到:多媒體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師的合理運用,能一改沉悶的課堂,使之圖文并茂,聲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生靈動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認知與情感協(xié)調發(fā)展,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養(yǎng)素同時受到熏陶,使新課程理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因此,面對教育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更新觀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大膽嘗試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學資源,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包括使用簡捷方便的多媒體,優(yōu)化教育過程,激活和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美麗的西雙版納》,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游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字里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jù):
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小石潭記》、《阿里山紀行》,對游記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且游記屬于散文的一種,這類散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因此我的目標設置為:
知識與技能:1、通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了解運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3、學習通過對照手法表現(xiàn)西雙版納神奇秀麗自然風光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1、結合文中相關注解,理解文章內容。2、倡導學生課前查找收集關于版納的資料增加感性認識。3、課堂上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會傣族人民獨特的人文風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難點:1、通過對照手法體會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的神奇秀麗和人文景觀的質樸意深的特點。
2、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教法
教學中通過圖片,音樂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感受當?shù)刭|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想才能體會得出。
對照手法的運用是難點,在問題設計中我用了填空題的格式做引導。為了幫助學生賞析語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賞析格式。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學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兖B(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閱讀,并掌握在快速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②學會賞析優(yōu)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教學程序
本課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有兩個目標:1、通過欣賞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2、體會對照手法的運用,深層次感悟“美”的內涵。
一、故事導入
上課開始,我講述了關于潑水節(jié)傳說的故事,目的之一:激發(fā)興趣:之二:為后面講解傣族人對待水的態(tài)度蓄勢,提供鋪墊。
二、感受美(瀏覽課文,探美)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第一次讀課文之后的感受牽出神奇秀麗心馳神往這條明線后,再要求以"《西雙版納》美在……"說說版納的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征。
三、品讀美(朗讀課文,尋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小組合作,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方面體會西雙版納的美。
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通過問題由淺入深地體會熱帶雨林的特點,其中穿插對照手法是為了點明西雙版納的神奇的特點。如果說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信息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樸意深的民風民情。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觀的美,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的人文景觀的美.
人文美是重點,在問題的設計上與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達,對“嫵媚”一詞含義的理解是難點,目的想點明作者對這幅風情畫的喜愛之情。概括,西雙版納的風俗美美在互助友愛、善良虔誠、樂觀從容、質樸意深……
四、表達美(神游圖片,悟美)
出示西雙版納代表性景觀圖片,配葫蘆絲樂曲。增加感性認識,結合課文內容深切感受西雙版納之美。
暢游西雙版納回眸那個金孔雀飛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貴的熱帶雨林,那顆我國西南部邊境線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歸線上唯一的綠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物王國”的美麗的西雙版納……
美就大聲贊:西雙版納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總是濃的化不開的碧綠。
美在水,無論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軟軟地淌,嬌嬌地流。
五、內化美
在我看來,西雙版納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諧、美在自由、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圖片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對比播放,為了喚醒同學們善待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提示:你從傣家人對待水的態(tài)度中感悟到了什么,我們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這個永恒的話題。
表達: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遭到破壞,美麗的西雙版納未來的命運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達你對“美”的理解。
設計意圖:我認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里,美先在心里才會在眼里。真正的美是心靈美,是善良,是真誠的態(tài)度。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后的深刻體會。課堂最后以不圓滿結束,前一節(jié)課安排見學生時我已預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客觀原因:1、學生之前沒有接觸課文,對內容較陌生對西雙版納沒有一點積累和印象。2、由于對信息把握不準,我按第二課時準備的學案。3、我所抽的班級沒有固定的小組,上課前才臨時分的導致課堂效率過低。
主觀原因:1、個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2、對學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沒有堅持在課堂上使用。3、備課過于注重實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總之,這次任務完成了,無論結果如何我盡力了。在這過程中我收獲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訓,有對今后教學的思考。至少,這個過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凈化,我完成了一次“尋美”的歷程,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許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語文老師的幸福。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洗禮,致敬!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首先,我說說教材,《桃花源記》是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由不同體裁的文言文組成,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寄托了作者的情懷,使人深思。作者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以精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ǘ┙虒W目標
結合本單元和新課標對文學作品的要求, 貫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教育。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常見的文言詞語,注意文中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理解背誦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ㄈ┙虒W重點、難點
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及目標的分析,并且依據(jù)學生現(xiàn)在認知水平及心理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積累文言詞語,翻譯全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初二的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不僅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還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因此,我將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作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真正對話。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
根據(jù)我對新課標的理解,為了盡可能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ń谭āW法這兩件法寶不光要說,還要真真正正的用到教學過程中去)
三、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這樣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一)(首先是)激情導入
在課堂的開始,我將展示以前學習過的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讓學生讀一讀并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學生回答: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喜愛;表達了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這時,自然地導入新課。
那么今天,又為我們帶來了什么呢?請跟我一起走進桃花源記。(板書課題及作者)。
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了學生與《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之間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關于整體感知文章,我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閱讀課文,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在讀書過程中,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匯總起來。然后學生自主閱讀開始。
1, 學生閱讀完之后小組內交流,看能不能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內部解決,進行初步消化,實在解決不了的,請小組代表板書在黑板上。
2, 小組交流完之后,引導學生全班交流,用搶答或叫號的方式把黑板上讀不懂的疑難詞句進行再次消化。
3,在搶答和提問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依然弄不懂或者沒有把握,缺乏自信,小組代表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此之后,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老師再適當點撥。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鼓勵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勇敢的站起來,說說自己的見解!”“很好,第二組的同學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不斷的鼓勵聲和贊揚聲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勇氣被激發(fā)。課堂呈現(xiàn)出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良好狀態(tài),爭搶有序的搶答氛圍已經形成。
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弄懂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從而理解了文章內容。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主持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一直掌握在學生手中,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適當點撥,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了學習的整體效應。
(三)精讀課文,把握文章脈絡,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
整體感知課文后,學生已經基本讀懂了課文內容,也就是把書讀薄了,我們還要把書讀厚,讀出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感受,所以,精度課文時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你認為桃花源怎么樣?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默讀課文,邊讀變標記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出讀書體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默讀完之后請全班交流。
默讀完之后,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我認為桃花源的環(huán)境很美,是從“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讀出來的。
我認為桃花源的百姓很快樂。是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中讀出來的。
我認為桃花源的人很好客,是從“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中讀出來的。
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書感悟,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美麗、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安寧祥和,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神秘,學生邊讀書邊談感受,從中領悟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體會出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并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在學生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后,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感悟。學生先在小組內試讀,然后小組之間進行賽讀,每兩小組讀完,都有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激勵其他小組直接挑戰(zhàn)。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感受到了文章的音美、形美、意美(板書:美),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體驗情感的目的。
此時,我又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桃花源在陶淵明時代真正存在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學生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jù),然后全班交流辯論,在辯論后,老師補充有關陶淵明的生活時代背景,讓學生重新思考,并順勢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升。
整堂課的學習,實現(xiàn)了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真正對話的過程。老師、學生和陶淵明之間進行了真誠的交流,從而感受到陶淵明理想中的社會和他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這個過程,不是學生被動聽講,而是學生自主合作、交流,體會文章中的感情,是教師、學生、文本真正對話的過程。
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把書讀厚了,也就是讀進去了,讀進去還要讀出來,讀出自己的體驗。
。ㄋ模┩卣寡由
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在生活的幸福,老師適時補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數(shù)據(jù)資料,讓學生體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的反饋提升。
結束語:桃花落盡,落英繽紛,若是找不到那山青水美,怡然自得,不要悲傷,不要著急,只要想著真誠、善良與美好,世外桃源就會常駐你的心里。
六,說評價
激勵是精神的清新氧氣。 ——喬治·M·亞當斯
這節(jié)課,我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下,評論到“組”,而不是“個人”。在每一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感悟進行評價。
。ㄐ纬烧_的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價時。(以鼓勵為主,調動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結尾 ,用客觀公正的評價,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不斷提升自己。
板書設計: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這節(jié)課我只板書了關鍵內容,目的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
桃花源記
桃花源 美
最后用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話結束說課:“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蔽乙矔^續(xù)激勵、喚醒和鼓舞我的學生探索語文的奧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學資源的分析
如果說生活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抒情詩,那么語文就是對它聲情并茂的吟誦;如果說生活是一篇雋永秀麗的散文,那么語文就是對它翔實生動的鑒賞?梢哉f語文與生活有著唇齒相依的聯(lián)系。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與體驗,就難以有底蘊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更難以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正因如此,在強調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念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以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宗旨,在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的基礎上,編寫了一套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的語文實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其中,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讀課文《我的母親》,極為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本文是大學者胡適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寫下的《四十自述》的選段,文章語言質樸,情感濃烈,充滿著濃郁的人文關懷,全篇被一種不加修飾的感人摯情所縈繞,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位愛子無痕,潤物無聲的母親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懷念。因此,本文不僅應當成為學生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應當是對處于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八年級學生情感的洗禮,使之理解母愛的深沉含義,意識到小結人生是為了體悟出人生奮斗的意義。與此同時,本文還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的鋪墊之作。由此看來,本文不僅應通過師生平行的對話實現(xiàn)師生知識與能力的自然生成,更應通過師生互動交往的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走進母親的心靈底處,在一種感動中升華對母愛的理解,使其成為天地間一股永恒的浩然眷戀,只有這樣才能讓一顆顆幼小的心靈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讓母親寬廣的胸懷成為兒女們心靈的精神家園。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yè)。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之中,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為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在文章的淺層理解上應無大礙。但由于學生人生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愛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同時由于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為師生課堂的交往和心靈的溝通帶來了難度,因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調動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在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如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內容
知識與能力
、俜e累好詞佳句,感受文章情感;
②理清文章結構,體悟文章主題;
過程與方法
①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
、谕ㄟ^自主(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
、弁ㄟ^比較閱讀,升華文章主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體驗母愛的偉大無私,熱愛母親;
②提升自我情感。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上冊第11課《中國石拱橋》。
我的說課分為六個部分:說教材、說學生、說目標、說方法、說步驟、說板書。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杰出代表,著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二、說學生
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開始成熟,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與伙伴的合作去獲得成功的滿足。因此,在教學中,我用我縣新推廣的“四步探究”教學法,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目標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掌握課本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
②掌握中國石拱橋的特征。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2、方法目標: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認識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說方法
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
本篇文章作為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包括:①說明文的三要素、②說明文的分類、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④說明的方法等。我認為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fā)學習熱情
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啟發(fā)思考,突破重點
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設計采用歸類分析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xiàn)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
五、說步驟
1、創(chuàng)設情境,點燃激情:
用猜謎語突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的思維拉到課堂中來。
2、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用多媒體播放課文,讓學生邊聽邊讀、邊思考,把不理解的內容以小紙條的方式提出來。這屬于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的基本前提,一個人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才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3、多邊互動,合作探究
多媒體投影出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自己預設的問題,如: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么?作者為什么單單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說明的例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本文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通過小組合作,老師引導、學生講解、充等互動形式,逐一分析解決,形成系統(tǒng)的答案。
4、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把體現(xiàn)本文目標、重點、難點的問題展示在多媒體上,爭取讓學困生回答有關字、音、詞等容易的問題;中等生回答答案能在本文中找到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的問題;優(yōu)等生回答需深入思考、歸納整理的問題。
5、遷移應用、拓展探究
片段作文以“家鄉(xiāng)的小橋”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說明性文字,讓學生即學即用,達到鞏固知識和重構知識的目的。
六、板書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獨拱)
中國石拱橋:
盧溝橋(聯(lián)拱)
解放后:長虹大橋飛躍發(fā)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一堂寫作課《我的媽媽》。
一、說教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寫作課,“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胡適的《我的母親》、課外閱讀老舍的《母親》之后,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愛、理解愛、奉獻愛。通過本課多側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培養(yǎng)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說學情
從年齡發(fā)展階段來看,八年級學生自我意識加速發(fā)展,獨立性增強,他們對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自己的評價。但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又導致他們看問題的偏頗,從而引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父母交往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部分學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的愛而不知回報。
從地域特點來看,馬王堆中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大部分的家長可分為兩類:一部分是批發(fā)市場經營戶,早出晚歸,與孩子相處時間少、溝通能力較差;另一部分是本地拆遷戶,生活一夜暴富,對孩子要求較低,溺愛較多。我們的學生與父母缺乏交流,缺乏相互了解。
從寫作實踐來看,學生寫作的困難主要是缺少素材或不會積累素材,盡管母親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作文時還是搜腸刮肚、編織故事,干巴巴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我曾經在教學中總結過一個笑話:學生筆下的媽媽們統(tǒng)一干三件事,感冒發(fā)燒,半夜送醫(yī)院,凌晨守床頭;放學暴雨,送傘濕自己,背過臭水溝;考試砸鍋,不但沒臭罵,安慰暖胸口。
三、說教材處理
針對以上情況,我對教材進行如下處理:
1.將情感激發(fā)的重點放在了解母親上。原來教學本課時,將課堂重點放在激發(fā)對母愛的體驗上,但是這樣缺乏了對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的了解,這種對母愛的體驗容易流于形式,變成了名家名篇名句做代言的局面。在本堂課的45分鐘里,學生要做到透徹地了解母親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他們能意識到母親的社會身份不僅僅是兒子的媽媽,她還是媽媽的女兒,丈夫的妻子,以及公司的職員等等。也就是說,母親不是僅僅為兒女而存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她對兒女的愛不是天經地義的,是偉大的無私奉獻。
2.將寫法指導的重點放在如何觀察和體驗上。如何了解母親,就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入手,觀察母親的外貌、言語、行動等等,在觀察的基礎上,體驗母親的內心世界,感受母親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關愛。
3.將課堂成果的重點放在課外完成。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堂課正是激發(fā)學生憤和悱的過程,而不是形成某個成果的過程。除極少數(shù)真正了解母親的學生在這堂課能獲得巨大的成功的喜悅外,大多數(shù)學生會體驗到自身的不足。而這種感覺正是他們在課外的生活中進行自主探究的動力之一。真正主動地去了解母親,完成對寫作素材的積累,都得靠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為了更好的完成課外學習的部分,在學生的學案設計里,我將每一個成果展示部分都分成課內和課后兩部分,對學生的課外探究進行鼓勵和督促。
總而言之,我對本堂寫作課的定位是:它是生活的楔子,主體由課堂拓展到課外,指導和鼓勵學生深入生活達成目標;它重情感體驗,淡化技法指導,鼓勵體驗真情,自由表達。
所以最后本堂課確立的三維目標是: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如何真實而立體地認識母親,鼓勵在生活中對母親的觀察和體驗,積累素材,筆下人物能富有個性特點;能敞開心扉,向伙伴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交流時不走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體驗和探究活動過程中激發(fā)情感共鳴,鼓勵通過自主探究深入生活了解自己的母親,更好地與母親交流,運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能主動地了解母親,體會母親的情感,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知道如何去愛母親,如何表達這種愛。
四、說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
在以上的說課中,我重點說的是自己想如何教,而很少說學生如何學。因為我想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說如何實施學法指導上,主要說明學生要“怎樣學”和“為什么這樣學”的道理。因此,我把“說學法”和說教學設計過程結合到了一起。
。ㄒ唬┱n前準備
教師:搜集關于贊頌母愛的作品;制作PPT;與家長代表進行交流,了解學情,搜集資料。
學生:搜集關于贊頌母愛的作品;準備自己母親的一張照片;自由分組(6——8人為一組)。
(自由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更輕松的環(huán)境下說真話,交流真情。)
。ǘ┙虒W過程
1.導入
全班聽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簡單說說聽后感受。鼓勵學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關于母愛的資料與大家共享。教師補充?偨Y母愛無疆,并引導學生走近自己的母親。
。▽W生學法: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用優(yōu)秀的作品激發(fā)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從而愿意去了解母親。學生主要通過聆聽和朗讀,在作品的感染下自然地打開自己的心門。)
2.了解母親
。1)母親小檔案
根據(jù)學案上的提示給母親建立一個小檔案。如母親的乳名、母親的生日、母親最喜歡的顏色等等。填完后,用一個詞語或句子形容一下自己建立檔案時的感受。強調:如果這個檔案的人物是自己或自己的好友、偶像,這些項目都能填出來嗎?
。▽W生學法:對母親的基本情況大多數(shù)學生并不能流利地填寫,在填寫受挫的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對母親的認識存在著不足,激發(fā)他們真正走近母親的迫切心理,既有利于接下來的課程環(huán)節(jié)的興趣激發(fā),也為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究打下心理基礎。)
(2)母親母愛頌歌(激發(fā)) -----了解母親-------感受母愛(大愛如分娩 小愛如嘮叨)------感恩母愛
【有關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有關小學語文課文教案模板集錦十篇01-14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11-03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28
《語文》說課稿11-09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榴》說課稿12-17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雪說課稿11-03
化石吟八年級語文說課稿07-06
有關語文周記模板集錦八篇01-11
關于八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集錦九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