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草原放牧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設計理念:
音樂教育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為:從感性入手,采用體驗的方式,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樂。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與鋼琴協奏曲《黃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并稱為我國的三大協奏曲。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據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題歌《草原贊歌》編創而來的。本課欣賞的《草原放牧》這段音樂表現了龍梅和玉榮這對小姐妹歡樂放牧的情景。新的時期重溫英雄小姐妹的事跡對促進當代兒童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本課的特點,結合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二、設計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2、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及表現內容,初步了解民族樂器——琵琶。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感知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及所塑音樂形象。
三、設計過程:
(一)歡樂舞蹈滲透主題
教學活動伊始,我設計了以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草原贊歌》為伴奏的一段簡單的蒙古族舞蹈,與同學們一起歡樂舞蹈,同時利用心理學無意注意的原理,滲透主題,加深學生對主旋的注意。
(二)創設情景引入主題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追求一種無權威的學習機制,追求一種自由、和諧、雙向交流的教學分為。我首先將感情的紐帶拋給學生,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勢了解了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既體現了學科綜合的基本理念,又為教學營造出了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說:同學們想一想,藍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動的白云;馬群好似綠浪中奔騰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猶如撒落在翡翠盤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連、渾然一體,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那潔白的云朵。同學們,你們想不想馬上走進這美麗的大草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迷人的草原風光。
我以詩化的語言配上優美的多媒體課件和無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樂,為教學創設了情境,使學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麗的草原之中。
(三)強化體驗深入主題
在欣賞音樂時,為解決本課難點,強化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和所塑音樂形象,我選擇了協奏曲中的另一段音樂《與暴風雪搏斗》和本課音樂《草原放牧》對比欣賞的方法。《草原放牧》這段音樂:節奏輕快活潑,具有舞蹈性,表現了兩姐妹在草原放牧歡歌跳舞、天真爛漫的快樂情景;《與暴風雪博斗》:用琵琶模擬風雪聲,主旋律若隱若現,表現了兩姐妹為保護羊群,不畏嚴寒,與風雪博斗的情景。音樂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為學生的不同想象與聯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塑造的形象,暢所欲言。這時我適時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賞《草原放牧》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對音樂形象的正確理解。情緒、情感截然不同的兩段音樂,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了樂曲的情緒、情感和所塑音樂形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積極引導學生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如:語言反應(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身體反應(運用動作表現音樂);歌唱反應(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等。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
(四)開闊視野拓展主題
弘揚民族音樂是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過欣賞琵琶協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獨奏《草原放牧》使學生對民族樂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親眼看琵琶、親手摸琵琶、親自彈撥琵琶,使學生對琵琶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表演激起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使他們對民族音樂產生了熱愛之情乃至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隨著音樂的流動,學生的興趣在體驗中得到激發;學生的想象在體驗中得到發展;學生的情感在體驗中得到升華。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說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草原放牧說課稿】相關文章:
四年級音樂《草原放牧》說課稿12-24
草原上說課稿11-02
《放牧》單元教學設計12-18
來自草原的故事說課稿11-13
《草原》說課稿(精選7篇)12-01
來自草原的故事說課稿11-02
放牧音樂課件設計05-08
草原就是我的家說課稿11-14
我是草原小牧民說課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