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米 用米量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米 用米量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認識米用米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三課時,是“圖形與幾何”知識板塊中的內容。新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明確要求“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認識米用米量》是學生在學習了《認識厘米用厘米量》的基礎上又認識的常用的長度單位。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是量化把握物體長度的基礎,而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以及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材通過讓學生感受到用厘米尺量黑板太麻煩,從而自然地引出米尺。接著又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建立了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得出“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米作單位”的結論。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具體內容,依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學會用米尺進行正確的測量。
2、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數學活動,積累學生測量長度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測能力、合作能力,養成細心認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3、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讓他們在課堂上“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驗數學的樂趣。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學會用米進行正確的測量是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則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學法
為讓學生掌握1米的長度,學會用米量,我放手讓學生操作體驗、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畫、比、量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進行學習。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則通過觀察活動、估測活動進行學習,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測能力、合作能力,養成認真細心、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說教法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創設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動手操作,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演示法。對米尺進行演示,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與學生一起用肢體表示出1米的長度,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進行學習,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說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等實物。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一起參與互動,共同探究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一段錄像:一生拿著10厘米長的直尺在講臺上量黑板邊的長度,另一生拿著20厘米長的直尺在教室里量教室到底有多長。他們累的滿頭大汗,忙得不亦樂乎。
這樣,學生會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時,用厘米作單位不合適”,進而思考“比較長的物體,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這樣設計,即能引起學生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例4首先解決認識米的問題。我打算分這樣幾步完成:
1、認識米尺
多媒體課件出示米尺,告訴學生這是米尺,它的長度就是1米。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1米=100厘米,為估量物體長度意識的培養做好鋪墊。知道米用“m”表示。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6頁“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一下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拓寬知識面。
2、畫一畫
在黑板上用米尺畫出1米的長度。加深對米的認識,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3、比一比
(1)從學具盒里拿出自己的米尺,和老師的米尺比一比。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伸開雙臂,和同桌的米尺比一比,發現伸直雙臂的長度大約是1米。再次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這樣設計,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學習習慣,突破了重點。
4、小兒歌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后,我會和學生來一首互動小兒歌:
師:伸開你的1——米。(伸出1根手指)
生:伸開我的1——米。(伸開雙臂)
師:抖抖你的1——米。(抖抖雙臂)
生:抖抖我的1——米。(學著老師的樣子抖抖雙臂)
新課標說明:教學活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思維空間,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多媒體課件出示小知識“人身體上的測量工具”,滿足有能力學生的學習欲望。
5、找一找
接著,我又設計了找一找活動,“睜大雙眼,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呢?”
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使他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中數學現象的眼睛。
例4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用米量,是本節課的重點。我是這樣突破重點的:
小組合作,教師適時指導。
1、量出1米、2米、3米長的繩子。(第1、2小組合作完成:第1組同學拉繩子,第2組同學量,一對一。然后,第2組同學拉繩子,第1組同學量,一對一)
2、先估測,然后量出黑板邊的長、教室的長是幾米。解決課始錄像上的問題。(第3、4小組合作完成:第3組同學量黑板邊的長,第4組同學觀察結果。然后,第4組同學量黑板邊的長,第3組同學觀察結果。)
3、先估測,然后量出組里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厘米,或者說是()厘米。(第5、6小組合作完成:第5組同學給第6組同學量身高,一對一。然后,第6組同學給第5組同學量身高,一對一。)
最后,學生匯報交流。
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此時,整節課進入高潮。
六、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新課標明確表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根據課本第8頁練習一第4題的內容,我自編了一個數學小故事: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小紅在公園跳繩,累了,她就坐在椅子上休息。這時,跑來了一只小貓,依偎在她的腳邊。根據故事進展,出示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學生依次判斷一根跳繩、一把椅子、小貓身高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
七、總結全課,鼓勵學生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米,知道1米=100厘米,會用米量黑板邊長、教室長、小朋友的身高,大家學到的本領真不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課堂上學到更多更有趣的數學知識,并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認識米 用米量說課稿】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說課稿11-03
50米加速跑說課稿11-02
30米快速跑說課稿11-02
認識厘米和米教學反思范文12-23
米洛斯的維納斯說課稿11-08
天心取米謎語08-26
《認識米》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14
哲理故事:懶漢借米04-21
致百米米運動員加油稿(精選9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