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手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指說課稿1
【說教材】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什么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說預設】
教學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課前準備:
1.課前選讀關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試著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學題的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學們的說法各一,我們今天來讀讀課文《手指》,看作者寫了什么。板題:手指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自已讀一遍課文,讀不準的字問問周圍的同學,把字音讀準。
2.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出示自學討論題,先自學再和小組同學交流
1.自讀課文,填表格。
手指名稱 優 點 缺 點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無名指
小 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3、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嗎?
4.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兩遍。
5.小組內分角色扮演五個手指,賦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據你要表達的意圖,編個課本劇表演一下。
四、檢查自學,深化理解
1.學生匯報對自學題中前三題的理解。
2.指幾個小組到前面表演課本劇,其他同學評價表演,教師根據表演情況點撥,指導重點是學生劇本中蘊含的道理是否正確。
五、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1.學習本單元課文時,我們基本悟到了讀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請你讀一讀,想想短文蘊含一個什么道理?
六、作業設計:
1、照樣子,寫詞語
隨時隨地 有聲有色 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
2、填寫合適的字
( )算盤 ( )螺絲 ( )藥末 ( )脂粉 ( )鋼琴
手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個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而且語言也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從重點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層層引導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通過讀讀、劃劃、議議、說說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步: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一開始我就用親切,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猜一猜謎語:“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非常簡單又非常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 這是什么?”學生猜后,課件出示手的圖片。接著,我又說:“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個手指,讓我們拿出我們的雙手叫一叫這些手指的名字。”學生叫后,我再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手指,說說有什么發現。請幾個學生說后,我再導出課題:“我們的豐子愷爺爺也把自己對手指的認識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手指》。”(板書:手指)這樣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快地進入以下的學習。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內容
緊接著,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課件出示以下自讀要求:
1、邊讀邊劃出帶拼音的生詞,讀正確。
2、標好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從中又告訴了我們什么?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的讀的效果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這點,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明確學習任務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自學完后,再檢查自學情況,先課件出示帶拼音的及容易讀錯的詞讓學生讀一讀,重點指導:“搔”、“憎”、“窈窕”的讀音 。讀后完成以下填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寫五個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填空旨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對自學課文的第三個要求的檢查。學生在說告訴我們什么的時候,可能會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這個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你會用哪一句呢,趕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這樣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知道五個手指有強弱、美丑之分,過渡到第三步的教學。
第三步: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這一步我又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點。
先指名學生讀讀這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劃出描寫大拇指特點的句子。然后,引導他們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這幾個詞來重點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聯系實際生活說說除了課文中寫的,還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這里用聯系實際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大拇指的優點,學生體會起來會更加深刻。接著,讓學生設身處地把自己當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換成“我”再讀一讀這段話,體會大拇指的優缺點。最后,引導他們總結出大拇指有所長,也有所短的。(板書:所長 所短)
接著,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優點,又有自己的缺點,那其他幾個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樣呢?”這句話過渡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自學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稱
優點
缺點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
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叫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詞句劃出來,說說剩下四個手指的優點及缺點,在說的過程中,結合理解: “窈窕”、“堂皇”、“養尊處優”、“附庸”的意思,并指導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總結出每個手指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特點。(板書:各有 各有) 再引導他們聯系到我們人是不是也各自有優缺點,談談假如自己就是這五個手指中的一個,你覺得自己是屬于哪一個手指呢?這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不僅是對所學知識、道理的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文本中的道理與實踐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作了鋪墊。接著再分角色讀一讀2—5自然段,體會各個手指的不同特點。
第三環節,找出總起句,讀一讀,我先說:“同學們,其實文章一開始就用一句話寫出了五個手指的特點,趕快找到這句話讀一讀。”學生讀后再引導他們說說本文的寫作順序及方法。
第四環節,理解中心句。“是啊,我們人就像這五個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讓我們再來讀讀豐子愷爺爺的這句話。”(課件出示中心句齊讀。)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小結,相機板書:團結、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認識。為了學生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書上的內容,而且還能積累到課外的知識,豐富、深化他們的理性認識,我又出示兩句課外的關于團結的名言以及一篇寫文具爭功的童話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閱讀《文具爭功》這篇文章也是為學生完成作業題中的第三題作鋪墊的。
第六環節,課外作業布置(課件出示以下作業)
1、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2、積累關于團結的名言警句。
3、把這篇課文改寫成一篇對話式的童話,
并演一演。
一二兩題作業是學生積累課內外詞句的練習。語文新課標中非常重視學生的積累,提到有“厚積”才能“薄發”。確實,語文學習永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腳踏實地地學好每一步,多閱讀,多積累。而第三題則是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四、說板書設計
手指 人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文章的重點內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這樣將手指和人對比起來設計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及教學的難點,使學生看一看板書就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簡潔又富有意義。
手指說課稿3
一、設計意圖
時下正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季節。各個年齡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有關“春天”的主題活動。“小蝌蚪”、“青蛙”作為表現“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兒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腦袋,細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說,這節課的“教育資源”就來自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適應了《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和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定位:
基于以上這些設計意圖,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這點也是本節課的知識點所在。主要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這點不僅體現了這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也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于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三、說重點和難點:
目標3的實現,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前面已經分析過,這里就不再重復了。這節課的難點,主要在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上。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小蝌蚪的各種動態,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變小蝌蚪游動的方向,就是難點所在,也是目標1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之一。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采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后采用了“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要求幼兒在課前已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準備好故事和歌曲錄音磁帶),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課件和一張“青蛙媽媽”的大圖片;主要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六、活動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活動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簡單的概括為
“觀察------想象------創作”三個部分。
(一) 以圖片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致觀察。
1、幼兒邊聽歌曲邊表演小蝌蚪游動進場入座。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老師:“呱呱呱、呱呱呱,誰來了呀?”(出現青蛙媽媽的圖片)
老師:“咦!青蛙媽媽皺著眉頭,好像有點心事,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么回事吧!”(教師扮演青蛙媽媽,說:“唉,聽說我的寶寶在到處在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著急啊!”)
老師: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快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兒歌后出示出現了一群游動的小蝌蚪的圖片。)
老師:“哇!真棒!小蝌蚪終于找到媽媽了。它們可開心了,還要感謝我們小朋友的幫忙呢!來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通過復習兒歌這樣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4、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活在水里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游得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幾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后,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后,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游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游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于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節。
(二)幼兒自由想象并表現,掌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每組的桌上都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這些材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于《綱要》
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后,老師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后,再來解決這節課的知識點(難點)。老師可以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游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群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游動了。如果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經常有畫一下換一次工具的習慣,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老師在這里可以重點指出,要求幼兒按老師的方法來作畫。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再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三)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在聽過老師的講解后,請幼兒再次作畫。這時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老師巡回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凈手指后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周圍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干凈。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3、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教師繼續利用課件創設的情景,對幼兒說:“青蛙媽媽看到這么多的寶寶,真高興啊!一蹦就蹦到了我們小三班來了。請小朋友們趕快把自己變出來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去吧!”這時,老師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片,貼到教室的主題墻上,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貼在周圍,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媽媽的身邊啦。
4、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游戲法,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手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通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后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通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通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后的閱讀鏈接,讓生長閱讀前明確閱讀任務,閱讀后,在課文鏈接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閱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說,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啟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①五個手指各有什么特點,②手指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3、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接著……最后”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手指長處短處啟發
拇指肯吃苦形體不美,構造簡單人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就是力量
食指機敏,干活以他為主不窈窕常受傷
中指相貌堂皇,曲線美干活不出力
無名指
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通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通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著來寫)
3、作者說:“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愿意做哪一個手指,為什么?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說——(屏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丑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為什么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引讀閱讀鏈接,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啟示。有位詩人又是這么贊美手的!齊讀閱讀鏈接。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后一自然段,②師小結課文
四、說板書設計:
5※手指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總)擬人
(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分)
對比
團結就是力量(總)
手指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謝省教研室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有一次展示自我和互相學習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手指畫》,本次說課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即一、說教材;二、說教法、學法;三、說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手指畫》是贛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中的第5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目的是通過看看、印印、想想、畫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對指印和手印的聯想,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精神,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讓學生認識手指畫,了解創作手指畫的基本方法。
2、學會用手的不同部位壓印、擦刮出不同的圖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添畫成有趣的形象,再以合作的形式創作一幅完整的手指畫作品。
3、激發學生創作手指畫的愿望,體驗其創作的喜悅,從而熱愛繪畫,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體驗印制,聯想和添畫的樂趣。
教學難點:對指印、手印的聯想及畫面的合理布局。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我把學法與教法有機結合起來,采用欣賞法、比較法、觀察法、發現法、聯想法,啟發學生聯想,經歷創作過程,體驗成功樂趣。
三、說教學設計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為活躍氣氛,我借助多媒體播放了一首兒童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孩子們在愉快的歌聲中,跟著節奏做拍手游戲,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熱烈起來,接著我借助多媒體播放課件,讓學生通過課件認識指腹、指尖、掌心等部位,為后面的教學作了輔墊。
(2)欣賞作品、提示課題
《課標》明確指出,教師可借助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其審美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先借助兒化語言,激起學生思考,激發其探究欲望,“手不拿筆能畫畫嗎?”接著我又借助多媒體,播放精美的手指畫課件,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美的情境中,這樣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探究欲望,為后面的學習打開了情感目標的大門,并作了扎實的鋪墊。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新課。
(3)嘗試壓印、體驗樂趣
在帶領學生進入新課后,我首先讓學生在視覺上獲得對指印的感受。于是,我一邊在指腹上涂上顏色,壓印在紙上,示范給學生看,一邊告訴他們涂色,壓印時需注意的問題。為了讓學生了解手的其它部位也能壓印和擦刮出不同的圖形,我把問題拋給學生:“除了用指腹,還能用什么地方印?不同部位印出的'形狀是怎樣的?用手指按一按會出現指印,那用手指來擦一擦,刮一刮又會是怎樣的呢?”接著讓學生主動探究,嘗試用手的不同部位通過按、擦、刮等方法在紙上隨意造型,讓他們在五顏六色中體驗用筆無法獲得的樂趣。這其中學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調色時,水放多了,以致于印出來的造型不清晰,多種顏料混在一起導致畫面色彩灰暗等。這時,我把這些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明白正確的方法,為后面的創作奠定基礎。
(4)啟發聯想,小組創作
為拓展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我拿出一張學生已印好的各種圖形問學生,看到這些不同的形狀,你會想到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聯想進行添畫,把它們變成各種有趣的形象,讓學生眼前一亮,達到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目的。因這些形象彼此之間無聯系,擺在一起又比較零亂,畫面沒有整體美感。此時,我再提出疑問:“它們就這樣擺在一起,美不美?”學生回答:“不美!”于是我就讓他們去找不美的原因,并出示了幾張完整的示范畫,通過比較,他們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畫面的合理安排和色彩的有機搭配,才能組成美的畫面。這正應驗了《新課標》中的一句話:美術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接著在創作過程中,我讓他們分小組進行合作,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并將集體的力量轉化為智慧的結晶,他們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這些作品都充分地展示了孩子的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本環節這樣設計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又亮出了教學精彩的一面。
(5)展評作品,促進交流
在《課標》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評價,就無法客觀、公正地判斷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展評作品中,我采用了學生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每小組選派一名學生對本組的作品進行介紹,觀察他們在作業中能否較好地表現出自己的創意及想法,并讓學生相互評價,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并講出喜歡的原因。之后,教師再給予綜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達到發現并糾正問題的目的。最后,我和大家一起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
本課的教學活動,從聽一聽到評一評,從教師的步步引導到學生的主動探索,無不體現了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學生從體驗中獲得快樂,收獲了成功!
以上是我的說課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專家評委指正!
手指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江西美術出版社,第三冊第5課的內容《有趣的手指畫》,我準備分五個步驟來說。 出示課件
一、說教材
首先是對教材的分析和認識
手指畫是采用壓印、聯想、添畫的方法來創作的。在欣賞感受手指和手形變化的基礎上,嘗試用手蘸色,通過沾、按、添等方法創作出更多造型。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分為兩點:
1:引導學生用藝術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手指和手形。
2:學會用手指印畫,通過聯想、加工,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利用手指、添畫創作出有趣的作品。 難點在于:指紋的輕重、圖形的.設計以及畫面整體效果的處理很難掌握。
二、說教法
美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尋找生活中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視頻激趣法、演示法、示范直觀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范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法
學生通過觀看大量實例產生“記憶”與“聯想”,進一步認識指紋和手形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課件、水粉顏料、水彩筆、勾線筆等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視頻激趣,強化手形特征
俗話說“情感產生興趣”。動畫視頻能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使學生產生對手型的聯想,我出示 手影表演 導入新課,然后問學生:看了精彩的手影表演,你覺得我們的手指神奇嗎?它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學生對下面的學習充滿了好奇。于是出示手指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并問學生:你知道這些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嗎?趁學生有了創作的沖動,告訴學生這些畫都是用手指印出來的,讓學生再次感受手指的神奇。這時,我將 印畫的步驟 展示出來。比如畫一個蘿卜,先用一只手指沾上你喜歡的顏色印在紙上,作為蘿卜的外形,再用勾線筆給它添上葉子、根、表面的紋理,一個營養豐富的蘿卜就畫好了。接著我又出示其它手指畫的作畫步驟給學生作參考。然后問學生,一個手指印可以畫出這么多圖形,多個手指印又能畫出什么呢?出示課件原來多個手指印可以創作出更多有趣的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手指印畫步驟,于是請一位同學上臺與我參與示范。
有了課件的展示與作畫步驟的示范后,我和學生一起總結手指印畫的方法 ,并把印畫步驟 通過課件 展示出來。
第一步:沾顏料 這時,我指導學生用手指均勻地沾上顏料。
第二步:按圖形 告訴學生將沾好顏料的手指輕輕地按在紙上。
第三步:添畫 這一步,我會請學生注意將印好的圖形晾干后再進行添畫。 經過這一環節,學生對作畫步驟有了基本的了解。
第二環節:欣賞手指畫 出示課件 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能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還能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給學生提供創作的靈感。這時,我會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邊議論,通過多種感官擴大知識面,以獲得最佳效果
第三環節:手指畫創作 出示課件
針對這節課內容的特殊性,我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創作,提供給學生合作鍛煉的機會。在作畫前,叫學生先商量好畫什么,并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始創作。之后,我邊巡視邊指導,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張揚個性。當學生創作到了一定階段,我會指點學生注意背景的處理,讓學生懂得一幅優秀的作品一定要畫面完整。
第四環節:展一展、評一評
評價,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鞏固所學的知識。當學生創作完后,讓他們把作品展示出來,大膽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展開互評,全班互動。這時,我也會肯定學生作品的創意和表現技法。
第五環節:歸納總結,課后延伸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我將進行課堂小結。并請學生來說說今天學的手指印畫的步驟。之后再進行課后延伸:原來我們的手指可以印出這么美麗的畫呀!回家后再和父母一起玩玩手指印畫的游戲吧!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帶到生活中,與家人進行情感交流。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在教學過程中起向導作用。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于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板書與作畫過程相配合,與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出示課件 把作畫步驟板書出來,并在每一個步驟旁貼上作畫步驟圖。
手指說課稿7
教學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 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表達方法,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學時間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勞動不說話。(手)
2.同學們,我們都有一雙手,十個手指,這一雙手,十個手指,讓我們學會了許多事,干了許多活。現在我們來想一想,說一說你用這雙手做過哪些事情,在做這些事情時,這十個手指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3.學生回憶生活,想一想,說一說。
4.過渡導入:關于手指,同學們想說的還真不少。是啊,手長在每個人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著名作家、漫畫家豐子愷曾經寫過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手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1.簡介作者。
2.默讀閱讀提示,標出閱讀要求并指名回答。
3.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指名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5.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6. 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別具體寫( ),最后總結寫( )。
7. 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匯報交流。
手指名稱優點缺點
大拇指最肯吃苦。姿態不美
食指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
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
無名指風光無限能力薄弱
小指小巧玲瓏能力薄弱
4.感受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四.聯系實際,感悟道理。
1.準備一支筆,一塊磚,指名學生上臺配合做游戲。
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這只筆,看能不能拿起來,拿不起來找其手指幫忙,用兩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會有什么發現?再分別用同樣的方法去拿這塊磚,你有什么感受?
(團結就是力量)
2.做了這個游戲后,你認為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找出來讀一讀。
3.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明確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作業
小練筆: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試著寫一寫。
手指說課稿8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手指畫》,《有趣的手指畫》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小學二年級上冊第5課的內容,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手指畫是采用壓印、聯想、添畫的方法來創作的。通過對指印的學習,來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手指畫,了解創作手指畫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標:學會用手指印畫,通過聯想、加工,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創作手指畫的興趣,體驗其創作的喜悅,從而熱愛繪畫,熱愛生活。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體驗手指印畫的樂趣。
難點在于:指紋的輕重、圖形的設計以及畫面整體效果很難掌握。
二、關于教法與學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視頻導入新課,然后采用直觀教學法和講解示范法來幫助學生把握手指畫的制作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由大膽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還采用勾線筆、水粉顏料、水彩筆、調色盤、水粉紙進行教學。
四、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視頻激趣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天真、好動,課堂自制能力較差,過多的批評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為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借助多媒體播放一首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導入新課。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歌聲中,跟著節奏邊唱邊做拍手游戲,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就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了好奇。(從而進入第二個環節)
欣賞手指畫在這個環節中我出示手指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并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些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嗎?趁學生有了創作的沖動,告訴他們這些畫都是用手指印出來的,讓學生感受手指的神奇。你想擁有這樣一雙神奇的手嗎?那就跟我一起走進神奇的世界吧!緊接著出示課題——《有趣的手指畫》。這時,我將印畫的方法展示出來。比如畫一個蘿卜,先用一個手指沾上你喜歡的.顏色印在紙上,作為蘿卜的外形,再用勾線筆給它添上葉子、根、表面的紋理,一個營養豐富的蘿卜就畫好了。接著我又出示其它手指畫的作畫步驟給學生作為參考。然后問學生,一個手指印可以畫出這么多圖形,多個手指印又能畫出什么呢?原來多個手指印可以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圖形。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手指印畫方法,我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作畫步驟。
第一步:沾顏色,把手指沾到顏料盤中,注意手指上的顏料要沾得均勻。
第二步:按圖形,將沾好顏料的手指輕輕地按在紙上,不要用力按,就可以輕松地按出圖形。
第三步:添畫,請學生注意將印好的圖形晾干后再進行添畫。為了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我又利用課件展示同齡孩子優秀的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緊接著是第個三環節:手指畫創作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我特意開展了一個繪畫比賽,主題是“我的手,我繪畫”。在創作中要求學生搭配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壓印,看看印出來的形狀像什么,然后通過添畫讓它變得更形象、更漂亮。最后伴隨著兒童歌曲,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體驗創作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接下來是第四個環節:展示作品,促進交流
對于學生作品的評價,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當學生創作完后,我先讓學生把作品展示出來,大膽的介紹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展開互評,全班互動。最后,我和學生一起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
最后是第五環節:歸納總結,課后延伸
在以上教學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回憶并歸納今天所學的內容。回家后請同學們與父母一起玩玩手指印畫的游戲。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帶到生活中,與家人進行情感交流。
四、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在教學過程中起向導作用,美術課的板書應融于一體,我將板書設計與作畫步驟相配合,與多媒體課件相對應,通過用手指沾顏料、按圖形、添畫三個步驟達到了直觀教學的效果。
本課的教學活動,從教師的步步引導到學生的主動探索,無不體現了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學生從創作中獲得快樂,收獲了成功!
手指說課稿9
課文內容與特點:
課文講述了一位旅店房客的經歷,描述了貝多芬刻苦練琴的一幕,揭示了成功的又一秘訣:勤奮。
旅客的情感變化貫穿故事的始終:欣賞琴聲時的陶醉和贊許——發現天花板滲水時的疑惑——得知真相后的驚訝和贊嘆。這是故事的明線。故事的暗線是:描繪貝多芬琴聲之美,寫他藝高——貝多芬蘸水彈琴,寫他刻苦——侍者的贊嘆,寫貝多芬的聲望。藝高與聲望,更說明其精神可貴。這篇課文很特別,他不是很直接的介紹偉大人物,而是通過其他人的所見所聞顯現人物之所以偉大。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課文,內容很簡單,但如何設計教法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第三人稱旅客講多了,就有一種喧賓奪主之感。光講貝多芬又覺有些唐突。如何處理好他們倆的關系是一個難點。經過反復思考之后,設計教學過程。以下就是我設計教法的說明。
教學目標:
1 能借助拼音正確認識"維,館,亢,委,婉,縫,繼,涼,芬,偉"10個生字;理解,積累"簡陋,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貫注"等4個詞語,能正確書寫"館"。
2 正確朗讀課文,能在閱讀中邊讀邊思考,逐步養成習慣。
3 學習課文后,懂得勤奮苦練是人的美德,只有勤奮苦練才能取得成就。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能在閱讀中邊讀邊思考。這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又是學生學習這個閱讀方法的第一課,而這個語文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影響人一生的閱讀習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關鍵字的品讀來實現這個目標。
一、音樂導入,了解貝多芬
1,沒有教學這篇課文之前,孩子們就知道貝多芬是一位音樂家,他的鋼琴曲《命運》有些學生也熟悉。再說課文的'第一小節也有一句介紹貝多芬音樂的句子:琴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委婉深沉 于是我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欣賞鋼琴曲,聽完后,請他們說說感受。播放音樂使孩子思想高度集中,在孩子說感受時很自然地引出課文那句描寫琴聲的句子,學生通過聽音樂明白了兩個抽象詞語: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意思。無需解釋,音樂是最好的答案。適當的補充兩三個描寫音樂的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詞語運用能力。
2, 通過琴聲講到貝多芬。貝多芬是怎樣一個人 我給學生兩種介紹人物的句式(1),他就是_____ 貝多芬。(2),貝多芬是_______。請學生選一種句式介紹貝多芬。給孩子固定的句式是讓他們語言表達更規范。兩種句式是讓他們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其實在介紹貝多芬時我已經提前把侍者的話教學完了。因為侍者和學生們是同一層次的,他們只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
3,過渡到課文主要內容時我用了這樣一句過渡語: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二百多年前,音樂之都——維也納,一間簡陋的小旅館里,跟隨一位旅客近距離的了解貝多芬。這句話我覺得很有必要說一說,這樣使教學更連貫,很自然的引出故事,處理好旅客和貝多芬的關系。
這一環節凸現出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作用。都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要說,又有內容說,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二、找到突破口,抓住關鍵詞,學習課文重點小節
1,我反復讀這篇課文時,發現作者講發燙的手指,其實是突出貝多芬的勤奮和努力!于是我確認"真努力呀,偉大的音樂家!"是課文的突破口,也是課文的中心。于是就讓學生從課文里找到這位旅客是怎樣稱贊貝多芬的句子。引出課文的中心句。
2,因為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思考。這個語文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影響人一生的閱讀習慣。到底如何培養這一能力呢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可以關鍵詞來了解句子的內在意思。這節課我主要是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邊讀課文邊思考的能力。
(1)先讓學生知道中心句"真努力呀,偉大的音樂家!"中"努力"是個個關鍵詞,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一句最能體現貝多芬努力的句子。出示重點句,如:原來,他彈得太久,十個手指都發燙了,需要隨時用涼水冷卻一下。這句句子是講貝多芬很努力,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貝多芬的努力。
(2)我通過重點句中關鍵詞的把握,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再一次了解到貝多芬是多么的努力和勤奮。
在教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寫貝多芬努力的三句句子,我分步驟分層次地由扶到放地讓學生學習。第一句學習時,重教師指導學習方法,學習第二句,學生總結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句,學生小組自主學習。學生在品詞品句的過程中,不但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培養了語文能力。
三、總結全文,揭示課題,明白道理
1,我在不斷完整板書的過程中,最后揭示課題。板書內容:1,貝多芬2,"偉大的音樂家3,真努力呀,(偉大的音樂家)!"4,發燙的手指5,43(發燙的手指)。課題的揭示是放在最后的,是為了不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并且在教學時讓學生好好的讀讀課題,課題出示得既不突然,還強調了重點詞語。
2,明白道理: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四、 生字教學有著重,隨文識字為主
生字教學還是二年級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但是不同于一年級起步時字字教,字字寫。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大部分的識字方法,要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識字,作為教師在課堂上不需每個字用力均衡,但要有側重,要隨課文識字,以免割裂了課文的整體感。比如教學"館"時,我著重指導最后一部分的書寫筆順,因為這是學生最容易寫錯的。"維""亢""委""婉"最主要放到課文的詞語中讓學生理解意思即可,如高亢激昂,委婉深沉都讓學生聽著音樂自己感受。"縫""繼""涼""芬"都在教學中隨文出現,只需指導讀準確即可。
【手指說課稿】相關文章:
《手指》說課稿11-29
《手指》說課稿11-29
手指說課稿11-09
手指說課稿(精選15篇)05-19
《有趣的手指畫》說課稿07-19
有趣的手指畫說課稿11-15
手指游戲手指操教案(精選11篇)09-19
《手指》教案12-24
手指的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