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有磁性說課稿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磁鐵有磁性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磁鐵有磁性》
一、教材分析
《磁鐵有磁性》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通過上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磁鐵的形狀多種多樣以及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這為本課深入了解磁鐵的性質做了鋪墊。本課中磁鐵有磁性,也就是能吸引鐵質的物體這一概念,學生容易混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認識上是模糊的,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磁鐵能吸引所有的金屬,而事實上磁鐵能吸引鐵、鎳、鈷制材料,而不能吸引銅、鋁制材料。本課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
第二個活動是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第三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非鐵質物體吸鐵。為什么強調要隔著非鐵質物體,后面我會專門講到。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幾乎都見過磁鐵,多數學生都饒有興趣地玩過磁鐵,他們對磁鐵能吸住一些物體,兩個磁鐵有時會吸在一起,有時會相互推開,感到非常奇怪。并且通過第一課的學習,我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磁鐵已經知道了什么,還不知道什么。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對磁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產生了一些疑惑。他們愿意表述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磁鐵的愿望。
三、教學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重在讓學生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
1.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質,不能吸引什么物質。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五、教學難點:
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六、教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以活動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
七、學法:
本課中學生以參加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動腦思考、親手實踐,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習本課。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本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課開始時,我先為學生表演一個魔術,目的就是通過充滿神秘的畫面,激發學生對現象的興趣和科學探究的欲望。在導入時,我在手心偷偷地貼了一塊磁鐵,在乒乓球里也偷偷地放了一根鐵絲,這樣就把乒乓球吸在了手心上,然后告訴學生,老師并不會氣功,讓學生們猜猜老師是怎么做到的?這就激發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思考后,就猜到了我的手里可能藏著磁鐵,并且也猜到乒乓球里也可能藏著鐵制的物體或磁鐵,這樣,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本課要研究的主題--磁鐵。然后,我接著進行追問:你們為什么這么猜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說:我知道磁鐵能吸鐵。
二、探究部分:
第一個探究活動是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不吸引哪些物體:我是讓學生舉出幾個生活中見到過的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例子,再引出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物品,這組材料是學生身邊的、在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物品,出示PPT1有回形針、鐵釘、銅導線、玻璃珠、木片、卡紙、橡皮筋、塑料尺、棉線、鋁片、筆頭。其中,鋁片和銅導線我會特別強調以便學生能明確其材料構成,在學生對這些材料熟悉后,先讓他們對這些物體進行猜測,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哪些物體不能被磁鐵吸引,經猜測后,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意見。因為有些學生對磁鐵能吸鐵的前概念認識得還很模糊,可能會認為是金屬的物品都能被磁鐵吸引。緊接著,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去驗證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然后完成實驗記錄,也就是書上66頁的表格(出示PPT2)。為了強化學生正確、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在學生做實驗前,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做實驗前應注意什么?然后指名小組的代表進行匯報,接著我出示幻燈片PPT3,總結實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將被測物體整齊的排列好;
2、用磁鐵有次序地一一檢驗被測物體,測完的物體擺放在另一側;
3、小組內分好工,誰負責做實驗,誰負責記錄。明確要求后,小組開始做實驗,這個時候,我就巡視各個小組的情況,對按要求進行操作的小組予以表揚,適時進行教學效果的評價。最后,做完實驗,小組進行匯報,得出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共同點是鐵材料制成的,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共同點是:不是鐵材料制成的,由此推知,磁鐵可以吸引鐵材料做成的物體。這個時候,我就板書:磁鐵能吸引鐵質的物體。磁鐵這樣的性質叫做磁性,因此,我們說磁鐵有磁性,再板書:磁鐵有磁性。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經歷了“猜測結果——設計實驗——驗證猜測——得出結論”這一探究過程。
在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品后,進行第二個探究活動—-用磁鐵來識別物體中是否含有鐵: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身邊的問題上。這部分中的材料,我特意選了幾件用眼睛很難辨別是否是鐵材料的物品,而用磁鐵就能準確無誤地識別,我選的材料是銅鑰匙、鐵鑰匙和鋁鑰匙(出示PPT4)。然后我故作困惑地說: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物體中是否含鐵,怎么辦呢?學生很自然的就會想到用磁鐵來辨別。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并且嘗試著應用到解決實際的問題中。之后,我又進行了適當的延伸,讓他們知道有些精密的儀器如:手表、電腦等,不能用磁鐵來辨別它們的材料,因為磁鐵會干擾它們的工作環境。
最后一個探究活動是隔物吸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部分,我是采用游戲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續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我先出示一個杯子,杯子里裝入一點水,在水里又放入一枚回形針,然后說要求,誰能在不接觸水的情況下,把回形針取出來?這時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經過思考后,說出用磁鐵來解決,接下來,我讓學生自行去設計實驗方案,并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對學生在實驗中生成的亮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用語言幫助學生建立一種競爭的意識,如:看哪個小組的辦法多、看哪個小組最快完成實驗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當學生發現磁鐵隔著杯子、水也能吸鐵之后,我接著啟發學生,那隔著其他物體是不是也能吸鐵呢?學生的興趣就更濃了,接著,我讓學生從紙、布、塑料片、鋁片、橡膠皮、薄木片這幾樣材料中,進行自主地選擇,來驗證磁鐵是否隔著所有物體都能吸鐵。然后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完成68頁的表二,(出示PPT5)為了操作起來更簡便,我稍微改變了填表格的要求,吸住的打“√”,吸不住的打“×”,學生只需要用“√”或“×”,表示,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通過實驗學生發現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這個時候我就板書: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做這個實驗后,學生可能提出隔著鐵質物體會怎樣,為什么結論中的“物體”是“一些”而不是全部呢。為什么隔開鐵和磁鐵的物體都是非鐵質的材料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會通過演示的方法告訴他們。把一片鐵片吸在磁鐵的邊上,然后在距磁鐵較遠的的鐵片的邊上可以吸起回形針,在距磁鐵較近的鐵片的下面卻吸不起回形針。鐵片好像把磁力傳到遠處,又好像隔斷了磁力的作用,情況比較復雜。告訴學生,隔著的鐵片大小、厚薄不同,現象也會不同,今后你們會研究的。在實驗中,學生們還可能發現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樣,不僅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而且體現了在“做中學、玩中學”的理念。
三、 總結
為了了解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梳理本課的知識要點,我最后向學生提了個問題: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由于我個人的水平有限,有些地方的設計可能還不太成熟,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四、板書設計
1、磁鐵能吸引鐵質的物體磁鐵有磁性
2 、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洗鐵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2
對于本課《磁鐵有磁性》的說課稿,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深挖教學內容,調整探究順序”。
本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局部。
第一局部
探究活動1——磁鐵能吸引什么?
讓同學先猜想,然后在一大堆物體中用磁鐵找出能被吸引的物體名稱,說說他們的制作資料。我改變書本上原有的對比式實驗記錄單而設計成現在的強調主題的樣式,主要是要把同學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制作資料上來,而減弱其他資料的負面影響。
在實驗后讓多位同學來回答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從而來強化同學對概念的掌握——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
接著用磁鐵吸引里面裝有回形針的信封,設置疑問:“老師的磁鐵怎么能吸引紙做的信封呢?”從而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二局部
探究活動2——磁鐵隔著物體還能吸鐵嗎?
讓同學上講臺演示磁鐵隔著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鐵片能否吸鐵,發現磁鐵隔著鐵片卻不能吸鐵,得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科學概念,并強調“一些”的含義。
我要深挖的教學內容,就是磁鐵隔物吸鐵的現象。其實同學對于磁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現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這個粗淺層面上的探究,對于同學和我們科學教學的發展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我深挖磁鐵的吸引能力與隔開物體的多少之間的關系,并采取倒敘的方法,用實驗記錄單和照片來引導同學對于本實驗的設計和假想。
通過這張實驗記錄單,第一要讓同學明確需要選擇實驗的器材——磁鐵,回形針和40張紙片,并讓同學解決紙片的問題——利用科學書本。
其次要讓同學明白實驗的操作順序
——依次是隔開10張、20、30、40張紙片進行實驗,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針數量記錄下來。
通過這張實驗照片,不只要讓同學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紙要拉平拉緊,要注意頁數與張數的區別,回形針要掛直不搖晃,要逐步減少,以減小實驗誤差等。還要讓同學比對照片,在小組內分好工作,2人拉紙,1人掛針,1人記錄。
這樣,經過選擇實驗器材、掌握探究順序、注意操作要點、有效分工合作4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實驗計劃了。
同學運用自身的實驗設計,得到實驗數據,并綜合各組的數據,一起得出“隔開紙片的張數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越少”的實驗結果。
當然本環節最主要的目的,不只僅是要讓同學得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同學在教師直觀、簡潔和有效的引導下,形成實驗的思路和設計方案,增強同學合理選擇實驗器材,借助身邊事物進行探究,能抓住實驗要點并團結合作、合理分工的素養,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我要調整的教學內容,可以認為是本課的第三局部——就是用磁鐵識別鐵制品的環節。
教材原來把此環節布置在同學驗證磁鐵能吸引鐵的實驗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資料——硬幣,其成分顯然要比鐵這單一成分復雜的多。我們知道,制造1元硬幣的資料主要是鐵和鎳,而鐵和鎳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吸引1元硬幣并不能說明1元硬幣就是用鐵做成的;5角硬幣有兩種,均為黃色,同學直覺為銅。雖然老版的5角硬幣資料的確為銅,但新版的資料為鐵心渡銅。所以看似一樣的兩個5角硬幣,被磁鐵測試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能被吸一個卻不能。磁鐵怎么能吸銅?所以容易對同學剛樹立的概念發生沖擊,而且磁鐵能吸引鐵心渡銅的5角硬幣,不只需要磁鐵能吸鐵這一概念的支撐,還需要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理論為基礎,所以我調換了此環節的教學順序,在得出了兩個概念之后,并利用同學課外去查閱資料,才干讓同學理解本環節的教育內涵,才干理順同學的思維,沿著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認知規律而逐步前進。
前備后拓、深挖細磨,我力求呈獻給大家的,將是一節平實而不是浮夸的,平時而不是刻意的,平視而不是俯視,不是凸顯教師的科學課。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3
尊敬各位老師:
早上好!
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磁鐵有磁性》。我將從這八大板塊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磁鐵有磁性》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本節內容上接《我們知道的磁鐵》,下接《磁鐵的兩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溶解單元。本課教材呈現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通過以上活動,幫助學生對磁鐵有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逐漸培養學生“猜測—實驗—修正結論”的科學思維方式。當學生們掌握了一些觀察和實驗的技能之后,他們就會在課外繼續探究,并能有意識地去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學會科學的生活,從中培養學生參與活動時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行為習慣。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磁鐵是有一定認識的,例如,磁鐵能吸引鐵;磁鐵有兩極等,類似這種情況學生們都比較熟悉。在他們對磁鐵特殊性質的自發認識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鐵能吸鐵,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認識上是模糊的,有的學生可能認為磁鐵能吸引所有的金屬。
三、說目標
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前概念,我將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質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研究磁鐵隔著物體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五、說教法
根據學情和教材,本課教學方法設計時,總體上的思路是:實驗前,進行活動一:在學生認知的基礎上提出猜想,通過活動二驗證猜測,活動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三個環節環環相扣,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所以本課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實驗、觀察、合作、討論等。
六、說教學過程
教師要準備:磁貼,卡紙等。
學生分組材料:磁鐵、鐵制回形針、鐵釘、鐵書夾、銅片、鋁片、木片(木塊)、塑料片、橡皮、玻璃片、紙片、任務單2張等。
(一)游園活動,趣味導入
上課前一天是學生的節日——“六一”兒童節,正逢學校一年一度的游園活動,而其中一個班級的游戲是“飛鏢大作戰”。
由“為什么圓頭鏢能牢牢地釘在飛盤上”、“你們知道磁鐵除了能吸住飛盤還能吸引什么物體”兩個問題引出本堂課的主題“磁鐵”。
設計這個活動的意圖是:1、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加課堂趣味性;2、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為你研究的小課題。3、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通過課后了解與課前調查的比較,可以知道學生課堂概念形成程度。
(1)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生活中學生對磁鐵吸鐵是有認知的。
(2)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前概念中,對磁鐵能否吸引其他金屬的認識是模糊的。
課堂上,通過學生交流后,教師用簡單的一句過渡引出三個活動。
(二)小組合作,獲取新知
這個環節一共有三個活動,活動一:猜測磁鐵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活動二: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活動三:研究磁鐵隔著一些物體是否也能吸鐵。
我們的設計是:將書本上的三個活動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活動。用下發任務單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猜測,做實驗,觀察,深入研究,最后匯報,研討,滲透磁性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這樣的合三為一的設計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優勢:1、層次清晰:任務單的出現,不但沒有影響新知識學習的遞進層次,反而更加清晰了,讓研究更有深度;2、目標明確:學生有目的性地去觀察,按著任務單一一完成任務,目標明確。3、潛在監督:對平時在實驗活動中不積極參與的'學生還起到了潛在的監督作用。接二連三的任務,督促每個學生都能有效的,及時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有效防止沒事情做的現象出現等。
當然任務單的設計就顯得格外重要。我來說說我們任務單的設計,這份任務單是經過三次修改,精心準備的,一共有三個任務。
任務一是預測,這樣設計的意圖是:1、重點突破,預測后學生觀察的目的性更強2、簡單快速,打鉤選擇的形式,節省時間。
任務二是記錄,設計意圖:關鍵點標記,有助于吸引學生觀察時的注意力,變得更仔細,突破難點:從物體的材料著手,較為快速地找出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與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各自的相同點。
任務三對任務二的一個深入。設計意圖:1、讓學生更全面理解“磁性”的概念:磁鐵對鐵質的物體,是一種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鐵質的物體也阻隔不了這種作用。2、由于材料的限制,將同種材料不同厚度的物體分配到各小組內,在匯報時引起結果矛盾引出“一些”關鍵字,將劣勢轉化為優勢。3、物體的擺放方式以“示意圖”的形式呈現,簡單明了,降低了學生研究的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整個大活動以“三個挑戰”的形式進行,活動進行的同時給出溫馨提示。設計意圖:1、學生探究過程能夠有序高效;2、把握實驗關鍵點,提高成功率。
七、說評價
教師針對小組活動的情況,準備了一張評價表。每完成一個任務,小組得一顆星。課后表現優異的小組,會得到小獎勵。設計意圖:1、利用獎勵機制,調動學生積極性。2、培養學生參與科學活動時的規范性。
八、板書設計
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設計意圖:1,利用板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過程,并記錄學生的學習痕跡和研討成果。設計意圖2,板書根據教學活動,結論逐步出現,并有效引導學生活動后的思考,討論,交流。
以上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4
對于本課《磁鐵有磁性》的教學設計,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深挖教學內容,調整探究順序”。
本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探究活動1——磁鐵能吸引什么?
讓學生先猜測,然后在一大堆物體中用磁鐵找出能被吸引的物體名稱,說說他們的制作材料。我改變書本上原有的對比式實驗記錄單而設計成現在的強調主題的樣式,主要是要把學生的研究注意力集中到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的制作材料上來,而減弱其他材料的負面影響。
在實驗后讓多位學生來回答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磁鐵能吸引什么,從而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
接著用磁鐵吸引里面裝有回形針的信封,設置疑問:“老師的磁鐵怎么能吸引紙做的信封呢?”從而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二部分
探究活動2——磁鐵隔著物體還能吸鐵嗎?
讓學生上講臺演示磁鐵隔著木片、塑料片、玻璃和鐵片能否吸鐵,發現磁鐵隔著鐵片卻不能吸鐵,得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的科學概念,并強調“一些”的含義。
我要深挖的教學內容,就是磁鐵隔物吸鐵的現象。其實學生對于磁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現象早就有所了解,停留在這個粗淺層面上的探究,對于學生和我們科學教學的發展都沒有太大的意義。
所以我深挖磁鐵的吸引能力與隔開物體的多少之間的關系,并采取倒敘的方法,用實驗記錄單和照片來引導學生對于本實驗的設計和假想。
通過這張實驗記錄單,第一要讓學生明確需要選擇實驗的器材——磁鐵,回形針和40張紙片,并讓學生解決紙片的問題——利用科學書本。
其次要讓學生明白實驗的操作順序
——依次是隔開10張、20、30、40張紙片進行實驗,并把最多能吸引的回形針數量記錄下來。
通過這張實驗照片,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紙要拉平拉緊,要注意頁數與張數的區別,回形針要掛直不搖晃,要逐步減少,以減小實驗誤差等。還要讓學生比對照片,在小組內分好工作,2人拉紙,1人掛針,1人記錄。
這樣,經過選擇實驗器材、掌握探究順序、注意操作要點、有效分工合作4個步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有效,并具有很強操作性和指導性的實驗計劃了。
學生運用自己的實驗設計,得到實驗數據,并綜合各組的數據,共同得出“隔開紙片的張數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越少”的實驗結果。
當然本環節最主要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得到實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直觀、簡潔和有效的引導下,形成實驗的思路和設計方案,增強學生合理選擇實驗器材,借助身邊事物進行探究,能抓住實驗要點并團結合作、合理分工的素養,提高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我要調整的教學內容,可以認為是本課的第三部分——就是用磁鐵識別鐵制品的環節。
教材原來把此環節安排在學生驗證磁鐵能吸引鐵的實驗之后,但是教材提供的材料——硬幣,其成分顯然要比鐵這單一成分復雜的多。我們知道,制造1元硬幣的材料主要是鐵和鎳,而鐵和鎳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用磁鐵吸引1元硬幣并不能說明1元硬幣就是用鐵做成的;5角硬幣有兩種,均為黃色,學生直覺為銅。雖然老版的5角硬幣材料的確為銅,但新版的材料為鐵心渡銅。所以看似一樣的兩個5角硬幣,被磁鐵測試卻有不同的結果——一個能被吸一個卻不能。磁鐵怎么能吸銅?所以容易對學生剛樹立的概念產生沖擊,而且磁鐵能吸引鐵心渡銅的5角硬幣,不僅需要磁鐵能吸鐵這一概念的支撐,還需要磁鐵能隔物吸鐵的理論為基礎,所以我調換了此環節的教學順序,在得出了兩個概念之后,并利用學生課外去查閱資料,才能讓學生理解本環節的教育內涵,才能理順學生的思維,沿著他們認識周圍世界的認知規律而逐步前進。
前備后拓、深挖細磨,我力求呈獻給大家的,將是一節平實而不是浮夸的,平時而不是刻意的,平視而不是俯視,不是凸顯教師的科學課。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磁鐵有磁性》一課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磁鐵中的第二課。
本課有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認識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首先,學生通過對有結構的數量較多的12種材料進行預測、記錄,實驗、記錄,得出結論,明確認識到磁鐵能夠吸鐵,,從而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修正有的學生認為磁鐵能夠吸引所有的金屬,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進而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去辨別一些鐵質物體,比如生活中常用到的硬幣,分辨出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鐵材料做的,最后讓學生用磁鐵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鐵材料做的。這是從探究和應用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概念。
第二個活動是:研究磁鐵能不能隔著物體吸鐵。這個探究活動指向的科學概念最明顯的是“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其實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觸物體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與距離有關系等。
二、學情分析
大多數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都見過或玩過磁鐵,而且通過前一課的學習,對磁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也可能會對磁鐵能吸引哪些物質,不能吸引哪些物質存在認識上的模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會對繼續研究磁鐵有很強的興趣。以上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三、設計理念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在“磁鐵有磁性”教學中,設計了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能力,為學生架起的建構科學知識的橋梁,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強化正確認識,修正錯誤看法。體會到科學研究就在身邊,樹立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的意識。
四、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物質,不能吸引什么物質。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五、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六、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七、教學策略
教法:本課教學教師主要以活動形式組織教學,使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認識磁鐵的磁性。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學法:本課中學生以參加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通過動腦思考、親手實踐,得出結論的過程來學習本課。
八、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以活動形式,通過營造有趣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認識磁鐵的磁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內容符合教學邏輯結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讓他們在親歷活動中感受到身邊的科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發現科學的真諦。
九、教學準備
作為以學生動手探究為主的這節科學課,材料的準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教師只有精心挑選與準備有結構的材料,才能引導學生,使他們不偏離科學探究的目標,使探究活動有效進行。為了順利完成探究活動,我為每組準備了一塊環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鐵制回形針、鐵釘、鐵夾子、鐵制彈簧、鐵鉤碼、鋁片、銅導線、木片、紙片、玻璃珠、橡皮、塑料片)、名稱和實驗記錄單。還為實驗準備了1元的鋼幣、一枚5角的梅花圖案的硬幣和一枚鋼芯鍍黃銅的5角荷花的硬幣、兩種類型1角的硬幣、5分的硬幣,讓學生用磁鐵的磁性來辨認鐵制品。每人一塊磁鐵是讓學生在找身邊的鐵制物體時用的。紙片、木片、橡膠皮、塑料片、鋁片、布片、回形針、磁鐵,是研究隔物吸
鐵用的。燒杯、回形針、大塊磁鐵是巧取回形針的游戲用的。
十、教學流程
(一)、趣味導入
同學們,老師現在做一個小實驗請你們看。你們看到了什么了現象?能猜出這里面是什么嗎?
引出磁鐵,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磁鐵。板書:磁鐵
(二)、新課教學
1、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認識了磁鐵,知道磁鐵能吸引一些物體,那你覺得磁鐵到底能吸引什么物體?不能吸引什么物體呢?(指名答)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呢?(做實驗)對,做實驗可以獲得確切的證據。
2、認識材料、預測
請打開1號袋,認識一下我們的實驗材料和記錄單。大屏幕上出現記錄單。老師給每組準備了一塊環形磁鐵和12種被測試的材料,大家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不認識的師說明一下),你們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能呢?猜猜看,記錄時能吸的打對號,不能吸的打錯號,好,開始。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3、匯報
4、到底誰猜的對呢?這個實驗怎么做呢?請同學說一說。
5、在實驗前老師給大家幾點溫馨提示,一起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溫馨提示:1.活動中,明確分工,觀察要仔細、認真。
2、對實驗結果和發現做好記錄。
3、鐵釘和鋁片比較鋒利,注意安全。
4、必要時可重復實驗一次。
6、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好,我的小科學家們,實驗可以開始了。
7、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
8、學生匯報。大屏幕顯示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2)、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
(3)、你們的預測和實驗結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你原來的觀點是否需要修正?
(4) 、通過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
9、科學家們把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大屏幕出示: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把課題板書完整:2、磁鐵有磁性)
(二)生活中的應用
1、我們知道了磁鐵有磁性,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的磁性呢?
(門吸、磁性黑板,磁鐵文具盒……)
2、在日常生活中,硬幣是我們經常用到的,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6枚,請同學們打開2號材料袋認一認這些硬幣,這些硬幣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請同學們先用觀察的方法來辨別,再用實驗的方法來辨別。
(2)、學生觀察后實驗
(3)、匯報
看來,辨別鐵制物體用磁鐵吸一下更可靠些。
3、那我們身邊的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呢?
(1)、組長每人發一塊磁鐵,大家找一找吧。
(2)、匯報
(三)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嗎?
1、剛才我們用磁鐵直接吸到了鐵的東西,那么磁鐵隔著一些物體還能吸鐵嗎?
2、打開3號塑料袋里的物品試一試。注意記錄是能吸還是不能吸。開始。
3、匯報
4、小結
(大屏幕顯示: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5、游戲。巧取回形針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2、磁鐵有磁性
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
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5篇】相關文章: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6篇11-12
磁鐵有磁性說課稿5篇11-11
磁鐵有磁性說課設計11-12
四年級科學上冊磁鐵的磁性說課稿11-02
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下冊電磁鐵的磁性說課稿11-02
電磁鐵說課11-12
鉛筆有多長說課稿11-08
有幾棵樹說課稿11-05
關于磁鐵的觀察作文(精選)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