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羚羊木雕》說課材料
一、教材和教學目標。
《羚羊木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該套教材以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為編排宗旨。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和方法。而在編排順序上充分體現課程標準以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關注師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和共同發展。為此,教者確立本文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正確的理性的處理好家庭、親情及友情的關系;探究課文以細節和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設想。
承擔新課程實驗教學的任務之后,我和大多數教師一樣,認真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發現,新課改中的“課程標準”代替了此前一直沿用的“教學大綱”。而在課程目標的陳述上,都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這就是說,“課程標準”代替“教學大綱”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詞語的置換,而在內容上著眼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實,在過去的“教學大綱”中,“知識與技能”一直就是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可以說,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為課程目標正是新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但是,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不能通過講授來實現的。對于習慣于原來框架下按部就班工作的教師來說,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就成為新課程背境下最為切近的選擇。為此,涼州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顧振平老師指出,教師的教學活動動是否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理念,有三個明顯的標志:(1)是否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2)教師的角色是否發生了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變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顧振平老師甚至用了一個較苛酷的硬指標,即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活動若超過了30%,那么這堂課就是失敗的。(3)是否將課程資源拓展到了課外乃至更為廣闊的生活之中,及有意識地是課程從單一的文本資源擴大至生活資源。似乎是為了注解顧老師的主張,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的'目錄前面有一段題為《寫在前面》的不到500字的教材說明,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語文學習就是一個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的愉快的旅行過程。在這個愉快的精神的探險過程中,人生、社會、自然都將使我們體味到精神的美味。(二)為了用好新課本需要進行一次革命,那就是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新方式。并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內涵作了詳盡的詮釋。所以,基于以上的學習體會,我在開始教學第二單元的課文時,就開始償試在語文學習中成立以互動合作學習小組為標志的合作探究式教學形式。本文擬用兩教時完成。第一教時師生初識課文,解快生字詞,互動合作小組質疑課文內容。第二教時針對各組提出的課文內容質疑方面的一些問題,確定合作探究的主題;并對課文的藝術特色及其它因素作一些探究性的討論。
三、教學活動過程。
我在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嘗試當中,逐漸形成了語文學習合作探究活動的四個模式化環節:(一)課文內容探究。(二)藝術特色感悟。(三)課文細節質疑。(四)課后拓展。需要說明的是,這樣一個模式環節的形成,是基于我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活動的實踐過程和在這樣的實踐過程里的一些科學的思考。我認為,這樣的活動環節符合學生學習和感語文的邏輯順序,比如從“課文內容探究”到“藝術特色感悟”的過程就適合學生在學習當中思維活動所經歷的“感性體認能力”到“深層領悟能力”的過渡與發展。而“課文細節致疑”是為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因為一篇課文學完了,對于一般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就再也沒有什么問題了,但對于一些探究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則還有意猶未盡、含義未伸的感覺。所以,這個環節的設置和實踐,正是注重差異、面向全體的過程。往往在這樣的過程里,一些思想的火花和創造的因素也因之而萌生了。“課外拓展”則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從課堂走向更為廣闊的生活實際。其實也就是拓展課程資源的一個環節。本學期,要求和家長合作完成的活動統共有兩次,一次是要求家長合作,先讓孩子替自己洗一次腳,而后讓孩子寫成作文《給媽媽洗腳》或《給爸爸洗腳》,再一次就是今天,要求家長予以合作,先給孩子談談在自己的眼里,孩子是怎樣的?而后再讓孩子談談,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怎樣的,然后再發表自己的客觀的看法,而后讓同學們寫兩篇隨筆。(一)家長眼中的我。(二)我眼中的家長。可以說,正是在這樣的過程里,學生的情感、人文精神和思想素質的形成和單純音的課堂相比較,其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新課改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現也就真正落到了實處。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開展的標志是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首先,我先將座位相鄰的七至八個不等的同學組建成合作學習小組。從一開始我就告訴同學們,合作學習小組不是純粹的交友小組和娛樂小組,而是協同共事協同研究的團體。二是我訂立了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規則。在合作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領導者、激勵者、檢查者、讀題者,協調者,記錄者,操作者等。為了做到全面發展,這些角色還要定期輪換。并從聽取發言、說明理由、求助別人、說服旁人等細節方面也作了相應的規定。三是訂立激勵性評價制度。我訂立了“初一語文活動課小組計分表”,表上既有各小組同學的得分情況,又有小組累計得分。我規定,我班同學語文課的成績評定包括合作學習活動表現得分和考試成績相結合,其中,前者占總成績的一半。每一個評定出一個活動先進小組,這個先進活動小組將和教師共同完成一項研究活動。比如在網上搜索和瀏覽學生作文網頁、探尋對聯的民俗因素等。四是讓學生分別記錄評價結果。學生在合作學習乃至所有的語文活動中都要牽涉到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記錄的問題,如果教師的經力都放在這方面,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負擔,那么對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方面的經力就有所沖淡。所中國教育報報道,我國首屆實驗區青島在學生評價方面推出了為每一個學生定期甚至每天都記錄一次的一個名為“學生成長記錄袋”的過程評價方法。由于記錄內容多,就有部分老師感到了工作量的沉重,這樣的問題現在報上正在討論。我的作法是讓學生自已記。也不是固定的一個和兩個學生來記錄,而是輪流記錄。最先是《教室日志》給了啟發,我在班里準備了一個《語文學習日志本》用來記錄當天的語文作業,記錄當天課前三分鐘說話活動同學的成績。八個合作學習小組輪流負責當天的語文學習的主持活動,而當天具體負責的又是當天在那個組里充當組織者和激勵者色色的那兩個同學。他們的一天的任務就是為課前三分鐘說話活動的同學評分;主持早晨十分鐘的課文齊讀活動;負責記錄當天學生的活動得分和小組累計得分。這樣一來,一學期過去了,每個同學都能有資格和機會成為活動成績的評定者和記錄者。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不致分散和沖淡老師組織合作研究的精力和注意力。而學生則樂此不疲,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自己的評價尺度,價值標準,情感能力,責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都得到培養,適合新課改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自己去評價,自己去教育,自己去成功的先進理念。
五、教師角色的變化和教師的作用。
教師的角色是否發生了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變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有三個依據:一是淡化教師的權威,尊重學生的選擇。這篇課文就是學生自己選擇。二是師生合作過程中注重人文關懷。三是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教師的權威淡化了,而教師的作用卻需強化。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下列四個作用:(一)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二)為合作學習和課堂活動建立規則;(三)藝術地評價學生,給學生展示成果的機會;(四)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創造性的開發課資源。
六、存在的問題(略)。
【七年級語文(上)《羚羊木雕》說課材料】相關文章:
羚羊木雕說課設計11-12
賣木雕的少年說課11-08
羚羊木雕說課稿10篇11-13
《羚羊木雕》說課稿10篇11-24
賣木雕的少年說課設計12-16
賣木雕的少年課后說課11-08
《散步》《羚羊木雕》單元整合課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人教版語文六上:《泊船瓜洲》說課設計12-22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模板(通用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