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可能性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說課稿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體會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2、能辨別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游戲公平規則。
3、通過活動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體會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能辨別游戲規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游戲公平規則。
教學準備:
班班通。準備好白和黃的乒乓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小組活動
(1)師生關于游戲簡單交流;
(2)出示書本P64的研究例題;
(3)首先讓學生猜測誰贏的可能性比較大?
(4)讓學生讀題中的游戲規則,然后小組里準備好活動器具來模擬游戲。在學生游戲的同時讓學生把結果統計在記錄表里
【先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然后再匯總有多少次】
(5)讓學生根據剛才實際的游戲操作以及結果記錄說說游戲工公平性。并討論為什么?
(6)學生交流說明原因后,引導學生怎樣才能讓游戲公平地進行?啟發學生改變口袋中紅球與黃球的個數,使它們同樣多,從而使游戲公平。
(7)讓學生重新按照這樣的情況再開展游戲,統計出結果,體會游戲是公平的。
二、初步應用,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P65試一試
(1)先讓學生讀題,弄清游戲的規則和方法,并根據問題分別作出猜測。
(2)組織分組的實際活動,以驗證猜想。
2、完成P67練習十第1、2題。
(1)先讓學生看題,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仔細觀察每個口袋里不同顏色小球的個數,再根據觀察結果作出判斷。
(2)學生作出判斷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只要看口袋里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說明游戲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個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總結
在一定的條件下,一些事件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具有確定性;一些事件的結果是不可以預知的,具有不確定性。確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不確定事件用可能來描述。
課后反思:
本節課教師充分利用游戲這一學生喜歡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感受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在現實生活中具體一定的實際意義。因此,學生在活動的基礎上對本課非常感興趣。在教學中,首先,出示游戲規則,讓學生猜測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后,要求學生實際體驗,記錄摸10次后的結果。在活動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交流對游戲的體驗,感受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接著讓學生重新設計公平的游戲,并根據新的規則,再次體驗。由此加深事件發生可能性的理解,進一步認識游戲規則的公平性,但還讓學生明確,雖然游戲規則是公平的,但還是又有勝負的,又體現了一定的現實性。真正地體會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可能性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內容。關于“可能性”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單元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與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是緊密相聯的。我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注意統計知識與概率知識的聯系,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體驗事情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難點是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隨機思想。從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出發,通過設計各種活動,在課堂上使得孩子們每一次游戲活動都富有深刻的數學內涵,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二、目標分析: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操作,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公平的游戲方案,對簡單事件的可能性作出預測,并闡述理由。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過程方法目標
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驗證試驗結果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體會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
(3)情感價值目標
通過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增強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重視數學素養和學生公平、公正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學生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但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于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直觀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系。
(2)學生已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五年級學生對“可能性”有一定的了解,能用“經常、一定、偶爾、可能、不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四、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數學問題教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打算從現實生活情景引入,讓學生經歷“生活問題——實驗探索——科學驗證——實際運用”的過程,選擇“探究研討法”,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其在游戲、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學法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能動作用,所以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以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動手實踐,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從而獲取新知。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知
課件演示教科書第99頁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他們是用什么方法決定哪個隊先開球的?以拋硬幣為例,重點引導學生活動、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揭示課題:可能性(板書)
設計理念:由足球比賽開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戲公平性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初步滲透公平規則的重要性。
(二)分組實踐,探索體驗
1、分組實驗,獲取數據:首先課件出示實驗要求,然后請各個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2、分析數據,初步體驗:正面朝上的次數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是非常接近的。
3、閱讀材料,加深體會:課件出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觀察數
據,發現拋的總次數越多正面朝上次數和反面朝上次數越接近。
4、分數表示,科學驗證:引導學生用來表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板書)然后問:你們認為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么?
設計理念::讓學生從實際參與的活動中去學習,即“從做中學”,學生才能真正從教學活動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經驗。
(三)實際運用,智力沖浪
1、轉盤轉轉轉:
課件出示99頁做一做:引導學生發現不公平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方案。然后把全班分成三組,采用“轉動轉盤獲答題機會”的方式,完成教科書練習二十的1、2、3題。
2、課件出示“幸運摸獎”:假如你是摸獎者,認為這樣設計公平嗎?并說明理由。(最后強調指出:凡摸獎活動,都是組織者得利,參與者受騙,所以嚴禁學生參與。)
3、智力沖浪:教師準備1個黃球、6個綠球放在盒中。
(1)猜猜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不能確定?必須知道什么?
(2)告訴數量,說說摸出黃、綠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3)要使摸出黃球的可能性變成,應怎么辦?
(4)要使摸出黃球的可能性變成綠球的,又應怎么辦?
設計理念:讓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用于實際中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體現知識的價值,達到學習的最終目的。
(四)回顧新知,歸納概括:
引出概率定義,指名說說生活中的可能性實例。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因此我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給每個學生活動、討論、合作、表達的機會,盡量讓學生表現,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中學習的快樂。
可能性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可能性——誰先走》。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可能性——誰先走》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認識等可能性,能判斷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的游戲規則。感受不確定現象并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之前已經進行了初步了解,并且之前也學習了如何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對于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內容為后面研究統計學相關知識,事件發生的概率等內容提供了有力的基礎。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簡單的邏輯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為本節課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判斷游戲規則是否公平,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的游戲方案。
(二)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教學難點是: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原則的應用。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利用大屏幕展示“誰先走”主題圖,并引導學生思考“你能替他們想個辦法,決定誰先走嗎?”學生暢所欲言,采用這樣設疑導入的形式引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中。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在新知探索環節我適時設疑“誰能夠想到一種絕對公平的方法來決定誰先走呢?先走小明和小紅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來判斷一下他們的方法公平嗎?”
組織學生前后桌結成一個小組共同探討兩種方法的公平性,說一說理由,并對不公平的方法進行修改使它變得公平。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我也會走到學生身邊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維持課堂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小組活動持續約五分鐘后,我將會提問小組代表,詢問其討論結果。
學生可能會得出小明的方法公平,小紅的方法不公平的結論,為了讓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對兩種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明白兩種方法一種公平一種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此時我會加以追問引導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問題1:小明的方法為什么公平呢?拋硬幣時會出現幾種結果?正面朝上與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
問題2:小紅的方法為什么不公平?投骰子時會出現幾種結果?每一個點數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嗎?點數大于3有幾種情況?點數小于3有幾種情況?
通過這樣追問的形式,挖掘問題的本質,讓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對事件的等可能性有深刻的理解,接下來我會再次進行設疑“哪位同學能幫助小紅對方法進行修改保證該方法對雙方都公平呢?并說明理由”
學生通過剛剛對小明和小紅方法的剖析可以順利的得出修改方案。點數大于3,小明先走;點數小于等于3小華先走。
為了讓學生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多角度的解決數學問題接下來我會鼓勵學生運用剛剛所學的知識,再設計一個方案使它對雙方都公平。對于正確的方法我會給予鼓勵稱贊對于有瑕疵的方法我也會引導學生挖掘問題的本質進行改正得出正確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理解事件的等可能性這一原則接下來我會利用多媒體出示“扔瓶蓋”的小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扔瓶蓋的方法來決定哪個小朋友跟著智慧老爺爺去看比賽是否公平”此時課堂進入一半學生的注意力已經有所分散通過播放動畫短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恰當設疑,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繼續學習。
接下來組織學生小組間進行實際實際操作扔瓶蓋的游戲,并對全班的結果進行記錄。接下來引導學生對游戲結果進行思考,這個游戲是否對雙方公平。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雖然扔瓶蓋的結果是兩種可能性,但是蓋面更加重一些,所以蓋面朝上的次數更多,導致游戲不公平。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我會利用大屏幕展示練一練的題目1,組織學生制定公平的游戲規則,加深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理解,突破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事件等可能性原則及其應用。
(四)小結作業
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還有什么問題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養成學生反思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并調動學生將所學知識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興趣。
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
設計一個轉盤,并確定一個對雙方都公平的游戲規則?
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理解本節課的核心,感受事件等可能性原則及其應用想。
可能性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是一個新增的內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來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會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雖然在小學的教材中,內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卻是為小學生步入中學學習概率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結合“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與游戲規則公平性之間的關系,會用分數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探索新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證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在于:充分經歷、體驗“可能性相等”的過程。驗證拋硬幣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學的關鍵是理解等可能性與游戲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將它從生活中抽象出來,學生仍然會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師用一種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課堂。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打算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現實生活問題——探究解決——得出結論——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本節課主要采用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實踐深化,發展能力——聯系生活,思維拓展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了如下的.情境:從而向學生直接出示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一環節的教學,很自然的揭示了課題,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弄懂游戲公平性的數學含義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節課,我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題圖,猜測游戲是否公平。
在這一環節,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三年級打下的基礎,通過簡單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幣只有兩個面,拋一次硬幣,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正面朝上,另一種是反面朝上,用分數表示每一個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會說游戲公平。而這個結論只是停留在表層,在這里大多數學生把“公平”理解為絕對的公平。為了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數學含義。
第二步,提出問題,質疑拋硬幣的公平性。拋一次硬幣下來,學生初步感悟到“出現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從而說明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辦法。
這樣的設計上努力體現的是學生認知上的一種遞進,由“拋一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拋20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拋很多次硬幣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次數接近1/2”。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到動手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初步體驗——閱讀材料,科學驗證,再到反思感悟的過程,同時,也體驗了發現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活動滲透了“學習是一種需要的教學理念。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還應把握:學生在具體的試驗與操作活動中往往對游戲本身更感興趣。教師應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實踐深化,發展能力
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能力,課中練習設計了轉轉盤決定誰先開始游戲,是否公平?怎樣設計?長方體、正方體的骰子作為游戲的工具。誰更公平?等一系列問題的訓練。比如:(課文中的轉盤游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思考: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數表示是多少?“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上。設計后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從而實現對可能性的認識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畫的自然過渡。
通過練習,向學生滲透公平的意識,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聯系生活,思維拓展
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了一道富有挑戰性、情趣性的練習。如:某商場迎國慶60周年,策劃進行一次購物摸獎活動。問題:如果你是商場經理,考慮到商場的利益,你會怎樣設計轉盤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費者,你希望這個轉盤怎樣設計呢?如果考慮到公平性,這個轉盤又應該怎樣設計呢?學生動手設計,展示作品,并闡述設計理由。
學生在設計轉盤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出了不同的轉盤。可以說,正是教師給學生創設了種種探索的情境,提供了發展的空間。
四、說板書設計:
可能性占的面積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到面積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數越多,中將可能性越大;份數越少,中將可能性越小。
簡單明了,重點提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學設計理念:
通過對《統計與可能性》這節教材的認識和理解。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數學學習的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課堂的快樂,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可能性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正是以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欲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達事件發生的情況;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并通過游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松,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大環節: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四、聯系生活,拓展視野;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游戲來導入新課,這項游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后,師生共同進行游戲,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游戲結束后,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游戲的形式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游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組的同學分別進行摸棋子的游戲。要求摸到黃色棋子最多一組同學獲勝。實際上,分發到各組的棋子袋中,有四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黃色,在同學們高興的游戲,到失敗的嘆氣,再到對比賽規則的猜疑中,教師適時點拔,讓學生打開口袋看一看,在同學們對“如此比賽不平”的抗議聲中,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在全是黃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一定是黃棋子,那其他小組沒有獲勝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黃棋子。在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用眼觀察,評析結果的過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隨著教師的適時提問:“這樣的游戲公平嗎?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呢?”將教學推入本環節的第二和第三板塊,體驗“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后,也就是說出“在一個袋既要有黃棋子,又要有白棋子。這樣才公平”之后,教師適時引導,“這時我們在這樣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會怎樣?”點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了對可能性的大小進行驗證感知,此時教師將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黃棋子中的一顆棋子進行對換,強調如果游戲規則不變,還是摸到黃棋子多的為勝的話,你愿意到哪組的袋里來摸棋子呢?為什么?并讓學生再次進行摸棋子的游戲,并做好記錄,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此環節的設計來源于聯歡會情境圖的啟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為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四、聯系生活,拓展視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制做搖獎轉盤,并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于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可能性說課稿6
一、結合學情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可能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的新增內容。這一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概率”范疇,而概率已成為未來公民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它是培養學生隨機性觀點理解世界的主要內容。“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要求:
讓學生從生活事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注重對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欲強,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經驗自己解決,但他們沒有與我們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所以可以聯系實際出發教學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
二、聯系實際說策略
(一)說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我設計了“提出問題情境——學生實踐驗證——解釋與應用”的教學模式。
整節課,學生在猜想、驗證、判斷的探究活動中經歷著事件發生的必然性和隨機性,嘗試著成功的喜悅。并通過游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松,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
(二)說學法: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所以,我這節課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猜一猜、畫一畫、說一說、實踐、驗證、游戲等。
三、體現課標說流程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猜一猜”的游戲使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初次接觸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喚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 板塊: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本板塊開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驗、猜想、驗證以及交流的過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條件,同時,通過對統計結果的觀察和比較初步培養學生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例二的處理,采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安排學生自己去學習匯報,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使學生有可以施展的平臺。然后,再次調動積極性,采用了用喜歡的手勢判斷生活中的事例一項活動,目的是進一步豐富對生活中確定與不確定的理解。
第三板塊:鞏固升華,活用知識。
本版塊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四個小練習。其中涂一涂和舉手游戲是為了讓學生細心地判斷,而且在舉手的同時他們也在進行理性的思考,怎樣才能符合要求,這也為下節課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鋪墊。我設計了說、涂、動手結合的練習模式,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鞏固新知。
第四板塊:總結評價,深化知識。
一方面是總結學生的收獲,另一方面提出今后學習的要求,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知識,并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的關系。
四、說反思。
我的整節課重組教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體驗“一定”、“可能”、“不可能”。組織學生活動中驗證事件發生出現的三種可能性。學生學的興致勃勃,達到了預期目標。但是在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上與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三種可能性的時間安排上還不太科學。
可能性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學習了本節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體驗不確定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猜測、試驗、統計與探索過程,通過自主探究與小組討論,用語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不同可能性。
二、說學情
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把握和處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級的學生富有好勝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強并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的形象來理解抽象邏輯關系,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有趣的游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數學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是由數學活動貫穿始終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法上,我會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為主,游戲互動形式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掌握知識。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學法上采用: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自助探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啟發誘導,探究新知;強化訓練,鞏固新知;小結歸納,拓展新知;布置作業,內化新知。
1.情景引入、導入新知上課伊始,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玩過擊鼓傳花的游戲嗎?然后讓全班學生一起做擊鼓傳花的游戲,并提問:在傳花的過程中你能確定花會傳到誰的手中嗎?總結這是一種不確定事件,在數學上也稱為可能性事件,引出課題《可能性》。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之后的新課講授做好鋪墊。
2.師生互動、探究新知活動一:認識“可能、一定、不可能”老師創設與學生抽卡片的游戲,卡片上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提問:如果先讓小明抽,他會抽到什么節目呢?學生回答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小明抽完還剩兩張,接下來小麗可能會抽到什么?最后只有一張了,小雪會抽到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小麗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誦,不可能是跳舞,小雪一定抽到唱歌。老師順勢講授對于確定的事件我們可以用“一定、不可能”來描述,對于不確定事件可以用“可能”來描述。接著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摸一摸兩個盒子里面的棋子,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預設學生回答:一號盒子摸出來一定是紅色棋子,不可能是其他顏色和二號盒子可能是不同顏色的棋子,接著詢問學生在二號的盒子里你覺得摸到哪種顏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通過設疑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動二:認識可能性大小從摸棋子活動中引出可能性也有大小,老師繼續提問可能性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呢?讓學生進行活動同桌兩個人互相摸一摸:一盒子里有9個紅色和1個黃色的的球,另一個盒子是1個紅色和9個黃色的球,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完成表格。并相互說說彼此的發現。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也會走下講臺,及時知道。學生完成后展示表格發現第一次紅色球次數多,第二次黃色球次數多,提出疑問:可能性的大小是不是與數量多少有關呢?最后老師學生一起總結: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所占的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的數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整個教學環節,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讓學生體會獨立思考和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知識的樂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強化訓練,鞏固新知這個環節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羅列事件發生可能性結果的基礎性練習,接著繼續出示一些綜合性題目,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4.小結歸納,拓展新知我會引導學生知識梳理,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讓學生同桌交流匯報的形式完成小結環節。學生在小結中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5.布置作業,內化新知基于學生對這節課的理解,在下課之后呢,我會布置課后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可能性事件的實例并于下節課交流自己的成果,意義在于加深學生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意識。總之本節課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不斷的引導學生通過活動、討論、探究等方法參與本節課的學習,以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意在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條理清晰,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接受新知。結束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可能性說課稿8
一、說教學內容
《可能性》是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書第八單元的3個例題及課堂活動的練習題。
二、說教材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象。結合拋硬幣游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通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是可能發生的。
教學目標:
1、 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確定的。
2、 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三、說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后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及練習題1、2、3.。
(四)布置作業、
可能性說課稿9
尊敬的親愛的各位領導、評委:
下午好!
我此次說課的課題是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摸球游戲——可能性》,
一、說教材
1、本課地位本課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惟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它的前置基礎是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經驗基礎,它的后繼地位是以后學習較復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為后續學習作好堅實的鋪墊。
2、教學目標
(1)借助摸球游戲,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生活中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確定性描述。
(2)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形成判斷、推理的能力,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教學重難點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助游戲活動和直觀圖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教學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面向全體引領學生借助有趣的摸球游戲活動和直觀操作演示及圖示法進行教學。兼用小故事、猜謎語、小游戲等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同時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通過摸球游戲,調動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激疑、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起來更直觀。
三、說學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讓每位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充分調動眼口心等各種感官,親自動手摸,猜想,統計(畫正字法),表達,歸納總結,經歷統計和猜測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四、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提供素材,游戲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做游戲,今天老師帶來3個袋子,編號為甲、乙、丙,里面分別有黃色、紅色小球。咱們如果做個摸球游戲,捂著眼睛從袋子里任意摸出一個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課件大屏幕顯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和參與學習的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以游戲切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數學素養。)
2、游戲前奏,運用素材,猜測感知
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師現在不告訴你們,請根據你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從三個袋子中任意摸一個球,分別會是什么顏色?(課件大屏幕顯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確定,到底是什么結果呢?我們來動手試試好嗎?(好奇引發猜測,猜測促人探究,讓學生根據情況大膽猜測,在培養他們猜測意識的同時吊足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結果的胃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3、游戲進行,合作交流,驗證猜測,建構概念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甲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先明確游戲規則(大屏幕顯示);
分小組合作,小組長帶領組員開始摸球;交流結果,懷疑全是紅色;倒出驗證,果然如此;老師及時表揚鼓勵,敢于質疑,一個個真像科學家!(板書:確定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從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分小組合作活動,并根據記錄表用畫正字法統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體會畫正字法進行統計的優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顏色有什么樣的?既有紅色又有黃色;倒出口袋驗證結論。(板書:不確定的)
(3)解決第三個問題,從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這次游戲有變化,先直接打開袋子看看里面紅球、黃球各有多少個(4紅1黃)。猜一猜,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怎樣?小組活動驗證猜想(個別會出現黃球多,摸的次數越多,還是摸到的紅球多)因為紅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黃球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來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書:大小)
(4)舉生活中例子老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膽猜想自己動手驗證的就是我們學習的新內容: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個游戲環節給我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探索空間。恰當地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觀察、質疑、驗證、反思、交流、感悟這樣的過程,在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增強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鞏固拓展,應用知識
(1)自主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
(2)改變可能性大小(課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與金幣
(本環節通過基本練習,鞏固、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通過“改變可能性大小”、“聽故事”環節,既調動了學生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5、課堂總結,交流收獲你有哪些收獲?(引導從知識、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師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強學習信心和樂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游戲“再見”(大屏幕顯示游戲要求)
(在結尾處以“再見”游戲把本節課推向了高潮,達到鞏固知識、激發興趣、靈活反應、發展思維的目的)
7、板書
摸球游戲——可能性
一定發生
確定的
不可能發生大
不確定的可能性小
(板書畫龍點睛,提煉出一堂課的精華,配合教學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增強效果。一幅獨具匠心的板書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件藝術品,是學生認知的“腳手架”,是教師教學的“導游圖”。課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課的重點表現得一目了然)
可能性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八單元第一節課的內容,在本課中滲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對一些簡單事件的可能性進行進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換看法。
3、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事件發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據已知條件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進行比較。
說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的主線是: 摸球實驗-------機智問答-------解釋生活現象-------描述生活現象。 從摸球實驗入手使學生理解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通過摸球游戲引入可能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實驗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規律。學生經歷了猜測,實驗,驗證的過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積極參與游戲,學會簡單的推理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學習態度。
機智問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本課重點,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對應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 幫小明解釋生活現象,將知識從紙上延伸到生活中,學生明確學習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學詞語說一句話,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學生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來聯系實際,闡述生活現象,進行簡單的推理,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來解決問題。
在如何突破重難點時,注重學生的體驗,提出問題后,先猜測結果是什么?再實踐驗證,看看實際和猜測是否一致。使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全過程,從而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開始,又摸球游戲引入新課,使學生在摸球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來樹立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從而會進行簡單的推理。在練習時又創設了小明這個小朋友的一些活動,都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如天氣,上街等情境,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非常濃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學的詞語說一句話,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嗎?因為學生學習了知識就可以用,所以學生參與的特別積極,也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二、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的感受。
本課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摸球游戲,從一開始的個別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從學生摸到黃球和白球次數的不同,來猜測盒中的黃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驗證猜測是否準確,從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這個結論。學生全員參與,讓學生親歷知識探索的過程,真正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直觀的感受,從而真正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學生獲得了直觀的感受后,結合自己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有特定的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視組織學生對于學習結果的交流。
在重視學生進行充分的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對事件的推測結果先進行獨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語言來描述,再引導學生針對事件的可能性和對事件的推測結果先與同伴交流,促進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節課組織學生進行了兩次交流,一次是將摸球結果,猜測的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情,與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發現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機密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體現了“學習有用的數學”這個教育教學新理念。 四、重視小組合作,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本課中的小組合作有兩次,一次是摸球游戲是以6---8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學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組為單位。我的學生已經三年級了,小組活動已經可以很有序地進行了,明確了問題后,孩子們自行選出組長,在組長的統一安排下進行活動或是討論、交流,或是游戲。雖說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動都可以進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或活動還是無所適從,沒有什么有效的結果。如何使小組活動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組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幾個問題還需要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可能性說課稿11
教材內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學習時間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預知,即確定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元旦節快到了,東方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準備舉行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購物滿50元的顧客,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板書學生的方案:全放紅球全放白球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更貼近學生、學生更熟悉、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第一次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㈠學生小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提問:根據你們的方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
小組合作,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試驗結果記錄單)依次進行摸球試驗,并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匯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4.摸完后,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么。
試驗結果記錄單:
⑴全放紅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⑶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㈡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匯報試驗結論,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匯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板書:
可能性
一定
結果確定[url=]{[/url]
不可能
結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空間,學生沒有老師的限制,只有根據學習目標的自主學習活動,盒子里放多少個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學生做主。教師的作用發揮在匯報過程中的引導學生反思上,讓學生通過第一次摸球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幾個球,也不管摸幾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紅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紅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如果既放紅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紅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
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出示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匯報,說說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設計意圖] 借助現實世界中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和列舉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描述、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
四、第二次摸球,進一步認識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㈠認識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個紅球和2個白球,說一說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能確定嗎?為什么?
學生猜一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請猜的同學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前一次摸到紅球后,下一次可能猜會摸到白球,這時讓學生親自摸一摸,想一想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影響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繼續猜一猜,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并摸一摸;當學生摸出一個球后,把這個球又拿出,讓學生再猜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再摸一摸……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設計意圖]可能性作為一種隨機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觀愿望控制的。但許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即第一次摸到紅球,第二次就該摸到白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我設計了第二次摸球活動,讓學生先猜再摸,暴露學生的認識,并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對于某一次摸球來說,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事先是無法確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結果不會對后一次摸球產生影響。通過逐步拿出球,讓學生感悟到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可能”也會變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五、學習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組織練習,深化對確定和可能性的認識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
㈡根據結果設計放球方案,,說一說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紅球;
2.可能會摸到紅球;
3.不可能摸到紅球。
㈢猜一猜:東方超市的老板會怎樣放球?為什么?每種顏色的球放多少?
[設計意圖]設計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練習,讓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又有新的認識,學生的思維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并且為下一節課學習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可能性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三年級北師大版的第八單元,這課是在二年級上冊學習了可能性的基礎上,在二年級已經感受事情的不確定現象,本節課目的進一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為學生以后學習概率建立一個概念。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結合具體情況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游戲轉盤和摸球、摸糖及機智問答的情況,讓學生親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通過對二年級上冊可能性的學習,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生的了。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習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
乒乓球、轉盤、硬幣、盒子、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老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球游戲,讓學生推薦兩名男生,兩名女生到講臺上來,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后讓學生分別以剪子、包袱、錘和拋硬幣的形的式來決定勝負。在比賽之前必須講清規則。這時板書課題。
(二)活動二
老師和留在講臺上的同學進行摸球游戲,讓下面的學生在練習本上記錄。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么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白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三)活動三(轉盤游戲)
結合生活實際,說超市正在舉行搖獎活動,讓學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用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條件的限制。
(四)活動四(裝糖游戲。)
這個游戲是根據老師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裝不同顏色的糖,這個游戲以小組活動為單位,讓每個同學都參加,在提要求之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腦想,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就是對知識的進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可能性,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
(六)總結: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這節這你有什么收獲?出示學習目標,對照學習目標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學習是否完成任務,是否滿意。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測——驗證——分析試驗數據“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生身邊有價值的數學。
可能性說課稿13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戲》,見課本第87—88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通過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B.能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的過程,在觀察、思考、討論以及合作交流過程中認識可能性的大小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積極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同時滲透概率的思想,從數的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體會用數據表示可能性的簡潔性。
教學難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學具準備
我準備了盒子、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若干個,黑白棋子若干
五、教法、學法:
(1)引導發現法
(2)分組討論法
(3)游戲和搶答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欣賞乒乓球隊員精彩圖片,樹立向他們學習、為國爭光的目標,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突然問乒乓球比賽時,怎樣決定誰先發球的?學生有可能不會答,老師告知乒乓球比賽猜球決定誰先發球。并問,這樣做公平嗎?(公平,因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兩種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戲(復習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談談第一個環節:摸球游戲。(貼出五個盒子的圖片)
(課堂情境模擬)“同學們,老師這里準備了五個紙盒,紙盒里面裝有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五個盒子中,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師,我認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為里沒沒有白球!”“我認為5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個!”“我認為2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里面全是白球!”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讓他們進行簡短的交流。
(這樣的引入,學生既復習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本課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3、機智問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學們,請看第一個盒子,能摸到白球嗎?”生:不能。“那么,誰能用一個數來表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師,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沒有!”好,我們就用0表示不可能發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邊寫下0)。那么,第二個盒子,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這時,有的學生說用1表示,有的學生說用2表示,因為里面有2個白球,我讓他們進行簡短討論,最后,統一了意見,用1表示一定發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邊寫下1)。
4、感知數據,體驗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這里,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說母雞下蛋的可能性為0,有的學這節數學課真有趣的可能性為1……
這里,我放手讓學生去說,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讓他們把數數回歸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有了前兩個盒子作鋪墊,第三個盒子,學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緊接著,我把問題拋向學生“怎么用一個數來表示第四、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讓他們自己去先思考,再討論,再匯報。最好,學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導學生說出,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個球,共有八種可能的結果,這里的1是4號盒子里只有一個白球,同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個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讓學生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給出0和1作鋪墊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些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深入,步步為營,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運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得出用一個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從而突出了難點,也突破了重點)
5、為了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我讓學生小組做課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戲,并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再次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然后,讓學生解析為什么有的小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是12次,而有的小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讓學生認識實際摸球活動中記錄的數據和標準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讓學生明白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標準概率,這就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來練習題的設計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對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作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7、最后通過聽要求給紙盒里增減球來進一步體會可能行的相關知識,搭建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平臺。
七、板書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可能性是1
不可能可能性是0
1黃1白黃球1/2
白球1/2
1黃7白黃球1/8
白球7/8
可能性說課稿1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及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于可能性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說教材
可能性屬于統計與概率方面的教學內容,概率的基礎是隨機現象,這就涉及確定事件(包括一定與不可能兩種)與不確定事件,在不確定事件中,有很多種可能出現的結果,雖然每種結果都是隨機出現的,但出現的次數在統計上存在一定的規律性,這也決定了概率與統計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單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實驗數據的統計為基礎來探討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單元共安排了三個例題和一個實踐活動,本節課是其中的例1,感受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本節課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深入,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同時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興趣,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二、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從而樂于探究。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并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的結果。
2、創設有趣的活動和游戲,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滲透愛祖國愛家鄉和怎樣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本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如何讓學生把對“隨機現象”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隨機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這些事件。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和不確定性。
五、教法及學法
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觀察實驗法。
六、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盒子、彩色乒乓球、節目簽。
七、說教學環節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并通過游戲、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游戲激趣,引出課題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下面我將一一闡述這五個教學環節:
(一)游戲激趣,引出課題
通過猜一猜老師帶來的禮物的游戲,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確定事件,并引入本節課的學習的主題——可能性。接下來通過謎語的形式猜出老師帶來的禮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發生又是確定的。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選用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讓每個學生投入、參與其中,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領悟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產生探索的需求,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體驗,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創設情境,因情境中活動的需要而組織學生開展了“抽簽表演節目”這一活動,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三個概念,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1、活動:出示三張卷起來的紙條,上面分別寫上唱歌、跳舞、朗誦,找同學上來抽一張,引導學生先思考一下,會抽到什么?(學生會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誦。這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師小結:每位同學表演節目類型是一件不確定的事件,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2、(以抽簽時學生抽一張跳舞簽為例)師引導:如果再找一名同學來抽簽,可能會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誦。引導學生質疑:有沒有可能會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為剩的兩張簽里沒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張,驗證學生的猜測是否正確。
3.引導:最后只剩一張了,你們能猜一猜這一張可能是什么嗎?生可能會回答:一定是朗誦,因為只剩下朗誦這張紙條了。
4.小結:剛才在猜測會抽到什么節目時,第一次同學們用的詞是“可能”,第二次同學們用的詞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發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并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屬于不確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確定的。
(三)實踐探索,發散思維
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這些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現象。接著以一個“摸球獲獎”的游戲,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事件的確定性和事件的不確定性。
1、活動:1號盒中有6個紅球,2號盒中有3個紅球和3個綠球。請學生從1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摸到什么球?再請一位學生從2號盒中摸球,引導學生思考會出現什么情況?并根據摸到的球給予相應的獎勵。老師設定條件,不可能摸到紅球,讓學生幫老師選擇從幾號盒中摸?想摸到綠球,又該從幾號盒中摸?從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球?
2、小結:當一個盒中全部是紅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紅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當一個盒中既有紅球又有紅球,可能會摸到紅球,也可能會摸到紅球。(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興趣、愛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可能性的三種情況提出問題,并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發生的現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口頭表達能力,也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下面兩個練習:
1、涂一涂(課件出示)
2、連一連(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按照由易到難分層設計,既鞏固了知識,又深化了學生的認知。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一題多解”的題目進行訓練與培養,既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更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盡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學生體驗新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
(五)暢談收獲,總結全課
我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的提問引發學生暢談本節課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引導學生歸納: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三種情況,分別是: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明確可能這種情況是不確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確定的。
2.一題多解,考慮問題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整理、復習、鞏固教材知識,深化對課堂教學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識具有更大的遷移價值,為后繼的學習和運用它們奠定基礎。同時讓領悟數學思想和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
八、板書設計
我覺得這樣設計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九、教學反思
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學生可能有二三十種不同的反應。但是,老師一定要把握住底線,這個底線是由學生發現知識而不是老師去灌輸。
可能性說課稿15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可能性與公平性》
一、說教材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單元內容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培養初步的隨機的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第二學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設計對雙方都公平簡單的游戲方案。
3、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在觀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難點:可能性與公平性的判斷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本課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與能力基礎,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實驗法;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我想利用我們“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學模式”結合教研室下發的“五環節”教學模式來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流程。
復習鋪墊,談話倒入
(一)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如下的情境:學校正在組織足球比賽,比賽開始前,體育老師要決定那個班先開球。你能想一種方法來幫助他嗎?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決定誰先開球的方法,鼓勵學生各抒己見。2、教師指出,體育老師必須先選擇一種比賽公平的方法,這樣兩個班的同學才能接受。3、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整理出幾種典型的方法(拋硬幣法、石頭剪刀布法、轉盤發)4、請同學們幫助體育老師找一種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有直接的關系,從而導入課題。)
(二)自學嘗試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小組合作學習。預習提綱;1、每小組選擇一種你認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戲規則,進行試驗、驗證。(最好每種方法各有2個組來學習),分好組之后,每組分別領取學習提示,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小組合作學習。
拋硬幣的學習提示;1、拋硬幣20次,記錄證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觀察試驗結果,看發現什么?3、計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幾分之幾?4、結論:是否合理?
轉轉盤法學系提示:1、轉盤上兩種顏色的區域各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紅色占三分之一。藍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轉動圓盤20次,記錄指針落在兩個區域上的次數?3、計算針落在兩個區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結論:合理還是不合理,并提出改進意見。
石頭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種可能的結果?2、每班獲勝的結果有幾種?3、每班開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嗎?
(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設計這一活動是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 ,感受到動手實踐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觀察、交流中發現問題,在分析討論中解決問題,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獲取新知識。)
三、展示交流:
每組選擇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試驗情況。其他同學可以對他們的展示進行提問,形成爭問搶答的局面。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點撥指導:
每一種情況重點指導學生怎樣計算它的可能性,如:拋硬幣: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頭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種可能情況,上述9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獲勝的結果有3種,平局3種,數的結果3種,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鞏固拓展
完成練習二十1、2題
六、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指示重點,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小組交流、討論中的表現。
老師總結,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競爭,決不能投機取巧。
板書設計:拋硬幣 轉盤 石頭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紅藍各占一半
【可能性說課稿】相關文章:
可能性說課稿01-22
可能性的說課稿05-23
可能性說課稿07-25
《可能性》說課稿08-14
《可能性》的說課稿04-04
可能性的說課稿范文10-13
《可能性》說課稿范文02-04
《統計與可能性》說課稿09-09
人教版《可能性》說課稿10-13
《可能性》說課稿范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