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是以“春天”為主題的單元,作曲家雷雨聲于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民樂三重奏曲《春天來了》是本單元的欣賞教學內容。這首樂曲是根據福建民歌《采茶撲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樂素材改編而成,既發揮了原曲歡快喜悅的情趣,又以各種演奏技巧以及巧妙的配器等,生動地表現了山泉淙淙,鳥語花香的明媚春光。
樂曲為帶引子和尾聲的復三部曲式:引子+A+B+A+尾聲。引子部分由高胡在兩架古箏強有力的琶音伴奏下,響起了昂揚的旋律。樂曲主題第一次由高胡奏出,下襯古箏輕快的伴奏音符。這個旋律是原來民歌《采茶燈》的末尾部分。在主題得到充分陳述之后,以漸慢的過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音調舒展,與前面熱烈歡快的情緒形成對比。之后突發性的轉折,再現快板,并在末尾加以展開。最后以再現快板段落結束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易受環境、氛圍的影響。形象思維處于主導地位,對抽象的知識難于掌握。可以用音樂的節奏,氛圍加以鋪墊,引導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
我校處于城市邊緣地帶,外來務工人員子弟較多,對音樂的認知和感知起步較晚。經過三年多的音樂課學習,他們具備一定聽賞能力,節奏感尚可,對民族樂器中的古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高胡和揚琴還是首次接觸,因此聽辨音色會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另外,第三部分中揚琴與古箏的音色非常相似,估計學生聽辨起來會出現偏差。
三、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要求,我設定了以下3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本課有三個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
第一是能夠辨認高胡、古箏、揚琴的音色,對樂器的表現力有所認識。
第二是能夠從體驗中初步感知復三部曲曲式結構,并能在聆聽中展開想象,用肢體語言和身體簡單的律動來表達聆聽音樂時的感受。
第三是知道樂曲主題旋律取材于《采茶燈》。
2.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準備采用四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活動,解決難點。 使用的四種方法分別為:A。古詩導入激趣法; B。分段配不同聲勢體驗法; C。形象感知與音畫結合使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D。關聯與提升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和體驗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悅,感受到快樂和美好隨處可見。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孩子們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樂于參與表現音樂的活動。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樂曲的主題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燈》,分辨三種民族樂器的音色,知道演奏方法;通過樂曲速度、情緒等的變化對比初步感知復三段體結構。
難點:能夠辨認高胡、古箏、揚琴的音色,對樂器的表現力有所認識;并能夠從體驗中自主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
五、教學方法與策略(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古詩導入激趣法 分段配不同聲勢體驗法
形象感知與音畫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法 關聯與提升法
六:說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欣賞引子部分
出示古詩《春曉》,朗讀之后聽兩小段音樂:《春天來了》引子部分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開頭部分,請學生為古詩選擇配樂,并說說為什么。
介紹樂器以及演奏方法,出示樂器圖片及演奏圖片,并模仿演奏方式。引導學生發現:高胡是拉弦,古箏是撥弦,揚琴是擊弦。
分別聽三種樂器的音色,對比音色的特點,教師簡單總結。再次聽引子部分,根據音色特點聽辨所用樂器,教師板書。
音樂情緒 慢,高昂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設計意圖:通過為熟悉的古詩選擇配樂,引起學生興趣,了解三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為后面欣賞中分辨所出現的樂器打基礎。
2.分段欣賞樂曲 (重點)
過程:分為三個小部分,即分別欣賞《春天來了》三個樂段的主題但不出示課題,同時要用自制樂器和老師一起打節奏或者做動作,每段復聽時要引導學生根據音色聽辨出現的樂器。每段聽完后由學生總結速度、情緒以及所用樂器,老師寫板書。
重點:聽第一樂段時要感受和發現速度的變化。學習《采茶燈》的旋律,簡單介紹福建民歌《采茶燈》,了解欣賞曲主題的來源。
引導學生從音色上分辨所用的樂器以及樂段的情緒。 音樂情緒 慢,高昂快—稍慢—快,歡快 慢,舒展 快,歡快熱烈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揚琴。
設計意圖:通過學唱《采茶燈》的旋律使學生知道欣賞曲主題旋律是取材于《采茶燈》。通過用自制樂器和道具與老師一起為樂曲配上伴奏或律動體會樂曲情緒和樂曲的段落變化,在體驗中理解情緒,感知曲式,使學生熟悉樂曲的脈絡,為完整欣賞樂曲做準備。引導學生從音色特點聽辨每個樂段所用的樂器,解決難點。
3.揭示課題,完整欣賞樂曲 (重點)
先把學生分為幾個組,一組朗誦古詩,一組拿自制樂器,一組拿紗巾。教師放完整的音樂并指揮學生隨音樂配上不同表演。
然后引導學生總結活動順序,教師板書并揭示曲式與課題,在學生對樂曲內容、曲式結構和情緒有了了解的基礎上配以春天美麗景色的圖片再次聽賞。
春天來了——民樂三重奏 引子 A B A+尾聲 活動形式 讀古詩 打節奏 舞紗巾 打節奏 音樂情緒 慢,高昂快—稍慢—快,歡快 慢,舒展 快,歡快熱烈 所用樂器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 高胡、古箏、揚琴引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這種“引子+A+B+A+尾聲”就叫做復三部曲的曲式。三段體曲式的復雜化: 就是原來的A、B、A三段中有一段或兩段本身就是由二段體或三段體等構成的。這首樂曲中的A段就有一個小小的變化,形成了小的三段體。
樂曲用了高胡、古箏和揚琴三種樂器一起演奏不同的聲部,所以是三重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體驗,總結出“引子+A+B+A+尾聲”的結構,以及幾部分的音樂情緒。滲透曲式概念。完整欣賞全曲,加深體驗。
4.課堂小結和思想滲透
首先通過幾個問題帶領學生回顧曲式結構、器樂知識、以及樂曲主題來源,并告訴學生,樂曲的B樂段其實取材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自己找來聽。然后通過談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與生活的關系以及對人情緒的調節作用。
設計意圖:鞏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包括樂器知識,主題來源并做一點小拓展,音樂表現,曲式結構。然后,就音樂內容使學生們懂得音樂可以疏導情緒,并從簡單易懂的“冬天過后就是春天”這個道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以及不良情緒,把音樂作為一種有效手段,來激勵自己克服困難,疏導不良情緒,快樂的生活學習。
七、課后小結反思
本節課,我首先用與音樂密切相關的、學生熟悉的古詩作為切入點,然后把樂曲按照不同的情緒分為小段落,再帶領學生用切合樂曲內容的簡單律動來熟悉樂曲,降低欣賞難度,突破難點,用符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的方法來達到讓學生會聽、樂聽、聽懂的效果,并從中學到知識。最后,在聽懂音樂的基礎上提升一步到對學生的情商有一個引導和正面培養作用。
對于三段體曲式的復雜化,如何通俗易懂的給七年級的學生講清楚,設想起來應該是稍有困難的。在實際教學中,會找個相似生活中的例子,做個類比說明。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音樂欣賞課的一點小小的思考,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音樂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的第二課亞細亞民間風情。亞洲分布著四十八個國家,擁有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同時又是人種類型(種族)最多的洲,全洲囊括了世界三大人種。世界四大古國文明,除北非尼羅河文明外,其余三大文明都發祥于亞洲,它們是兩河文明(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文明和黃河文明。這片土地培育創造的燦爛音樂文化,不僅對本地區。而且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上這一單元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為主,在欣賞作品的同時盡量結合特色樂器、文化歷史、舞蹈,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和多種參與形式,貫徹思考,體驗,探究,實踐的原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以點代面激發學生對亞洲民間音樂文化的興趣,并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課的教學內容包括:
1、一些亞洲相關的人文、歷史、地理、藝術常識回顧;
2、鑒賞曲目:《櫻花》(日本民歌)、《拉網小調》(日本民歌)、《星星索》(印度尼西亞民歌)、《歡迎》(印度薩朗吉演奏)。
3、與鑒賞曲目相關的國家或地區的民間音樂文化的討論交流。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項:
1、能認真欣賞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的民間音樂作品,能說出自己的感受、體驗,并積極參與討論,探討這三個國家的音樂風格特征。
2、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并能以簡潔的語言總結音樂與民族的關系。
3、在拓寬音樂視野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一些亞洲相關的人文、歷史、地理、藝術常識與鑒賞曲目的結合點。
2、《星星索》歌曲的師生互動演唱。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主要包括五首亞洲民間樂曲,我在整節課中會應用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導入:我用亞洲地圖來導入,讓同學們談談亞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相互間的地理關系。并談談你在亞洲音樂方面的了解。并且引出老師今天上課的內容是亞洲的具有代表性國家的音樂的講解,在這里我主要應用欣賞法與談話法。
(1)首先我播放歌曲《櫻花》和《拉網小調》。讓學生談感受及從音樂的基本要素中旋律的角度分析日本音樂的特點。其中《櫻花》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點。其調式別具一格,音階排列為3 4 6 7 1 3,是日本民間音樂中的“都節調式”,曲調的進行很有特點。它用樸素的語言、簡單的曲調和從容不迫的節奏表現了日本人民成群結隊、攜親邀友爭賞櫻花的喜悅心情。《拉網小調》是日本北海道漁民在捕撈鯡魚時演唱的一種勞動號子。這首歌的曲調是在無半音的五聲調式(5 6 1 2 3 5)的基礎上構筑而成,民族風格頗為濃郁,屬于典型的日本“八木節”音樂樣式。在這里我主要應用欣賞法、對比法與談話法。
(2)接著播放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讓學生感受其音樂特點,并讓學生找出歌曲中的伴唱旋律,隨老師一起哼唱。老師重點教唱歌曲的第二部分,然后師生一起演唱這首歌曲。演唱形式為老師唱一、三段的主旋律的時候,學生伴唱星星索。第二段師生齊唱。讓同學們也來體驗一下印度尼西亞人劃船時的喜悅心情和體會一下在船上的搖曳感。在這里我主要應用欣賞法、講授法與體驗法。
(3)瀏覽欣賞印度民間樂曲《歡迎》,感受薩朗吉的音色,思考和什么樂器的音色相同,又有何區別。欣賞電影《阿育王》中的音樂片段,感受印度音樂的特點。
(4)在進行簡單的課堂小結后,讓學生課后對今天所鑒賞的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民間音樂作一個歸納整理,并自己搜集一些中亞、西亞的民間音樂資料,自主探究中亞和西亞的音樂特點。這是本課的一個拓展。
音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全一冊)第六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第十二節《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簫、歌聲》。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歐洲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優雅》、《鳥兒在歌唱》。《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是由排簫演奏的羅馬尼亞民間樂曲。《優雅》是蘇格蘭最著名的風笛曲。《鳥兒在歌唱》是一首用歐亞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亞民歌。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通過鑒賞歐洲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風笛、排簫的音樂特點及演奏方式;
②探究歐洲民間音樂與歐洲藝術音樂的關系。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①了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及演奏方式。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教師提問:你知道歐洲大陸按地理劃分可以分為哪幾個地區嗎?(分為東歐、南歐、西歐、中歐和北歐)請說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國音樂家?學生回答,我來總結: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顯然,歐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搖籃。我將再次提問:為什么在歐洲會產生這么多著名的音樂家?(因為歐洲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是音樂家們創作的源泉)
②下面請學生談談他們所了解的本國的民間樂器,學生回答,我來總結:嗩吶、二胡等是我們中國的民間樂器,在民間活動中使用廣泛。同樣,在歐洲也流傳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民間樂器。接下來欣賞由排簫演奏的羅馬尼亞民間樂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同時介紹排蕭—這種樂器,展示它的圖片,增強學生對樂器的印象。在欣賞時讓學生注意它的音色、和演奏的風格。
③過渡語:剛才我們聽賞了一首排簫樂曲,下面再來了解一種歐洲民間樂器,(展示圖片)問學生誰知道這是什么樂器?(風笛);讓學生們想象一下,是怎樣演奏的?接下來我來介紹風笛:風笛是一種流行于歐洲各國的民間樂器其特點是可以持續、不間斷地發音。它分為愛爾蘭風笛和蘇格蘭風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氣勢宏偉又不失優雅的蘇格蘭民間樂曲《優雅》
④剛剛我們欣賞了兩首器樂曲,接下來我們再去了解歐洲風格獨特的民間歌曲及演唱方法。下面我將給同學們介紹一種歐亞唱法。歐亞唱法的特點是:音色清澈、透明,旋律音域不寬,各種各樣的裝飾音和滑音層出不窮,使音樂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特殊的色彩。接下來聆聽多聲重唱《鳥兒在歌唱》之后,我將提問學生: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⑤最后將和學生一起討論總結歐洲民間音樂的特征:
四、拓展
⑤介紹歐洲民間音樂和藝術音樂的關系:歐洲民間音樂是音樂家們創作的源泉。如:莫扎特《C大調變奏曲》是根據英國兒歌旋律創作的;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從一個當地的泥水匠處聽來的,根據小亞細亞的民謠改編創作的。
五、總結
通過欣賞歐洲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優雅》、《鳥兒在歌唱》,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音樂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小公雞打架》是一首節奏輕快、有趣,形象鮮明的2/4拍歌曲,適合在3—4歲年齡班開展教學活動。
(二)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欲望,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為: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情感。
2、通過反復欣賞歌曲,了解歌曲內容,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感情,并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于: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唱出情趣。
二、說孩子
3—4歲孩子已對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歌曲中的小公雞的形象比較熟悉喜愛,并樂于模仿。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
現欲,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松、和諧的氛圍,并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共同提高。為此,我作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小雞的生活動態。
物質準備:與歌曲內容有關的圖片、音樂、頭飾。
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復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交流—再欣賞—再交流—再欣賞—理解這一主線線索,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示范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音樂活動賦予的快樂情感。
四、具體活動過程表現為:
第一部分:律動導入法。老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表演律動進入活動室,同時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隨意坐下,為活動開展創設了寬松自由的環境,把孩子引入音樂的氛圍環境中。
第二部分:感知法。反復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的節拍、旋律特點和風格,進而理解記憶歌曲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音樂、師彈音樂、師清唱歌曲、看錄象等,并加以多媒體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學唱、演唱歌曲,注意難點部分,同時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緩和滿足感。我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
如果孩子對歌曲內容掌握很快,可激發孩子進行創編活動,或者是進行角色游戲活動,持續不斷的對歌曲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經驗,還可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音樂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喜樂年華》是一首由賀東久作詞、印青作曲,歡快的,帶有民族特點的通俗歌曲。歌曲以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熱烈歡快的情緒唱出了紅紅火火的喜樂年華。歌曲為ABA'的三段式結構,e羽調式。
歌曲在情緒上十分統一,同時通過節奏型的變化和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進行對比,使音樂更加生動活潑。
(二)本單元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的《喜樂年華》是一首歡快、帶有民族特點的歌曲,通過學習,啟發學生關注和感受祖國和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聆聽《金蛇狂舞》、《花好月圓》、《小放驢》,引導學生感受民樂合奏、絲竹樂、吹打樂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獨立完成音樂ABC中的內容,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辨別常見的中華民族樂器。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唱歌曲,掌握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和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
2、通過演唱歌曲《喜樂年華》,啟發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加以關心,關注和感受祖國及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熱情。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演唱方法和感受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及歌曲音樂情緒的感染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歌詞,同時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談談家鄉的變化等加深學生印象,從而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大好學習時光,努力學習,去創造更好的喜樂年華。
三、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教學生學唱時,應著重提醒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可以先結合拍手體會,再用念白的形式配合手打拍子進行練習,最后結合伴奏音樂進行演唱。
五、教法設計
1、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運用了指揮學生采用按節奏念歌詞的方式來熟悉歌詞,逐漸讓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這種節奏型,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歌曲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展示課件中的“神六”和“嫦娥一號”的升空等圖片,讓學生感覺到祖國的強大帶來的驕傲和自豪,讓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勝利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悅,再在這種喜氣洋洋和熱烈的氣氛中來學唱歌曲。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范唱讓學生感知歌曲的。
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
如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來激發學生對祖國、家鄉的熱愛之情,以便學生在演唱時能唱出真情實感。
4、視覺圖象法:運用課件等教具,講解結合,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六、學法設計
1、聽唱法:“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實踐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聽歌曲范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鑒賞能力。
2、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歌曲。
3、學習歌曲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在完全掌握后再來學唱歌曲。
七、課前準備
教材、課件、電子琴等
八、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不屈的精神,輝煌的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生活在神州大地上,我們為祖國的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欣喜若狂。看,“神六”和“嫦娥一號”的升空,讓太空中從此有了中國人的蹤跡(同時展示課件中的相關圖片)。我想,大家看了這些后,怎能不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家心中一定充滿了勝利的豪情,成功的喜悅!
同學們談談家鄉的變化(當然圖片中的內容可能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遠,緊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談談家鄉的建設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我來總結,導入新歌:讓我們用歌聲唱出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吧!今天這節音樂課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好聽的《喜樂年華》。
2、欣賞歌曲《喜樂年華》(播放錄音)
在欣賞歌曲前,我把歌曲給學生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這是一首歡快的、帶有民族特點的通俗歌曲,由賀東久作詞、印青作曲。歌曲G調、2/4拍,熱烈歡快的情緒唱出了紅紅火火的喜樂年華,它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大地呈現出一片安定團結、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景象。
3、發聲練習:
1=C→G3/4
321│321│
咪嘛
要求:氣息流暢、平穩,聲音要柔和,教師先示范,然后學
生跟琴唱。
4、點同學有感情的地朗誦歌詞。
5、難點突破:后半拍起音的節奏。
這首歌曲中間一段(B段)使用的是后半拍起音的節奏,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它,我先帶學生學習兩條視唱來進行節奏訓練(課件播放)。
a。1=G2/4(配合手打拍子進行練習)
0661│3321│22616│22616│0553│561│
6656│6656│
b。1=G2/4
065│35065│35065│16065│6065│35065│
35065│16065│6─│
(緊接著我指揮學生采用按節奏念歌詞的方式來熟悉歌詞,逐漸讓學生掌握后半拍起音這種節奏型,同時讓學生了解Rap這種音樂形式。)
0661│3321│22616│22616│0553│561│
過上了好日子紅紅火火紅紅火火趕上了好時代
6656│6656│0661│3321│22616│22616│
喜樂年華喜樂年華你看那山捧金水流銀那水流銀那
0553│561│6656│6666│65665│35065│
春夏秋冬里大地開花大地大地要開花那個喜呀那個
35065│16065│6065│35065│35065│16065
樂呀那個敲呀那個打那個喜呀那個樂呀那個敲呀那個
6─│
打
6、教師范唱。
7、教師教唱。(在解決了后半拍起音的節奏型這個難點后,教唱時可將重點放在中間B段領唱與和唱的銜接上,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領唱,一組和唱;也可以采用一領眾和的方法)
8、學生跟琴演唱。
9、播放錄音伴奏教師指揮學生齊唱。(分組采用一領眾和的演唱方法)
10、師生互動:
(1)課件播放一組歌頌祖國的歌曲,同時播放一組祖國各項重大建設的圖片。
(2)讓學生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說說你們對歌曲的感受;也可以說說家鄉的建設成就和變化。
師述: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盛世年華、風調雨順的情景。
11、課堂小結:
(1)檢查新歌掌握情況:采取分組進行領唱與和唱的形式來演唱。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唱了《喜樂年華》這首歌,我們也表達了自己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請大家課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頌歌進行演唱,唱出我們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
12、好,讓我們在歡快的《喜樂年華》的旋律中結束這節快樂的音樂課吧!(課件播放歌曲)
音樂說課稿6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森林水車》,感受樂曲主部與插部不同的音樂形象。
2.能記憶樂曲主部主題,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結構圖式。
3.能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樂曲。
教學重、難點:
1.聆聽樂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的結構圖式。
2.教師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樂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以水車圖片及樂曲前奏中的水車音響引入樂曲《森林水車》。
2.如果班里有農村的學生,可請他們介紹水車的作用。
二、聽賞樂曲主部主題A
1.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學生感受主題音樂形象,邊聽邊看曲譜(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題曲譜)。
教師提問:
(1)主題A的節奏是舒緩的還是密集的?(比較密集)
(2)主題A是由什么樂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并提問:主題A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樂曲《森林水車》主部主題A,要求學生進一步熟悉主題旋律。
三、欣賞樂曲
1.初次完整聆聽樂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車》樂曲,并提問:主題A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三次)
樂曲《森林水車》中,主題A在樂曲中出現了三次。除主題A外,樂曲還有序奏、兩個插部(分別用B、C來表示)和一個尾聲構成。下面我們先聽序奏部分。
2.聽賞樂曲序奏。
播放樂曲《森林水車》序奏部分,學生感受音樂形象,邊聽邊看曲譜。
音樂說課稿7
!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是小學的音樂教師劉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采用了游戲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采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蘊涵的內容本身很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歌曲,感受春天,游戲活動這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說春天、贊春天三環節。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現在是什么季節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里。接著我告訴學生,"讓我們一起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可以看著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著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己和老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同,突出強弱關系,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悅耳。接著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看關于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能力得到培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并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說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
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己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寫春天的語言,也為后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
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同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己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時所產生的不同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游戲,舒緩溫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
接著,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并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學生在一起進行創作,發揮集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己的創作,并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悅。最后,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活動。在輕松快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溫暖的陽光里,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里,在老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音樂說課稿8
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和即興創造活動。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乃喲乃》,并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三個音以及它們神奇的作用。
2. 技能目標:通過“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創作旋律的興趣,并能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秘的愿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 “聽、唱、動、奏” 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創作旋律的興趣。
難點解決:
師: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節奏、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啟發學生說出這首歌由哪幾個音組成?(學生分組進行談論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正是這些神奇的音符1、3、5,讓我們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找到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容易唱了。(學生跟琴演唱歌譜)
(設計意圖:新課表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的共同探討,運用比較法、發現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自身的訴說,啟發了思維,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唱唱、聽聽、議議”等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
音樂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春天來了,嫩綠的小草發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兒迎著陽光開放,碧綠的柳條在春風中翩翩起舞,歡樂的小鳥在云中歌唱,綿綿的春雨似晶瑩的銀絲輕輕地飄若人間,又像純潔地甘露滋潤著世間萬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新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敬請指教。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贊美春雨,對春天充滿著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2、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3)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3、教學安排: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難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劃分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三度音程聽辨訓練,熟悉旋律,律動。第二課時:感受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下面重點說一說本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能用優美舒展的歌聲表達歌曲情感。(2)提高學生兩聲部合唱能力,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教學重點: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教學難點:(1)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4、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學生:有關春景的詩詞、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繪畫工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2、說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進行了場景布置,將關于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制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幾棵柳枝,墻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閑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上課開始,教師聲情并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蘇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
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欲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1、欣賞歌曲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于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欲望。2、模唱歌曲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這首歌曲是我國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為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范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為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采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升華為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里的插曲,并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后,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愿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最后,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學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為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松、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音樂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夏》選自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夏天”中的第1課時,是一首希臘兒童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共四個樂句,其中一、三樂句旋律完全重復,二、四樂句節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節奏使歌曲更具朝氣和活力,跳音唱法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生動地展現了希臘兒童在海邊沙灘盡情玩耍,享受溫暖夏天的情景。對于地處農村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大海、沙灘似乎有些遙遠,真正去過的很少,因此,在理解和表現歌曲時需要老師創設情境,適當加以引導。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對于學生已不再陌生,但要在歌曲中準確地運用還需要教師的重點指導,所以也就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使學生了解希臘風情,運用對比法進一步鞏固四分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
2.用聽唱法學會以歡快、愉悅的情緒演唱歌曲《夏》,并嘗試用樂器、動作表現歌曲,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歌詞創編。
3.啟發學生對大海、夏日生活展開想象,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夏日的無限樂趣。
教學重點:
用歡快、愉悅的情緒表現歌曲《夏》
教學難點:
準確地運用休止節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小歌片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結合歌曲內容及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動的特點采用了情景教學法,結合聽唱法、對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進行教學。創設了“希臘之旅”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了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在感受希臘夏日之美、和希臘小朋友一起唱歌的過程中輕松愉快的學會了歌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聽唱法,讓學生聽錄音范唱、聽老師范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律動聽唱,使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了他們表現音樂的愿望。在歌曲情感的處理上,我采用了對比法進行教學,通過老師范唱引導學生進行連音和跳音,休止和非休止的對比讓學生選擇更能表現歌曲情緒的方法進行演唱,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運用音樂知識理解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最后根據學生興趣,引導他們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演唱、樂器伴奏、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并結合生活實際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三、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六)總結內化課后延伸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情激趣
首先,我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樣子的?讓他們充分想象后盡情地用語言描述大海的美,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去海邊玩兒的欲望。接著問:“什么季節去最合適?為什么?”學生會立即回答:夏天,因為可以游泳、劃船、打水仗、光腳在沙灘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無限樂趣,為接下來的學習作了鋪墊。“夏天能做這么多有趣的事,希臘小朋友們也特別喜歡夏天、喜歡大海,還邀請我們到他們那兒旅游呢!可希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并簡單介紹希臘的歷史文化和著名景觀,(如:美麗的圣托里尼島、令人神往的愛琴海、世界聞名的雅典衛城、希臘首都雅典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奧運圣火就是從這里燃起的。)使學生在希臘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臘,開闊了視野,不僅充分體現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希臘小朋友用歌聲歡迎我們;分享夏日快樂給歌曲起名字;律動體驗、感受歌曲節拍速度三個步驟使學生用不同方式反復聆聽歌曲范唱,學生很自然的聽辨出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2/4的節拍,進行曲的速度等,體現了在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
(三)律動參與學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我從歌曲情緒入手,用la以連音和跳音的不同唱法模唱旋律,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選擇,學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跳音唱法,接著指導他們用小雞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覺進行模唱,并引導觀察、對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點(即:1、3句完全重復,2、4句節奏相同),用水彩筆在代表四個樂句的方格內涂上合適的顏色。使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自然流暢,有機的融合在情感教學中,學生易學、樂學。
2、律動學唱
學唱過程往往是一遍遍反復的過程,為了必免學生情緒下降,我將決策權交給了學生,請學生說出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學唱歌曲,這時學生會非常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想拍著手唱,那好,我們就拍手唱,并請他到前邊帶領全班同學跟著范唱錄音拍手練唱,隨后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種律動唱依次出現,學生們在不同的律動中聽唱歌曲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體現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的原則。但在聽唱過程中,四分休止節奏處容易唱長,我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別演唱歌曲,讓學生對比感受,進行選擇,學生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休止唱法。“為什么?”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沒急于找學生回答,而是選擇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他們在合作中得出休止節奏更能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此時再跟琴齊唱歌曲,不僅休止節奏唱準了,情緒也有了一點。
3、情感處理
歌唱是音樂的二度創作過程,唱歌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唱會歌曲上,而應用已掌握的技能,將歌曲情緒充分的表達出來。為此我創設了“與希臘小朋友賽歌”的情境,激發學生獲勝的欲望,并提出“要想唱得更好還須在哪些方面改進”的問題,學生很快說出要用跳音唱、注意休止節奏。隨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哪一句最能表達你快樂的心情?怎樣唱?”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練唱,大部分認為是最后一句,唱時力度稍強、情緒飽滿,并通過指名示范、教師示范、師生接唱、跟伴奏音樂唱等形式使學生更準確地用歌聲表達歡快、愉悅的情緒。
(四)小組合作表現歌曲
在學生能夠準確地用聲音表現歌曲的基礎上,我根據學生愛好、特長鼓勵他們自由組合成演唱組、樂器伴奏組、舞蹈組分別練習并展示,用不同方式表現歌曲情緒,不僅培養了參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展示特長的機會。
(五)結合實際創編歌詞
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時間,我以請希臘小朋友分享中國小朋友的快樂為激發點,啟發學生說出自己有哪些快樂的夏日生活,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為創編歌詞積累了素材。這時我出示小歌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兩人一組為歌曲創編第三句歌詞,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滿自信的展示中國小朋友的歌曲《夏》,培養了創新意識和能力。
(六)總結內化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和希臘小朋友共同度過了夏日的一天,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也是知識、技能和情感內化的過程。
由于本單元還有三首關于夏天的歌曲,于是我以“夏日之旅”的下一站去哪兒?為下節課埋下伏筆,并激發學生課下主動搜集資料,為下節課作準備。
音樂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節拍為2/4拍,一段體結構,屬五聲E宮調式,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如第一樂句:31 35| 5-|3612 | 2- |,第四樂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為主的節奏,自然,流暢,好似傣家小姑娘與小孔雀那輕巧的舞步,姿態翩翩,表達了傣族兒童對家鄉的由衷熱愛之情。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
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二、說教學目標
1 .通過學跳孔雀舞蹈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美。
2,初步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優美的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繼續練習給歌曲編配節奏,逐步提升對歌曲的表現力。
三、說重、難點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用自然、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優美、舒展的情緒則是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采取律動、歌表演、給歌曲伴奏等音樂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并創造性地表現音樂。
五、說教學過程:
一、多維度聆聽感受。
1,給樂曲拍節奏。
2,聽葫蘆絲吹奏樂曲:它的速度是怎樣的?
3,邊聽音樂邊學跳傣族舞,感受樂曲那優美舒緩的旋律。。
(設計意圖:在多種形式的聆聽中,激發學生聆聽興趣,熟悉樂曲旋律,為自主學唱歌曲做鋪墊。)
二,多形式自主學唱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師:傣族的舞蹈好看,歌也好聽,聽,傣族的小朋友給我們唱了一首歌,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還是優美抒情的?
2,聽第一段歌曲:能隨著音樂小聲哼唱嗎?比比誰學得快。
3,試唱第一段:師唱,生小聲伴唱;再換過來,生唱,師伴唱。
4,生齊唱第一段。
5,聽錄音小聲唱第二段,講解“小卜少,小卜冒”。
6,師生對唱,男女生對唱第二段。
7,生齊唱第二段。
(設計意圖:在學唱歌曲環節中,我遵循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采用小聲跟音樂哼唱:比比誰學得快;師生互相伴唱;師生對唱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唱歌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唱歌曲。)
三、感悟理解,唱好歌曲
用什么樣的聲音唱才好聽呢?兩段連起來輕柔地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柔和的 聲音演唱歌曲,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
四、編創節奏,創造表現
1,請生背唱第一段。
2,設計不同的節奏給歌曲伴奏。
3練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唱,拍,跳集體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最后,完整地呈現一個綜合的表演,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他們有一定的成就感。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變現個人的情智。)
音樂說課稿12
1、說教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詩人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說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說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二、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四、根據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我把此堂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情境創設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提問學生聽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為接下去課堂的進行做良好的鋪墊。
二、歌曲教學
1、讓學生初聽《紅蜻蜓》伴奏。并提問:它描寫了什么?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
2、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范唱
4、學唱歌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速度節奏所表達的音樂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不同語言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停頓。》在整堂課中,我注重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學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音樂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松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贊美,也是小姑娘心里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為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為(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悅的情緒。(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并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說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為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1、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
(將幼兒的聲音打開來,為唱歌活動做好準備。)
2、復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范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通過對比發現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要好聽一點。并進行嘗試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3、練習兩個聲部演唱。
1、幼兒用聲音為歌曲伴奏,老師范唱第二聲部的歌詞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啦等幼兒說什么就讓他們用什么詞來伴奏)那請你用啦來為歌曲伴奏,在聲音伴奏時聲音也要輕柔,還要請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
(掌握歌唱活動中氣息的運用。)
2、幼兒練習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還可以用什么聲音來伴奏,喲,注意你的氣息摸好肚子。這是老師有意識地配上第二聲部的歌詞。
(老師運用無意識教學讓幼兒學唱二聲部歌曲。)
4、剛才你在演唱的時候聽見老師在唱什么,什么時候唱的?
5、出示第二聲部的圖譜
看看圖上有什么?畫圈的地方表示什么?(空拍)除了用剛才的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空拍,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圖譜上的內容唱一下。提醒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6、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幼兒先用聲音伴唱,教師唱第二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合作,你們還是用剛才的聲音來為歌曲伴奏,我就唱這一個部分的內容,你們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們自己的伴奏。
7、交換,我來為你們伴奏,你們來唱這部分的內容。
8、現在我們要將第一部分的內容也唱出來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內容,聽聽老師是怎樣唱的,現在我請周老師和我合作一下。
9、小結:像有兩個部分的內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這種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讓幼兒掌握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10、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合唱這首歌嗎。
那你們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輕柔的聲音來演唱,還有注意不要被別人的聲音吸引過去。
11、交換老師唱第一聲部,你們唱第二聲部。
12、現在老師不唱了要你們自己來唱了,在演唱的時候你可以看老師的指揮。
13、交換演唱內容多次練習。
(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鞏固二聲部的演唱方法。)
4、討論用什么辦法才能使歌聲好聽
知道在唱歌時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通過討論了解怎樣才能使歌聲更好聽,豐富幼兒的演唱技能)
音樂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XXXXX》。本節課,我主要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說教材,
《 XXX 》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教材 年級下冊第 單元第 個框題。《 XXX 》是一首 XXX 民歌,音調純樸簡潔,旋律起伏委婉(或:節奏鮮明輕快),頗具特點,歌曲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與熱愛。本節課的學習在整個單元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對教材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了如下三維課程目標:
首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參與音樂活動,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XXX 》。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歌曲,學生能夠運用各種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習用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根據 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是這樣設置的:注意掌握歌曲的節奏,如歌曲中的附點節奏。
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于把握和處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來我來說一下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小學X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有了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能力也有所增強,已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仍然是同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仍習慣于模仿實際動作。因此,需加強啟發式教學,發展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思維的能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設置情境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的特點,為學生創設一系列優美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還采用了節奏游戲法和學科整合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編活動的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探索性。
集體討論法:對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下面我來具體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律動表演,導入音樂課堂---學習節奏,分散難點---學唱歌曲---創編活動---拓展延伸。下面,我將分別介紹這五個環節:
一、律動表演,導入音樂課堂(2-3分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營造愉快、歡樂的氣氛,首先播放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范唱一句)和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XXX 》(這是本節課要學唱的歌曲,范唱一句)的伴奏音樂,與學生一起自由律動。用歌曲律動引入新課,對比感受兩首歌曲不同的情緒,從而加深對新歌《XXX》歌曲風格的整體把握和情感體驗。
二、學習節奏,分散難點 學生剛認識到.,便要他們正確的打出節奏,這對學生來說,更簡單化,再從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是難上加難。老師若能將.
有趣的口白配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信學生將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將(八分音符)視為一拍,教學生口念1、2、3、4,加上手
)學生熟悉之后,口繼續念1、2、3、4,但此時+),如此漸減成.。讓學生反復練.
│打拍子。
(只打一個及二個(+習。帶學生對..
.音符熟悉之后,再配上口白如│
.
│教師示范念一下,學生模仿。最后將此口白配上節奏音符。 練習,相信學生能輕而易舉的學會.
第二環節學唱歌曲(15--20分鐘)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首先,借用多媒體,播放歌曲《XXX》先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在聽的時候思考兩個問題:這首歌表達了什么情緒?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教師完整的范唱歌曲,指導學生聽辨歌曲中附點節奏的位置。
3、學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琴演唱2至3遍,要求速度不宜過快,學生用中速跟琴演唱,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避免讓學生用喊叫的聲音演唱歌曲,注意保護嗓音。
5、對歌曲進行兩種不同風格的范唱(現場演唱一句),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組討論對歌曲的處理意見。
6、通過師生接龍演唱游戲,在歌唱實踐中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 創編活動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情緒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編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編一些與課本情緒一致的節奏、詩歌、故事、游戲、音樂表演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一位同學都應及時關心、鼓勵。 第五個環節 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下面我來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去黑板上書寫: 題目
本節課我主要采取主副板書相結合的形式,
(指著第一個框)這一部分主要寫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之所以放在這里是因為他的位置比較醒目。
(指著第二個框)這一部分主要是對本節課主要內容的注釋說明,之所以放在這里是因為他有足夠大的空間留給學生展示。
(指著第三個框)這一部分是對本節課內容的補充說明。
以往我們總是說學生需要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新課標頒布以后,教師扮演者引導學生尋找水源的角色,在整堂課中,根據這一觀點,培養學生的主動能力和創造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音樂說課稿15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資料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音樂欣賞課,主要欣賞《馬刀舞》《小步舞曲》兩首風格迥異的樂曲,一首激烈昂揚,一首舒緩優雅,構成鮮明的比較。并且兩首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許多電影電視中出現過,經過以往的記憶學生更容易理解欣賞樂曲,《馬刀舞》富有快節奏的音樂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欣賞熱情,以優雅的舞步體會《小步舞曲》。
(二)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欣賞本事,對于音樂的節奏,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演奏樂器有必須辨知本事,對于電影電視媒介中常出現的但沒有留意的音樂在欣賞的時候更能夠提起欣賞興趣。
(三)教學環境的分析
本節課經過現代信息技術和課堂實踐活動來配合欣賞教學,從而更好的到達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備多媒體設施的教室,桌椅的擺放要預留出一片開闊的空間為課堂實踐活動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
(一)欣賞管弦樂《馬刀舞》,古鋼琴獨奏《小步舞曲》。經過迥異的風格比較討論分析不一樣風格的音樂描繪的是怎樣不一樣的場景,利用哪些元素來表現出不一樣的場景。
(二)欣賞的過程中利用音樂軟件辨別管弦樂的演奏樂器,經過舞蹈的形式體會小步舞三拍子的音樂特點。
(三)在《馬刀舞》中感受緊張激烈的戰斗氣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緩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首樂曲的特色欣賞與比較分析
(二)教學難點:課堂實踐活動中三拍子的小步舞與《小步舞曲》音樂的節拍要
四、教法、學法分析
《跳起來》是一節生動趣味的欣賞課,四年級的學生欣賞本事正處于萌芽狀態,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教師知識情景引導為輔,經過教師的情景引導,語言提示讓學生去發現欣賞過程中的亮點。在欣賞過程中采用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方式的體驗欣賞教學方法,《馬刀舞》從單純音響和現場演奏兩個角度去欣賞,不一樣的欣賞效果比較十分明顯,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樂曲,《小步舞曲》從聽音樂欣賞到以舞蹈的形式來體會樂曲,使學生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樂曲的魅力所在。《馬刀舞》欣賞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管弦樂的知識,以對樂曲的聽覺記憶為線索,共同探討總結所聽到的樂器,教師對其進行整理,將知識點慢慢具現化,由討論到總結到梳理層層進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動為主,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師生共經過合作,教師來領舞帶動全體學生,舞蹈的同時,用肢體與綜合感官來理解音樂。最終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欣賞后的比較總結,讓學生從教師的引導中漸漸獨立能夠把自我在欣賞中的所感所想進行總結。
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整合點
1、以描繪戰場的視頻資料導入,激烈的戰爭場景與教學資料主題相契合,更好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資料產生興趣。
2、以音頻與視頻兩個角度去欣賞音樂,單純的音頻資料熟悉音樂,演唱會的音響將音樂立體的展現給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弦樂隊的整體畫面,使學生有必須印象,利用動態的動畫圖片構成管弦樂隊的縮略圖,將管弦樂的分布簡化,使學生能系統的記憶其分組,利用textbook軟件為學生展示樂隊中的各組別的演奏樂器,既能展示樂器外形,又能聆聽樂器的音色,加深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六、課后總結與反思
本節課資料較多,所以在課堂環節的分配和時光的把握上教師要仔細的拿捏,雖然,兩首都是舞蹈音樂,可是《馬刀舞》節奏太快,不適合學生進行舞蹈配合,所以盡量用《馬刀舞》提升課堂氣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難,由單人,到雙人配合,提議將該課分為兩個課時。
【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音樂說課稿07-07
音樂說課稿05-31
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說課稿10-27
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說課稿02-07
小學音樂說課稿12-27
小學音樂說課稿07-10
教師音樂說課稿09-09
夜音樂的說課稿06-12
音樂春風說課稿04-11
湘教版音樂說課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