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池》說課稿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池》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池》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我愛門前的小池塘》是鄂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金波寫的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與課文《風》、《綠娃娃》、古詩《絕句》以“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為話題組成了一個教學單元。這篇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和口吻,形象地描繪了家門前的小池塘和池塘周圍萬物生長一片生機的美妙景象,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和諧、親密、柔美的自然畫卷。文中的小池塘是那樣惹人喜愛,它像一位永遠微笑的媽媽,把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蟲魚環抱在一起,它又像一個樂園,讓植物、動物和人在它那兒快樂地生長、生活。課文文質兼美、內涵豐富,富有童趣,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態和生命,給人一種美的愉悅,令人讀來,感受到一種童話般的美妙,字里行間里表現出一個孩子熱愛自然,富于幻想的純真之情。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圖,分兩課時教學,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內容: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學寫第一自然段中出現的四個生字。基于教材的特點和已學基礎,我預設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認讀鞏固生字詞,理解詞語“花蕊、睡蓮”,學寫生字“叢、青、年、面”。
2、能力目標:學習課文2至6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小池塘的生機與和諧之美,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是重點,感受小池塘的生機與和諧之美,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是難點。
三、教法和學法:
1、創設情境是低年級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根據兒童的年段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教材特點,教師采用用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如臨其境。學生則通過認真傾聽、仔細觀察、盡情地想象,投入地表演,走進小池塘的世界里,使自身多種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2、朗讀感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詞匯,培養語感,陶冶情操。本文語言生動優美,十分適合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學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練讀來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拓展延伸,生活的體驗是語文的源泉,語文的學習也必將回歸生活。教學末問學生:“還會有誰也喜歡小池塘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回答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池塘的生機與和諧之美,激發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因此,導入部分教師利用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老師親切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愛門前的小池塘,它永遠是——清清亮亮的(生齊答)。教師用課件呈現池塘圖,池塘周圍沒有其他景物,接著說:“小池塘現在有些孤單、有些寂寞,只要你們讀準了荷葉上的詞語,就會有很多小伙伴來陪伴它了。”這樣設計,不僅復習了已學內容,注意了本課時與上一課時的銜接,還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自然地過渡到下一教學環節。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去自主研究與發現。學生讀完詞后,教師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至5自然段,從整體上把握這一部分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誰也喜歡小池塘?來陪伴小池塘呢?”由于是一年級,剛開始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交流時要求不宜太高,可只說一兩個或不按順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圖片。
(三)放飛想象,美讀感悟。
這一環節是教學過程中突破重難點、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它們為什么都喜歡小池塘呢?”這一中心問題來學習、交流,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想象花草樹在池塘周圍高高興興生長的樣子,花開得鮮艷燦爛,小草長得又嫩又綠,樹長得高大、茂盛,想象它們會對小池塘說什么,指導學生讀出高興的語氣;學習第三自然段時,聯系圖片理解“花蕊”,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想象它們在干什么,如指名問:“你就是小蜜蜂,你在干什么呀?”生模仿小蜜蜂的聲音說:“嗡嗡嗡,我在忙著采花蜜呢!”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到原來小池塘也是動物們的樂園,怪不得它們也喜歡小池塘呢!第四自然段略學,引導學生聯系上文,知道正是因為池塘里的水清清亮亮的,小池塘才像一面明亮的鏡子,讓白云和青山把自己的影子映在池塘里,欣賞自己的美麗,讀出它們對小池塘的喜愛之情;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課件出示睡蓮圖,讓學生認識睡蓮,緊緊抓住第二句,讓學生想象畫面,欣賞課件,表演朗讀,從而體會睡蓮的美。整個環節的朗讀要注意形式多樣化,自由練讀、指名讀、引讀、范讀、表演讀等,通過課件形象的演示和老師生動的評價語,加深學生的感悟,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讀出層次,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印象,為背誦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訓練思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學完課文最后一段,老師總結全文:“瞧,有了大家的喜歡,小池塘越來越美了!我們也喜歡上了這個清亮美麗、充滿生機的小池塘。”課件出示池塘全景圖,學生看著唯美的畫面,聽著柔和的音樂,情感達到高潮,全班配樂朗讀全篇課文。然后,老師向學生提出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的小池塘真美,聯系我們的生活想一想,小池塘里還會有些什么呢?”學生的答案會有很多,教師要認真傾聽,注意評價引導,特別是出現知識性錯誤的得及時糾正。這樣設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點燃了學生的創新火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繼續對小池塘探究的熱情。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一年級語文應重視寫字教學,本課時學習“叢、青、年、面”四個生字,教師一方面讓學生自主識字,指導學生識記及書寫方法,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寫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良好的書寫習慣。
《小池》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在這首詩里,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這首詩內容淺顯易懂,短小精悍,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那應該讓孩子們學什么呢?
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目標:認識·“惜、柔、蜻、蜓”等生字,會寫“立”字。能正確朗讀并背誦古詩。
2、能力目標: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大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說目標
根據課題的研究思路、新課標的精神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義。
2、默寫古詩,既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三、說學情
在熟悉學生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會流利地朗讀這首詩了。因此,我順學而導,以學定教,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詩句內容和想象詩歌美景上。先讓學生反復讀詩句,在語言環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讓學生自讀質疑、釋疑,理解古詩內容。最后在優美的畫面欣賞和動情的音樂渲染中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達成本課的情感目標。
四、說教法
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了“誦讀悟情法”、“情境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設學生樂于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課堂氛圍中深入閱讀、感悟古詩。
五、說教學程序
(一)展開教學
1、看圖導入、走進《小池》。開始伊始,我讓學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詩,想以此營造學習古詩的濃厚氛圍。接著我直接揭題,引導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一開課便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兒。接著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他們見到過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描繪圖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詩的教學內容上來。這樣的安排,既扎實又有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對要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同步得到訓練。
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我用課件出示配圖配樂的動情范讀,使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古詩描寫的景物之美。同時也讓學生準確把握住古詩的朗讀基調。接著我讓學生自己出聲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暢。然后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讀、比賽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查反饋。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中,我們發現這樣一種“怪”現象:有的低年級的孩子都會背古詩了,但抽出古詩中某個較為復雜的字,他卻不能正確認讀。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加上識字教學仍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又從古詩中篩選出生字,讓學生認讀、組詞、記憶字形,扎扎實實展開語言文字教學。
3、細讀詩句、理解詩意。古詩教學中,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是我們老師最難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逐個講解詞句的意思,無疑會摧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在學生能讀正確、讀流暢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因為前面有觀察圖畫的鋪墊,學生能讀懂后半部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思。但前兩行“泉眼無聲惜溪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卻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質疑,提出不懂的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思考的過程,然后通過同學討論和教師的點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理解了古詩意思。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是二年級的學生,可是他們對詩句還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的,比如“樹陰、泉眼”這些詞語的理解。
4、啟發想象,感情朗讀。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重要的。讀這首詩,二年級的學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們想到的是什么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在朗讀感悟這一環節,我用課件出示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配以悠揚委婉的樂曲,教師用動情生動的語言描述引領學生走入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在學生充分調動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從而達到在有感情誦讀中加深體會、豐富想象、獲得審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學難點,達成第三條學習目標。
5、書寫生字、拓展延伸。為了鞏固生字的學習,我用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四個生字。先讓學生認讀,創造性記憶字形,觀察字形,然后教師擇其重點進行范寫指導,接著讓學生練寫,在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評議中感受漢字的美。在拓展環節,我用課件出示楊萬里的另一首描寫夏天風光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橋老師的一段深情誦讀的視頻讓學生欣賞,想以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積累更多古詩。讓學生從小感受到中華古詩詞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二)板書設計
《小池》·楊萬里·泉眼·惜·細流·樹陰·愛·晴柔·小荷·露·蜻蜓·立
我的板書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詩中描寫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點即四個準確傳神的動詞“惜、愛、露、立”進行板貼。板書對仗工整,既有助于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也能幫助學生掌握背誦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把要板貼的詞語卡片作為獎勵讓學生完成板書這一形式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應該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亮點。以上便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與思考,不足之處,敬請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小池》說課稿3
尊敬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小池》。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時間”“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九個方面來說一下我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一、說教材
古詩《小池》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組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楊萬里。這首古詩通過對細流、樹陰、水面、小荷、蜻蜓等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的勾畫了一副初夏風景畫。在這一組課文中寫的都是夏天的美麗景色,而《小池》這首詩又是這一組的第一課,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古詩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麗景色。
二、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學生活潑可愛,樂于讀書,求知欲強。對于閱讀已經產生了興趣,家長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詩學習,所以在閱讀中體味古詩內容的優美,并結合詩文的語言環境學習生字變得尤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區聲母“l”和“r”的發音不夠清晰,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特別注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于價值觀這三方面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池”“惜”等6個生字,會寫“立”字。
2、培養孩子朗讀古詩的興趣,并使孩子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復的朗讀使孩子能很好的體會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的書寫。
2、教學難點:會背這首古詩,并能體會這首詩的美麗景色。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對比學習法:運用以前學過的字來與現在將要學習的新字相結合,形成對比從而很好地學習將要學習的新字。
2、開火車法。
3、誦讀悟情法:國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讀》中寫到:詩不僅供朗讀,還要發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詠,真樣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詩教學切不可忽視朗讀,要讓學生通過吟詠把握全貌,理解古詩的內容。
(二)學法
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內合作
六、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古詩、準備生字卡片
七、說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走進古詩
因為孩子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所以在上課的開始我會讓孩子背誦自己拿手的古詩,從而營造一種學習古詩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直接揭題,讓孩子們齊讀課題,走進古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找孩子起來讀這首古詩,并對其進行表揚。
2、自讀古詩,認識生字
打開課本用小手指著古詩進行自由的讀,這是我將會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運用拼音來學習,還可以同桌或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能夠全部認識這首古詩中生字的孩子還是不多的,這樣設計就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出不認識的字,并能夠進行學習,更能夠加深對這些字的理解。
3、檢查自讀情況
(1)讓孩子看著打屏幕上的.帶著拼音的生字,點名讓他們讀這些字。在讀的過程中我會提醒他們讀準字音。
(2)讀大屏幕上的去掉拼音的字,并用開火車的方式來對這些生字進行記憶。
(3)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對新學生字進行記憶,例如“也、池”“昔、惜”“陰、晴”“柔、露”這些字的對比來進行記憶。
(4)同桌間運用手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檢測,加固對這些生字的記憶。
(5)讓孩子對新學的生字進行組詞。
這樣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掌握本節所要掌握的生字,提高自己的自我學習能力。
4、通過課件學寫生字
因為低年級孩子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學寫生字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通過課件上的筆畫順序,和教師在黑板上的書寫來使孩子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并讓孩子進行書寫且提醒孩子正確書寫姿勢。
5、把生字回歸古詩進行朗讀。
(三)理解古詩,朗讀感悟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孩子們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詞。這樣可以避免教師講課的重復。
2、不明白的字詞小組內進行自我解決。提高孩子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3、教師指導孩子把全詩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解決詞義和整首詩的意思。
(1)重點的講解古詩中的重難點字詞
(2)帶領孩子吧古詩的整體意思通一下
(3)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講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
4、指導孩子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從讀的過程中體會出古詩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5、指導背誦。
(四)作業延伸,全面鞏固
1、把這首古詩回家被給自己的家長聽。
2、在家長的幫助下再找幾首描寫夏天的古詩,并且吧這些古詩讀熟練。
九、說板書設計
小池
楊萬里
泉眼 惜 細流
樹陰 愛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小池》說課稿4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中班語言領域《小池》,古詩誦讀教學是新課改課題“德育園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研究。也是對學齡前兒童實施素質教育,倡導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兒園教學的特殊性和3~6歲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幼兒園古詩誦讀教學應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單純的死記硬背,枯燥的重復朗讀,不僅不能使幼兒愛上古詩的活動反而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在下面的活動方法中會為大家一一講述我選擇這節課所使用的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材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結合幼兒的認知基礎和本節課的活動內容,我擬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對古詩有興趣,萌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標:感受古詩所表達的美好意境。
3、知識目標:理解古詩的內容,學習用舒緩的語速吟誦古詩。
根據以上活動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活動重難點是:
活動重點:理解古詩所描寫的夏季景色,學會朗誦。
活動難點:感受古寺所表達的美好意境。
二、活動方法
教法: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我采用情景教學法,觀察法,談話法等方法開展本課的活動。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配上古典音樂和名家朗誦,古詩新唱等,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古詩。
學法:引導幼兒通過參與、討論、模仿、展示等活動方式,逐步完成活動任務,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等。
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的認知基礎,我做了如下準備:
空間準備,物質準備,知識準備(PPT、視頻、音樂等)
三、活動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活動內容以及幼兒的認知基礎,圍繞活動目標、重難點,我把活動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趣導課
幼兒背誦已學古詩,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會背古詩嗎?”
(二)自主探索
1、出示課件(PPT),引導幼兒觀察講述,了解古詩的內容。
師:“圖上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啊?”(泉眼、樹蔭、荷葉、蜻蜓)
2、示范朗誦,講解詩意,介紹作者。
名師朗誦視頻,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泉眼無聲惜細流--泉眼悄悄無聲是愛惜細細的流水。
樹蔭照水愛晴柔--樹蔭倒映在水面是它喜歡晴天柔和的風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嫩的荷葉剛露出緊裹的葉尖。
早有蜻蜓立上頭--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面。
介紹古詩作者。
楊萬里,南宋詩人,是我國古代作詩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詩以描繪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樸實清新,流暢自然。
3、不同形式的朗誦古詩《小池》,加以鞏固練習。
(三)活動延伸:
我運用的是《古詩新唱》,在輕松的音樂下,熟記這首古詩。
總之,在設計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我運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教育理念,積極為幼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為幼兒的一生奠定基礎。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池》說課稿5
活動目標:
1、借助圖片并提取已有經驗,理解詩歌內容,重點理解“抱”、“搖”的用法及含義。
2、能有表情的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3、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觀念。
活動準備:
1、教學圖片《我家小池塘》。
2、幼兒有對“池塘”這個詞的經驗積累和對倒影的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難點是幼兒對詩歌中重點詞語的理解。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老師問問你們每天你們都住在哪里呀?(家里)你們的家漂亮嗎?(漂亮)
(2)師:你家門前都有什么?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3)師:誰愿意起來說一說你家門前都有什么?(幼兒回答)
(4)師:你想知道我家門前有什么嗎?
二、結合圖片理解詩歌內容。
1、白天的池塘。
(1)師:你們看,我家門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嗎?(漂亮)
(2)師: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藍藍的,那么你們看,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引出“金太陽”)
(3)師:“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抱著金太陽”,小池塘為什么抱著金太陽(幼兒回答)
(4)教師小結:因為小池塘里有太陽的倒影,小池塘媽媽就像抱著自己的太陽寶寶,而太陽寶寶也喜歡被小池塘媽媽抱著。是怎樣抱的,用動作表示。
(5)師: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鳥、太陽)
(6)師:咦?小鳥、彩云、太陽怎么會在水里呢?(說出那是天上的小鳥、彩云、太陽的影子)
(7)師:都是他們的影子,小池塘這么漂亮“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像”。(重點引導幼兒理解“照像”)它們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給自己照相了,所以它們每天都愿意出來。
過渡:白天的小池塘真漂亮啊!
2、晚上的池塘。
(1)師:這是什么時候了?(晚上)太陽哪兒去了?(引出詩句“晚上太陽去睡覺”)
(2)師:太陽去睡覺了,誰又出來了?(月亮)哦,這么美的銀月亮出來了!(引出詩句“池塘搖著銀月亮”)池塘為什么會搖著銀月亮(幼兒回答)
(3)教師小結:因為魚在游,水就在動了,就好像搖著銀月亮。
(4)師:我們看一看現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魚)你們猜猜小魚會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在晚上其他動物、花草,都休息的時候它們會怎樣捉迷藏啊?(豐富詞匯:悄悄)引出詩句: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過渡:晚上的小池塘也很漂亮。
3、白天晚上的池塘。
(1)師:“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2)師:這是誰?(柳樹)柳樹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會怎樣?(高興)高興的時候柳樹會怎樣笑?發出什么樣的聲音?(讓幼兒回答并引出詩句)
過渡:難怪柳樹整天樂,沙沙沙沙笑聲響。
4、師:這么美的小池塘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老師把圖片上的事情編了首好聽的詩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教師完整的朗誦詩歌。
1、教師提問:1、詩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喜歡這首詩歌中的哪些句子?
2、師幼一起朗誦詩歌。
(1)師:白天時候的小池塘很熱鬧,所以在我們念白天的時候聲音應該怎么樣?晚上時候的小池塘靜悄悄的,所以我們應該用輕的聲音來念晚上的小池塘。
(2)師幼有感情的朗誦(加上動作)。
3、創編詩歌。
師:小池塘媽媽現在抱著太陽、小鳥(指著圖片),有的小動物啊(或有的東西啊)也想給小池塘媽媽抱一抱的,誰愿意來說一說?
四、活動結束:
1、師:小池塘這么美麗,你們小朋友應該怎樣來保護它呢?(環保方面)教師小結:你們都是講衛生、有愛心的好孩子,有了你們的關心和愛護小池塘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的,老師希望小朋友都來做環保小衛士,那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2、師:這首詩歌這么美,下課后老師把材料都放在美工區,我們一起去美工區把漂亮的小池塘畫出來,好嗎?
附:詩歌
詩歌:我家小池塘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著金太陽,
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
晚上太陽去睡覺,
池塘搖著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悄悄捉謎藏。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晚上都漂亮,
難怪柳樹整天樂,
沙沙沙沙笑聲響。
《小池》說課稿6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第3 篇課文《小池塘》。
根據20xx版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包括重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以及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第3 篇課文《小池塘》的內容,是小學一年級語文的重要內容之一。一課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給人一種美的愉悅。是一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好教材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征來說,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亮,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其中目標1和目標2是課文的重點,目標3是課文的重點更是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借助多媒體(或圖片)演示,緊扣詞句,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四、教學準備及教學課時
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及教學掛圖、生字小黑板。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歌曲導入,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著重對 “映、珍”進行正音,用實驗法引導理解“倒映”,重點引導讀好“ 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使學生通過選擇性朗讀,再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最后,我將預留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姐、吹、波、只”,尤其是“姐”,帶有新的偏旁“女字旁”,學生不易寫好,因此,我指導學生先看書上的筆順表,再通過老師的范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范地書寫。最后,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本課時我將通過復習舊知,鞏固字詞;精讀感悟,悟中生情;識寫生字,
探究入微;個性作業,拓展延伸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五、教法及學法分析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學法主要是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發揮想象力,聯系實際,通過口語練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鞏固字詞
我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閃一閃、明亮、倒映”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并相機地進行正音,接著啟發學生以連詞成句的方式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然后我將結合學生回答,創設去小池塘邊走走、看看的情境,引導他們再次走進文本,感受小池塘的明亮。
第二環節: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三個自然段。
(1)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自由讀第一段,圍繞“為什么說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這個問題,在小組中展開討論。
(2)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具體寫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是全文的重點,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
(3)第三自然段,是對小池塘的贊美,我扣住“五彩的世界”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找找表示色彩的詞語,聯系上面的說話練習,來體會景色的豐富多彩,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配上優美的音樂,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驗、感受表達出來。
第三環節: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我將預留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邊、陽、紅”3字,請學生自學筆順表,在學生交流字形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邊示范板書:尤其是“陽”字的雙耳朵要寫的向上一點,要寫得美觀勻稱。
在學生書寫時,我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教育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四環節:個性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此,我還布置了自選課外作業:1、畫一幅小池塘的畫。2、和爸爸媽媽去郊外,觀察小池塘、小河、湖水,說說感受。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個性作業,可以達到課堂向課外課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體會學之歡樂。
七、說板書設計
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小池塘
明亮 美麗
五彩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
《小池》說課稿7
各位專家、同行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池》,嚴格地說,應該是《縱橫碼與〈小池〉》,又或者是以縱橫碼支持《小池》的教學。
一、說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古詩,作者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里,詩人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題的研究思路、新課標的精神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字義。
2、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既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
3、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幫助學生學習生字詞。
難點:運用縱橫數字輸入法默寫古詩。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小組學習、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2)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3)運用縱橫,默寫古詩。
(4)歸納總結,補充拓展。
具體闡述如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取談話導入的形式,讓學生自由交流學習縱橫輸入法的收獲。學生學習了縱橫輸入法,打字的速度明顯提高,學過的字記得更牢,不認識的字也能輕松輸入……通過交流,學生分享了收獲的喜悅,興致盎然。
接著,我先出示編碼“9341”,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有些孩子已經忍不住在電腦上打出“9341”,大聲說出《小池》,于是課題很自然地揭示課題——運用縱橫輸入法學習古詩《小池》。
(二)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首先,我先出示本課生字“池、惜、陰、晴、柔、露”,讓學生小組合作,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在電腦上打出生字,并進行識記。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巡視指導,最后,通過搶答競賽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我在識字教學中設計這一環節,意圖是:①把縱橫輸入法與識字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既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又讓學生掌握了識字的方法;②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意義;③運用縱橫輸入法自主學習生字,并在學習過程中實施小組學習、生生互動,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運用縱橫,默寫古詩
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并能體會詩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然后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熟讀成誦,水到渠成。為接下來的古詩默寫奠定基礎。
接著,我讓學生運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
學生實際操作,進行競賽,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在電腦上打詩
(2)針對個別不會打的字可以求助老師,但要加時。
計時得出結論,到底哪個小朋友打得最快,進行表揚。
我的設計意圖是:①讓學生運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老師可以有效地檢查每個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然后進行下一步的個別輔導;②利用縱橫輸入法默寫古詩,還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生字的理解和認識,起強化與深化的作用。
(四)歸納總結,補充拓展
(1)組織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交流所學的知識。
(2)補充另外一首描寫夏天的古詩《所見》,讓學生回家用縱橫碼進行練習,并做好記錄。
總之,將縱橫數字輸入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們將繼續探索利用縱橫數字輸入法提高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開一扇窗!
《小池》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國家課程標準蘇教版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描繪了無限美好的祖國春光的。主要讓學生在感悟課文內容中,積累語言,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動、內容新疑、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寫的是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醒來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寫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小池塘的美。課文運用擬人化的寫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人一種美的愉悅,賦予靜態的池塘以動感和生命。插圖精美,富有兒童情趣。圖文的協調配置還具有引起想象、啟發思維的作用。
(二)課時安排
本課共用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會7個生字。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背誦課文。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根據新的教學大剛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及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
目標定為: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二、說教法
這一課時,我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由于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的這些年齡特點,這一課我主要利用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還適當地運用貼畫的形式進行教學,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個非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
2、以讀代講法
葉老曾經說過:“好文章是讀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可見“讀”的重要,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綱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通過比賽讀、男女分讀、師生對讀、表演讀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學法
本節課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我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創設情境的:其一,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進行補白練習來幫助學習語言。其二,利用掛圖通過老師的表達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從而使學生受到美好的熏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主要指導學生借圖朗讀助解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朗讀中也培養了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且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
這一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生字的掌握情況,以便發現錯誤能及時給予糾正。
(二)、誦讀課文,體驗感悟
過渡: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對小池塘有了一些了解,課文把小池塘比作什么?
板書:大眼睛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樣的大眼睛呢?
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再到插圖中找一找,看看像不像。
利用掛圖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蘆葦”像“長長的睫毛”。進而體會出小池塘的明亮。
②齊演讀。
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確出現了一個清清的小池塘,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通過表演讀,即以演促讀,以讀促演,讓學生體會到小池塘的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細觀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見誰呀?(我)
你們知道嗎?小池塘這只大眼睛也會看。不信,趕快讀一讀第二段。
①自由讀。
②貼畫。(白天,小池塘看見了什么?到了晚上,小池塘又看見了誰?)
貼畫形象地再現了語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與實際事物相聯系,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
③指導朗讀。
這些小池塘的眼睛里可美啦!分句誦讀,讓學生感受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中的美。
④反復誦讀表現美。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去讀。這里通過讓學生多誦讀幾遍自己喜歡的句子,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情緒化的“場”,讓學生主動地去讀,并在讀中有所感悟。
⑤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這一自然段。
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什么也會倒映在池塘里嗎?
⑥句式訓練:(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讓學生想象還有什么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模仿文中句式進行說話訓練,進行了語言的積累。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這么多景物,真是 (引讀句子)。
三、總結全文
小朋友,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們用明亮的眼睛去發現。
四、誦讀課文,積累內化
1、利用插圖指導背誦。
2、閉眼想象背誦。
五、拓展延伸,自主探究
1、讓學生畫一畫小池塘的美景。
2、在晴朗的夜晚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觀察池塘、小河的景色,說給大家聽。
這一設計體現了培養學生跨學科的綜合表達能力,同時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理念。
六、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運用形象的畫面和簡明扼要的文字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列出來,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小池》說課稿9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煉。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現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而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學生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孩子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所見》說課稿
一、說教材:
古詩《所見》是新課標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是清代詩人袁枚mei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他唱著牧歌,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回蕩。“騎黃牛”表現了牧童悠閑自在的神態。“歌聲”則表達了牧童愉快的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一句,寫牧童行走間,忽然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鳴蟬。“意欲捕鳴蟬”不是寫詩人所見,而是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閉口立”是寫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這句詩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這一細節,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牧童捕蟬圖”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所、捕、蟬、閉”等生字,會寫“詩、林、立”3個字。
2、能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所見》。
3、能背誦古詩。
三、說重點:認識生字,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說難點:古詩的理解與背誦。
五、說教法
l、直觀教學法: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通過圖、文、聲、動畫等直觀、能動的變化,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新穎的形式,精彩的畫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學生觀察體驗、抽象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圖文結合法:在教學中我圖文對照,讓圖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語言美統一再現,使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機結合。
3.質疑法:通過一連串的提問,讓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覺得自己仿佛身臨其境。
4.以讀代講法:本詩語言樸實流暢,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六、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用“看、找、讀、思、品、背”等方法學整首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像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感,并且使學生逐步掌握其學法,達到自求得之的目的。
七、說教學程序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
第一,運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媒體,張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在導入時,我請小朋友們看圖,說說自己從圖中看到的,啟發小朋友充分想象當時森林中的情景。然后通過聽蟬鳴聲,請小朋友想象牧童當時的心理活動等。這樣在小朋友在真正學習古詩之前已經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礎,對后面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于是,在學習古詩時,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吟誦來完成的。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當然,在我實施教學的時候,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我在引導小朋友理解“歌聲振林樾”時,引導不好,究竟是誰的歌聲就是引不出來,最后有小朋友說到了是牧童的歌聲,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說是蟬的叫聲,我只好以它們共同的歌聲結尾。
《小池》說課稿
一、說教材:
《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煉。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吟誦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池、惜”等7個生字。會寫“立”1個生字。
3、抓住詩眼“惜、愛”體會小池之美、畫面之諧、詩人之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說重點:
以朗讀和背誦作為基本訓練形式,讓學生通過反復吟誦來逐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麗可愛,接受美的熏陶。
四、說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細流”與“泉眼”透過字面意思挖掘詩句背后的意蘊,感受到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五、說學法:
對于一首古詩,在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繁冗枯燥的解說,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種把詩的言語肢解為有關言語,捎帶情理的空洞說教的教學,讓學生對詩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終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詩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這樣學:
1、強調吟誦傳情法。前面已經講述,詩歌學習缺少吟誦,就等于是魚離開水一樣。詩歌應有的意境就會喪失全無。所以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為途徑,配以音樂讀,體會情趣讀,從而使學生在吟誦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養趣法。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本詩也不例外,抓住古詩中“惜、愛、立”,品味、深挖,讓學生走進詩境,體驗小池的情與愛,才能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詩味詩情,感受作者對小池的喜愛。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審美的翅膀,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現為實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
美的。因此,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立上頭。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淀了語言,更重要能使學生獲得小池不僅景色美,而且和諧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
4、多媒體整合法。本詩雖是描寫初夏的小池的景色。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言語積累能力比較低,理解起來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學古詩前運用多媒體以圖說話引入,以詩找景,以圖解詩,以景悟情,變靜為動,化難為易,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六、說教學程序
(一)、觀圖說話,激趣導入
1、出示小池圖,思考提問:圖上畫了什么,怎么樣?
2、組織學生說說畫面的景色。(從訓練學生根據圖畫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古詩的語言品味學習,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反復誦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教師示范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3、學生繼續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4、提煉詞語品味(出示詞語)
(1)學生讀
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尖尖角細流晴柔
(2)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從剛才那幅圖中找到這些景物嗎?然后找景物,乘機理解“ 泉眼、細流”等詞。
(3)學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過組詞讓學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軟
師:晴可以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組成柔和、柔軟,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圖中的哪里?學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對于一年級學生讀圖相比于讀字,更感興趣。從讀圖到讀字,再從讀字到讀圖,這種圖文結合一是合乎學生發展規律,二是有機的把識字與理解結為一體,既能讓學生識字讀書,又能使學生在圖理解詞的意思,突破了學生閱歷少,對于古詩文理解的難度。)
5、師:這幅畫十分美麗,有泉眼、小荷、樹陰、蜻蜓構成了一副和諧的小池圖。你們喜歡這首詩嗎,喜歡哪一句。學生以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詩意、詩味、詩情原本就存在于詩的言語中,通過反復誦讀,自然詩歌的意味情也會明晰起來,當然在學生述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時,詩美的表達方式也潛移默化到學生的頭腦之中,這與作者的喜歡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進詩境,體會詩情
1、你們都喜歡這首詩,是因為喜歡這些景、這小池,詩中哪些字是說喜歡的意思?
(1)學生找出惜、愛,教師隨機也提問:誰惜誰,誰愛誰?同時理解簡述詩句。
(2)還有誰喜歡誰,為什么?同時理解簡述詩句。寫“立”。
2、在這樣美麗的小池里,小荷剛剛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歡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頭,還有哪些動物立在上頭呢?想象說話。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3、可見,小池是多么美麗,而且每種景物都喜歡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誰來有感情的朗讀。朗讀指導,讀出美麗、和諧、喜歡,配樂朗讀。
(借助圖畫,抓住詩眼“惜、愛”引領學生走進詩所描述的意境,在詩境中表達想象,學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們能體會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諧、什么喜歡。學生從詩的字里行間體會詩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師:這是一首描寫初夏小池的寫景詩,它表達美、表達愛、表達和諧。詩人愛小池嗎?我最愛小池中的什么?為什么?
詩人最愛小池的,因為 。
隨著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朗讀訓練,讀出詩人的愛池之情,特別要讓學生站在詩人的角度吟誦。
2、詩人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學生回答)詩人不僅是愛小池的人,還是一位愛自然、愛田園風光的人,具有愛心的人。出示楊萬里的兩首詩,學生誦讀。
(從認識一首詩并進行感情吟誦到吟誦兩首詩,從學習一首詩到認識一個人,楊萬里在一年級學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詩人,而是見得到,摸得著的朋友,學生爭著讀詩的興趣也會因此大增。)
七、說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達到激勵、導向、調控作用。在這節以詩歌誦讀的古詩教學課堂,我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當學生朗誦出現誤差時我給予糾正安慰,當學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時我給予尊重引導,當學生理解感悟呈現連珠妙語我給予表揚放大。這樣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予以鼓勵、評價,以建構民主、互動、和諧的課堂,讓課堂詩情飛揚!
《小池》說課稿10
《小池》系新課標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下面我就一年級學生學古詩的特征,古詩教學所應遵循的規律,來講述自己對這首古詩處理、研究、設計的過程及體會。
一、說教材
古詩《小池》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麗、和諧、充滿“愛”的景象。它以泉眼、樹陰、小荷、蜻蜓為意象,一動一靜,動靜結合,勾勒了一幅充滿活力與和諧的畫卷,表現了初夏的情趣,表達詩人喜愛小池,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這個詞以外,本文淺顯易懂,短小精悍,特別是“愛、惜、立”十分有趣,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也是培養學生吟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學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憑借。這首詩應該讓他們學什么呢?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生學會誦讀古詩,正確吟誦古詩,有學習古詩的興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 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朗讀并背誦古詩。
3. 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大意。
教學難點:讀詩聯想畫面,感受詩歌清新自然的寫作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對于一首古詩,在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如果只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繁冗枯燥的解說,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種把詩的言語肢解為有關言語,捎帶情理的空洞說教的教學,讓學生對詩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終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詩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這樣學:
1、強調吟誦傳情法。前面已經講述,詩歌學習缺少吟誦,就等于是魚離開水一樣。詩歌應有的意境就會喪失全無。所以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以正確讀—熟練讀—感情讀為途徑,體會情趣讀,從而使學生在吟誦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養趣法。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本詩也不例外,抓住古詩中“惜、愛、立”,品味玩索,深挖細酎,讓學生走進詩境,體驗小池的情與愛,才能讓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詩味詩情,感受作者對小池的喜愛。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審美的翅膀,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現為實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現美的。因此,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立上頭。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淀了語言,更重要能使學生獲得小池不僅景色美,而且和諧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古詩的興趣。
相信學生在我的引領下,肯定會做到低聲慢吟,欣賞入境,感悟美感,體會詩情,表達自己對詩韻的理解。教室里也肯定會書聲朗朗,詩聲揚揚,情聲激蕩。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池上》誰還記得,指名背出,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蓮花的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和小池塘有關的古詩,題目叫《小池》,板書題目。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同學們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們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會有什么美麗的景象呢?學生自由想象并用語言描繪。
2、我們一起看看課本插圖,看看課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說一說圖上畫了什么景物。試著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那么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學習生字。
4、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昔”認讀那么老師給它加個豎心旁“惜”你還認識它嗎?你還能給“昔”加什么偏旁?
(2)同樣方法學習“廷”和“蜓”。
(3)指名讀全詩,教師正音。
5.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體會詩意
1、請一個同學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圖,想想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
2、寫泉眼詩人是怎樣寫的?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誰舍不得誰?誰能說說這行詩的意思?
(1)指導讀出舍不得的語氣。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
3、作者又是怎樣寫樹陰的呢?讀第二行,“樹陰照水”怎樣理解?晴柔剛才同學們學生字已經理解了,“愛晴柔”又怎樣理解?誰喜歡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呢?這行詩是什么意思?
(1)指導讀出喜歡的語氣。
(2)學生練讀,男女比賽讀。
4、小結:這兩行詩寫了小池周圍的景物--泉眼和樹陰。作者把泉眼和樹陰寫得像人一樣懂得感情,其實是融進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愛)請同學們把兩行詩連起來讀一讀,讀出舍不得和喜愛的語氣。
指名讀,賽讀。
5、寫"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
讀三、四行。這兩行詩寫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這兒是什么意思?嫩和荷葉剛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樣?哪為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因為只有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剛剛露出尖尖的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起來這兩行詩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把這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怎樣讀才能表達出生動、有趣的情景呢?
指導朗讀。
6、把四行詩的意思連貫起來說一說,注意詩句中內容之間的聯系。(自己說,互相說,當眾說)
7、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夠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復朗讀,指導讀出語氣
9、全班朗讀。
10、有感情的朗讀小詩。
四、總結: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五、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1、默寫古詩。
2、找一找楊萬里的詩背一背。
七、說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運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手段,能夠達到激勵、導向、調控作用。在這節以詩歌誦讀的古詩教學課堂,我努力以真誠的語言,溫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當學生朗誦出現誤差時我給予糾正安慰,當學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時我給予尊重引導,當學生理解感悟呈現連珠妙語我給予表揚放大。這樣及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及時予以鼓勵、評價,以建構民主、互動、和諧的課堂,讓課堂詩情飛揚!
《小池》說課稿11
一、說活動背景:
這是一首清新、活潑的小詩,作者從孩子的眼光以擬人化的手筆向我們展示了小池塘白天和晚上不同的美麗畫面,為我們創設了一個兒童想象的世界,涌動著孩子對周圍世界的純真、喜愛的情感基調。中班的孩子喜歡活潑、有趣的文學作品,能理解簡單的詩歌內容,能初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但對詩歌中蘊含的情感體驗不夠。因此這也是老師在引導中班孩子情感體驗方面的一個教學方面的挑戰。于是,本活動我主要抓住實物和倒影的關系,通過理解幾個動詞,如:抱著,搖著,照相、捉迷藏,幫助孩子體驗詩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新《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活動目標:
1、在欣賞詩歌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容。
2、積極參與文學活動,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體驗詩歌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樂的情緒。
二、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鼓勵家長帶領孩子在白天和晚上觀賞同一處美麗景色,讓孩子感知其中的區別。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主要是兩幅場景圖,一幅是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小池塘里映著太陽,小鳥和彩云”;一幅是小池塘晚上的景色“小池塘里映著月亮,星星,小魚在游動。”配有動畫以及配樂朗誦的詩歌。
三、說教學方法:
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直觀形象的教具和教學方法,我會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
四、說活動程序:
本活動我主要安排了四大環節,接下來我具體談談每個環節是怎樣開展的。
第一環節:觀賞動態畫面,激發講述興趣。
教師點擊課件,屏幕展示動態畫面,說:小朋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呀?這里為幼兒創設了自主觀察,大膽表述的空間。中班的孩子一般表現為看到什么就講什么,因此,說的會比較零碎,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孩子有順序的講述,可以先說說這幅圖上有……。有……。還有……。;那幅圖上有……有……。還有……。,幫助幼兒能比較完整地講述,隱性提示幼兒整體觀察,然后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這里兩幅畫面說的是小池塘白天和晚上的景色。那么,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樣的?晚上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來聽詩歌《我家門前小池塘》。
第二環節:欣賞、理解詩歌,體驗詩歌中美的意境和快樂的情緒。這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所在。我分三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驟:欣賞詩歌,理解、感知詩歌第一段。
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動態場景,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運用豐富的表情、合適的體態語,吸引幼兒專注、認真地傾聽,幫助幼兒初步感知詩歌所蘊含的美的語言和美的意境。接著老師提問:小池塘白天是什么樣子的?把畫面切換到小池塘白天的景色,并單獨一張放大。此時中班的孩子可能會結合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的語言零碎的說出一些內容,老師要注意及時反饋和梳理,從而豐富詩歌中的句子“白天抱著金太陽”“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并鼓勵幼兒說一說,做一做。然后老師問:為什么說是“抱著”金太陽?小鳥和彩云都愛來“照相”呢?這里,老師重點抓住兩個動詞“抱著”“照相”,通過做一做,玩一玩,幫助孩子加深這兩個詞的理解和體驗,從而進一步感受事物和倒影的意境美,感受小池塘的溫馨和快樂。最后,帶領幼兒有感情的念念詩歌第一段,在誦讀的過程中,幼兒的情感體驗就會自然而然的激發出來了。
第二步驟:再次欣賞,理解、感知詩歌第二段。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并伴有配樂朗誦,引導幼兒傾聽。由于第一遍欣賞相隔了大約7———8分鐘的時間,對于中班的孩子要去回憶詩歌第二段的內容,那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理解、感知詩歌第二段前有必要再安排一次視聽結合,為接下來的交流信息提供服務。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作用于幼兒的眼、耳,能大大增強幼兒的感官刺激,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詩歌。詩歌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基本和第一段一樣,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搖著”“捉迷藏”這兩個動詞,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等方式幫助幼兒感知和體驗。當幼兒講述后,教師要及時反饋和豐富詩句,并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最后鼓勵幼兒有感情地念一念。
第三步驟:以朗誦第三段的形式小結。
教師說:我家門前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難怪柳樹整天樂,沙沙沙沙笑聲響。稍作停頓后說:小池塘的景色可真美呀,讓我們跟著念一念吧!自然過渡到第三環節。
第三環節: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本環節我也分兩個步驟開展。
第一步驟:老師播放多媒體課件,鼓勵幼兒一邊欣賞一邊跟念。跟著錄音朗誦,有二段心理就沒有負擔,而且在前面的環節里幼兒已學說了詩歌中大部分的語句,跟誦就顯得輕松而自然。
第二步驟:教師帶領幼兒加上動作、表情有感情的朗誦,在朗誦達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體驗詩歌中快樂的情感。
第四環節: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教師說:如果你家門前有個小池塘,還會有怎么樣的景色呢?
這里又給了孩子一次講述的空間,鼓勵孩子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專注微笑著傾聽,對于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給以引導,用清楚規范的語句反饋給他。最后老師鼓勵孩子在美工區把想象中的池塘景色畫下來。
【《小池》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池》說課稿07-15
小池說課稿07-09
《小池》說課稿07-23
小池說課稿07-12
《小池》說課稿07-23
《小池》說課稿07-25
《小池塘》說課稿02-22
《小池塘》說課稿06-13
小池塘說課稿06-14
《小池》說課稿的總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