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
一、備課設想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知道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教材在討論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注意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親身經歷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
本節課,主要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在備這節課時,結合課程標準、教材、教師用書,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知識經驗。
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二、試教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以下三點:
第一,復習導入 ,夯實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學生理解起來,并且能夠很好的.建立起面積空間觀念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記得我在試教的過程中,將新課的導入部分也做了精心的設計。以我校運動會為切入點,出示三張運動會上同學比賽的長方形照片,通過比較三張照片面積的大小引入本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但是在試教的過程中,我感到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知識點,對于本節課教學實在太重要了。在新課教學中,我們感到班級中,中下等學生對于面積、周長;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等出現知識上的混淆,直接影響學生對本節課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遺忘規律的特點,本著對學生負責的原則,我狠心將創設的情境刪掉,換上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復習舊知最為導入新課的基本環節,這種設計可能在現在新課標倡導的課堂教學中很少再看到復習舊知的環節了,但是我覺得教學始終是要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
雖然這樣的設計讓聽課者少了眼前一亮的感覺,但是對學生學習新知意義還是深遠的,掃清了知識障礙,為順利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第二,引導學生參與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建構主義認為,所謂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個由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出、傳遞知識的過程,更不是一個學生機械、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這些知識的意義和自我發展的過程。
很顯然,這個知識構建的過程是不可能由別人來完成的,它必須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經驗之間發生交互作用來完成。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根據教學內容的這些特點,我組織學生開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動。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我分為三個層次:
1、猜想;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關系
2、驗證:
(1)明確目的:我們驗證什么?
(2)明確方法:怎么驗證?
(3)明確要求:合理分工。
(4)實踐活動:合作探索。
通過同桌合作,用多種方法驗證上面的猜想。進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創造過程卻是鮮活的、生動而有趣的。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體現了《標準》中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第三,搞好課堂訓練,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素質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性環節。所謂有效是指通過老師在一節課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是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我既注重過程,也注重結果。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從多種角度訓練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九義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2小節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
在備課伊始,我們首先研讀教材和教參,明確本節課在這個單元中的地位和意義,以及這個單元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學習中的地位和意義。
在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本單元的前幾節課學生又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而本節課是小學階段探究圖形面積的第一節課。學好本節課的內容,能為以后探究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計算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我們的教學思路是充分利用教學內容的這些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親身經歷比較完整的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注重發揮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揚長避短:有些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但有些內容,不如使用常規教具和學具的,就讓學生真實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操作經驗,更有利于他們認識表象的形成。以上這些都成為我們進行最初預設的基礎。
二、磨課歷程:
本節課我們大體經過三輪的備課、試教和修改。在此過程中,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專家們所強調的兩個“充分”:一是要充分運用教材資源,二是要充分領會教材意圖。
(一)、導入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們原來設計了一個情境:“兩個操場,要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你怎么想?”我們的意圖是:讓學生復習比較面積大小的一般方法:重疊法,用單位面積測量后再比較的方法……,體會出此處用這些方法都不方便,不現實,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利用面積公式,直接求出這2個操場的面積?
聽過我們的預設后,專家老師提示我們兩點:
一是沒有立足于教材的前后聯系,完全拋開了前面所學的面積和面積單位,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是看這個圖形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些與本課相關的知識。
二是教材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單元主題圖并不僅僅是一塊“單元敲門磚”,不能只在單元起始時使用一下就扔掉。為何不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又另外尋找導入的載體呢?新課程的教學要注重常態教學的研究,要注重節約教育成本,解放教師。
所以,我們最終選擇直接使用單元主題圖引入。因為這幅教室場景圖是學生十分熟悉而親切的,并且圖中提供了關于面積的豐富的學習信息,可充分加以利用。
我們設計教師從圖中選取墻上的一幅長方形的畫作為導入的載體,讓學生估一估這幅畫的面積,然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以幫助學生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如何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來進行測量,以及圖形的面積大小就看其中包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
這樣在與學生相關聯的背景下呈現有關的學習內容,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感覺比較自然流暢。
(二)、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原來的設計思路是:實驗操作→猜想→驗證。
⑴.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來測量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的面積。
⑵.讓學生根據擺的過程來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之間的關系。
⑶.再通過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驗證猜想,得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2、出現的問題:
專家指出:一般我們都是根據多次操作、實驗獲取結果,再觀察、發現其中規律性的地方,才能依此做出猜想。像例2的第1小題這樣,只根據一組數據就要求做出相關的猜想,這是不符合科學的認知規律和研究規范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
同時,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兩個問題:
⑴.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無法得到長和寬的數據。
由于第1次操作時直接給出了長和寬的數據,學生在此只是量出了面積,而對于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者之間的'關系感受還不夠,因此到擺不同的長方形時,部分學生對于通過操作得出長、寬的數據有些困難。
⑵.猜想過程中結論過早出現,導致部分學生直接套用猜想填數據,出現“偽驗證”。
我們發現部分學生未按要求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而是直接套用猜想,填寫長、寬的數據,未能達到驗證的真實效果。
有鑒于此,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對此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
3、修改后的設計:
此處分成4個層次:
⑴.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擺,然后通過鋪擺結果能看出長方形的面積以及長和寬。
這次的鋪擺,著眼點在于通過操作找到鋪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鋪擺面積單位的個數得到長和寬的數據,通過這樣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方法,為后面的活動掃清障礙。
同時幫學生感悟所擺面積單位的個數與長和寬的關系,便于學生接下去理解、推導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⑵.學生拼長方形,運用剛才掌握的方法得到長方形面積以及它的長和寬。由于學生拼的長方形各不相同,這里就可以得到多組數據,為觀察、歸納提供了素材。
⑶.觀察、比較這些數據,發現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⑷.驗證:出示一個長方形,直接告訴它的長和寬,讓學生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了第3次的鋪擺,再一次驗證,以最終確定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1。在此之前,同學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局部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和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同學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同學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同學勇于探索,培養同學的探索精神。讓同學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讓同學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同學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同學積極、主動、發明性的思維。
2、學習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同學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測——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⑵、情感目標:
①、讓同學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測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同學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同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同學已有的經驗動身,讓同學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向同學提供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同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同學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同學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同學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同學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身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同學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同學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測,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資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生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同學大膽猜測、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同學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想、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同學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同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想——驗證,讓同學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發明,培養了同學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優秀教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
①同學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同學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身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 一猜)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②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方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同學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同學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身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丈量或只丈量長和寬再相乘……)
④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拼、量,同學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同學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同學去猜測、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同學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發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同學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需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助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同學操作,觀察討論,猜測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沛創設情境、提供協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同學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發明的火花,我們的同學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40—42頁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
2、學習目標:
⑴、知識技能:
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⑵、過程與方法:
①、 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利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并嘗試克服困難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5、突破重難點的策略: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疑難引入,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所學知識用來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數學資源。加之學生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有了用方格來度量一個圖形面積的經驗,所以在這節課設計時我換掉了例1,用問題直接引起學生對課題的關注,通過擺一擺,猜一猜抽象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利用例2來驗證公式。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三、說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去拼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個方格,寬是多少方格,面積是多少個方格。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并用擺和計算兩種方法進行驗證。在此基礎上把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4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邊長4厘米的.,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大屏展示疑難: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學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看用幾個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擺出來。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師生交流,提煉方法:(猜 一猜)
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你能大膽猜一猜嗎?
通過拼擺,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討論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自主探索,驗證方法(驗 一驗)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8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現的情況:用1平方厘米來測量或只測量長和寬再相乘……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一個圖形的面積都相同。)
4、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學生交流、再一次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一用)
①口答。這些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②、電視機熒屏長56厘米,寬42厘米。多少熒屏的面積是多少?
③、一個正方形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④、下面是一套房子的平面圖,你能算出喜歡的房間的面積嗎?
6、總結回顧,加深印象。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教科書第77~79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教材首先安排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并填寫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填寫表格。通過測量和觀察,最后通過交流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并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接著安排學生依據正方形的特征,運用知識遷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教學關鍵:借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道理,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說學生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我主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索、交流,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以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導入新課:
1、復習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呈現出1cm2、1dm2、1m2的面積規定)
(2)(課件顯示)下圖是由邊長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2、引入
(1)(課件出示教室黑板圖)
教師: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積,你有什么辦法?用面積單位去量。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談話: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研究活動,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邊長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組合作,用3個、6個、28個小正方形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擺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寬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最后由組長填寫在表格里。
1cm2正方形個數
師問:你們擺成的長方形是什么樣的?組長匯報,課件展示部分情況。
師問:表格中長方形面積的平方厘米數與所用的小正方形個數有什么關系?(用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圖。
3、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讓學生觀察例2中的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呢?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就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談話:下面我們就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
出示例3情景圖:求面積。
(1)談話: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幅情境圖,電視熒屏是什么形?(長方形)你們會計算電視熒屏的面積嗎?讓學生獨立完成。56×42=2352(cm2)。
(2)這兒有一塊遮電視機的方巾,它又是什么形呢?(正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小組內討論一下,指名回答。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遮電視機的方巾的面積又怎么計算呢?讓學生獨立完成。9×9=81(dm2)
2、師問: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小熊遇到的困難你們可以幫助它解決了嗎?我們只要知道長方形的什么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積了?課件出示水池的長和寬,同學們幫助小熊計算一下水池的面積吧。8×5=40(m2)
四、鞏固練習。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4cm6m
六、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小節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已經具備了觀察、比較的意識,并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了面積及面積單位,會用面積單位直接測量面積,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小組協作法、觀察法和發現法三種方法。
由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盡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盡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教學流程設計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下午學校安排咱們班的同學給教學樓前的兩塊草坪澆水,(課件出示兩塊草坪)老師準備分成男女兩組,請你們自己選擇。教師鼓勵男生承擔較大塊的草坪,究竟哪塊草坪大呢?(男女生爭執不休)怎樣比較草坪的大小呢?從而得出要比較草坪的面積。(適時提問什么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進一步引導如何比較面積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疊、數面積單位)對于面積較大的草坪這兩種方法又太麻煩。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通過真實情景的創設,自然地引出了本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主題的思考,引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為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為下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二)觀察發現,猜一猜
課件出示四幅圖片(背后畫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關系為①長相同,寬不同;②寬相同,長不同;③長寬都不同。請學生根據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圖的面積,并結合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當學生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求證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數量關系。
觀察課件上的三幅圖片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教師板書:
長(厘米) 寬(厘米) 小方格個數 面積(平方厘米)
8 54040
8 64848
7 64242
10 33030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排的個數(長所包含的個數)×排數(寬所包含的個數)=總個數(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發現: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三)自主探究,驗一驗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已知長、寬的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測量長方形的面積,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情況教師擇機板書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并介紹字母公式S=a×b
【在驗證歸納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際驗證并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在推導正方形面積公式時,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時,把一個長8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6分米、寬6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即長和寬相等時,就變成了邊長×邊長,從而總結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有了明確認識以后,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前提出的選草坪的問題。安排相應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進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拓展題目作為作業,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期待下一課的到來。
在這節課上,我主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實驗—發現—驗證-歸納總結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測量、猜測、驗證、想像等過程,在合作探究中歸納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學具操作和課件演示,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從而形成豐富的數學體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課堂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是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 模式的背景
(一)對自己教學工作的剖析
回想一下自己的課堂教學,盡管已經融入了新課程的理念,可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帶著傳統課堂教學的影子:課堂上淡化情境的創設;教師講的多,學生探究的少;關注更多的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忽視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知識建構環節時間分配少,套用公式的鞏固練習時間多,課堂小結流于形式等。
(二)對學生現狀的分析
學生對于數學概念這類知識的學習習慣于死記硬背,只知道其然卻不知道其所以然,因此出現了只會套用,而不會靈活應用的弊病。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的數學概念就會零散,自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基于上述原因,我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我縣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為契機,結合我校的數學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和自己數學教學的實際,確定了:鋪墊引入、溫故知新——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自主探究、建立模型——鞏固應用、反饋調節——自我梳理、總結提升”的主體發展式五環節教學模式。
所謂主體發展是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其主體作用得以發揮。
二、模式的論證
我從五個環節對我的教學模式進行論證.
環節(一)鋪墊引入、溫故知新
小學數學新知識的學習,大多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的。復習舊知,可以為學習新知打下扎實的基礎,會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此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抓住新知與舊知的聯系點,可以通過填空、口算、筆算、解決問題等形式對舊知識進行回顧,做到溫故而知新。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一個源于生活實際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會使他們非常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力量。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進行情境的創設,可以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也可以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等。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索、思考的環境。 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適時引導、點撥,提升學生的發現,建立正確的模型。學生可通過質疑、猜測、嘗試、驗證、操作、交流等形式進行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索,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可以是直觀演示,也可以是動手操作;可以是對問題的分析、也可以是對結論的驗證。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建立表象、感知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而明理。
環節(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課堂練習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反饋的主要途徑。
練習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要做到“課本習題為主,課外習題為輔”。習題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循序漸進,從生活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同時, 課堂練習要與學生反饋相結合,做到及時反饋,適時“調節”。
環節(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有效的課堂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突出重難點,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梳理,“你今天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難?”“你今天表現如何?”是我們常用的總結語。教師可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從知識、方法、思想、情感態度等方面再進行總結提升。
三、模式的論證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的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學習過程中,鍛煉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教學設計:
【環節一】鋪墊引入、溫故知新
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復習常用的面積單位,接著讓學生為網球場、橡皮、課桌面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讓學生結合實物正確區分面積單位,進一步鞏固了用面積單位來計量面積的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環節二】情境激趣、引發思考
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圖畫、估計面積、動手擺面積單位來測量面積,讓學生初步感知每行、幾行與長和寬的關系。接著出示我們學校的操場圖,學生通過直觀感知擺面積單位比較麻煩,應尋求計算的方法,從而明確學習本課知識的目的。然后讓學生猜想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最后以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到底什么有關系呢?引發學生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此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環節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這個環節我將分為4步來實施:
1、動手驗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并記錄相關數據。
2、交流歸納。觀察表格得出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明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深入明理。為什么長乘寬就能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呢?學生思考交流后,教師結合課件進行演示后小結,讓學生既掌握公式,同時明白其算理。
4、知識遷移。引導學生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系,得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此環節大約需要15分鐘)
(四)鞏固應用、反饋調節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學以致用,同時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基礎練習:包括填一填、選一選,計算花壇的面積和周長。
變式練習:求正方形的面積
綜合練習:求剩下圖形的面積
拓展練習:巧算面積
這些練習,從多種角度訓練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做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此環節大約需要11分鐘)
(五)自我梳理、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在課的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收獲,注重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又總結了學習新知的方法。最后布置生活作業,讓學生更充分地體驗數學的實際應用。
(此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
長
(分米)
寬
(分米)
1平方分米正方形的個數
(列式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
(平方分米)
(1)
3
2
3×2=6
6
(2)
4
3
4×3=12
12
(3)
4
1
4×1=4
4
(4)
6
3
6×3=18
18
長方形的面積=長 ×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 邊長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97—98頁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例1。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
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采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2、學習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并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⑵、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說教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學生分小組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典型和有意義的材料,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長5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1、溝通知識,建立聯系(擺一擺)
①學生估計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大約有多大?
②學生把準備好的學具(面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拿出來擺各種長、寬數據不等的長方形,想一想:自己擺出來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自主探索,領悟方法(猜一猜)
①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每組選擇一種進行探究。
一種:一個長3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
二種:一個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三種: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
②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想辦法求出各自圖形的面積。
學生先討論、交流想法,再在練習本上求長方形的面積
③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說出自己的方法。
④師生交流,提煉方法: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拼、量,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有關系,并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利用遷移,探究知識(驗一驗)
①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把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漸變成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
②學生交流、驗證計算公式的產生過程是否正確?
③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系。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
4、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①請你幫老師配玻璃:老師辦公桌上的一塊玻璃面積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碎了,我想配一塊和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你們幫忙算一算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②學校有一塊邊長16米的正方形園地,中間有一個邊長4米的正方形花壇,周圍是草坪。請你算一算草坪的面積。
在本節課中,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操作,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在活動探究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充分創設情境、提供幫助、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積極組織活動,變被動的教為讓學生主動的學,那么教與學就能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們的學生就會萌發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意識,就會富有創新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說課稿06-30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說課稿07-04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6-19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1-28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說課稿10-16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2-22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說課稿08-20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8-05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