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音樂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站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學習。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音樂會》中的欣賞課《快樂的音樂會》。
一、設計理念(PPT顯示)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以“審美”為核心的基礎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PPT顯示)
在人音版教材三年級第四課《音樂會》這一單元中,安排了四首聆聽曲和兩首演唱曲。主要是想通過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猶如參加一場音樂會,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情緒,給我們一次美的享受,并在這場“音樂會”中能聽辨各種獨奏樂器的音色(如小號、口笛……);通過演唱《我是小音樂家》,進行編創活動,體驗做小音樂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聲》中,實踐輪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的情緒。根據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與總目標,我選擇了以上四首聆聽曲作為本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PPT顯示:《游擊隊歌》、《苗嶺的早晨》、《那不勒斯舞曲》和《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用一場“快樂的音樂會”,激發學生爭當“小音樂家”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PPT顯示):
三年級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積極思考并大膽地舉手發言或表演。
我校學生家長對孩子藝術方面的培養意識程度不一。大多數學生由于家長對孩子藝術方面的培養意識較淡薄,孩子們的音樂熏陶、藝術素養大多源自學校和課堂。面對這些學生,在教學中我的引導顯得更加的重要。我注重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他們從某一點著手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也有少數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舞蹈和器樂等,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音樂。他們比其他的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要強一些。在課堂上,我可以利用他們對其他的`學生起到一個帶動的作用。個別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也可以讓他們來回答,對他們的要求是理解,對其他學生的要求是了解,力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的音樂知識和藝術素養都能得到逐步提高,并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時,鼓勵大膽地表現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PPT顯示):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根據音樂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實踐性,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擬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感受不同地區的樂曲風格及情緒,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2、讓學生在主動參與聽、看、舞蹈的過程中,以更好地感受、表現樂曲。(過程與方法目標)
3、熟悉小號、三角琴、口笛等樂器的音色特點。了解各樂曲的背景、風格,認識作曲家賀綠汀,開擴學生音樂視野。(知識與技能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PPT顯示):
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作品的風格、特點,獲得美的享受。
而難點在于:啟發、引導學生正確地感受作品,分辨作品的不同風格。
六、教法、學法、教學流程(PPT顯示):
下面我將從導入、形成發展、總結拓展這三個環節入手,綜合性地談一談本課的教法、學法及教學流程:
(一)聽覺入手,直接導入
PPT顯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動力。
一開課我就直接導入,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要帶他們去參加一場“快樂的音樂會”。《游擊隊歌》與《苗嶺的早晨》兩首樂曲的音響片斷,迅速吸引了學生。在大家對音樂產生共鳴的同時,我引導他們從聽覺的角度分辨“這兩首作品分別是用什么聲音表現的?”利用情境的創設,恰當的提問,力求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當學生熱情高漲時,我便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展開教學。
(二)視聽結合,形成發展
新課標指出: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音樂教學活動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鑒賞音樂的美。
1、師生交流,快樂地聽
PPT顯示:《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在學生們興趣盎然地欣賞了兩首音樂作品的片斷,分辨出了音色后,我揭示作品的名稱以及演奏的樂器名稱:
《游擊隊歌》——人聲
《苗嶺的早晨》——口笛
并對作曲家賀綠汀及口笛做簡單介紹。
接下來結合畫面與音響讓學生完整感受兩首樂曲的不同風格,并針對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談感受。最后由教師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兩首樂曲的風格。(題外話:大家現在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從我制作的課件中截取下來的片斷。)
2、自主感受、快樂地辨
在學生們感受了進行曲的風格以及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的民族音樂后,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及《匈牙利舞曲》(第五號),讓他們進行辨別:“這是以上兩種音樂風格的其中一種嗎?”通過對比,學生很容易辨別出都不是。我乘機引出新的音樂知識“舞曲”,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風格的了解又多了一項。同時認識演奏這兩首作品的樂器:小號、三角琴、手風琴。
3、音畫結合,快樂地舞
在這一環節,我將兩首舞曲配上畫面——優美的音樂、婀娜的舞蹈、華麗的服裝;視聽結合、音畫結合,讓學生多感官地完整感受。教師適當地對作品的背景做簡單的介紹,幫助學生區分不同國家的舞曲的特點,并可模仿畫面上的舞蹈動作幫助感受兩首舞曲的不同。(題外話:在實際教學中,花瓣散落在草叢中,由學生邊學、邊選、邊拼貼,最后組合成四朵花。)
4、游戲助興、快樂地演
三年級的學生愛唱、愛跳、勇于大膽地表現。針對他們的這一年齡特點,我安排了一個自由組合、創編表演的游戲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由地組合成四個小組,分別表演四首作品。每組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共同合作,選擇多種形式進行編排。最后向大家展示最精彩的一分鐘,爭奪“最佳表演獎”,快樂地分享創造的過程與成功的喜悅。此游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讓學生在創造性的表演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體驗表現的快樂。
(三)談話交流,總結拓展
PPT顯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志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
在本節課的結束環節,我以學生為主,請他們在《那不勒斯舞曲》的背景音樂中,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獲。最后,我以祝福性的語言總結,并請他們隨著音樂走出教室。讓學生通過一節課有所得、有所獲。這樣日積月累,對學生的音樂文化底蘊及藝術修養有很大的幫助,為培養一個音樂愛好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七、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PPT顯示)
用“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的目標。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互動的火花。
這些是我對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預設”。但課堂教學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的對話與交流,諸多不確定的因素,造就了“教學生成”的多樣化。如何藝術地“生成”,并完成“預設”的目標,讓“生成”的靈動性成為課堂的閃光點,我將通過不斷的實踐,不斷地反思與研究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和教學藝術,使“預設”更完美,“生成”更精彩!
以上是我對這一單元、這一課時的個人拙見,希望各位專家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音樂說課稿2
尊敬的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選自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實驗教材下冊第五單元。課題是《音樂與影視》。
【課程類型】
為音樂為主線的鑒賞課。
一、【教學理念】
新課標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任務,是使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高,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受益。音樂教學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本課旨在通過引起興趣————體驗————探究————拓展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影視音樂的探索欲望和參與意識,體現新課標“在實踐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作音樂,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思想。通過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學生不僅得到知識,更得到學習能力,從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奠定學習的基礎。
二、說教材: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更新教材觀,根據教材的特點重組教學內容,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同時注重知識的延伸與發展,激發學生聆聽音樂、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的積極性。本課共選擇了《辛德勒的名單》、《神話》等四部影片。其中,《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二站期間,辛得勒救助猶太人的故事;《神話》截取了一段JAKE夢中的美麗畫面體現音樂過度劇情的作用。
2、注重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潛質。本課設計了《辛德勒的名單》的童聲合唱演唱和獲奧斯卡音樂大獎的《臥虎藏龍》偷劍一段畫面讓學生配樂,體現“重視參與實踐,鼓勵探究和創造”的理念。
三、學情分析:
教育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懂得了影視音樂的一些表現形式。在本節課中通過音響、畫面來讓學生明白:影視音樂的創作是以劇情為基礎;同時對影視作品起著一定的作用。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強,根據《新課標》音樂鑒賞課的建議,“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應堅持以聆聽音樂為住的教學原則,倡導對音樂作品整體性的感知和體驗。”在本節課安排了大量的欣賞時間,讓學生來聆聽、感悟影視音樂,體驗、領會并能用語言來表達音樂所蘊涵的情感信息。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影視音樂的感受及相關知識的了解,激發學生樂觀向上,愛憎分明,熱愛和平,熱愛生命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對影視音樂的審美。
(二)、知識與技能:了解和掌握影視音樂的概念,能辨別主題音樂、主題歌、插曲和場景音樂等幾種常見的類別和形式;能簡述出它們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三)、過程與方法:1.討論、對比等方法分析關于“影視音樂”的作品,增強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2.學習用身邊自然音源合作為影視片段配樂。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影視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各種作用;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影視音樂在影視中的各種作用。
六、教法、學法:
1、教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體驗、發現、質疑,來達到解決問題和掌握新知的目的。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如:視覺圖象法,讓學生利用感官參與影視音樂的鑒賞與體驗。
2、學法:
音樂課要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加強其直觀的感受。因而,課堂氣氛的藝術性渲染、各教學環節的引入和銜接非常重要。要使學生養成樂學的態度,掌握會學的技巧,形成自學的能力。各教學環節的靈活運用,創設情景,興趣導入,易于引導學生從感性
到理性的求知,豐富其感受力與想象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兩段影視音樂的片段和學生互動歌名、出處、表現形式。通過游戲引出課題。課件展示——影視音樂。
設計目的和理念:
興趣是動力。只有調動起學生想看、想聽、想學的積極性,在教授中才能引起學生的回應與反饋,引起共鳴。
2、巧妙設疑,探究學習。
1、探究學習:電影的誕生,影視音樂的產生、概念、類別。老師簡介影視音樂的產生,引起學生對影視音樂的思考。
(二)鑒賞與體驗
1大屏幕播放一組美麗的片花。學生樂于接受,并自發說出電視劇《紅樓夢》的相關知識,老師簡介曲作者王立平創作《紅樓夢》插曲《葬花吟》的故事。學生帶著問題欣賞《葬花吟》。老師引導學生分析《葬花吟》曲調、風格特點,對影片的作用。
設計意圖:直觀的視覺沖擊和熟悉的音樂,學生很是愿意進行理性分析影視音樂的作用。
2在欣賞場景音樂《臥虎藏龍》打斗片段前,設計了兩段不同的音樂讓學生選擇適配的一段,并引起學生對音畫關系的思考。當完整欣賞影視片斷之后,學生討論、老師總結出影視音樂渲染氣氛的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無聲與有聲的對比,電影原聲音樂與非原聲音樂的對比,使學生很直觀地體會到音樂在電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電影《神話》是年輕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部影片,截取的一段美麗的畫面讓學生欣賞,學生激動不已。主題歌的輕柔把電影的蒙太奇手段表現的更加完美。音樂起到了過度劇情的作用,在老師的提示下學生很容易回答出問題。
4重點欣賞《辛德勒的名單》的影視音樂。背景音樂(童聲合唱)。
(1)觀看《辛德勒的名單》片段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并討論為什么電影采用這段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教師:《辛德勒的名單》的音樂巧妙地運用了音畫對位的`手法,表現出渴望生命延續而無奈的祈禱,突出了影片所要表現的深刻主題,并使人們的心靈受到震撼。(簡單講解音畫對位)
(5)通過課件出示童聲合唱曲譜,師生共同哼唱,進一步加強感受。
設計意圖和效果分析:
通過音樂與畫面的強烈視聽對比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鳴,在此基礎上講解音畫對位的手法,學生更容易感受和理解影視音樂的獨特魅力,能投入、有感情地哼唱這段童聲合唱。
欣賞主題音樂一段畫面,
(三)活動與探究
老師小結電影音樂的作用,學生討論完成表格。
下面準備了一個影片片段,請同學們為它們配樂。先觀看無聲畫面,之后小討論,回答配樂的依據和可選擇的樂器。
課件展示:《臥虎藏龍》偷劍片段。學生利用木魚、小鈸、鑼等配樂、學生自評。
設計理念與目的:學生對小型打擊樂表較好掌握,老師在簡短指導后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重視參與實踐,鼓勵探究和創造”的理念。
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若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音樂與影視教學反思
首先感謝省領導專家給我這次課堂教學的參評機會!通過本次省課參評的準備,自身受益良多,回頭再想想自己的課,發現了很多的不足和缺點,現逐一總結和反思。
這節課從選材、過程設計、教法和學法上的考慮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這節課能夠順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學生的喜愛。通過這堂課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啟發思維,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在總結影視音樂的作用和表現方式、分析影視音樂的旋律、性格等環節中,學生都能夠樂于參與。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也較集中地體現在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參與各教學環節的實踐活動之中,我能夠明顯地體會到學生在完成各項教學活動后的興奮與成功感。從課堂教學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體驗的教學目標也都基本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較好地發揮,教學中師生配合默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得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
具體到有些細節還是可以繼續改進的。
一、課堂調控能力亟待加強。通過反思發現自己只注重準備課上要用的資料和音樂忽略了語言帶動氣氛的作用,致使調動學生回答問題時思維不能夠足夠的活躍,多少影響了教學進程,這使我充分認識到我在課堂調控方面還有一定的
差距,還需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們多多學習。
二、評價能力的欠缺。以前在聽一些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的課的時候,經常被一些老師精妙的語言,適時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所折服。盡管自己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在平時也很注意訓練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但是真正到了課堂上還是感覺自己的語言貧乏的可怕,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卻不知道怎樣去評價和鼓勵學生,往往只是干巴巴的說上幾句“很好”“不錯”就草草了事了。我經過認真的思考覺得這些東西不是鸚鵡學舌可以學的來的,只有自己平時多積累,多學習,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能真正的稱得上是評價。
總之,通過本堂課的開設與教研,讓我更深刻的了解了課堂教學的恒久魅力,為今后的實際教學提供了新的學習和探究方向!在后面的時間我將繼續優化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時間、內容的安排上做到高效合理,并繼續精練自己的語言,努力打造出自己風格的精品課!
最后再次感謝領導、評委專家、老師們!
音樂說課稿3
大家好!我上課的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提到《國歌》大家首先一定會想到這是一首老師、學生甚至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歌曲,在選擇這一課時,我曾經考慮到講這樣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一定有點難度,但是我認為《國歌》的意義非常重大,在抗戰年代里,它激勵著億萬同胞團結一致,奮起抗日!今天,它又是對全國人民尤其是對青少年進行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的一份極其生動的教材,尤其在今年夏天召開了雅典奧運會、加之學校的每周一都要升國旗、奏《國歌》,因此作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這一點,《國歌》占有天時地利的優勢,所以我選擇了《國歌》。 首先我介紹一下《國歌》的課程設計方案,這里包括第一、教材分析。第二、教學目標。第三、教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四、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
做這節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有關《國歌》的歷史及其詞曲作者的生平簡歷及其代表作品的資料,對于《國歌》的產生過程進行深刻的了解,而且細致分析了《國歌》的曲式結構及創作特點。
二、教學目標:
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形成過程的介紹,教育學生銘記歷史,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通過《國歌》的演唱、點評、賞析、糾正學生演唱中的習慣性錯誤與不嚴謹的缺陷,引導學生深刻領略樂曲的感召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三、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廣大學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如果此課用普通的.教學方法,只局限于講和唱兩個方面,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平淡,為了創設開放性的課堂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分析主題音樂形象的能力,本課的設計側重于以下兩方面: 1、利用多媒體機(電腦數字視頻)展示歷史資料、電影,請學生欣賞《風云兒女》的片斷,以及聶耳生平及代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原始資料等。 2根據教學目的提出問題。為作品賞析的難度和重點奠定基礎。利用電腦多媒體提供的音響、樂譜以及一些特殊效果,引導學生的思維、情感等多種心理與思維感受,使學生由音樂語言(主導動機旋律走向)想到音樂主的題形象,從而準確理解作品蘊含的深刻主題。
四、教學過程及課件結構
首先,我利用視頻資料觀看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中國獲得金牌及升國旗、奏《國歌》的片斷、聆聽《國歌》,學生通過影片的欣賞談談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師生將共同模擬周一的升旗儀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歌曲的演唱、點評、賞析創設教學情境。
其次,還是利用視頻資料請學生觀看《風云兒女》的片斷,在播放片段的過程中講述詞曲作者的生平簡介、代表作品及有關《國歌》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國歌》是在敵人的炮火聲中產生的,它的意義十分重大,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唱好《國歌》,《國歌》有什么樣的意義,從而啟發學生想真正唱好《國歌》的迫切心理。以為下面學唱《國歌》的環節奠定基礎。 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里,我將對三連音、力度記號、進行曲這三個要點結合視頻、課件資料對其含義及正確的演唱方法分別講解。例如講解三連音時我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折繩子的方法講解三連音的特點,力度記號的講解我以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游戲的方式導出其使用方法,進行曲的講解我將為學生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得出進行曲的特點。
最后引導學生按照所講的這三個知識點演唱《國歌》,以鞏固新知,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課程的結束部分我根據他們課堂上的表現,獎勵他們一面自制小紅旗,并觀看祖國各地的風光美景及他們感興趣的雅典奧運會上三十二位冠軍獲得金牌的輝煌時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做一名中國人時刻要感到自豪和驕傲,同時教育他們銘記歷史,以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音樂說課稿4
【教學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高一音樂欣賞一單元第五課內容。《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一生中創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體現了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詩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貝多芬風格的古典交響曲,極具欣賞價值。
【年級】:高一
【教學內容】1、欣賞《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
2、了解交響曲、貝多芬生平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貝多芬創作的《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體會貝多芬所陳述的人類與命運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識目標:理解貝多芬《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中兩個主題在旋律節奏、力度上的主要區別。
3、能力目標:通過欣賞,感知評價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有關交響樂、作曲家生平資料等,在課堂上交流、補充,培養學生自己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了解交響樂知識的基本常識,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地情感,欣賞《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題。能夠對交響音樂感興趣,并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難點:通過欣賞對比,感知評價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
教法:跟唱法、討論法、比較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互聯網、書籍、音響等)收集有關交響音樂,貝多芬與《命運交響曲》地資料,以備這節課交流、補充。
老師:準備相關資料,音響、課件等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請兩名同學表演見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見
兩人蒙上布(背景音樂:命運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嗎?
請這兩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體的殘缺給人回帶來多大的傷害和心里障礙,就和我們今天要見到的這位音樂家一樣,他的雙耳失聰,但是卻在失去聽力的情況下以驚人的`毅力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樂章,相信同學們都知道他的名字,我們大聲說出他的名字——貝多芬。
貝多芬簡介
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貝多芬
出示貝多芬畫像,通過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學生通過課前網絡書籍資料的查找對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補充)
課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師:我想,在貝多芬眾多作品中,下面這部作品最能表現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課題:《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
三、呈示部音樂片段欣賞
1、主部主題欣賞
a.欣賞后,課件展示:你在音樂中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氣氛?
(陰森恐怖)
師:對于這個主導動機,貝多芬曾對他的朋友說:“命運就師這樣敲門的。”命運交響曲名字也來源于此。
通過這樣的音樂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命運是好運還是厄運呢?
(厄運)
b.看譜例,用跟唱法學唱“命運主題”
1=be2/4
f0333|1-|0222|7-|
(要求力度強)
2、副部主題欣賞
這是一段充滿著希望,溫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現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學唱)
3兩個主題對比
分組討論:這兩個主題給我們印象是否一樣?(表格比較,略)
表演對比:
男同學——命運主題:用強力度演唱,配以敲門動作,模仿厄運敲門的樣子;
女同學——抒情主題: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畫線條,表現美好溫馨的情感。
點評:
我們用自己的歌聲和動作表現了對不同音樂情緒的理解。同學們表現得很不錯,其實我們剛才的手勢就是簡單的指揮動作,說不定將來我們中間還能出個指揮家呢。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揮家之一的奧地利指揮家——卡拉楊,請大家看看他師如何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對命運的理解。
全曲欣賞,分組討論:
在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用筆記錄欣賞過程中你想到了什么?與命運斗爭的歷程?可以用線條,圖畫,詞語等等,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
分組討論:欣賞完,各組同學交流感受,派代表發言。
教師舉代表性記錄進行點評。
注:(命運與希望,抗爭與勝利,壓抑與悲憤,雄壯有力與熱情沖動。(通過斗爭取得勝利。對命運的反抗和斗爭,對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對貴族的厭惡和唾棄,感受著法國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蕩,對未來的堅定和激昂,和對幸福的渴望等)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取得勝利
拓展延伸
通過斗爭取得勝利,強調矛盾的對比,不斷的反復來加強主題這便是貝多芬音樂作品的風格。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樹立堅強的意志,有勇氣有信心戰勝一切困難。
請同學們舉幾個與命運作斗爭的實例,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們這種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
學生發言。
我們的革命先驅們,是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頑強地與敵人斗爭。在這里,讓我們重溫歷史,緬懷革命烈士,請大家全體起立,我們齊唱國歌。
六、教師寄語
同學們,我們的人生猶如巨輪正要拔錨起航,前途或遇險灘暗礁,或遇波濤洶涌,但只要堅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擊風浪,定能創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青春年華!
音樂說課稿5
一、說教材分析: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個老教材,以往我們一直把它作為音樂游戲來組織教學。在老師的層次教學理論的啟發下,對該教材仔細分析,發現在表演、節奏、創編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為《鼓上的小米粒》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從多個角度,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綜合音樂能力。
活動一
二、說活動目標: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目標我是這樣定的
1、通過老師的演示,進一步感知音的強弱變化,理解歌詞,并嘗試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演唱歌曲。
三、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小鼓鼓槌米粒鋼琴歌曲錄音
四、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為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講述法、游戲法,啟發聯想法、音樂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為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要求準備了課件。活動中還應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五、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講述、游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音的輕重的不同變化。并盡量營造寬松的氛圍,鼓勵幼兒體驗觀察感受。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六、說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1、老師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節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老師分別用不同力度敲擊小鼓,引導幼兒聽辯強弱。讓幼兒講一講"小鼓唱得怎么樣?"
注釋:開門見山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在"小鼓唱得怎么樣?"的思考中,孩子們已經開始了對強弱的感受,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并學習演唱。
1、老師出示米粒。
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戲呢,請你仔細聽、認真看"。
2、老師將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別用輕、重不同的力度擊鼓,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敲擊輕、重引起的米粒變化,并得出結論"小鼓唱得響,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輕,米粒跳得低"。
3、幼兒模仿米粒,聽辯老師擊鼓的輕弱,邊念邊表演以上兩句歌詞,要求在跳的動作上表現出強弱。
4、T:"這個有趣的游戲還可以唱呢。"老師邊擊鼓邊范唱第一段。
5、幼兒跟著老師學唱第一段。
6、幼兒跟著老師學唱第二段。我注重從興趣入手,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從歌曲的重點入手,將重點先提出來引導幼兒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難度,減輕了幼兒學的負擔。
(三)、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師和幼兒一起邊聽旋律邊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樂句上,按節拍跳躍,能表現出強弱。
2、幼兒自己邊聽歌曲邊表演,要求:
a)愿意的幼兒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唱。
b)在二段中能扮演米粒進行表演。
3、老師和幼兒一起邊唱邊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時在教室中自由跳動,同樣,在第三、四樂句上,按節拍跳躍,能表現出強弱。因為旋律是一切音樂的載體,對旋律的充分學習可以使以后的演唱"水到渠成",這樣做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減少學的痕跡。
評析:活動的設計比較合理,改變了以往學習歌曲的范唱→學歌詞→學演唱的老模式,從興趣入手,從旋律入手,從歌曲的重點入手組織教學。使孩子們學得輕松而有趣。
(四)、鞏固歌曲的演唱,并嘗試用歌聲表現強弱。
1、復習演唱歌曲一次。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用歌聲來表現強弱?
3、幼兒再次演唱,引導幼兒控制自己的聲音表現歌曲的強弱。
注釋:在幼兒理解了強弱,學會聽辯強弱后,幼兒有了表現強弱的愿望,這里讓幼兒用自己的歌聲表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很好地緩解了從感受到表現的坡度,使教與學顯得自然而輕松。
(五)、說活動延伸:為了進一步滿足孩子的表現欲對本活動我又進一步作了延伸活動。
1、啟發幼兒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發聲的物體?
2、觀看課件尋找答案,帶領幼兒戶外尋找更多的發聲物體。
音樂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歌曲《春風》,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旋律輕快活潑,充滿著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全曲為4/4拍子,大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1——8小節)運用弱起小節、切分音,歌詞用擬聲詞“嚕”描繪出和煦的春風輕輕吹佛大地的生動場景。第二樂段(9——16小節),前四小節旋律舒展、輕盈,展現了“嫩芽笑顏開”、“歌聲響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別是第12小節變化音的運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滿生機。后四小節運用簡單的二部合唱,進一步表現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光美景,表達了兒童對春天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二年的學生在平時的音樂課中,接觸過一些短小、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在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低聲部音不夠準,聲部間聲音不夠和諧的現象。因此,執教者選擇《春風》一課,就是想通過課堂器樂——豎笛的輔助,幫助學生唱準音、唱好歌,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參與和體驗中唱好歌曲,從而能自信的表現歌曲。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學生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感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并嘗試用音樂的方式表達歡快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在聆聽、律動、歌唱、器樂吹奏等過程中參與音樂活動,體驗歌曲的情緒、表現歌曲。
3、知識與技能:唱好歌曲,唱準節奏以及兩個聲部的音準,并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唱會歌曲,能有感情地歌唱。
難點:1、學生能積極、自信的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充分體驗歌曲的情緒。
2、二聲部的音準及聲部之間的.和諧、統一。
五、教學用具:鋼琴、課件、豎笛、手串鈴
六、教學準備:大歌單、
七、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調整情緒
二)、基礎練習鋪墊新課
1、師生用鋼琴、豎笛問好
2、出示單音,學生豎笛吹奏
3、教師出示旋律,學生嘗試視奏——鞏固復習附點節奏、切分音,為新課做鋪墊
4、出示歌詞,學生視奏與歌唱合作——音準和發聲練習,為歌唱做鋪墊
3 3︱3 3 3︱3 3 3︱6 6 6︱6 6 6︱4 6︱5 4 4︱3-︱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我們唱歌我們歡笑
5、學生唱、奏合作,教師用鋼琴彈奏第一聲部——學生感受和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巧妙地將器樂練習、聲音練習、節奏練習融合在一起。通過豎笛吹奏,練習了音準和節奏;通過歌唱,進行了練聲;而且,在一開課就將合唱歌曲的低聲部旋律循序漸進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先入為主的建立了低音聲部的印象,為合唱學習打下了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聆聽體驗學唱歌曲
1、課件欣賞,導入新課
2、出示歌單,揭示課題
3、第一次完整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4、第二次完整聆聽歌曲,引導學生通過體態,表現情緒。
5、師生在律動中學習歌曲A段。
6、學生隨伴奏音樂表現A段。
7、歌曲B段的學習:
(1)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學生感受歌曲情緒的變化。
(2)引導學生體驗情緒的變化。
(3)教師演唱歌曲第一段(樹枝的變化),學生用體態體驗舒展的感覺。
(4)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5)學生嘗試演唱歌曲第二段(小溪的變化)。
教師采用范唱、手勢等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節奏等難點。
8、學生隨伴奏音樂,完整演唱歌曲。
四)、器樂助學聲部合作
1、師與部分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其余生聆聽,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
師:聽聽我們唱的是同一種旋律嗎?我唱的旋律熟悉嗎?
2、學生用豎笛吹奏復習低聲部的旋律。
3、復習演唱一次。
4、高聲部吹奏低聲部旋律,低聲同學演唱歌詞。
5、二聲部合作練習:
(1)高聲部演唱,低聲部吹奏。
(2)高聲部演唱,低聲部部分同學吹奏,部分同學演唱歌詞,進行合作練習
(3)教師根據兩個聲部合作演唱的情況,進行指導。
6、學生跟教師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唱奏表現演繹歌曲
1、學生明確各自分工,嘗試合作表現。
2、學生跟伴奏音樂進行表演:加入A段的律動、B段的打擊樂器,教師指揮,學生聲情并茂的進行歌曲的演唱。
3、教師評價
六)、小結
八、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突出聽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執教者采取了“整體聆聽與分段聆聽相結合、靜態聆聽與動態聆聽相結合”的方法,多層次、多形式地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整體聆聽——完整感受,整體體驗;分段聆聽——重點感悟、深入辨析;靜心聆聽——沒有干擾,突出專注;動態聆聽——聽有所動,有感而發。)
力圖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聆聽,在聆聽中想、在聆聽中說、在聆聽記憶、在聆聽中舞蹈,豐富學生的聽覺體驗。
2、豐富體驗體驗是音樂學習中,學生有效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而形式多樣的體驗方式,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各種體驗活動。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執教者采用了聽、看、舞、奏等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活動,并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去感知音樂,體驗音樂,也為更好的表現音樂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器樂助學器樂助學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二聲部的合唱,這也是我區多年來,開展器樂助學研究的一項成果。在本課的二聲部學習中,執教者就采用了師生、生生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二聲部的合作,不僅很好的提高了合唱的效率,還逐步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反思這節課,還在以下方面引發了我的思考:
教學目標制定得要適度,對“知識與技能”的目標要求還可簡練。
本課中的知識技能目標是“唱好歌曲,唱準節奏以及兩個聲部的音準,并有感情地歌唱。”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具有兩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為了輔助合唱二聲部的音準,需要器樂吹奏的能力;二是歌唱的聲音和諧統一與情感表達的能力。而這對于4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是具有挑戰性的。課后,朱則平老師在給我的分析中指出:“只需要找準一個知識技能目標就好,不必面面俱到,畢竟是四年級的學生”。這真是一語中的!如果結合會議的主題“器樂教學研討會“,將本課的技能目標定位于“器樂教學輔助二聲部音準”,教師在學生的器樂音色、吹奏指法、器樂演奏的音效上多做指導,那就真的是做到“突出重點、成效顯著了”。
看來,對教學目標的確立還需要結合課標,結合教學實際,深入學習、領會。
這節課上得是否圓滿,不重要,但通過這次的經歷,我對自己、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這,應該算是我這次上課經歷的最大收獲!
音樂說課稿7
說內容
我講的是長春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三課《喜愛音樂的白鯨》,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反映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講述了人類拯救白鯨的故事,一群白鯨游到北極的楚克齊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層堵住,一名船員用播音樂的方法,是白鯨得救。
說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通過讀悟,懂得我們要愛護動物。
說難點
★依據中年級閱讀要求,我確定的重點是: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復述課文,續編小故事。
說方法
★依據本文特點以及學生特點我采取在讀中思,讀中悟的.方法進行教學。
說過程
根據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標”的教學模式,我設計了
一、交流引入,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音樂嗎?為什么?有一群小動物也像小朋友一樣特別喜歡音樂,你們知道它們是誰嗎?板書課題:《喜愛音樂的白鯨》。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興趣,引學達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學到哪些內容?
2、歸納所學內容,出示所學目標。
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節所要學習哪些內容。接下來依次提出三個問題,通過三個問題貫穿全文的始終。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發自內心的對白鯨產生一種喜愛之情。
三、質疑解析,延伸目標
讓學生再讀課文,練習復述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四、智能習練,達成目標
在復述的基礎上,續編一個小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精練回顧,再現目標
這節課你想學到的內容都學會了嗎?讓學生再次回顧本節所學的內容。
總之,因為我對本冊教材不熟悉,準備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學中會出現各種不足之處,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音樂說課稿8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體驗音樂教學實踐活動。
(二)理論依據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去考慮問題,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遵照“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使教學設計和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學生先前的生活經驗。無論是唱歌還是表演、創造等活動,都力圖體現出讓學生深感興趣、易于接受、愿意參與、敢于創造和表現的教育理念,以達到“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歌曲《小雨沙沙》是九年義務教育(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特點:《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春天氣息的歌曲,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本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其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操的教育。這是一首2/4拍的活潑的歌曲,共有四個樂句。第一、二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用xx x| xx x節奏生動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聲。第三、四樂句采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圖畫,使人精神奮發。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一年級學生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基礎,本學期開學的前五個星期一直在做唱譜的訓練、欣賞的訓練和口風琴的訓練。他們學東西快而且喜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為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機會。
(三)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以啟發式教學法,主要過程是:教師啟發學生在體驗小雨和種子這兩種不同角色的心理以及表現。通過表演、合作展示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四)技術準備
1.使用繪聲繪影軟件
2.PPT幻燈片
3.彩色的亮穗以及制作的頭飾。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及其對策
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學生很可能對于種子的生長發育沒有見過,因此,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能夠想象出,種子在合適的溫度、濕度下生長的過程。這樣才能使學生理解種子的生長是離不開陽光和雨露的滋潤的,同時教育小朋友,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辛勤培育。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里小雨和種子的形象,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同時能聯想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人的培養。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通過扮演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內心想法。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舉例:(以春天里最活躍的是小動物為話題,啟發學生聯想春天里植物也是活躍的談話活動,使學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
(一)組織教學(階段目標: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
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多高興呀,讓我們向在坐的朋友們也了解一下歌曲《誰在叫》中描寫的小動物吧。(身體坐端正,看誰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錄音。
生:進行歌曲表演唱。
師:你們感覺周圍的伙伴表現怎么樣呀?
生:匯報。
師:我們跟著老師的伴奏來演唱,好嗎?
生:跟著伴奏,六人一組進行演唱。
師:如果你認為自己唱的還不充分,哪我們下面要學的新歌中還有機會。
(二)學習新歌(階段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經驗準確學習歌詞和歌譜)
1.初聽作品,了解歌曲
師:春天來了,大自然中的動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變化嗎?
生:回答。
師:老師今天帶來的.這首歌曲《小雨沙沙》會告訴大家。(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歌曲。
師:聽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
生:回答問題。
師:自然界中的變化在春天最明顯,動物、植物已經沉睡了整整一個冬天,到春天它們漸漸蘇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2.發散思維 鼓勵發言
師:歌曲里有誰?它們誰先出場的?給你什么感覺?我們再聽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后回答問題小雨和種子。
師:他們一個有聲音,一個有動作,誰說說聲音是什么?動作是什么樣的?誰會學學它們?
生:發揮
3.學唱作品 先唱歌詞
師:看來大家對歌曲了解的很深了,那么能跟著唱的有誰呢?(播放歌曲錄音、強調眼睛看屏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生:跟著錄音唱。
師:糾正問題,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組為單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學習 大膽嘗試
師:第二段歌詞,能不能自己獨立唱一唱呢?
生:獨立學習并匯報
師:幫助解決問題。
生:理請歌詞。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師:給各組時間進行練習。
生:完整演唱歌曲。
6.學習歌譜 手勢輔助
師:帶著學生用柯達依手勢進行唱歌譜練習。
生:全員參與。
(三)歌曲表演(階段目標: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設計 模仿創編
師:小雨用什么動作?種子的動作是什么?兩個之間怎樣配合呢?
生:模仿并設計。
師:如果大家有跟老師不同的設計也可以。
生:進行設計。
2.提供舞臺 伴奏服務
師:我現在把舞臺讓給大家,我來為大家伴奏,好嗎?
生:到臺前,帶頭飾表演。
(四)教學檢測(階段目標:檢查學生學習狀況)
1.檢查歌詞
師:鼓勵表演好的同學
2.檢查歌譜
師:鼓勵用手勢進行演唱的同學。
(五)口風琴教學(階段目標:用口風琴吹奏歌曲片段)
師:指導學生吹奏歌曲片段。
1=D
5 3 | 5 3 | 11 1 | 11 1 | 5 3 | 5 3 | 22 2 |22 2 |
(六)拓展內容(階段目標:聆聽作品《春雨蒙蒙地下》)
師:今天我們還要請大家欣賞一首描寫春雨的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你聽聽春雨發出了什么聲音?(播放歌曲錄音)
生:聆聽作品
師生:簡短討論。小結下課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完成分類依據的選擇和分類結果的確定之后。
(二)評價量規
評分表1
評價等次 評 價 的 內 容評價方式
優 秀能獨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自 評
良 好與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小組內評
合 格能看著歌詞演唱歌曲《小雨沙沙》。自 評
評分表2
評價等次 評 價 的 內 容評價方式
優 秀能獨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譜。 自 評
良 好與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譜。 師生互評
合 格能看著歌詞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部分歌譜。自 評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重在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這是與以往教學中的不同之處,以往教學中,教師過教案現象嚴重,學生到底學的開心不開心、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不去照顧。現在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明確了自己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和學習者,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首先要關注到學生的興趣,關注到我的設計是否適合我的學生,如果不適合,就是課堂上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引領的。例如,這課教學中,教師在學歌之前設計了師生合作學習的環節,模仿種子破土而出的過程。有的學生表演時就干巴巴的從蹲著的姿勢站起來,沒有展示出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經過教師指導后,其他同學在表現時,就會去表現發芽的種子了。另一個環節是表現小雨和種子一起合作愉快的情景。當教師請了一些男生到臺前展示時,可能是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師在看課,他們就沒有把小雨和種子歡暢的感受展現出來,教師在課堂上遇到這樣的情況,更不用著急了,只要教師停下來進行指導,就好了。俗話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只要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始終站在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立場上進行教學,再加上積極的評價,就是給了學生的最大的發展的權利。把學生發展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我們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做到的。
當然,做教學就有遺憾之處,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就是對于教學時間的掌握,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師看課,因此,吹奏口風琴只進行了一點點。說明,教師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進行改進教學環節的設計,使時間安排上更合理。
《小雨沙沙》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上海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學唱歌曲《小雨沙沙》。
2、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春天氣息的歌曲,歌詞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學本課還可以充分利用其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操的教育。
這是一首2/4拍的活潑的歌曲,共有四個樂句。第一、二句以變化重復的手法用xx x xx x節奏生動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聲。第三、四樂句采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圖畫,使人精神奮發。
3、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因此,根據音樂新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
(1)彈琴幫學生唱準d m s的音高,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時值。
(2)讓學生在美妙、活潑的旋律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
(3)指導學生用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的生長離不開科學的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
(4)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音樂說課稿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活動《小熊過橋》。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這是南師教材大班的一節音樂活動。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發現有許多孩子的膽子很小,怕這個怕那個,有的還不敢拿一只小蟲子,為了培養幼兒勇敢、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新《綱要》的目標要求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為依據,確立了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教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與同伴進行歌表演。通過兒歌、多媒體課件、運用臉部表情、游戲體驗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教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總之,整個活動呈現了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游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的板凳呈半圓形擺放,鋼琴在一側。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小熊、熊媽媽的頭飾若干。
3、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生動、活潑的演唱影響孩子,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挖掘了整合的價值,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幫助他們對歌詞、歌曲情緒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小熊過橋”的完整演唱,讓幼兒對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2、創作法:所謂創作法是指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一些新的事物。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發揮的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的創編動作,體現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3、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最后的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小熊和熊媽媽,共同體驗過橋時害怕和過橋后的喜悅心情。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合作表演,而且認識到要熱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是創編了多種多樣的動作。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達到了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整首歌曲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幼兒嘗試著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時,充分發揮的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的創編動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采用了游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過橋的快樂。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說兒歌——完整欣賞——節奏游戲——動作體驗——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說兒歌,激發興趣(情境:請來一位小客人,看大屏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可愛的小熊形象,引發幼兒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熊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
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小熊過橋”的完整演唱,幫助幼兒對歌詞、歌曲情緒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理解,對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認識。
(三)節奏游戲(隨音樂拍節奏)
把從前枯燥的歌詞練習設計成一個孩子們喜歡做的游戲,激發他們的興趣,既讓幼兒熟記歌詞,又能讓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四)動作體驗(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2/4和3/4的不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出許多動作,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孩子們拍完后,我設計了一個請小熊客人拍節奏的環節,從而鞏固這一知識點。
(五)完整演唱(引導幼兒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來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導幼兒觀察小熊的表情后,討論出現這些表情的原因,從而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來完整演唱,并激發幼兒勇敢、樂于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進行歌表演)
在孩子們演唱這首歌曲以后,很想與小朋友們一起表演,因此,我給孩子們創設環境,讓孩子們戴上頭飾,踩著平衡木進行歌表演。
附:音樂《小熊過橋》活動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二、活動準備: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說兒歌,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范唱,幼兒拍手。
3、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范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引導幼兒用兩種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拍,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5、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四、延伸活動:學習歌表演。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也可交換頭飾。(淄博市張店區實驗幼兒園王曉)
音樂說課稿10
教學目標:
1、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感受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認知目標)
2、學生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能力目標)
3、附點音符及兩拍長音的準確演唱。(能力目標)
4、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還可以建議學生選用其他打擊樂器,設計打擊的節奏性伴奏)。(能力目標)
5、教育學生“埋下種子,撒下希望”,將勞動作為人生的一大樂趣,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碩的.成果。(情感目標)
教學重難點:
1、要有內在的力度,蘊含著力量。
2、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特別是連續兩個附點音符。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彈律動旋律,學生拍手進入教室。
2、同學們還記得七個小矮人嗎?他們愉快的勞動情景感動了印度尼西亞的一群小朋友,他們用甜美的歌聲召喚我們也一起來勞動呢!仔細聽,讓我們都做哪些勞動?
二、寓教于樂
1、聽范唱帶《種玉米》。(教師播放磁帶)
師:都讓我做些什么勞動啊?(除草、施肥、撒種、澆水、)
2、復聽歌曲。
要求:
(1)試著給歌曲起個名字。(出示課題)
(2)說出歌曲演唱的特點以及與《勞動歌》相比較找出共同點。(有勁、有生氣地、快樂地)
3、讀歌
4、學唱
(1)播放范唱帶利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第一遍,教師播放磁帶學生默唱;第二遍跟磁帶輕聲模唱)
(2)教師放慢速度示范,明確每句的附點。學生分組練習互教互學,遇到的困難說出來,教師面向全體同學指導、糾正。(如:“鋤”“要”“種”三處附點要唱清楚,讓學生體會“馬蹄聲”)
5、演唱
學生掌握好歌曲后,全體學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要求:用堅定有力的聲音表現勞動氣氛,準確演唱二分音符的時值)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你們感受到勞動的愉快了嗎?接下來,我們為這個首歌加入伴奏,讓它更熱烈,更帶勁兒,讓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勞動場上熱火朝天的場面。好嗎?
三、創造表現
選幾名學生按課本上的標記使用打擊樂器。
沙球: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兩次。
木魚或雙響筒:除二分音符是每小節三次,其余都是每小節一次。
四、完美結課。
音樂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茉莉花》,這是選自人音版八年級第一單元《百卉含英》的知識內容,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自古以來,花卉一直是人們進行創作的主題,它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單元以“百卉含英”為主題,通過讓學生聆聽、演唱描繪花卉的藝術作品,感受音樂作品與相關文化結合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審美體驗。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鮮花調”。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礎上,改編后進行了聲部處理,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節拍為四四拍,表現了賞花人對純潔美麗的茉莉花的贊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根據音樂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個:⑴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茉莉花》,讓學生掌握二聲部合唱知識及電子琴演奏技巧。⑵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感情來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嘗試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創造《茉莉花》,充分發揮其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學生熱愛祖國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
3.教學重難點: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電子琴演奏形式表現茉莉花,因為器樂演奏是學生很重要的藝術實踐。教學難點之一是學習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體驗不僅有利于引導歌唱時的`發聲,而且讓人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難點之二是讓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二聲部的和諧,充分體會歌曲的旋律美。
(二)說教學策略
八年級的學生參與意識和交往愿望增強,我將采用聽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造為目的”的原則, 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本堂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首先我會播放多媒體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關的圖片,從視覺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麗的茉莉花圖片,伴隨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歌曲茉莉花旋律,讓學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發學生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這時,學生對茉莉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不自禁地想要來說說,于是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談談對它的感受。這一導入設計,營造了氛圍,讓學生在情感上,對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視聽結合 學唱新歌“ 同學們,茉莉花這樣美,那描寫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樣的呢?”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談話引入第二部分內容。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我會采用聽唱法學習歌曲。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讓學生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發歌曲的情感,我創設美境,讓學生閉上眼,在空氣中噴灑茉莉花香水,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叢中,滿園芬芳,啟發他們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導氣沉丹田,保持感覺,再緩緩地呼氣,隨著呼氣時的感覺模唱旋律(教師示范),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領會,這樣,呼吸順了,聲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覺也就找到了。接著我用電子琴范唱歌曲,請大家在聽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歌曲的節拍、情緒是怎樣的?(教師范唱)聽完這首歌曲,請大家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隨琴輕聲哼唱旋律。這時,我再讓他們分小組自學,之后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導學生每一樂句用不同的手的動作來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讓我們的身邊也開滿茉莉花(教師示范)。這樣既能營造一個茉莉競放的場景,又能讓學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個樂句的方法。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歌曲旋律已經熟練,再把歌詞加入進來就很容易了。這時,再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合唱前我會先向學生講解二聲部合唱的基礎知識,如:聲部之間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間壓制對方的聲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聲音等。這首歌曲的旋律時而相同,時而不同,是典型的多聲部民歌,容易唱錯的是這兩個地方(教師示范)。在聲部合唱成功后,可讓學生互換聲部,再進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創新 參與表現這一環節我將全班分成兩個聲部,我先用電子琴彈奏歌曲的第一第二聲部旋律,接著再讓學生用電子琴彈奏各自的聲部,讓他們自主的練習。在練習之前我會先講解彈奏這首歌曲時用到的指法(教師示范)。電子琴的難點在于節奏和音色的選配,我會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節拍、情緒等方面為歌曲選配合適的節奏和音色,把節奏和音色都選好后進行合奏。 音樂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會提問:歌曲為我們展現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當你面對這樣美的花朵時,你還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現歌曲?學生分組討論,誘發學生展現自我,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的用邊畫邊唱的形式,有的用優美的舞蹈表現歌曲,最后全班同學用電子琴邊彈邊唱《茉莉花》,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音樂聲中,我的本堂音樂課也就輕松的完成了。
(四)說教學評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圍繞歌曲《茉莉花》為主線,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準上,通過聽、說、唱、奏、演等藝術表現手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視覺與共同感觀中感受藝術的魅力。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理解。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音樂說課稿12
今日,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六課《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它的旋律給孩子們勾畫了一幅寬廣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課教學正是對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發展。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的一堂自創音樂課。
二、教學目標
包括了我對學生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本事的培養以及品德的教育。經過學習,讓學生能用輕快明朗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本事。使他們的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本事得到煅煉,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從中滲透對學生心靈美、行為美的品質教育。
三、教學重點
經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現音樂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本事。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分組為旋律創編春天的歌詞。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春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的美、音樂的美。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還采用了游戲法,實施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策略。
五、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自由發揮。采用人機交互的手段,讓學生點擊鼠標自由選擇畫面上的對象,組成春天的圖畫。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現代音樂課程標準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所以,我為這節課擬定的題目為《春天的旋律》。它所蘊涵的資料本身很美,給學生供給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供給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忙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六、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歌曲,感受春天,游戲活動這三部分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說春天、贊春天三環節。經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表達美、歌唱美、創造美這一系列的審美本事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請看窗外,此刻是什么季節呀?”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的情景里。之后我告訴學生,“讓我們一齊來唱首春天的歌吧”,這時候,學生就能夠看著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歌單,拍著手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唱起了歌曲。我又采用聽練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聽辨自我和教師模仿小黃鸝唱歌的不一樣,突出強弱關系,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使演唱更加完整悅耳。之后進入第二個環節:看春天。我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這一特點,讓學生看關于春的錄像,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鋼琴旋律,讓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都得到藝術的感染,審美情趣,審美本事得到培養。
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語言來描述,并進行模仿。也許有的孩子會說太陽,有的學小鳥,有的用身體表現柔柔的柳條,還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風箏。你一言,我一語,我再讓他們用自我的小手在電腦上,選擇出喜歡的`春景,用電腦拼圖的方法自由組成春天的圖畫,這時候,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美麗的春天美景。經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資料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齊,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積累了許多描述春天的語言,也為后面的創編歌詞打下基礎。接下去,我又讓孩子們用優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
在教學方法上,我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主,尊重個體的不一樣體驗,讓學生在鍵盤上敲出自我所喜歡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一樣速度時所產生的不一樣情緒。歡快的音樂像小朋友在做游戲,舒緩溫柔的音樂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這些充滿童趣的語言,讓他們在感受音樂中豐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進行了樂感的培養。之后,我讓學生分小組為這段旋律填寫春天的歌詞,這喚起并促進兒童潛在的音樂本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是自已生活中的需要。學生在一齊進行創作,發揮團體協作精神,我再讓小組展示自我的創作,并進行互評。這樣的創作活動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孩子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悅。最終,我采用情景陶冶法,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室創設成一個美麗的大草地,在春天圖案的背景下,在優美的樂曲聲中,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活動。在簡便歡樂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明白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溫暖的陽光里,在嫩綠的枝頭上,在大家的歌聲里,在教師的笑臉上,在我們的心里,在完美的生活里。孩子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經過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里創造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里。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教師提出寶貴意見。
音樂說課稿13
說教材:本課選用云南的優秀民歌《小河淌水》作為學前教育一年級下學期的聲樂學習歌曲,其用意在于通過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南方民歌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我國南方民歌的特點,地域性的風格特征。在歌唱練習中感受《小河淌水》細膩、含蓄、深情、婉轉的特征,表達出樸素真實的情感,體會云南民歌的藝術魅力。
說學情:學前教育一年級下學期的同學經過一學期的聲樂學習積累,在歌唱的方法、表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備了演唱這首歌曲的能力。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將有助于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民歌的認識。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樂風格特點,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2、能力目標:學習并演唱《小河淌水》,靈活滲透歌唱的姿勢與歌唱的氣息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歌唱習慣,加強學生對發聲、吐字重要性的認識。
3、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歌唱學習貴在持之以恒、要樹立歌唱學習的濃厚興趣,通過勤奮刻苦的訓練才能獲得美妙的歌聲。
教學重點:
準確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涵,恰如其分的表達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軟起聲”,字頭的“軟”表達。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示范、啟發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發聲訓練
將歌曲演唱中出現的母音在發聲練習中加以體現,通過發聲練習提前解決歌詞中的重要母音。
1、氣息練習
目的與要求:身體自然直立,兩肩放松,吸進適量氣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點。呼氣時均勻穩定,體會腹肌與橫膈膜共同控制下的氣息狀態,能讓歌唱的氣息猶如“流水”一樣靈活涌動。
4/4 X - - - ‖X 0 X 0 X 0 X 0 ︱X - - - ‖
s s s s s s
2、U母音及a母音練習
目的與要求: 練習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一致,聲區統一,較好地帶動a母音的練習,嘴唇微閉成“撮口”,上唇要攏住,唇尖用力,喉嚨打開,上下暢通好似一根管子。
(1) 2/4 5 4 ︱ 3 2 ︱ 1 - ‖
lu
(2)2/4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ma mi
二、 歌曲學習與演唱——《小河淌水》
1、導入課題:同學們,我們在課前聽到的歌曲大家是否很耳熟呢?它的旋律我們在視唱課堂上有唱過,視唱練習曲是根據這首歌曲的主旋律所編寫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非常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云南民歌風格的歌曲《小河淌水》。
2、聽賞歌曲感受《小河淌水》
感受歌曲的節奏、拍子、旋律特點,情感特征。在聽賞時邊聽邊劃拍,體會歌曲較自由的節奏特點。
問題:這是一首表現什么題材的民歌?歌曲的旋律、節奏特點怎樣?
3、視唱歌譜,學唱歌曲,解決重難點樂句的.準確演唱。
劃拍唱譜、注意裝飾音的準確演唱,注意大跳音程的音準。
4、教師對難以把握的重點樂句進行糾正,示范演唱。
5、深入學唱歌詞,注意吸氣換氣、強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術問題,并從中找出在發聲上存在困難的母音,通過有目的的強化訓練加以解決。
6、深入分析歌曲的音樂結構、音樂表現內容、歌曲的民族地域特色做到準確地表達歌曲的意境、內容。
7、請個別同學進行單獨演唱。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正確發聲演唱。
8、全體齊唱歌曲有情感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三、總結新課:
教師進行本課小結,對學生的演唱作出評價,指出優缺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四、拓展與作業:
1、課后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準確的呼吸方法,認真體會歌曲的含意,用柔和、圓潤、甜美的聲音,準確詮釋表達作品。
2、從網上收集《小河淌水》的不同音樂表現形式(聲樂、器樂),不同表現風格(民族、通俗)的作品進行聽賞、辨析,進一步體驗這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的藝術魅力。
音樂說課稿14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是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原則和要求。它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以全新的感覺來面對課堂、學生和教材。同時轉變教師自身的角色,這些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是我本次參賽課的理論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參賽課的內容,是初二上冊第六單元教材。本課共分三個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有:歌曲《新年好》、綜合訓練(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拍,F大調,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
綜合訓練
(一)是認識鈴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讓學生按節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為《新年好》伴奏。
(四)是用鈴鼓、碰鐘為歌曲伴奏。
2、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
(2)、認識鈴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會使用其為歌曲伴奏;進行創編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4、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節奏,用各種方式為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學習。要使學生學得主動,必須靠教師的啟發、指導,“教”為“學”服務。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設計如下教法:1、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采用了用學生與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按節奏說話,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本歌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通過開火車的游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范唱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后,我通過學生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及,選擇表演形式自編表演動作,對歌詞二度創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舞蹈、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4、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對歌詞的二度創作及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上。
5、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奏練習時,通過直觀教具小兔子的說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導入時,我充分運用了VCD范唱及圖片,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音樂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小公雞打架》是一首節奏輕快、有趣,形象鮮明的2/4拍歌曲,適合在3-4歲年齡班開展教學活動。
(二)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欲望,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為: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情感。
2、通過反復欣賞歌曲,了解歌曲內容,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感情,并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于: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唱出情趣。
二、說孩子
3-4歲孩子已對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歌曲中的小公雞的形象比較熟悉喜愛,并樂于模仿。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松、和諧的氛圍,并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共同提高。為此,我作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
觀察小雞的生活動態。
物質準備:
與歌曲內容有關的圖片、音樂、頭飾。
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復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交流―再欣賞―再交流―再欣賞―理解這一主線線索,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示范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音樂活動賦予的快樂情感。
四、具體活動過程表現為:
第一部分:律動導入法。
老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表演律動進入活動室,同時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隨意坐下,為活動開展創設了寬松自由的環境,把孩子引入音樂的氛圍環境中。
第二部分:感知法。
反復欣賞歌曲,了解歌曲的節拍、旋律特點和風格,進而理解記憶歌曲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音樂、師彈音樂、師清唱歌曲、看錄象等,并加以多媒體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
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學唱、演唱歌曲,注意難點部分,同時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緩和滿足感。我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
如果孩子對歌曲內容掌握很快,可激發孩子進行創編活動,或者是進行角色游戲活動,持續不斷的對歌曲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經驗,還可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