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歡迎閱讀與收藏。
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1
【說教材】
《桃花源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xx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新課標注重學生閱讀淺顯文言的能力,這篇課文正是對文言知識的積累與鞏固,為今后的文言學習大有幫助。
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讀書”,學生應在xx的學習中,體會到文言注釋的重要性。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xx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熟讀成誦;能夠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整理把握xx內容,理解桃花源人美、景美、社會生活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借助課文注釋,品味xx的意境美,培養想象力、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托的社會理想。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匯,感受“桃花源”的美,而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說學情】
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并具有初步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更深入地去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樣式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xx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課文。所以在這節課中,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說教法】
為了貫徹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我將適時采用點撥、提問、評價的教學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與同學與老師對話,指導學生通過品讀,分組討論來關注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的人美、景美、社會生活美,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為了使教學手段更加直觀、形象,我將運用多媒體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說學法】
陶行知先生的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在學法上,我將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學法指導,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基礎,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用朗讀法讀懂課文,用圈點勾畫法來分析難點,用討論法來學習xx重點,從而領悟xx的主旨。
【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認識、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為核心,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會以“美”為突破口,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開展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播放《天仙配》的音樂,讓學生欣賞。音樂可以渲染情境,吸引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這樣更利于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疏通文意。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通過聽范讀錄音、自由朗讀、齊讀等方式,更好的進入情境,同時對學生的朗讀在字音、句讀方面提出要求,并指導語調、節奏等。
2、學生自由閱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疏通文意。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積累文言知識。若仍不懂,則提交全班一同解決,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了解xx線索,通過這幾遍的讀,學生能夠總結出xx的線索,即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學生想象力豐富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
1、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首先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第一、二、三段,啟發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進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樣的景色?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
接著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結合文本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進行創造性的描繪。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2、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xx的主旨。“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再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這樣學生既發現了“美”,又創造了“美”。
在學生講述之后,我將進一步提問:衙門在哪里?這地方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出,甚至忘了年代?我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激發學生的熱情,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接下來,便進入了拓展延伸的環節。我會提出問題:桃花源這樣的地方存在嗎?作者為何會創造這樣一個桃花源?
學生展開討論,自主發言,從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同時,還能將鍛煉學生的理解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課堂小結
學生進行總結,教師做補充,充分體現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六、布置作業
新課改提倡開放性的作業,因此針對本節課我預留了以下兩個作業。
1、學完xx,以“我心中的桃花源”為題,寫一篇xx。
2、拓展閱讀陶淵明的其他作品,了解陶淵明。
3、背誦課文。
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2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民族傳統,我們常會被真摯、純潔的感情所感動,有偉大的母愛,深沉的父愛,有朋友的無私奉獻,有鄰人的熱情幫助,今天我們就帶著一份感動,一份激情,一份感恩,走進《古井》說課。
一、《古井》說課的基本理念。
在這次說課中,我緊緊依據大綱的要求,析解教學目的,深入挖掘《古井》的文本內容,體會《古井》文字下所蘊涵的深深的濃郁的鄉情,讓課堂回歸文本,超越文本。讓學生走進文本,聆聽文本,研讀文本,從文本中去體會,去感受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xx的感情。
二、說課內容:
我從六個方面進行解說。
(一) 教材內容:
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
1、 教學內容及用途。
本課是冀教版50頁第10課《古井》,課文共385個字漢字,課文感情真摯,避開了華麗文字,用樸實的語言,講了“我們村”的鄉親們怎么樣從古井里取水,又從中受到教育的事,贊美了古井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懷念之情。課文共6個自然段,按:村東頭有一口井—村里頭的人每天到古井取水—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古井給人們的啟示的順序進行了敘述。
xx是一個借物喻人的經典例文,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習借物喻人的方法并受到感情的熏陶,而且進行語言上的訓練。
2、本課內容的選擇依據。
本課在第二單元,本單元共五篇課文,前四篇分別是《炊煙》、《賞花》、《地震中的父與子》、《新年禮物》,內容不同,但卻都是在表達真情,渲染感情。讓學生在課文中體會到世界上最美最真的.東西。這些課文都是以感恩為主體,或是陌生人的幫助,或者是長輩的關懷,也許是偉大的父愛,這些感情在這五篇課文中交織,積淀,升華,才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單元。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作者從古井得到的啟迪,懂得了應該怎么樣做人。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懂得古井為人們作出的貢獻而不要報酬,從而體會鄉親們對別人無所求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4、品讀課文,析解重點語段,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重點:品讀重點語段,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感情。 教學難點:借物喻人方法的學習。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文本的閱讀,體會課文的感情,但對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習能力較差者難以理解。
四、教學策略。
充分發揮“讀課文”的教學手段,以“讀”為抓手,讓學生在“讀”中去分析人們的品格,在讀中感悟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當然要加以老師的適當點撥,從而實現重點的突破。
在“借物喻人”的教學設計中,要學生去體會古井的特點,去找出鄉親們的品質與古井的相似,從而找出共同點,老師從而明確,這樣一個以物為題的課文,實際上是在抒發人的一種情感,這就是借物喻人,從而化解難點。
五、教學過程和方法:
(一)、導入新課:美麗的山村,古老的水井,善良的村民,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今天走進《古井》去感受這份真情,聆聽這段故事吧。
(二)分析課文。
1、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抓住關鍵句討論理解。
⑴關鍵句:“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著她的兒女。”
⑵理解這個句子:
①“甜美的乳汁”指什么?
②“哺育”是什么意思?
③為什么說古井像一位溫情的母親?
⑶討論后回答。
2、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這樣的古井,課文是怎樣贊揚它的? ⑴抓中心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僅為鄉們提供著生命的泉水,還陶冶著鄉親們的品格。
⑵理解這個句子:
①這個句子分幾層意思?
②每層意思寫什么?
③“陶冶”在句子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討論后回答。
3、自由讀2-5自然段,思考:古井是怎樣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樣陶冶鄉親們的品格?
⑴簡單畫出鄉親們是怎樣到古井取水的情景,并說說古井對鄉們的作用。
⑵鄉親們是怎樣幫一對老人挑水而不計報酬的?
⑶從鄉親們的話體現了什么民風,說明了什么?
⑷古井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三)、語言訓練。
(1)老師提出:你最喜歡哪一段,讀給大家聽。要讓學生不僅有感情,更要有激情,有興趣。做老師的可以做個示范。例如:老兩口說的話:日子長著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白費力氣呀。要讀出老兩口的謙意及感動。“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給要過報酬。”學生通過一組對話的朗讀,一體會揣摩人物的語氣,內心,體會人物的情感。
(2)看到古井,你想到了哪些人?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老師,是醫生,是護士等等,這個時候老師不失時機的追問:為什么?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將無私奉獻等品質融入到人物中去。)
(四)、借物喻人的學習。
問:此文是寫人還是寫物?物是什么樣的物?人是什么樣的人?他們有什么共同點?找出交叉點,從而老師指出:通過記敘描寫一種物體來象征某個人,從而抒發自己的感情,這就叫做借物喻人。
(五)作業:課后練習題。
我的教學業方法上總體可概括為:“一個主線,三個融合。” “一個主線”就是:把握內容,體會情感,運用語言。“三個融合”一是把學習運用與鄉親們的情感交融。二是把學習運用與內容理解相交融。三是把學習運用與課堂訓練相交融。
六、學法:
可歸納為三點:讀書、體會、訓練。
學生以讀書為契機,以體會感情為突破口,以語言文字訓練為抓手,將篇課文融入到讀說聽寫中去,從而起積累知識,升華情感的效果。 說課總結: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斷提到讀書、語言訓練等,其實,這正是語文課的基本要求,我們要在語文課中真正提高孩子的語文運用及表達能力。課堂是孩子們的學堂,而不是老師們的講堂。我們要真正做到退出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我們要努力扮演好導演的角色,讓孩子在課堂中去發揮、體驗、去說,去寫。
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3
一、說教材
《錄入數據庫的記錄》這一課是海南出版社義務教育九年級教材《信息技術》的第二課,這一課用時一個課時。它是學生學習數據庫軟件Access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是第一章《用數據庫來管理信息》的重點。根據教材的地位及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創建數據庫的意義。
2、認識理解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力目標:
1、掌握錄入數據庫記錄的增、刪、改等操作方法。
2、掌握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分析、觀察以及學會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學生通過任務驅動的操作,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創新的能力,在任務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2、通過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錄入數據庫記錄的操作方法及創建窗體的基本方法。
二、 學生能力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普遍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重視、對具體操作比較容易接受。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比較理解。具備一定抽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主要學習方式完成。在學習本課之前,他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數據庫的基本常識。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任務驅動法及賞識教育法。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設置的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各種知識,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賞識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嘗試操作法、主動探究學習法及小組協作學習法。新課程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能力,訓練思維。
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4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星期日的安排”。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68頁的內容“星期日的安排”。
教學地位:
本節主要教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和異分母分數加、減以及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知識既是分數加、減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乘、除法以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學情:
本節課是分數加減法的第三課時,因為前面學習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應用異分母加減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設計理念:
1、注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主動讓學生參與。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3、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系,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觀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圖)師:你觀察到了什么?通過引導學生得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活動二: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
師:同學們,如果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現在就來試一試怎樣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提醒把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入運算。圍繞總數“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本題涉及的是分數中的剩余問題,其理解比整數要困難得多,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算式的討論與交流上。分數問題中,單位“1” 的確定是非常關鍵的知識點,也是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確定的問題,因此,適時為學生提醒單位“1”是本節課突破難點的關鍵點。
3、活動三:自主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學生通過計算、比較、討論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這樣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計算方法,知道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聯系和區別,在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計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學生獨立計算,個別學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時要注意運算順序)
2、解決實際問題(出示練一練第70頁的第4題)
四、總結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
學會總結學習所得,是數學課的一項必要的技能訓練項目,此處要有意識將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歸納出來,即:
1、同級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3、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4、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再加減。
2023年說課稿模板集錦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做學習的有心人》
教材分析
本課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認識堅持就是勝利。課文從登山者堅持登上頂峰、長跑運動員堅持跑到終點,等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堅持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他們努力的過程中體會堅持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真正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堅持到最后,才是真正的勝利者。第二部分:集中注意力學習。課文采用到醫院就診的形式讓學生懂得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成績差、做事粗心大意都與注意力不集中有關。第三部分:測試自己的注意力狀態。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活動的板塊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第四部分:通過觀察、記錄活動,歸納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其驅使下體會學習的快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該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心理品質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發展為目標。在課程價值上具有多元性,側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體驗。結合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讓學生懂得學習需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2、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學會克服困難,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據調查分析,三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懂得學習需要有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教育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難點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專心致志,自主學習;持之以恒,自我建構。針對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典型故事,欣賞短片,爭當醫生、小組合作,自我體驗等教學方式。
教學流程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二)故事短片,感知分享(三)體驗升華,回歸生活(四)板書簡練,畫龍點睛
雖只有四環節,卻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對文本進行了二次整合,教材原來的文本順序中,導入課堂的是四幅勵志圖片,將課堂信息籠統地合在一起,沒有顯示其階梯性,各個版塊之間概念不明確。所以我們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教材中的一、二部分教學順序進行調換,既符合孩子們認知的規律,又體現了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設計理念:一條主線,四個版塊,點面結合,螺旋上升。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力求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有機統一。運用游戲對優化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實現這一有機統一的原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們在一開始就采用了游戲導入,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所學內容發生濃厚的興趣。 其次,我們精心設計了一個《找不同》的.游戲。品德與社會課講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由情悟理,我們就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樂,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悟。豐富孩子們的情感體驗。
(二)故事短片,感知分享
課文采用到醫院就診的形式讓學生懂得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我們就由教師創設情境,整合教材,繪聲講故事,把文本中單一的圖片變成吸引人的故事,讓孩子充當角色對話,幫助陳剛,理解學習要專心致志。感悟繼續遞進,我們又讓孩子們聽王羲之“墨池”的故事,感受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層層遞進,由專心致志到持之以恒,接著讓孩子們說身邊專心致志的例子,結合實際,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學,從生活中悟。課程標準中指出,兒童品德和社會性淵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因此,我們把教材中的圖片創設為故事,正如課標中所說,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幫助陳剛。最后我們播放北京殘奧會中最吸引人的南非游泳運動員殘疾人娜塔莉·杜托伊特的短片。讓孩子們用眼睛觀察專心致志,用心靈感受持之以恒。
(三)體驗展示,回歸生活
在孩子們初步理解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學習的同時,我們又讓孩子們進行體驗,兒童的生活是課程標準的基礎。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擷取了,公共汽車車門在右,易錯字寶寶等題目;從審題中看孩子們是否專心,規定時間2分鐘,有數學題,有抄寫易錯字,在緊張的滴答聲中讓孩子們知道時間的珍貴以及他的無情,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用專心去攻克困難,用恒心去贏得勝利。
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孩子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我們就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專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并將名言贈送出去,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綜合交叉,螺旋上升。在這兒,孩子就是學習的小主人,在這兒,孩子就是伙伴的小老師,在這兒,孩子就是學習的有心人。
(四)板書簡練,畫龍點睛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設計出了一把金鑰匙。一把用美麗外貌來吸引孩子注意力,一把用專心,恒心打動孩子學習心,讓孩子們快樂學習,朝著做學習有心人的大門努力前進。
說教材:
本課緊扣學生生活,以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為切入點,圍繞牛頓從蘋果落地現象中獲得的啟示與發現而展開,通過講述“牛頓發現地球引力”的故事,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開展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地球上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接觸到宇宙中的萬有引力以及離心力的作用
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一、介紹牛頓發現地球引力的科學故事。
二、研究物體的重力。
三、初步感受天體圓周運動對地球引力的克服。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科學認識都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愿意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
教學重點: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用水杯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二、說教學策略、方法以及教學準備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閱讀了解、活動體驗、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問題的過程去認識本課內容。為此特做如下教學準備:米尺,裝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繩),畫重力方向記錄圖。
三、說教學過程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安排三個環節組織教學。
環節一、故事導入, 激發探究興趣。
學生以前對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從而發現地球引力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學生閱讀書上故事之前提出來閱讀要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想到了兩個問題,你知道他想到了什么么?這樣在學生已經了解了故事的前提下重新產生了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后回答老師問題,教師板書:
一、蘋果會落地
二、月亮不會
環節二、認識重力,解釋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因為牛頓解釋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原因,書中寫的很清楚,所以這一部分,我首先請學生自己閱讀理解,閱讀后,請學生說一說,對于牛頓的解釋,你是這么理解的,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適時強調這部分的知識重點以及畫出重力的方向。
然后我又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內容:生活中你還見過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么?從而將課本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物體所具有的重力以及重力的方向,組織學生做一個小游戲:與重力賽跑。老師講了游戲規則后,學生開始做,學生做完游戲后,老師問:你們贏了么,有的同學輸了,為什么?輸的原因一個是速度慢了,一個是手沒有放在一條豎線上,學生在查找原因的過程中,再一次體驗到了物體所具有的重力以及重力的方向,從而強調了重點內容。
環節三、解釋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
這一部分內容我采用了直接引入的方法講述:牛頓對于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是用一個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的。哪個現象呢,下面我們來做個有趣的游戲。拿出老師準備好的教具:一個裝了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繩子,然后請一個學生緊緊握住繩子的另一端,然后使勁地旋轉水杯,旋轉前請學生猜測:會發生什么現象,這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推測的一個方法,同時也使學生在游戲中能注意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游戲后,教師提問:杯里的水為什么后來不灑出來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講述: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杯里的水就相當于月亮,人就相當于地球,拉繩子的拉力就相當于地球的引力,那你能試著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么?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將無法親眼看到不易理解的現象用生活中能具體觀察到的現象聯系在一起,完成了知識的遷移,降低了抽象知識理解的難度。
最后讓學生認識到沒有牛頓對于“月亮為什么不落到地面上”的解釋,就沒有人類的航天事業,請學生看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圖片,并思考:為什么人造衛星不落下來呢?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說課稿】相關文章:
快樂的節日說課稿說課稿07-07
《春酒》說課稿—獲獎說課稿06-11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中班美術說課稿 Vegetable說課稿11-03
《6的乘法口訣》說課稿_說課稿10-28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模板模板01-13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說課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