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音樂欣賞活動《龜兔賽跑》非常活潑可愛,適合小學一年級教學。
2.教材分析:《龜兔賽跑》是一部有大管,單簧管主奏的管弦樂作品,完成于1959年,并在1960年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首次演出。演出后深受兒童的喜愛和歡迎,于1960年出版總譜并灌制了唱片。多年來一直作為我國少年兒童管弦樂欣賞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作者根據童話《龜兔賽跑》的故事情節,采用模擬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樂的陳述。以管弦樂器特有的音樂和表現力,塑造了小兔子和烏龜的形象以及他們各自的動態。樂曲發揮了管弦樂隊豐富的表現力,生動地描繪了林中的清晨景色和龜兔賽跑的熱鬧場面以及歡樂愉快的舞會等情節。樂曲通俗易懂,特別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兒童一邊聽故事一邊聽音樂,更能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從中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和關于管弦樂隊的知識。3.教學目標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 指導學生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及不同樂器的音色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烏龜和兔子),并理解這首樂曲所表現的內容,通過音樂故事使學生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2) 通過提供開放式情境化的音樂場景,并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發揮的探究與創造活動。
4.教學重點: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理解單簧管,大管所奏出的《龜兔賽跑》的情緒和意境。5. 教學難點: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龜兔賽跑》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6.教學準備:烏龜、兔子、小鳥,小猴等小動物的頭飾,飛天小女警的小貼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許多美學家認為,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
對于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與形式幾乎都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沖擊與興趣。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在充分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獲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1.在本節課中,我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2.由于本課是欣賞課,所以我選用“情境法”教學,這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之中,這樣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覺地體驗到音樂表現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欣賞能力。
3.感知—理解—想象—實踐 從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分析,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維方式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學中就必須重視音樂欣賞形式,而利用各種形態,動作,游戲,歌舞等形式參與欣賞,就可以適當而充分的發揮學生通感作用,培養學生專注地傾聽、傾聽、再傾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表現,將音樂這種極為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運動覺聯系在一起,發揮諸感官及意象之間的交錯,混合的聯覺作用,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幫助學生藝術、思維能力和審美心理的發展,利用他們認識音樂的規律有機的學習音樂,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質。
三、說學法在學生學習方法上,我選擇“欣賞法”。
日本教育家鈴木認為:天賦不是天生固有的.,音樂的耳朵在聽力訓練中得到,多練習就多出效果。音樂欣賞又是發展聽覺才能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通過欣賞,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審美經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做簡單提示,給學生盡可能大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創設情境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動物王國”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角色扮演“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是非常重要的。
3.合作學習新課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表演《龜兔賽跑》時,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表現各種大自然生靈的形象。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寬松、民主、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進行了場景布置,在教室的正中間擺上了幾棵大樹,并在教室四周掛上了小鳥、小草等來作為“動物王國”。通過創設與情景,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了他們想象的空間。隨后我又以“動物王國發生了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請學生扮演小鳥一起飛去“動物王國”引入“龜兔賽跑”這一話題 。
2.實踐體驗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播放無聲動畫問同學們你看到了動物王國里的什么動物?然后告訴同學此時沒有音樂的兔子和烏龜看起來很頹廢,需要同學們用好聽的音樂為他們打起精神!請同學們為兔子和烏龜配上適合他們的音樂。
多媒體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管弦樂器——單簧管,大管,并由此奏出對應的音樂。接著請同學們來配樂,并說說為什么要這么配!而后再出示配上音樂的烏龜和兔子的動畫效果,告訴孩子們他們迫不及待地跳起了舞。
在這樣一個輕松的場面《龜兔賽跑》開始了,單簧管奏出的音樂輕快,跳躍,活潑,好象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大管奏出的音樂低沉,平穩,好象慢吞吞爬行的烏龜。并請同學們聽到相應的音樂做出相應的音樂形象。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感受欣賞音樂的同時,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英雄卡通人物——飛天小女警。以多媒體小女警出示問題,并說回答的好的同學可以得到小女警帶來的獎品——小女警的小標簽。
把這個故事分為三個環節來欣賞,并分別提出了三個問題:
1.學生聽音樂故事至“比賽開始了”多媒體出現小女警說:小朋友們,先聽到這兒。接下去你能聽出下面的音樂表現的是哪只小動物嗎?
2.學生聽音樂故事至“喊叫聲驚醒了小兔子”。多媒體出現小女警說:小朋友們順利地通過了第一關,接下來你能聽著下面的音樂作出合適的動作嗎?
3.學生聽音樂至結束。出現小女警說:聰明的小朋友,故事講完了,你知道跑的快的小兔子為什么輸給慢吞吞的烏龜嗎?3.合作與探究復聽音樂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表演。
(1) 出示小動物的頭飾:誰想來表演“龜兔賽跑”?
(2) 請三個小朋友分別做小兔子、小烏龜、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里中其他的小動物,到音樂結束時,老師帶領下面小朋友戴上頭飾和小兔子小烏龜一起跳起歡樂的舞蹈。
過渡:小朋友表演得真棒。呀,時間過得真快,發生在動物王國的事情也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們也該回家休息一下了。
在這里,我要布置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們回去將這個發生在動物王國的故事用彩筆畫出來,下次讓我們來比一比誰畫得最好!好,讓我們一起和小動物們和飛天小女警說再見!
4.活動結束。學生隨鳥飛的音樂飛出教室。
五、感悟與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為我們教師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鑒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作為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今天的說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的指導、幫助。謝謝!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2
一、 背景與目標
紅燭、園丁、默默的耕耘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贊美教師的語言數之不盡,然而對于每天陪著自己學習、生活的老師,學生們又有多少了解呢?他們真正的關注過教師嗎?他們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酸甜苦辣嗎?于是,《走近老師》開始了。此次活動要兩個月的時間,力求給學生一個遠離網絡、立足生活、揮灑個性的研究空間,適用于小學六年級.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效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點,我將活動目標定為:
1、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體驗教師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認識教師的生存現狀和內心世界。
2、提高學生搜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認識人生、發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礎。
3、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辨證唯物觀,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懷。
二、準備過程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各小組準備標志。
學生自由組合成活動小組,準備活動的用品(視各自情況而定)
三、活動方式
全班同學分成7個小組,每小組7-9人不等,力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通過觀察、調查、采訪,通過與小組內學習伙伴的合作,與其他小組的交流,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主體地了解和認識教師的生存現狀和內心世界。
四、活動過程
此次活動分為四個階段
(一)選擇確定主題、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開始,師播放校園生活(師生共同學習、生活)的場景,學生們討論錄像片的內容,師隨即問:你認為片中的主人公是誰?畫面中出現了哪些老師?
此時,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興趣,師便引導學生進一次口語訓練,以《我所了解的__老師》為題,談談自己比較熟悉的一位老師。
學生對于老師的了解是片面的,他們產生了一種想從各方面了解老師的愿望,于是活動主題就確定了。
主題確立以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經過討論確立研究的內容為:年齡、畢業時間與學校、最高學歷、計算機等級、普通話等級、愛好、特長、理想、家庭成員及有關狀況、工作安排、節假日安排、衣食住行情況、進修學習情況、榮譽成績、其他資料、典型事例等。
這樣處理,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與主動參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尋找自己感興趣、有創意、有設想、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符合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
然后征求學生的意見,是先分組后選組長,還是先選組長后分小組,根據學生的意見,現場組織了一個“組長競選”孩子們充滿自信的表述自己想當組長的愿望和決心,最終選出了7名組長,組成了研究小組,確定小組成員協商選擇最想研究的教師,制定小組的活動方案。
在以小組為單位確定研究對象時,有兩個小組同時選擇了他們的班主任國老師,而我的設想是每個小組選擇不同的研究對象,于是我便動員他們兩個小組協商,可協商的結果是他們兩個小組仍舊選擇同一位老師,在接受他們意見的同時,我提示他們要有合作、有分工,調查要選擇不同的切入點,爭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誕生。
這樣進行分組、確定研究對象,極大程度的征求了學生的意見,聽取了學生的建議,使學生的研究興趣高漲,小組成員之間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他們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意識更強,能主動的互相幫助,具有團隊精神。
然后,讓學生一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活動方案,交流時不但要向別人介紹自己小組的活動方案,還要熱心的為其他小組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引導學生交流,每個小組都有了內容具體、分工明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動有章可循,也學到了做事要有計劃,行動要有章法的教育。
(二)依據活動方案,展開觀察、研究活動
由于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匯報方式,所以在活動中,我堅持一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按研究方案活動,我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有一個小組調查的是教音樂的張老師,孩子們活動中發現張老師不但愛好廣泛而且特長突出,并拍攝到了大量的畫面,當孩子們高興的向我匯報時,我故意泄露了一個小秘密——張老師除了會演奏電子琴、吉它、架子鼓外,還會其它的樂器。于是,孩子們又興致勃勃去“打擾”張老師,終于拍攝到了一組珍貴的畫面,在后面的展示中大放異彩。
可以說,整個活動的過程,我既沒有放任學生自由活動,也沒有一包到底,掌握好了“扶與放”的度,使學生真正的親歷了問題探究的實踐過程,學會了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腳踏實地地探究,實事求是的求得結論。
(三)搜集整理資料,應用深化活動。
幾個小組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這時,我就引導學生對活動的收獲進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并準備在匯報上展示。在這一環節,我沒有局限學生的思維,也沒有把我認為合適的“成果展示形式”灌輸給學生,而是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意愿,給了學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這充分的自由度使學生“如魚得水”。
信息時代的特征是信息來源廣、信息種類多、信息量大、信息傳遞快,在活動中,我不但注重了讓學生有選擇地利用多渠道獲取信息,更讓學生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真正地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成果匯報交流,拓展延伸主題。
這是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為了更好的總結和檢閱前期的工作,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悅的機會,我將成果匯報交流設計為兩個階段:
1、階段性成果匯報。
在活動進行中,我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階段性成果匯報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對其他小組的活動過程、研究的方法、途徑、研究的核心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交流中,孩子們紛紛給其它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發現了自己小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小組的幾名同學,在活動中為了更深的體會教師工作的艱辛,去一年級做了一天的小先生,并在階段成果報時播放了他們做小先生的錄像片段,激發了其他小組的孩子們的好奇心。他們向這幾位小先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并表示在下面的活動中也要進行類似的體驗,我便提醒他們做小先生要考慮自己小組研究對象所任教的學科。通過這種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迸發了智慧的火花。生成了新的研究內容,是研究活動更加深入。
2、研究成果匯報交流
研究成果匯報交流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展開,力求讓學生動口動腦,并引導學生談談活動的感觸、收獲、遇到的困難,使學生在總結中體會成果的喜悅,認識到不足,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組織和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產生更大收益。
匯報中,我引導學生在所取他人匯報基礎上,評出“優秀組織獎”、“積極參與獎”若干,并完成《活動自我評價表》。并組織進行了此次活動的《活動總結評價表》,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及小組在活動中取得的進步,發現活動中全體同學通過努力取得的成就,激發了學生繼續參與探究的熱情。這樣做,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養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確態度,并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匯報的最后,我引導學生交流:“關于這些可親可敬的老師,你還想了解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進一步走進老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又生成了新的主題,鼓勵學生去發掘新的探究題材。
五、活動效果
此次活動,我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的、開放的、自用的學習空間,寬松的,沒有過多常規的課堂。活動中,我始終處于一個“隱性”的位置,從始至終幫助、引導學生研究、思考和設計,隨時起著支架的作用。幫助學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構建新的認知,發現問題,選擇合作伙伴,選擇研究對象,匯報與評價,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調動了學生極大的熱情,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力也大大增強,符合我的設計初衷,那就是要給孩子們一種自由——離開課堂、離開書本,去做孩子們心中感興趣的事。
通過活動,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的立體地了解和認識了教師的生存現狀,走進了老師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教師的酸甜苦辣,更好地認識了人生的價值,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六、活動反思
作為一名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四年間我完成了由兼職教師向專職教師的過度,從開始的兩手空空到今天擁有了的點滴經驗,一路走來是艱辛的、幸福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班主任看了成果展示會后,說:“不看不知道,原來我的學生可以這么積極主動的發言,看來你很難從他們中發現誰是優生,誰是差生了”。簡短的一話,卻道出了我的心聲。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另一面,也讓我走進了孩子的心里,這是我在以前的教學工作中體會不到的樂趣。本學期,我利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和學生共同進行了《走近老師》綜合實踐活動,使我對綜合實踐活動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現結合活動談自己的幾點粗淺認識:
(一)、良好的選題是成功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選擇確定課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端。如果選擇的課題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學生的興趣,則成功的機率就大一些。《走近老師》這一主題,根植于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關注教師,就是關注自己,走近老師,便是走近生活,活動摒棄了教師研究學生的老題材,開拓了學生研究學生的新紀元,為學生進一步認識人生的意義,探究生命的本質搭建了新舞臺。
(二)、強調自主、體現合作是保證。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針對少數優等生,特長生開設的,它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力求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它重視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重在參與是它的主旨。此次活動,研究小組的組成、研究內容的`設計、研究對象的選擇、活動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動的開展、研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強調自主、體現合作的,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與引導。研究目標的實現更是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自覺達成,而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幫助更是貫穿活動的始終。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注重過程性指導是關鍵。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注重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發展個性,但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指導和參與。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無援,也避免老師過多的參與和指導,我只是以一個協助者,一個顧問的身份出現,這使孩子們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動的主動權,開展活動也更有熱情了。如學生在調查其它同學對某位教師的喜愛程度時,他們采取了問卷的形式,我發現這種方法廢時廢力,就問他們是否還有其它更快捷的辦法,一個孩子提出來:拿一個小黑板到班級調查,說明情況后只需要舉手,數數就可以了,我寫上對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們深入到班級采訪,有我的陪伴,他們膽子大了,勇氣足了,即使面對六年級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結果出色的完成了調查任務。
(四)、改變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是“突破點”。
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明白了活動要以學生為主,不一味的惦記著“給”學生什么,而關注能為學生“做”什么,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交流時,我把此次活動的最終評價權交給了學生,這也體現了活動中學生全程參與的主動地位。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本次活動以多種形式的實踐,為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觀察、共處、小先生”等體驗活動,促使學生深入教師生活、體驗教師角色、積淀教師情感,從而認識人生的價值。
(五)、拓展延伸,尋找新問題是“發展點”。
活動的最后,我引導學生談:“關于這些可親可敬的老師,你還想了解些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走進老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動的主題,給學生留下了“思考題”,又為以后的研究性學習埋下了伏筆,生成了新的主題,鼓勵學生去發掘新的探究題材,也體現了此類學習的連續性。
此次活動的結束意味著下一個活動的開始,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將以“得到學校、家庭、社會的積極支持和認可”為努力方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基礎;不斷嘗試,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導”藝術;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成熟起來。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3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離騷》。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
【教材分析】
《離騷》是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濃的楚地風情,學習這篇課文,要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注意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情趣。
【學情分析】
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較廣,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力。
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經驗。
【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相關字詞知識,了解楚辭及其作者。
2.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3.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難點】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并背誦課文。
【教法釋義】
對于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根據以上課標要求以及本課內容的特點,教學時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啟發,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綜合運用任務型教學、講授教學和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
【學法指導】
“一個好的老師應教會學生發現真理。”它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新課改和新課程標準都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針對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方法擬以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資料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并綜合應用自主學習和接受學習等學習方法。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北京》。這是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里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跡、公園和高樓大廈。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部分孩子還沒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學生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壇、城、國、圖”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和課文內容,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遵照閱讀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本著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原則,我準備采用“情境識字法”和“圖文結合法”教學。即在具 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集中識字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教學中注意“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把生字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組詞造句,同時還注意教給學生識字的方式,充分展開識字的過程。“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一課時教學過程,整個過程分為六步。
一、喚起生活積累,導入課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情趣,在上課之前(播放《北京歡迎你》)MV。我的導入是這樣的:上個星期,我們學唱過《北京歡迎你》,剛才大家又跟著音樂歡樂地唱起來,隨著畫面愉快地游覽了北京,或許你還和爸爸媽媽去過北京,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北京呢?在學生說完后,我小結: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我們一起來書寫“北京”兩個字,請注意“北”的左邊要書寫正確,第三筆是提。這樣學生在欣賞中感知了北京。
在這一環節中,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北京,學生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說熟悉,是因為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說陌生,是因為我們地處江南,遠離北京,由于學生年齡小,大部分未到過北京,對北京缺乏具體形象的感知。
談話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迅速調動學生入情入境。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北京美,作者描寫北京的語言更美。你們想不想自己讀讀課文,來感受北京的美麗?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覺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誰有勇氣把課文中最難讀的句子讀一讀呢?
1、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央,紅墻、黃瓦、又莊嚴,又美麗。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2、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3、北京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還有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
(二)讀詞識字。
最難讀的句子我們都會讀了,相信這些詞語更難不倒大家了。(去拼音請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三)整體感知。
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基于本課的生字都集中在幾個句子中,所以考慮相機出示課文中包含生字較多的幾句話,在讀好難句的基礎上出示詞語,做到詞語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三、品讀文本,進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淺顯易懂,加上二年級學生在以前的字、詞、句訓練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的過程中理解該段內容。我主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繼指導課文第2、3、4自然段。在學習中注重朗讀和感悟北京的美麗。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門)
1、利用課件展示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的畫面,看圖體會天安門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麗和莊嚴。在這里我簡介天安門的歷史,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他們見過的莊嚴的`場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奧運會上奏起國歌,升起五星紅旗的時候,都很莊嚴,這樣學生和“莊嚴”交上了朋友。
2、莊嚴的不僅是天安門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他矗立在廣場中間。矗立一詞比較抽象,我將在利用圖片展示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華表和旗桿,讓學生觀察這三樣景物的共同特點,通過圖片猜測“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是呀,北京的天安門是美的,那莊嚴的城樓,那高聳的紀念碑,那寬闊的廣場,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北京天安門的熱愛和贊美吧。
(二)品讀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馬路、美在立交橋)
1、利用課件和插圖展示北京交通的發達,環境的優美,結合畫面認識“立交橋”、“圖案”等詞,體會“綠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詞的意思。
2、說話訓練: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那立交橋、草坪、鮮花和車輛能否也用上“又??又??”來夸夸他們呢?
(三)共享背誦的喜悅。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背誦。
在這一步的閱讀教學時,我是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判斷,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讀書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閱讀的樂趣。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領背誦的方法,促使背誦指導有的放矢。
四、拓展練習,升華情感。
學到這里,北京在學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這個環節設計一個說話寫話訓練,要學生用一句話來贊美北京。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說話寫話能力,讓他們把心里要說的話寫下來,然后在班級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指導書寫“壇、城、國、圖”4個字。探究探究,找到認記字形、書寫規范美觀的方法。
六、小結課文,設計作業。
其實,北京還美在有很多名勝古跡、公園等等,你們下課后可以去搜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下節課請你來當一回小導游,給我們介紹美麗的北京。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5
教材分析
漢語拼音《y w 》教學,這節課是漢語拼音教學中聲母單元的最后兩個聲母,其讀音和單韻母i、u基本相同,區別只在于聲母y、w讀時輕而短,韻母i、u讀時長而響,學生容易混淆;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再加入進來,學生就更會混淆了。
教材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談話法、觀察法、游戲法、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學設計。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過程中的職責在于幫助,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學生分析:學前班孩子好動、爭強好勝,愛表現自己,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
根據學前班這個年段孩子的特點,我設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聲母y w,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及四聲,能讀準音,認清形,了解yu 書寫時兩點省寫的規則,正確書寫。
能力目標:
通過活動、情境游戲等方式,正確熟練地讀準每個字母和音節,提高拼讀音節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聲母y、w和整體認讀音節yi、wu、yu。
教學難點:
聲母y、w與韻母i、u的區別,與整體認讀音節yi、wu yu的區別 。
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并根據學前班孩子好動的特點,本節課我將采用:游戲、 編順口溜、 讀兒歌、開火車等多種途徑,讓孩子們會辨析到會讀、會認、會寫,再到整體認讀音節的四會,最后通過游戲訓練從而一步一步扎實有效地突出、實現教學重點及難點,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說學法
本課出現的聲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為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說教學流程:
為了能很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教學: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復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圖畫提供學習字母的情景,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兩個聲母y w。課件是這兩個聲母的筆順圖示及它們在四線格中的書寫規則。
第二部分是聲母y w與表音表形圖,整體認讀音節yi wu yu課件及四聲,用以讀準它們的音,認清它們的形。
第三部分音節拼讀練習,互動游戲,鞏固拼讀。
第四部分拼讀兒歌,了解拼音的用處大,讓孩子們樹立一定學好它的意識。
說說我設計的意圖,上課剛開始情景導入,用以激發興趣,引入本課要學的內容。學生已經對聲母有了初步的興趣,復習單韻母及它們的發音方法。教學時要我用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發揮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之間互助合作、互助學習、互助評價,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在拓展性地練習時,讓學生由我想讀,到我樂意讀。意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拼讀音節的能力。而且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拼音進行練讀,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充分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突破了整體認讀音節拼讀這一難點,在課堂上真正開辟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這是一節新授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學習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該扶的扶,該放的放,實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通過讓學生自己總結順口溜,自己評價書寫情況等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課,我還盡可能的讓拼音生活化。比如:讓學生用音節的四個聲調認字、組詞。漢語拼音是一個枯燥的內容,結合學前班小朋友剛進校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都不能把拼音的教學教成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應該與游戲,趣味活動相結合為宜。
我覺得這節課整體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基本按課標設計。我希望在把握學生和課堂駕御這塊在課堂上盡力發揮好些。
【優秀骨干教師說課稿】相關文章:
優秀說課稿02-17
優秀的說課稿01-16
說課稿優秀03-13
優秀說課稿04-28
優秀的說課稿04-28
說課稿優秀04-11
優秀說課稿08-01
優秀的說課稿01-15
說課稿優秀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