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打電話》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打電話》說課稿1
《文明打電話》是科教版《品德與社會》二年級第一學期第三單元《大家來交流》中的最后一課。本單元通過前幾課的學習,知道了交流的各種講究與方法。教材提供了三組漫畫,第一組:展現的是小朋友在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如何文明有禮地接聽與撥打電話的情景,提示學生文明打電話要從語言親切、有禮貌,多為別人著想,不打擾他人工作、休息等方面做起。第二組:呈現的是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特殊或緊急情況,如爸爸、媽媽不在家時,一個陌生人來電;突然發生火災;看到路上有車禍發生;想了解天氣情況等等,指導學生學會面對這些突發事件,處理特殊情況,并由此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緊急求助電話。第三組:呈現的是一棵禮儀樹,是學生喜歡的實踐操作題,意在讓學生通過活動過程,將文明禮儀牢記心中。本教材讓學生聯系實際初步了解一些接打電話的禮儀,體現了“有禮貌是尊重他人、講文明”民族精神教育的點,隱含了民族精神教育中有關的人文傳統教育。與本教材相關的、涉及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內容:前有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待客與做客》;后有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第3課《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中與人交流時的文明禮儀;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做可愛的上海人》中的三篇課文等等。
“電話”作為“文明交流”的載體,學生并不陌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話,可是如何文明地使用電話,如何接打電話使人感覺舒服,二年級的孩子還是顯得懵懂,并缺乏尊重別人的意識,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懂得并初步掌握打電話的基本禮貌。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緊急求助電話。
3、通過小組討論,能分辨文明打電話與不文明打電話的現象。
4、學會自我保護,同時知道撥打生活中常用的緊急求助電話的方法和規矩。
5、懂得文明打電話能使雙方交流得更愉快;同時能夠明白不隨便撥打緊急求助電話也是一種文明打電話的表現。
教學的`重難點是:養成文明打電話的習慣,能分辨文明與不文明的打電話行為;懂得不隨意撥打緊急求助電話也是文明的行為。
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呈現文明接打電話的情境,正面引導
首先以小朋友喜愛的“謎語”形式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小朋友自己說說接打電話的經歷,其次,創設同齡人“圓圓”文明接打電話的情境,在圖片與聲音環境中,讓學生對文明使用電話帶來的舒適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感受,以小伙伴為榜樣形式,顯得更為親切,易于接受,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第二部分:創設情境辨析,加深印象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小朋友們對文明使用電話帶來的舒服有了整體的了解,與實際聯系,教師列舉了四幅不文明接打電話的圖片來讓學生進行情景辨析。通過小組討論說一說如果這樣打電話,會造成什么后果,我們應該怎樣文明打電話。有些僅僅通過表達是無法說清楚的,還可以請學生來演一演,這樣更生動形象,加深印象。從討論交流中學生懂得了接打電話除了有禮貌外,還要為別人著想,也是講文明的表現。最后,用兒歌的形式請學生讀一讀《文明打電話》,使學生對文明使用電話進行鞏固。在明確了使用電話中的一些各種場合的文明禮貌用語后,請學生來實踐操作,通過信息技術,請個別學生媒體操作,配以各種評價聲音,促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全班在小組內學習交流,做到了點和面的整合。 “裝扮禮儀樹”的活動,是學生對新授知識的及時反饋。
第三部分:在實踐中探究,學會自我保護
這一部分是文明接打電話的實踐探究與拓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以短片的形式展現“圓圓”遇到的麻煩:當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時,面對陌生叔叔的來電,該不該把爸爸的手機號碼告知,怎么處理才不失文明的做法。組織學生就這一情景進行討論探究,說說各自的好辦法,這既是文明使用電話的延續,更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表現。第二環節是了解一些特殊的電話號碼,并以“新聞”的形式來敘說打電話被逮捕的事件引起學生關注,揭示特殊電話不可隨意撥打,會影響正常接警,會延誤救助時機而導致更嚴重的后果出現,這不僅是禮儀的問題,而且還是違規違法的事情。
最后,以“文明社會創新風”呼吁小朋友們從小事做起,為文明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打電話》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發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系,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說教法、學法
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系。
1、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啟發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說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于捕捉差距,關注生成。如:通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著出示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并在小組里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立思考、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啟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于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后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
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并說明正確答案的范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立計算,為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三、說教學程序
為充分體現以上的一些設想,本課的具體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復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與興趣,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教師問:“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可以體現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于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立嘗試。學生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教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再進行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為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為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后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并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打電話》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小學數學教師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誰打電話時間長》。這是我的說課流程圖,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評價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誰打電話時間長》這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除法第三節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2、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通過淘氣和笑笑打電話的情境,要求學生根據每分的通話費計算出每人的通話時間。本課時的計算都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教材首先引導學生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到原數的10倍,利用整數除法來計算,再通過圈一圈,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小數除以小數,理解掌握小數除法的算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前面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學生在計算時要運用到商不變的性質和前面學習的計算方法。在本課時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被除數的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錯誤,這要求學生在計算時要熟練商不變的性質并培養認真仔細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計算前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3、根據上述內容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能力目標:在自主嘗試、小組合作中探索除法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教學思想,能用豎式正確計算。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和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感受探索數學的快樂。
4、目標雖然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實現可謂是難關重重,這個難關就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
難點:商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5、難關就在前面了,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學具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導學案、51根小紙條圖、彩筆。
二、教法與學法:
當然,只在教具和學具上準備還是不夠的,在教法與學法上同樣要下一番功夫.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小組合作用豎式方法探索除數是小數除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上讓學生通過動手圈一圈、小組合作交流、觀察來發現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并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交流總結出計算方法小組進行展示匯報。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三、教學過程。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導者。為了體現這一理念,我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導學案。一方面讓學生借助導學案預習新課,對新課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堂上小組討論時有話可說。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
1、溫故知新。
出示導學案,讓看看自己計算的結果,并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同桌兩人進行交流。這一層次的設計,主要是復習已有知識,激活學生思維,直接為學習新知服務。
2、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出示主題圖,中秋節到了,淘氣和笑笑通過打電話的方式來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找到數學信息“笑笑打國內長途,每分鐘0.3元,共花5.1元;淘氣打國際長途,每分鐘7.2元,共花54元。”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可能會說“笑笑打電話的時間是多少分?淘氣打電話的時間是多少分?”還有的同學會提出“笑笑和淘氣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等等,你能估一估淘氣和笑笑誰打電話的時間長嗎?
(2)估算誰打電話時間長?
通過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豐富學生的素養,發展數感。在這里我分為三步:首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估算的;其次指名學生說說估算的`過程;最后評價和鼓勵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學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有的學生可能說:國際長途每分7.2元,大約是國內長途每分0.3元的二十幾倍,如果笑笑和淘氣打電話的時間相同,那淘氣的電話費總價應該是笑笑電話費的二十幾倍,但是54元大約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電話的時間長;還有的學生可能說:5.1大約有十幾個0.3,那么笑笑打電話的時間是十幾分鐘,而54里沒有10個7.2,那么淘氣打電話的時間一定不到10分鐘,所以笑笑打電話的時間長。對于學生的答案我都給與及時的肯定。那我們要想更準確知道淘氣和笑笑到底誰打電話的時間長,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解決,你能列出算式嗎?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淘氣和笑笑的電話的時間,學生很容易就會列出“5.1÷0.3、54÷7.2”的算式。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兩次活動:一次是同桌兩人交流;另一次是小組交流。
①同桌交流。
這兩個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會說今天的除法算式的除數是小數,你能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計算出的答案嗎?同桌兩人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由于課前對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了回顧,學生很容易想到把除數0.3變成整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10倍變成51,被除數的變化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51÷3=17(分)?還有的同學會將元轉化成角來解決: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變成了51÷3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51÷3=17(分)。對于學生的這兩種方法我沒給與評價,而是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②小組交流
第二次我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在小組活動探究新知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的影響,諸如小組交流學習中問題設計不當、小組交流學習中交流效率不高、小組交流學習中探究乏術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去解決。那么,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交流學習的實效性呢?我在小組交流時是這樣做的:
第一、預習要扎實,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有話可說。高效課堂提出沒有預習的課不能上,所以課前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編制了導學案,讓學生先看導學案中的問題,再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然后完成導學案。只有學生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好,學生在課堂上交流才會積極,參與率才會高。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活動時再和學生明確一下交流的要求,這樣才會有針對性。
第二、在學生交流到一定程度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對不同的見解進行綜合、歸納、提出正確的觀點。同時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學生給與肯定,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表揚,對討論表現出來的典型思路給與評價來提高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這樣既能優化探究過程,又能提高學生交流的實效性。
第三、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為小組探究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鼓勵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積極參與活動。要指導學生專心聽別人發言、努力聽懂別人的發言要讓他們邊聽邊想,記住要點,并考慮這個發言有沒有道理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可以以學生的身份平等的參與討論。
第四、教師對交流成果要進行正確恰當的評價。由于探究交流學習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結論不可能是統一標準的,因此,教師的點評不能用整齊劃一的對或錯來評判,應對學生具體結論做具體分析,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點評應以激勵為主,即使學生有點滴成功,微小進步,也應得到表揚和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四)展示匯報(組內交流,班內展示)
無論是組內交流還是班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要提升,絕不是各小組對導學案上問題的重復性講解。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問題性”是指從展示的內容上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易錯點;“互動性”是針對展示的方式講,要體現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對話交流、質疑對抗等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創生性”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方法的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這種生成既有預設中的生成,也有課堂即時性的生成,無論那種生成都必須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無邊際、脫離主題的生成。
組內交流是由小組長組織組員對于課堂上的問題進行交流,監督組員人人參與,對組員進行分工,為在班級展示做準備。教師要對學生的展示進行評價,可以是自評、生評、師評。
3、當堂檢測、鞏固練習。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四道練習題,由易到難,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運用數學的轉化思想,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板書設計。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我將學生展示的書寫過程作為本節課的板書,對于除數的小數的移動以及商的小數點的確定用紅色筆加以修改,讓學生參與活動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評價。
最后,來和大家說一說本節課所用的教學評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我想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機制作用。
《打電話》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你聽說過游戲嗎?老鼠打電話給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活動設計和教案》(中班上冊)。這個游戲充滿了孩子的興趣,接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目前,通信設施非常發達,朋友之間經常用電話聯系,電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中班幼兒年齡小,現在多為獨生子女,一般有疏忽的行為,該游戲具有時代特征,符合當前幼兒年齡特征。
選擇老鼠打電話的教材是因為
1、劇情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打電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游戲語言方便幼兒模仿學習。
3。通過游戲,幼兒可以感受到禮貌用語的用法,學習如何打電話。
4、游戲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到工作要小心,不要疏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
(二)教育目標:
在幼兒園教育綱要的語言領域,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造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積極應對的環境和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1、樂于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2、體會工作要仔細,不要粗心大意。
3、樂于參加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
(三)教育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參加游戲表演,大膽學習角色對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總是原諒這個目標進行教育,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重點。
中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一句話只說一半或幾句話就不能說了。根據幼兒語言的發展情況,我決定了這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教育、學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這次活動的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1、配置老鼠的房子:在墻上掛家人的照片,在桌子上放置人偶家的廚房用具和電話。(這是為情景表演準備的)
2、老鼠和小花貓的頭飾各一個。課前準備情況表演內容。(這也是為情況表演準備的)
3、玩具電話每個幼兒(這是為幼兒玩游戲準備的)
二、說學情:
中班上冊的幼兒年齡在4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最喜歡一邊用手當麥克風一邊唱電話這首歌。但是由于詞匯量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道該怎么說,說了也很難完全表達自己的意思,再加上幼兒打電話也缺乏生活經驗,想打電話卻又不知道該怎么打。因此,我通過這次游戲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練習打電話,給幼兒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方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采用了直觀法、提問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
為什么要采上述方法?
采用直觀法是因為4歲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征,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原則至關重要。以看情況表演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使教育生動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啟發性的問題用語言表達幼兒看到的具體形象,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稍微疲憊的時候,游戲可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電話游戲中充分表達自己,大膽地說話。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把過去的要我學變成現在的要我學。遵循淺入深的'教育原則,幼兒在看、聽、想、說、玩的輕松氛圍中把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聽覺感官積極參加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況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對話法是幼兒在討論、對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意見,是幼兒練習對話的好機會。
五、活動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的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饑餓環節
(1)觀看情況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
首先,我用神秘的吻介紹幼兒看到的情況表演。孩子們,你喜歡看表演嗎?讓我們看看老鼠家發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其次,讓幼兒看情況表演——老鼠打電話,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
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利用感官感知游戲內容,為實現這次活動的重點鋪平道路。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游戲內容,再次看表演。
首先,讓幼兒討論以下兩個問題。1、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2、老鼠和小花貓是好朋友嗎?既然小花貓不是老鼠的好朋友,為什么老鼠打電話來小花貓?(根據幼兒的反應,可以再次表演老鼠撥號是時東張西望的場面,讓幼兒自己發現老鼠撥號不集中)除了錯誤的電話號碼外,還有什么地方說明老鼠不小心嗎?接下來再看表演,問:老鼠打電話是怎么說的?為什么不知道接電話的是小花貓?老鼠怎么打電話邀請好朋友?
鼓勵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說出角色之間的對話,體驗工作疏忽的結果。
這個環節通過提問、表演重點片段、設置疑問、再次看表演,然后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你一句話、我一句話,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解決活動的重點,突破活動難點的最重要環節,同時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3)幼兒互相玩電話游戲,練習對話。
隨著活動的進行,幼兒一定想自己打電話。為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我設計了這個環節,讓幼兒自由地一起玩電話游戲。孩子們,你想打電話嗎?怎么給閨蜜打電話?現在你們自己去找好朋友玩電話游戲吧。
這一環節能夠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欲望,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練習打電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為幼兒提供表達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打電話》說課稿5
一、教材
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是《品德與社會》一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中的《活動天地》。學生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當父母不在家遇到困難時如何獨自應對的方法,而且還掌握了一些正確的求助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活動天地(一)《我會打電話》,學生們就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并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二、學情
生活中,學生們較多的是與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電話,了解的是父母單位、手機、家里等的.電話號碼,卻很少涉及常用的應急電話號碼。因此本課教學十分有必要
三、說目標
我在原教參的“教學目標”上作了補充,加上了“不隨意撥打電話是一種文明行為”的要求,因此設定的目標為:
1、知道一些常用應急電話號碼和文明打電話的方法。
2、進行模擬打常用應急電話的練習,培養在緊急情況下冷靜處理問題的能力,懂得不隨意撥打這些電話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教學中采用以下方法:
1、媒體教學法:為使本課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并為學生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打好基礎,我在教學中將生動形象的媒體貫穿始終。
2、實踐體驗法:針對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還不夠強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動靜交替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通過實踐,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體驗成功的機會。
五、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我在本課教學中充分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 參與學習法:我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成效
《打電話》說課稿6
我說課的題目是五年級數學下冊第132~133頁“打電話”。這是一節綜合應用課,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等候時間”之后又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教材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盡快通知到每個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通過實際的事例,進一步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并能用符號表示。
2、讓學生經歷從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習數學興趣愛好。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最優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也是今后繼續學習數學和學好數學的基礎,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但今天的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所以我認為:親身經歷尋找打電話以及類似問題的最優方案。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運用優化的思想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是教學難點。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比較發現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有: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比較法、合作交流法,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想象、討論、遷移等一系列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更好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打算借助多媒體課件、表格、畫圖白紙等教具來輔助我的教學。
下面來說一說我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過程是圍繞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的。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首先出示教學情境圖:請觀察情境圖,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在這里我把教材上的情境圖稍作修改。教材采用通知15人來探究方案和規律,我認為這個數據太大,學生要在課堂上從15這個數字打開缺口,探究的過程比較復雜,時間要求比較多,學生的探究有了一些盲目性,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變動了一下數據,“老師要盡快通知7名同學,有哪些打電話的方案”,這樣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不但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而且改用從通知7個人比較簡單的數據入手,更符合學生知識儲備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得到發展。鋪設好7通往15的橋梁。
第二環節是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對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組織,找出對解決當前問題適用的對策,問題一旦解決,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隨之發生變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思維品質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所以我首先提出問題:現在請大家獨立思考,怎樣才能盡快通知到每一位同學呢?然后再小組合作,幫這位老師設計一個省時的打電話的方案。注意聽清要求①請同學們在小組中先說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在小組中推選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②把方案設計的過程,用文字、圖形、顏色等符號表示在練習紙上。
③想一想,你們小組設計的方法可行嗎?共需要幾分鐘?
這樣說清注意事項,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既有目的性,又不束縛;既放手學生又能密切掌握學情。
然后讓學生匯報設計方案,并上臺展示設計方案,在學生呈現各自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指導,既肯定和保護了學生的設計,又突出了教師的引領作用,滲透了優化思想。最后通過全班交流,比較得出最優方案“只有老師和接到通知的學生都參與到打電話中,所用時間最少”。探索這個最優方案中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我首先以圖形做鋪墊,然后進行課件演示,通過圓圈1倍1倍的增長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方案中規律的存在。其次,讓學生在表格中發現規律。學生在以前已經接觸過找規律這個知識點,并且也有了找規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們憑借已有知識會發現表格中所蘊藏的規律。再次,通過猜想10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時間和被通知到的學生人數之間去尋找規律,從而體驗到N個2相乘這一規律的價值所在,同時也在比較中優化了規律。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我不但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我本人也作為學習的伙伴投入到討論之中,把積極思考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活動交往,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樣課件的演示也是幫助學生理解“只有老師和接到通知的學生都參與到打電話中,所用時間最少”的規律。在這里我充分體現的是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
第三環節是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打電話”展開,探究“打電話”過程中的最優化方案及隨之而產生的規律。像這樣的規律不僅蘊藏在“打電話”這一事件中,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有這一規律的存在,“打電話”只是這些事件的縮影。因此,在練習中,我先是引導學生利用優化方案中找出的規律解決我們教材中的問題:通知15位同學最少花多少時間?50名同學呢?這是基本練習,然后進行有關植物生長方面的練習和實際生活中“找朋友”這一游戲的練習,將這兩個事件中蘊藏的規律轉化到“打電話”這一事件上,讓學生運用已經知道的規律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深化了本課所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學數學的價值。
第四環節是: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通過讓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
(1)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你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
(2)從打電話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了全面地回顧總結。在回顧知識的同時,希望能讓學生感悟到: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參與效率高,時間就是效率這個真理,這也是對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進行的回顧總結。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的交流探索過程中循序漸進完成的,采用的是表格形式,這樣板書簡單清晰,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尋找優化方案的規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打電話》說課稿7
說活動設計:在上周,孩子們都很關注班上每天來了哪些小朋友。點名后,我們老師會和小朋友說說每來幼兒身體狀況,在家休息情況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產生了相互關愛的情感體驗。最近,我們兩位老師為了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常在節假日打電話給孩子。因此,他們交往范圍由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對老師產生了認同感、親近感。本班幼兒有時能用簡單的言語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但是,3-4歲的幼兒獨白是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利用當前大眾媒體中的公益廣告,引出“打電話”音樂活動。鼓勵強化幼兒想和許多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打電話,親身體驗和許多朋友打電話的的快樂。該活動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使幼兒逐步熟悉一些社會交往的`技能。
說活動目標
一、三大目標1、樂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師一起學唱歌曲,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
分析:由于此首歌比較簡單。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既會唱又能善于表現的能力。
三、活動難點根據音樂的節奏做相應的動作分析:小班幼兒動作學習帶有較大的模仿性,音樂的表現能力尚處于貧乏時期。
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寶寶和貝貝老師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觀察。如:你們看,今天誰來啦?
2、欣賞《打電話》情節老師表演打電話時講述的話。
此環節以吸引幼兒欣賞為主。為目標
(1)“愿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服務。
環節二:通過念歌詞,模仿動作初步表現歌曲。
1、運用示范法:
老師有表情清唱歌詞,請幼兒欣賞。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動作,因此我采用示范法能感染幼兒參與模仿。
2、運用跟唱法:
隨錄音機哼唱歌曲。由于歌詞比較簡單,帶上動作幼兒情感更投入。
3、運用集體學習法:
幼兒模仿動作,邊做邊念歌詞。模仿學習是為后面大膽地表現歌曲服務的。因此只有在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有能力進行自我發揮。此環節讓幼兒熟悉歌詞,為下一環節目標
(2)“能和老師一起學唱歌詞,對歌唱活動感興趣”服務。
環節三:通過邊唱歌,邊做動作,進一步表現音樂。
1、幼兒和寶寶、貝貝一起唱歌,表演。
我預設寶寶、貝貝這兩個娃娃(引導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動機)
2、幼兒聽琴聲進行唱歌老師用琴聲伴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此環節是重點,難點的聚集之處。重點的解決主要是運用引導法及節奏動作的表現。
活動反思:在本次音樂活動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在有些方面還顯的不足,例如在情景表演上,如果請大班二名幼兒進行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帶動活動氣氛將會更好。幼兒學習的興趣會更濃,更投入。所以我一定吸取教訓,注意自己的缺點,向好的老師學習,在教學上要有創新能力。
《打電話》說課稿8
【教學內容簡析】
“打電話”所使用的素材是學生所熟悉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很有興趣。“打電話”這一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間,學生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地應用已知的信息,也沒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盡管不是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們都盡自己的思維能力“走”得足夠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分享到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比較歸納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等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安排了有關優化思想的學習,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教法與學法】
采用的是我們學校的“雙向互動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它體現了現代教學論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學數學教學原則,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通過引導、激發、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穩定、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學生內心深處點燃希望的火花,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盡可能的為學生的探索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機會,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參與到“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來。
【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學生動手操作,同時配合小組合作以及教師的講解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歸納推理能力。
2.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優化”、“化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尋找打電話以及類似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
發現規律,培養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彩色鉛筆(學生)
【教學設想】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用談話的方式勾起同學們對打電話的回憶,適時進行電話禮儀教育,既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一些生活技能,初步感知“打電話”的方式有多樣性,喚起優化意識。
再次,通過創設某地發生泥石流的教學情境: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需要用打電話的方式盡快通知15名村民。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教材采用通知15人來探究方案和規律,這個數據太大,難度較大,以“前置作業”的形式,提前讓學生探究方案,突破難點。
2.在“比較”中“優化”規律。
本課時在尋找打電話的最優方案過程中,學生由于知識水平的差異,設計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個通知”的方案,有“分組通知”的方案,當然也會出現“所有人不空閑”的方案。通過對這三種方案的展示點評與縱向比較,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且體驗到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思想。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通過“10分鐘能讓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以及最短需要多少時間可以通知到50人等問題,讓學生對發現的規律進行橫向比較,從而體驗到n個2相乘這一規律的價值所在,同時也在比較中優化了規律。
3. 多樣練習,滲透“化歸”思想。
所謂“化歸”,可以理解為轉化和歸結的意思,一般我們都理解為“轉化”思想。理論上理解為“化歸”方法是指數學家們把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到一類已經能解決或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中,最終獲得原問題的解答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簡單地說,化歸就是問題的規范化、模式化。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打電話”展開,探究“打電話”過程中的最優化方案及隨之而產生的規律。像這樣的規律不僅蘊藏在“打電話”這一事件中,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有這一規律的存在,“打電話”只是這些事件的縮影。因此,在練習中,我呈現的是有關植物生長方面的練習和實際生活中“快樂傳遞”這一游戲的練習以及阿凡提的故事,將這幾個事件中蘊藏的規律轉化到“打電話”這一事件上,讓學生運用已經知道的規律使問題得到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想辦法通知15名村民,情況危急,趕緊撤離。教師就提出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通知,而且每分鐘可通知1人,一共需要幾分鐘呢?怎樣通知呢?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設計電話通知的方案。在教學時我考慮到讓學生理解這個內容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采用前置作業,讓學生對新知識的難點部分做了一些鋪墊,學生在學習新知時,有了一定的學習準備。
【評析:讓學生置身一個真實的情景中解決問題很好,但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前置小研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這時教師再去放視頻,提出問題似乎覺得有些晚矣,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不是很大,相反可能會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不如簡單的.導入,板書課題即可。】
二、小組交流(互學)
在小組交流活動中,可能出現一些負面的問題,諸如小組交流學習中問題設計不當、小組交流學習中交流效率不高、小組交流學習中學生探究乏術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去解決。那么,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交流學習的實效性呢?我在進行小組交流時,是這樣做的:
第一,交流學習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的材料,巧妙地把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的確立對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起導向作用。它能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引導思維方向,誘發探究欲望,產生思維動力。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第二,在學生交流到一定程度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對不同的見解進行綜合、歸納,提出正確的思想觀點。同時,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肯定,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表揚,對討論表現出來的典型思路給予評價,來提高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這樣既能優化探究過程,又能提高學生交流的實效性。
第三,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為小組探究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要指導學生專心聽別人發言、努力聽懂別人的發言,要讓他們邊聽邊想,記住要點,并考慮這個發言有沒有道理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老師也可以以學生的身份平等地參與討論。
第四,教師對交流成果要進行正確恰當的評價。由于探究交流學習是學生自已動腦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結論不可能是統一標準的,因此,教師點評不能用整齊劃一的對或錯來評判,應對學生的具體結論作具體分析,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點評應以激勵為主,即使學生有點滴成功,微小進步,也應得到表揚和肯定,使學生體會到探究成功的樂趣,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學生的前置小研究完成的很好,所以學生進行交流的很積極,參與率高;如果教師在進行交流前再和學生明確一下交流的要求和交流的重點的話會更有針對性,如:你是怎樣打電話的?用什么方式表示的?用了多長時間?】
三、匯報展示(組內交流,班內展示)
無論是組內交流還是班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是提升,絕不是各小組對前置作業上問題答案的重復性講解。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
“問題性”是指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易錯點;“互動性”是針對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對話交流、質疑對抗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創生性”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這種生成既有預設中的生成,也有課堂即時性的生成,無論哪種生成都必須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無邊際、脫離主題的生成。
組內交流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習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
班內展示是全班范圍內由教師組織的展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教學機制在本環節將得以展示。具體體現在:點撥、追問、即時評價等。教師在展示過程中適時追問、點撥、啟發、引導,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展示情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學生交流的很積極,能進行相應的補充,其實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在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迅速的思考,將學生引向問題的核心、知識的重點;同時教師還要隨時提醒學生交流時的語速和交流的方式,這一節課上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就表現的語速過快,展示模糊,使得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如果把表格的完成也在課下完成,會更省時。】
四、知識達標
在練習中,我呈現的是有關植物生長方面的練習和實際生活中“快樂傳遞”這一游戲的練習以及阿凡提的故事,將這幾個事件中蘊藏的規律轉化到“打電話”這一事件上,讓學生運用已經知道的規律使問題得到解決。通過設計基本練習、重點練習、拓展練習等幾種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課堂總結。
【練習題的設計突出了針對性、層次性和實際性,學生能針對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總結時簡潔概括,突出重點,同時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
《打電話》說課稿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受學習小數除法的必要性,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3.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運用所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在計算教學中合理地選擇運算方法,通過估算和筆算以及驗證運算結果的合理性等手段培養學生的數感。
本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除法意義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除法意義的擴展,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以及商不變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一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除法的意義,也為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是教材的難點之一。
下面說說我的設計意圖:
1.海邊拾貝:4個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復習:0.48÷4、 6.3÷7、 0.25÷5、 8.32÷8;商不變性質的復習,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本課學習作鋪墊。
2.情境激趣,培養學生感知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從主題圖提供的一個生活場景“打電話”中感受數學信息,有順序地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小紅和小華打電話,小紅打國內長途,每分鐘0.7元,共花8.54元;小華打國際長途,每分鐘7.2元,共花45元。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3.先估計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通過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數感。
① 小組討論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②分組匯報估算過程;③評價和鼓勵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學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a.國際長途每分7.2元,大約是國際長途每分0.7元的10倍,如果小紅和小華打電話的時間相同,那小華的電話費總價應該是小紅電話費的10倍,但是45元大約是8.54元的5倍,故小紅打電話的時間長;b.小紅打電話的時間大約是:8.54÷0.7≈9分,8.54≈9、0.7≈1,9÷1=9(分鐘)而小華大約是47÷7.26≈6 分鐘,小紅打電話的時間長。C.12個0.7是8.4元,6個7.2大約是42元,因此小紅打電話的時間更長一些。
4.列出算式,解決問題,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根據總價、單價和數量的關系列出:8.54÷0.7和45÷7.2觀察這兩個算式,找出與以前學過的除法的不同點,發現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也可以根據總價,單價和數量間的關系列式,表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整數的除法的意義相同,擴展了除法的意義。那么該怎樣計算呢?引出下一環節,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和步驟。
5.探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a.學生獨立試算:①用你認為合理的方法計算;②除數是小數是否可以轉化成整數;③怎樣轉化;④應用了什么規律。
b.小組討論,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方法,圍繞前面提出的要求,展開討論并做好記錄。
c. 全班共同理解小數除法的算理,并進行算法最優化。同學們的幾種算法匯報展示,組1:把0.7元=7角,8.54元=85.4角,變成了84.5÷7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85.4÷7=12.2分;組2:把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組3:把除數 0.7變成整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10倍變成85.4,被除數的變化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85.4÷7=12.2分。組4:把 8.54擴大100倍,變成854,要使商不變除數0.7也要擴大100倍,變成854÷70=12.2分。D.對比四種方法的異同,找出相同點:A都運用了轉化的`思想,把除數變成整數,我們已經學會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的培養,為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b商不變的性質的應用。不同點:第一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是以除數為標準,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第二和第四組是以被除數為標準,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商仍然不變。究竟以誰為標準來處理除數的小數點更加簡單,也更加科學呢?小組討論進行算法最優化:以除數為標準,把除數變成整數來計算更簡便,這樣既不會增加除數的位數,也達到轉化成整數的目的,因此更加科學了。e.練習填一填:0.78÷0.2=( ) ÷( ) 0.7÷0.25=( ) ÷( ) 4.06÷0.58=( )÷( ) 32÷0.08=( ) ÷( ) 通過練習集體得出:做除法看除數,除數擴大多少倍變成整數,被除數也隨著擴大相同的倍數,這樣既簡單明了,也不會增加除數的位數,也就更加科學了。
6.試一試。通過小數除法的初步練習,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6個題分成兩大組,分別請6個小朋友板演。全班學生形成共識: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添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7.教師巡視并發現作業中的錯誤,把錯例投影出來,全班同學一起進行糾錯,讓學生不僅知道錯,還應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來檢查?結論:運用估算和乘法來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8.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識嗎?請提出來讓老師和同學來幫助你。讓同學們置疑問難,使學生的主動學習延續到課尾。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 8.54÷0.7的商越除越大了,比被除數還大,我有點糊涂,同學們能讓我更明白嗎?用乘法知識來解決。(乘一個小于1的數積比另一個因數小,即被除數比商小,商比被除數大;還有除以1即商和被除數相等,除以比1大的數商就小于被除數,那么我想除以比1小的商就大于被除數。)這是我們下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也有學生可能會說:當除數的小數位數比被除數的小數位數多時,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時怎么辦?(添0補足)
也有學生可能會提出:商的小數點和原來的小數點還是現在的小數點對齊?師生共同用多媒體演示解決。
通過質疑問難讓學生加深對難點的理解,在解決實際學習問題中結束全課,使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下一課時內容學習埋下伏筆。
《打電話》說課稿10
口語交際:《打電話》
課題
打電話課型口語交際 授課
時間1課時
教學
目標1.了解打電話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獨立打電話和接電話。
2.打電話時,把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接電話時,能聽清楚主要內容。接打電話時,都要注意使用禮貌。
教學
重點 打電話時語言表達清楚,簡潔明了,有禮貌。
教學
難點打電話時要先說自己是誰,沒聽清楚時,可以請對方重復。
教具
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你打過電話嗎?應該怎樣打電話呢?(板書:口語交際:打電話)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直入課題。】
新課
教學
( )分鐘二、交際演練。
1.看一看:(課件出示2:交際插圖)認真觀察圖畫,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讀一讀:(課件出示3:泡泡語言)讀一讀泡泡中的語言,他們打電話時都說了些什么。
3.練一練:兩個小朋友一組練習打電話,一個人扮演阿姨,一個人扮演李中。
4.講一講:根據同學或自己的表演,說一說打電話應該注意些什么?(課件出示4-5)
(1)打電話要先撥號,號碼要撥對。
(2)如果是忙音,可過幾分鐘再撥打。
(3)電話撥通后,要先自我介紹,再講事情。
(4)如果對方不是你要找的人,要告訴對方你找誰。
(5)無論接打電話,都要聽清主要內容,把話說清楚,使用禮貌用語。
(6)打電話時常用的`禮貌用語有:你好;請問……;謝謝;再見。
(7)打電話時要先說自己是誰,沒聽清楚時,可以請對方重復。
5.誦讀打電話兒歌:(課件出示6)
打電話,先撥號,電話號碼要撥對。
拿起電話說“您好”,告訴對方我是誰。
明明白白說事情,要點一定要說清。
認真傾聽對方話,主要內容記心內,通話結束說“再見”,注意電話要歸位。
6.議一議:看看誰表演得好,為什么?
7.試一試:
(1)讀一讀下面幾個要求,明確打電話的目的。(課件出示7)
a.約同學踢球;b.向老師請假;c.一個叔叔打電話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2)同桌選一個情景(課件出示8),練習打電話。
(3)指明表演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通過親身實踐,練習打電話,總結出打電話的要注意事項。】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分鐘三、拓展練習
(1)到同學家玩,同學的爸爸媽媽留你吃飯,打電話告訴家里人。
(2)因為生病請假,不知道當天的作業,打電話問同學。
(3)有一個阿姨打電話找媽媽,媽媽不在家,阿姨請你轉告媽媽一些話。
(4)老師打電話來,說晚上要來家訪,你不知晚上父母能否準時回家。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打電話,鞏固所學,百學不如一練,實踐出真知。】
板書設計口語交際:打電話
語言簡潔明了
說話大方 吐字清晰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掌握簡單的交際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明白怎樣和別人打電話,語言上表達清楚、簡單明了。所以在教學中通過提問,質疑、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明白道理,訓練能力。并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遷移、運用,迅速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打電話應該注意表演到位,設身處地,而不是一種形式。
《打電話》說課稿11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的內容。這是一節綜合應用課,為了讓這節課能出彩,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和創新:
1、情景的創新
課前情景:傳悄悄話的師生互動游戲,不但可以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且為探究新知做了鋪墊。
課堂情景:創設“挽救陳霞”的問題情景,對文本資源進行再創造,以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的始終,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法的創新
本課教學活動突顯三個部分:
① 探究最優方案:本節課是五年級下學期的知識,今天借班上課的是四年級的學生,從知識的連貫和學生的思維來講有很大的跨度,這對在坐的.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應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研究從逐個通知方案到分組通知方案,再到尋找最優方案這一過程進行了鋪路搭橋,如借助畫圖,學生實地演示,小組共同擺學具,大家一起填表格等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
②發現規律:充分利用最優方案的示意圖,做到數形結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發現隱含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③應用規律:發現規律后,直接利用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課后拓展。
3、多種媒體的創新應用
⑴學具的創新應用:在學生研究“打電話”最優方案時,應用了色彩鮮艷的吸鐵石和可以書寫的吸鐵板,為探究活動提供了支持
⑵多媒體的創新應用:課首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段“挽救陳霞”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創造狀態。課中利用計算機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化抽象為具體,把“打電話”最優方案這個難于理解的內容借助計算機展示出來,為突破難點創造良好的條件。課尾利用計算機的隨機性,充分地鞏固了新知識,并為課后進行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思維探究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學于一爐,優化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通過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使師生有步驟、有重點、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打電話”是一節綜合應用課,為了讓這節課出彩,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和創新:
1、情景的創新
課前情景:,傳悄悄話的師生互動游戲,不但可以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且為探究新知做了鋪墊。
課堂情景:創設“挽救陳霞”的問題情景,對文本資源進行再創造,以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的始終,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法的創新
本課教學活動突顯三個部分:
①探究最優方案:從逐個通知到分組通知,再到尋找最優方案。
②發現規律:充分利用最優方案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發現隱含的規律。
③應用規律:直接利用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課后拓展。
3、多種媒體的創新應用
⑴學具的創新應用:在學生研究“打電話”最優方案時,應用了色彩鮮艷的吸鐵石和可以書寫的吸鐵板,為探究活動提供了支持
⑵多媒體的創新應用:課首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段“挽救陳霞”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創造狀態。課中利用計算機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化抽象為具體,把“打電話”最優方案這個難于理解的內容借助計算機展示出來,為突破難點創造良好的條件。課末利用計算機的隨機性,充分地鞏固了新知識,并為課后進行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思維探究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學于一爐,優化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通過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使師生有步驟、有重點、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打電話》說課稿12
《打電話》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組中的第四篇課文。這一單元是各種文學體裁的集中展示,《打電話》作為相聲文稿入選其內。學生對相聲并不陌生,但接觸、學習相聲稿還是第一次。相聲稿正如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所要表現的意義一樣,語言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用詞俏皮、豐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間充滿幽默、夸張、詼諧、諷刺,讓人忍不住開懷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啟示留心頭:打電話要直奔主題、言簡意賅,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果啰嗦,不僅損害自身形象而且影響別人辦事,還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這一意義是這篇相聲稿所要傳達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因此是教學的重點。作者運用怎樣的語言形式來表現則是學習的難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下幾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提高默讀速度,學習瀏覽的閱讀方法。
3.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根據上述目標,結合本文的文體特點和閱讀地位,我認為運用大問題分塊引領教學時效性會更強,教學塊面也會比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運用大問題引領教學。
問題一:這篇文章中的兩個角色,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什么?
這一問題首先幫助學生概括了已知的`簡單的內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兩個角色寫的,然后給了學生一個思考方向,那就是會選擇哪個角色。這一選擇背后的原因就是學生對文章說話量上的了解和說話內容上的理解。預計學生從量上談原因會說甲說得多,乙說得少,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從內容上談原因可能會說甲說的話有意思,會逗人發笑;乙說的不太好笑;甲說的話標點運用特別豐富,乙說的話標點不太多;甲說的話里有很多語氣詞,乙說的沒有……我想,學生會依據問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有很多比較,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個性化的理解。
問題二:在這篇文章中,你讀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有意思的語言是想告訴我們什么?
相聲的首要意義無非是想讓觀眾開懷一笑,那么它的語言上必定會有引人發笑的地方。這一問題正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讓學生浸潤在語言中感受相聲語言的幽默、風趣、詼諧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推斷,學生會抓住“喂……喂……怎么不說話,哎呀,拿倒了!”“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來談自己感覺到的有意思,學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讀的形式來體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隨機地把相聲語言幽默、風趣、夸張、諷刺的特點滲透進去交流,讓學生不僅體會到有意思,還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語言是運用怎樣的方法來寫的。這還不是內容教學的全部,還應該在學生說過笑過之后激發他們的思維:作者在逗引我們發笑的同時又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有了沖擊思維的問題,學生才會反復地咀嚼語言,明白其中隱含的意義。
問題三:同樣是對話,你覺得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大家靜靜地回憶,細細地比較。
這一問題主要落腳于對這一篇相聲稿總體上的把握,了解其特點。通過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的比較,引導學生去發現,同樣是對話,訪談和相聲不一樣,前者所談內容主次不明顯,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語言上盡管比較口語化,但用詞還是挺講究的,有些地方還是書面味兒很濃,而后者完全是為口頭藝術的需要而創編的,因此,全口語化,文字中還保留了好些口頭禪。這些特點的比較、發現,為學生試著演相聲做準備。
問題四:通過對這一則相聲內容上的了解和語言上的比較,現在,你覺得相聲有什么特點?老師建議你結合電視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從形式上和內容上以及語言特點上等各個方面自由地來說說。
對相聲特點的梳理是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聲,為講相聲做更充分的準備。在交流的過程中,伺機告訴學生“說學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關相聲的基本常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淺層的理性認識的高度。
最后,請學生與同伴合作,選取課文中的一個片段排練,并在課堂上指名兩三組表演。課外,布置學生搜集或創編一個相聲片段,在“回顧拓展三”的“展示臺”中再顯身手。
以四個大問題引領,從內容和寫作特色等板塊對相聲稿這種語言體裁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了綜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為理解,落腳到相聲的表演。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就已經與相聲這門陌生的藝術牽手了。
《打電話》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課題:打電話
(二)課型:口語交際
(三)教材位置:《打電話》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中的第三次口語交際練習,在課本第五十七頁,課文有小梅與媽媽打電話和亮亮與金露打電話兩組圖片,并配有以下文字:①你打過電話嗎?說說怎樣打電話。②分小組表演打電話,用上“請問”、“您好”、“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
(四)編排意圖:《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信息社會的時代,在電話日益普及的今天,電話對人是多么重要,而怎樣正確打電話,對于二年級朋友來說,由于缺乏訓練和指導,或許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編排此內容就是讓小朋友撥打電話。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打電話的方法: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通話時能說清楚意思,聽明白對方的話;并能應對打電話的不同情況。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情境中模擬練習打電話。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交際欲望與熱情,學會與人溝通,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六)教學重點:練習打電話。(此次口語交際目的是讓學生練習打電話,故為重點。)
(七)教學難點:電話交談簡潔明了,有禮貌。(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小朋友來說,在電話里把一件事說清楚,而且有禮貌,是有一定難度,故定此為難點。)
二、說學情
我執教的對象是城內學生,大多學生家庭都裝有電話,對于打電話應該不是陌生,有一定的基礎。就如何正確打電話,在電話中禮貌用語可能有困難,但這種與學生生活實際非常貼近的課,只要引導得法,很容易激起學習的動力,引發與人溝通的欲望,我相信他們有學好這課的能力。
三、說教法
1、本節課采用情境法、演示法、互動法、實習法。因為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動態語言實踐活動,教師是這次活動的參與者和引導者,所以精心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多給學生交際的實踐機會,盡力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生活實際互動。
2、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誘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調動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挖掘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
四、說學法
在學打電話的過程中教給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探究、合作、學習,勇躍發言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語言表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以及社會發展相聯系、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知識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為本課精心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約4分鐘)
1、猜謎激趣:[課件一:叮鈴鈴,叮鈴鈴,一頭說話一頭聽,隔出隔水不見面,兩人說話聽得清。]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2、獎勵激趣:[課件二:紅、黃、綠三色五角星出現,配畫外音:“我是勇敢星,愛和大膽發言的同學做朋友。”“我是口才星,愿和能說清楚一件事的同學交朋友。”“我是禮貌星,有禮貌的同學都能得到我。”]
(該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為全體學生認真學好“打電話”這一口語交際課作好準備。)
(二)模擬打電話,了解打電話的方法。(約6分鐘)
1、探究學習:抽兩個同學模擬打電話,其余的同學認真觀察,傾聽。
2、引導評議:看了、聽了他們打電話,你有什么想法、建議,告訴他們。并指導讀課文中的文字。
3、電話該怎么打?[課件三:操作過程:取話筒、插卡,撥號、通話、取卡、掛話筒。不是磁卡電話則不用插卡、取卡。遇到“嘟、嘟、嘟”的聲音是忙音,等會再打。通話時應該:首先問好-----互報姓名-----敘述清楚-----謝謝再見。]
(該環節是讓學生在自由打電話中感受打電話的全過程,找出不正確的地方,通過評議和看多媒體課件,初步了解要用禮貌用語,初步了解打電話的方法。)
(三)創設情境,練習打電話(約20分鐘)
1、模擬課文插圖一,練習打電話,[課件四:小梅與媽媽打電話]
①合作學習:鄰桌互換角色打電話練習。
②抽一組上講臺表演打電話,學生評議并相機引導,表揚鼓勵。
③小梅遇到以下幾種情況該怎么打電話?[課件五:電話打錯了;接電話的不是媽媽,而是她媽媽,而是她媽媽的同事;她媽媽不在需轉告]分組演示。
2、模擬課文插圖二,練習打電話[課件六:亮亮與金露打電話]
①抽一組學生上講臺表演打電話。引導評議。
②鄰桌練習打電話。
③與生活聯系:若出現下列情況應該怎樣打電話。[課件七:你病了,不能到校打電話向老師與我請假;今天我的語文家庭作業忘了,向同學詢問;向遠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問好;給遠在老家的'奶奶祝福生日。]分組演示。
(此環節應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打電話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方法,主動參與辨析,進一步明確怎樣使用禮貌用語,如何準確、簡潔地表達一件事。另設計了七種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交流,學會與人溝通,培養良好的語言交際習慣和能力,體現本課的重、難點)
(四)認識特殊電話號碼(約8分鐘)
當遇到特殊情況,該怎么打電話?[課件八:病人急救撥120;火災險情撥119;發現打架、搶動撥110;不知道對方號碼撥114臺查詢]打電話時一定要告訴對方你在什么地方,好讓對方及時幫助你。若沒有這些情況絕不要打這些電話,不然會造成損失。
設計該環節,主要是對學生在特殊情況下如何運用電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有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自我保護、生存能力的培養。
(五)齊讀兒歌,做好小結。(約2分鐘)
[課件九:怎樣打電話:撥通電話先問好,互報姓名很重要,事情敘述要清楚,最后再見別忘掉。]
(以兒歌的形式結束本課,適合兒童的年齡特征,主要是讓學生熟記,牢記打電話的方法以及通話時禮貌用語。)
《打電話》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打電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十冊P132頁的教學內容。本堂課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盡快通知到每個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并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學生分析】 四年級上冊的“數學廣角”中教材安排了有關優化思想的學習,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歸納推理能力。
2.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優化”、“化歸”的思想。
【教學重點】尋找打電話以及類似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學難點】發現規律,培養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設想】
1.合理使用教材,遵循課本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教材采用通知15人來探究方案和規律,這個數據太大,難度較大,從幾次試教證明教學效果不好,本教學設計改用從通知7個人比較簡單的數據入手,更符合學生知識儲備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得到發展。
2.在“比較”中“優化”規律。
本課時在尋找打電話的最優方案過程中,學生由于知識水平的差異,設計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個通知”的方案,有“分組通知”的方案,當然也會出現“所有人不空閑”的方案。通過對這三種方案的展示點評與縱向比較,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且體驗到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思想。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通過“要通知500個人需要的時間?”這個問題,讓學生對發現的規律進行橫向比較,從而體驗到翻倍這一規律的價值所在,同時也在比較中優化了規律。
3.在“游戲”中體驗規律的存在。
本節課,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我特意在二個地方設計了“游戲”這一環節。首先是在課前談話過程中,和學生一起玩“找朋友”這個游戲,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另一方面可以初步滲透“打電話”的規律,為解決本節課的難點服務。其次是在理解最優打電話的方案的時候,通過表演這個方案的過程,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這個最優方案的形成過程,主要是照顧到班級后20%學生對這個方案的理解。
4.多樣練習,滲透“化歸”思想。
所謂“化歸”,可以理解為轉化和歸結的意思,一般我們都理解為“轉化”思想。理論上理解為“化歸”方法是指數學家們把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到一類已經能解決或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中,最終獲得原問題的解答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簡單地說,化歸就是問題的規范化、模式化。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打電話”展開,探究“打電話”過程中的最優化方案及隨之而產生的規律。像這樣的規律不僅蘊藏在“打電話”這一事件中,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有這一規律的存在,“打電話”只是這些事件的縮影。因此,在練習中,我呈現的是有關植物生長方面的練習和實際生活中“找朋友”這一游戲的練習,將這兩個事件中蘊藏的規律轉化到“打電話”這一事件上,讓學生運用已經知道的規律使問題得到解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想辦法通知7個人,,這是個緊急通知,怎么辦?學生會考慮到許多現代通訊技術進行通知,這時教師就提出如果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通知,而且每分鐘可通知1人,一共需要幾分鐘呢?怎樣通知呢?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設計電話通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考慮到讓學生理解這個內容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書本的例題做了適當的修改,將15人,改成了7人,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
二、探究活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展示自己設計方案的同時,與其他同學的方案進行比較,讓他們從逐一通知到分組通知的比較中感受到方案的優化過程,從而擦出智慧的火花,由此而猜想“要通知到這7個人,時間最少要幾分鐘呢?怎樣設計呢?”幫助學生找到最優的通知方案,一方面通過游戲理解這個方案的優化所在,另一方面為班級后20%學生理解這個方案服務。
三、探索規律,應用規律
探索這個最優方案中的規律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我首先以游戲做鋪墊,通過“如果再多給你1分鐘,最多會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消息呢?”讓學生產生猜想,在圖示和游戲的基礎上學生會驗證自己的猜想,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方案中規律的存在。其次,讓學生在表格中發現規律。學生在以前已經
接觸過找規律這個知識點,并且也有了找規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們憑借已有知識會發現表格中所蘊藏的規律。再次,通過歸納、優化規律,讓學生體會到每一次通知到的人數是前一次人數的翻倍!
在應用規律的時候,我通過設計基本練習、重點練習、拓展練習等幾種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打電話》說課稿15
在上周,孩子們都很關注班上每天來了哪些小朋友。點名后,我們老師會和小朋友說說每來幼兒身體狀況,在家休息情況等。由此,在小朋友心中產生了相互關愛的情感體驗。最近,我們兩位老師為了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常在節假日打電話給孩子。因此,他們交往范圍由家庭成員擴大到老師,對老師產生了認同感、親近感。本班幼兒有時能用簡單的言語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還敘述生活中的事。但是,3-4歲的幼兒獨白是很不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利用當前大眾媒體中的公益廣告,引出“打電話”音樂活動。鼓勵強化幼兒想和許多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打電話,親身體驗和許多朋友打電話的的快樂。該活動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使幼兒逐步熟悉一些社會交往的技能。
說活動目標:
一、三大目標
1、樂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師一起學唱歌曲,對歌曲活動感興趣。
3、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能唱準節奏,唱清歌詞。
分析:由于此首歌比較簡單。因此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可以培養幼兒既會唱又能善于表現的能力。三、活動難點根據音樂的節奏做相應的動作分析:小班幼兒動作學習帶有較大的模仿性,音樂的表現能力尚處于貧乏時期。
說活動過程:
環節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寶寶和貝貝老師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觀察。如:你們看,今天誰來啦?
2、欣賞《打電話》情節老師表演打電話時講述的話。此環節以吸引幼兒欣賞為主為目標
3、“愿意參與音樂活動,熟悉歌曲旋律”服務。
環節二:通過念歌詞,模仿動作初步表現歌曲。
1、運用示范法:老師有表情清唱歌詞,請幼兒欣賞。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動作,因此我采用示范法能感染幼兒參與模仿。
2、運用跟唱法:隨錄音機哼唱歌曲。由于歌詞比較簡單,帶上動作幼兒情感更投入。
3、運用集體學習法:幼兒模仿動作,邊做邊念歌詞。模仿學習是為后面大膽地表現歌曲服務的。因此只有在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有能力進行自我發揮。此環節讓幼兒熟悉歌詞,為下一環節目標
4、“能和老師一起學唱歌詞,對歌唱活動感興趣”服務。
環節三:通過邊唱歌,邊做動作,進一步表現音樂。
1、幼兒和寶寶、貝貝一起唱歌,表演。我預設寶寶、貝貝這兩個娃娃(引導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動機)
2、幼兒聽琴聲進行唱歌老師用琴聲伴奏的方法,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此環節是重點,難點的聚集之處。重點的解決主要是運用引導法及節奏動作的表現。
教學反思: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打電話》說課稿】相關文章:
《打電話》說課稿07-06
說課稿:打電話11-20
說課稿:打電話11-20
《打電話》說課稿01-16
打電話說課稿07-11
《打電話》說課稿(15篇)12-29
《打電話》說課稿15篇07-13
《打電話》說課稿(精選20篇)10-31
小學語文《打電話》說課稿范文09-19
《打電話》說課稿(匯編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