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請創業者說說心里話
盡管馬云的故事和政策的號召讓創業一詞持續升溫,但作為一名有著多年創業經歷的80后,蘇州綠控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磊對創業有著清醒的認識――
“我們有一個好技術,并不意味著能出好的產品,有了好的產品,也不意味著擁有好的'市場,有了好的市場,也不能說一定有好的利潤,今年有了利潤,也不一定代表明年就有利潤……”
“創業,遠比我們想象得復雜。”5月4日,青年節,科技部人才中心、科技部交流中心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同舉辦的“人才成長經驗和創新創業環境營造”青年人座談會,把話筒交給創新創業正當時的青年代表,請他們敞開心扉說想法、提建議。
李磊說了自己對創業的想法,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說,“很多人剛開始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清華博士畢業,技術國內首創,產品價格比老外便宜,你憑什么不買我的東西?”
但現實讓他明白,“我們對別人來說并非那么重要,自己在行業里非常渺小,要想立足,必須先把自己做強大”。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不只一位青年創業者提到“創業不易”。創業者周德勝所在的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1999年到2008年都做著同一件事,研制某個藥物以治療肝病,“有同學問我,你在哪兒,我說還在北京這個公司,他當時第一句話就是,都8年了吧,8年抗戰都勝利了,你怎么還在這兒……”
周德勝說,對年輕的創業者,“既然選擇了創業,便只顧風雨兼程”。
“創業本身,就是對人才的篩選,畢竟我們要和優秀的人去競爭,如果我們像溫室栽草莓一樣去培養人才,也不行,經受不住風雨,難見真正的彩虹。”科技部人才中心主任李普說。
當然,對青年創業者來說,也面臨著諸多的創業環境以及體制機制的問題。比如,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張劍輝就提到,中美在創業氛圍上依然有較大的區別,在美國博士畢業后,去大公司和小的創業型公司幾乎沒有什么“社會眼光”的差異。
5年前,這位擁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博士頭銜的年輕人,放棄美國7位數年薪,回到國內。他說,一個政府所營造的創業氛圍和對青年創業者的“態度”至關重要。“我們政府有的人才計劃,拿出100萬獎勵給個人,這個數字的象征意義,比其實際支持力度要大,政府愿意拿出這些錢,拿出這些資金資助海外學有所成的人,這個態度本身的價值更大。”他說。
李普說,對老一輩創業者而言,外部環境是當時最大的障礙,無論是法律環境、知識產權保護還是行業領域開創的程度,都沒有那么理想。“當時我記得,我們跟他們打交道,他們總是說在爭取公平環境,現在的創業環境大不相同了,更加有利于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邱晨輝)
【青年節請創業者說說心里話】相關文章:
說說心里話(說說心里話400字)01-04
請對自己好點的說說04-13
說說我的心里話04-29
傷感的心里話說說01-21
說說我的心里話03-08
對爸爸說說心里話01-04
對爺爺說說心里話04-20
對媽媽說說心里話05-21
我的心里話愛情說說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