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師說說課稿合集九篇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越來越多人會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說說,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感悟。什么樣的說說才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師說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師說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美術一年級第二冊第十四課。
2、教材分析:現代化的建筑日新月異地映入孩子們的眼簾,富有民族和傳統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著他們,而神奇、夢幻的童話以超現實的形式為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敞開了自由遐想的空間,所以本課要求他們在對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建筑物感知、回憶的基礎上,神奇化、藝術化地創造出新建筑群,從生活中來發現而又超越生活的表現。
3、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程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學大綱》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認識各種基本型,會用大小不同的這些形狀概括、組織成建筑。
(2)、引起學生關注身邊的建筑,感受他們的美以及與生活的關系。
(3)、拓展思維,培養想象創造空間的能力。
4、重難點
我認為最能體現課題目標的部分就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抓住重點就能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而一般重點部分往往就是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1)、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創作。
(2)、貼近生活對城堡進行創新。
5、教具:
作品 、各式各樣的卡紙圖形 、彩色筆等。
二、說學情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在美術教學上,學生的思路更廣,思維更活躍,而且歡迎更新穎,更有趣味的美術活動形式,他們敢動手、愛提問、好奇心強,樂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強烈的表現欲望。
三、說教法:
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認識規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創設法:利用直觀形象的錄像畫面,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提問法:在本課教學中,多問學生幾個為什么,啟發學生思考,因為沒有問題,沒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維的發展,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的發展。
(3)、發現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發現者”在教學過程中 ,通過自己的頭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啟發式談話法:分析城堡的組成形狀,以及生活中任何東西都能變成城堡。從而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大膽想象,解放學生的手,使他們放手制作,解放他們的嘴,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
四、說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將采用以下的主要學法:
(1)、交流合作討論法:教師提示要研究的問題,讓學生仔細思考討論合作,然后隨意交流、發言,這樣的學法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在民主、自由、開放的氣氛中縱橫馳騁,把他們的個性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2)、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在本課的制作與繪畫練習中,我運用了課件中的學生作品及范畫,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授新課,自主學習;
合作比賽、展示互評;
課后拓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觀察、自然的引入教學內容。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白雪公主》,自然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城堡的美,誘發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產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求知欲。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城堡的美感。
(二)、講授新課,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欣賞、觀察、了解。
①、播放課件:一些漂亮的城堡圖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見過真正的城堡,通過觀看欣賞動畫片中的城堡,對城堡的形狀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鮮明的表象,讓學生對城堡的形狀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②、觀察阿拉丁住的城堡:
讓學生從上往下觀察,發現城堡是由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圓形、拱形、長方形等組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直觀對照、比較。掌握城堡是由各種基本形組成的這一概念。此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
(2)引導學生了解城堡的組成方法。
①、由幾何形體組成的拼圖游戲:
教師出示一些各種形狀、各種顏色、大同的幾何形體。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擺出一座城堡,師指導,解決城堡的前后、大小、色彩的變化。
設計意圖:在學生擺城堡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教師及時進行解決,為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做好準備。
③、出示課件:由生活中的物品聯想出的城堡,如:圣誕樹城堡、蝸牛城堡、鉛筆城堡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生活中的物品通過聯想變成城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體會到美術學習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術與生活緊密的聯系。
②用課件出示作品,開闊學生的創作新城堡的思路。
由線條畫出的城堡:直線、曲線、折線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城堡的繪畫方法。讓學生了解表現城堡的方法不是單一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用多種方法來進行表現。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研究、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3)、欣賞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欣賞的目的是讓學生觀察、了解城堡的不同表現形式,并進行想象創造設計從而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4)、各小組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師適時指導)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動手制作,加強他們的表現力以及小組的合作能力,師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輔導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活動,把活動深入開展下去。
(三)、交流、展示互評
1、展示、觀賞作品
2、自述(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并談談自己對作品的想法)
3、互評(彼此交流學習,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
設計意圖:此目的是讓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向他人展示并描自己的作品,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耐心地聆聽他們的發言,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隨時贊賞其富有個性的表達和創作。通過這樣的交談方式,學生便學會了如何欣賞作品、如何發現作品的問題及如何評價作品。
(四)、課后拓展。
讓生回去找一些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城堡,讓生再一次體驗美術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并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鞏固新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開放性。
師說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說的是經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師說》的教學分析及其設計。高中語文的新課標強調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據此,我從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教材:本課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本課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通過這篇自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風貌,更能使學生進一步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欣賞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文言文自讀能力。
(二)關于學情: 雖然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針對以上情況,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一)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2.通過自學,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實詞有“師”“傳”“從”“道”、虛詞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夠區別古今異義詞語以及一詞多義現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遵循情境導入—朗讀吟誦—質疑—文本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從師的意義和能者為師的道理,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在當今這個社會,學生更應該養成尊師重道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1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鑒賞分析本文的說理方式和方法
難點: 本文是議論散文,文中的對比論證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借鑒,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學目標,下面我將從教法和學法上作出簡單闡述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①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歸納法
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二)學法
①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清代學者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因此,我將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質疑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學生向老師質疑。特別是課文字詞的疏通翻譯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④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得當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
五、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立了整體教學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課堂練習鞏固知識,強化記憶.
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誦讀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難懂實詞虛詞和句子
第二課時主要進一步了解文章結構層次,體味本文的語言特色
第二課時則主要學習文中的正反對比論證方法以及體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導入及解題 (5分鐘)
我將以展示圖片的方式導入,以這種直觀的方式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者,學生齊讀注釋1,補充作者相關事跡以及文學常識.
2.整體把握 (12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
(3)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齊讀
(5)理清全文思路 (板書)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評議(21分鐘)
(1) 教師范讀
(2) 理解并歸納涉及的古今異義詞語以及詞語活用.
例如, 學者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
所以 古:用來??的 憑借 今:因果關系連詞吾師道也
師,名詞用作動詞即“學習”
吾從而師之 師,名詞用作意動詞即“以??為師”
4總結 (5分鐘)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5.布置作業 (2分鐘)
抄寫文中重要字詞和句子
(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通過抽查背誦及檢查翻譯來復習上節課所學。(8分鐘)
2、用第一課時一樣的方法對第三四自然段進行學習(12分鐘)
(1)找一名學生示范朗讀,并講解對本段的字詞積累,疏通文意。
(2)由學生補充積累到的字詞并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
3、體會語言:整散結合 頂真手法 (13分鐘)
(1)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拓展延伸 (9分鐘)
【問題設計】雖然文章說,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叫李蟠的學生的,可是讀到這里我們還會只是這樣看嗎?他還是寫給誰看的呢?
【點撥】這個問題可以從韓愈《師說》一文當時的現實意義及長遠影響來談,學生可以展開思維,拓展想象空間
5、作業布置 (3分鐘)
讓學生課外搜集名人從師的故事,當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課時設計
1、復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完成情況(5分鐘)
2、教師設問:(17分鐘)
通過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正反對比論證以及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1)課文的第二段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說說這一段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師道之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從批判反面
現象中闡明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2)試談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鑒作用。作者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師的職責。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作用。第三段闡述師道、師生關系,以能者為師,也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比較容易接受,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評議(9分鐘)
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問題是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說》都是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發展。
4、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4分鐘)
總結: 文章以“古之學者必有師”為中心論點,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 作業布置在精,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得到運用。因此,本課作業布置如下: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寫一篇小論文
師說說課稿 篇3
拔蘿卜——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加與減(一)》中的內容。
本課時的內容是在整十數加減法、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基礎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蘿卜的情境,從中引出問題:“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種計算方法(并非讓學生全部掌握,學生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在學了加法計算之后,讓學生試著計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個蘿卜?”以促使學生從加法計算遷移到減法計算上去。這是新教材與舊教材的最大不同。
學生分析
學生已有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作為基礎,有一小部分學生在上學前已對豎式有簡單的了解。對于看圖編故事和從圖中提出問題,前面的學習中已有過練習。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自己探索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從加法計算方法遷移得出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幅畫,誰能用一個好聽的故事把它講給大家聽?
生:森林里住著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見一片蘿卜地,這兒全是它喜歡吃的蘿卜。它趕緊跑回家叫來妹妹,一起拔蘿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個蘿卜,兔妹妹拔了23個蘿卜。
(師生掌聲起,該生很高興,甜甜地笑了。)
【在這個環節中,力圖創設一種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討論。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師: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A: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師: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B:因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為兔哥哥長得壯,比兔妹妹力氣大。
師:(對生A)他們的回答,你滿意嗎?
生A笑著點點頭。
生D: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蘿卜分給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長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兩個人的蘿卜剛夠自己吃。
生F:它們兩個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個?
(教師將生G、生H、生I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看懂圖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于自己解決。】
三、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提出了好多問題,有的咱們已經解決了,這兒還有三個問題(指黑板),咱們來解決“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的問題。怎樣列算式呢?
拔蘿卜 教師說課,標簽: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生:36+23=?(有的學生已報出結果。)
師:算出結果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來的。其他同學自己想辦法計算36+23的結果,可以用小棒、算盤、練習本等。
(學生動手探究,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引導、幫助。)
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生A: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我在左邊擺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邊擺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數一數,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撥計數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在個位撥6個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邊列豎式邊說),先寫一個加數36,再寫第二個加數23,并把加號寫在第二個加數的左邊,寫好后在下面畫一條橫線,再計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師:很好。在列豎式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加數中個位的兩個數上下要對齊,十位上的兩個數也要對齊。然后再計算:個位上6+3=9,把9也寫在個位上,和上面對齊,十位上3個10加2個10是5個10,5寫在十位上,和上面對齊。
師:以上四種方法:擺小棒、撥計數器、口算、列豎式,你認為哪種最簡單?
生A:我認為列豎式簡單。
生B:我認為口算簡單。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自己探索計算36+23的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學生還根據自己的實際靈活處理,在口算與豎式中任選一種。】
四、探究類推減法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問題,后面還有兩個問題,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四個人共同去解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并討論解決問題。
小組長匯報:
組A:我們解決第一個問題,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個蘿卜,我們的算式是36-23=13。
師:你們是怎樣計算36-23的?
組A:我們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組B:我們列豎式(邊寫邊說),先寫第一個數36,再寫第二個數23,6-3=3,3-2=1。
師:是3-2=1嗎?
生:是3個10減2個10等于1個10。
組3:我們解決第二個問題,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同時讓學生自主選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再一次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總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
生A:我認為自己表現得很好。
師:哪一點表現得很好?
生A:老師提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還積極發言了,而且我講的故事很好。
生B:我認為自己表現得還可以,我也積極發言了。
拔蘿卜 教師說課,標簽: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生C:我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好,我把36+23算錯了。
師:同學們也可以評價一下別人。
學生踴躍發言,都很注意發現其他學生的長處。
師:在這節課中,有好多同學都表現得好,他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而且把小組活動組織得很好。大部分同學也都能好好地去學習,個別同學沒積極思考,老師希望你下一節課有所進步。
【本環節教師將自己評、他人評,評自己、評別人和教師評、學生評結合起來,讓學生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有一個回顧和反思。】
課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
1.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好。
本節課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不再只是聽,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動起來,一節課完全順其自然地進行,學生并沒有刻意調整自己注意力的舉動,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思考了問題。整節課都圍繞學生來進行,學生是課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爭著搶著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強烈愿望。
2.本節課打破了學科界線,關注了學生的發展。
現在的學科理念是:學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內容,它們只是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媒介。本節課中學生看圖編故事、從圖中提問、對于問題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計算過程、課后對表現的評價,全是關注學生的發展,這已不能簡單地將它僅僅劃入數學學科的范疇。
3.本節課讓學生自己經歷、體驗知識、結論形成的過程,自己去探索方法,并從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由此可以看出本節課并不只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樣也關注過程和方法、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師說說課稿 篇4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節,培養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
依據: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教學程序: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
①自選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②查找資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課件,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查找關于“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業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節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揮同學們的個性優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閱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①導語設計:在《沁園春.雪》說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并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③由兩位學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學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簡單歸納小結,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紹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歸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閱讀
①節選《三國演義》中能表現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②播放簡短的有關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③教師總結,并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三步驟設計的目的: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課后交流提高階段
課后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最具個性創意獎 、最具配樂完美獎 、 最具詩人氣質獎 、最具演講口才獎
此環節設計目的:為了使課后交流學習提高不流于口頭形式,讓沒能出來展示作品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交流學習和提高,他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觀看,爭取更多的選票。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評選出來的結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學效果。
師說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芭蕾基訓在舞蹈練習者必不可少的一課,它在舞蹈表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練習芭蕾基訓,可以加強舞蹈特長生的身體柔韌性和體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訓以科學性、規范性、嚴謹性為特點,經過“開、繃、直、立”的嚴格要求,逐漸讓學生形成挺拔、均勻、完美的體態,在意念與感覺的延伸中,使氣質得到培養。對完成舞蹈作品,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學生的必修課程。
二、學生分析
對于我們學校的舞蹈特長生來講,她們其中很多人并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舞蹈訓練,簡單的舞蹈也許可以完成,但是更加專業和稍高難度的舞蹈卻只能讓她們望而興嘆。芭蕾基訓因為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每一個學習舞蹈的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可以訓練舞者們的身體肌肉及素質能力,以及一些細節,例如腳背、外開、膝蓋、延伸感等訓練。所以,我們的學生想要成為好的舞者,或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夢想,都要認真、踏實的學習芭蕾基訓這一門課程。
三、重難點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完整的芭蕾集訓課,它分為把上、把下、手位、旋轉和跳躍練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每一個動作組合時,要做到親自示范、講解細致。在教授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講清楚練習的重點和要
點,避免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拉傷韌帶或受傷。還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記憶和練習動作組合,錯誤的方法會讓訓練適得其反。
四、教學方法
在舞蹈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個舞蹈如果音樂選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也是如此,每個舞蹈組合我都選用了旋律優美,適合這個組合動作節奏的音樂。用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古典舞身韻組合第一步。組合動作學習我采用的是口傳身授,教師規范的動作示范,和細致和動作講解,學生才能夠由初步的模仿發展到自我表現力的延伸。
五、教學過程
1、基本功軟、開度訓練:基本功練習是舞蹈所有課程的基礎。所以在進行芭蕾基訓之前,必須讓學生有基本功熱身運動,主要讓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既為后面的芭蕾基訓練習打下基礎,又可以減少訓練受傷的可能性。
2、學習組合:組合學習是本節課的核心,教師教授的過程是將動作分解開來,直至每個動作學生都完全掌握后,再合音樂練習。組合分為把上、把下、跳躍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個組合,分別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為動作組合和跳躍組合,共13個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線轉;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單一 A la seconde;小跳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組練習:在集體學會組合以后,把學生分為二組進行練習。一是可以讓教師的注意范圍縮小,更精確的看到每個學生所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二是可以讓學生們互相觀摩學習,自我完善。
4、背向練習:長期對著鏡子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性,而且眼睛盯著鏡子看也容易造成動作不到位、不規范的缺點。所以在課堂中設置這一環節,讓學生脫離鏡子,真正做到無干擾、投入用心的完成每個組合。
5、行禮下課、布置作業:總結這堂課每個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規范學生的課堂習慣,培養她們的舞蹈修養,提高她們學習舞蹈自信心。作業布置以督促她們課后進行自我練習,自我提高。
師說說課稿 篇6
《老人與海鷗》是安排在“人與動物和諧篇章”的第一課。學習這篇課文為學習其他課文打下學法基礎和情感基礎!
主要內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后,海鷗們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充分展示了人與動物的和諧。
文本結構:課文條理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兩大部分之間呈因果關系。
【說學情分析】
知識水平: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速度,繼續圍繞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提高閱讀速度。本課時學生已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準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捕捉關鍵詞句體味情感的能力,繼續鞏固這一學法。
情感態度:抓住興趣點——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引導學生呵護動物!
【說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文段,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感悟課文的優美語言,體會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時數】
2課時
【說設計思路】
為了更好地突破目標,本課教師教法先扶后放,以讀為本,創設情境;學生學法自讀悟情、激情美讀, 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升華中,抓重點文句,品重點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感悟和諧之美。
【教學統覽】 1.入境,再現感人故事;(預設5分鐘)
2.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預設18分鐘)
3.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預設15分鐘)
4.入心,化作實際行動。 (預設2分鐘)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入境,再現感人故事。
1.美讀詞語。(撮嘴呼喚 應聲而來 、親昵說話 抑揚頓挫 嘖嘖稱贊 翻飛盤旋 瞻仰遺容 肅立不動)
2.畫面呈現。老師引導學生說出腦海里浮現的四幅畫面;老師板書:喂養、呼喚、交談、送別。
3.串講故事。老師請個別學生串講畫面,再現一個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樣設計給學生回顧故事提供有效的幫助,旨在讓學生在直奔重點段落前,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情感基調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入景,欣賞和諧畫面。 (課文的第一部分)
畫面一:老人喂海鷗。
1、范讀,談感受。在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很小心”、“退開一步”、“撮起”、“呼喚”這幾個詞。
2、朗讀指導.課件出示“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著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師引讀:(引語中要定準節奏,讀出味道!)
海鷗來的多了,吃得快了,請你歡快地讀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歡了,請你更歡快地讀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
3、想象畫面.“海鷗飛成的樂譜能唱出一支怎樣的歌?”(課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學生可能會說“快樂之歌”、“飛翔之歌”等等。
4、配樂齊讀.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是一篇有聲有色的'和諧樂譜,讓畫面和音樂融為一體,讓靈動的畫面唱起美妙的歌。
5、總結學法:剛才我們采用體味關鍵詞句,讀中感悟,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
畫面二:老人呼喚海鷗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讓學生抓住爸媽給孩子取名來理解老人為海鷗取名.拉近生本距離.
2.語言文字訓練.(“抑揚頓挫”.)先與形近字區別,再解釋詞語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師引讀,生接讀.師生一起用親昵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呼喚海鷗的名字。
4.教師總結過渡到畫面三。
畫面三:老人談論海鷗。
1、學生同桌對讀:練習老人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2、指導朗讀。(以讀代講,師及時指導朗讀)匯報時,引導學生留意文中描寫的老人“生動”的眼神,“親昵”的語氣和“抑揚頓挫”的語調,營造出和諧之聲,感受濃濃的愛。
3、小結板書:十多年的來,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的——生:兒女;在海鷗心中,老人就是他們的——生:父親。老人與海鷗,他們就是——生:親人。(板書:親人)
[設計意圖] 這里有含義深刻的文句,教學時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字里行間尋覓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此,通過教師范讀、創設情境引讀等,學生悟讀、練讀、男女生對讀、美讀,入情入境讀。在讀中體會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導讀出節奏,讀出味道!同時抓住“抑揚頓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畫面一詳細指導,學法總結,為后文學習做了學法指導和打下情感基礎。
三、 入情,體會靈魂震撼 (課文的第二部分)
1、結合老人感人的報道創設導語:(出示老人喂海鷗的畫面,教師引讀13、14、15自然段,出示四個場景的句子)。
場景1——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場景2——海鷗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
場景3——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場景4——我們收遺像時,海鷗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1、結合平時積累。談談海鷗心情:戀戀不舍、難舍難分、焦急萬分、心如刀絞……
2、結合插圖理解想象。師:這一幕就像發生在親人生死離別場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機指導讀出個性化體會和感受)
3、句子對比,體會用詞準確。首先師問:這里用了“撲”這個字,為什么不用“飛”呢?(換詞對比談感受,相機指導讀)
4、小練筆“如果你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海鷗,你會鳴叫什么?(目的是讓學生把前面的課文和自己的感受說進去)”。
5、寫法習得。請你仔細研讀這幾個場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把這個場面寫具體的呢?☆ 動靜結合 ☆ 細致描寫 ……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點抓住描寫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等句子,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從海鷗的動作中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義。挖掘“撲”字的運用之巧妙,旨在體會作者如何準確用詞來表達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重了讀寫的有機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設身處地的想像海鷗在傾訴些什么。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四、 總結全文,延伸情感
1、師指著板書小結:因為老人與海鷗的情誼,所以才有了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場面,雖然老人走了,但是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由我們傳承!
2、布置作業。學生所感悟到的這種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情感不應該隨課的結束而結束,應及時的進行拓展。所以我還布置了課后練筆內容:寫一寫生活中自己與小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
[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課文,我們希望這節課能結束在感情的至高點,所以我們在學生激情滿懷的美讀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來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句點,當然,課是結束了,這種情感我們卻希望它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在作業中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這是學生學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與心聲來傳學生學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華與文字訓練于一體,這是小練筆應承載的一項功能,在本處,我想這種功能是必要的。
師說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東南西北》,是小學實驗教材第三冊《方位認識》的第2課時。初聽這個課題讓人感覺是自然課的知識,同時它也是語文課的一個教學內容,如今它成為了小學實驗教材中一個新增的知識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課上的知識積累,對于東南西北有較為感性的經驗認識,但是對于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本課通過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簡單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為日后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做好鋪墊。“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此從小學會正確地辨別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對人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學會識別東南西北4個方向,能夠用東南西北來描述地圖上物體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與良好的觀察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辨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難點: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進行簡單的路線描繪,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策略
針對重點、難點的突破,本節課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一個引導著、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設置為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把靜態講授的轉變為動態體驗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比較、討論、小組合作、交流互動、媒體演示等環節,做到既聯系生活實際又具有實踐性、趣味性,以這樣的方式構建新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為本課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方位的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我們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無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視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溝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同知識點
學生在其它學科如語文、自然課中已經有過方向學習的經驗積累,例如:語文實驗教材第三冊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學生已經知道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晚上從西方落下,通過積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來判斷方位,把這些不同[源自]學科的知識加以整合,有利于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從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導入新課,被皇后驅趕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導學生說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簡單交流辨別方向的小常識,通過地圖的展示,明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指向標,喚醒認識中經驗積累的那部分,以此作為教學重點突破的一根拐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別相對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指向標的基礎上設計了同桌互相問答的方式,根據所給的方向找到相應的物體或者給定物體找出相對應的方位,例如“火車站東面是什么地方?飛機場在餐廳的哪個方向?”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同時要求學生邊指方向邊說,動作配合語言,更有助于記憶。再把問題放到相對復雜的方向情景圖中,觀察以火車站為中心,它的東南西北4個方位分別是哪些地方。這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四個方向,也讓學生充分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對應的東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繪路線
在熟悉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緊鑼密鼓的學習路線的描繪,要求學生能直觀的識別簡單的地圖,并且為接下來的線路設計做好鋪墊,提出問題“小猴從地鐵站出發,朝北走1個單位長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北走2個單位長度,再朝東走1個單位長度,說出它最后到達的地方。”請學生在觀察、辨別、討論后得出結果,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培養了互相傾聽學習的好習慣。
3.設計線路
本節課對于一些約定俗成的知識,比如說地圖上的方向的規定,我使用了較為直接的講授法。但在設計路線這一環節中,特別是“小猴和小豬從停車場出來,想去餐廳,該怎樣走”的設計活動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性、創新性學習,鼓勵學生尋找多條路線,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再進一步從實際角度出發讓學生比較各線路,可以列式計算所經過的單位長度(1+4+1=6)從而得到最為合理(即最近)的線路設計。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從古到今,人們對于方位的認識一直在發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斷的更替,尤其是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誕生,使人們對于方位的準確認識更上了一個臺階,因此將思南、指南針、羅盤這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紹給學生,不僅讓學生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也讓他們了解了人類智慧的發展與學習數學的價值,更潛移默化的傳遞了國人對于四大發明的自豪與驕傲。
(四)實踐應用
生活是數學的源頭,引導學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樂趣。基于這一理念,在課的結尾我并沒有滿足于僅僅學會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去辨認方向。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張浦東新區的地圖,下課后試著在度圖上找到我們的學校,再認一認你的家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看看從你家到學校可以怎么走?”不急于讓學生找出答案,而是將課堂延伸到35分鐘之外,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提供給他們更廣闊的平臺。
師說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模塊的話題是我的地區,本節課的話題是歐洲農村的問題。該節課的內容是Cultural Corner,該內容是講述歐洲農村由于面臨一系列問題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于喜歡喧囂熱鬧生活搬遷區城市,農村工作機會少,城市人口來農村買房帶動農村房價上漲導致本地區人買不起房子,以及農業賺錢利潤不多這四個方面問題。由于教材對cultural corner這個部分的定義為“借助于篇章閱讀的形式,介紹豐富詳實的文化背景知識。”而農村問題也正好是我國現階段的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促使我通過文化擴展的方式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對中歐農村的異同的文化意識。
[學情分析]
這次授課的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新生,他們應具備一定的閱讀技巧,能夠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細節,但在尋找到有用信息并再加工上還需磨練。在語言表達方面,學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設計的課堂問題,但在文化話題的表達上比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并掃清障礙。
[核心任務]
閱讀cultural corner并對比中國的農村,談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觀點。。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 教學目標
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細節內容對文章進行理解和加工,并通過與文章相關的中國農村的閱讀,開展話題討論并能流利的表達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觀點。。
2. 語言技能
1)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并能有效獲取有用信息。
2)幫助學生正確拼讀單詞。
3. 情感態度
通過討論和小組競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篇章閱讀幫助學生提升對中歐農村異同的文化意識。
4. 教學重點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觀點;
2) 幫助學生擴展視野,了解中歐農村的異同。
5. 教學難點
通過篇章閱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對中歐農村異同的文化意識并表達出來。
6. 教學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師說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
② 如果有學生發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七、課后反思
【有關師說說課稿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莫泊桑拜師說課稿12-08
韓愈師說說課稿11-04
優秀教師說課稿02-17
小小營養師說課稿11-03
《背影》教師說課稿(獲獎)09-26
《望岳》教師說課稿09-05
幼師說課稿 說服語及其訓練說課稿11-03
體育教師說課稿范文12-17
我最好的老師說課稿11-09
幼兒園教師說課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