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六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級的表內乘、除法及三年級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學生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因此,本單元分兩個小節:先學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學筆算除法(也含估算)。這樣編排,和三年級上學期“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構是一致的,體現本套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一種對稱美,易于廣大師生從橫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間的聯系,以及學習方法上的遷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二)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二)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學用具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對學生的面),說明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用手摸一下左邊的面,說它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6個面。
教師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說明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請學生拿著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盒子也摸一摸,同時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再請同學拿著正方體盒子,兩人一組邊摸邊說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拿著長方體盒子)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能一眼全看到嗎?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一眼全看到?
學生討論。(把六個面展開放在一個平面上。)
教師演示:把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展開,剪去接頭粘接處,貼在黑板上。也請每位同學把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盒子的表面展開鋪在課桌上。
教師:請再說一說什么是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口答。)
教師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請同學拿著自己的長方體(用展開圖折上)。教師:請量出它的長、寬和高,說一說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鄰的三個面各用哪兩條棱作為長和寬?
學生四人一組邊操作邊討論后歸納:
上下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寬作為長和寬的;前后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高作為長和寬的;左右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高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教師:對長方體實物,我們已經會找它每個面對應的長和寬了,在平面圖上會不會找呢?
請同學用自己的展開圖練習找各面的長寬。然后再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指出黑板上展開圖中相等的面和對應的長和寬。
(2)請同學們用新學的知識來解答下面的問題:例1(投影片)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紙板?
3.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看看自己的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能說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嗎?
(2)試解下面的題。
例2(投影片)一個正方體紙盒,棱長3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請同學們填在書上,一位同學板書: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積是54厘米2。
教師:如果這個盒子沒有蓋子,做這個盒子要用多少紙板該如何列式?
學生:少一個面。列式:32×5
教師:說表面積是指六個面,實際問題中有的不是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審題時要分清求的是哪幾個面的和。
(3)練習:課本P26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做本上。)
用學生投影片集體訂正。
(三)鞏固反饋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第二部分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學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會運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利息。
2、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教育,培育其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學生分組、幻燈機、存款憑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小品導入新課
師:在上新課前,我們來看一個小品。大家可要仔細看,等一下,老師有問題要考你們,看誰最聰明,好,現在請看:
師:銀行職員,同學甲:儲戶小麗,同學乙:孜大爺。
(甲背著背包,興沖沖地趕路,碰上乙)
乙:喂,小麗,這么些早去哪里呢?
甲:張大爺呀,我還要去銀行取錢呢!
乙:取錢!真不懂你們這些人,錢好好地家里不放,偏偏要藏到銀行里,又要存,又要取,多麻煩。
甲:大爺,這您就不懂了,這錢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到銀行里,不但能合理、有計劃地用錢幣還能支援國家建設呢!
乙:真的嗎?錢存入銀行有這么好處,那我趕緊去把家里的幾百塊錢存了,省了我天天提心吊膽了。
甲:大爺,再見
乙:再見
(甲繼續走,到了銀行)
甲:您好,我不想取回去年存的100元錢,請您辦下手續。
師:好的請填一下取款單。(生填)
師(把錢遞給甲)這是你的錢,數數看。
甲:(數錢)驚訝地叫道:哎,怎么錢多起來了?
(甲揚起手中的錢)您多給了一塊八毛。
師:(撫摸著甲的頭):真是個誠實的好孩子,錢沒錯,這1.8元是你應得的。
二、新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誰會知道,說說看!
1、 學習利息的計算公式,及相應的幾個概念。生:(利息)
師:同意這種說法嗎?是的,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利息(板書課題)
師:那你對利息了解多少?生說。(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
師:說得真好,大家表揚他。
師:再請幾位同學說說什么是利息,并引導學生說出小品中的1.8元是利息。
師:你知道這1.8元利息是怎么算出來了嗎?請學生看書討論,后引導學生得出: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板書)生齊讀利息的計算公式。
師:從這幾年來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利息,首先得知道什么?(本金、利息率、時間)
師:我們已經知道什么是利息,對于本金和利率你知道多少,結合課本,請同學們說一說。生說。
(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小麗的100元是本金)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利率,利率是由銀行的規定的。有按年規定的,叫年利率,有按月規定的,叫月利率,利率可根據存款的長短,和存款的方式不同而不同)生沒說到的,教師可進行補充,并出示:
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2.25%
讓學生說說這整存整取是什么?
(是存款方式,存款有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方式)
2、 計算利息。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公式。
出示:小品中的小麗把100元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利息是多少?
①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上臺板演。
100×2.25%×1=2.25(元)
② 讓學生說說列子中的每個量代表什么?根據什么進行列式。(100是本金,2.25%是利率,1是時間,2.25元是利息)
3、 稅后利息的學習及計算。
師:2.25元是利息,這可就奇怪了,可小麗只拿到1.8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錢真的算錯了嗎?
讓學生自由說,不清楚,可以翻書找找原因,小組進行討論,得出:
(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利率納稅)小麗得到的實際上是納稅后的利息叫稅后的利息。教師板書:稅后利息。
師:那稅后利息該怎么算呢?想想看,看誰的腦子最聰明,轉得最快。
學生討論思考后,師引導得出:
稅后利息=利息-利息×20%=利息×(1-20%)
師:看來,同學們真了不起,利息已經算出來了,現在,算稅后利息有困難嗎?好動筆。學生計算,請一同學板演:
2.25×(1-20%)=1.8元
或2.25-2.25×20%=1.8元
師: 現在,大家知道,小麗,多得的1.8元是怎么回事了嗎?生:知道。
出示第三個問題:小麗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師:這“一共”包括什么?(本金和稅后利息)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
100+1.8=101.8(元)
答一共可取回101.8元。
4、 反饋練習,讓學生看教科書P124—P125內容。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知識掌握的最牢。
出示:①把錢存入銀行,只對國家有好處( )
②所有的利息都要納稅( )
③存款的.利息按20%的稅率納稅(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銳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后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托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現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里,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后各組要把盒子里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后發現是相同的卡片上畫著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匯報分的結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銳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后交流比較方法和結果。
3.根據比較結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并且展示分的結果。
4.教師根據學生的分類結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銳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說說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還有銳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并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里。
師:直角、銳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愿意幫他們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事物圖P39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動態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說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畫像呢?能試著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并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游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著升降機在上樓,樓房里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并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象
1.引導學生說說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就是平移現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象的標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游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游戲,體會平移現象,同時,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課件呈現: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說說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么?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然后教師利用動態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著數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么位置?(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動態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后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果,并說說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后,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魚涂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么共同特點?
六、總結。
第三課時平移和旋轉(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方法】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操作,從而感知旋轉現象,然后通過觀察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場情景和做游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一個紙風車、每人一枚硬幣、P131、P135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課前要求大家做的紙風車做好了嗎?會玩嗎?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不過有個小要求,就是要邊玩邊注意觀察。
二、感知旋轉現象。
1.認識旋轉現象。
(1)剛才大家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嗎?引導學生說說紙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2)你能給這種運動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揭示數學上的名稱──旋轉。
(3)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現象?
2.觀察感知
引導學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戲:
(1)引導學生觀察圓片是什么顏色的?
(2)小組合作旋轉圓片,觀察旋轉時圓片的顏色變化,感受旋轉帶來的神奇效果。
3.操作感知
引導學生獨立做轉硬幣的游戲,來進一步體會旋轉的現象。
三、體會區別,鞏固認識。
1.動態效果出示游樂場的主題圖。
(1)說說畫面上都有哪些活動?
(2)先在小組內說說哪些活動是平移現象,哪些活動是旋轉現象?再在全班交流。
2.游戲。
鼓勵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先在小組內自由嘗試,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拓展練習。
1.引導學生將P131的學具剪下來,小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種拼法?(要注意對學生求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
2.游戲:將P135的學具剪下來轉一轉,小組討論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較合適?
五、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著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伙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過程。
2、數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干!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①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②對照平均分的過程,在小組中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①師:你知道嗎?有多少塊餅干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②交流討論: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后面的數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么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后,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為什么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①師: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說說。)
②想想平均分的過程,說說被除數20,除數4、商5分別表示什么。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結果和算式的寫法。
③讀一讀,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說說,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游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采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里采集,將采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采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采來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游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獲?
[課后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實例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六篇】相關文章: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匯編5篇05-07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五篇05-12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合集六篇05-09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7篇05-07
小學數學教案匯編五篇05-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編7篇05-12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六篇05-12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5-12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匯編9篇05-12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匯編6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