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在前面的教材里,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能夠利用這些統計圖表示數據及變化態勢;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能夠應用平均數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本單元教學扇形統計圖、眾數和中位數,扇形統計圖過去是選學內容,現在是基本的教學內容,而眾數和中位數是根據《標準》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扇形統計圖能直觀地表示出各個部分的數量分別是總數量的百分之幾,眾數和中位數都是統計量,在平均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基本特點時,往往選用眾數或中位數來表達數據的特點。因此,本單元的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表示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教材編排了四道例題和兩個練習,例1和練習十五主要教學扇形統計圖的知識,例2至例4以及練習十六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的知識。
1.以百分數的知識為基礎,教學扇形統計圖。
例1教學扇形統計圖,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從整體到部分認識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我國陸地地形分布情況統計圖,體會圖中的數據信息的具體含義,理解這張統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陸地的總面積,用五個扇形分別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由于五種地形所占總面積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個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時指出,這樣的統計圖叫做扇形統計圖,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數量與總數量之間的關系。經過這一步教學,學生知道扇形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相比,不僅形狀不同,而且表達的數據內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據已知的我國國土總面積,利用扇形統計圖里的數據,分別算出五種地形的面積并填入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由于計算比較復雜,所以使用計算器。
教學扇形統計圖,要理解圖中的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并利用這些百分數進行相關的計算,不要求學生制作扇形統計圖。練一練和練習十五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了兩方面的練習內容。一是從統計圖中各個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數據出發,進行分析與解釋。如練一練第1題看圖說出7月份哪項支出最多。第2題從我國的國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卻占世界的22%,想到我國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較少,人口密度很大。練習十五第1題通過對應數據的比較,判斷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二是看圖估計或計算,如練習十五第2題根據拼盤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積的百分比,估計其他干果各占面積的百分比。第3題分別計算我國四個海域的實際面積。
2.聯系現實的素材,教學眾數和中位數。
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由于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的頻率最高,所以眾數反映了這組數據的集中情況。教學眾數,要讓學生領會眾數的意義,學會在一組數據中得出眾數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現9個學生每人用20粒黃豆種子做發芽試驗的結果,先看表在括號里填數,感受發芽17粒的人數最多,有5人。然后把9個數據依次排列,指出17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教學這一段內容,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眾數概念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在發芽結果的數據中,17出現了5次,17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數,5是它出現的次數,這組數據的眾數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眾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管這個數出現了幾次,只要比其他數出現的次數多,它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例題還要求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聯系實際比較平均數和眾數的意義,體會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進一步理解眾數。
第79頁練一練第1題通過找出一組學生的年齡的眾數,鞏固眾數概念和求眾數的方法。第2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用了眾數,鞋店上周銷售皮鞋中,25.5cm這個尺碼的皮鞋售出的雙數最多,25.5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進貨時要多一些這個尺碼的男鞋。練習十六第1題配合例2的教學,男生身高的眾數是153,女生身高的眾數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說女生身高的眾數更能反映這組學生的身高情況,即更具有代表性。這就是眾數作為一種統計量,在描述一組數據特征時能起的作用。
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居于中間位置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單數,那么中位數是正中間的那個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那么正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才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
例3要求學生評價7號男生的跳繩成績在這組同學中的位置,有的學生可能根據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認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有的學生可能把7號男生跳的下數與其他男生比較,得出他的成績是第三名。這些都是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的比較。為什么7號男生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為了解決這個疑問,例題先教學中位數的知識,指出把這組數據按大小排列,正中間的一個數102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既揭示了中位數的含義,又講了求中位數的方法。再把7號男生的成績與中位數比,看到盡管他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卻比中位數大,在這9個男生中的名次還是比較靠前的,初步體會中位數與平均數是兩個不同的統計量。例題還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比中位數多得多,這是由于2號和8號男生的成績十分突出,遠遠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數,他倆的優異成績使男生跳繩的平均數大了,而多數男生的跳繩成績都低于這個水平。所以,如果一組數據里存在特別大或者特別小的極端數據,平均數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這組數據的整體狀況,這時用中位數表示這組數據更合適。
例4求10個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教材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并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學會求這種情況的中位數的方法。然后把各個女生的成績分別與中位數比較,體會用中位數能評價每個數據在整體里的地位。
練一練的教學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數和中位數,要把時間用在第(2)、(3)兩個問題的討論上。9位同學家庭的住房面積中,有兩個數據比其他數據小很多,所以平均數比中位數低得多,用中位數代表9個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較合適。練習十六第2題的數據中,A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8秒,比其他飛機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數表示這8架飛機的飛行水平。如果A飛機不飛,其他飛機的飛行時間雖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數和中位數比較接近,都能代表這些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公司的經理、副經理的月工資比其他員工高出很多,教材讓學生分別算出公司員工月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體會平均數比中位數、眾數大得多,應該用中位數或者用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的工資水平,進一步理解中位數與眾數的實際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2、 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 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尺子、圖釘、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 上一節課我們都知道要統一長度單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進行了測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來量物體的長度是很不方便的。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準備。
二、操作活動,建立表象
(一)、認識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長。
3、 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對著幾。
4、 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同桌交流。
5、 鞏固1厘米的表象。
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們已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
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的方法要正確。
2、 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3、 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同桌交流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 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 相同 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 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 判斷(搶答)
1、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 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3、 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3篇】相關文章:
小學精選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3-1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5篇)02-2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四篇05-1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八篇05-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3篇05-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1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6篇05-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9篇05-1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匯總五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