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夠根據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簡單的統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的“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發現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玲玲的媽媽問營業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問號)。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會解答,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解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到第二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錢是1個3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媽媽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出示問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指名讀問題。
(2)談話:我們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問:有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嗎?如果沒有,不再教學這種解法,如果有第二種解法解答的,讓學生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比較。
提問:這兩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回答時,把課題板書完整。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是求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樣解決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說說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獨立解答。
交流并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做什么?
學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對。
4.補上合適的條件。
養牛場里有黃牛25頭,________,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1)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圖。
編一道用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4、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學生在學習分數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而已。因此,設計時,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開始,以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為前提,使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學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當只有一個東西要平均分時,該怎樣表示呢?此時學生感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就要想辦法來表示一半。于是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幾分之幾,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操作辦法來表示自己所喜歡的分數,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1、師:在生活中,同學們分過東西嗎?現在請同學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分給兩位同學,想一想,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議:課前布置同學每人只能帶同一種東西,大小形狀要一樣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4個;如讓學生帶各自喜歡的水果、面包、餅干等。)
2、讓學生動手分自己帶來的東西。
3、讓學生匯報自己分的結果。(此時,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兩個,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一個,還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半個等。)
4、師: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半個,也就是一個東西的一半嗎?
(策略建議:此時學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種各樣,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及時的引導,像你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們說在數學上如果沒有統一的符號將會怎樣呢?顯然不攻自破。)
5、師:誰知道一半的數學符號是怎樣表示的?
6、師: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分數。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境設計,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達到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數無法表示一半就可以,從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數分數。)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過程。
(2)讓學生做課本第56頁的涂一涂。
(3)讓學生折一折一個物體的1/2。
(4)指導讀寫1/2。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教師應再示范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的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觀察;接著讓學生按(2)、(3)、(4)的順序來學習。)
2、認識幾分之幾。
(1)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辦法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試著把分數寫出來。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寫出的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4)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寫分數、讀分數的?
(5)師引導學生小結讀寫分數的正確方法與分數的意義。
(策略建議:在1、2出現的折一折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折,如紙、手帕、線等。不但豐富了學生探究材料的來源,而且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
2、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
3、讓學生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策略建議: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時,應注意學生是否理解了分數意義與平均分的聯系;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時,應引導學生體會分數也能用于估測圖形的面積;對于舉例說明的,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先舉一個例子供學生參考,然后再讓學生舉例。)
四、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得怎樣?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議嗎?
(策略建議: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等方面進行總結,并反思課堂中的優缺點,包括老師和同學。)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筆算減法(退位)》是滬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要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點,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計算兩位數的減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為后面還有兩個例題進行講解。
這節計算教學的課從內容上來說是比較枯燥的,但是把學生的動手擺圓片和復習、新授聯系起來,學生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在小結算理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這樣學生對計算方法會了解的更深。這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課前我先布置讓學生回家預習,然后課的一開始檢查預習情況。發現班上已經有多數學生能在家長的幫助下能理清算理,正確說出計算的過程并算出得數,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在計算51-36時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我設計了如下問題:
問題一:個位1減5不夠減怎么辦? 生:從十位退一當10。在十位上點1點表示強調。
問題二:從十位退1后個位要算幾減幾?十位上向個位退1后,十位再算幾減幾? 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生:十位退1后個位要算11減6得到5,在個位寫5;十位減去退位的1得到4,4減1等于3,在十位寫3。
師:同桌討論:筆算兩位減法要注意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要從個位減起;要點退位點,不要忘了減退位的1;做完后要檢查。 通過以上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學生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課堂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錯,部分學生都能清楚的說出算理。可見,在數學課堂中,如何預設有價值的問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有效的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更是課堂有效的保證。 練習我安排3個層次,其中的判斷題羅列了學生在計算中的常見錯誤,在教學中,學生對這類錯誤的出現會哄堂大笑,然而笑過之余卻能把錯誤牢記,這就是練習設計的成功。 整個教學過程還比較順利,但是,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并不很理想。總有少數學生漏點退位點,也有個別學生即使點上了退位點,在計算時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減法算成加法,把數字抄錯,書寫格式不正確等等。根據出現的問題我反思改進如下:
1.加強口算練習,每次上課前3分鐘,讓學生逐步達到聽到算式就能說出結果。
2.在教學時,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書寫格式。
3.注重重要環節的計算過程,多創設機會讓學生講計算過程,不斷鞏固計算法則,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在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次說出十位的計算過程,不斷鞏固計算法則,并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如點上退位點的數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讓學生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計算。
4.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多分析比較計算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
教學重點:
1、會用列舉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2、經歷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過程,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多種方法正確地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公因數。
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本節課學生對因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法與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學法:
學法上,可以讓學生在半獨立的狀態下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而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主要是引導、組織學生歸納找公因數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體驗、探索中去歸納、總結找公因數的方法。這也較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習新知
因為學生已經學習過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因此先讓學生找出4和6的因數,詢問學生是怎樣找的?并復習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由此,進入新課。
1、師:同學們,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數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呈現在集合圈內。
2、師:仔細觀察它們的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會說,發現有相同的因數:1、2、3、6
師:那么準,那你們看看它們的因數你發現了什么?請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數中有沒有相同的因數?相同的因數有幾個?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師:像這樣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我們就說這些數是12和18的公因數。此時師出示集合圖形。
3、師:中間這一區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數?
生匯報:中間所填的數應該即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師:在這些公因數里面,哪個數?生:6。
師:對,6在這兩個數的公因數里面是的,那么我們就說6是12和18的公因數。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找公因數。
師板書課題:找公因數
4、師:讓學生有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公因數,和公因數。在總結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公因數的概念,并給時間讓學生記憶。
5、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12和18的公因數的?由此總結出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板書出來。同時指出在找公因數時要注意什么。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公因數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來。同時這也就較好的達到了教學要求:讓學生理解公因數和公因數。突出了教學重點:探索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準備用時12分鐘。
二、嘗試練習,合作探究
在做書45頁“練一練”中的1、2兩題
(1)利用倍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三45頁,獨立完成第1小題。
8的因數有:1、2、4、8。
16的因數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數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數是:8
老師在做這道題目是可以直接寫出最后的答案8?老師是不是有特異功能呢?師引導學生觀察:8和16之間是什么關系?與它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生匯報:16是18倍數,所以8和16的公因數是8。之后再及時出一些這方面的題練習,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數。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然后師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小結;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么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公因數。
(2)利用互質數關系找公因數
師:請大家獨立完成第二題。
生匯報5的因數有:1、5。
7的因數有:1、7
5和7的公因數是:1
師同上一樣引導學生獨立觀察5和7之間是什么關系?與他們的公因數有什么關系?
分小組討論匯報。
生:5和7是質數,所以5和7的公因數是1。
練習: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數。并及時的進行總結:兩個質數的公因數是1.
教材的練習到此結束,我又補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數?再練習,總結出:相鄰的兩個自然數(0除外)它們的公因數是1.
由于學生還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質關?我在此進行了一個小補充:像這樣只有公因數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么他們的公因數只有1。這一安排,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整理找公因數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數?
生:列舉法,用倍數關系找,用互質數關系找
師:我們在做題時要觀察給出的數字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們的公因數。
(教師在講解找公因數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單獨的內容聯系起來,給出學生統一的解題步驟,這樣學生才有章可循。)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也準備用時15分鐘。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鞏固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
完成書第46頁的3、4、5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在巡視的過程中對于后進生要特別的指導點撥。
鞏固練習準備用時8分鐘。
四、全課小結
用2分種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五、作業設計
本節課,我設計了基本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都以課件的形式呈現。較好的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提高。
板書設計:
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本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找公因數
分別找因數
公因數
公因數
倍數關系→較小數
互質數、相鄰數→1
各位評委老師,我僅從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這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千變萬化的生成效果,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相結合。
說課的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估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計算練習
36×1248×2356×32
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小結計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問題解決
第9題:
(1)、兒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問:如果今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但沒有(1)(2)小題作鋪墊,你會解決嗎?
第10題:
讓學生人人都經歷估和算的過程,再小組討論交流。
第11題:
15÷3×35
先求一瓶飲料的價錢,再求35瓶飲料的價錢。
第12題:
練習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13~15題: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3、11×5+8=63(歲)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習題拓展
售票處: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現在
有120名老師和學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錢?
(2)組小船需要付多少錢?
如果又來了兩個老師參加劃船,怎么租船比較化算?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六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05-09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05-07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四篇05-07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05-06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四篇05-15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4篇05-1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三篇05-1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9篇05-09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匯總7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