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第二單元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第二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能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二、基本練習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2立方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是9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3)把一個體積是18立方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成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一個圓錐相等,圓錐的高是9厘米,圓柱的高是()厘米。
(5)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體積是6.28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高是()厘米。
2、判斷。
(1)圓錐的底面半徑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是圓錐體積的3倍。()
(3)圓錐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體積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綜合應用
1、一塊圓錐形巧克力,體積是6立方厘米,底面積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個圓錐體積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課時教學反思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
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系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為4個圓錐的體積(或4/3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2/3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2/3(1—1/3)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學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問題,可用算術方法列式又常常對“1/3”發憷。為了更好與初中銜接,我在本節課綜合應用環節儼然是一位“推銷員”,不斷給學生強化方程解法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納這種方法。而用算術方法解答,則必須首先明確:若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么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3倍。
[再教建議]針對學生思維習慣,在教學填空第4小題時不僅要講清原因,而且應要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聯系。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提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逐步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運用信息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初步的數學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在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隊的同學們來到郊外開展了一次野營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同學們都開展了哪些活動?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后回答。(同學們有的在搭帳篷,有的在燒烤食物,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洗菜,還有的給小鳥做窩。)
板書:搭帳篷 燒烤食物 釣魚 洗菜 做鳥窩
二、引導觀察,體會方法
1.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參加活動的隊員們已經把毛巾晾曬起來,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里住多少人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課件演示:晾曬毛巾的六個架子突出,其余場景虛化。
(有的學生可能是數出每個帳篷里住12人,教師引導學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嗎?)板書:26=12。
(2)教師提問:根據搭帳篷小組隊員們的活動,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3個帳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師指導學生從圖中提取相關信息并追問:你怎么算出來的?學生可能說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個架子上有6條毛巾,有6個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個帳篷住12人,有3個帳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根據參加活動的同學晾曬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并用各種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參觀其他小組的活動情況,看看你們會有什么新發現?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師提問:選擇你喜歡的活動項目,仔細觀察,和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再想一想,別人提出的問題你能幫助解答嗎?比一比,哪組同學合作提出的問題最多,解決的辦法最好。
2.各小組選擇有關活動,在組長帶領下,互相提問,開展討論,解答說理。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與學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組活動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四、匯報交流,應用拓展
1.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補充。匯報的內容有時是無序的,教師通過以下有機的設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表達。
我提出的問題是( ),發現( )條件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說列式解答的過程及理由,教師板書相關解法。
(1)燒烤活動。
①學生可能提出:參加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據圖意,學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說出道理,教師都予以鼓勵。
②學生可能提出:燒烤中拿著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師提出:你是怎樣想的?
(2)洗菜活動。
①學生可能得出:在河邊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邊洗菜有3組,每組有2人,23=6)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個菜籃子?(每組有4個菜籃子,一共有3組,34=12)
(3)給小鳥做窩。
①學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個鳥窩?(每棵樹放2個鳥窩,有5棵樹,25=10)
②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樹?
(4)釣魚。
①學生可能提出:扛魚竿的小朋友釣了多少條魚?(左邊的小朋友說:我釣了4條魚。扛魚竿的小朋友說:我釣的魚和你同樣多。可見扛魚竿的小朋友也釣了4條魚)
②學生可能提出:兩人一共釣了多少條魚?(4+4=8或42=8)
教師對于能夠根據對話提出問題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小結:我們可以從畫面中找到條件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對話知道解決問題的條件。
3.總結延伸。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課前實際調研的基礎上,交流常用的理財方式及其利弊,了解各種理財方式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在探究各種儲蓄方式收益情況的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實際應用
的價值。
3.在分析、比較各數據的活動中,培養數據分析的能力,推理辨析,反思調整的意識。
4.在課前活動及課上探究的活動中,感受數學源自于生活,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1.初步了解多種理財的基本方式,感受理財方式的優化。
2.在解決問題、辨析策略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能在自覺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數據、推理辨析、反思調整的意識。
學科德育、習慣培養、學科教學改進建議: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以及分析數據、推理辨析、反思調整的意識。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根據學生的調查情況制作的各種圖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組織交流
(一)以壓歲錢為話題,引入要研究的問題
1.談話引入:同學們,每到過新年的時候你們最高興的一件事是什么?
師:對!得到壓歲錢,這是我國古代留下來的一種民族習俗,其寓意是祝收到壓歲錢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順利、健康,平安。
2.提問:那你們得到的壓歲錢一般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3.小結:看來我們大多數同學都是把壓歲錢進行合理的儲蓄,使其獲得更大的收益,這就是基本的理財意識。(板書課題:理財)
4.交流匯報:咱班理財意識強的同學,走訪了銀行,采訪了銀行的專業人士,了解到了一些相關的信息想與我們大家分享。(課件上出現實踐活動的照片)
(二)借助課前調研,了解理財知識
下面有請趙新瑩同學與我們進行知識分享。
學生用自己制作的ppt介紹自己知道的理財知識,并且進行簡單的說明。
二、結合調研結果,提出研究的問題
1.談話過渡:看來,將錢放入銀行進行合理儲蓄的方式是比較可靠的,那如果讓你用這種方法來掌管你的壓歲錢,你最關心什么?
2.要想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需求呢?
3.師: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學習資料,大家認真閱讀,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幫我們解決問題?(拿出學習資料1--浦發銀行儲蓄知識單)
預設:
(1)20xx年浦發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2)復利計息方式:每次儲蓄后將本息都取出來再進行儲蓄。
第二年的本金=第一年的本金+第一年的利息
三、小組合作計算,嘗試解決問題
(一)組織討論,探究存儲方式
1.通過閱讀學習資料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學生匯報)現在能解決剛才的問題了嗎?怎么還不能呢?
預設:
(1)還不知道本金呢?
(2)存多長時間呢?
2.學生思考存儲方式,猜想驗證收益最高的方式
(1)那存三年,都可以怎么存呢?
出示要求:先獨立思考,然后將你想到的存儲方式寫在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2)在這幾種存儲方式中,你們猜猜哪種存儲方式的收益會最大呢?說說你的想法。
(3)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這樣呢?我們需要--驗證(算一算)
(二)小組合作,借助計算器進行計算,并發現規律。
1.小組合作,自由計算3年后的本息,驗證猜測是否正確。
(1)1+1+1;(2)1+2;(3)2+1(4)3;
2.學生交流、匯報
3.發現規律
(1)提問:通過計算、交流你有什么發現或疑惑嗎?
(2)交流發現
預設1:直接存三年收益最大,1年1年1年的存收益最小。
預設2:1年+2年和2年+1年的收益是一樣的。
4.討論:在剛才自己模擬的理財過程中,你獲得了哪些經驗?(學生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知識,發散思維
1.提出問題
如果這6000元錢我們想作為上大學的一筆基金,你們覺得這回又該存幾年呢?(六年)是啊,存六年,怎樣存收益會最大呢?說說你的想法?
2.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想法。
師:是不是像大家所說的這樣呢?咱們課下可以試著來驗證一下。
3.小結:上完這節課后,相信我們每位同學都成為了是一名小小的理財家。(板書課題)課前,通過調研發現還有眾多的理財方式,但無論選擇哪一種理財方式,老師都有一句話送給大家----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五、板書設計
小小理財家
1+1+1 1+2 1+3 2+1
利率
存期
本金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4
課題六:
練習課
教學內容:
P26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根據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數感和靈活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取P26,第10題,48÷2.3(保留一位小數)3.81÷7(保留兩位小數)審題。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觀察保留位的余數與除數的大小關系進行判斷)。
獨立完成,請生板演。
二、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P2610剩余的題
2、獨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較。
3、P2613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處理結果?
小結:根據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一般保留整數。
你還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教師板書。
三、發展練習
1、P26第12題
請學生說說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2、教師根據日常教學情況進一步補充針對性的練習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通過觀察認識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基本結構。
2、通過嘗試、交流等方法使學生了解度量角的方法,并能正確地使用量各種角的度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體會數學知識產生于生活實際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學會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量角器
學具準備:
練習紙、一副三角尺、量角器、活動角、各種卡紙圖形、多個相同的小角、10°小角拼成的半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角的圖片∠A∠B,讓學生比較大小
2、比較大小
(1)小組活動:
請同學利用教師課前給學生的學具(活動角、多個相同的小角、 10°小角拼成的半圓),自由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請小組同學匯報并演示兩個角的比較過程。
① 利用活動角
說一說怎樣運用活動角,要注意什么,遇到什么困難。
(活動角易改變大小)
②利用多個相同的小角
說一說怎樣運用,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擺。缺點是什么。(小角拼的時候易活動)
③ 利用10°小角拼成的半圓
a.說一說這個工具是怎么形成的。
(18個相同的小角拼在一起組成的)
b.指出這些小角共同的頂點。
(在這個半圓的“中心”)
指出每個小角的兩條邊,指出兩(三、四)個小角組成的大角的兩條邊。
c說一說怎么運用這個半圓。
(中心對頂點,看這個角里包含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2)比較3種方法那種最好,為什么?
(3)運用這個工具再量幾個角,引出小角太大,再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10份。
二、認識量角器
1、呈現“原始”狀態下的量角器,(只有一圈刻度的量角器),介紹量角器的“中心”(所有小角共同的頂點)、“刻度線”、“0刻度線”(角的一條邊)、“刻度”、“1°”(指出角的兩條邊)。
找出20°、50°、90°、150°、170°(指出角的兩條邊)
運用這個量角器量一個反方向的角,引出“內外圈刻度”。
呈現改進后的量角器(現有的量角器)
2、介紹量角器的基本結構。幻燈片演示。
(1)中心點
(2)認識零刻度線、90刻度線,注意零刻度線兩頭各有兩個零。一個0在內圈,一個在外圈。
(3)認識內外圈刻度,讀一讀,引導學生觀察內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量角器里的各個部分。
4、認識1度角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60份,其中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記作 1°1小格是1度,幾小格就是幾度。
(2)認識平角=180°,周角=360°
(3)讀度數。幻燈片出示40°,41°(內圈)79°,101°(外圈),指名讀數。
三、自主探索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1、認識了量角器這位朋友,也知道了角的度量單位是度。下面請同學看作業紙中第1題,先估計一下這個角是幾度,再試著用量角器量出中這個角的度數。(學生自主探索度量方法)
2、小組交流,得出最恰當的度量方法。
3、小組匯報演示。邊匯報,邊幻燈幻燈片片演示。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
(2)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3)從與邊重合的零刻度往上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4、教師板演示。黑板出示步驟。
一蓋:有量角器把角蓋住;
二合: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
三看:看另一條邊,分清內外圈,讀出度數。
5、幻燈片演示度量∠2、∠3.比較大小。
四、練一練
1、完成作業紙上第二題。請用量角器量出∠4的度數。先估計,再測量。
(1)指名說一說你是怎么量的,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讀數時)
幻燈片演示。
注意:讀度數時,角的一邊與量角器哪一圈的零刻度線重合,就從那一圈的零刻度向上看,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這圈上的刻度就是所量角的度數。
(2)要區分是內圈還是外圈的數,你還有別的好方法嗎?
還可以先判斷所量的角是銳角還是鈍角,是銳角的話選擇較小的度數,是鈍角則選擇較大的度數。
2、判斷
打手勢判斷,說說為什么錯?
3、量一量
學生量,指名核對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個角的度數。
5、知識延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呢?
五、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啊?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納稅的含義和重要意義,知道應納稅額和稅率的含義,了解常見稅種。
2、過程與方法能運用百分數的知識進行有關應納稅額的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納稅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學情分析
六年級上冊學過了的百分數(一)的知識,對百分數有一定的基礎,本節課稅率的知識是六年級下冊百分數(二)中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接受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
教學難點:會正確計算應納稅額和個人所得稅,并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
平時同學們每天上下學,使用的日常交通工具,離不開城市的基礎設施;到了假期,很多家庭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離不開國家建設的基礎設施。讓學生知道是誰修建了這些基礎設施?(國家)
為了讓祖國更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更幸福美好,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建設。
展示圖片:國防、教育、衛生、公共服務機構的維持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國家拿出的這些巨額資金是從哪里來的?
引入今天的課題。(板書:稅率)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稅收
稅收的主要項目分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
1.理解三個專業術語的含義。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
稅率: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如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1)舉例子理解: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1.5萬元。
在這里:收入是()稅率是()應納稅額是()
(2)考考你:說出下面每條信息中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分別是多少?
①晨光文具店20xx年全年的銷售額是44萬元,按銷售額的5%繳納增值稅2.2萬元。
②長城賓館20xx年上半年營業額是840萬元,按營業額的4%向國家繳納營業稅33.6萬元。
③王老師家在20xx年購買了一套售價120萬元的兩居室商品房,按實際房價的1.5%繳納購房契稅1.8萬元。
2.結合實例,進一步理解概念,并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先讀題,再指名說說“營業額30萬元”是指什么,“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
②學生獨立完成。
③集體交流反饋,并總結出關系式:
應納稅額=收入×稅率
(2)練習:
媽媽買了一瓶售價為100元的化妝品,其中消費稅大約占25%,媽媽為此支付消費稅大約多少元?
(3)介紹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一種非常專業的經濟學術語,是一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簡單的說,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于1980年9月10
日公布,是我國建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個人所得稅稅法。
個人所得稅從誕生到現在一共經歷了三次修改歷程,其中最后一次是在20xx年4月20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確定的。20xx年9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免征額調整至3500元。
(4)個人所得稅的求法(出示教材第10頁“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資是50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①讀題,重點引導理解“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句話的意思。這里3%的稅率是所有月工資的3%嗎?
②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③集體交流反饋,知道如下關系:個人所得稅=(總收入-免征收部分)×稅率
(5)對比分析練習
①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筆3000元的勞務費用。其中800元是免稅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稅率繳稅。這筆勞務費用一共要繳稅多少元?
②李老師為某雜志社審稿,得到300元審稿費。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三)課堂練習
1.填空
(1)繳納的稅款叫做(),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額“)的比率叫做()。
(2)收入、稅率、應納稅額之間的關系是:應納稅額=()×()
(3)某商店去年的營業額是40萬元,去年繳納稅款共2萬元,則去年的稅率是()%。
(4)納稅是每個公民自愿做的事情,想交就交,不想交就可以不交。這句話的說法是()。
2.選擇
(1)天津商場四月份的營業額是580萬元,按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列式正確的是()。
A.580×(1-5%)B.580×5%C.580÷5%D.580÷(1-5%)
(2)高經理的月工資是6800元,扣除3500元個稅免征額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他這個月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列式正確的是()。
A.6800×3%B.3500×3%C.(6800-3500)×3%D.6800×(1-3%)
(3)某飯店九月份的營業額是150萬元,按規定要繳納5%的營業稅,還要按營業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二月份繳納的營業稅是()萬元,二月份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是()萬元。將正確算式的選項填進括號。
A.150×5%B.150×(1-5%)C.150×5%×7%D.150×(1-5%)×7%
(四)課堂總結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
2.課后作業教材第14頁,第6、7、8、11題。
教學反思:
稅率問題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對這一內容特別感興趣。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課題的導入。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很順利的引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學生們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第二環節是結合情境,學習新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納稅,應納稅額和稅率等相關專業術語,并掌握應納稅額和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第三環節是課堂練習。不同梯度的填空題和選擇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第四環節是課堂總結。這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明確稅率問題與百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也感受到很多數學問題都是從生活中來,再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從而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增進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利率有關知識:稅收的種類,應納稅額,稅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積攢一些零用錢,我們積攢的暫時不用的零用錢,會怎么處理呢?學生回答,由學生的回答引出“儲蓄”。
3、誰存過錢?怎么存的?將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討論利息的情況。
4、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相關儲蓄方面的知識,探討利率有關的知識。
二、新課探究
1、自讀教材11頁例4上面的部分內容:
學習要求:理清以下問題
(1)存款有哪幾種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樣計算利息?
學生自學教材,學習后匯報。教師結合學生匯報,考查學生對利息的理解,對利息公式的理解。
檢測:
(1)結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說說各種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學以致用,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讀題思考:兩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取回哪些錢?包括幾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關系?(引導學生知道是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
(4)歸納整理匯報:實際取回的錢數=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學生計算過程,避免丟落項和計算不準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1)學生讀題,分析題目,比例此題與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計算方法相同嗎?
(2)學生運用公式獨立解答后集體訂正。
2、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9題。
先讓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從中能獲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再根據利息的計算方法進行解答。
3、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1)媽媽需要慎重選擇嗎?怎么辦?
(2)第一種方式的時間,利率是多少?第二種呢?
(3)分別計算后比較并做出決定。學生獨立解答。講一講自己的解題思路。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這樣做出選擇,選擇時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過程不要怕麻煩,按照時間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懂得儲蓄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在銀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種,如活期、整存爭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們還知道了計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計算時遇到步驟比較的計算時,要一步一步認真計算,有耐心,保證計算結果正確。
板書設計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時間)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線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16---17 線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并知道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2.會用字母表示線段、射線與直線。
3.會數簡單圖形中的線段。
教學重點:
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教學難點;
對直線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獲取知識。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彩筆、線條、圖釘、小電筒、直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大家來看這是什么?(拿起學生的書,指向書的邊),再看看這個,(再拿起學生的本、格尺,指向桌邊等)。這些都叫什么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線的認識(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線嗎?(黑板邊、鉛筆盒的邊、門、窗的邊)很好,看來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在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線,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線中,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在數學中也一樣,有直的線也有彎的線,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研究直的線。
二、讓學生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1、讓我們看看書上的圖,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三個圖。
2、你能像書上那樣畫出來嗎?學生嘗試著畫。
3、觀察這三個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它們分別叫什么名?
4、這三種線都可以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如何讀。
三、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1、請學生自己分別畫出三種線,并用字母表示它們。
2、做教材17試一試的第一題。進一步體會直線和線段,并知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但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試一試的第2題。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p17 看一看 量一量 第1、2題。
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量一量。
五、小結
今天學到什么?
反思:
本節課通過大量的實物讓學生認識這三種線,再通過書上的情境圖使學生提高認識,抽象出數學知識。雖然比較平淡,但學生掌握的還可以,可是對于直線在生活中沒有找到實例,所以在此處教學時總有種英雄氣短的感覺。
第二課時 平移和平行
一、教學內容
平移和平行(教材18~20頁)
二、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
三、重點難點
1、認識平行線,體會平行線的特征。
2、會畫平行線。
四、教具準備
小棒,長方形紙,方格紙,正方體,三角尺與直尺。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線的認識,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線。
引導學生觀察同一個面上的二條線段,通過觀察得出這二條線段不相交,從而得到平行線段。
(二)探究新知
線段有平行的特點,那射線有這個特點嗎?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思考得出平行射線。
那么有平行直線嗎?讓學生去想象,去思考!
我們知道線段是射線的一部分,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經常不說平行線段、平行射線、平行直線,統稱為平行線。
(三)再次感受平行線
1、觀察書上的看一看尋找平行線。
做試一試(1)、(2)在書上找到平行線,并用筆畫出來。
2、折一折。
請學生將手里的長方形張對折,然后打開看一看,根據這兩條折痕,你能發現什么呢?你還會怎樣折?
3、說一說。
出示教材第19頁說一說的三幅圖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線,想一想這些圖案中哪些線互相平行,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4、畫一畫。
你能畫一組平行線嗎?
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畫一畫平行線。
教師講解利用三角板和直尺畫平行線,學生再次嘗試,各別輔導不會的學生。
(三)小結
反思:
本節課前邊進行的很順利,到了畫平行線時,出現了問題,我在黑板上畫了好幾遍,可是學生就是不會,三角板和直尺怎么也轉不明白,自己對此處預設的也不到位,今后要加強動手操作的預設。
第三課時 相交與垂直
教學內容:
教材21~23頁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1、用三角尺畫垂線。
2、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棒、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畫二條直線,大家觀察一下這二條直線,會有什么發現?學生沒有什么發現!
請大家將它們分別延長,你會發現,全都會相交于一點,即使沒有相交的,如果本足夠大,你想想它們會不會相交,學生肯定這個事實。愛思考的同學也許會提問:老師我畫的是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教師要給予肯定,你真是愛思考呀,確實在同一個平面內,二條直線如果不平行的話,一定相交于一點。
二、垂直
讓我們觀察一下這些相交線,在教室內找到垂直的線,(如房子一角,桌子邊,文具盒及書本等)
教師給出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讓學生再次尋找垂直線。
那我們如何判斷它們是否真的垂直呢?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判定。
讓學生通過折線再次來感受垂直。
三、說一說
1、說一說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段。
2、說一說正方體的哪幾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四、練一練
1、我說你擺。
同桌互相練習:一個同學先放一個小棒在桌上,讓另一個同學,按要求擺出另一根小棒。
2、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兩條線之間的垂直關系。問:如何確定門框相鄰的兩條邊是否垂直,讓學生自己來探索測量的方法。
安排讓學生用三角尺量一量,來判斷是否垂直,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畫一畫
讓學生嘗試,然后教學畫法。
1、明確所畫的線與哪一條垂直。
2、明確所畫垂線是否有要求:一種是僅與某條直線垂直;另一種不僅要垂直,還要通過某個點。
六、小試驗
讓學生應用垂直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明確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最短。
七、小結
反思:
有了前節課的教學,本節課教學起來就得心應手多了,學生接受的也比較好。尤其是課的開頭,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爭論。
第四課時 旋轉與角
教學內容:
教材24~2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平角、周角。
2、能說出生活中的平角與周角。
教學準備: 每人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認識平角和周角。
1、轉一轉,說一說
(1)一人用活動角轉出各種角,讓同桌說一說是什么角
(2)一人說一人轉
(3)復習銳角、直角、鈍角和角的組成部分。
(4)我們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條射線圍繞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這個端點就是角的頂點,這條射線就是角的邊
2、認識平角和周角
(1)師演示平角和周角,讓學生說一說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試一試
1、 說一說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上述圖案是圍繞哪一點轉動的,并找找圖中有哪些角。
三、練一練
1、說一說每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點子圖上分別畫出銳角、直角、鈍角和平角讓學生獨立完,再小組交流
四、你知道嗎?
1、在生活中,除鐘表外,還有不同用途的計量表,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圍繞一個點旋轉。
2、指針轉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讓學生說說指針在什么位置時,與指針在零點時構成了什么角。 可先畫一畫,再說一說
五、小結:
反思:
本節課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數學。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9
課題利率
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11頁例4)
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調查實踐中了解儲蓄的意義、種類,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確計算利息。
教學重點:
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
利息的計算。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引導學習,總結提升;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去過銀行嗎?你知道去銀行人民常做什么嗎?你知道我們周圍有什么銀行?你見過銀行卡嗎?
二、創設生活情境,了解儲蓄的意義和種類
1、儲蓄的意義
師: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
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
2、儲蓄的種類。(學生匯報課前調查)
三、自學課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1、自學課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然后四人小組互相舉例,檢查對”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先讓學生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并舉例說明,然后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3、利息計算
(1)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兩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兩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后,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實踐應用
第11頁做一做
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注意計算要準確。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
作業
第14頁的第9題
板書設計
利率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0
一、學情分析:
《質數和合數》這一課內容比較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外,到本節課為止,已經出現了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概念,有些概念學生容易混淆,如學生往往把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的概念弄混,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辨析這些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能熟練判斷質數與合數,能夠找出10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難點: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找出1~20各數的因數。
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1只有1個因數,其余的數都有2個以上因數;2,3,5,7,11,13,17,19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與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有關。
[設計意圖說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1~20各數因數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雖然沒有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但對這些數已經有了自己的分類與認識,為之后的分類與概念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新授
探究一:認識質數和合數
師:請同學們按照因數的個數,將這些數分分類。
(學生可能回答:將1,2,3,5,7,11,13,17,19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數分為一類;將1,4,9,16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奇數個,其余的分為一類,它們的因數個數都是偶數個;……)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請打開課本翻到第14頁,請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質數(素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2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2;3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質數,它們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們本身;……。)
師:1是質數嗎?
(學生回答:1是質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質數,1的因數只有1個,質數有2個因數;……。)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數是合數?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4是合數,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數;6是合數,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數還有2和3;……。)
師:1是合數嗎?
(學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數,它只有1個因數1.)
小結: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你還能找出其他的質數和合數嗎?
(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說明: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可以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這里的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定義,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除了1)是質數還是合數。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將1歸為質數,這時要提醒學生仔細理解定義中“兩個因數”的含義。在小結和板書中也要強調,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探究二: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課本P14例1.)
(媒體出示圖表)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回答:先把偶數去掉,它們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還有因數2(教師提示2是質數,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個位是5,0的數先去掉;……。)
師:利用我們之前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先將2,3,5的倍數劃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劃到幾的倍數?
(學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數,51的2倍是102,超過100了。)
(學生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設計意圖說明:由于小學用到的質數比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學生找出100以內的質數。這些質數不必要求學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內的質數還是有必要的。]
三、練習
(課本P16∕練習四第一、二題。)
四、小結:
1、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作質數(或素數)。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作合數。
3、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作業
P16第三、四、五題。
附板書設計:
質數與合數
因數個數
1 1個
自然數質數(素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 2個
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 2個以上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1
一、教學內容
位置與方向屬于“空間與圖形”里的“圖形與位置”。它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學習基礎上的擴展和提高,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和描述簡單的路線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能從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圖形與位置”在實驗教材中的編排結構如下:
具體內容
一下P1 第一單元 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用兩個條件確定)
二上P67 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簡單的三視圖(實物)
三下P2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 八個方向及描述線路圖
四下P17 第二單元 位置與方向 用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位置及描述線路圖
五上 第三單元 觀察物體 三視圖(規則圖形)
六上 第一單元 位置 坐標
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和在平時生活中積累的一些感性經驗,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并能夠通過第幾行、第幾列來確定物體在平面內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和距離來認識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本單元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具體編排如下。
例1 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 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 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 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3、通過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空間能力、生活技能。
三、編寫特點
1.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選取現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例如,通過“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讓學生知道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提供豐富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位置”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空間感,他們對空間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教材創設了許多便于操作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讓學生在平面圖上標出校園內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據同伴的描述畫出路線示意圖等活動,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實際問題,掌握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1)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圖及“公園定向運動圖”,引出本單元內容的學習。
(2)注意: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有關“定向運動”的資料,教師也需要做相應的準備。
2.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注意: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要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2)“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使學生進一步在圖
上確定物體所在的方向和距離。
3.例2。
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注意:可以靈活創設教學的情境;對繪制的具體方法不必做統一要求,可以放手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索繪制的方法;最后,向學生介紹平面示意圖的一般畫法。
4.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
(1) 例3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2) (2)“做一做”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注意:要讓學生充分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畫一些長方形,并聯結對角線,量出各條線段的長度,標出角度,讓學生分別站在不同的頂點上進行練習。另外,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東偏南45°”也可以說是“東南方向”。
5.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
(1)例4,讓學生學習在位置變化的情況下,判斷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練習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做一做”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簡單的線路圖。注意:在課前,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一條路線,并通過多種方式確定每一段行進的方向、途經的主要建筑物和相應的距離。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由教師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線路,描述出行進的線路,供課上使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五、教學建議
1、教材選取與生活相關的學習素材,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這塊知識是有趣、并富有挑戰性的。
2、注意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體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其實就是極坐標的思想,學生開始不習慣,所以要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體會用這種方法判斷物體位置的優越性并掌握其方法。
3、注意說明單位長度的含義。本單元在確定物體的距離時,經常用單位長度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如一段表示50米等,兩地之間的距離用幾個單位長度來表示。因此教學時要注意說明單位長度的含義。
注意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并且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六、時間安排:
課時劃分本單元可以劃分為4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P18例1 P20練習三題1、2
第二課時:P19例2 P21練習三題3、4
第三課時:P22例3 P24練習四題1、2
第四課時:P23例4 P25練習四題3、4、5、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2
難點名稱
了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并對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釋。
難點分析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讓學生綜合運用折扣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促銷”問題,使學生對不同的促銷方式有更深入地認識,經歷綜合應用知識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解題過程中對學生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熟練度有較高的要求。“商場促銷”雖對學生來說都不陌生,但學生購買促銷商品的經驗還不足,對各促銷方式的實質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教學方法
1、通過復習整理、引導分析、鞏固練習,運用百分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促銷”問題。
2、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反思總結體會各促銷方式的實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媽媽想買一件原價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這條裙子多少錢?(重點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學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這條裙子350元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下面我們來看例題
(1)課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讀完這段話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小明提出了這樣兩個:
①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②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題目給出的數學信息中,哪些是關鍵呢?
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
打五折它表示現價是原價的50%,那么每滿100元減50元是什么意思?快來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總價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個100元減去50元,不滿100元的零頭部分不優惠。
(2)在A商場買,直接用總價乘50%就能算出實際花費。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場買,先看總價中有幾個100,230里有2個100,然后從總價中減去2個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場買應付115元,在B商場買應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錢。
(3)你還有疑問嗎?
①滿100元減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優惠的結果不一樣呢?
原來打五折就是無論標價是多少,實際售價都是原價的50%。“而滿100元減50元”就只能是原價中滿了100元的部分能優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滿100元的部分就沒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況下兩種優惠會一樣呢?
如果商品的售價剛好是整百元的時候,兩種優惠結果是一樣的。
(4)回顧與反思
看起來每滿100元減50元不如打五折優惠。如果總價能湊成整百多一點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媽媽購物,幫媽媽算賬。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鞏固練習: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按“每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
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A商場:120-40=80(元)
B商場: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場買應付80元,在B商場買應付72元,選擇B商場更省錢。
四、小結
1.在購物時,可以運用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對商家的優惠方式進行分析對比,從而選出實惠、省錢的方案。
2.商家的促銷方式:“打幾折”,“每滿100元返50元禮券”,“每滿100元減50元”,“買五件送一件”都轉化為百分數的知識來理解。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后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于2。 6÷3=2 (復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5.15÷3=5 (復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復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復習把二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8題。
看圖寫算式。呈現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在聯系自然滲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折扣(課本第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義。
2、學生在掌握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問題的基礎上自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4、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商標剪下來后要做好垃圾分類
教學重點:
理解折扣的意義。
教學難點:
解決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1890%=
20080%=
54070%=
210 50% =
30095%=
30026%=
二、創設情景理解折扣的意義
1、利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商場店慶、商品打折的情境,滲透保護動物,不買皮草。
2、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3、結合實際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思考和交流,再閱讀課本進行對照分析。
4、小結:商店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可見,打幾折就表示現價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十出售,它表示的是一種關系。
5、問: 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三、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出示例1(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1、理解分析: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是把誰看作單位1?
求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也就是在求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
3、板書: 18085%=153(元)
(二)出示例1(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學生分析題意嘗試列式
方法(一)先求現價,再求便宜的錢數。
16090%=144(元)
160-144=16(元)
(二)先求便宜錢數占原價的百分之幾,再求便宜的錢數。
160(1-90%)=16(元)
2、小結: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之處?
第一種算法:原價160減去現價(即原價的90%):160-16090%。
第二種算法:現價是原價的90%,也就是現價比原價便宜了(1-90%),160(1-90%)就是便宜的價錢。
想想哪種方法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四、鞏固練習
(一) 填空
1、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 ),通稱( ) 。幾折就表示( ),也就是( )。
2、(1)九折是十分之九,改寫成百分數是( ) 表示現價占原價的( )%。
(2)八五折是( ),改寫成百分數是( ) 表示( ) 占( )的( )% 八八折是( ),改寫成百分數是( ) 表示( ) 占( ) 的( )%
(二)第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三)解決問題
1、一輛自行車,七折出售后是700元,它的原價是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一件羽絨服原價1000元,打折后,現價500元,請問:這件羽絨服是打幾折出售的?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
六、作業
第13頁第1、2、3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5
練習目標
1、通過畫圖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擺一擺”“找一找”等練習,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教學重點
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點子圖,方格紙等。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題中文字。
(1)先讓學生找一找,這里的哪些字是對稱的。是對稱的字,在它的下面打個“√”。
(2)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檢查找得對不對,完整不完整。
(3)匯報結果。
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對稱方面有什么區別。看看學生能不能發現其區別,即對稱軸的位置不同或對稱軸的數目不同。明白有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只一條。
2、請學生說一說對稱圖形的特征。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體會,主要是抓住兩點。
(1)沿著對稱軸對折。
(2)對稱軸左右兩邊圖形完全重合。
二、專項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2、3題。
第2題:
第1個圖。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出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然后找出對稱軸的位置。
第2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縱向的對稱圖形(左右對稱)。
第3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橫向的對稱圖形(上下對稱)。
第3題:
讓學生照課文擺一擺,也可以參照課文圖形,自己設計新穎的,簡單的圖形。
2、課文第16頁的第4、5題。
第4題:
第一個圖形像一座橋或椅子。
第二個圖形像飛機。
第三個圖形像火箭。
第5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畫法。
(3)教師指導,并說明要點。
(4)針對錯誤圖形,進行分析。
3、課文第16頁“你知道嗎?”。
(1)讓學生根據課文圖形,判斷哪些樹木是對稱圖形。
(2)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1)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2)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3)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么。
2、實踐活動。
(1)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再畫出另一半。
2、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么?畫“√”。
( ) ( ) ( )
五、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正個圖形。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
教科書125頁,練習三十.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掌握方程的有關知識。
2.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掌握用方程解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整理和復習,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2.通過整理和復習,培養學生計算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知識化間的聯系,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從而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二、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回憶所學過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2.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體驗,鞏固所學知識。
三、教學重點
通過知識間的聯系,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等。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略)
(二)復習
1.這單元學習了什么內容?
2.回憶并概括,板書
(1)用字母表示數
(2)解簡易方程
(3)列方程解應用題。
(先啟發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為整理和復習做準備)。
(三)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數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7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 ~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學生暢談所得。
教學板書: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復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可是它的位置卻沒有表達清楚。第幾排是怎樣確定的,第幾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猴是怎樣說的?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一般從左往右數,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展開尋寶活動。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經歷認識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過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義,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3、對現實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斷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方案: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現在請大家想一想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一定,播種的總公頃數與播種的天數。
請幾名學生發言,重點說出判斷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讀書問題
師:看來大家已經對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系,請看下面亮亮、紅紅、聰聰和丫丫四人的讀書情況。
出示圖中文字和表格,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觀察。
師:從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談到:
他們四人讀同一本書,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紅紅每天看15頁,用12天看完了這本書,通過1512=180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頁數是180。
學生在學習了正比例的基礎上可能會說出表中的規律,如果學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規律,要讓學生說說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如果沒說出表中規律,教師可提出教材中的問題:
師: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可能會說:
每天看的頁數越多,需要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需要的天數就越多。
師:前邊我們已經學習了相關聯的量,那在表中有相關聯的量嗎?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可能會說:
每天看的頁數越多,所用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所用的天數就越多;并且兩個量的乘積是180。
師:這里的180是什么?誰能說出這里的關系式?
生:180是這本書的總頁數,這本書的頁數是不變的。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180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即板書:
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書的總頁數(一定)
師:看書需要的天數是隨著每天看書的頁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天看的頁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就縮小;反之,每天看的頁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就擴大。而且,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師:像這樣,每天看的頁數與所需天數的積一定(書的頁數一定),我們就把這兩個相關聯的量稱為成反比例的量。
2、換零錢問題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來我們就共同來看一個關于換零錢的問題。請大家觀察下面這張表格。
讓學生獨立觀察。
師:誰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幣換成零錢,換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張,換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張。
師: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嗎?
生:都換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張;換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張;面值5元的需要2張。
師:仔細觀察表中數據,你都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換的錢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張數就越少;換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張數就越多;
表中面值與張數的積是一定的;
師:你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錢的面值張數=10(元)
師:誰能說出數量關系式的意思?
學生可能會說:
表中有兩個相關聯的量,錢的面值與張數;
這里錢的張數隨著錢的面值的變化而變化,錢的面值變大,錢的張數就變小;錢的面值變小,張數就變大,
師:通過剛剛我們對反比例關系的了解,這里的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嗎?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匯報。
師:我們剛剛遇到的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相對應的積也一定,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們把這種關系稱為反比例關系。
三、試一試
師:下面我們就試著來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說的過程中,重點讓學生說說判斷的理由。
師:現在我們大家回過頭來想一想,根據我們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樣想?其中關鍵是看什么?
讓學生自己或者和同桌總結歸納一下,指名匯報交流。
總結:判斷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重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系就叫反比例關系。
師:我們認識了什么叫做反比例關系,現在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和同學交流一下。
讓學生舉例并說明理由。
四、練一練
1、師:相信現在大家對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現在請同學們讀練一練的第1題,自己讀題并判斷。
指名回答,說明理由。這里關注學習稍差的學生。
2、師:請大家認真觀察第2題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重點交流問題(2)。
3、師:請大家認真觀察第3題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重點交流問題(2)。
4、師:大家知道大齒輪和小齒輪是怎樣轉的嗎?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明白大齒輪與小齒輪轉數的關系,因為30:10=3,所以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3圈。
五、課外拓展
師:其實成反比例的量不僅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來,我們也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圖來表示。
出示知識窗的表格與方格圖,讓學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紙上的圖表示。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歸納總結出質數、合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發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質數與合數的概念。
2.熟練記憶100以內的質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奇數?什么叫做偶數?
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
2.請說一說20和5的因數各有哪些?
有的數的因數個數多,有的數因數個數少。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找一個數的因數,讓學生明白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多有少的,初步讓學生知道按因數的個數分類怎么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10各數的因數。
1的因數有:1。
2的因數有:1,2。
3的因數有:1,3。
4的因數有:1,2,4。
5的因數有:1,5。
6的因數有:1,2,3,6。
7的因數有:1,7。
8的因數有:1,2,4,8。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2.按因數的個數分,你可以分成幾類?
只有一個因數:1
只有兩個因數:2、3、5、7
有兩個以上個因數:4、6、8、9、10
3.明確概念: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4,6,15,49都是合數。
注意:
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100以內的質數表。
5.100以內質數順口溜。
2和3,5和7,11、13又17,
19、23、29、31,37和41,
43、47、53、59、61,67和71,
73、79、83、89、97.
【設計意圖】
通過質數表和順口溜讓學生熟練記住100以內的質數。
6.想一想:最小的質數和最小的合數分別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
1.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正確?
(1)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2)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3)3的所有倍數都是合數。
(4)一個合數,最少有3個因數。
(5)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將下面各數分別填入指定的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9
3.思維訓練。
兩個質數,和是9,積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8-2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6-1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8-2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08-27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08-27
小學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4-09
第二單元練習課數學教案06-13
第二單元教案06-13
小學數學第二單元試題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