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上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數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律讓學生發現;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還有很多小數的情況。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算式和小數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后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通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激活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于面、棱、頂點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2.通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長方體的特征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并思考:關于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通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了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于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棱、頂點,長寬高)
師:對于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借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征。
交流匯報。(匯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①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個面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每條棱都相等;
③正方體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棱、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棱長度相等”的結論。
(2)制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征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現在請你們動手制作一個正方體,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紹你制作的正方體的特征。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后,學生已明確了面、棱、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征,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考查目標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我們都是從面、棱、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匯報后,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①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②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余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從面、棱、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棱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3
教材類型:
蘇教版所屬學科: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4.增長學生的自然知識,產生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放在課前)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2.談話:李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⑴(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這里有個溫度計。
那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問:好,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學生交流:是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沒錯。(結合圖說)這是零刻度線,表示0℃。(教師板書0)。
誰來溫度計上表示出0℃。
⑵我們再來看上海的氣溫。(課件:點擊上海出現溫度計和上海的圖片)
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學生回答4攝式度后,教師板書4)在溫度計上撥一撥。問: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圖,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⑶接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課件點擊北京的圖片和溫度計)
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
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
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⑷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對,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⑸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師: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其他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注意觀察溫度計,把這些溫度記錄在卡片上,并讀一讀。準備好了嗎?
香港:(19℃或+19℃)。寫好了請舉起你們的卡片。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用+19℃來表示的?這位同學是用19℃來表示的?行嗎?為什么?(對,正號可以省略不寫)。
哈爾濱:(-10℃)。老師寫了10℃后舉起來:“和老師的記錄一樣的請舉牌。為什么沒人和我的一樣啊?(對,零下10攝式度,我們用-10℃來表示,10攝式度是表示零上10攝式度的)。
西寧:你們記錄好了,同桌互相校對一下再來交流。問:為什么這樣用這個數來表示?
⒊我們再來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播放中央臺播音員播報的天氣預報(天津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
指名一位學生上前交流。師:你們覺得他記錄怎樣?這位同學的前面的正號沒寫,可以嗎?老師把-1的負號去掉,你們同意嗎?
誰能在溫度計上撥出11℃?誰來撥-1℃?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自主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4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7及練習二第3、5、6、7、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理解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學會解答有關倍數是小數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認真計算與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出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都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都比被乘數大。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
二、情景引入
1.教學例5。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鴕鳥嗎?知道鴕鳥是一種跑得比較快的動物嗎?有一只鴕鳥正在幫助2個小朋友解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鴕鳥正馱著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兇猛的非洲野狗緊緊追上來了!小朋友說:“哎呀,它追上來了!”鴕鳥說:“別擔心,它追不上我!”
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取信息:
所求問題:(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所需條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倍數的含義:誰來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野狗那么快,還要快。)
(2)追問提高學習新知的興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們嗎?(非洲野狗追不上鴕鳥。)
②“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該怎樣列式計算呢?(生回答:56×1.3)
③為什么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小結: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讓學生獨立計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并集體訂正。
(4)指導學生用估算進行驗算: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及結果,你認為對嗎?你是怎么驗證的?(板書驗算,完善課題)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驗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計算一遍。
②把這個算式的`因數交換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對與否。
③觀察法:觀察小數位數或第二個因數比1大還是比1小。
④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師小結: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來檢驗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喜歡用那一種就用那一種來驗算。
(5)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算得對嗎?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因數中,56是整數,因數1.3中只有1個小數,所以積中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應該點在2與8之間,即積應為72.8。
師:很好!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每個小朋友都要養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樣?非洲野狗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由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剛才有同學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個因數比l大,所以積就比被乘數大,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用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最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四、課堂小結。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作業:5、6、7
課外作業:教材第9頁練習二第10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借助已有經驗,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例,掌握基本算法。理解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
2.提高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運算及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數乘整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算法
教學難點:小數乘小數計算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知鋪墊
1.師: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數×整數的計算方法,老師這里有一道題,“4.6×8”你們能算出來嗎?快拿起課堂練習本算一算。
2.師: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把4.6擴大10倍得46,積也就擴大了10倍。46×8=368,積368縮小10倍變回原來的積368÷10=36.8。
3.師:我們通過將小數轉化為整數,成功解決了小數×整數的問題。那小數×小數呢?你們會計算嗎?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小數×小數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深入新知
1.師:接下來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列出三道算式,等會我們挑選一組同學的算式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在列算式時要注意小數不宜過長,不然不方便計算。
預設:2.4×0.8(一位×一位)、1.92×0.9(兩位×一位)、0.45×0.6(兩個小數都不大于1)
2.師:這三道題你們會計算嗎?拿起練習本,嘗試獨立計算。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
3.學生獨立活動,指名扮演
3.師:這三個不同的算式都是怎樣計算的?
預設: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先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因數擴大,積也就擴大了相應倍數。要求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出來的積縮小相應倍數。
4.師:那看來小數×小數的計算難不倒同學們。先按照積的變化規律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算出積,再將得到的積縮小相應倍數得到原來的`積。
5.師:那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這三道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預設:它們的相同點在于都是小數×小數;不同點在于第一道算式是一位小數乘一位小數,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是兩位小數×一位小數。
6.師:仔細觀察因數和積的小數位,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第一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是2位小數;后面2個豎式中,兩個因數中一共都有3位小數,而它們的積都是3位小數。我發現在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總和。
10.師: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三、聚焦問題,突破難點
1.探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么點小數點。
(1)出示例4:0.56×0.04
師:這道題你能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下面這道題嗎?
(2)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
(3)師:在計算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什么新問題?
預設:0.56是兩位小數,0.04也是兩位小數,那積應該是四位小數,可是現在乘得的積224是一個三位數,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點小數點。
(4)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可以借助之前學過的知識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利用之前學過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在積的前面用0來補足小數位數,再點上小數點。
2.探究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
(1)出示:“做一做”第2題完成版本
師:看來同學們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都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算式,將每組題的計算結果和第一個因數進行比較,與同桌交流你有什么發現。
(2)全班交流、總結規律
預設:通過觀察,第一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2.4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2.4;第二組乘法算式中,第一個因數1.2不變,第二個因數都<1,乘得的積都<1.2。我發現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這個數不能是0。
四、梳理反思,內化提升
1.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怎么樣的收獲?
2.師:本節課我們學習并總結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我們可以先將小數乘小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算出積,然后根據因數中小數的位數確定積中小數點的位置。當積的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還知道了積與因數的大小關系。我們通過自主探索,將小數×小數轉化為整數×整數進行思考。再一次成功借助舊知識幫忙解決了新問題。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滿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強調: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 8-x=2 y+24
2.4=a×2 x-14>72 15÷b=3
5x+32=47 28<16+14 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等式變換。
2、體會“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
3、感受等式的對稱美。
教學重難點:
等式性質的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講故事:王財主家有一黃一灰兩頭懶驢。這天,他把每種貨物都平均分裝在袋子里,讓倆驢馱運。因為倆驢誰都不肯多馱一點,所以它倆只能馱得一樣重。黃驢說:“我挑一袋大米。”灰驢就說:“我挑兩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質量正好等于兩袋土豆的質量。
為了方便,在課堂上用紅球代替大米,一個a克;用綠球代替土豆,一個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塊m克;用膠帶代替黃豆,一個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貨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猜想: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塊橡皮)
此時它倆所挑物品的質量相比第一輪發生了什么變化?
(都增加m克)
分別變成了多么克?
(黃驢變為a+m克,灰驢變為2b+m克。)
驗證:倆驢所挑物品質量真的還一樣重嗎?在天平上擺擺看。
(天平平衡)
結論:都加挑一塊橡皮,倆驢所挑物品質量仍然一樣重。
......
觀察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變換得來的,你能對這5個等式變換進行分類嗎?
(前三個都是在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后兩個都是在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2條規律:等式兩邊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小組內的其它猜測,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規律的說出所運用的規律,不合規律的在天平上擺擺看。
2、探索“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一個紅球和一塊橡皮,右邊兩個綠球和一塊橡皮,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都拿走一塊橡皮,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的由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a+m=2b+m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m)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兩邊送去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3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總結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提示課題: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等式的性質”。
3、探索“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
思考并說理: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相等。天平左邊2個紅球,右邊4個綠球,天平是平衡的,當兩邊的數量變為二分之一時,天平還是平衡的。)
相應地有哪個等式變換為哪個等式?
(由2a=4b變換為a=2b)
怎么變的?
(兩邊都除以2)
......
觀察并思考:這些等式的變換,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在等式的兩邊除以同一個數)
這就是等式變換的第4條規律,你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嗎?
學生總結: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為什么強調不為0?
(因為0不能作除數)
總結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者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三、鞏固練習
1、第66頁第5題
2、對等式6x=8變換
3、平衡天平上的變化。
4、方程的變換。
四、課堂反思
1、等式的性質回顧
2、本節課的感想。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故事導入,生動有趣,但講故事又不僅僅只是導入新課的作用。學生圍繞故事中的問題”第二輪它倆可能會加挑什么物品呢“展開猜測交流,從而引出對等式變換的猜測,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學習也變得更加容易。在教學”等式兩邊加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時“采用了”猜想——驗證“這一獲知模式。也讓學生初步了解了這一模式。在教學”等式兩邊減去同一個數“和”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間,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動腦、動手,得出結論,并說出自己的判斷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說理能力。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說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隨機性。
2.在游戲中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斷。
3.借助觀察猜測、操作實驗、活動交流,培養學生合理推測的能力,并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
2.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記錄單、撲克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游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玩游戲。看誰能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最多的數學知識。玩游戲前老師先分組,1、2?大組為甲隊,3、4大組為乙隊。哪一個組先來玩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很輕松和諧的情境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開課就有了學習動力,為新課的學習醞釀了良好的情緒。】
活動2【講授】游戲沖突,引發思考
師:兩個組都想先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決定那個組先來。
師:好辦法,拋硬幣每一面的可能性都是?,很公平。但是今天老師沒有硬幣,你們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石頭、剪刀、布。
師:石頭、剪刀、布你們覺得這種方法公平嗎?同桌之間單號代表甲隊,雙號代表乙隊互相猜三次試試看。
師:剛才誰贏了?你們覺得這個游戲公平嗎?(公平)
師: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識來說明這個游戲的公平性呢?今天這節我們繼續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游戲是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催化劑,數學猜想是引領學生走進數學寶庫的金鑰匙。在這個環節中從學生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中引導學生思考、猜想,激活了學生對可能性的原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從而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學習有了初步的'感覺。】
活動3【活動】探究新知:
1、你覺得兩個同學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其中一人獲勝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獲勝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們必須列舉出兩個人完游戲時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戲時會出現的所有可能的結果記錄下來。
3、小組合作交流
4、匯報:發現:有的學生列舉了7種、8種、9種等各種不同的結果和記錄方法。
5、有沒有辦法不漏掉也不重復呢?
6、老師利用表格歸納總結列舉方法?
活動4【練習】鞏固提高:
1、做一做。
(1)老師讀題:
(2)相信大家都能用這3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吧。那么誰能辦法寫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數呢?請把它寫下來。
師:用這樣的方法來決定“勝負”你覺得公平嗎?為什么?
生:單數贏了4次,贏和可能性是4/6,雙數贏了2次。贏的可能性2/6。
2、出示練習1。兩人一組,算出2、3、7、8中任意兩個數的積。
如果它們的積是2的整數倍,甲隊獲勝;如果它們的積是3的整數倍,則乙隊獲勝。這個玩法公平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比賽的情境來觸發學生積極思考游戲的公平性,并運用剛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設計練習時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緊扣課題,不但使學生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深化,而且使學生在練習中思維得以發展,創新素質得到錘煉。因而達到活學、巧學、樂學的境界。】
活動5【講授】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生:剪刀、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練習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學校安排老師給校車的車窗貼防曬膜,可是老師不知道買多少防曬膜合適,你們能幫幫我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老師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請你來說一說吧。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
那我們該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
2.新授
同學們,雖然我們不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之前咱們已經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探究的嗎?你來說,哦,你說我們是通過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長方形來進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究它的面積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拿出老師課前分發給大家的各種各樣的梯形,來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吧,小組合作,現在開始!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好了,時間到。大家都停下來吧,哪個小組代表來展示你們的結果?
第三小組代表,你來說。你說之前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很好,說的請具體,還有哪個小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是怎么做的?哦你說你們把梯形剪成了二個三角形。同學們各有各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還有別的小組有不同的方法嗎?
哦,第二小組代表,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說。哦,你說你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真棒!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在大屏幕出示了這種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熟悉的圖形,該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我們以第三種方法一起來推導一下吧。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又與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這個問題,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開始吧。
你最先舉起了手,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真棒!還有誰再來補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鏡的女生,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積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們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你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請你來說吧,哦,你說梯形的面積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說的很完整,請坐!所以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h/2!
同學們,我們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剛剛我們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這兩種方法能不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下探究吧!
3.鞏固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校車防曬膜的問題,窗戶的上底長40里米,下底長50厘米,高30厘米,請你們在三分鐘的時間內獨立算出校車需要多少防曬膜。
時間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已經出師了答案,你們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
哦,都一樣啊,看來大家都掌握的不錯!
4.小結
大家都是愛學習得好孩子,最后誰能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說你學會了求梯形得面積,還有你來補充,哦你說梯形得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們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得方式學習了梯形得面積,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學會了轉化的思想。
5.作業
馬上要下課了,現在老師來布置一下咱們的作業,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課后習題1,2題,并利用所學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0
課型:
新授
教學內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題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2、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2.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設定未知數,列出簡單方程并求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解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
一、課題講解
1.方程的定義和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的。怎樣用它來稱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物品,右邊盤內放置砝碼。當天平的指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上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2)師演示如何用天平稱物品。
(3)問: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說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針必須指在刻度線的中央。)
(4)教師強調說明:天平兩邊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時,天平就平衡。反過來說,天平保持著平衡,就說明天平兩邊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場景圖,問: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嗎?
師:我們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來,下面我們就來求一求水的重量。
師寫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師: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300
問:圖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說明了什么?(圖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為指針指在天平刻度線的中央。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怎樣用式子來表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試試看!
問:100+x=250是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號兩邊兩個式子的相等關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個什么式子?(也是一個等式。)比較一下:100+x=250與30+50=80這兩個式子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師總結: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隨便確定的,它必須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說未知數所代表的數值必須使等號左、右兩邊正好相等。
思考:觀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應該代表什么數呢?(因為左邊未知的方塊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師在100+x=250的右邊板書:x=150。
(7)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指出:像這樣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師再板書幾個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書: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方程是不是一種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與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現方程有什么特點?
③誰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讓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
明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9)練習鞏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簡易方程
(1)再次強調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數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師: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出示例題:
①你能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②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所以x=9-3,x=6。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4)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師再次強調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以及驗算過程。
(5)完成例題
①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②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板演整個解題過程。著重強調思考過程以及書寫格式。學生自學例題4。
二、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方程的意義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再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猜測—驗證—應用等環節引導學生探索并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正確、合理、靈活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有關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們大部分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讓他們通過親自探索和體驗來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感受數學中的奧妙,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等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歸納解決問題。具體地說分為以下幾種方法:1、情景創設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精心選題,多層訓練,——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向孩子們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誰能來說一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有哪些?
學生們會回答: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著我會讓孩子們用數字、字母或者符號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這三個定律。學生展示后,我進行小結:我們知道乘法運算定律在整數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了,那么在小數乘法中,這些運算定律是否也能運用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同時板書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三個定律,一方面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為學習新課作準備。以舊引新,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讓他們有目標的去思考。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一)小組合作,猜測驗證
1、用幻燈片出示以下題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孩子們猜一猜,每一組算式它們有怎樣的關系?(當然由于是猜測,學生出現的答案很可能會不一樣。)
2、學生自己探究,驗證。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原來每組算式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接著我引導學生們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們通過觀察會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組算式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舉例驗證。
我向孩子們提問:通過上面的一組例子,能否就說明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孩子們可能有兩種意見:能或是不能。
針對不同意見,我會引導他們:對,單純的一組例子并沒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多舉幾個例子進行驗證。下面咱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仿照第一組的例子,也寫出三種這樣的算式,并驗證是否相等。
(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動手寫,驗證后讓他們進行匯報,盡量多讓幾組學生匯報,這樣例子多了,結論更有說服力。)
學生匯報的同時,我會有目的的板書幾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現,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大家交流結束后,我這樣引導他們:剛剛小組同學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的發現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在頭腦中初步感知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驗證,進一步理解每一組算式之間的關系,再次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驗證,讓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以及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猜測、發現、驗證。
(二)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出示例題8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題,看看它們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4。78×4 0。65×201
(1)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嘗試寫在練習本上。
(2)指名讓學生板演。
然后我會讓孩子們思考:第①題中為什么先讓0.25和4相乘?這里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呢?
孩子們會自然而然的答出:運用了乘法交換律
接著問他們:你們認為第②小題中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會根據以往的知識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為乘法分配率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就是一個難點,所以這里我也會強調一下,讓孩子們體會到先把特殊的數進行分解,然后才能進行簡算。)
然后繼續提問:在小數乘法中,要使計算簡便,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啟發學生思考,認真審題,要觀察數的特點等。)
在這一環節里,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數學學習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嘗試用乘法的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激發了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運用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性,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環節:精心選題,多層訓練。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用幻燈片出示以下兩個問題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著讓他們互評,最后我會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在本環節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了他們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
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就叫它循環。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現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可能發現。
1、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時,商就要重復出現;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才重復出現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的,并且重復出現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小數
(出示課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引出循環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P39例10及教材練習九第1、2、5、7、8、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實際應用中,會靈活的選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在對生活實際問題的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對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與思考,體會近似值的生活意義。
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分析并理解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方法:
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互動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導入: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要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小數除法,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頁例10的第(1)題:
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
先讓學生讀題并思考:這道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計算:2.5÷0.4=6.25(個)
師引導學生思考,瓶子的個數都是整數,怎樣取近似值?
學生可能會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個)
這時,教師啟發學生思考:6個瓶子能裝下2.5千克香油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裝不下,因為6×0.4=2.4(千克),還剩下0.1千克裝不下。所以需要7個瓶子。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小結:雖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進一。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稱為“進一法”。(板:進一法)
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實際問題需要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如裝東西需要多少容器,做東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頁例10第(2)題: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引導學生讀題,并分析題意,獨立嘗試列式解答:
25÷1.5=16.666……(個)
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取近似值?包裝17個禮盒,絲帶夠嗎?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匯報:
包裝17個禮盒,即1.5×17=25.5 (m),絲帶不夠。
師引導并小結:那只能取商的整數部分,小數點后的尾數應去掉。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書:去尾法)
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問題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較一下這兩個例題,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個用的是“進一法”,一個用的是“去尾法”。)
引導學生發現去尾法的結果比整數部分少1,進一法的結果比整數部分多1。
讓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用“去尾法”,什么情況下用“進一法”?
引導學生小結:如果求平均數或者計算題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買東西或做成一個東西,只能舍去小數部分,買或做整個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裝東西,比如用油桶裝油,因為多的油都要用桶來裝,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個用“進一法”。(板書:根據實際情況)
三、鞏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頁練習九第1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理解題目的內容和要求。
(2)指名學生發言,找出已知條件。
(3)小組合作交流,整理解題思路。
學生可能匯報:
①2臺1小時 2÷3=0.4(公頃) 1臺1小時 0.4÷2=0.2(公頃)
②1臺3小時 2÷2=0.6(公頃) 1臺1小時 0.6÷3=0.2(公頃)
2.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九”第7題。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并說一說是怎么取得的結果。教師強調:做東西時,只能舍去小數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九”第8題。
學生先分析題意,然后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裝東西時,即使余下不多,也要多算一個,用“進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頁“練習九”第9題。引導讀題,并讓學生分析題意,說一說如何解答,再列式計算。思路:要算能買幾支同樣的筆,先算出買完相冊后還剩多少錢,再用這些錢除以筆的單價。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引導總結:在現實生活當中,有時需要使用“去尾法”和“進一法”來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時需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進一法
根據實際情況
去尾法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五年級上數學教案12篇11-18
人教版九上數學教案10-20
人教版六上數學教案02-02
人教版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植樹問題》(精選10篇)03-27
人教版五年級上小學數學教案:《組合圖形的面積》(精選13篇)12-16
三年級上數學教案02-22
五年級語文上總結11-09
四年級上數學教案模板12-14
五年級上《刷子李》說課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