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
一、活動內容
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容,數學教案-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的統計,以及數據分析,體會統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計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五、活動步驟
1、導入
師:現在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目呢?
學生發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現什么,能解決什么!
(出示課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2、新課
師:據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應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教材第116頁例5,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七1 - 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58頁,做口算練習(六)的前14道小題,把得數直接寫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教師:“誰能說一說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新課
1.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使學生理解加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教師:“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中的數都是什么范圍的數?”使學生明確這些運算定律都是在整數范圍內。接著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學生算完后,還可以讓他們再任意舉兩個這樣的例子,看看交換加數的位置,改變三個加數的運算順序后得數有沒有變化。
教師:“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也適用。接著再提問:“現在我們知道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也適用,那么相加的兩個數、三個數的范圍都可以是什么樣的數?”使學生明確,加法的運算定律的適用范圍可以包括整數和小數。
2.教學例5。
教師出示例5,讓學生觀察例題有什么特點。并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怎樣計算簡便?你計算的根據是什么?”
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寫出每步的根據是什么運算定律。算完后,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16頁,看例5的兩種算法,并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你的算法與小林、小青的哪一種一樣?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可以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大多數學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簡便。接著再提問:“小青在計算時把0.6和3.4放在一起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7.91加0.09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告訴學生以后在計算時,能用簡便算法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
3.做第116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做第1題,可以提示學生,先觀察題中的三個加數,再根據運算定律填數。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填的,根據的是什么運算定律。
做第2題,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輔導差生。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學生做錯了,讓他們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怎樣改正。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 - 3題。
1.做第1題,教師提示學生按題目的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再讓學生做。可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兩道題,教師檢查學生第4小題是怎樣計算的。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尤其是第4小題,讓學生會用這種簡便方法即可,不必說出根據什么。
2.做第2題,做題前先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先看能不能用簡便算法,再進行計算。教師巡視,輔導差生。訂正時提問:“哪幾道題不能用簡便算法?右邊第2小題是怎樣算的?”了解學生有沒有把右邊第2小題錯寫成“4.9 + 0.1-(4.9 + 0.1)”的,為什么錯,以便及時糾正。
3.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四、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我們可以用哪些運算定律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能熟練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答: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適當的數。
①46+( )=75+( )
②( )+38=( )+59
③24+19=( )+( )
④a+57=( )+( )
(1)求學生說出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數。
( 2)根據每組第一個算式直接說出第二個算式的結果。
①632+85=717 85+632=( )
②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①140+250=260+130
②20+70+30=70+30+20
③260+450=460+250
④a+400=400+a
通過上面的幾道題,你們能小結一下我們都復習了什么內容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學生小結。
練習本獨立完成:
(1)一列火車從北京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場多少千米?
(2)玉門縣要修一條公路,已經修了400千米,還有260千米沒有修,這條公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畫出線段圖。
(2)列式計算。
比較兩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較重視學生明確,第1題只應用了加法結合律,而第2題先用加法交換律把75和480交換位置,再應用加法結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計算簡便。
師生共同訂正。(簡單說明線段圖應該怎樣畫,做簡要規范。)
(3)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①369+258+147=369+(□+147)
②(23+47)+56=23+(□+□)
③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結合律?
①a+(20+9)=(a+20)+9
②15+(7+b)=(20+2)+b
③(10+20)+30+40=10+(20+30)+40
(5)用簡便方法計算:
①91+89+11 78+46+154
②168+250+32 85+41+15+59
計算:480+325+75、325+480+75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4
教學內容:
7,6 加幾
教學目標:
1、探究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根據一幅圖中兩個已知數寫出兩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這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系。
3、能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提高分析、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4、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預習學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多媒體演示:通過信息圖提出問題:
問題1:1號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問題2:2好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師: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生甲:……
學生乙:……
教師: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這道題,值得表揚。這節課我們來研究7,6加幾。(板書課題:7,6加幾)。
教學意圖:通過復習9,8加幾,幫助學生找準原有認知起點,便于學生有效地利用舊知識主動學習新知識。
二、探索新知
教學7加幾的進位加法。
(1)創設情景列算式。課件演示(小試身手)
(2)出示問題探究 6+5
6+5的演示圖
①分組討論交流。
②小組代表匯報各自的想法。
學生甲:我是這樣想的,在6+5中,將5分成4和1,6和4加起來得10,10+1=11。
學生乙:6+5,將6分成1和5,5+5=10,10+1=11。
學生丙:6+5可以先數6個再數5個,合起來為11。
教師:同學們說的想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
7+4=□ 7+7=□學生計算后抽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集體訂正。
教師:該怎樣計算呢?請同桌進行討論交流,談談各自的想法。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后,派代表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6加幾和剛才學習的7加幾有相似的地方嗎?哪些地方相似?
學生:7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3和幾,6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4和幾,都是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數。
教師:同學們能從中發現規律,真不錯。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6+6= 6+8= 學生計算后抽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集體訂正。
教學意圖:通過找6加幾、7加幾的'計算規律,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提高學生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檢測案
教師:我們學習了7,6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能不能說出所有7,6加幾的式子呢?學生先自己寫算式,再把寫好的算式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視頻展示學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幾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幾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排序呢?
學生:這樣從0排到9,很好記。
教師:請同學計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數。學生回答。(略)教師動態演示各式得數。
教師:請同學們自制7,6加幾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規律地排列起來。
教學意圖:用學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課復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課的復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復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復習長度單位,然后通過舉例、示范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后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復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 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復習厘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 )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 )作單位。
②舉例說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厘米,小明高約1米)
③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1米=( )厘米
(2)復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對著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2.復習“線段”的知識。
(1)復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么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復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厘米,填在括號里。
②估計、測量、匯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厘米,實際長4厘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厘米,實際長8厘米)
(3)復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著尺子,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復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復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復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復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復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并說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銳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編排特點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具體編排
1.加法運算定律。
(1)主題圖。
旅行途中記錄行程的情景。考慮到學生對自行車上的記錄儀表比較陌生,所以畫了一個儀表表面的放大圖,并讓小精靈做提示性介紹。
(2)例1。
在主題圖的基礎上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
(3)例2。
加法結合律。理解了題意,并搞清了條件和問題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接著,還可讓學生觀察比較教材提供的另兩組算式,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出像例2這樣的例子,再觀察、比較。
(4)例3。
讓學生將前面所學的兩條加法運算定律,綜合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中。
2.乘法運算定律。
(1)主題圖。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看主題圖,說說圖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學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說,也可以把圖中的兩段說明文字復述一遍。再根據這些信息引導學生發現可解決的一些問題。
(2)例1。
讓學生自己發現乘法交換律。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換律。進一步,可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換律解決的其他問題,并列出算式。
(3)例2。
從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算法中,得到乘法結合律的一個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得出乘法結合律。小結時,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明確:交換律是兩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交換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在這一活動中,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自己的發現。
(4)例3。
通過比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結時,教師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最大區別,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這兩種運算之間的一個規律,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只是乘法一種運算內部的規律。
3.簡便計算
(1)例1。
討論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教材展示了三種算法,同時以小精靈提問的方式給出兩個問題:他們都是怎樣計算的?你喜歡哪種方法?顯然,前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思考、理解三種算法的計算過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特點,思考它們的適用范圍。
(2)例2。
畫面是書店的一角,題中包含兩個需要綜合應用加減計算的實踐問題,而且解決問題的策略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3)例3。
討論可用連除計算解答的實際問題。教材給出了兩種解法,引導學生思考兩種解法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過小精靈的提示比較兩種算法,說出其中的運算規律。
(4)例4。
以王老師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為題材,提出了三個問題。整個例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例4的三個問題,可以一次給出,或依次給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圖和四個已知條件,讓學生說說一打裝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5)例5。
教材介紹了按月計算、按周計算的兩種思路,以及相應的列式計算過程。在按月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過小精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學交流。最后讓學生根據例題的內容,繼續提出其他問題,作為練習題。
四、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了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規律性的理性認識。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如前分析,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愿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借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7
課題
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5960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一、復習鋪墊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條運算律,有沒有同學能告訴老師用字母怎樣來表示?各是什么意思?
a+b=b+a
(a+b)+c=a+(b+c)
2、進行一個搶答小比賽:比比誰最快說出三角形角上三個數的和。
21
68
75
227
25
37
73
342
79
3
上面這些數字,我們在進行加法運算時先將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相加能使計算更簡便說一說。1-9中哪兩個數相加能得到一個整十數。
復習分為兩部分,一是運算律,二是滲透簡便運算中湊的思想。搶答比賽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帶動新知學習,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能有一個比較活躍的氛圍。
二、新課。
1、教學例題。
出示書P57的圖,誰能說一說題中的信息。
先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再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
學生可能這樣列式解答:
1. 29+46+54(依次把三個年級的人數合起來)
=75+54
=129(人)
2. 54+46+29(54和46可以先寫,先計算得100)
=100+29
=129(人)
3. 29+(54+46)(54和46可以先湊成100)
=29+100
=129(人)
以上三種算法哪一種是最簡便的?
說明:這道連加題按順序算要用筆算,現在應用加法結合律,把能湊成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加另一個數只要用口算這種方法就比較簡便。
第一種: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沒有利用簡便方法。
第二種:前兩個數相加能湊成一個整十數,再同第三個數相加,這樣能使計算更簡便。
第三種:將56+46用小括號括起來能先得到一個整百數,再同第一個數相加,這樣計算也很簡便。
師:比較這三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再次強調湊)
師:如果能在列式的時候已經觀察到三個數中,其中兩個數可以湊成100,那么可以寫在前面,這樣不需要運用加法運算律就可以使計算比較簡便。當然,也可以在列式后,再利用加法運算律使計算簡便化。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69+75+25 78+(47+22)
86+14+58 47+59+42
學生在自己練習本上練習,指名板演。
核對并小結:
(1)能利用加法運算律的,可以使兩個數湊成整百的,可以把這兩個數寫在最前面,也可以加上小括號。
(2)如果前兩個數相加,已經是整百的,就不需要利用加法運算律了,直接計算即可。
(3)如果不能簡便的,那就按照原來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比一比,看誰能很快說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和?
數字的順序:38 18 32 64 19 36 79 59 21
38 18 32師:你是先算誰和誰?為什么?
64 19 36師:你怎樣算?(同上)
79 59 21師:你怎樣算?
師:同學們有不同的算法嗎?哪一種算法更好呢?為什么?
師:第二種,因為第二種將79和21先加能得到一個整百數。用整百數通另一個數相加更簡單。
師小結:當方法多種時,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3題
A:出示:175+201
師:這一題你能簡便運算嗎?兩個數,如何湊呢?
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我們一般拆那個最接近整數的數。
出示:238+402 354+102 105+216
354+298 204+417 246+408
師:同桌先互相說一說,你打算拆哪個數(體會對接近整百的數動手術的優點)
例:238+402
=238+400+2
=638+2
=640
分組完成在練習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共四個數,你又想如何解決呢?
C:拓展:1+2+3+4++100
師:一百個數呢?(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
講數學王子高斯7歲時運用簡便運算計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師:你能迅速說出這一題的結果嗎?
2、想想做做第4題。
觀察表里的數,想一想如何算比較快。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獨立完成第6題,并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交流各自的發現:
1、加數都是200,另一個加數越大,和越大
2、被減數都是200,減數越大,差越小
3、把兩個得數加起來,結果都是400
把兩個結果相減,結果分別是20、40、60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方法計算。幾個數連加時,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將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加,再和剩下的數相加,這樣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布置課堂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第5題
五、板書設計:
運用加法運算律簡便計算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四、五、六年級參加跳繩比賽的一共多少人?
29+46+54 29+46+54 54+46+29
=75+54 =29+(46+54)=29+100
=129(人)=29+100 =129(人)
=129(人)
新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最簡便的方法。教師只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發規律。
試一試,先讓學生說,再完成在練習本上。主要是想通過說,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而不總是停留在完成作業的層次上。在明確了每一步的意義及所用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練習。
在練習的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通過先觀察不動筆同桌相互說等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而不總是筆動。用思維的動代替筆動,并用語言將思維的過程表述出來,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正確、合理、靈活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審題習慣,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計算的樂趣,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及正確的運用定律性質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
靈活地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3/10、7.4、8、125、5.4、7/10這六個數,你有什么發現?(預設:如學生說出下面的①,則教師就繼續說②;如學生直接說②,則教師就不再說①)
①這些數是整數、小數和分數。(評價:觀察得很仔細)
②從計算的角度考慮這些數可以干什么?(湊整)
2、請你根據這六個數編出三道口算題。
7/10+3/10= 7.4-5.4= 8 125=
3、對三道口算題再加工,請你繼續計算。
3/10+7/1020= 7.4-5.40.9= 248125=
你想說點什么?(預設:不能為了湊整,而不顧運算順序,應該按運算順序做。)
這些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設計意圖:不能為了湊整,而不顧運算順序,為本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
二、進行復習
1、下面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時間三分鐘,看誰做得又對又多。可以不按題號順序,有選擇地做。(課前下發答題卡。)
脫式計算下列各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具有簡算的意識,及審題的習慣)
2、三分鐘到!誰來說一說,你選擇的是哪些題目?其他同學呢?
3、思考:你們為什么選擇這些題?(預設:學生如果回答能簡算,則教師接學生的話說:能直接簡算。如學生能說出直接簡算最好)
4、我沒讓你們簡算,你們怎么知道這些題能夠直接簡算的?(預設:需要觀察數的特征,符號)簡算的依據是什么?(小組討論)
板書:觀察數特征符號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要想判斷一道題能否簡算,要觀察數字的特征及運算符號,運用定律、性質通過湊整達到簡算的目的。)
5、追問:是不是數字只要能湊整就能簡算呢?不能簡算,根據什么?能簡算根據什么?
(設計意圖:進一步強化不能簡算的依據是運算順序、簡算的`依據是定律和性質。)
6、現在研究簡算的題目,打開書79頁,自己先獨立填寫,填完后再小組交流。
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7、集體訂正。
8、誰來根據字母式子,說說每個運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師:在進行混合運算時,應用上面的運算定律,常常可以使運算過程變得簡便。
(引導學生觀察例能不能簡算,它的數據和運算符號有什么特征?簡算時運用了哪個定律?)
學生觀察、思考后獨立做出,然后集體反饋。
41/2+41/2
=4(1/2+1/2)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41
=4
三、課堂練習:
1、我當小法官(正確的計算畫,錯的畫)
(1)2532125=(254)+(8125)()
(2)36101-36=36(101-1)()
(3)2599=25100-25()
(4)510-35+65=510-(35+65)()
(5)45(20+2)=4520+2 ( )
(6)432-(232-68)=432-232-68 ( )
2、選一選:
40(8+25)=408+4025,這是用了(),使計算簡便。
A.乘法交換律
B.乘法結合律
C.乘法分配律
選一選:
61+72+39+28=(61+39)+(72+28)運用了()。
A.加法交換律
B.加法結合律
C.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選一選:
56 (57)=()
A.56 57
B.56 75C.56 5 7
3、動動腦筋,你能用自己不同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嗎?試試看
(1)12588
(2)17045+55017
(1)12588
方法一: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方法二:12588
=125(811)
=(1258)11
=1000 11
=11000
(2)17045+55017
方法一:17045+55017
=171045+55017
= 17(1045)+55017
=17450+55017
=17(450+550)
=171000
=17000
方法二:17045+55017
=17045+551017
= 17045+ 55(1017)
=17045+55170
=170(45+55)
=170100
=17000
4、計算下面各題,能簡便的要簡便。
8.5-(5.6+4.8)1.3
0.98 99
5 1/32/5 2 /15
12(1/4-1/6+3/4)
4.05-(2.05-0.7)
3212525
14.86.3-6.36.5+8.33.7
1600 2.5
2.5 12.5 4 8
(21-7/8)1/7
小結:應用運算定律,可以根據算式里數的特點,使一些運算簡便。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幾種不同的算法,所以,在運算前要認真審題,看清算式中各個數的特點,選用一種比較簡便的算法,又對又快地算出這些算式的結果。
四、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通過復習你有哪些收獲?
今天你還想說點什么?
(預設:審題重要,觀察特征、符號,依據定律、性質,湊整達到簡算目的。)
今天的復習對于以前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或想法?
四、板書設計:
觀察數特征符號
計算下面各題,能簡便的要簡便。
(1)8.5-(5.6+4.8)1.3
(2)0.98 99
(3)5 1/32/5 2 /15
(4)12(1/4-1/6+3/4)
(5)4.05-(2.05-0.7)
(6)3212525
(7)14.86.3-6.36.5+8.33.7
(8)1600 2.5
(9)2.5 12.5 4 8
(10)21-7/8)1/7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9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所學內容屬于分數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不僅可以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且也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百分數的重要基礎。所以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切實讓學生理解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意義,掌握一個數和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24名學生,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能力也還有待加強;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喜歡動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長時間集中;有30%的同學基礎相對薄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經歷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根據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推導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學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驗分數乘分數、分數乘整數的簡便計算方法(先約分后相乘)。
教學難點:分數乘分數或分數乘整數先約分再相乘的書寫格式。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并能進行辨析。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學方法: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教材。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課前準備利用《完全解讀》課前預習 ; 發導學案,天平稱一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目標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方程的意義,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學案中的學習目標,知道我們本課所要掌握的內容
1、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并能進行辨析。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
二、自學討論展示交流
1、閱讀教材主題圖,理解圖意。
2.學生小組討論后,在小黑板上展示相應的學習成果。
(圖1)在天平左邊放一只100克的空杯子,右邊放一個10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兩邊( )。
(圖2)在空杯子里倒入約150毫升水,發現( ),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 ) 重,現在還需要增加( )克的重量才能使兩邊平衡。
如果水的重量是X克,我們可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關系:( )
(圖3)天平1的法碼有200克,左邊杯子重100克,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根據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系,可用式子表示( )。
天平2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 )邊傾斜。( )邊重些,可用式子表示( )
課堂小結:1像這樣含有( )的等式,稱為( )。
你能寫出一些方程嗎?
三、課堂小結過關檢測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
2、下面老師將對同學們所學的`內容進行檢測,看哪些同學學得好。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在( )里打√。
28+12=40( ) x-13 51( ) y+17( ) 4x+48=64 ( ) 34〈 11+42 ( ) 5(a+3)=35 ( )
(2)根據下面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1)a的5倍等于100
(2)125與y的和等于200
(3)x除以2等于b
(4)a的2倍減去y的差是20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P64-P6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數學教案-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2、通過操作、觀察與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多媒體計算機及課件;
2、投影儀;
3、硬紙板做成的可拉動的長方形框架;
4、每個學生5張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及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認識的平面幾何圖形有哪些呢?(微機出示,圖形略)
2、在這幾個圖形中你們會求哪幾個的面積呢?(微機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3、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他幾個圖形的面積怎么求呢?我們這個單元就來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質疑引新:
1、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流氓兔,今天流氓兔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來幫它解決好不好?
2、微機顯示動畫故事:有一天,流氓兔在跑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長方形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腳,把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流氓兔很奇怪:形狀改變了,面積改變了嗎?
3、演示教具:將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框架,拉動其一角,變為平行四邊形。
4、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都求出來進行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怎么求呢?這節可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三、引導探求:
(一)、復習鋪墊:
1、什么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
2、拿出一個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畫下來,比比看誰畫得多。
3、微機顯示并小結:平行四邊形可以作無數條高,以不同的`邊為底對應的高是不同的。
(二)、推導公式:
1、小小魔術師:我們現在來做一個變一變的小游戲(微機顯示一個不規則圖形),我們可以直接用所學過的求面積公式來求它的面積嗎?
2、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用割補法轉化為長方形)
3、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多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及剪刀,自己動手,運用所學過的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
4、學生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交流實驗情況:
⑴、誰愿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呢?請上臺來交流!(用投影儀演示剪拼過程)
⑵、有沒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繼續請同學演示)。
⑶、微機演示各種轉化方法。
6、歸納總結規律:
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拼合成一個長方形。并引導學生形成以下概念:
⑴、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⑵、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⑶、剪樣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得出: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底×高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
7、文字公式不方便,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S=a×h(板書)。同時強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記作S=a.h或S=ah(板書)。
8、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輕柔的音樂中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剛才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么,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幾個條件?(底和高,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
2、練習:
⑴、(微機顯示例一)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⑵、判斷題(微機顯示,強調高是底邊上的高)
⑶、比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用求面積的公式計算、比較,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⑷、思考題:用求面積的公式解決流氓兔的難題(微機演示,得出結論:原長方形與改變后的平行四邊形比較,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二者的面積不相等)。
五、問答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3、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得出的?
六、課后作業:P67 1、2、3、5 《指導叢書》練習十六 1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14頁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編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感知3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熟記3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口算。
3、能通過觀察、比較、操作、討論、交流、推理、歸納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遷移學習能力。
教具學具:
學具盒(小棒)。
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課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2的乘法口訣,你能說一說嗎?按你的理解,知道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嗎?
學生:3的乘法口訣。
(板書:3的乘法口訣)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觀察例1插圖,把例1補充完整。
教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是怎樣分組的?你能根據1,2的乘法口訣的學習,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訣補充完整嗎?學生獨立思考,把例1補充完整,教師指定一學生上臺(黑板上)補充。
(2)探索口訣的編法,促進口訣理解。
課件顯示完整的例1。(隨機抽取圖或算式、口訣)
教師:表格中的哪一個數可以表示8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說說哪一個算式可以表示4個組跳繩的人數。
教師:7個組有幾個人在跳繩?可以用哪一個算式來表示?
教師: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幾個組跳繩的人數?應該用哪個算式?
三九二十七這句口訣表示9個3是27;它表示9個組跳繩的人數;應對應39=27(或93=27)這個算式。
(3)讀3的乘法口訣。
學生全班拍手齊讀3的乘法口訣。
(4)找特征,總結規律。
教師:3的乘法口訣有哪些特征和規律?
3的乘法口訣共有7句。
口訣的第一個字都是三。
口訣的第二個字從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訣的積從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師:為什么會有這些特征、規律?
教師:同學們真能干,自己找出了這么多的特征,總結出這么多的規律。你能利用這些特征和規律把下面的口訣補充完整嗎?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記口訣。
教師:利用口訣的特征,我們可以把臨時遺忘的口訣補充完整,你們能記住這么多口訣嗎?
學生集體拍手背口訣一生當小老師,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電話背分4人小組抽背集體拍手背。
2、教學例2
教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來學例2。
教師板書出示例2:36=□73=□
教師:請同學們先想一想,計算這兩道題各用哪句口訣?計算結果是多少?再把積填在方框里。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填出得數,教師指名在黑板上填寫。
學生:我填出的積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這兩句口訣。
3、小結
教師:剛才同學們合作學習了例1,自學了例2。下面老師要看小朋友們能不能熟練地、靈活地運用3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的第1題、第2題、練習三第5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你學習了什么?學會了什么?你自己解決了幾個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今天我們學習了3的乘法口訣,學會了編3的乘法口訣,了解了口訣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訣可以求積。
五、板書
3的乘法口訣
三三得九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并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觀察、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并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教學難點: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預計教學時間:
1節
四、教學活動
(一)基礎訓練
【口算】
48+36=75-29=213=526=)884=
60+70=150-90=40005=3000+140=6080=
【解答題】(只列式不計算)學校里原有77棵梨樹,12棵杏樹,又栽了23棵桃樹。現在有多少棵果樹?
(二)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1.創設情境,引入例1。
2.探索規律,解決例1的問題。
(1)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問:兩個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2)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
(3)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4)反饋交流: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3.解決問題,揭示定律。
問:
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么嗎?
②把加數換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③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同桌輕聲交流。)
④交流反饋,然后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小結】加法交換律: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4.創設情境,引入例2。
5.探索規律,解決例2的問題。
6.解決問題,揭示定律。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運用加法結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課本31頁第4題。
3.課本28頁做一做。
4.課本31頁第2題。
【提高練習】
5.課本31頁第3題。
6.連一連。
83+315 64+(73+37)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56+78+44 78+(56+44)
【拓展練習】
7.動動腦筋,看誰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題。
165+204+335+96 78+53+47+22 36+18+64
8.新星小學2~6年級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情況:去軍營114人,去兒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區服務站124人。
(1)請根據上面的數據完成表格
(2)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此次活動?
9.李莊小學今年栽樹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兩年一共栽樹多少棵?
(四)全課總結
加法交換律: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1.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
72+568 803+275 5147+723
2.某修路隊計劃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P30/例3(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
【教學目標】
●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關于加法的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據上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
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
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
學生可能對括號問題有異議
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加小括號。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三、鞏固練習
P30/做一做
四、小結
學生匯報學習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15
第一課時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教學內容】
P28/例1(加法交換律)P29/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二、新授
練習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問題。
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
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總結出:40+56=56+40
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通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發現規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板書。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換律嗎?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總結出:(88+104+96)=88+(104+96)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特點。
學生繼續觀察幾組算式。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過上面的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學生總結觀察到的`規律。
教師板書: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結合律。
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鞏固練習:
P28做一做,P1/4、1
四、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今天這節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
五、作業:P31/3
板書設計:
加法的運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①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②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學生舉例) (69+172)+28=69+(172+28)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155+(145+207)=(155+145)+207
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a+b=b+a (a+b)+c=a+(b+c)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05-14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4篇08-23
數學教學教案04-03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教案優秀03-03
優秀小學數學片段教學教案(精選16篇)08-02
小學數學的教案07-02
教案小學數學07-15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教案06-18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