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而且在對圓周長有關知識的推導論證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然有計算直線圖形周長的基礎,但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概念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理解圓周率的含義會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②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系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學生能理解“任何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問題,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歸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為學生提供一個合作探究的平臺。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中學生的層次不同,并要求學生配備直尺、繩等學具,讓每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繩測法、滾動法測量周長,依所測數據找出直徑與周長的倍數關系,推導圓的周長公式三個操作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在教學中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交互運用,引導學生在認知矛盾、實際操作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三、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我所準備的教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繩子、剪刀,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的學具有直尺、圓形硬紙板(大中小各一個)、繩子、剪刀。
四、課堂結構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這樣設計課堂結構:先讓學生回憶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計量單位?再啟發學生說出圓周長的含義,然后組織學生通過三個活動理解圓周長的含義、認識圓周率、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接著安排練習鞏固知識并引導學生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評價,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我的設計意圖是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學生易于接受,并通過親身實踐掌握知識加深理解,隨后安排的基礎題和實踐題,及時地鞏固新知識,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
五、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中,我用生動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既復習了舊知,又自然引出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歸納測量圓周長的方法教師先拿出教具——圓,啟發學生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敘述出圓周長的含義;最后,讓學生合作交流,用學具試一試量出圓的周長,教師引導總結測量圓周長的基本方法:繩測法和滾動法
2、 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疑問一:用滾動法幫小兔出跑道的長嗎?那繩測法呢?
疑問二: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關系,那圓的周長我什么有關系呢?
層層設疑,利用學具(大、中、小三個圓)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將課本63頁的表格填完整。圓的周長(cm)圓的直徑(cm)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通過認真觀察,學生不難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并且是直徑越長,周長越長。通過計算、匯報,討論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課件演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比較數據,學生就會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倍感合作探究的樂趣
3、自學圓周率,引導推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在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我順便升華本課的教學難點,利用課件介紹圓周率,并利用匯報的形式得出本課的重、難點:圓周率的概念和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等活動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實三個教學目標。】
(三)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依據本節知識特點,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層次:基礎題幫助小兔計算直徑是100米的圓形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
2、第二層次:判斷題地球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繞赤道走一圈大約是多少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3、第三層次:拓展題老師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形成一條較完整的知識鏈,同時又能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歸納總結,共同提高老師問:能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答:我知道了……我學會了……
六、說板書:設計意圖: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這樣突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七、設計理念:課前,我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貫穿始終,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筆。課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習的多樣化 郭沫若曾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62—63頁。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里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么,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么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然后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么線?學生回答“曲線” (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后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并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后,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周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并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并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3
今天,我對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學生是在三上冊已經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直邊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點之一,為下節圓的面積以及下冊圓柱表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學中受到啟發受有教育。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一個高度,知識的累積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與歸納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但是思維深度不夠,個性差異較大。所以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精心操作、細心觀察、準確歸納、同時多關注個性化思維展示。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節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認識圓周率,并通過測量與計算理解圓周率,最后討論歸納,推導園的周長公式。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通過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充足的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合作、操作、觀察等方面能力,從而體現教學課堂是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
3、在合作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集體力量的偉大、個性魅力的獨特,以及科學知識無窮的奧妙與吸引力。從而做到教學課堂育人的實質。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一節教學是否成功的知識基礎,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習圓的周長,就要先讓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然后由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再推導圓周長的公式。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圓周率的理解,重點是圓周長公式的推導,并能計算圓的周長。
五、說教學方法
要突破這個難點,突出這個重點,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去操作、去感受,讓學生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測量、計算、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關系。所以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教師引導為輔,學生合作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去理解圓周率,再歸納推導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教學課堂就是: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這一本質。
六、說學法
由于本節知識可操作性強,而且高段學生也有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就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就要齊心、觀察就要細心、測量盡量準確、總結力求完整。
七、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的一切理念與方法,都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而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以我們設計盡量做到新穎、合理、符合學生實際。
1、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它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所以一上課我先讓學生觀察并比較,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接著再讓學生檢查自己書和學具是否準備好,以告訴學生教學課堂必須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比較,而且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創設情景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關于圓的知識,而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課件出示:一輪滿月高掛夜空,靜靜的水面沒有一波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展開無限的想象,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間煩躁的心情得以慢慢平靜,思維回到課堂。一輪圓月讓學生想到了教學上的“圓”,從而引出新知。數學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著課件出示一組直邊平面圖形曲線圖形,讓學生觀察“圓”的與眾不同即復習了舊知,同時又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3、新知識探索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安排4個主要環節
(1)、認識圓的周長
周長學生已有了解,但是圓是曲線圖形,它的周長到底是什么?在圓的什么位置?這個概念較抽象。所以我先用課件出示:烏龜賽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圓的周長。
再讓學生摸手中的圓形紙片一周,就是圓的周長,從而得出周長的概念。
(2)、思考圓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要突破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所以我先讓學生結合上節內容來猜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給學生一個思維空間合作的空間,為下一個操作環節做知識與思維的輔墊。
(3)實踐操作(認識圓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實踐來驗證猜想并在驗證過程發現新的規律。本節課如果抓難點,重點也就是不攻自破。圓周率是我們祖先幾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驗證得來的。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操作、討論、分析,學生勢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讓學生測量周長,接著再計算,得出數據,并觀察、比較、歸納,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在測量圓周長時我安排了一個先獨立猜想,再討論,最后展示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圓的周長可以測量得到,但是測量很麻煩,而且有局限性,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個規律能很快、很準確得到圓周長的方法,讓知識牽引著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去發揮去創新、去思考、去總結。最后在教師提供的學具下,學生通過測量與計算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然后教師課件出示:“祖沖之”,讓學生自學閱讀,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流程的重點,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
(4)、總結公式
當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知道了圓周率實際上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一個比值,我便及時安排學生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接著便設計2道例題與3道鞏固練習,以加強對新知識鞏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總結,整個教學流程我把握住讓學生先觀察再體驗、先猜測、后實踐、最后總結、歸納,學生全程參與、全程體驗,完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的體現,展示了一節課關鍵詞,重點和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先板書了圓周長的.概念,加強學生記意,接著板書了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式,以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后板書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整個板書簡練、有序、重難點突出,為學生知識積累做了一直觀的補充。
九、說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一個自查,查漏補缺,然后進行總結和反思:本節課教學中,在學生的測量時教師意識重要的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測量方法否則就會導致誤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結果,另一個就是在學生通過操作計算得出圓周率后,一定要及時引導后學生仔細觀察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我了計算簡單計算是方便取近似值3.14,它實際比3.14要大。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一課時。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知識和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滾動法、繞繩法等測量圓的周長,研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能正確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在探究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探究性和趣味性,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學習的關鍵是讓學生知道任何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因此我把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設為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為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采用“激趣——猜想——驗證——推理——歸納”的探究式教學方法,力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探究式學習地方氛圍。
五、說學法
設計“說一說”“猜一猜”“量一量”“練一練”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方式,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中,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無限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發探究。
1、故事導入:兔子自從上次的比賽輸后,很不服氣,它又向烏龜發起了挑戰,聰明的烏龜接受了挑戰。它們從同一個起點A出發,同向而行,再回到起點位置(如圖示)。兔子跑直道,沿著正方形跑道跑。而烏龜選擇了彎道,沿著圓形的跑道跑。最后還是烏龜贏了。
2、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兔子、烏龜所跑的路線思考,兔子跑的路程實際求的是什么?烏龜跑的路程又是求什么?順勢導入課題: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通過改編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導入新知的學習,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為課堂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主動合作,探索新知。
1、說一說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拿出教具,啟發學生觀察。學生通過學具的觀察和體驗來領會圓的周長的含義。教師進而提問學生“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圓的周長?”學生會想到利用尺子,但圓周長是曲線,如何化曲為直,步步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說出用繞繩法或滾動法來測量。
2、猜一猜初識圓周率
回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得知,正方形的周長與其邊長有關,是邊長的4倍,引發學生思考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猜想,學生會想到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大小、直徑、半徑等有關,估計也是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可能是3倍、4倍或5倍。
3、量一量,驗證猜想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教師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每組課前準備好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小組合作完成學習活動。
活動一:測量圓的周長
小組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滾動法、繞繩法等)對不同的圓進行周長的測量。
活動二: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
(1)從學生猜測的結果中選擇一個(直徑),讓學生探究圓與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想。
(2)分別測出各圓的直徑,把數據記錄填入表中
(3)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小組測量的結果,教師把測量不同圓的相關數據展示出來。
(4)觀察,發現
讓學生觀察、比較表中的數據,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初步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5)總結、歸納
教師:實際上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值,數值是在3.1415926—3.1415926之間,這個發現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發現的,這個偉大的發現比歐洲早了500年。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計算時取其近似值3.14
活動三: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1)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如果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該怎樣求周長?
(2)推導出求圓周長公式C=πd C=2πr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說”、“猜”的方式,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求知欲。再通過小組實踐的測量活動來驗證猜想,讓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同時,也可體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樂趣。】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說出這兩題用哪個公式比較好?
【設計意圖:基礎練習的鞏固,深化對知識的認識。解答時,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四)實踐應用,拓展創新。
1、快速判斷
(1)π=3.14。( )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
2、拓展創新
如果知道兔子所跑的正方形跑道的邊長是6千米,你能求出烏龜跑一圈跑了多少千米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強化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同時回歸到故事情境,解決故事中的數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
1、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梳理)
2、你是怎么學到的?(指出這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用到今后的學習中)
七、說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C=πd
又因為d=2r C=2πr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圓的周長》,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圓的周長第二節。
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著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和圓的認識來學的,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數,初步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通過圓的直徑和周長的變化和圓周率不變的探究,使學生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二 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中,為了突出重難點,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突破“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方式,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出示課件烏龜和小兔比賽跑,小兔沿著正方形路線跑,烏龜沿著圓形路線跑,結果烏龜獲勝,小兔看到烏龜得了第一名心理不服氣,它說這樣比不公平,同學們認為這樣比賽公平嗎?同學們會爭先恐后地 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小兔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怎么求呢?那烏龜跑的又是圓的什么呢?通過這一問題情景,讓學生不僅復習到正方形周長的含義,同時,通過知識遷移,感知圓形跑到一周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由此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人人參與,探究新知
我將先出示教具,鐵絲圓,一枚硬幣,一條繩子,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 曲線長就是圓的什么?接著讓學生動手摸圓的周長,領會周長的含義。
(三)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1 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圓的周長?
會出現繩測法和滾動法,教師小結:化曲為直。
然后設疑激趣,我揮動一條帶有小球的繩子,讓學生說出它的周長該怎樣測量,明顯的繩測法和滾動法是無用的,引出矛盾,這樣設計有問題引入,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后繼學習埋下伏筆。
2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
我先讓學生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系,讓學生猜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與直徑,并算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通過測量,計算,匯報,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完成后師生共同歸納這個結論,從而得出直徑與周長的關系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讓學生自學,交流新的收獲,讀圓周率的歷史材料,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3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周長公式:C=dπ C=2rπ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并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四)知識運用,解決問題
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層次:基礎題,求下列各圓的周長
第二層次:判斷題(從正反兩方面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第三層次:發展題
(1) 首先解決開始的問題(為什么不公平)
(2) 校園里有一棵很大的數,你又什么辦法可以測量它的直徑呢?通過開放性的題,讓學生親身體驗思考了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回歸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學到的?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課的知識和學習方法。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簡要說明,謝謝大家!
板書:
C=dπ
C=2rπ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這是《實驗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容。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教學這一課。
一、理解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直線圖形,上節課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材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通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為下節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關鍵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三、確立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通過2道例題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當時低劣的條件下,準確計算出圓周率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準備本課的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一根一米長的直尺,一根6米長的皮尺,幾個大小不同的用硬紙板剪成的圓,一個用硬紙板剪成的長方形。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裝帶,幾個大小不同的硬紙板剪成的圓(瓶蓋、算珠等圓形物體更好)。
五、采用實踐感悟、協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與學法,讓學生享受成功
1、實踐感悟。
上課開始時,教師拿出長方形硬紙板,讓學生通過口述,手摸重新認識一次長方形的周長。再拿出圓形硬紙板借助長方形周長的引渡,讓學生用皮尺圍測、用圓在皮尺上滾測、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認識并理解圓的周長。
2、協同探索。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隨即把學生以6人一個小組分開圍座在一起,然后讓他們分別量出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并由小組長記錄下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數據,再分別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保留兩位小數),最后比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點。
教師要求各小組匯報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并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抽象出一個結論:不論多大的圓,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就此機會,教師向學生計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用算籌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總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偉大的發現,比歐州人早了500年。
教師指出:由于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把這個數叫做圓周率,并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那么,根據被除數、除數與商的關系,已知直徑求周長應是: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為了方便,我們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用字母d表示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Лd。因為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那么圓的周長=2×圓的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根據圓的直徑求圓的周長和根據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的兩個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醒地認識,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理論上的把握。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本第101頁例1,并要求學完后自己試做第103頁試做題第1題。估計大部分學生做完后,教師又從平時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后集體評論。我們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做得正確的學生,另一方面糾正板演中出現的錯誤。
就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教師再次要求學生自學例2,并用解決試做題第1題的同樣方法,解決試做題第2題。
最后,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作一次系統的口頭歸納。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12-10
《圓的周長》小學數學說課稿06-22
《圓的周長》小學數學說課稿06-16
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范文07-12
數學《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07-21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優秀說課稿范文07-12
圓的周長說課稿07-22
圓的周長說課稿06-12
《圓的周長》說課稿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