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的故事
四字成語的故事1
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得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斗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莊,梅莊里有個梅小姐,長得天姿國色,艷美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士兵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于在規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后人稱這個典故為“望梅止渴”。
四字成語的故事2
成語解釋殘:殘缺;不完整。缺:殘破。指舍不得扔下破舊東西。也作“保殘守缺”。
成語出處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成語繁體抱殘守缺
成語簡拼BCSQ
成語注音ㄅㄠˋ ㄘˊ ㄕㄡˇ ㄑㄩㄝ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抱殘守缺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人守舊,不肯接受新事物。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抱,不能讀作“bāo”。
成語辨形抱,不能寫作“報”。
成語辨析抱殘守缺和“故步自封”、“墨守成規”;都有“因循守舊”的意思。但抱殘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進;不求進取;“墨守成規”偏重在按老規矩辦事。
近義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故步自封
反義詞推陳出新、自我作故、標新立異
成語例子這些似乎都是抱殘守缺,匯集眾說而成。(朱自清《經典常談 周易第二》)
英語翻譯retain what is old and outworn
日語翻譯役にたたない古いしきたりをいつまで固守(しゅ)る;保守的で革新しようとしない
俄語翻譯ержáться за стáрое
其他翻譯<法>se cramponner,s'attacher à ce qui est désuet et défectueux
成語故事
西漢著名文學家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在漢哀帝時任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他向漢哀帝建議派專人研究《左傳》,同行十分不滿意,他指責他們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最后被同行聯合排擠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內郡太守。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四字成語的故事3
【成語】: 嗟來之食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解釋】: 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語故事】:
周朝時,齊國遭饑荒。有個叫黔敖的財主在路旁擺下些食物,等著饑民過來吃。不久,便有個餓漢用袖子蒙著面孔,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黔敖左手拿著吃的,右手拿著喝的,對他說:嗟(不禮貌的招呼聲)!來吃吧!那餓漢張大眼睛看了看黔敖和食物,說:我正是因為不吃這種‘嗟來之食’(吆喝著施舍給我的東西),才餓成這副樣子的!
嗟來之食,指帶侮辱性的施舍。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干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敖,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敖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并且傲慢地叫著:“叫花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發,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敖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喂,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敖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最后那個人饑餓而死。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于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
四字成語的故事4
【成語】: 破鏡重圓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釋】: 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后重新團聚。
【成語故事】:
南朝陳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非常恩愛,本來過著幸福的生活。后來隋文帝派兵滅陳,徐德言便將鏡子破成兩半,一半自己收著,一半交給公主,并和她約好,如他們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節,拿鏡子到市場上去賣,以求有重逢的機會。后來,將軍楊素虜去樂昌公主,使他們夫婦分散了。到了元宵節,公主派老仆拿鏡子去市場上賣,結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楊素被他們兩夫婦的真情感動,便將公主還給徐德言,夫婦終于能夠團圓。
四字成語的故事5
事半功倍成語故事
孟子對他的弟子公孫丑說:“齊國人有句俗語:‘縱有聰明,還得趁形勢;縱有鋤頭,還是待農時。’趁當今的時勢,推行仁政就很容易。統一天下的`圣君不出現的時間,歷史上從來沒有比這段時期更長久過(自周文王、武王至今幾百年了);百姓在暴政下所受的折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這樣厲害過。饑餓的人不挑剔食物,口渴的人不挑揀飲料。人民盼望仁政,如饑似渴。孔子說過:德仁的流行,比騷站傳遞政令還要快。’在現在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若施行仁政,人民喜迎仁政,就像被倒掛著而得以解救出來一樣。所以說在人民極困苦時推行仁政,比古代君主要少費一半的力,而其效果卻要大一倍。只有當今時機最恰當。”
故事出于《孟子·公孫丑上》。原文闡敘推行仁政要抓緊解民于“倒懸”之時機,可“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怙惡不悛成語故事
“怙惡不悛”怙:依恃,堅持。悛:改過,悔改。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堅持作惡,不思悔改。這則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公元前740年,衛國聯合宋、陳等國攻打鄭國。為了挑撥衛國與盟國陳國的關系,鄭莊公派使者去陳國要求和好,并希望兩國能結為同盟。
沒想到,陳桓公竟然看不起鄭莊公,拒絕與鄭國結盟。陳桓公的弟弟五父勸道:“要立國,應該對鄰國親近、友善、仁愛。您應該答應鄭國的要求才對。”
但是,桓公不聽五父的建議,說:“宋國和衛國都是大國,它們才是我們陳國的大敵。而區區一個鄭國,能把我們怎么樣!”
鄭莊公知道桓公拒絕與自己結盟后,非常憤怒。公元前717年,他率軍攻打陳國,桓公倉促應戰,結果大敗。
后來,史學家對這段歷史作了評論,說:“友善不可以丟失,罪惡不能滋長,這是針對陳桓公而言的。一直做罪惡的事而不悔過,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轟轟烈烈成語故事
【出處】宋·文天祥《沁園春·至元間留燕山作》:人生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轟轟烈烈”原來是由“轟轟”和“烈烈”兩個詞組成的。“轟轟”形容車馬眾多之聲,也形容各種爆發的巨響,有聲勢浩大的意思。晉朝大學問家左思在他著名的《三都賦》之一的《蜀都賦》中,曾有“車馬雷駭,轟轟闐闐”的句子,這正是“轟轟”這個詞的本義,意思是:車馬眾多,聲震如雷。闐闐:指很多人行路的聲音;車聲;雷聲;崩裂聲;總之是聲音盛大的意思。“烈烈”:一般用以形容猛火燃熾、火焰旺盛、火光燦爛的樣子。早在《詩經》《商頌·長發》篇中便有“如火烈烈”的句子。
“轟轟”、“烈烈”兩個詞之所以能聯用在一起,不是偶然的;因為“轟轟”和“烈烈”都帶有盛大、壯麗和威武的意思。宋朝文天祥在為唐代罵賊不屈而死的忠臣張巡廟所題的“沁園春”詞中,有“罵賊張巡,同心許遠,皆得聲名萬古香。后來者,無二公之節,百煉之鋼。人生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在這首詞中,“烈烈轟轟”是文天祥對于張巡(以及許遠)的威武不屈的正氣的歌頌,也是文天祥自己的剛正光明、烈火似的民族情操的流露。
后人用“轟轟烈烈”形容聲勢浩大,氣象雄偉。
四字成語的故事6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必須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之后又悄悄走出來,留意翼翼地接近驢,不明白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十分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十分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但是如此罷了!十分高興。于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此刻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買櫝還珠
楚國有個人到鄭國去賣寶珠。為了能賣個好價錢,他用珍貴的木蘭木給寶珠做了一個十分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貴的桂椒一類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撲鼻,并且,還在盒子上面綴系上許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綠色的寶石裝飾起來。
有個鄭國人看見這個盒子十分漂亮,就把盒子買下來,而把珠寶還給了楚國人。
寓意:一個素養不高、缺乏鑒別潛力的人,往往會丟掉真正寶貴的東西,而把那些價值并不高的東西當成寶貝。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望洋興嘆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洼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辯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那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
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明白哪里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概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杯弓蛇影
樂廣有個親密的客人,分別了很久都沒有再見到面。
一次,樂廣見到了他,問是什么緣故。
這位客人回答說: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賜酒給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時候,發現杯子中有一條蛇,心里感到個性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樂廣回憶,當時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廳的墻壁上掛著一張弓,弓上用漆畫了一條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約就是這張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擺了酒,讓客人還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問客人說: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沒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回答說:跟上次一樣,酒里面有一條蛇。
樂廣就指著墻上的弓告訴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治好的病,頓時全好了。
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看他這樣憂愁,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但是是很厚很厚的氣積聚在一齊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間,怎樣會擔心天塌下來呢
那人憂天的人聽了,又說;如果天是很厚的氣,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會掉下來嗎。
前來開導他的人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會發光的氣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那個憂天的人又問:如果地陷塌了怎樣辦呢
開導他的人回答說:大地是土塊積聚而成,它充塞四野,無處不有,你在它上面隨便行走、跳躍,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樣擔心它會陷塌呢
那人聽了朋友的話,如釋重負,十分高興;那個前來勸他的人放下心來,也很高興。
四字成語的故事7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夸夸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筑壁壘堅守的方法。后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后路,然后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四字成語的故事8
【成語】: 腳踏實地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釋】: 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成語故事】: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曾編撰了我國最大的一部古代編年史--《資治通鑒》。他治學嚴謹、刻苦,為編撰《資治通鑒》,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他對書稿精益求精,六百多卷的初稿,到定稿時只剩下80卷,而且全部用工楷字寫成,沒有寫一個草字,剩下的廢稿把兩間屋子都堆放滿了。全書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寫了1360年的歷史。他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人們的贊揚。一次司馬光問他的朋友: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朋友答道: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這個成語形容做事認真、踏實。
四字成語的故事9
手不釋卷這段故事,原文見《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的注文。
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呂蒙,行伍出身,讀書很少。孫權見他年輕有為,而且身當要職,勸他要多讀些書,以增長知識。呂蒙想:讀書是文人學者們的事,領兵上陣的人只要能打勝仗就行,哪里要讀什么書呢?便推托道:“軍隊里事情太忙,沒有空閑時間讀書
孫權聽了,很嚴肅地跟他談了半天,說:“你說事情忙,難道比我還要忙嗎?我少年時代,就曾讀過一些經書,后來主持國家軍政大計,又在百忙之中陸續讀了一些歷史和兵法的書箱,自己覺得很有長進,對做事情也很有益處5像你這樣的青年,聰明,記性好,如果認真讀書,特別是多讀些歷史和兵法,那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收獲和成就。”孫權還舉了兩個好學的軍人為例,說:“光武(即漢光武帝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即曹操)也是老而好學,你為什么不能自求上進呢?"
呂蒙很受感動,從此勤奮讀書,努力自學,終于成為一代名將。
四字成語的故事10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四字成語的故事11
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板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準備的飯都是殘羹冷炙。這天,劉備吃過飯,到諸葛亮那里坐了沒一會兒,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兒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于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于是后人就把這段典故形容為“三顧茅廬”。
四字成語的故事12
【成語】: 井底之蛙
【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釋】: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成語故事】:
一只青蛙,住一口井里。它高興時,在井里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只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于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
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四字成語的故事13
1:威武不屈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強有弱,強國想爭霸天下,弱國則想自保,于是,說客應運而生。他們到各國游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
在眾多說客中,公孫衍、張儀稱得上其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代表著強國,所以弱小國家的國君看到他們兩人都非常害怕,唯恐他們發動戰爭攻打自己的國家。
有一個說客問孟子:公孫衍和張儀能令君主害怕,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回答說:他們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作為一個大丈夫,應該懂得禮儀法度,把仁義看得至高無上。得志的時候不脫離百姓;失意的時候也不屈從世俗,學習阿諛奉承之術。不能因為富貴而迷惑,也不能因為貧賤而失志,更不能因為受到暴力的威嚇而喪失了氣節。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2:百折不撓
東漢靈帝時期,有一位叫喬玄的大臣,性情非常剛毅,疾惡如仇。
喬玄在京城任職的時候,有一天,三個強盜在他府門外轉悠,看見喬玄十歲的小兒子正在門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為人質,想狠狠地敲詐喬玄一筆。校尉陽球得知消息后,與河南府尹、洛陽縣令統率軍隊,將喬府圍了個水泄不通,但是不敢進攻,害怕強盜狗急跳墻殺害了孩子。
喬玄趕到自己的府第,大聲喝道:強盜如此猖狂,難道我會為了孩子而縱容他們的罪行嗎喬玄還催促陽球立刻進攻。結果強盜全部被抓獲,他的小兒子也因此遇害。
喬玄擔任尚書令時,發現同僚蓋升有經濟問題。蓋升官至太中大夫,他和靈帝私交甚好,就仗著這層關系,毫無顧忌地收受賄賂,搜刮民財。
喬玄非常氣憤,就給漢靈帝上奏章,要求將蓋升罷官,將他的家產抄沒。可是,漢靈帝庇護蓋升,不但不對蓋升進行處罰,反而升了他的官。喬玄便以生病為由,辭職還鄉。
人們非常佩服喬玄這種剛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為他寫下了《太尉喬玄碑》,對他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3:枕戈待旦
晉朝時期,出了一位名叫劉琨的英雄。他喜歡與一些有志氣的年輕人結交,討論天下大事,要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博得個青史留名。
一天,他得知朋友祖逖已經當上了朝廷的官員,心里著急起來,就給親屬寫信說:
我每天都是枕著兵器躺在床上,一直等到天亮,一心想要為朝廷出力,殺退賊兵。可惜祖逖比`我先一步去建功立業了!
劉琨到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也被朝廷委任為官員,為司隸從事,一直做到著作郎、太學博士、尚書郎。
在劉琨擔任并州刺史的時候,晉陽鬧起了災荒,很多老百姓因為找不到吃的,活活餓死了。災民沒有辦法,只得攜兒帶女逃往南方,剩下的人家不到兩萬戶。賊寇也趁機作亂,百姓們嚇得不敢出門。
劉琨得知消息后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招募了一千余人,帶領他們去晉陽平亂。平亂之后,劉琨派人將尸骨好好埋葬,重新修造衙門、廟宇,讓百姓耕種土地,派軍隊對他們進行保護。不久,災區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人口也增多了,又能聽到雞鳴狗叫之聲了。
不料,胡人想到晉陽劫掠財富,派兵將晉陽城團團圍住。城內只有很少的一點兒軍隊,沒有力量殺退賊兵。大家非常焦急,劉琨表現得非常鎮靜。到了夜間,他趁著月光,在城樓上吹起簫來。劉琨的簫聲悲切凄涼,如泣如訴,城外的胡兵聽了,一個個凄然長嘆。
到了半夜,劉琨又吹起了胡笳,那樂聲使胡人暗生思鄉之念。其實,胡兵來打仗實在是身不由己,他們之中,哪一個不想念親人呢他們想著家鄉,全都流下了眼淚。天快亮的時候,劉琨又吹起了簫,胡人再也受不了了,紛紛騎上戰馬,回家鄉了。
四字成語的故事14
釋義
杞國人擔心天要塌下來。比喻沒有根據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出處
戰國列御寇《列子天瑞》。
故事
從前,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天要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曠野上,心想這時候天要是塌下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肯定會被砸成肉餅的。他躲進房屋里,又想天要是這么一大塊地砸下來,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嗎?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壓到自己頭上來了嗎?
他像一頭喪家之犬東奔西逃,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山洞,趕忙爬進洞里躲起來,這下他徹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觀賞洞外的風光。有藍天、白云、綠樹,心情舒暢極了。但他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來不把洞口堵死了嗎?暗無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餓死。他趕忙竄出去,連滾帶爬地來到大路上。天瓦藍瓦藍的,幾朵白云悠悠飄過。看見天離地面還很遠,一時半時還塌不下來。這樣想著,他才放心走起路來。
走不多遠,到了一塊洼地,突然,他驚叫起來:“這塊地不是陷下去了嗎?”他拼命似地大聲叫喊,就越覺得陷得深。他沒命地往高處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坐到一條路上,連連說:“真險,真險。”
前面一條石子路,大風過處,塵土飛揚,他趕忙閉上眼睛,不料,腳踩著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為地動起來,所站的地方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個洞,下面水冒上來,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會在中間活活埋葬,于是趕快挪開!可是每移到一個地方,他都覺得只有這地方才會陷,別的地方不陷,又胡亂地亂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樹,猛地一躍,抓住樹枝,誰知抓著的樹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斷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當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時候,他眉頭緊皺,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辦?最佳的辦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還能飄在水面,再做幾把槳,還能乘風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轉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始無終地墜落,怎么辦?想著想著,他不敢睜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著了。
四字成語的故事15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簡單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簡單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奉養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身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終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將一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四字成語的故事】相關文章:
四字成語故事天羅地網成語故事02-28
成語故事大全四字成語03-07
四字成語故事06-24
四字成語故事11-21
寓言故事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10-26
寓言故事成語大全四字成語10-27
四字成語從天而降的故事06-12
四字成語勢如破竹的故事06-12
四字成語小黠大癡的故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