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特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特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特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身心特點為依托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我始終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依托于學生個體的身心發展軌跡及其學生個體的行為方式。全面、深刻的把握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包括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喜好,并從細微的觀察中挖掘每一個孩子的行為功能。班級的小飛同學,智力障礙程度為三級,攻擊性行為嚴重,時常伴有不文明的言語行為,影響并擾亂了班集體的秩序。該生是個非常讓人頭疼的孩子,起初,我并沒有去責怪且嚴厲的批評他,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它這種不良行為的功能的是什么?對于這些特殊兒童來說不應該以常人的視角去看待他們。于是,我與孩子近距離溝通、接觸,向家長及其它任課教師了解情況,對行為出現的頻率、程度、進行分析與記錄。發現每當他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的時候他都特別的興奮。其原因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家長經常打罵孩子給予孩子較少的正向鼓勵及支持性的教育,造成了學生以攻擊性行為作為與老師、與同學打招呼的一種錯誤的行為方式。在此之后,與家長共同商議了小飛制定了行為矯治計劃。從確定他的強化物著手,他喜歡看超市里的宣傳單,我就將其作為他良好行為獎勵的強化物,依據學生的認知程度與能力,我通過學生的榜樣示范,規范引導改變學生的錯誤認知,與老師、同學打招呼的正確方式是什么,“老師好、同學好、我要與你做游戲等”,同時不斷加強與老師、與同學互動的溝通能力。當其攻擊行為減少時及時給予強化物的獎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攻擊性行為真的很少在出現,于是我又將物質的強化物獎勵提升到了社會性的強化物,如,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你做的真棒。并且要求小飛進行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小飛同學進步真的很大,不再少言寡語,與同學能共同完成互動活動。小飛慢慢的成為了同學們的好伙伴。因此,只有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理解,才能夠真正的去了解學生的行為意圖,才能抓住行為問題的根源,才能播種好行為、好習慣。
二、重細節抓實效加強學生班級常規的管理
班級的君君同學典型的多動癥,路隊總是不與其他同學保持一致,亭亭同學是個自閉癥,喜歡聽音樂,不愛勞動,每當把墩布交給他,他總是趁老師不注意又偷偷的放回去。課堂上的洋洋同學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隨意下位去衛生間玩水。學生的行為特點不一、存在的行為問題不同,因此我努力抓班級常規,給予學生正確行為引導的強有力的規范。從學生踏入校園的那一刻為始點,細化了學生一天的行為流程。從學生的路隊、晨掃、課堂的學習、如廁、到學生課間休息、飲水、午餐等都以時間、程序、環境布局的結構安排來約束與規范學生。使學生明確我應該怎樣做?給予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的視覺提示、語言提示、手勢提示等,在每一個環節中,不斷的修正、強化,通過適時的行為改變技術,發現問題,強化學生的正向行為。為此在班級中創建了行為規范榜,以代幣制的形式來激勵學生的正向行為,每天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及時的評價與反饋,行為規范榜,今天你上榜了嗎?使學生明確的意識到好的行為會有好的收獲,不良的行為一定會有所懲罰。當學生好行為建立起來,我就逐漸退出管理角色,讓學生之間及自我進行行為的管理與監督。不斷增強學生良好行為產生的內驅力。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的問題行為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君君同學通過注意穩定性的訓練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亭亭同學通過點數來維持做勞動的時間,洋洋同學通過興趣活動的引導不再隨意下位。因此,規范好行為,才能塑造好習慣。
三、發揮班集體的群體作用增強互賴型團體后效
班集體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在好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我十分注重班級團體凝聚力的培養,努力幫助學生構建了互賴型的班級團體。引導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從在校一日生活開始,班級所有成員同時接受獎勵或者懲罰。只要哪位同學沒有達到規范要求,同學們就不能進行下一項的活動或者行為獎勵。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必須全部達到要求,實現目標才能夠進行下一項活動,例如,在每日規范路隊的習慣培養中,由于班級學生障礙類型、程度不一,部分同學總會出現一些不正確的行為,總是掉隊、被其他吵鬧聲吸引,總是拍打前面同學的書包等等。于是在培養路隊習慣過程中,特定安排學生的站位,能力好的學生穿插在能力較弱的學生前后,就這樣當路隊隊伍不整齊時,就讓同學停下腳步,什么時候隊伍站齊了我們才能進教室或者放學回家,這時團體的互賴作用發生了,鵬鵬同學幫助洋洋同學站回自己的位置上,帥帥同學幫助君君同學跟上隊伍,同學們在自主營造的團體氛圍中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很快掉隊的同學跟上了,站錯位的同學站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學生共同完成的行為目標,獲得了老師的及時鼓勵。
好習慣就這樣在好行為的播種下生根發芽了,可愛的孩子們在良好行為的塑造中習得了一生受益的好習慣。在芬芳的培智園中,孩子們收獲著成長、收獲著快樂、收獲著一以貫之的好行為、好習慣。讓好習慣助推學生的每一步成長,讓好習慣為特殊兒童的未來奠基,成就未來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是建設和諧校園,建設快樂校園的根本要義所在。
“高效課堂”主要研討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系。教師是學教學、搞教學的,教學就是如何把知識同化在學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所有學生并不在同一認識水平上,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中會照顧到,一次成功,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師反復講,這不能理解為誨人不倦,百講不厭,而只能說明教師的水平問題。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學也是如此。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的也牢固。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如何備學生?那就是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研討,必須首先肯定這兩個方面,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課堂”有科學的量化指標,但總起來說必須達到以下三個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師的情緒,要平和,不能過分激昂和低落,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狀態是最有利的。二是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形成互動。三是課堂的節奏感和邏輯性是適合課堂教學內容的。
2、融洽。指整個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個氛圍要由教師來創設,從情緒到求知欲的引發,以及整個課堂的感應互動都能體現這種關系。
3、投入少,產出多。這就是效益。我們的課堂,有一點是既定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設框子,用最少的時間圓滿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
一、教師方面
1、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2、活躍的課堂狀態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
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3、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要有根本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先學,讓學生按照老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在導學提綱的指導下進行看書、自學。然后老師再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教”。在這個“教”的過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學中自己發現問題,并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4、適當的激勵機制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后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并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并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
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時要站直;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板書時要目視黑板;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范,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3、課后鞏固習慣:
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后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那就等于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三、師生結合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配以我校這批優秀的教師隊伍,我們的課堂教學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才有發展的潛能。“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個性,收獲一個命運。”這就說明加強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我從語文的角度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將來他們能非常自覺的、饒有興趣的去讀書、去學習、去交際。于是我從一年級開始,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1.專心聽講的習慣。2.勤思好學的習慣。3.不懂筆墨不看書的習慣。4.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5.搜集資料的習慣。6.合作探究的習慣。7.周期學習的習慣。及培養孩子按預習、聽講、復習、作業這樣的周期學習的習慣。習慣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操作的層面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
平時教學我是這樣訓練、培養孩子習慣的:
一、趣味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感到不緊張,有興趣,使他們主動、積極的參加到活動中,就必須有趣味。例如:我把一些指令設計為手勢,包括快讀、大聲讀、打開書、合書、放書、暫停、個別讀、集體讀、做筆記等。每節課都這樣去訓練,學生就像玩游戲一樣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過程。在朗讀是,根據字音的四個聲調和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就像指揮大合唱一樣去指揮學生朗讀。再告訴學生的朗讀技巧。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趣盎然。再例如,一年級第一節課就告訴孩子們:把眼睛種在老師的臉上,跟老師四目相對。要注意老師的眼睛。老師會用眼神和表情表揚你的,這樣就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二、持久性
一個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意志的磨練。貴在一個“堅持”,需要日積月累。作為老師就要做到“心細、眼尖、嘴勤”老師本身就要有耐心,責任心。讓孩子每天都要懂得一點,形成一點,鞏固一點,進步一點,直至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行為攜帶一生終身受用。我就把培養學生習慣滲透到一日常規的教育中,時時提醒時時抓。已經明顯見到成效。例如我班學困生王帥,一年級入學一個月都不能在椅子上坐一分鐘。而是在椅子和課桌之間鉆來鉆去,我就將習慣培養進行到底。上周由于母親的粗心,使他右手小手指骨折,只能聽講不能寫字。可是我沒有想到,上課做筆記已經成了他的習慣,相反我要多次提醒他別寫字。他回答我的是:“老師我習慣了”,我真的感動了,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我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也正是他形成了良好的習慣,王帥的語文成績達到80多分。提高他其他科目的成績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三、目標的遞進性
根據學生特點的不同,年級的不同,教師制定的培養目標也要由低到高,不斷調整,既能讓學生做的到,又能適應學生的長遠目標。例如朗讀的訓練,在低年級時,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而到了高年級,要求學生隨著課文內容想象畫面,走進人物,讀出人物的內心感受。
四、鼓勵的及時性
六年來,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只要到位,我就及時鼓勵,獎勵的方式適時適中,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欣賞眼神,甚至一個擁抱都會使學生產生更多的自信。要更多的欣賞孩子的優點,教育往往會事半功倍。
五、以身作則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教師自己必須做學生的表率,這樣身教重于言教,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會更有說服力。
總之,習慣是人生之基。大量事實證明,一個人的習慣好壞,一定會決定他一生的成敗,由于我班孩子習慣培養初見成效,在區里質量檢測中成績多次取得第一,合格率100%,優秀率曾達50%左右。因此,我班曾給全區教學校長、教學主任和骨干教師展示了“三習”成果匯報課,得到了好評。下面請老師們觀看一段視頻。
培養習慣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1)習慣培養最主要的方法是訓練,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訓練要反復、嚴格,還要貼近生活,具體而有實效。只有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這是人的生理機制所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種方式來進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過:“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任何行為習慣的養成,都需要訓練乃至強化。我的孩子從1歲半開始,我每天堅持晚上睡覺前給他講故事,在每天做飯的空隙有意識的提問讓孩子回顧所講的故事內容,逐漸孩子愛上了閱讀并養成習慣,四歲半他參加全市舉行的幼兒故事大賽獲得前20名的好成績,上小學時由于閱讀的知識面很廣泛,班上老師曾問我,孩子是不是上過學,怎么什么都知道,那時由于條件有限,我給孩子的獎勵都是書,(十萬個為什么、植物奇觀、西游記等)當時學校也很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書包的整理總是大書放后面小書放前面,做事很有條理,一直到現在每次考試也好,辦大事也好,在別人看起來很麻煩的事,他都做得井井有條,小升初是以全區第一的好成績考取南外,現在已掌握三種語言(英、德、日)而大學的專業是信息工程專業,我深深的感到,是好習慣鑄就了孩子的好成績和井井有條的辦事風格。現在我們家長回去以后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自己的空間,(專用的櫥柜、房間,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
(2)即說服教育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主要是正面引導,用講故事、看圖片等生動形象的辦法提高認識。中班可以給予典型示范,用榜樣去激發他們養成良好習慣的自覺性。大班孩子自我意識較強,給他們更多的機會進行價值判斷,同時配合說服教育。
(3)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不想成為好孩子的兒童……”。孩子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因此,家長應當嚴于律己,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只靠說教,更重要的是以身立教。如:要求孩子書寫認真,家長做事做到認真,孩子說話,要認真傾聽,把眼神給他們等等,另外,家長要樹立教育意識,什么可以當著孩子說,什么不可以當著孩子說,要有所區別。一個新習慣訓練必須循序漸進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進行榜樣教育,各種各樣的杰出人物都有好習慣。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守時,他怎么守時?他的表都是撥快十分鐘的。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例:剛入園時就要求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家長就要堅持每天送孩子入園,要看到孩子身上一天一天的進步。進行鼓勵訓練中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榜樣的作用在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起著不容小視的作用作為家長,首先應給孩子一個看得見的“旗桿”,在孩子每天的學習生活中耳濡目染的都是好習慣,孩子年齡小,可塑性,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孩子的行為習慣就容易得到正強化。同時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復現象,這樣,平時的督促就是顯得更為重要,要通過經常性的督促檢查,使孩子在不斷的實踐中養成自覺的習慣。
只有家長的嚴格沒有學生的積極性往往產生“逆反情緒”,你越嚴我越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一天在與家長的聊天中得知這樣一件事,家長為孩子的不好好吃飯頭疼,一位家長說,孩子不吃就打,結果一段時間孩子吃飯很老實,一天突然聞到家里廚房有餿飯的味道,到處找,終于在水池的角落,發現前些日子家里吃過的飯菜,原來是這個孩子每天將飯菜偷偷倒在這里,家長還以為孩子最近吃飯好了呢?所以訓練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要批評孩子一個缺點,首先要表揚他兩個優點,這樣孩子會樂于改正缺點。首先,家人要有要求一致的目標、標準,切忌朝令夕改,會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4)針對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游戲比賽活動,用游戲口吻和孩子說話,更能起到訓練良好習慣的效果,在在游戲活動中培養良好習慣,是養成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對不吃飯的孩子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冷處理:有的孩子為了達到不吃飯的目的是又哭又鬧(不吃可以餓一頓連零食也沒得吃)
(2)給孩子請一個吃飯好的榜樣、和她一起進餐。
(3)家長可以說再吃十口就不吃啦(家長心里清楚基本上10口可以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