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精選13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1
一、設計理念。
本堂課所呈現的主要理念和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1.教師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2.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
3.課堂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4.教者靈活得體的教育機智。
二、 教學設計與評析
(一)教材分析:《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世說新語》文筆簡潔明快,語言含蓄雋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謝安、謝朗、謝道韞這三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我以為“詠雪”固然體現了親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盡力帶著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評析】:教材分析緊扣本節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考慮到了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得到專家王欣艷老師的指導。
(二)學生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童趣》等文言文,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要讀懂這個故事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挖掘其文化內涵,并努力創造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詠雪”的情境,鼓勵學生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特點。
【評析】:主要分析了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感受古人的情操及文化魅力。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評析】: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情境再現,講論文義,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五)教學流程示意
1、設置情境,情趣導入
二、作者簡介,資料展示。
三、初讀文章,感悟情趣
四、合作探究,深思意境
五、拓展閱讀,材料延伸
六、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評析】:教學流程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情趣導入
(1)、投影《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考慮到學生對詩詞不夠理解,教師講解:王、謝是當時最有名的兩個大家族——兩個顯赫的貴族,姓謝的家族比姓王的家族還要有影響,連當時皇帝都有點怕他們這個家族。這兩個家族出了些非常有名的人物:身為宰輔的謝安,領導“淝水之戰”的謝安的侄兒謝玄;宰相王導,他的侄子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我們今天就要學學有關王、謝兩家的一篇文章,就是《世說新語詠雪》。
(2)、圖片展示“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是《紅樓夢》中寫給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停機德”講的是樂羊子的妻子為勸丈夫繼續求學而剪斷織布機上的娟的故事。“詠絮才”講的是什么呢?今天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也就知道了。
【評析】:導入,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入新的學習情景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目的在于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啟發思考等。本文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文化情趣,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幸得到專家王欣艷老師的肯定
二、作者簡介,資料展示。
課前布置預習,先讓學生說,然后出示投影:
劉義慶(公元403—444年),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今江蘇蘇州市)人。 他愛好文史,喜歡招聚文學之士。
《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以語言簡練,詞義雋永著稱,對后代筆記體作品影響頗大。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分36 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
【評析】:作家作品簡介,讓學生簡單了解有關的文體知識,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一點基礎。得到專家王欣艷老師的指導。
三、初讀文章,感悟情趣
(1)、聽課文朗讀:
因學生古文學的還少,教師要強調注意事項:注意字音,注意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誦讀課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評析】:
(2)、分組自學 ,教師提出自學要求:
1.用符號標出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結合文下注解、 工具書疏通文意,翻譯 故事.
3、思考文章哪句話交代了詠雪的背景? “寒雪”“內集”“欣然”“大 ”’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 庭氛圍? 學生回答后,教師要給出評價。
【評析】:閱讀教學不僅要學生理解文義,掌握有關的文言知識,還要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在設定的情景中分析內容,引導學生融自己的情感于學習過程中。感受古人的情操及文化魅力學生進一步挖掘了文章的意境,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使教學效果精彩紛呈。
四、合作探究,挖掘意境
1、你認為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
2、你認為“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他為什么不直接說謝道韞的好?
3、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 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詠雪》里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評析】:通過合作探究,充滿創新活力。本案例環節體現了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探究的任務和探究的空間,學生在探究中深入思考,思考的過程中憑自己的經驗,談出自己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在研究中讀懂了作者匠心安排的內容。因此探究有利于創新。
五、拓展閱讀,材料延伸
你能否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
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2、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群《對雪》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評析】:通過這一環節,我們的學生開拓了視野,進一步深刻感受古人的文化魅力。
六、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來幾段《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讓學生欣賞)
1、改寫《詠雪》把里面一些你覺得很有味道的地方擴寫出來,這是為了加深理解。
2、大家聽說過成語“東山再起”和“東床快婿”吧,也出自《世說新語》,
去書店買一本《世說新語譯注》,有空時跟爸爸媽媽一起讀一讀,欣賞一下。
【評析】: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盡力讓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體驗中華文化的延續不斷和博大精深。
【總評】:這堂課努力創造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詠雪”的情境,鼓勵學生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特點,體驗古代的家庭親情。盡力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盡力帶著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1.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學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課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課關照學生的生活,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使思維活動多元化。
2.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改變學習方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創新三者水乳交融,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教學中注重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質疑問難,并發表獨立的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它不僅能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利于情感的體驗、個性的張揚和創造精神的培養。
3.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新課程所確定的培養目標和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教者組織學生對課文的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換和學生自主活動的成功。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2
教材分析:
《詠雪》選自《世說新語箋疏》,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世說新語》文筆簡潔明快,語言含蓄雋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幾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之才”等典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復習鞏固作者及《世說新語》;
2、掌握“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因”等文言詞語;
3、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組織討論有爭論的問題,鼓勵有創見性的意見。
2、同伴互助,解決疑難詞語,并歸納整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課前預習反復朗讀,課堂朗讀,注意字音、斷句,強調“似”“差”的讀音。
2、同伴互助,討論解疑答難,掌握字詞,老師引導歸納整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前準備
布置預習:
1、熟讀《詠雪》,掌握作家作品;
2、搜集學過的關于雪的詩句。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引入新課學習。
【新課探究】
1、出示教學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內集”“俄而”、“欣然”、“差可擬”、“未若”。 (2)疏通文意。 (3)背誦課文
2、指導學生自學:
(1)檢查預習
(2)朗讀課文:①學生聽讀課文,要求:注意語氣、節奏、情感。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
節奏。
③學生齊讀 ④分組讀 ⑤指名讀
(3)研讀課文: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并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強調的問題: 積累重點詞語:“內集”“俄而”、“欣然”、“差可擬”、“未若”、“因”等。
【跟蹤練習】
1、 《詠雪》這篇文章中營造了怎樣的一種家庭氛圍?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得出來?
2、 用“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哪一個更好?
3、 文章末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課堂小結】
1、 作家作品
2、比喻修辭的運用
【當堂達標】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箋疏( )
(2)太傅( )
(3)俄而( )
(4)雪驟( )
(5)差可擬( )
(6)無奕( )
(7)柳絮( )
(8)謝道韞( )
2、 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____________
(2)俄而雪驟 ______________
(3)公欣然曰 _______________
(4)撒鹽空中差可擬 __________________
(5)未若柳絮因風起 _______________
3、寫兩句與雪有關的詩句
【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配套練習相關習題
課后反思 本節公開課,有諸多不足之處:
1、 課前布置預習要求不明確,致使學生預習不扎實,影響課堂進度及效果。
2、 課堂引導學生做的不到位,自己緊張,學生也緊張,課堂氣氛明顯不好。
3、 備課不充分認真,課件中出現了重復性的錯誤。
4、 駕馭課堂能力還須提高,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練習時間過短,沒有真正檢測出課堂學習效果。
5、 對于重點探究的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沒有給學生討論探究的時間,最終還是讓課堂成為了“滿堂灌”,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時時謹記,吧課堂歸還到學生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
6、 沒有布置作業。
總之,本節課教學中有太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指教,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努力站穩三尺講臺。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3
教材分析:
《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世說新語》文筆簡潔明快,語言含蓄雋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謝安、謝朗、謝道韞這三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我以為“詠雪”固然體現了親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盡力帶著學生去感受古人那種灑脫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
學生分析:
我們之前已經學過《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并且熟悉了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步驟,要讀懂這個故事沒有太大的困難。所以,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整理歸納文言知識,挖掘其文化內涵,并努力創造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詠雪”的情境,鼓勵學生去想象。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
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角
度思維的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
個性解讀。
教學方法:
朗讀法。反復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設置此環節的目的是以讀促悟,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
由王戎識李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置此環節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七年級的學生童心未泯,對故事仍有極大的興趣,以此導入更能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聽讀課文 整體感知
本環節是要求學生通過多形式的讀,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組合作 疏通文意
難點質疑
本環節要求學生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能大膽的質疑,提出問題。
字詞積累
字詞積累永遠是學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對關鍵字詞進行歸納整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 講故事 談認識
以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文意,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檢測學生對文意的認識水平。更符合認知規律。
自主探究 個性解讀
1、文中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
預設此環節的目的是通過文本進一步理解文意,做到個性解讀。
2、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更好呢?
本環節最能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學生的個性解讀能培養其創造思維能力。
3、你能寫出一個關于雪的比喻句嗎?
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再舉幾例古人吟詠白雪時用的比喻的詩句,相互交流并積累。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群《對雪》
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1. 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它小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2. 小練筆,冬天到了,請你也寫寫雪景。 反思:我以為,一堂課就像一篇文章,有鋪墊,有懸念,有伏筆,有照應,有過渡,有升華,要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行文嚴密、首尾呼應、過渡自然。而課堂的主體就是學生,所以整堂我都以學生為主體,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展示自我展示才華。在設計中,我也力求一種詩意的表達,力求以一個主持人的姿態讓學生感到書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著的,讓學生感到文化延續不斷的脈絡。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4
尊敬的各位評委,全體老師:
大家好!
我是肇東市第十一中學語文教師宋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堂,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教學的活力所在。真可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課不同。”而能令其“點石成金”的“點金棒”就是現代信息技術。今天,我就以《詠雪》一課為例,來闡釋一下我是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完美結合、交相輝映的。
一、說教材與學情
(一)教材簡析
《詠雪》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世說新語》二則中的第一則。這一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其中《詠雪》一文展現了家庭和美溫馨的一面,勾畫了古人家庭文化教育的畫面,呈現了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濃濃親情,動人心弦。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已經學過《學弈》等三篇文言文,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熟悉了學習文言文的步驟和方法。《詠雪》語言文字淺顯,還帶有一定的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應該說相對容易一些,但對文中語言的.辨析和欣賞在教學中存在一定難度。若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定能翻出新意。
過渡:(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文本的內容及學生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
教學難點: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渡:(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教學過程力求做到六個融合):
四、教學過程
融合點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飄飛的雪花是嚴寒的冬日里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自古以來,雪以其潔白輕盈的姿態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來許多千古傳誦的詩篇佳作。
早在東晉時期,就有一個關于詠雪的故事,被劉義慶編入《世說新語》中,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由雪花紛飛的圖片導入,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對飄飛的雪花有直觀感知,激發興趣,為后面賞析兩個詠雪佳句作鋪墊。)
融合點二:利用資源走進文本
此環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交流網上查閱的資料,了解《世說新語》及編者劉義慶
交流后ppt出示需要學生識記的內容,師并做以總結:(其實,中國文人,自魏晉以來,對世說就無比迷戀……)
(設計意圖:我想通過學生親自查閱整理資料,運用信息技術為他們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了解魏晉名士那種灑脫、儒雅的氣質,走進古人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
融合點三:多樣朗讀感知課文
1、ppt出示課文范讀錄音,學生邊聽邊注語氣語調、節奏停頓。
2、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以信息技術為輔助手段,反復聽讀、朗讀,使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為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
融合點四:協作學習疏通文意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課下的注釋和工具書協作疏通文意。
2、以小組為單位反饋自主學習情況,與其他組進行交流,師課件出示重點詞語輔助記憶,適時給予明確。
3、疏通文意后,課件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伴著形象直觀的圖片,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很快會將課文內容熟記于心,達到強化語言積淀的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點。)
融合點五:師生合作 質疑探究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5
一、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兩則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其中,《詠雪》一文展現了家庭和美溫馨的一面,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畫面,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書香家庭。這篇課文看似淺顯,但若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自會翻出新意。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本文的內容、文體特點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理解文意,學習古人智慧、守信的美德。
二、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呵護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是課堂教學的主題,針對這些,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基本方法,是引起學生與作者共鳴的最佳途徑,學生讀中積累,讀中拓展思維想象的空間。
(2)討論法,小組討論,為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使信息呈立體交叉式傳遞,也更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和“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新理念。
(3)問答式教學法,一位教育家說,教育即對話,可以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這篇課文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可以從多方面設計學生樂于討論的話題。。
三、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我采用情景設置法來導入新課,既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又能迅速地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學習氛圍中。我設計的導語是: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歷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在年少時就嶄露頭角,如駱賓王做詩《鵝,鵝》時只有七歲,甘羅做宰相時只有十二歲,這些都已成為千古佳話。不過,在座的各位也是意氣風發、不同凡響呀。同時,學習《世說新語》兩則,大家也可以真真切切地體會一下中國是詩書禮儀之邦。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小才女,她叫謝道蘊。
(2)誦讀課文,語文的學習重在讀,讀中知其意,讀中會其理,讀中可以品評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兒來。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老師先范讀再教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正音,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然后自由練習朗讀。
(3)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標出來。
(4)研讀課文,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采用問答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設計了七個問題,既強調對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又訓練學生對課文深層次的思考,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圍繞著“內集”讓學生回答:目的是什么,參加人有哪些,天氣狀況如何,深層次思考:為什么會著重寫天氣;圍繞著“詠雪”學生回答,文中考題是什么,答案有哪些,深層次思考:細讀課文,謝太傅欣賞誰的答案,胡兒和無奕女誰自信,你認為誰的答案較好,你認為“聰明”從哪兒來等這些問題,訓練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文意,同時又促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
(5)學生在體會文意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直至背會。
四、板書設計
遵循簡潔直觀又能畫龍點睛的原則,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撒鹽空中 過中不至—無信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風吹柳絮 對子罵父---無禮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6
教材的地位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的古詩文教學,強調誦讀,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一)說教材:
(1)、《詠雪》這篇課文雖然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較為淺顯,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這一單元中心,學生理解起來應該說相對容易一些。
(2)、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
1、知識目標:
(1) 理解文義,背誦本篇課文
(2) 熟記作家作品
(3) 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末若”等的詞義
(4) 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
2、能力目標:
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能力,這一點可以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
3、情感道德目標:最后是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4、教學重點:
(1)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
5、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去想象,培養創造性思維。
學生情況
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閱歷淺,很難獨自完成本課的知識學習,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興趣來學習的。所以我準備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1、情景導入教學
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2、朗讀教學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朗讀文言文的語感。
3、現場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體會優美的句子
4、激勵創新講述,發展思維。
通過這一環節的遷移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能力。練習的設計能照顧到全體學生,體現層次性。
5、淡化教師角色,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這堂課教師是作為一個協作者,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大部分時間都能體現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三) 說學法
本人更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自問自答、自問他答或老師解答等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在導入時應用猜謎語的方法,使學生調整氣氛,產生興趣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紹中請學生借助資料加以評說,再有老師確認。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學生自覺查資料的習慣。實現知識目標的第二點。
三、在介紹作品時讓學生借助資料簡單介紹這部書的特點,及反映的社會思想,魯迅對它的評價,之后有老師確認。這樣作是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點。實現知識目標的第二點。
四、 范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以及文中的斷句。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可以提出把握不準的字音,字義,詞義及句義,然后讓其他學生解答。之后老師在作確定。最終達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這樣做是為了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課文中的內容培養其自學能力。實現知識目標的第三點,突破教學難點。
五、賞析部分
一是對句子的賞析盡可能的再現當時的情景。如在賞析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風起”這兩句話時可以現場在空中撒一把鹽和用白紙剪的雪花。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的的賞析句子。來達到賞析的目的。
二是對課文內容的賞析,來把握課文的故事性和文中體現的家庭親情。在這一部分教學中,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話劇,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內容和所體現的親情,來達到賞析的目的。
這樣課文的主要內容就交代清楚了,把這堂課上成家庭中的討論和現場表演。來實現知識目標的第一點和第四點以及道德情感目標。突破教學重點。
六、拓展延伸
1、讓學生通過舉古人詠雪時所用的比喻句。來增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感受古人是怎樣通過想象來寫詩句。為下面的想象練習打好基礎,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2、總結概括運用比喻,想象來進行句子的仿寫。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清楚比喻句不僅僅是形似還要神似。然后讓學生將英文中的26字母通過想象,運用比喻加以表達,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進取。C是未滿的月牙,代表缺憾等。這樣可以突出了學生之間的個體思維差異和個性特點。實現能力,突破教學難點。
七、隨堂練習
經過隨堂練習來鞏固學生對課本的知識記憶。
八、作業
1、 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營造一個和諧,輕松,融洽的家庭氣氛。
九、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
一是便于總結寫作特點;
二是便于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
作為青年教師盡管我很盡心的準備了這節課,但是我知道肯定還有很多不足。所以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的意見,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機會。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詠雪》,是南朝宋彭城人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詠雪》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間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親情是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詠雪》,文章講的是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本文只有70多字,卻鮮明地塑造了謝安、謝朗、謝道韞這三個人物。“詠雪”成為流傳千古的一段佳話,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詠雪之才、詠絮才”等典故。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三個維度,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
1、掌握“俄而、驟、欣然、差可擬、因”等文言詞語;
2、情景再現,走近古人講論文義的情境中。
過程與方法:
1、檢測掌握的作家作品情況,并補充相關內容;
2、同伴互助,解決疑難詞語,并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表演,講論文義,再現故人讀書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揮想象力、創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情境再現,講論文義,引導學生去想象,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因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1、朗讀法:課前預習反復朗讀,課堂朗讀,注意字音、斷句,強調“擬”“差”的讀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難,掌握字詞,老師引導歸納整理。
3、師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體參與表演,再現當時情境。
三、說學法
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這是《紅樓夢》中寫給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判詞,“停機德”講的是樂羊子的妻子為勸丈夫繼續求學而剪斷織布機上的娟的故事。“詠絮才”講的是什么呢?今天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
導入課文之后,我便請學生根據課文注釋介紹作者 及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號、所處的時代、文學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進行識記。
(三)朗讀感知
我們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其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的學習側重于朗讀,為此,我主要采用先聽課文的范讀,然后再師生競賽朗讀法落實課文的.字音,把握節奏與停頓。在朗讀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個別讀與集體讀、小組讀與全班讀相結合,從而力爭讀準字音,讀好。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難讀字音:
擬 差 俄而 雪驟 柳絮 無奕女...
在讀懂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撒/鹽/空中/差/可擬
(2) 未若/柳絮/因/風起
(3)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4)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明確這些停頓后,再放聲朗讀,讀好停頓,自然體會出感情了。)
(四)疏通文意
在把握字音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翻譯理解。第一步是翻譯,在課文翻譯這一教學環節當中,我先引導學生落實文言字詞,并結合翻譯方法,如增添法、替換法等,然后指導學生結合課文注釋試著翻譯全文,其間老師進行點撥,師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難;點撥的重點字詞句有:
俄而 欣然 擬 未若
接著再請學生翻譯全文,這樣便使學生能夠大致地了解課文內容;當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還是注重朗讀,在讀中翻譯,在讀中理解。
(五)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為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閱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
(1) 文中的這一家人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下聚會的?從哪里看出來?
(2) 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又什么不同?
(3) “公大笑”一句省略了謝安的話,如果你是謝安,你會說出什么話來?把雪比
作“柳絮因風起”和“撒鹽空中”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
事物來比喻雪。
(4)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
(1、明確:融洽,欣然、大笑)
(2、指子侄輩,今專指子女)
(3、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4、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請學生先朗讀再小組討論,之后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
思考和討論,做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
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六)再現當時情景:
1、師生共同確定:時間、地點、天氣、事件、人物。重點在人物上,文中有謝安的表情,謝朗和謝道韞只有話語,先讓學生從文中發現、想象他們的表情,再推薦同學扮演角色,其他同學扮演“眾兒女”,思考:他倆誰說的好?“白雪紛紛何所似”?
2、創造條件,師生表演。重點探討謝朗和謝道韞誰說的好,各抒己見。再說說“白雪紛紛何所似”,可以用學過的詩句,可以是自己的想象,最好是自己寫的七字一句的詩句。
師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體參與表演,再現當時情境。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發揮學生想象力,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突破教學難點。
(七)、布置作業:
A、積累詞語;
B:讀幾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寫讀書筆記。
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五、說板書 贊賞謝道韞 敘述詠雪事件 一問、一答的聰明才智
板書在教學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此板書清晰直觀,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正確朗讀短文,背誦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
3、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引導學生敢于跳出書本,形成創造性閱讀品質。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要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文本是敘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著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說新語》記事的特點。我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
3.延伸閱讀法。本文用一課時教讀,如時間略有富余,可從《世說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閱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看到同學們一雙雙充滿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國古代文獻記錄中就有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我準備了幾個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圖片)
今天我們跟隨古人劉義慶去認識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開課本《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二、介紹劉義慶及《世說新語》
學生齊讀注解①對劉義慶的介紹,教師補充《世說新語》。(多媒體顯示)
三、誦讀
1、生自讀
查閱字典,看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根據內容的不同、語言習慣,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頓。
2、字音學習
3、斷句分析
4、聽范讀錄音
5、生齊讀
四、理讀
1、理解大意
自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大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然后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內容
按記敘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內容。
3、用自己的話復述短文
五、品讀
1、默讀思考,分組討論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為哪一個更好?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文中謝氏家族的哪個人最有意思?
2、問題講解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
3)謝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調。謝朗----粗率。謝道韞----聰慧、自信。
六、展讀
1、閱讀短文《徐孺子》,試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動形象,易于理解。
2、學習兩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灑灑的白雪還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賽。
七、結讀
暢談收獲,背誦短文。
八、布置作業
1、把重點詞義抄到作業本上。
2、積累3個描繪雪的古詩詞名句。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意,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事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的學習方法。并積累文言字詞。
2、難點:
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示標導入
還記得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那點小雪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謝太傅一家,看看他們是怎么寫雪的?板書課題:詠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常見文言詞語。
3、能夠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學診斷
文學常識積累: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為人簡素,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世說新語》,筆記小說集,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被魯迅先生稱作“一部名士的教科書”。全書有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
三、導學施教
1.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俄而雪驟差可擬無奕女
2.二讀課文:讀順文章,讀通文意
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
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適當給予提示。
3.三讀:究問題、析文章
1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文中哪些詞語可以表出來?
2、“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這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請說說理由。
四、練測促學
“白雪紛紛何所似”你能寫出一兩個形容雪的比喻句嗎?請同學們拿出筆寫一寫。
五、反饋延伸:
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并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請欣賞: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詠雪佳句欣賞
1、雪,冰冷潔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飄飄悠悠地從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間便融化了,變成了一兩滴小水珠,安靜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視窗外,無數的雪花在紛飛,在飄舞,在歌唱。是誰?是誰在揮舞翅膀時掉落下來的羽毛?是誰?是誰在著裝時掉落下來的絨毛?
2、雪灑向人間,灑向漆黑的角落,灑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飄落,不如說是仙女下凡,她們舞著高貴的身子,托著深深的寒意,飛出了天空的銀幕。每一次的著地,都是對大地的熱情擁抱與親吻,或許她不想打擾正在睡夢中的人們,總是輕輕地降落,無聲無息的來到人間。
3、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好像舞蹈家從空中舞動一般,那姿態優美動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給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襖一樣。當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時,你踩在上面,就會聽到“咔嚓,咔嚓”的聲音,那聲音如此動聽,最好玩的游戲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樣,那么慈祥,那么和藹可親。
4、雪,飄起來了,看!一片片潔白的雪花,隨風飄舞,搖曳多姿,像鵝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瑩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顆顆小星星降落人間,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著旋兒紛紛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輕柔,如玉石一般潔白。晶瑩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飛舞,街道上灑滿了雪,房屋上落滿了雪。整個大地變成了銀白色的世界。
作業布置: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10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如“俄爾、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讀全文。
2、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3、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事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一、導入
從古代機智聰穎的少年兒童自然導入到詠雪的兩位才子,導入課文。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劉義慶簡介和《世說新語》簡介
三、朗讀課文
1、多媒體顯示兩條朗讀目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出停頓和語氣,情感和韻味
2、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
四、探討文意
1、請生指出這篇短文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2、請學生翻譯第一句。
3、指導文言現象古今異義。
4、多媒體出示文中的重點詞句,簡單講解文言句式判斷句和省略句,引導學生疏通全文。
4、請生翻譯全文,然后多媒體出示全文的翻譯。
五、深入探討課文內容
1、評析兩個詠雪才子的`比喻句,師生共同探討如何寫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問題,文章中“公大笑樂”該怎么理解?有沒有暗示作者更欣賞誰的比喻?
2、多媒體出示古詩當中詠雪的句子,簡單賞析。
3、教師根據本堂課內容進行小結。
六、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詠雪》。
2、仿照兩位詠雪才子的句式,發揮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11
《世說新語》以語言清淡簡練,辭意雋永為著稱,魯迅謂之“名士底教科書”。課文《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它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文章通過神態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于是,我將教學重點定在“詠雪詩”的語言運用和推敲上。課堂教學流程如下:
教學目標
⒈掌握“驟、紛紛、因”等詞語的含義。
⒉反復誦讀,品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意境,體味情景交融的寫法。
⒊感受和睦、輕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語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意境。
難點:體味“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體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這是科學。接著,我啟發學生用文學想象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結果有一個學生說是“春天”。此時,水到渠成,導入課文。今天,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品味“詠雪詩”吧!
二、誦讀課文
由學生朗讀課文三遍,并注意關鍵詞:驟雪、紛紛、撒鹽、柳絮因風。
三、自主合作
學生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理解字詞,疏通文意,交流翻譯,解決難譯句子。(5分鐘課堂討論,巡視)
然后,指名一二個學生翻譯全文,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用多媒體課件呈現重點詞句。
四、品讀鑒賞
學生齊讀課文,啟發學生探究課文重點內容。教師提出問題:
把“雪驟”、“白雪紛紛”比作“撒鹽”,比作“柳絮因風起”,到底哪一個好?
于是,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狠狠扣住“雪驟”“白雪紛紛”這些詞點撥指導。
生1:我覺得“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句比喻比較好。因為鹽撒下來,與“雪驟”、“白雪紛紛”相比,鹽下落的速度太快,雪當時卻紛紛揚揚,處于“飄”的狀態,跟“柳絮因風起”更像,而鹽只能是“落”下來的狀態!
生2:我也同意這個觀點。我還覺得雪會隨風起舞的,而鹽由于比較重,下落的路線太直,這樣,就不符合當時“雪驟”、“白雪紛紛”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這個觀點。我還覺得鹽是“塊”狀的,它不會飄的,只會垂落下來。而柳絮是輕薄的,會因風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師:肯定了學生的成績后,又點撥:“撒”和“因”在這里用得怎么樣?
生4:撒鹽的“撒”,用詞不當,“撒鹽”是人為的,人工的,落下來很不自然。而“因風”,是柳絮順著風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驟”、“白雪紛紛”的情境。
生5:我認為“柳絮因風起”好。它給人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一種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而且與文中“欣然”“大笑”“樂”的情景相合拍,表現出融洽、輕松、活躍、歡快的氣氛。而“撒鹽”似乎體現不出有這種氣氛。
師: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觀事物的統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過渡后,師又問)“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生6:我認為“公大笑樂”,是謝太傅在兩人才華懸殊的對比中,而對謝道韞的才華表示滿意和贊賞。
生7:從“公大笑樂”和文末補充介紹謝道韞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謝太傅都是贊賞謝道韞的才華。
師: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樣,我覺得“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到神似。
師:(為學生的精彩發言所傾倒)鼓掌贊嘆起來,真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師:你們學了《詠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觸發,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于是,學生們躍躍欲試,讀了他們寫的形容飛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鵝毛,如蘆花,在天空中宛然飄飛!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1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并背誦課文。
2、疏通文意,發揮想象。
3、在朗讀中培養良好語感。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兩個詠雪佳句的評析。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猜一個謎語:頭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風空中舞。
你們覺得那漫天飛舞、飄飄灑灑的雪花像什么呢?我們用什么才能恰當的比你他們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兩個少年是如何吟詠雪花的。
二、新課教學
1、朗讀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用五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并結合注釋,試著翻譯全文,同時把不懂得字詞句,做好記號,等下請同學們提出來。
(師提示:做好標記,不理解之處打個“?”)
2、講解翻譯五字法
(1)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2)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3)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4)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
(5)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
3、全班討論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為哪一個更好?
“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營造出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你覺得文中謝氏家族的`哪個人最有意思?
4、翻譯課文
現在我們請幾位同學來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請學生翻譯全文,試著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復述一下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來復述。
5、重點字詞
驟:zhou似:si差:cha擬:ni奕:yi。
內集:家庭聚會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俄而:不久,一會兒。結合《山市》,無何,未幾,既而,逾時
欣然:高興的樣子。結合《春》的“欣欣然”
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風起:乘著風飄起。
6、其它關于雪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唐·韓愈《李花二首》
三、當堂檢測
解詞:
1、寒雪日內集。聚會內集:家庭聚會
2、白雪紛紛何所似?何:什么、似:像
3、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4、俄而雪驟。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速(暴風驟雨)。6、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差不多。擬:相比
7、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比不上。
四、作業
1、把重點詞義抄到作業本上
2、積累3個描繪雪的古詩詞名句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 13
教材分析:
《詠雪》是部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八課,表達濃濃的親情,動人心弦。(單元提示)本課節選自《世說新語》,這本書主要記錄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雋永傳神。《詠雪》言簡意賅地勾勒了疾風驟雪、紛紛揚揚的下雪天,謝家子女即景賦詩詠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輕松和諧的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體會到交流的愉悅。(課前提示)文章通過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和身份補敘,贊賞謝道韞的文學才華。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但對于文言文的學習能力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教授本課時,我將會注重學生對古文學習熱情的培養和激發,更要加大學生對古文學習方法的引領(如:怎樣朗讀、怎樣記筆記、怎樣翻譯和背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學習如何細致體會語言的差異,培養語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進一步鞏固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2.以誦讀為主,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勾畫、分析文中比喻修辭的句子,說出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情境中感受機智,在朗讀中培養語感,敢于跳出書本,形成創造性閱讀品質。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說出所營造的.家庭氣氛。
教學重點:
1.繼續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對文中優美句子的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對優美詞句的賞析。
教學設想:
以讀為主,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掌握知識,學會方法,提高能力。以探究、討論的學習方式為輔,來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自身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在朗讀、講解、評析、探討有機結合的教學步驟下完成本課的學習。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探究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
教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本節為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趣導入
通過雪景圖片介紹導入,今兒展開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
二、復習檢測
1.檢查學生所搜集的有關雪的詩句(請同學說出所搜集到的的詩句)。
2.學生聽讀文章(要求:根據范讀進行自我檢測)。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疏通課文
1.分小組翻譯課文,結合文章注釋以及上節課對文中重點字語的解釋批注。
2.翻譯過程中有問題的同學向組內同學尋求幫助。
3.疏通文意檢測,小組間比一比,請出小組代言人,一人一句進行翻譯。看誰的正確率最高。
4.再請兩個組比一比,看哪個組的代言人翻譯的句子更好(其他組的同學當評委)。
5.全班一起口頭翻譯課文。注意用詞準確,句意完整。
6.再次聽讀課文,完成故事情節的梳理。
時間地點人物時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7.重點字、詞、句的講解(古今異義字、文言實詞和文言特殊句式)。
四、拓展延伸問題設置
1.課文營造了一個怎能的家庭氣氛?
課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營造了一個溫馨、和睦(和諧)的家庭氣氛。
2.“公大笑樂”的理解?
1)家庭的和睦
2)對子女的贊揚。
3.比較賞析
在講論文義的時候,因風雪驟起,謝太傅臨時起意考察孩子們的學藝,胡兒和無奕也是靈機一動,隨口而出,事前并無準備。那么你們認為,把雪比作鹽和柳絮,到底哪一個更好呢?
明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五、課堂總結:
學習了本文我到了什么?
聯系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對‘好好學習’重要性的探討,進而激勵同學們應該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
六、鞏固練習。(附:題單)
七、作業設置
1.收集整理有關冬天的名言名句,并擴展到春、夏、秋三個季節。
2.翻譯課文,完成練習冊。
3.背誦課文,并完成默寫環節。
【《詠雪》說課案例與評析】相關文章:
關于執教《習作7》的案例及評析05-04
捕蛇者說的教例評析04-25
關于《捕蛇者說》教例評析04-25
透過數據看世界說課及評析03-01
說課與內容02-21
《動物的傘》大班語言課案例05-05
《詠雪》原文及翻譯10-08
故鄉的說課案02-28
《新型玻璃》說課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