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家書1
我,一封信,一封母親給遠方兒子的信,體會到人世間的思念、悲傷與無奈。
一年冬天,鄉親們把庭院里的積雪踏出一道道深深的腳印。一間不大的屋子里,只見人們進去,卻從未有人出來。小屋里一時間熱鬧非凡。而這間屋的主人,一位婦女,菊娘,正端坐在炕上。她的臉被歲月的刻刀雕琢得滿是皺紋,青絲不復存在,白色的銀發早已爬滿了頭,那雙因為風霜磨礪和生活重壓得像老樹皮一樣的手,慢慢地,有些顫顫抖抖地從被子里,拿出一封信。這是一封遠方兒子給家里的書信。清晨,郵遞員踏著滿院的積雪,把這封信拿到小屋,頃刻間,全村人都知道,她那上大學的兒子給家里來了一封信。鄉親們都想看看,她那有出息的兒子給家里帶來的“福音”。
書信打開了,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張紙。菊娘把紙拿出來,敞開。鄉親們立刻圍了上去。一張大大的a4紙上,只有空空的兩句話:“我一切都好,只是錢不夠用。春節咯上擠,不回家過年了。”菊娘愣住了,鄉親們也愣住了。過了好半天,鄉親們反應過來,朝菊娘輕蔑的瞥了一眼,有嘲笑、諷刺,還有些憐憫。人們陸陸續續地走了出去。剎那間,屋子里只剩下菊娘一人。
菊娘終于回過神來了,輕輕地嘆了一口,從桌子上拿起一支筆,慢慢的寫了起來:“孩子,信已收到,錢過幾天湊好寄去。家里一切都好。秋后老母豬生了九只豬仔。今年價好,漲到了七塊,有賣頭。賣豬仔的錢還清了去年的債。孩子,天冷了,你要當心自己,免得娘掛念。在學校吃飽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讓人笑話咱……”不覺間,已寫完整整三大張紙。菊娘停下筆,望著信發呆。過了一會,拿起孩子寄來的信,嘆了一口氣,望著上面空空的一行字,咬咬下唇,仿佛下了很大的決心,從桌子上拿起了一張新的'信紙。在上面,用畢生的力氣,刻下了一串字:“錢已寄出,請放心。”郵遞員從桌子上取走了信,走了。菊娘望向遠方,眼神中流露出思念無奈與哀傷。窗外,雪落滿庭院,一片茫茫。
千百年來,家書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維系著人間的親情,也擔當著家庭教育的重任。家書不僅蘊含親情的溫暖,而且閃耀著哲理的光輝。
但是,我只愿下輩子,不做一封信。
家書2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聰與傅敏的父母則是用一封封書信來表達對自己孩子們的關懷和熱愛。正式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而母親朱梅馥是一個極具有東方文化素養、有經理了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家書中的家教風格,顯現的底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是父母與孩子的文化中合體。
家書中的`底線是先“做人”。關于“做人”,傅雷寫道:“我說的做人,是廣義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內,主要是對集體、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而傅聰則是這樣理解的:“我父親說的做人,絕不是世俗概念的“做人”,什么藥面面俱到啊,什么在社會上藥怎樣怎樣啊等等。他說的“做人”,恰恰相反……是另一種意思。”傅敏先生正式遵循父母熊掌的意思,既明確“底線”,又鋪陳“底色”,編纂了這部家書,讓更多的世人明白理解。
傅雷之所以說“先做人”是“底線”,實際上也是傅雷一貫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教育當以人格教育為主,知識其次。”孩子品德高尚為人正直,文門欠缺一些也是沒有關系的。而傅聰所說的“做人”則是“底線”加“底色”,在最高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升華的人。這里的“底色”則是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為基礎”,健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的求索追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加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書。
【家書】相關文章:
給父母的家書08-01
廉潔家書08-03
表孝心家書03-03
[名人家書]林覺民致陳意映的家書12-19
農家書屋作文07-24
一封家書10-18
傅雷家書讀后04-10
員工安全家書03-14
一封家書(經典)05-28
《傅雷家書》有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