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1
【學習目標】: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的基本觀點。
2、正確認識父愛與母愛,對“愛”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學習過程】:
學習任務一:課前預習
1、作家與作品
埃里希弗羅姆(1900~198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社會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從人本主義出發,力圖將弗洛伊德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這兩種學說融合起來,并以此來考察、分析當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現實問題、矛盾和危機。“人性異化”是弗羅姆以人性為標準,透過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繁榮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內在矛盾而得出的結論。他對這一社會中的人性異化問題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揭露與批判。
同時,弗羅姆也是當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權威。他探索了心理學和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問題,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會結構均不能適應人類的基本情緒需要。他認為將精神分析的原則應用于病的治療,人類便能設計出一個心理平衡的“健全社會”。弗羅姆一生著述甚豐,內容廣泛,主要著作有《逃離自由》《健全的社會》《愛的藝術》《隨筆》等。
2、《愛的藝術》中所謂的“愛”與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一個人偶然幸運地體驗并陶醉的一種純粹的快感”不同。弗羅姆認為,愛與其說是一種情感,毋寧說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并不是一種被動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來描述愛的主動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給予,而并不是接受。
3、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節選)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
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學習任務二:預習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辜負()懲罰()藩籬()借鑒()專橫()
押解()咄咄逼人()解數()休戚相關()
剎車()剎那()惶恐()
2、填空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學習任務三:
3、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是怎么樣的呢?閱讀全文,找出相關信息補充下面的表格。
各年齡段,情感的變化情況
年齡段特征
嬰兒期(0-1歲)
幼兒期(1-8歲)
童年期(8-10歲)
成長期
成熟期
4、母愛和父愛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根據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內容。
本質上人生關系上作用上積極面消極面
學習任務四:
5、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參考示例:
6、我們每個人都親身感受過和正在感受父母之愛,這種感受如何表達?作者從他哲學家、精神分析家、社會學家的角度來表達,寫作上,本文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提示:①從具體事實,上升到理論高度;②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學案答案
1、略
2、填空
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的理論專著。他認為愛是一種主動的能力,是可以而且應該學習的。只有學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3、年齡段特征
嬰兒期(0-1歲)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
幼兒期(1-8歲)有被愛的意識,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
童年期(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成長期開始呼喚愛,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成熟期愛別人,創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4、本質上人生關系上作用上積極面消極面
母愛
無條件的,是祝福,是和平。代表自然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母愛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
有條件的,它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信心。父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5、全文按照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來敘述母愛與父愛在他構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中的作用,其結構如下:
自戀階段
第1~3段:
我被人愛階段
成長過程: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
第4~8段:
情感對象、現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
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
第9~10段:總結全文
6、(1)、本文是關于倫理學方面的隨筆,闡述的是一個人從剛出生到長大成人這段時間里“愛”的能力的獲得與發展,精辟地論述了母愛和父愛在人生中的區別,指出人的成熟過程是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的過程。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通過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提煉出了愛的價值,也喚起人們施與愛給別人,才能得到愛。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2)、作者由嬰兒階段的特點寫起,詳盡地論述了人生不同階段母愛和父愛的根本區別,為如何教育子女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嬰兒階段過后,孩子開始了對愛的體驗,認為“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母愛對他來說是一種祝福,是一種和平,不需要通過努力獲得。八歲到十歲的兒童開始“創造愛”,有了愛的能力,愛的對象也由母親轉向了父親。父親開始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3)、按照作者的觀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的,只有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后一種愛是成熟的愛,從愛他人中實現愛自己。前一種愛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愛,因為受到了別人的愛,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
(4)、母愛是無條件的。母親熱愛新生兒,并不是因為孩子滿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為這是她生的孩子。但無條件的母愛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也根本無法贏得。如果有母愛,就有祝福;沒有母愛,生活就會變得空虛——而我卻沒有能力去喚起這種母愛。
父愛是有條件的。消極的一面是父愛必須靠努力才能贏得,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父愛。父愛的本質是:順從是最大的道德,不順從是最大的罪孽,不順從將會受到失去父愛的懲罰。父愛可以受人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思路,根據人在生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愛的能力的發展特點,把握文章的主旨。
2、了解作者及其主要觀點,對弗羅姆的“愛”的理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3、把握特定語境中詞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觀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預習、小組討論、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引導、講授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確母愛和父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明確怎樣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并確定為之努力的方向,提升自己對“愛”的認識,使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預習任務
一、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思路。
1、()段,愛的能力發展過程。
2、()段,父愛的'性質以及父愛與母愛的根本區別。
3、()段,總結全文,成熟之人的靈魂形象。
二、明確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愛的能力的發展特點。
“剛出生階段”的特征:
“8歲以下:的特征:
“8—10歲“的特征:
“少年時期“的特征:
“成熟時期“的特征:
三、初步概括文章的主旨。
自主檢測
①第一段的“自戀”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段: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
③第三段中提到兩種愛的原則,一種是“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另一種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這兩種愛的原則區別是什么?
④弗洛姆認為怎樣的狀態才算擁有成熟的健康的靈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相關文章:
棗兒導學案12-16
《秋天》導學案12-17
《春望》導學案12-07
《長亭送別》導學案03-08
我家的小狗導學案05-07
梅花魂導學案11-02
天上的街市導學案12-17
《蘇州園林》導學案12-17
蘇州園林導學案12-17
《三峽》導學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