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教學體會
淺談教學體會1
雖說從教多年,但由于學生的不同,總感覺比較實用的教學經驗也幾乎沒有,這只是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而已,今天有幸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語文教材批注
所謂批注,就是把所教、所感、所思、所疑等以批語和注解的形式寫在書上。對字、詞、句、段等進行注解加以個性化批語,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做法總結:
1.直接式批注。是指將第一感受,體驗記錄下來做的批注。直接把字、詞、句、段等用重點符號勾畫出來。
2.質疑式批注。把課文在時代背景、思想情感、修辭應用、文體結構等方面不理解或質疑所做的批注。這是便于教學時能更好的傳授學生知識的方法。
3.聯想式批注。是指根據課文的詞語、結構、情境等方面要引起的,由此及彼的聯想而做的批注。是學生通過文本學習學會聯想。
4.評價式批注:是根據資料的理解和綜合,帶有評價的批注,他是挖掘文章內涵,拓展教材的重要方法。
5.補充式批注:是完善自己的觀點所做的批注。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新見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聯系空間,形成思維互補。
二、語文教學方面
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應該做到“三勤”和“四抓”
(一) “三勤”指的是:
1.腦勤:作為語文教師要勤動腦,即勤讀課標,教參,理解所任年級應掌握知識的程度,鉆研教材,鉆研學生,必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努力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口勤:每個班級都有令人頭疼的后進生,對待他們我不是采取簡單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先了解具體情況,因人而異進行說服教育,擺事實講道理。
3.手勤:對于學生你對他松一尺,他會對你松一丈。平時的作業,尤其是學生讀書筆記,作文等堅持全批全改,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是負責的。
(二) “四抓”指的是:
1.抓學習,轉變觀念。作為教師來說,僅憑以往所謂經驗,老套路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學生是變的,時代是變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關鍵是要加強學習,改變教育教學理念來適應學生的需要。
2.抓課堂教學,提高效率。提高教學成績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關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講課要講到點子上,練要練在巧字上。
3.抓閱讀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使其真正做到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提高,進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抓好習作的指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光憑習
作課就能夠成功的,這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向學生滲透一些習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在課文題目的確定,文章的過渡、開頭、結尾等等都要及時抓住及時指導。
淺談教學體會2
摘要:模擬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很多學生感到入門很難,教師也抱怨該課程難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人們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就將“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多媒體教學體會作了闡述,并指出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弊端與給出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多媒體授課;傳統教學
模擬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對于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該課程全新的知識體系肯定是陌生的,因此很難輕松的掌握嚴格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分析處理手段,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對于聽課但無法及時掌握知識的學生,易處于急躁或迷茫的狀態,導致學得索然無味,缺乏學習動力。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老師都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很頭疼。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進入課堂。它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方面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科學合理地設計和組織好多媒體教學活動,獲得理想的講課效果成為現代教學中的關鍵問題。
現根據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江曉安老師編寫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為腳本,結合使用課件教學的體會,探討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使用方法和其產生的問題及建議。
一、 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的授課優勢
(一)畫的使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和直觀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有大量的相對復雜而抽象的概念,在這樣的知識面前,再生動的語言和平面的板書,都顯得十分蒼白,而如果把難懂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可觀察的畫面、圖形,從而把過度抽象的知識直觀演示出來,將會事半功倍。
如關于P-N結的形成及單向導電性、晶體管和場效應管內部載流子運動過程等涉及到器件內部結構中載流子的運動,相對比較抽象,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總是不能使學生很好的理解,現在可通過動畫直接給出內部的載流子的具體運動情況,使得講授和學習變得生動和直觀。而對于一個基本放大電路中各點的瞬時電流、電壓是如何圍繞著靜態工作點隨著輸入信號變化而變化等這些內容,以往我們在課堂上給學生描述時感到既費時又費力,現在借助課件后,只需通過動畫就能動態地演示各點的瞬時電流、電壓圍繞著靜態工作點隨著輸入信號變化的情況以及當靜態工作點變化時輸出波形失真情況。.這樣,學生就能對這部分內容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從而使得這部分內容講起來變得輕松和省時。
(二)多媒體仿真軟件的使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更加密切
理論性強是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以往很多同學直到課程學完都還不能真正理解放大電路的實際應用,覺得那只是書本上的東西,每次就在紙上根據公式計算靜態和動態參數,而對于電路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卻知之甚少。實踐性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消化、理解、應用理論知識的環境,同時也是知識創新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在放大電路的內容講解的過程中利用功能強大的仿真軟件,既使得學生對電路中各種元件的作用有深刻的認識,又會讓學生對小信號的放大有更直觀的了解。在電子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新電路、新器件不斷涌現,也不會因實驗條件限制而無法及時地滿足各種實驗的需要。通過仿真實驗,學生不但鞏固了學過的基本原理,學習了電路的調試方法,而且掌握了先進的計算機電子線路的設計方法和技術。
而在我們講授有關各種集成運算放大和功率放大及直流穩壓電源等教學內容時,可以加入一些具體的實際應用的電路的圖片和影像,并對這些用電路進行分析講解,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這些章節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作較詳細的講解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通過一些基本放大電路的一般設計方法的講解,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由于這些關于電子技術的發展過程,和具體的`電路形式都較為復雜,在傳統的授課形式下,受課時限制很難得到很好滿足。現在我們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圖文并茂的特點,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學習的過程變為一種自發,自覺的過程。
二、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我們在認可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同時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下就對多媒體教學中的不足和對策進行詳述。
(一)板書消失,教師受限
因為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造成了板書的消失,所有的內容都隨著鼠標的點擊,一一列出,對于有大量具體分析過程推導的部分,如關于單管放大電路和運算放大電路的分析過程,通過PowerPoint很難使學生加深對具體的分析推導過程的理解。更使得學生無法明確的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和在所在章節中起的作用。教師的整個思維全部受控于PowerPoint的進程,更是無暇顧及在座學生的課堂狀態。在使用PowerPoint時,單一的鼠標操作使得教師被限制在課件平臺的工作區域內,相對的活動范圍也受到了限制,同時也使教師無法生動的表現原有的肢體語言和自由思維發揮帶給學生擴展知識的機會。
(二)課程的節奏難以控制
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課前制作,投影方便,轉換迅速的特點,容易造成內容偏多的傾向。如對于反饋類型判斷部分的講解,采用幻燈片進行分析雖然有可以省去教學中書寫大量電路圖的麻煩,但是可能造成學生目不暇接的情況,使其對授課的內容一知半解。
三、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在制作課件前,一定要認真深入分析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的,課件設計要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形象生動、使學生便于接受。利用計算機集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信息的新技術,對知識進行歸納,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旁征博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大大增加信息量。
(二)課件制作一定要有特點、有個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如文科、理科、藝術類、理論課、實驗課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格式,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差異,設計不同教學過程,以便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在重視多媒體教學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做到兩者有機結合。在分析電路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中,用傳統的板書效果更好。在多媒體的播放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狀況,調節課堂氣氛,切忌避免“人灌”變“機灌”。
四、結束語
本文以“模擬電子技術”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為例,我們在課堂教學上合理使用高品質的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整個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做到教學成為一個使學生獲得一定知識,能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江曉安,董秀鋒等.模擬電子技術[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xx.
[2]王新,李陽.確立學生主體理念,探討人才培養途徑[J].教育探索,20xx,(10).
[3]王如玫,石笑寒. 關于電氣專業基礎課教學創新的探討[J].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xx,(6).
[4]程清均等.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淺談教學體會3
摘要:歷史復習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不管復習教學過程中采取怎樣的策略,都必須要把握復習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相互關聯、相互依托關系,各階段教學目標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必須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幾年來,本人歷史復習階段的教學實踐中,為落實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著重抓住兩個關鍵工程:一是以把握歷史階段特征為主題的單元復習;二是以把握專題歷史知識體系的特征為主題的專題復習。
關鍵詞:歷史復習、歷史階段、專題歷史知識體系
一、指導思想:單元復習中實施階段特征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素質教育方向,促進學生全面掌握歷史知識和發展歷史技能,把握歷史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弄懂每個歷史時期各個方面的基本特征,考察和把握該歷史階段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地位,探求歷史規律,以史為鑒,明確歷史對現實的啟示作用。
二、實施辦法和能力目標。首先,教師將每一單元的基本歷史知識按線索演示做指導,由學生自學教材,列出教材基本知識結構,然后,就一些重點問題指導學生展開分析討論,這樣可使學生既鞏固基礎,又弄懂教材線索,為其進一步分析、歸納、概括階段特征奠定基礎。這一步驟的實施,還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閱讀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體現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章節之間的主要內容及內在聯系,從基本史實中得出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民族關系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然后,總結歷史階段的經驗教訓,從而得出對現實的啟示。學習歷史,探求歷史規律,以史為鑒,才能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也能使學生明確學歷歷史的目的,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自覺性。綜上所述,單元復習必須堅持“知”與“識”的統一,把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作為確定教學思路、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
同時保障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構建單元復習中“基本史實——歷史概念——知識體系——階段特征”的完整的內容結構。這樣扎實地搞好單元復習,也就為復習教學的第二個關鍵工程奠定了有力基礎。
三、準確把握專題歷史知識體系特征為主題的專題復習教學。專題歷史知識體系,就是以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為主線,以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為依據,按照歷史知識的不同屬性加以科學分類整理,并有機貫通起來地反映著不同類別歷史發展內在規律的知識結構體系。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專題教學關鍵是教師對教材科學合理的整合、引導。按系統論觀點,專題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實際上是將若干個歷史子系統按一定程序整合成某一個專題知識大系統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教師備課大致應有以下幾個環節。第一,研究考綱,明確要求。研究考綱即研究《考試說明》,從而可明確指導我們應當把歷史基礎知識整合概括到什么程度,運用什么樣的理論觀點進行概括提煉,以及怎樣實現由基礎知識——概括性知識——理論認識的演變、升華。第二、依托教材、整合知識。教材知識是專題知識體系賴以形成的基礎,所以,我們應根據不同專題的需求,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之中的相關知識有序地加以整理。第三,挖掘潛知,理性概括。這是構建專題歷史知識體系的.關鍵,即挖掘隱性知識和隱性聯系。“隱性知識”即隱含于教材中有關知識表述之中的潛在知識內容,“隱性聯系”是每一個基本知識點都與其上下、左右的知識之間具有的一定的內在聯系,它是基礎知識與概括性知識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因而只有將這種內在關系揭示出來,都有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使學生形成整體概念,使專題歷史知識最終構成立體的網絡化體系。因而,歷史專題知識體系教學過程,應是一個知識、方法和能力協調發展、齊頭并進的過程。知識是能力的基石,方法是形成能力的階梯,而能力則又是開拓知識深度和改進方法的根本。所以,我們在專題知識的體系教學中,應做到在學生自己掌握的知識基礎上,教給他們“整合”知識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探究問題和總結歷史規律的能力,“授之以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力求達到知識、方法和能力的同步發展。我想,只要抓住如上兩個關鍵,歷史復習教學也就會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有聲有色,實實在在,教學工作也就有序可循,既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也可迅速沖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怪圈。
淺談教學體會4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數學思維活動,并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其實也就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思維同步發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 動手操作,引發思維
觀察和操作,能夠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清晰的表象,教育論文《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培養》。感性認識是思維升華到理性認識的基石。只有依據教材的特點,精心組織操作,把知識的獲得和思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實踐出真知,從而也培養學生愛思維,會思維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時,我這樣引導學生操作:拿出已準備好的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和圓錐體容器,然后將準備好的沙子用圓錐體容器盛滿后,再倒入圓柱體容器,看幾次倒滿,可以讓學生多作幾次。學生通過操作都得出三次可以倒滿,并且幾次實驗的結果都一樣。這時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知道圓柱體容積是等底、等高圓錐體容積的.3倍,若不計容器的表皮的體積,那么,圓柱體的體積就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3倍。反過來,圓錐體體積是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1/3。這樣,學生在上節得出圓柱體積=底面積× 高的基礎上可以得出圓錐體體積=底面積×高× 1/3。若用字母表示則為V=1/3Sh。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思維推理,不僅使學生明白圓柱和圓錐體體積的關系,而且還牢固地掌握了圓錐體體積的公式以及計算方法。
二、 質疑問難,啟迪思維
從原有的教學基礎出發,通過直覺或邏輯的手段提出數學問題,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另一種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抓住質疑的時機,把問題擺出來,使學生圍繞疑點最大限度地發揮解疑的積極性。
又如,我在講解環形面積計算這一節課時做了如下設計:出示環形圖介紹圖中陰影部分為環形提出問題:圖中陰影環形面積如何計算?
淺談教學體會5
本人于20xx年7月開始參加教育教學工作。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支持下,我成功地實現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在工作中得到了實踐鍛煉,思想認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我還在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及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都得到較明顯的提升。現談談我這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體會。
一、師德方面
通過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我領悟到了師德師風的重要,懂得了教師的責任,教師肩負著時代的重任和祖國的重托,我深切地認識到,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是開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我謹記“為人師表”的職業形象,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在工作中,我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按時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對自己的工作、學生負責,保持正派的工作作風,與校領導和同事們和睦相處。我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為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努力。教書之余,我自覺學習與教育相關的知識,博覽群書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個人的文化知識素養。勤能補拙,尤其是新教師更要勤奮學習,自覺修養,腳踏實地,奮發圖強,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實現奮斗目標。
二、教學工作方面
我來到學校后迅速熟悉常規教學方式、方法,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并做好課后輔導工作。上課前,對于每節課,我都精心準備,積極去聽老教師的課,向老教師獲取經驗,從中吸取精華。課堂上,我力求結合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之中我也注意查缺補漏,上完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從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學生評價中進行自我反思,不斷總結、積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斷的`成長。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教學問題時,我就積極向同事們請教,課后積極和同事們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進步和提高。我嚴格要求自己要努力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透徹講解、課后認真反思。我認為教師要多讀書多聽課,要掌握教學設計、教學評價、說課和寫好教學反思。因此,我還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此外,在紀律上我還嚴格要求自己,按時出勤,不遲到早退,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我20xx年—20xx學年下半學年擔任高一17班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如何管理好一個班級,這不僅需要班主任具有高度責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這是我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的工作,我深深的體會到肩上責任的重大。而作為一名新教師,這是一次挑戰、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所以我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對自己的工作、學校、學生及家長負責。因此,我在工作中嚴守職業道德,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我堅持做到用愛心去滋潤學生,用語言去感化學生,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增強學生前進的動力。過去的一學年里,我班在學校領導的統一組織、年級組長的帶領、任課老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習、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我做的一些工作做一番總結。
首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努力培養合格的中學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視班會,開好班會,一是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多與學生談心。重視班會,開好班會,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大環境,重視的是學生的共性。我經常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身心教育,幫助學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重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多與學生談心,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促膝談心,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盡量為他們排憂解難,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喜愛和信任。
其次,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學風、班風。我主要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既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把教育和娛樂融入一體;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規劃、料理、調控自己,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班集體的建設者。
再次,積極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使后進生以失敗者來,以勝利者走。 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后進生,深入調查摸底,搞清他們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及時對后進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后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及時贊揚他們,及時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我還主動與后進生溝通,多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用真誠的心去關懷、去幫助他們,他們是知道的、懂得的,最終也會被感動。
最后,積極主動地和各科教師聯系,協調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發揮好紐帶作用。對于一些課堂問題,我主動地同任課教師協商,傾聽、采納他們的意見。能夠慎重地處理學生和任課教師的關系,在處理師生矛盾時,盡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這方面,我平時注意到多教育學生,讓學生懂禮貌,尊重老師的勞動,樹立老師的威信,增進師生情誼。
總之,在這一個學期里,我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班級工作有了較大起色,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的提高。今后我還會不斷的努力,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爭取取得輝煌的成績。
淺談教學體會6
今天我教學的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二課時的內容。本單元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素材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讓學生主動經歷探索過程,幫助學生積累思想方法,發展解題策略。本課時選取的素材是類似與我國古代的傳統數學名題“雞兔同籠”問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繼續感受替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我始終都是著眼于幫助學生體會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方法,感受解題策略。 下面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1、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師:實際上,今天我們接觸的問題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古人我們稱之為“雞兔同籠”問題。它出自與我國古代的一部算書《孫子算經》。書中的題目是這樣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大家看,我們剛才解決的問題和這個雞兔同籠問題是不是有共同的特點呢?我過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會使用替換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多么了不起啊!
2,要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在過程中尋找有效的、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策略的獲得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在經歷一個解題過程中的感悟過程,教學時,在學生在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后,我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并試一試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促使學生盡可能地調動已有的經驗,運用已有的解題策略去嘗試解決問題,使學生對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個初步的估計和體驗。而后,老師組織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與碰撞中逐步深入的體會假設、替換策略的運用過程極其價值。
3,數學問題的研究方式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給學生以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濃起來,思維才能活起來。
“雞兔同籠”問題相對是比較抽象的,教材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劃船問題,本身容易激發起學生研究的興趣。再加上畫圖、列表與假設、替換策略的整合運用,使學生直觀地把握了替換過程中的道理,感受到替換策略的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從而能自覺地接受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在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其展示思維過程,組織全班同學參與到和他的討論之中,并且尊重該學生的選擇,并沒有硬牽著學生去關注與42人相差的人數與每只大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的關系,而是順應于學生的思維,學生想把大船調整成幾只就把大船調整成幾只,按照他們的想法組織討論,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價值,獲得成功體驗。因此,課堂中才會有學生產生了更多不同的假設方法,有假設大船5只小船5只的,甚至有開玩笑說假設大船6只小船4只的,最終使學生認識到只要不違背大船、小船共10只的條件,假設的方法是很多的。
4,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習,最終要指向問題的解決。
有的人認為,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重點是感受策略,而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能解決問題。我認為不其然,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又何談對策略的感受和領悟呢。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要使學生認識替換策略的存在,也要讓學生充分經歷替換的過程,能在解決具體問題中有效合理地運用替換方法解決問題。
如何進行替換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我順應學生思維,最初是根據1只大船9只小船能坐的人數比42人少了10人,使學生直覺的認識到大船太少,要增加大船,減少小船;而后,經歷這樣幾次調整后,學生開始關注到少了的人數與大船小船能坐的人數差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但,這時,我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因為這一步的理解是最難的,對一大部分學生來說,還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才能幫助理解。我在這個環節,把重點定位在感受替換的策略,開闊學生的思路,通過“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的問題,促使學生尋找不同的解題策略。在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借助直觀圖畫與數學思考相結合,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替換的依據,從而真正把握替換的方法,使學生在經歷對比之后能自主選擇和運用較為簡單、直接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5,要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多,光我們教材從四年級開始編排進去的,學生耳熟能詳的,就有列表、畫圖的策略、倒推、替換的策略等等,再加上學生在平時數學學習中提煉的舉例的策略、假設驗證的策略等等。這些策略,有些是側重于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有些是側重于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的;而且,不同的策略,有其適合使用的不同問題。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特點,幫助學生能根據問題呈現的特點選取合適的解題策略也是有必要的。同時,要溝通各種策略,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靈活的,不是貼標簽、套公式的,解決問題需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教學中,我提出“回顧一下,剛才這個問題有什么特點,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引導學生既感受到用替換的策略可以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又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策略,
總之,數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我想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目的所在吧。
淺談教學體會7
新世紀事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在教育戰線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時,但更感到了壓力。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次“十五”師訓把“現代教育理論”作為必修課程之一,當自己認真研讀以后,才真的感到這一決定是毋庸置疑的,的確如前言所說,選取的文章當之無愧是目前全國教育理論專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華,既有超前意識的思考,也有從現實出發的呼喚。作為一名教師,確實應該全面掌握本專業知識及教育發展動向,同時還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否則就很難適應新世紀高素質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和諧,這就是新的教育觀。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形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于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欲望;尊重學生個性,善于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等等。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贊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首先在于有無敬業精神,是否喈嘆這項職業。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代辦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于有一種精神。從一個人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心理層次,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弘揚好的風氣,鼓勵教師為神圣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會使每個人通過自我的修養,約束本我的不正當欲念,達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師敬業精神的靈魂,素質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培養出良好的教師敬業精神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因此,欲興事,先興人,鑄造愛崗敬業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條件,使每個教師忠誠于新型的教育事業。
成功教育認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過教育,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取得發展。成功教育強調,通過教育的改善,促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成功,激發其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學習動力機制,自我開發潛能,成為學習的成功者,從而為其成為社會的成功者做好基礎素質的準備。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義。改革教育目標的意義在于:教育的本職任務、教師的本職任務原本就應該為社會培養成功者,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主動發展。成功教育把激發、形成學生的內部學習動力機制作為培養目標,強調為學生修身發展的長遠需要服務。改革教育方法的意義在于:改變傳統的外壓式的強制教育,通過教師創造成功機會,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方式,使學生產生成功體驗,改變消極的自我概念,主動內化教育要求,自我開發內在潛能,主動發展個性。
加強師德師分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師,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風師德建設的重點和基礎,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歷史時期,公眾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而學生們對自己的老師又有什么樣的要求呢?
師生關系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系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于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系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系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系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系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系。隨著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系出現趨于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系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據有關調查表明,喜歡淵博知識型老師的學生占31%;而喜歡具有師愛型的學生達到53%,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溫和、可親,具有愛心。由此可見,在學生們的心中,一個富于愛心的老師遠比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更具老師的魅力。學生表示:對有愛心的老師他們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十分愿意接近老師,希望與教師合作,把教師看成是父母親般的親人。他們愿意向老師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為師之道。他就是把學生當做人來看的,當做平等的人,堪與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做下級,當做可以隨意訓斥的無知小兒。時下某些老師可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自以為尊貴無比,維護師道尊嚴,不顧學生的顏面。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語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師對學生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像李叔同先生那樣,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為師范的人。學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強烈的。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淺談教學體會8
新課程改革是一項關系到幾代中國人生命質量的偉大工程。新課標是一種理想,是一幅藍圖,更是一個充滿探索與創造的實踐過程。新課標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不斷的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新課標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強大的沖擊,現結合筆者近年來的音樂教學實踐,談談對新課標體制下音樂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所以新課標改革首先需要的是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建立新的的教育理念——“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綜合其他學科,傳承多元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技能發揮出來。更新教育理念主要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轉化教學角色。在課程中,教師應是學生的伙伴。傳統教學中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而課程的一切設計應從學生如何學得更有積極性、更有興趣出發,從如何讓學生喜愛音樂,樹立終生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的愿望出發。例如,在過去,當學生剛剛拿到樂器的時,教師為了課堂的秩序和易管理會要求學生不要亂敲、亂奏,否則會受懲罰。而現在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興趣。學生在拿到樂器后教師應立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學生充分釋放好奇心的空間。這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為后面課程內容的全心投入做了一個鋪墊。由于教學角色的轉化,原來課堂上教師教的主體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2、轉變教育觀念。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教育觀念體現在教學工作上,也勢必體現在教學設計上。新課標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從偏向少數拔尖學生面向全體學生轉變;從單純追求學科知識水準面向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轉變;從教育和社會脫節向緊密聯系生活的生產生活實際轉變;從強化競爭的教育向以合作為基礎的教育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核心的學習模式轉變;從過多的統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轉變;從注重教師的教向注重學生的學轉變;從注重教學結果向注重教學過程方面轉變;從注重智商向注重情商方面轉變;從注重教學技術向注重教學藝術方面轉變。在新課標改革中,教師要讓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發展動力,讓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創作音樂,并弘揚傳統音樂文化,理解多元文化,這樣才能使音樂教育逐步走向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
3、更新教學方式。教學方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但為了使音樂知識能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不斷更新,它體現了教學的組織、設計、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組合等教學思路。一方面,我們要教學生認識音樂知識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取知識并注意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為學生今后熱愛音樂,繼續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學生欣賞民間打擊樂曲《鴨子拌嘴》時,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樂曲的節奏、旋律等音樂基礎知識之后,還可以啟發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并請學生按自己的理解隨樂曲做動作。并將學生的表演加以歸納,編成一個小劇;請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有的扮演養鴨場的老爺爺,有的扮演小鴨子、大鴨子,還有的扮演池塘和水波,這樣就將情、景、音樂交融在一起。學生們也在感受民間打擊樂器力度、速度的變化中,對作品所描繪的情景、情緒有了更深的體會;在自由探索中想象力、創作力、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注重情感體驗,提升藝術素養
音樂是聽賞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從感受入手,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1、教師可以把重視音樂感受和情感體驗看作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實施審美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都知道,“高音C歌王”帕瓦羅蒂不識譜,但卻能唱出那么多美妙動聽的歌曲,他學習音樂的前提是感受和體驗。從這個例子我們看到,讓學生多感受、多體驗,從純知識性、技術性的音樂教育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
2、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感受音樂和體驗情感。教師參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還要從內心深處去感受。比如,面對一首新的樂曲,教師要從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多角度去考慮,讓學生從唱到聽到說,讓身體和心理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達到了“身動”與“心動”的統一。這也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一切從學生出發,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學的每一個過程都要讓學生感受音樂,并給學生“身動”參與,學習音樂的機會。然后教師抓住最佳時機,啟發誘導學生,實現情感的'升華。例如,教師在教唱《媽媽格桑拉》這首歌曲的時候,應該考慮怎樣才能使學生把歌曲中藏族兒童對媽媽的深切依戀和幸福之情演唱出來?從學唱旋律開始,就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隨著旋律在起伏中感受與聯想:在開滿格桑拉花的青藏高原上,藍天白云陪襯著,孩子依偎在媽媽懷里,聽媽媽講那美麗的童話故事。再進一步結合歌詞,啟發學生聯想,當自己依偎在媽媽懷里,聽媽媽講故事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然后引導學生以敘述性的口吻演唱出第一樂段,用飽滿、富有激情的聲音結尾部分,把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
3、音樂欣賞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主要途徑。音樂欣賞教育中首先要注意樂曲主題的學習。主題音樂是樂曲的中心,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模唱主旋律、參與主題節奏模仿等方式學習主題,然后以律動、舞蹈形式帶動聽覺欣賞,是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支配下處于興奮狀態,并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最后讓學生進行創編活動,進一步感受音樂,使情感得到升華,真正地欣賞音樂。
4、學生是整個音樂活動的基礎,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1)“談出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對音樂的內心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動作、歌聲、樂聲盡情抒發自己對美的感受。(2)“唱出感受”:教師在培養訓練學生甜美圓潤、清新流暢的歌唱的同時,要重視通過歌唱進行美感教育,通過歌唱抒發美好的情感。(3)“演出感受”:學生對音樂的表現的潛力是與生俱來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指導學生在聆聽音樂時,對音樂作品“重新構建”,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積極互動地進行審美的再創造。
綜上所述,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情感的藝術,在新課標的沖擊下,作為音樂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
淺談教學體會9
通過對概念教學的討論和實踐,我覺得概念教學不單單是把基本概念、法則、原理告知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建構概念,要把教知識變成教知識結構,讓學生真正的理解,牢固掌握知識,最終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生物學概念中,有些概念之問存在相似之處,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利用表格等形式,通過列項比較、分析等思維加工過程,找到它們的區別和聯系,從而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如“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較。
生物學概念中,有些比較抽象,單憑本中的定義很難理解其本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中的實例相聯系,理解概念的同時,又幫助學生從理論層次上解釋了身邊的現象,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如“反饋調節”的學習。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理解本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學習中的實例。負反饋體現在生活中,一個經典的詞語就是“磨合”,一個人際系統不斷地求同存異,減少隔閡,達到穩定。正反饋體現在生活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一些不恰當的言語回回多次重復放大,危害無窮。
教學時教師還可以把概念的形成過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了解概念的由,知道概念的探索過程和其中的科學方法,從而掌握概念的本質含義。比如:198年eselsn-Stahl利用大腸桿菌作為實驗材料,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11、將大腸桿菌培養在1NH4l的培養液中生長若干代,經過此處理得到的大腸桿菌,其DNA中的兩條鏈均被1N標記。
12、將兩條鏈均被N1標記的大腸桿菌取出少量,提取其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得到的條帶表明:被標記的DNA密度較高(較重)。
2、將被標記的大腸桿菌轉移至14NH4l培養液中。
1、待大腸桿菌分裂一次后,其DNA也應復制一次。
2、從錐形瓶中取少量的大腸桿菌,提取其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得到的條帶表明:此時有一種密度的DNA,且其密度較兩條鏈均被標記的'DNA為輕。
41、待大腸桿菌再分裂一次,其DNA也應復制了兩次。
42、從錐形瓶中取少量大腸桿菌,提取其DNA,進行密度梯度離心,得到的條帶表明:此時有兩種密度的DNA出現,一條帶中的DNA密度和復制一次時的密度相同;另外新產生一條帶,密度最輕。
、實驗按照上述程序持續下去,在以后各代DNA中,密度梯度離心的結果均顯示:有兩種密度的DNA分子出現,且其密度和復制兩次時的情形相同。這和假說演繹的預期結果是一致的。由此表明了:DNA分子是半保留復制。
通過本實驗讓學生了解了半保留復制的整個過程以及理解了什么是半保留復制。
總之,在堂概念教學中,針對一個概念的講解,教師也可以采取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方法只是進行概念教學的工具,目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構建概念,若想高效的進行概念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充實自己。
淺談教學體會10
【關鍵詞】 老年醫學;臨床教學;進修
我院老年病科從事一線診治工作的臨床醫師大部分是院外進修醫師,對進修醫師的教育和培養,既是我科重要的教學任務,又是實現各項衛生工作目標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進修醫生掌握老年病的相關理論和技能,是帶教教師與進修醫師共同努力的方向。
1、制定適宜的培養計劃
臨床帶教時應針對老年病人的特點和進修醫師的群體特征,制定適宜的培養計劃。由于老年人生理與病理方面的特殊性,老年人患病也表現出其特殊性[1]。許多基層醫生感到老年病學很難理解,即使是老年病專科的部分進修醫生對老年病學也相當陌生,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進修醫生掌握老年病知識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對我科近3年進修醫師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他們在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制定進修醫師的培養計劃要因人而異,對于基礎理論扎實,臨床經驗較豐富的進修醫師,可適當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獨立處理一些臨床問題。而對于基礎差、經驗少的進修醫師,首先要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克服對上級醫生的心理依賴感,同時通過開展教學查房、病歷討論、專題講座等,使他們盡快掌握老年病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2、加強進修醫師的業務學習
老年科進修醫師大多來自于基層醫院,專業知識儲備不足,上級醫師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傳授給進修醫師。首先,可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專題講座,介紹有關老年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新進展。其次,通過組織教學查房使進修醫師正確采集病史和進行規范的體格檢查,并對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結合病史做出正確的診斷,制訂出最佳治療方案。最后,通過病例分析讓進修醫師對產生疾病的病因、診斷、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治療方案以及預后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和帶教教師共同分析、判斷,最終提出正確的處理意見。
3、強化進修醫師的管理
管理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嚴格的管理就不能保證進修醫師學業的順利完成。我科安排住院總醫師對進修醫師進行整體管理,實行每日上班簽到制度,并對進修醫師請假有嚴格的制度,一是規定進修醫師給假的范圍限制在本人因晉升職稱、執業考試等別人不能替代的事情;二是請假必須出具單位證明,經科主任同意后才予以批準。
4、培養進修醫師規避醫療糾紛的能力
當前,臨床工作中的醫療糾紛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妥善處理醫療糾紛,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深受社會各界關注。融洽的醫患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講,能最大限度減少醫療糾紛發生的可能[2]。醫療文書記錄著醫療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具有較高的法律意義,是教學、科研、示范,尤其是醫療鑒定、司法舉證的重要資料和依據。目前我科醫療文書這項工作主要由進修醫師來完成,實行電子病歷,設有專門的病歷質量控制監督部門,通過實時和定期雙重監督機制,實現對醫療文書的質量監控。此外,我科還通過定期示范優秀病例及病例修改來提高進修醫師書寫標準化病例的能力,這對減少醫療糾紛是非常有效的。
5、以身作則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帶教醫師的醫德醫風、工作方式、態度舉止對進修醫師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上級醫師應以身作則,樹立視病人為親人,對患者言語輕柔、服務熱情、態度認真負責的帶教風范。有研究表明許多醫療糾紛起因于醫護人員的失職[3],因此,提高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可在較大程度上緩解醫、患緊張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考慮到我科患者均為老年人,我們要求一線進修醫師在工作中微笑服務,仔細解答病人或家屬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請教上級醫師協助解決。如果患者病情有變化應及時向上級醫師匯報,杜絕醫療差錯事故,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源. 老年病學[M].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xx.14-80.
[2] 王世彤,楚恒群,支曉. 醫患溝通是化解醫療糾紛的鑰匙[J]. 中國病案,20xx,8(12):22-24.
[3] 周春麗,宋志強,郝飛,等. 皮膚科進修醫師的臨床帶教體會[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xx,13(5):339-340.
淺談教學體會11
一、如何聽講。
學生他學習的中心環節是聽課。學生獲取各門知識的信息、掌握各門知識的內容的主要渠道是聽老師講課。所以會不會聽課,怎樣聽好課,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一個關鍵因素。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議論,某某同學可真聰明,就上課聽那么幾十多分鐘的課,下課也沒見他再學習,可成績那么棒,要是我能有他一半聰明就好了。從這些議論就反應聽好課、會聽課的重要性。課堂上幾十分鐘的時間,往往是你課后花幾個小時也換不來的。會聽課的只要充分利用這個黃金時間,就會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還覺得特別輕松,覺得學習是特別有意思、特別愉快的事。究竟如何聽課,怎樣才能聽好課,具體到每一門課又該如何聽,這個問題研究的人不多,至于每一門課的學科特點如何,每一個老師的講課特點又怎樣?就更少有人深究了。往往我們看到有這么一些學生,腦瓜挺聰明,上課又認真聽講,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不會聽課,抓不住老師的講課要領。很多人都感到物理這一門學科很"難",不象別的學科那樣好學,說明你沒有掌握學習物理課,聽物理課的方法。那到底怎樣才能聽好物理課呢?
1、你要知道物理學科自身的與別的學科不同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它又不同于簡單的"看"和"做",它還得想——思考,正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況且有的現象還是蒙蔽你的),還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其次,要弄清物理各種類型教材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的電磁感應一章安排先討論電磁感應定律后講愣次定律,而上海教育出版社是先講電流方向,后講電流大小,前者是由淺入深,后者是按一個物理量的大小、方向的基本次序來講述,各有特點,所以聽課的時候就得依照課本的安排思路進行聽講。
第三,知道老師上物理課的特點,知道自己如何做才能適應老師的教學,才能更好地聽好課。
2、物理老師教學方法、
每個老師從引入新課到講解新課,往往并不和課本完全一樣。有的采用探索法、懸念法進行教學,有的喜歡用啟發式提問進行,有的喜歡從講解歷史名人故事入手,有的喜歡用新聞報道,而有的更偏向于就題解題等等。有經驗的老師每堂課都有自己獨特的`課堂設計,所以你要充分了解老師的上課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聽課方法,使自己的思路隨著老師的方法的變化而變化。有的老師在引入新課的時候,引入方法就比較多變,新穎、活潑,比如引入滑輪的時候用幾幅幽默漫畫,引入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時用學生演示實驗,還有的用新聞報道和學生討論引入等等,所以你聽課的時候就得充分融入老師講課的情境中去,讓自己積極參與,讓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使聽課取得最佳效果。
3、教學過程、
在講課過程中,為了引入一個物理概念或解釋一個物理現象,有的物理老師喜歡用肢體語言來表演,而往往在表演的過程中解釋了很多用簡單的語言不能解釋的物理知識,所以你不能簡單地看熱鬧,而要和老師地思維融為一體,仔細觀察、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么表演,其目的是什么,我從中能發現什么,得到什么結論等等。比如,在引入靜摩擦力的時候,老師用推講桌的例子。推,沒有動,為什么?有靜摩擦力。再增大一點力,還是沒動,為什么?有靜摩擦力。再加大力,快要動了。這樣通過一連串的肢體語言,不僅得到了靜摩擦力的概念和產生原因,而且還得到了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會聽課的在老師一連串的表演中把靜摩擦力的所有知識都掌握了。再比如,在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時,往往速度大小很容易理解,因為勻速,所以速度大小不變,但速度方向如何呢?有的老師會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在原地轉圈,以手的指向或臉的朝向作為力的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不變,但是方向一直在變。這些事例告訴我們,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也是聽好課的關鍵。
二、如何實驗。
老師在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時,可能是通過實驗引入,這就要求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要經常地觀察大量地物理現象和物理實驗,觀察地目的性、理解性、條理性反應了觀察能力的品質,同時也反應了觀察的特點,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觀察能力的品質形成,,不是有目的、有計劃、自覺的去觀察,這就不利于概念的形成,在聽課的時候一定要把好奇心調整到觀察物理事實方面來,不僅要發現物理現象的個別特征,還要發現特征之間的聯系。
三、物理規律
物理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由于物理學研究的對象過程,都不是實際的客體和實際的現象,而是采用科學抽象的方法,或多或少作了一定程度的簡化之后,建立的模型和理想過程、又由于物理學是實驗科學,在觀察和實驗中,操作技術的準確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現測量誤差,反應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的物理規律。而且物理規律總是在一定地范圍內發生,所以物理規律還有一定地局限性,也就是說,物理規律總是有它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
學好物理的關鍵是要聽好物理課,如何聽好物理課,在聽物理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這又是我們聽好物理課的關鍵,一旦你掌握學習物理課的方法,掌握聽物理課的方法,你一定會覺得原來物理是一門很容易學又很有意思的學科。
淺談教學體會12
歷史學科不僅擔負著德育和智育的雙重任務,而且也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任。能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能自愿去學習和探究歷史知識,關系著中學歷史教學的成敗。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呢?
一、正確引導,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抱怨歷史課枯燥無味,且無“實用”,在考試中特別是中考中所占份量不重。因此,有的學校領導很不重視,歷史課或有或無,歷史課由其他學科老師代上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領導認為歷史課應盡可能地少開,讓學生把時間和精力集中于“主課”的學習上。我們中學教學的功利性由此可見一斑。在這樣的“功利”的目標驅動下,一切為了分數,一切為了升學,對歷史的學習自然就變成了一種無所事事的“累贅”,從而也就不斷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至學生完全失去興趣。其實中學歷史不只表現為中考、高考的需要,其終極目標應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質”,是一種人格教育。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應是“以分促學”,片面追求分數的高低,而要“以德育人”、“以史育人”,從而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汲取歷史的精華,在“歷史”寬闊海洋里徜徉,不斷開闊視野、磨礪意志、培養情操,從而健全人格。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融洽學習氛圍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教,樂其道。”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教育的藝術,就是要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的師生關系,制約著學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響著教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試想:一個成天板著臉,面對學生學習中的一點“小錯誤”便采用非打即罵方式的教師肯定不會得到學生的喜歡,學生對于其所教的學科也會敬而遠之,如此則會大大壓抑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因此,在平時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創建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教者應放下尊嚴和架子,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做朋友,關愛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思維受阻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尊重理解,而不是“漠不關心”,甚至諷刺挖苦。尤其是對于少數學習上的后進生,教師應切忌正言厲色,更應關心其微小的進步,幫助其重樹學習的信心。還應利用課余時間,適時地與學生交流、溝通,進行學科輔導,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期望,在興趣的激發中促其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學習。
三、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一個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還要有令人敬重的品格。正直、真誠、親切、寬容、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內在的人格魅力是得到學生喜歡和尊重、保持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努力成為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自己這一學科。在學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兩位資質和教學水平相當的老師,一位教學成績不錯,而另一位卻教學成績平平。通過調查了解,原因就在于一位是學生喜愛的老師,而另一位是學生不喜愛的老師。學生們說,他們喜愛的這位老師“處事公正、親切、隨和、責任心強,懂得如何和我們交流溝通,了解我們的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像父母一樣關心體貼我們,我們喜歡聽他說話、聽他講課”。正是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喜歡這位老師的同時當然喜歡這位老師所講授的這門課,教學效果自然就很好了。如魏書生、李鎮西等,就是由于他們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學生,從而建立起了和諧的的師生關系,保證了他們教學改革的成功,也成就了一代名師。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歷史教師要從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入手,建設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歷史課堂,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四、利用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興趣因素。首先,應運用歷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上歷史課時,我主要用情感教育和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這兩種方法貫穿教學。比如為了讓學生說出《竇娥冤》的作者,我讓他們猜一個謎語——張學良坐牢(打一歷史人物),因為張學良的字是“漢卿”,所以同學們很快就回答出來是“關漢卿”;又比如1234年元滅金,1234是自然數的順序,根據順序很快就記住了;講到人物記憶時,我又把辛棄疾和霍去病變成趣味性知識——“去掉(棄)疾病,強健身體”,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這兩位人物。所以,將枯燥的知識變成有趣的知識,要結合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善于創設各種情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課堂教學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結合體。當真實生活的內容進入課堂,才有可能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從而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總之,只要歷史教師不斷地去探索和實踐,一定能讓歷史課充滿魅力,讓歷史課堂成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搖籃。
淺談教學體會13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時進行反思對不斷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思想品德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針對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學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體會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是初中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對過往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師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對以往教學效果的反思,進而不斷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反思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三項基本原則,以保證反思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要堅持及時性的原則,在課后及時反思記錄,否則會因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對課堂效果的記憶;其次,要堅持真實性的原則,反思時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還要堅持針對性的原則,對自己關注的部分進行反思,進而合理制訂解決對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學的體會
1.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反思,要首先對自身素質進行考慮。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的,因此教師的能力對整個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故而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豐富自己的知識,加強對自身能力的培養。
2.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學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鐘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教師要注重平時教學中的課堂效率,保證學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氣氛的調節、豐富教學方式等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理論與實際生活
思想品德教學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備的積極影響。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結合具體的實際生活對學生展開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護環境這一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于實際生活中的具體行為談談其看法。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審視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反思,看到教學中的亮點和存在的不足。不斷積累經驗并總結教訓,在以后的教學準備過程中加以改進,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胡學俊。淺談對新課標下思想品德教學的三點嘗試.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的探索.現代閱讀:教育版,20xx(22)。
陳天仲。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法.新課程:中學, 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論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
淺談教學體會14
一個人的作文水平是其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反映,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襲范文,導致語文教師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學已無計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讓學生大面積提高作文成績。那么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不斷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充分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就尤為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是很強的,同時極其渴望成功,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要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老師應在“新”字上下功夫。若能調動學生作文激情,欣賞學生習作,讓其享受到習作成功的歡樂,那作文水平一定會很快提高的。成功是學習進步之本,成功的喜悅是學習進步的重要內驅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學習上產生愉快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作文課中“活”起來。
1從課外閱讀、生活中引導入手激發學生快樂寫作興趣
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提高的基礎是讓學生多閱讀。一些優美的、經典的文章和片段,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和影響,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特別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細節描寫逼真感人,結構緊湊合理,很適合學生閱讀、借鑒。對于這些文章,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擴大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多與別人交談,參與社會實踐,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
2注重啟發和引導,寫出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教師還應該指導他們怎樣布局謀篇,合理地組織和安排材料。在這方面,首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樸實的語言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他們寫真話、寫實話。初學寫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來抒發感情,他們常常借用一些帶情感的名詞貼抒情的標簽,故作姿態,無病呻吟,這些都不是抒發感情的正確方式。正確抒情,應該借助于文中的敘述或議論。只有帶著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寫出的感受,才能動人。由于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只要作者把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某個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與感動如實地寫出來,讀者看了這類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產生共鳴,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與感動。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即是文章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只有這樣的長期砥礪,才會領悟生活,陶冶性情,進而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3選好作文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命題要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就必須把準當代學生思想的脈搏,把觸角伸進學生的心靈中去,捕捉他們生活的熱點和興奮點,看他們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歡什么,厭煩什么。把題命在他們心里,寫他們想說、想寫的東西,如《我也追星》、《我的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把《石壕吏》續寫成《老婦人被抓走以后》等。這些作文命題具有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可以撥動他們的心弦,激起他們寫作的沖動,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去寫。因此,作文命題要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4多形式評改,查找不足、討論推敲、逐步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5賞優點、激興趣、提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要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我經常會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完全按照課文的單元設計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我們要積極地創造條件,適時地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感想發,那么學生就能傾訴真情,寫出能撥動讀者心弦的文字,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淺談教學體會15
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學,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感到很無奈,因為初中地理在八年級就進行畢業考試,不是中考學科,學生、家長乃至學校都不是很重視。地理學科經常被稱為“小三門”、“次科”而不被重視,教學水平處在低谷狀態。那么,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呢?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不增加學生課外負擔的情況下,只有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向課堂要質量,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呢?以下淺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地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猶如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潤滑劑、催化劑,教師應著力以情感為動因,觸及學生的情緒,促發學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動,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境,達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統一。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學生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學”是增強地理課的魅力,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愉快教學”就是指師生共同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平時就要對學生進行感情投入,為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打下基礎。教師在傾注情感、溝通學生時,要注意學會賞識學生,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要樂于傾聽,對學生要有耐心、愛心和信心。平時主動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要多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對學生冷漠粗暴,不然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對抗情緒,進而遷怒到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學甚至不學的心理。當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都會使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設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情境
(一)精心設計導入,創設問題情境
在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課前某些活動的刺激上,頭腦里還有興奮的余波,這時教師應迅速組織好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課堂上來。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設計,容易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將學生盡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為開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鋪墊。因此,恰如其分地導入是營造地理教學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講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一節關于我國的降水和干濕地區時,我首先提出一道問題讓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連降大雨。劉梅從北京出差去吐魯番,媽媽提醒她別忘了帶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氣爽。劉梅要去廣州開會,爸爸也讓她帶上雨具。劉艷爸爸媽媽的做法,哪個必要,哪個多余?”學生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激發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帶著問題先看書,再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爸爸是必要的,媽媽是多余的。為什么呢?教師帶領學生邊看圖邊講解我國降水和干濕地區的分布規律、形成原因、雨帶的推移規律等。學生終于明白:吐魯番處于我國的干旱地區,7月份的氣候特點是炎熱干燥,極少下雨,所以沒必要帶雨具;廣州處于我國的濕潤地區,又位于我國的南方,雨季來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處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帶雨具。通過問題式的情境創設,學生引發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對地理學科產生好感,做到愿學、愛學、樂學。
(二)運用身邊事物,創設生活情境
地理教學過程,要力爭把系統的地理科學原理用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形式表現出來,用簡明扼要、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地理課堂應充分利用掛圖、插圖、照片、剪貼畫等再現課文描述的情景,或者從學生親身經歷和身邊的實際出發,積極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努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情趣。
如;講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我國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輪廓時,可用“疆”字來形象地解釋。“疆”字右部上面的一橫為阿爾泰山,當中的'一橫為天山,下面的一橫為昆侖山,右上部的田代表準噶爾盆地,右下部的田字代表塔里木盆地。左部的弓表明新疆的國界線形如彎弓,弓之外的土字則表示因中俄伊犁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滿清政府被迫割讓一系列領土給沙俄。這樣描述,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可將意大利比喻為一只秀美的女靴,還可將阿拉伯半島比喻為一只粗壯的男靴。
(三)借助地理游戲,創設教學情境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有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可見游戲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地理教學中巧妙地穿插游戲,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無疑會提高教學質量。如政區拼圖游戲;省名、省會名接龍比賽;猜地理謎語等。在游戲的情景與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象力和主動性都被激發出來,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在玩中做,在做中學。一次成功的活動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課后反思是實現由優質教學向有效教學轉變的保證。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課后反思,積累經驗,促使進步。課堂教學反思是一個深層次認識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每一位教師課后要善于反思,要經常與學生、同伴、教研人員探討、交流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否提高等情況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使教學與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立教于學;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技巧、方法。一名地理教師要真正做到“傳道有術、授業有方、解惑有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課堂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以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最終使學生從“認識地理”到“學會地理”,走進“會學地理”的海闊天空。實現地理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在構建高效課堂改革的道路上,“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出更精彩、更高效的地理課堂!
【淺談教學體會】相關文章:
淺談作文教學09-07
淺談作文分層教學03-07
淺談教學中的學風建設09-07
淺談七種排座的利弊教學筆記05-05
淺談的作文11-30
淺談穿越作文12-25
淺談怎么養生04-24
淺談利他之事04-25
淺談洞簫的音色04-26
蘇州淺談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