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有趣的漢字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1
文字獄,是指舊時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皇帝和他周圍的人故意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嚴重者會因此引來殺身之禍,以至于所有家人和親戚都受到牽連,所謂“誅滅九族”。
明太祖朱元璋是個平民出身的皇帝,文化修養不高,做了皇帝后變得陰狠、猜忌、嗜殺。光是為了臣下奏章中有他犯心病的字眼,就殺掉了許多人。當時,一個叫林元亮的人寫的《謝增祿表》中,有“作則垂憲”四個字,本來是稱頌皇帝的習慣用語。誰料朱元璋大怒,認為是罵他“做賊”(“作則”的諧音),就把林元亮殺了。另一個叫許元的人寫的賀表里有“藻飾太平”,朱元璋認為這是說他“早失太平”(“藻飾太平”),這樣,許元自然也難逃一死了。
清初的皇帝很忌諱胡、蠻、夷等字眼。當時戴名世的《南山集》里,有詩《天下己任》,是歌詠顧炎武的,說他“懾服胡王羞漢臣”。這本集子里被朝廷認為“大不敬”的字眼還有多處,戴名世因此被殺。呂留良寫的詩里有“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的句子,“清”、“明”兩個字多義,可以理解成涼爽的風、皎潔的月,也可以理解成清朝的風、明朝的月,因此呂留良被猜疑為不滿清朝的`統治。沈德潛的《詠黑牡丹詩》有這樣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其中的“奪朱”用的是《論語》里的典故,可是明朝的皇帝姓朱,“奪朱”就被說成是清朝奪取了明朝的天下;“異種”本來是“奇異之種”的意思,但這里也被解為“非我族類”的別族,指滿族。所以乾隆皇帝看到此詩時大怒,沈德潛當時已死,就把他的尸體拉出來鞭打一通,以正其大逆不道之罪。
清朝的文字獄比明朝更多,被殺者數字驚人。據記載,僅莊廷垅(應該是金字旁)《明史》一案,“所誅不下千余人”。從康熙到乾隆,就有10多起較大的文字獄,被殺人數之多可想而知。
有趣的漢字故事2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念書。長大以后,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后便招呼仆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后,在后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
有趣的漢字故事3
關于漢字有趣的故事篇一
我們祖國的漢字多如牛毛,據說有五萬個左右。在我的眼中,漢字并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一個個生動的小精靈。
漢字有很多特點,人們便根據漢字的特點編了許多有趣的字謎,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日);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立)。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
漢字的形近字也很有趣,很多事情都會因為一個字的一筆一劃而造成巨大的損失。中原大戰時期,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中原開戰。馮玉祥、閻錫山為了取得勝利,準備聯合起來對付蔣介石。閻錫山準備在沁陽與馮玉祥的軍隊會合,殲滅沁陽的蔣軍。可是閻錫山的一個參謀在寫信時把“沁陽”寫成了“泌陽”,恰巧河南就有一個地方叫泌陽,可是沁陽與泌陽相隔千里。這一字之差使馮玉祥接到錯誤信息,匆匆趕往泌陽,錯過了聚殲蔣軍的'好時機,也因此失去了主動權。之后,馮閻聯軍處處被動挨打,讓蔣介石取得了勝利。真可謂“一字毀千軍”呀!
漢字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妙趣橫生的歇后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茁壯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雄雄斗志……
只要我們多了解漢字,用心去體會,就能達到更多的知識與財富!
關于漢字有趣的故事篇二
漢字可真有趣!瞧,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猜字謎呢!
有的字謎非常簡單,同學們不一會兒就想了出來,高高地舉著手呢!可有的.字謎就沒那么簡單了,大家都用筆在紙上寫來寫去,可這也不是,那也不對,急得大家都東張西望,可出題的主人呢,倒是一幅悠閑的樣子,最好大家都猜不出,希望把同學們都難倒。等到沒有一名同學能猜出字謎,宣布答案時,同學們才發出“噢,原來是這個字啊!”的大喊!
這個環節過去了,又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節目在等著我們呢!把剛才寫在黑板上的字隨意組詞。大家想了想,十幾個詞語出來了,僅關于“日”的就有很多個,比如:午日、吉日、生日……統計一下,大家竟組成了十五個詞語。
通過這兩個游戲,我了解了漢字是多么有趣呀!
有趣的漢字故事4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后,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里。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有趣的漢字故事5
教材分析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隨著大班幼兒求知欲的增長,也開始認識了常見的、簡單的漢字,如:大、小、日、月、水等,并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本活動從漢字的起源、象形文字等抽象又具體的問題入手,通過民間小故事《倉頡造字》,使幼兒了解漢字的起源,引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民間故事的內容,了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
2.能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相對應的漢字。
3.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漢字,愿意參與前識字活動,對漢字感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錄音《倉頡造字》,象形字掛圖一張,幼兒常見漢字人手一本帶漢字的圖畫書。
經驗準備:尋找自己認識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觀看常見的漢字和象形字,進行猜認,對漢字的'起源產生興趣。
1.出示常見的漢字,請幼兒讀一讀。
2.出示象形字,請幼兒看一看像什么,猜一猜是什么宇。
二、欣賞故事《倉頡造字》,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漢字的由來與作用。 師:古代人們是用什么記錄事情的?這樣記錄好嗎?
倉頡是怎樣造字的?他是怎樣想到用圖畫符號表示事物的?漢字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
小結:漢字是由符號慢慢演變而來的,變成文字之后人們的交流方便了很多。
三、欣賞掛圖,探索、認讀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
1.引導幼兒觀察倉頡創造的火、口、山等圖畫部分和象形字,提問:你是怎么認出這些漢字來的?
2.介紹漢字來歷: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 它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創造、演變過來的。
四、尋找認識的漢字,引導幼兒參與前識字活動,激發幼兒對漢字的關注。
1.請幼兒說—說自己認識的漢字,教師書寫;認讀過程中,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音。
2.嘗試看圖書識字,嘗試前識字活動,鼓勵同伴間互相討論、交流。
有趣的漢字故事6
漢字的故事:妻的故事
古代的“妻”是搶來的。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為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搶別人的女子為妻這在古代是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在古代搶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過戰爭公開奪取,將戰敗部落的女子搶來作為配偶。也有的是暗搶,或者是夜間去搶另一部落的女子為妻。
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搶婚習俗當然要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人們的婚姻中,還保持著一種假搶的情形。所謂假搶,就是這種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長同意的“搶”。現在許多地方流行的娶親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時的.習俗,就留有古代搶妻習俗的痕跡。
《說文解字?女部》:“妻,與夫齊者也,從女,從,從又。又,持事,妻職也。”許慎的說解告訴我們,“妻”與“齊”是兩個讀音相近的字。“與夫齊者” 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與丈夫有同等的地位。從字形看,“妻”從“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職之義”。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計表明其比較尊貴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當然是因為在家庭中還有比妻子更低賤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過,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對于丈夫來說又永遠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說“妻”子不可能與丈夫“齊”,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為動詞,指以女嫁人或娶別人的女子為妻。如《論語?公冶長》:“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很好),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在監獄之中,但這并不是因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妻。
李鴻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個遠房親戚赴考,這個人不學無術,接到試卷一看,竟然一題也不會答。此時他靈機一動,突然想到自己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于是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這個不學無術的親戚竟然將“戚”寫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試卷上批道: “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因此,這個親戚還是落第了。
有趣的漢字故事7
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后,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并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漢字肯定不能體現,于是武則天想自己造一個從來沒有的字出來,這樣肯定就沒有重復了。說造就造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有趣的漢字故事8
爺爺站在書桌旁寫毛筆字。元元看見了,驚奇地問:“爺爺,您是在畫鳥嗎?”爺爺說:“我是在寫古代的.‘鳥字。”元元不明白,又問:“怎么像畫畫兒呢?”
爺爺說:“開始,人們只會用圖畫出事物。像大山,當時就畫一座山;像羊,當時就畫個羊頭,后來慢慢寫成了‘山’和‘羊’。”
元元又問:“有些意思畫不出來,那怎么辦呢?”爺爺笑著說:“古代人很聰明,他們把兩個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個新字來了。像‘口’和‘鳥’合在一起表示鳥叫的意思,就是‘鳴’字;在‘木’的左邊加上單人旁,表示人靠在樹邊休息,就是‘休’字。”
元元聽了,佩服極了:“古代人真是太聰明啦!”
有趣的漢字故事9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1】
從前,有位姓張的私塾先生,聰明絕頂。
有一次,有個財主為兒子請老師,寫了張布告:“本宅欲請一位教書先生,但伙食簡單,酬金微薄。”許多先生看了看,搖搖頭走了,他們知道這家財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嗇鬼。
哪知這位張先生持了布告,卻笑著點點,應聘云了。
大伙都說先生“鬼迷心竅”。
張先生只說了句:“等著瞧吧!”便來到財主家。
財主見“上鉤”暗自慶幸。
在談到待遇時,他擔心先生變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約,親手畫押。
先生毫不猶豫地立下字據,寫道:
“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后滿心歡喜,認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據上按了指印,笑瞇瞇地離開了。
十幾天過去了,先生的飯桌上,頓頓只有雜糧、小菜。
先生實在難以下咽,便叫來財主。
財主意識到先生要說什么,笑著說:“你看,這協議書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裝吃驚,嚴肅地說:“哦,給我看看。
”財主遞過文約,先生說:“你聽好了——‘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
”財主聽得目瞪口呆,睜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
的確,一字未改呀!財主扳起面孔,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自認倒霉。
飯桌上加了幾道葷菜,仍然暗自慶幸,吃飯雖講究些,不用付學費也不錯。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財主算帳,要求付學費。
財主哪里肯給,二人爭執不下,便帶上字據,一同到縣衙評理。
縣官問明了情由,讓先生拿出字據念了一遍,聽完最后一句,縣官驚木拍案,向財主大喝:“你這刁民,字據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賴先生的學費!”責令財主當面付給先生學費。
“氽”、“汆”和“糴”“氽”、“汆”和“糴”
“氽”、“汆”和“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極容易混淆。
其中的“氽”和“汆”簡直像雙胞胎那樣難以分辨。
不過,如果懂得它們都是會意字,認真分析一下它們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難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來是人浮在水上。
“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種情況,所以“氽”的本義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體氽上來了”。
又引申為“用油炸”(因為油炸食品時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條'、“氽蝦片”、“油氽饅頭”、“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來表示“(把東西)放入(沸)水中”。
“汆”字的.常用義是一種“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湯”、“汆丸子”“汆黃瓜片”。
“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來就是買進米。
“米”可借代糧食,所以“糴”泛指“買進(糧食)”,如“糴米”、“糴麥子”。
跟“糴”相對的“糶” tiào ,則是“賣出(糧食)”。
最后,讓我們把上面的辨析編成口訣,以便記憶:人( rén )浮水上讀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會意不難判。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2】
唐代有個武則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個新的名字,卻又覺得現有的這些字都不足以表達她現在的光輝,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個字,當時對日月有一種封建迷信,都覺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則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讓自己和日月一樣永遠高掛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個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牛與物理
一頭牛與一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草。
牛得意的炫耀:喂,馬老弟,我發現我是頭很偉大的牛哩。
最近我又有一個新發現。
馬忙問:牛老兄,你有什么新發現啊?別賣關子,快說啊!
牛興奮的說:我現在搞清楚物理為什么叫物理了。
你知道是誰創立的物理學嗎?
這匹馬也是博古通今,它說:嗯,好象是一個叫牛頓的家伙吧?
牛說:對啦,就是這哥們。
因為他對物理學的貢獻太大,于是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的那個牛字用在物理的物字上,說來物理學也是一門牛學啊。
馬笑了:嘿嘿,牛老兄,我想你只知其一,不只其二啊。
物字怎么寫?這邊的確是牛字,那邊卻是一個勿字。
勿啥意思,知道不?就是不是的意思。
這就是說物理學不是牛學嘛。
牛火冒三丈:呸,你這匹瘋馬!離我遠點,我和你是瘋馬牛不相及!嘿,我真是太偉大了,我居然又輕易的搞懂了一條成語哩!
有趣的漢字故事10
我與漢字之間發生了一個故事,那個故事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
那是的一個春節,我同哥哥、叔叔、爸爸、媽媽回老家過年。我們剛剛到老家,媽媽就對我和哥哥說:“你們倆幫我個忙,把那兩張福字貼到門上。”“好!”我和哥哥異口同聲地回答!
說干就干,我們局開始“打工了”。我發現商家把“福”字寫倒了,如果正著貼,紅紅火火就倒了!這時,小伙伴叫我們出去玩了,我看到哥哥正著貼,我想:我倒著貼應該也可以,我就倒著貼了。后來媽媽直夸我聰明,說這樣表示“福到了”。貼對了,真是歪打正著。
小小漢字竟有這么大學問,真是令我驚訝!
有趣的漢字故事11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給了我們知識,讓我懂得了一個個不解之謎……它像一個個小精靈,神奇般的跳躍在雪白的紙上。
今天,我們舉行字謎大賽。首先,一個同學出了一個“七十二個小時”。我們轉動腦子,想啊想,突然,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七十二小時,有三天,就是有三個日,不就是‘晶’嗎?”同學們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次,老師自己出題,“高爺爺的頭,李爺爺的腳,鄭爺爺的耳朵。”同學們陸續舉了手,我也跟著舉了手。老師看我舉手最高,就叫起我來,我立即說:“郭”。然后,我出了一個謎語:“皇帝的新衣。”過了好一會兒,我看大家猜不出來,就說出了謎底,“皇帝是龍,然后,下面是衣,不就是‘襲’嗎。”大家的掌聲又響了起來。
漢字有許多的'謎語,它真是有趣的漢字,神奇的漢字啊!
有趣的漢字故事12
漢字如同一個魔法師,讓我們增長知識。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有趣的漢字課。“叮鈴鈴、叮鈴鈴”。隨著上課鈴的響起,老師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外甥打燈籠——照舊。然后讓我們找諧音。我們一看就明白了。把“舊”改成“舅”。“對了!今天我們來學習有趣的漢字”老師說,“現在我再給你們猜個字跡:“有心走不快,有水裝不完,長草難收拾,遇食就可餐。這是什么字?”老師剛說完,大家立刻陷入了沉思。
突然,有個同學說是“曼”。“對!就是曼,你看有心走不快就是‘慢’,有水裝不完就是‘漫’,長草難收拾就是‘蔓’,遇食就可餐是‘饅’,這四個字都帶‘曼’。”
原來漢字是這么有趣啊!
有趣的`漢字故事13
避諱字,是指中國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而改寫的字。
避諱字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是用同義字或義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諱“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為“端月”。漢高祖名邦,漢代人便以“國”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漢代就叫國家,一直沿用到今天。東漢光武帝名秀,避諱“秀”字,于是把秀才改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馬遷的父親名談,司馬遷作《史記》,在《趙世家》中就把張孟談改成張孟同。清圣祖名玄燁,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燁”。
第三是字缺筆畫。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筆寫作“F”。
第四是拆字。
一個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為了不犯君主的諱,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開原字。五代晉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刪字。
有的人是雙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諱,便把它刪去變為單名。如南朝齊開國叫蕭道成,一個叫蕭道淵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為蕭淵。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個叫郭彥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為郭彥成。
第七是改讀。
孔子名丘,過去讀書人把“丘”讀成mou,實際上是用“某”的讀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構成新字。
比如,為了避孔子的諱,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為“邱”,讀qi,以與孔子名諱區別。
有趣的漢字故事14
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為表示字義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寫出許多與時政有關的歌謠。如宋代流行的歌謠: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童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音諧,“菜”與“蔡”諧,“羔”與“高”音諧,“荷”與“何”音諧,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和他們不共戴天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復使用之后,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為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為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后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為“夫容”,“蓮”為“憐”或“連”,以“藕”為“偶”,以“絲”為“思”,以“梨”為“離”,以“晴”為“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于以福為吉,將福作為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里的“到”與“倒”諧音。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著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余”(表示富余),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余”,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余、富足。
有趣的漢字故事15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古稱“同門曰朋”,其意思是同從一個老師學習的人稱為“朋”,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同學;“同志曰友”,也就是說,志同道合的人稱為“友”,即今俗稱的“同志”。《說文解字·又部》:“友,同志為友。”許慎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友”為什么指“同志”呢?我們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體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之形,并且為右手。可見“友”是會意字,其意思是兩只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朋友相逢時,他們也會像今天一樣用握手來表示朋友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當舊友重逢,兩人仍然是熱情地伸出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
對“友”字也有不同的會意。有的學者認為是兩只手共同伸向一個方向,表示雙手互相協調、配合密切的意思。“友”的本意是用手相助。
不管怎么會意,“友”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以及人與人之間深厚的`交情。“友”字的創制,體現了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友”由“同志”、“朋友”引申為動詞,其意思為“與……為友”。如《論語·季氏》:“友直、友諄、友多聞,益矣。”其意思是同正直的、誠實的、見聞淵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相關文章:
有趣的漢字故事12-19
(精選)有趣的漢字故事12-20
有趣的漢字作文11-03
[經典]有趣的漢字作文01-08
有趣的漢字作文(集合)11-20
有趣的漢字作文(通用)01-24
有趣的漢字作文(優)12-10
(優秀)有趣的漢字作文12-15
有趣的漢字作文【熱】11-14
[優選]有趣的漢字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