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夏來歷飲食風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立夏的風俗
關于立夏的風俗 1
立夏(summer begins)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后,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采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并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倉”,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采制。
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
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后收成關系密切。
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關于立夏的風俗 2
立夏的風俗有哪些
1、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3、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
4、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制作與食用面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7、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立夏如何養心
1、慎起居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立夏以后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應晚睡早起,以順應陰陽變化。同時,立夏后人們應養成午睡的`習慣。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會讓人感覺沒有精神。午休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發生疾病。
2、清飲食
夏季陽氣上升,食用過多油膩、易上火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建議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預防動脈硬化。
3、慢運動
立夏以后氣溫漸升,易出汗,汗為心之液,若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故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并在運動后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
立夏斗蛋是什么意思
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進入夏天后,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癥狀,稱為“疰夏”。雞蛋作為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品,用來為預防疰夏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配合孩子們的心性,將吃與玩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當然,作為一種節令習俗,“立夏蛋”有它的巫術/儀式意義所在。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夏季宜養心,人們認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習俗——吃筍,拄腿;吃豆,拄眼——人們因面對著即將到來的酷暑苦夏、身體虧損而生的不安全感,終于在這一整套“以形補形”、支撐體魄康健的儀式中找到了消解之處。
所以,過去的民間俗諺會這樣說:“立夏吃了蛋,力氣大一萬。”盡管,到了不愁營養、唯獨怕胖的當下,那些恨不得抖一抖就瘦三斤的人兒們,會把這句話改成“立夏不吃蛋,瘦得不好看”,也真是沒準兒。
立夏斗蛋的規則
孩子們得到立夏蛋后并不急于先吃,而是先來比一比,斗一斗。小伙伴們每人拎著個紅色的編織袋,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雞蛋。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個個摩拳擦掌,開始斗蛋。斗蛋的規則很簡單。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分出高低,最后的勝利者就是“蛋王”。斗蛋時,小朋友們還特別喜歡在斗蛋上涂鴉畫畫。女孩子大多在上面畫上兔子、小雞、小鴨之類的圖畫,活潑可愛。男孩子最喜歡畫些獅子、老虎等猛獸,以顯示其必勝的霸氣。
【立夏的風俗 】相關文章:
立夏來歷飲食風俗03-10
立夏的含義03-05
苗族的風俗02-29
家鄉的風俗02-27
立夏吃蛋的習俗03-04
立夏有哪些習俗03-04
立夏碰蛋作文02-19
立夏斗蛋作文01-04
貴州結婚的風俗05-04
立冬的民間風俗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