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30篇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
相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從西天佛祖處回普陀山時,途徑長江中游的江夏,覺得一馬平川,賞心悅目,稍作停留。突然,觀音身邊的玉女一不小心把手中捧著的玉鏡摔下人間。觀音急忙與金童玉女下凡間察看,破碎的鏡片是否傷及生靈。誰知由于長江中下游淤泥聚集,因此,鏡子摔破了卻沒有碎,而化成了一池碧水,這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東湖;鏡框摔成了數截,化成了座座山峰,也就是現在環繞著東湖34座山峰。
觀音還不放心,停留在湖南岸的一座山峰上,準備仔細察看掉下的玉鏡是否會給人間帶來什么疾苦。發現玉鏡掉下沒造成什么災難后,才安心繼續趕路。而從此后,人們就把觀音落駕的山峰稱為“落駕山”,后因落駕與羅家的音相近,而武漢人又喜用姓氏給地方命名,因此,一段時間,這座山峰又叫羅家山。
東湖不僅是游覽的'佳處,也是小有名氣的消暑勝地,僅就6—8月份的平均氣溫而言,東湖均比武漢市區低3°c左右。
因此,近年來,東湖每年開始舉辦夏日風情節,推出如東湖沙雕節、沙灘異域風情表演等一系列的消暑娛樂活動,游客可以在東湖暢游,觀看表演,享受休閑,在清涼的湖水中愉快地度過炎炎夏日。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
清朝咸豐年間,有個叫陳路的人是戲班的武生。這天晚上,陳路回家拿換洗的衣裳,路上忽然聽見街坊麥粒和他姐姐秋香的哭聲,陳路便過去詢問情況。麥粒邊哭邊說:“蔣貴和都快把我們逼死了……”蔣貴和是當地的財主,也是麥粒的表親,見錢眼開,六親不認。麥粒爹跟蔣貴和借過三十兩銀子,說好今年秋后還,可還沒到日子蔣貴和就要賬來了。麥粒東拼西湊把錢還了,可蔣貴和不干,非讓他再還六十兩,不然就拉牛扒房讓秋香頂債。陳路聽完就火了:“這不是欺負人嘛!
錢莊票號也沒這么大利呀!告他去,我給你寫狀子。”麥粒傷心地說:“告什么,到縣衙就得栽!蔣貴和在借據上做了手腳,我爹借三十兩他寫的.是六十兩。爹又不識字,就在上面按了手印……”陳路一聽泄了氣,私憑文書官憑印,借據在人家手里,到哪打官司都贏不了!麥粒愁眉苦臉地說:“這么多拿什么還呀?”
陳路說:“不還他就利滾利,到時候更不好受!”麥粒也不哭了,拿刀就想去拼命。陳路趕緊把他攔住:“刀把子在人家手里,你找人家拼命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嘛!蔣貴和狡猾多詐,衙門有人,你根本斗不過他。”麥粒聽了,眼淚又流了下來。陳路讓他哭得心里酸溜溜的,很不好受。那年,票匪到陳家綁票,麥粒父子以死相拼,他媳婦翠平才幸免于難,眼下人家遇到困難怎么也不能袖手旁觀呀!
想到這兒,他勸麥粒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甭著急,我幫你湊錢還他!”麥粒連忙道謝,陳路說:“謝什么,應該的,你們快燒火做飯吧,我去想轍。”待第二天從外地演出回來,陳路將此事對媳婦一說,翠平就發愁了,這么多銀子怎么湊呀?陳家人多地少,日子緊緊巴巴,陳路唱戲又不怎么掙錢。陳路說:“先看看能湊多少,不夠再想主意!”翠平聽了,翻箱倒柜趕緊找銀子,可是湊了半天也沒湊多少。陳路愁得唉聲嘆氣,大話說出去了,拿不出銀子這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嘛!翠平說:“活人還叫尿憋死呀?沒錢賣東西!”陳路心里一亮,馬上想到了媳婦的金簪。金簪是翠平姥姥的姥姥傳下來的,翠平愛不釋手,壓根兒沒讓它離過身。陳路笑嘻嘻地說:“賣東西倒是好主意,就怕你不愿意!”翠平一聽就明白了,拔下金簪說:“都快出人命了,我還有什么不愿意的,把它賣了幫麥粒吧!”
陳路十分高興,轉天起了個大早到通州賣金簪去了。通州有家金店,陳路有熟人,到那賣不但挨不了騙,還能賣個好價錢。天蒙蒙亮時,陳路經過一片樹林,樹林很大,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突然,林子深處傳出呼救聲。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經常有人遭劫。陳路估計那人遇到了劫匪,趕緊撿起一根棍子跑了過去。走近一看,樹上捆著一個男人,三十多歲,尖下頦小胡子,黑色褲褂戴著瓜皮帽。地上有個捎馬子,東西扔得到處都是,有賬本算盤,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四周空蕩蕩的連人影都沒有,劫道的把錢和東西搶走了,只剩一個人了。瓜皮帽一看陳路拿著棍跑過來,慌忙央求說:“行行好,趕緊救救我吧!”陳路安慰說:“別急,我這就救你!”陳路急忙跑到跟前放下棍子,給他解繩子。繩子拴得都是死扣,不好解,陳路把指甲都扣壞了才給他解開。
瓜皮帽甩掉繩子,抖抖身子,只見金光一閃,陳路不由得一驚,一眨眼的工夫人咋沒了?突然,陳路身后響起瓜皮帽的笑聲。陳路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問他為何發笑。瓜皮帽說:“好不容易把你糊弄到手了,能不高興嗎?”陳路聽了,這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陳路十分氣憤:“我和你無冤無仇,你為什么要騙我?”瓜皮帽說:“你還說和我無冤無仇?都是因為你,我的元氣損傷大半,現在我要吃了你補充元氣!”陳路氣得眼都紅了:“蠻橫無理的東西,我非好好教訓教訓你不可!”瓜皮帽哈哈大笑:“簡直是螳臂當車,就憑你還想教訓我?”一晃身子變得又高又大,惡狠狠地說,“老老實實讓吃了,否則把你撕碎!”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3
明朝嘉靖年間,賓州鎮出了個神童,名叫蒙大賚,他自小讀書過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詩聯,他自是來者不拒,對答如流。當地名人墨客,沒有一個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后來大家送他一個“才子”的稱號。
蒙大賚長大之后,憑借自己的文采入朝為官。他雖為文官,卻文武兼備,謀事有績,戍邊有功,屢次加官晉爵,頗受皇上重用。
話說恰逢皇后十月懷胎,誰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見小孩兒降生。這可把皇上急壞了,御醫也是束手無策,想不出解決的辦法來。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國師入宮為皇后占卜。國師掐指一算,不由得皺起了眉頭,皇帝急忙問緣由。國師一躬到地,回答說:“陛下,恕臣直言,皇后遲遲不產太子,是因為沒有文曲星從門前走過。”皇上忙問:“那文曲星何在?”國師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為官。”皇上一聽,樂了,既已是臣下,那干脆下旨召齊文武百官,讓他們一一走過皇后門前就是了。話說當時蒙大賚前一晚吃壞了東西,正鬧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著,唯獨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員都從皇后門前走過,仍不見小孩兒降生。正奇怪,蒙大賚突然慌慌張張跑過來,當他一走到皇后門口,就聽皇后房里有小孩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頓時,龍顏大悅,皇帝一高興,當即就拜蒙大賚為“國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
蒙大賚被封為國舅以后,自然與皇后以兄妹相稱。皇后感激蒙大賚的恩情,因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賚當成了自己的親哥哥一樣看待,平日里兄妹兩個人親密無間,舉止也像家人那樣隨便,談笑風生。這樣一來,就有人嫉妒蒙大賚,說他與皇后舉止輕浮,盡是流言飛語。這話傳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也非常懷疑,但苦無證據,也只好作罷。
太子稍稍長大一點,會走路說話了,蒙大賚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賚的房里看見床上有一把美麗的紙扇,非常喜歡,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里帶回了皇宮。小孩子心性,一會兒不新鮮了就不喜歡了,玩夠了隨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后的床上。碰巧這時,皇帝來皇后宮中,一眼就看見皇后床上有一把蒙大賚常用的紙扇,頓時怒火中燒,立即派人暗中調查蒙大賚與皇后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賚的人,便幸災樂禍、添油加醋地編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于殿堂,裝作公議大事,順便提及官員功過。最后,皇上故意給每個官員發一個柑子,以示慰藉,唯獨蒙大賚得到的是一個被剝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讒言的人趁機說蒙大賚犯了剝皮之罪。蒙大賚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索性打好行李,棄官而去,臨走前他在自家墻上寫了一聯:
水清石自現
鶴飛鳥知音
蒙大賚棄官而去后,皇上知道了,便親自來到蒙大賚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見墻上有一副對聯,看完之后恍然大悟,潸然淚下,后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讓人永不再提有關蒙大賚的事。
蒙大賚離開京城之后,改名換姓,隱居在江南一個縉紳家當了一名私塾老師。這個東家在當地很有名望,開設有大館小館,匿名隱姓的蒙大賚自愿當一名小館老師。落難所迫,他衣著粗俗,平日里沉默寡言,所以大館小館的老師們都瞧不起他,經常欺負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趕走。
這一天,一名大館的老師找到了借口,說蒙大賚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膽敢修改大館學生的文章,說蒙大賚有意拆他們的臺,于是硬要蒙大賚同他們比試對聯,若是比不過,就馬上滾蛋。蒙大賚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時氣不過便答應奉陪到底。在眾目睽睽之下,大館老師看著蒙大賚,琢磨出一道上聯:
竹筍尖尖,烏鴉偏來尖峰企
蒙大賚隨口答道:
荒茅利利,黃峰專照利邊行
大館老師不甘示弱,接著又出一聯;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誰是摘星子
蒙大賚想也沒多想,答道: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我為探花郎
雙方如此斗了幾個回合,把大館老師累得是氣喘吁吁,而蒙大賚則對答如流,毫不費力。最后,大館老師實在是想不出什么好上聯了,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來欺負蒙大賚了。
過了幾個月,東家舉辦壽宴,地方上大小官員、文武舉人都請了來。蒙大賚心里想:東家瞧不起我,這里的老師也盛氣凌人,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機會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壽宴那天,正當賓客駕臨時,蒙大賚悄悄將皇帝賜給他的那雙太師靴擱放在東家大院的門口。那些官員學士、文武舉人見了此靴,肅然起敬,立即在那雙靴前跪下。其余眾人莫名其妙,有的驚訝,有的議論,場面頓時混亂起來。這時,只見一個穿著朝服、頭戴烏紗的人從小館里走出來,走到那雙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雙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們才起身。其中有一個客人一眼就認出那個穿靴的人,正是當朝國舅蒙大賚,連忙上前拜見,驚喜交加地說:“原來國舅隱居在此,如今皇上派欽差四處探聽,召國舅你回朝呢。”
蒙大賚說:“皇上不能再見到我嘍!讓他到閻羅殿去找我吧。”說罷,獨自回到小館學堂去了。東家縉紳得知國舅隱居本府,驚恐萬狀,馬上跑到蒙大賚面前跪拜,叩求恕罪,說:“卑職有目不識泰山,罪該萬死!萬望國舅海涵!”蒙大賚出口成聯說:
龍游淺水遭蝦虐
虎下平原被犬欺
縉紳立即派人專程報京。皇帝得知國舅隱居江南,當即御駕親臨,火速來到蒙大賚隱居的地方。可惜遲到了一步——蒙大賚在皇帝到達之前的凌晨吞金自盡了。皇帝只見到了蒙大賚的尸體,自然是追悔莫及。為了給蒙大賚恢復名譽,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賚。
祭奠蒙大賚完畢,皇上金口下圣旨:要把蒙大賚的靈柩抬回賓州安葬。一路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抬杠在哪里斷,就在哪里安葬。說來蒙大賚還有點福氣,萬里送靈柩,跨越萬水千山,回到迢迢萬里外的故鄉,那臺杠早不斷晚不斷,正好在賓州蘆圩西北角的小坡上應聲折斷了,于是就在哪里挖冢壘墳,安葬了蒙大賚。
現在,蒙大賚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蒙姓的后代子孫還為其掛紙掃墓,以示紀念。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4
永康民間故事人物:胡公的傳說
紅面胡公的由來胡公名則,字子正,雖然祖居永康胡庫,卻不出生在胡庫。他的母親因家貧難以度日,大肚彭天(方言)流浪街頭,靠乞討為生。有一天,她來到縉云靜鶴,忽覺肚子疼痛起來。那時剛好是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的時節。她就拖著沉重的步伐,艱難地來到靜鶴村邊的涼亭上。剛剛坐定,胡公就呱呱墜地了。無奈胡公母親,人在異鄉,舉目無親。她只好自己做洗娘,剪去臍帶,就把他抱到村邊的那口池塘上洗起浴來。說也奇怪,三洗兩洗,塘水變成溫湯,紅水染紅了半口塘。不知不覺連胡公的面孔也染紅了。據那里的老人講,村邊的那口塘,為了紀念胡公,塘里的水到現在還是半口紅、半口清。胡公出生那天,是農歷八月十三。因此,永康村村落落都要在這一天迎羅漢、上方巖,表示紀念。
胡公得妻
到過方巖的人都知道,胡公身邊還塑著個女人,她就是胡公的老婆田氏。據說胡公當日成佛,還是田氏幫的忙。
有一天,胡公來到城里辦事,走過一片水田時,忽聽到有個女人在喊:“胡公救我命,胡公救我命。”胡公忙停下腳步朝四下里看,卻沒有半點人影。心里疑惑了一陣,就要邁步時,那聲音又從水田里傳來。胡公覺得奇怪,就脫下鞋襪走進水田去找。找來找去,只瞧見一只渾身雪白的田雞(青蛙)。胡公越看越愛,就把它捉了,帶著進城。等到他城里辦好事情回家時,天色已晚了。胡公把帶在身上的田雞拿出來,放在手上反復地玩。正玩著,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田雞“撲”的一下子從胡公的'手上跳下地,呱呱地叫了一陣,就變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兩眼直直地盯著胡公笑。
胡公心里好高興,當夜就和她成了親。由于她是田雞變的,所以就稱她為田氏。其實,這田氏是天上的仙女,她愛慕胡公人好,特地下凡來助他成佛。在田氏的幫助下,胡公后來果然成了佛,在永康方巖受香火。
胡公選名山
胡公死后,升了天,被玉皇大帝封作神,讓他在金華八縣選名山,塑金身,享受人間煙火。
胡公下凡回故鄉,在金華八縣選名山。選來選去,最后選了兩處:一處是東陽的三都,山好、水好、洞也好,只是缺座天門;一處是永康方巖,天門、百步峻生得奇,可惜洞太小。到底選哪一處呢?胡公只好回天討主意。
玉皇大帝也為難,還是太白金星主意多,他叫三都的山神造天門,方巖的山神挖石洞,雞叫為號,哪里先完工就選哪里。
誰知方巖山神鬼主意多,他想:挖石洞費力又費時,定比不過,不如先把胡公金身塑一尊,到時不怕他不來住。三都山神性老實,馬上動手運石塊疊天門,邊運邊疊,干得很起勁。
雞叫了,方巖山神已將胡公金身塑好了。三都的天門呢?還欠兩塊石頭。胡公無法,只好到方巖長住了。所以,直到如今,永康方巖還是有巖無洞。東陽三都則有洞無門。當初三都的天門只疊了三層巖石,所以人們又稱三都為三層巖。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5
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都是民間文學研究的內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區別還是很大的。
從概念上看,民間故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民間故事包括傳說,因為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是口頭創作中所有敘事散文作品的稱。
從分類上說,民間傳說分為: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和風物傳說。狹義的民間故事分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和民間笑話。
從特點上來說,內容上,民間傳說的人物傳說是以人物為中心,記敘他們的事跡或經歷,表明人民對他們的評價。如帝王傳說,從秦始皇到光緒,他們或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還有著名作家、藝術家、工匠,及一些傳統的、虛構的人物傳說。這些人物傳說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人物不管存在還是虛構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體的歷史時間、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歷史上確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獻上,還若有其事地記載過。虛構的故事多來自古老的、傳統的民間傳說,千百年來不停流傳,無論有多少異文,其故事的中心情節和中心主人公的命運始終不變。如:干將莫邪傳說、韓憑夫婦傳說、牛郎織女傳說、孟姜女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白蛇傳說等。民間故事里是通稱的人物、廣泛的背景和虛擬的內容,它們的主人公大多沒有確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張三、李四、王五;老頭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長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婦的故事”、“呆女婿、傻兒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間傳說內容廣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種多樣的,而民間故事中則存在著人物類型化。在民間故事中儲存著各種不同類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倉、阿古登巴、杜老幺等。這是各民族、各地區機智人物的代表,幾乎成了當地所有機智人物的通稱。
傳說的講述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民間故事的開頭一般會用一些相對固定的語句,如:“很久很久以前·······”、“從前······”這是因為民間故事沒有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民間傳說是有著事實基礎的;民間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間故事的生命。
民間傳說與歷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傳說是民眾的.歷史情感需要得到公開的表露抒發,傳說中寄寓著人民群眾對各類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評價,鮮明地體現著民眾的歷史感情。傳說所及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傳說有時講的生動會讓人有種錯覺,誤認為是歷史,所以傳說一般都具有某種確定的歷史性因素,是“民眾口傳的歷史”,帶有極強的個體感情色彩。如《楊家將》的傳說,不清楚歷史的就會把這個傳說當成歷史真實了。傳說中楊延昭的兒子是楊宗保,楊宗保的兒子是楊文廣,而《宋史》記載中,楊延昭的兒子是楊文廣,沒有楊宗保這個人。而生活中我們拿后者來講,會被大家笑話搞錯了。楊家將被塑造成一門忠烈,表達的是民眾的感情,但不能同歷史等同。
幻想,在民間故事中站著很重要的地位。神話、傳說、童話中有很濃厚的幻想自不必說,就是在寓言、笑話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樣存在著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與國王的故事。在社會意義上,民間傳說的創作動因是百姓的一種情感的表達。鐘山川之靈秀,賦造物以神韻,依物取形,隨類賦彩,這是傳說創作的一般規律。它的產生和流傳靠著共同的民俗信仰,這些傳說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礎上形成,又在傳承中強化著民族凝聚力。
民間故有著一股道德的力量,民間故事是人民最初道德的教科書。民間故事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它有許多宣揚人的美德故事,諸如互助友愛、勤勞勇敢、誠實正直,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這些都給孩子以正面積極的引導,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非常有益的。而其中的那些上天入地、千變萬化的故事又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之欲,催發他們的想象才能。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6
黃昏正濃,殘陽似血,天地籠罩在濃暮晚霞之中。
村莊。
茅屋。
小玉依偎在母親懷中,稚嫩的小臉在夕陽下更顯可愛,好奇而愉悅地欣賞這傍晚的美景,不時笑出聲來,說道“好美。”
母親的雙眼注視著自己的孩子,臉上洋溢著幸福,看著孩子在自己呵護下茁壯成長是她最大的心愿。
忽然,高樹上傳來幾聲“呱、呱、呱……”
“唔,母親,好難聽的聲音,討厭的.鳥兒。”
“呵呵,孩子那是烏鴉。人們相傳,烏鴉是不吉利的,每有鴉叫,必有人亡,它們是死亡的預告者。”
“死亡?”
”死亡就是睡覺,只是這一睡不再醒來而已,沒有什么可怕的。”
當夜村中有老嫗逝。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7
陽春三月,草青風暖,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京城里被寒冬拘禁了三個多月的人們像開鎖猴一樣,紛紛擁出城墻外,到廣闊的郊區游玩散心去了。
在游人中有三個年輕人,帶著仆人,騎著高頭大馬,專奔著人少的地方走。他們三人似乎對景色并不那么在意,只是享受著騎馬踏春的樂趣而已。三人中看起來最年少的那個伸了個懶腰:“前面就進通州了,咱們這趟出來得可不近啊。”最年長的那個說:“我說去登香山,二弟偏要來這地方,老三也不攔著。通州有什么好玩的,難得清閑一天,就光看草和樹啊。”中間那個笑了笑:“在京城里看人還沒看夠啊,我就是想著去人越少的地方越好。何況春光普照,哪里不是春,哪里沒有青,非去人堆里湊什么熱鬧。”
正說著,老三眼前一亮:“快看,前面有片桃花林子,沒想到這地方還能看見桃花,真是不容易。”老二一笑說道:“大哥,怎么樣,誰說人少的地方就沒有好景色,走,看看去。”
三人策馬向前,快到桃花林時忽然都站住了,因為他們聽見了一陣清亮曼妙的歌聲,猶如黃鶯出谷,乳燕啼林,唱的是溫庭筠的《浣溪沙》,三兄弟不禁都聽呆了,縱馬再向里看時,桃花林中有一處庭院,雖然是草庵柴扉,但是整潔寬敞,透過木柵欄,能看見一個少女正在庭院中翩翩起舞,這一看不要緊,三人都看呆了,那少女不但歌好舞好,人也長得俊俏美麗,眼看歌舞將盡,老三第一個忍不住大喊一聲:“好!”
這一聲喝彩驚得那歌舞的`少女一抬頭,見是三個年輕公子,頓時羞得滿臉通紅,一扭頭就跑進了屋子里。
緊接著,屋里走出一個老人,須發斑白,精神健旺,見門前是三個騎馬攜奴的貴公子,趕緊鞠躬行禮:“這里地處偏僻,人跡罕至,不料竟會有貴客前來,怠慢了。”三人一起下馬還禮,問起剛才在院中起舞的少女,老人微微一笑:“山野村夫,本來也沒那么多規矩,既然有緣相見,見見面怕什么。鶯兒,倒幾杯茶來。”屋里答應一聲,剛才那個歌舞的少女托著一個茶盤,倒了幾杯茶出來了。三人接茶道謝,那少女只是微笑不語。
老三心直口快:“老丈,實話說,你這里地處京郊,小姐如此人才品貌,你就不怕無賴惡少上門攪擾?”老人微微一笑:“實不相瞞,我年輕時行走江湖,也有些武藝在身。我一生未娶,這孩子原是撿來的,從小行走江湖時也教她些防身之術。何況這里雖是京郊,畢竟是天子腳下,太平盛世,附近又沒有山賊土匪,幾個無賴有什么可怕的。”
老二眼睛一亮:“想不到還是位會功夫的姑娘,難怪看剛才的舞姿輕盈中帶著剛健。”老大搖著紙扇笑道:“我這二弟生性好武,不知令愛可曾許配人家?”
老二頓時臉色發紅:“大哥,當著人家姑娘的面,你胡說什么。”老人還未開口,老三已經著急了:“小姐,別聽他們瞎說,能否賞臉再歌舞一曲?”
女孩便看那老人,老人笑著說:“既然他們愛看,就再舞一個吧。咱們行走江湖時,那么多人都不怕看,還在乎這幾個人了?”
姑娘于是又跳了起來,果然舞姿輕盈曼妙,又充滿力量感,十分獨特美妙。三人看得如癡如醉,老大輕聲對老二說:“二弟,覺得如何,用不用大哥幫你做媒?”老二臉一紅,不說話,老三歪頭看看他們倆,笑著沒說話。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8
話說古徽州有個偏遠的村子,叫芽窩子莊。這芽窩子莊坐落在一個山坳里,交通極為不便。出山的路被一條小河攔住,小河雖是不大,但河水湍急,河上只有一條搖搖欲墜的獨木橋,每年山洪暴發時,獨木橋便會被洪水摧毀。這條河給芽窩子莊村民的出行帶來很多麻煩。
芽窩子莊所依著的齊云山海拔很高,終年煙云繚繞。傳說齊云山是一座仙山,山中藏著不少黃金,這些黃金被仙氣點染,都活了過來,經常會幻化成為各種動物在山中漫步,如果能捉到這些動物,它們便會變回金子,那就發大財了。當然這只是傳說,芽窩子莊的村民祖祖輩輩誰也沒見過幻化成金的動物。
芽窩子莊里住著一個叫陶鐵的年輕人,與體弱多病的老母親相依為命。陶鐵已年近三旬,可還是找不到媳婦,不僅因為家境貧寒,也因為他有些懶惰,村里的姑娘沒有愿意嫁給他的。這天,陶鐵上齊云山打柴,打著打著便覺得累了,靠著柴堆就睡了一覺,醒來時天色已晚。看著自己身后那一小捆柴火,陶鐵嘆了口氣,背上柴準備回去,忽然,他看見前方的灌木叢里有一只通體金黃的母雞帶著一群黃燦燦的小雞在覓食,陶鐵心中納悶:這里離村子很遠,怎么會有家雞跑到這兒來?而且這樣金黃的雞群村子中也是從沒見過啊!
正詫異,陶鐵猛地想起齊云山的傳說。他抑制住心中的狂喜,躡手躡腳地靠近了雞群,這時母雞發現了他,帶著小雞朝灌木叢深處逃去,陶鐵情急之下,也不顧灌木傷人,縱身撲向落在最后的一只小雞,盡管被灌木劃出了一臉的口子,那只小雞還是被他牢牢地握在了手中,陶鐵感覺到手中的小雞沉甸甸的,而且立即變成了一塊硬實的東西。還沒等陶鐵細看手中的寶物,那只母雞忽然撲了過來,沖著陶鐵抓小雞的手狠狠地啄了一口,陶鐵頓時感覺手背一陣劇痛,即使如此,他仍然沒有放開手中的金塊,反而站起來去撲那只母雞,母雞連飛帶竄很快逃得無影無蹤。
此時,陶鐵慢慢地將手掌松開一條小縫,他看見了黃澄澄的金子露了出來。陶鐵幾乎是跳著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家之后,還來不及跟母親一起高興,他發現手背被母雞啄的地方已經腫了起來,疼痛難耐。第二天一早,陶鐵揣著金子跑到十幾里外的鎮子。的傷口已經開始發黑潰爛,他想趕緊去醫館看看,也想把手中的金子兌換成散碎的銀兩。到了醫館,陶鐵還想以后到齊云山去捉那只母雞,便沒有說出實情,只是說自己被毒蟲咬了一口。那些醫館的小徒弟們看了半天不明就里,最后把后院喝茶的老醫師請了出來。老醫師反復看了看,叫道:“哎呀,你這是中了金疾!”老醫師趕忙問陶鐵究竟是怎么回事,陶鐵見已被看穿,只得和盤托出。
老醫師替陶鐵清洗了傷口,又開了藥方。陶鐵去錢莊兌換了金子,跑回來抓藥,伙計對著方子抓完藥后,扒拉著算盤,說了一句:“三十二兩銀子!”陶鐵一下子呆了,這正好是他在錢莊兌換的數目。他趕緊去問老醫師為什么這么貴,老醫師說:“你中的是金疾,用藥自然非同一般,光是那犀黃一味藥便值二十多兩白銀,也是你命不該絕,這藥材是我當年給一家大戶人家治病時偷偷藏下的,否則這天然犀黃你上哪去找啊!”
陶鐵感到分外郁悶,又心有不甘,抓藥的時候讓伙計把那每味藥材的分量稍稍減了一些,這樣他給自己剩了五錢銀子。來到街上,他想用這五錢銀子給自己買點東西,可是擔心手背的`傷勢治不好還要再來買藥,只得忍住了。陶鐵雖然懶,卻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最后只買了一份母親最愛吃的桂花云片糕帶了回去。
陶鐵回到家中,煎好藥之后服下,疼痛頓消,傷口也開始愈合。沒想到過了兩天,傷口又惡化了。陶鐵趕緊來到鎮上找老醫師求救,老醫師數落了他一通,要伙計按照藥方把上次所減少的分量重新給他抓一副,陶鐵對老醫師說:“我的五錢銀子,只買了一份桂花糕孝敬母親了,剩下的都在這里了。”老醫師見他孝順,就把藥給他了。陶鐵吃完這次抓的藥,傷口才徹底痊愈。
這件事通過醫館傳遍了整個鎮子,又傳遍了整個芽窩子莊。于是鎮上和芽窩子莊的人紛紛趕往齊云山,去尋找那幻化為雞的黃金。人是去了一撥又一撥,卻連雞的影子也沒看見,陶鐵也跑了無數趟,也是毫無收獲。這股淘金的熱潮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終于平息了下來。
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年冬天,陶鐵的母親又生病了。這次病得還非常厲害,家中窮得根本沒有看病的錢,可把陶鐵急壞了。他幾乎跑遍了整個村子,也沒湊夠就醫的錢。陶鐵抱著母親大哭:“媽媽,都怪孩兒懶惰,現在連給你看病的錢也沒有掙到啊,孩兒無能啊!”哭著哭著,陶鐵猛然想起上次捉雞的事,也不管天已擦黑,拿上柴刀就出門了。
不知走了多久,陶鐵已經到了齊云山深處。天已經很黑了,好在天空掛著一輪滿月,借著月光行走倒不是太困難。陶鐵走累了,靠在樹下休息,忽然聽到樹叢沙沙作響,探身去看,頓時嚇得他魂飛魄散,朦朧的月光下一條比人腿還粗的金鱗巨蟒正悠閑地游弋著。陶鐵腿都軟了,趴在那里一動也不敢動,巨蟒卻慢慢地向他的藏身之處滑了過來,陶鐵眼看藏不住了,鼓起勇氣拔腿就跑,沒想到那巨蟒看到突然出現的陶鐵也嚇得不輕,趕緊掉頭逃竄。電光火石之間,陶鐵恍然省悟,拔出柴刀朝那條金鱗巨蟒追去,巨蟒速度極快,眼看追不上了,陶鐵急中生智,將手中柴刀擲出,正斬在巨蟒的尾尖上,巨逃蟒跑了,卻留下了被砍斷的一小段金黃色的尾巴,在月光下熠熠生輝,陶鐵過去撿起來一看,果然是一塊赤金。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9
明朝嘉靖年間,仰韶文化遺址仰韶村有個王秀才名叫王浩文,父親早喪,和母親靠種幾畝薄田相依為命。王母王氏為了讓孩子讀書,早貪黑,忙種忙收,什么也不讓兒子操心,一門心思讓兒子專心讀書,將來進京趕考,好弄個一官半職光祖耀宗。浩文不負母望,十年寒窗,學得滿腹經綸,童試考上了秀才,鄉試又中了舉人。可王母并不滿足,他的目標是——要孩子當狀元,浩文只好應允母親進京趕考,可連考五年,都是名落孫山,浩文著實心灰意冷,不愿再進京。
這一年,科舉考試又將開始,王母也早已看到孩子浩文心灰意冷的樣子,可她還是不死心,總想讓兒子再試試。于是,便把浩文叫道跟前說道:“文兒,今年還是再去試一次吧!常言道:功夫不負有心人,蒼天還拍鐵石心!還是再試試吧!”浩文看著滿頭白發的慈母,忍不住一陣陣內心酸痛,他不愿違背母意,更不想讓母親生氣,只得又收拾行裝,拜別母親,再次進京。
這天,浩文走到太行山下,抬頭看看天空,太陽已經偏西,心想:這么早就歇腳也太耽誤時間,還是抓緊翻山的好,于是匆匆抄近路,一頭扎進大山,浩文在山里一個人匆匆的走著,茂密的荊棘和蒿草覆蓋著彎彎曲曲山間小道,路旁一棵棵滿樹的紅葉灌木樹枝交叉著把天空遮蓋的嚴嚴實實,西下的陽光照射著紅葉,路面上反射著血一般的點點紅光,每走一步都讓人心里發憷,可浩文趕路心切,盡管心里發憷,依然快速趕路。太陽漸漸地落下了山,天色越來越暗,忽然,嗖嗖的西北風刮了起來,呼嘯著搖曳著山坡上的樹木、草叢、荊棘、剎那間,紅葉噼里啪啦的滿山飛舞,浩文慌了,心想:“如果天黑再出不了山,萬一碰上野獸,自己的性命搭上不說,家中的老母何人照看?”于是,大踏步的想走出山來,可走了半天,怎么又走回了老路,他感覺不妙,心中暗道:莫非自己迷失了方向?他鼓了鼓勇氣,壯了壯膽量,下意識地繼續前進,結果又轉了回來,這一會,他真的感到了自己是徹底迷失了方向。他抬頭看看天色,太陽早已落下了山去,星星已經布滿天空,他害怕了,急得一屁股坐在石板上放聲大哭起來。
浩文正哭著,忽聽一老者問道:“孩子,哭什么啊?”浩文忙擦干眼淚抬頭一看,面前站著位白須老翁,黑紅臉膛,滿面慈祥,肩上背著一彎打獵用的.弓箭。
浩文忙起身深施一禮說道:“老伯伯!俺乃進京趕考的舉子,因在山中迷了路,想起家中老母,不由心中難過,讓老伯伯見笑了。”接著急忙拭去淚水。
老翁還了一禮說:“相公,眼看這天已經黑了,你就是出了山,也還得走二十多里夜路才能找到客棧投宿,我家就在前面不遠,相公不如先到我家將就一晚,明早我再送你下山如何?”
浩文一聽,心中暗道:我正愁走投無路,忽然有如此好宿之處,這是上天的有眼啊!于是,忙施禮答謝,便跟老翁而去。
浩文跟著老翁,穿出密林狹路,才感到視野遼闊,他不知道走了多遠,忽然望見山路邊有三間茅屋坐落在一個用木樁和荊條扎著的籬笆院內,心中正盤算:這就是老爺爺的家嗎?
“到了!”老翁一邊說一邊進門喊道:“萍兒!有客人來,快把咱家腌的野味拿出來做幾個好菜,我要和這位相公喝上幾盅。”
話音沒落,茅屋中迎出位大姑娘叫道:“來了!”
浩文隨著一聲清澈如玉般的話語,舉目而望,那姑娘年不過二十歲,生得粉面桃腮,發烏眉秀,十分秀氣。正巧姑娘也兩目望來,忽見爹爹領回一位二十多歲的白面書生,不由得臉紅兩腮,四目巧對,姑娘一抿嘴轉身跑進灶間做飯去了。
不大會兒,飯菜做好擺上了桌,老翁滿上了酒說道:“相公,咱們相逢便是有緣,趕巧那會兒我出去查看逮野獸下的夾子便遇上了你,不知相公家住何處,姓啥名誰,家中可有何人,相公可曾婚配?”
浩文忙起身施禮說:“俺家住澠池仰韶村,姓王名浩文,家中有老母一人,學生今年二十有一,還不曾婚配。”老漢伸手讓浩文坐下又道:“相公以往可曾進京趕過考?”
浩文不好意思地說:“去過幾次了,卻屢試不中,早已心灰意冷,今科若不是老母所勸,我也就今生不想進京了。”
“這么說小相公文章考得不好?”老翁道。
文浩道“不瞞老伯,俺五場文章考得都好,就是殿試回答不合萬歲的意。”
老翁道:“怎么講?”
文浩道:“當今萬歲每次都出些稀奇古怪的題目,可惜我回答都不合他意。”
老翁一仰頭喝干杯中酒說道:“你可還記得題目?說給我聽聽。”
浩文想了想把皇上歷年來給他出的題和自己的答案一一說給老翁。老翁聽浩文說完,哈哈大笑說:“想不到他還是那個德行,就那幾下子,還老愛賣弄。”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0
民國年間,山西省洪洞縣的洛桑鎮外,有座破敗的小寺院,那一帶的人都叫它大佛寺。大佛寺里早沒有了僧人,里面的佛像更是殘缺不全,尤其是大殿上的`如來佛,竟然身首異處,佛頭狼狽地滾落在地上。
那一年,洛桑鎮的鄉下,有個叫呂通的小生意人,到洛桑鎮上去做生意。路過大佛寺時,他順便進去燒香。那年頭兵荒馬亂的,生意人只求外出時平安,呂通也不例外,想進大佛寺祈求平安。到了大佛寺的正殿,呂通一看,如來佛沒頭,不由嘆口氣說:“這佛都保不了自身完全,怎么能保了世人的平安?”他轉身想走,佛也不求了。可走了幾步,看到地上的佛頭,又覺于心不忍,抱起佛頭擦拭干凈,把它端端正正放到佛肩上。左右看看,如來佛也算法像莊嚴了。做完這些,呂通在佛像前拜了拜,也沒說祈求平安的話,就走出了大佛寺。
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洛桑鎮一帶突發大水。呂通正在鄉下的家里睡覺,忽然聽到外面一片慘呼亂叫,原來河壩決堤發大水了。呂通顧不上穿衣服,摸黑開門向外就跑。水已經沖進院子里了,很快就漲到了呂通的腰間,進而淹到了他的脖頸,而且還在向上漲。眼看呂通有沒頂之災,呂通也以為必死無疑時,忽然見一個卷發莊嚴的大佛頭從水中冒出來,把呂通頂離水面。這個大佛頭頂著驚詫極了的呂通,順水漂浮著,無論大水怎么洶涌瘋漲,就是淹沒不了佛頭。
第二天天明時,呂通發現自己竟然坐在一個圓圓的麥秸垛上,是鄉下隨處可見的麥秸垛救了他的命。
大水退后,呂通獨自出資,重修了大佛寺里的如來佛像。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1
有一對古香爐鮮為人知,而古香爐留下的故事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天價當品
清光緒年間,保定城有一家古玩兒典當鋪。當鋪掌柜姓福,四十幾歲年紀,一副俠義心腸,一街人都喊他福爺。福爺的鋪子不大,伙計也只有一個,姓夏。主仆二人每天一大早開鋪,天擦黑兒關鋪,不聲不響,據說卻經常典到大買賣。
這日一大早,福爺剛在當柜前坐定,就見一手抱黑漆木匣的年輕人急匆匆進了當鋪。到了當柜前,年輕人也不多話,抬手將黑漆木匣往福爺面前輕輕一放,打開,便讓福爺看。
福爺一見,也不怠慢,忙起身往黑漆木匣內瞧。只是這一瞧可不要緊,只驚得他“哎呀”一聲,差點喊出聲來。
只見黑漆木匣內,一對古香爐均狀如龜形,通身紅如火炭,尤其那龜背似的紫銅爐蓋竟薄如蟬翼,猛禽走獸雕刻其上,更是栩栩如生……福爺看罷,不由又抬頭細細打量來人,年輕人文凈一張小臉,卻也不失憨厚相。福爺點點頭,只等年輕人喊價。
可年輕人卻并不急著喊價,而是極小心地將一對古香爐從木匣內取出,輕輕往桌上一放,隨后又從褡包內取出兩小塊木炭,嚓嚓幾下點燃。緊接著又見他伸手將一對薄如蟬翼的紫銅爐蓋一一打開,把燃旺的炭火往爐內放。隨著爐蓋輕輕一合,頓時,令人稱絕的一幕出現了。
只見一對古香爐內同時有紫煙冒出,裊裊升騰。福爺跳開幾步,遠遠望去,只見一只古香爐上仿佛有觀世音端坐其上;一只則有彌勒佛微笑其間。紫煙升至兩尺來高,煙氣漸淡,整個當鋪卻香氣撲鼻。夏伙計見了,也直拍手稱奇。而更令人稱奇的是,隨著炭火的旺燃,兩個薄如蟬翼的紫銅爐蓋上,線刻般的猛禽走獸,竟飄然欲動起來……
福爺見了不由激動萬分,確信這對古香爐當屬寶中之寶。不過,福爺畢竟老成持重,不動聲色。他清楚,接下來,該是年輕人開口要價的時候了。
果然,就見年輕人這時才沖福爺一抱拳,坦誠一笑道:“既然專做古玩兒生意,想必福爺定是懂‘古’之人,今日把家中一對祖傳寶物拿來當,并在福爺面前演示一番,其實就想喊個高價。”接著,也不等福爺開口,年輕人又是一聲長嘆,道出實情。
原來年輕人姓王,名云成,城北王家莊人。城北王家莊王家在江南開有綢莊,不想近日遭遇火災,莊上數千萬兩貨物損失殆盡。眼下正急需一大筆銀子前去恢復生意。家中銀兩又不湊手,便想用這對祖傳古香爐,從福爺當鋪當三百萬塊龍洋,前去救急……
王云成顯然怕福爺一口回絕,說完便急巴巴沖福爺望。可萬沒想到,福爺聽完,再一次仔細驗看一遍古香爐,然后一揮手,便讓夏伙計開了三百萬塊龍洋的當票給王云成。
真假難辨
轉眼,議定的當期說到就到。這日,福爺又是剛在當柜前坐定,就見王云成興沖沖贖當來了。
進得當鋪,王云成先沖福爺深施一禮,然后才開口道:“這次福爺可是幫了我們王家一個天大的忙啊。”說著,也把三百萬塊龍洋的當票和一沓銀票輕輕推到了福爺面前。福爺見了,也只呵呵一笑,隨后一擺手,便讓夏伙計取來黑漆木匣,要王云成驗看。王云成也不驗看,又沖福爺一拱手,笑笑道:“福爺,咱們還是點炭火一驗吧。”
說著,也不等福爺點頭,王云成已伸手從褡包中取出木碳,又是“嚓嚓”幾下點燃……不用說,接下來,那難得一見的奇特景觀就要再次出現了。
可不料,等過許久,燃旺的炭火都把那薄如蟬翼的'紫銅爐蓋燒紅了,奇特景觀卻始終不曾出現。王云成又趕忙重試,可幾次試過,一對古香爐就像施了魔法,始終不見那奇特景觀出現。王云成就不由看一眼福爺,很生氣地搖頭道:“這對古香爐恐怕不是我們王家那對吧?”
一聽這話,福爺還沒急,夏伙計卻已急得跳起了腳。存放黑漆木匣的鑰匙一直由他保管,存入密室之后,自己從未動過,況且這黑漆木匣封存完好,怎么轉眼就不是他們王家那對了呢?只急得夏伙計拿過古香爐,又急急驗看起來。
都知道,但凡香爐都是靠燃燒或烤炙香草、香料產生香氣。王家這對雖屬個別,可萬變不離其宗。就算爐內布有機關,也得有地方可布才對。夏伙計顯然也是古玩兒中的行家,手拿放大鏡,沿爐子內外又仔仔細細驗看起來。一切都和當初驗看時一樣,古香爐內除放置炭火的托盤和一層除不去的細炭灰外,再無其它。一時間,夏伙計不由叫苦連天。
福爺也覺難堪,經歷大小典當無數,還從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可事已至此,便也無奈地沖夏伙計擺擺手,接著又慚愧地沖王云成一抱拳道:“既然說香爐不是你們王家那對,按當鋪規矩,我們也只有自認倒霉,再賠你一倍銀子了。”
沒想到,王云成卻不干,他告訴福爺:古香爐是祖傳寶物,代代相傳視若性命,這次拿來當,已屬不孝,若再在自己手中丟失,就屬大不孝。一句話,王云成一定要贖回自家那對會冒煙的古香爐……否則,就要按當銀三倍的銀子賠他。
意外驚喜
福爺一聽,一時進退兩難。一方面他清楚,除了手上這對古香爐,他可再拿不出第二對如此這般的古香爐啊;再一方面,若賠一倍銀子給他,福爺就幾乎要傾其所有,三倍銀子賠他,福爺就只有傾家當產了。無奈之下,福爺一咬牙,他要王云成給他寬限三天,想想辦法。三天期限一到,如果到時再拿不出會冒煙的古香爐,他情愿把當鋪抵押給他。
一見福爺如此說,王云成也不好再堅持說什么,只好點頭同意。
可三天期限眨眼即到,這天一大早,就見王云成急匆匆趕到福爺當鋪。福爺當鋪只有夏伙計在,福爺早在一天前已悄悄離開了保定城。王云成心里就一聲好笑,不用問,福爺這是拿不出會冒煙的古香爐,留下他的當鋪和夏伙計,跑了呀。
王云成也沒客氣,把福爺當鋪劃到自己名下,又交由夏伙計打點,自已只等月月坐吃紅利。
春去冬來,一晃又是三個年,王云成幾乎都把這事給忘了。這天,保定城北王家莊王家卻突然來了一人。只見來人臟如乞丐,空著一只袖筒,半張臉上沒了皮肉,一只眼睛也枯井似的瞎著,看去格外瘆人。
王云成見了,也是大嚇一跳,再細瞅,不認識。可剛想開口,就見來人已用單手很快打開了拎在手中的一只破包袱。瞬間,一只再熟悉不過的黑漆木匣便立刻呈現在王云成眼前。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2
山廟村座落在一個偏僻地方,那里土質差又嚴重缺水靠種地已無法保證生活,年輕男女們都去了城里打工,村里只有老弱病殘留守。前不久鄰村前坡村挖出了好多的寶貝疙瘩恐龍蛋。
消息很快傳出去了,好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返回鄉下挖寶貝。山廟村與前坡最近,山廟村民想前坡村能挖出寶貝蛋,我們村也一定會有的,于是全村也進入暗箱操作,每天起早貪黑好象是在忙著種地,其實大家都在挖蛋,有些年輕人也回來湊熱鬧。
柱子雖然不傻但卻有些呆,他是留守村民中的年輕人。那天柱子抱回一個足球大的圓蛋蛋,說是找回了一個恐龍蛋,消息很快在村里傳開了,好多村民都聚到柱子家一看研究。大家左瞧瞧,圓圓的`象個蛋。右摸摸石頭的,更能說明是個蛋,是個恐龍蛋。
有人報告給了栓子叔。栓子叔是這個村的村長,抗日戰爭時期是游擊隊爆破組的組長,在村里可算是個見多識廣的。栓子叔來了抱起那個“恐龍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轉身“啪”將“恐龍蛋”重重的摔在地上:“你們想恐龍蛋都想瘋了,這哪是什么恐龍蛋,是地雷!是當年游擊隊為打日本鬼子時自制的石頭雷,多虧這是一枚還沒裝炸藥的地雷,否則......。”柱子還是不相信地在那呆呆的望著那個石頭蛋蛋。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3
王大爺七十歲了,孤身一人,他想自己都這個年紀了,不知哪天腿一伸人就走了,還是先安排一下自己的后事吧。于是他買來了殯葬用品,又想到要照張遺像,就找來了照相的師傅。
這天天氣悶熱,沒有一絲風。王大爺平時沒照過相,很緊張,照了幾下,硬是弄出一身汗,可是照片效果還是不太滿意。師傅叫他想想愉快的事情,好好調整一下情緒再拍。王大爺閉上眼睛,努力平穩自己的情緒,心想要是兒子王勇在,自己就不會這么孤單地照相了。他想起兒子小時候頑皮的'樣子,心里很甜蜜,這時忽然吹來一陣涼爽的風,王大爺頓覺神清氣爽,臉上露出了笑容,師傅趕緊抓起了照相機,給王大爺照了張滿意的照片。
幾天后,照片沖洗出來,王大爺幸福地笑著。只是在王大爺的背后,有一個人影若隱若現,手里似乎還拿著一把扇子,像在扇風的樣子。王大爺一看,這不是兒子王勇嗎?難怪照相時忽然吹過一陣涼爽的風,原來是兒子在旁邊給自己打扇呢!
王大爺頓時眼淚直流,他的兒子王勇,早在十五歲那年就病死了。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4
有一個傳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只要你是個中國人就知道一些關于龍的傳說,這是一種民族自豪!
但現在的元宵燈會都有龍,是因為傳說有一年干旱了,老百姓們種不了田,田地都干裂了,求皇上想辦法,百姓們天天跪在太陽下請求老天下雨,這個事情感動了東海龍王,老龍王就上天找云神、風神、雷公讓他們做好相關工作,最后請求雨神降雨。百姓們為了報答東海龍王就為他雕了龍頭,將木凳連成一個金龍,成了活靈活現的龍。從此之后,民間有了一項娛樂活動,就是舞龍。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許多村莊都要舞龍。
龍的表演有兩種,主要是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傳說蛇是小龍,它與龍有很多相似,它們的身體可以彎曲,都是細長的,但有兩點不同,蛇無角,無足,古人稱蛇為蛇龍。
有一座寺廟以龍聞名。據說是白蛇與青蛇的'后代稱為籠子,生肖屬相有一種蛇的說法為“小龍”這些都說明蛇是龍主要的部分。也有重要的融合。
龍的傳說無數,而我們也只用知道一兩個就足夠了。
龍的子孫,龍的傳人,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驕傲!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5
事情已經發生兩天了,我漸漸接受了老公變成了木頭人這個事實,但我想,那肯定只是一種病,我要帶他去看醫生,讓醫生來把我的老公治好。于是,我千辛萬苦地抱著比我高出近二十厘米的木頭老公來到醫院。
在醫院的候診大廳里,很多人拿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他們也許在想,這個女人來看病為什么要帶這么大一個雕塑來呢?這時,一個看上去很和氣的老先生問我道:“姑娘,來看病?”我輕輕地嗯了一下。“哦,可是你來看病為什么要帶這么大一個雕塑呢?”老先生問道。我苦笑了一下:“因為我就是來給他看病的,他是我老公,我老公兩天前還是個大活人,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咝……”我聽到老先生倒吸了一口涼氣,然后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你說你帶著‘它’來看病?可是‘它’是一個木頭人!那么,你打算帶他看什么科呢?如果‘它’真是你老公變的,我覺得你不能帶他看醫生,而是應該找個高僧給他看一下。”我知道,他肯定是把我當成神經病了。但他也確實提醒了我,是啊,老公是因為我的一句話就變成了木頭人,那我確實不應該帶他看醫生,而是應該找個得道高僧問一下。
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后,我立馬離開了醫院來到了歸元寺。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6
凌府上下都很震驚,不明白又聾又啞的初夏,何來一身勇氣,在歹徒刺向大少爺時,以身抵擋,拼命相護?凌府祭祖的車馬隊,是在一處較偏僻處,被歹徒劫持的,有機靈的家丁縱身飛馬出去報官。官兵趕至,劫匪逃竄。
倒在血泊中的箐兒,欣慰地笑著,只要卓煥無事,什么都好。卓煥也很震動,他俯身下去,想要抱起這個以命相護的啞仆。箐兒抓著他的手,知道自己將要永遠失去他了,不甘心,用自己紅艷艷的'手指,在卓煥的掌心,吃力地,一筆一畫,寫著“箐”字,只可惜,只差一筆,她的手就永遠地垂下了,再也無力舉起。
卓煥心內一凜,怨不得,往日種種,有了印證。他知道,他第二次失去箐兒了……椎心之痛,無以復加,唯撫尸大慟,仰天長哭。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山清水秀的郊外,兩座墳塋并肩而立,墓碑上的字跡竟一模一樣:愛妻席箐兒之墓。一個白衫男子,負手而立,踽踽獨行,徘徊于墓前,一陣微風吹過,隱約能聽到他吟哦有詞:唯思難忘,梁祝之情,白衣少年,如影隨形;一夕禍至,石破天驚,相思繾綣,欲寄無憑;碧落黃泉,何處倩影,滿目所及,竹葉青青……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7
北魏孝文帝時期,邊關定州經常發生騷亂,急需一位得力干將去鎮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認為趙黑是最佳人選。于是,他找來趙黑一起用餐,說了自己的心思。趙黑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是個苦差事,因為平定騷亂,絕非易事。于是,他推辭說:“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難以勝任。”
說話間,廚子送來一道熱菜。不巧的`是,剛好一只蒼蠅掉進菜里。廚子頓時嚇得臉色蒼白,大氣都不敢出。孝文帝并沒責備廚子,只是微微一笑,用筷子將蒼蠅挑出去,繼續用餐。
不一會兒,廚子又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也許是對剛才的事還心有余悸,廚子的手抖了一下,碗里的熱湯灑到孝文帝的手上。孝文帝被燙得大叫一聲。廚子嚇了個半死,趕緊跪地求饒。誰知,孝文帝摸了摸自己的手,反倒和顏悅色地安慰廚子說:“我沒事,你起來吧。”
這一切都被一旁的趙黑看在眼里。之前還猶豫不決的他,當即向孝文帝表下決心:馬上赴定州任職,一定會守好邊關,平息騷亂。
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魅力。與其用手中的權力去征服,不如學孝文帝用寬容來贏得他人的信任。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8
這天,草原上一只花鹿生產了一小花鹿,不到幾分鐘小花鹿就站立起來,又過了幾分鐘小花鹿便在花鹿媽媽身邊奔奔跳跳著開始撒嬌。
小花鹿覺著自己非常敏捷、機警,自己在這草原上和別的動物比賽奔跑,第一名非自己莫屬。花鹿媽媽邊看著自己的孩子————小花鹿邊注視著草原遠處四周的動靜,以防獅、豹、胡狼、豺、犬等動物對小花鹿的傷害。
這時,一只胡狼發現了這只小花鹿,鉆進草叢里匍匐著悄悄地靠近小花鹿。警惕性很強的花鹿媽媽仰起頭忽然看到了草叢里的胡狼企圖。帶著小花鹿轉身就走。小花鹿還滿不在乎地嬉戲玩耍,以為自己在草原上奔跑得最快,別的動物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把一只胡狼更是不放在眼里。鹿媽媽不斷催促著,小花鹿越是不在乎。胡狼靠近了。小花鹿失去逃跑的時機。虎狼從草叢里竄出來撲倒了小花鹿。小花鹿這才覺著自己不是胡狼的'對手,十分后悔。
在這關節時刻,鹿媽媽拼死冒險從虎狼嘴邊救出了小花鹿。死里逃生的小花鹿這才知道,幼小不知天地厚,親歷方悔生死險。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19
幾千萬年前,猢猻成精變了人。最初,屁股上也像猢猻那樣,長著一根又長又的白色尾巴。隨著人的年紀大了,白色尾巴就一節一節變成黃色。到了十節尾巴全部變成黃色,這個人就要死了。
年長日久,長著尾巴的人慢慢地曉得了這個規律:自己身上的尾巴有九節黃時,自己的壽命不長了。他們想,人一死,眼睛一閉,腳手一直,世上的一切東西也就沒有了。哪怕你有萬貫錢財,也都歸別人。于是就整天吃喝玩樂,等到他十節尾巴全部黃時,財產也就花得精光。
這樣,一年一年又一年,世上的財富慢慢的都被敗光,人的一天比一天貧窮。這件事驚動了土地公公。他上奏到天廷,玉帝聞聽大怒,覺得人間壽命秘密已被泄漏,就立即下旨,派出成千上萬天兵天將下凡,去割掉每個人身上的尾巴。天兵天將下凡到人間,整整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時間,將人間男女老少的.尾巴,都沿脊梁骨根部,一刀斬斷,回天庭交差。
從此,世上所有人的身上都沒有尾巴了,生出來的兒女也沒有長尾巴了,人們對自己壽命的長短都不能預估,只是一心想著能在世上多活幾年。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0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里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莊 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游玩。等他們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沖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么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后,人們就每逢夏歷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1
1928年初秋的一天傍晚,熱河都統湯玉麟邀請四喜班的演員到他府里唱堂會。在《茶瓶記》中扮演丫鬟春紅的`演員生得十分俏麗。湯玉麟一眼就看上了她,并在散戲后將她強行留下陪酒,還要收她為九姨太。雖然春紅誓死不從,湯玉麟最后還是讓三姨太把她要去做了丫鬟。幾天后,一位盲人在都統府門旁擺起了卦攤。他時而吹笛,時而敲板,口中念念有詞。幾天下來,攤子就名聲大震。三姨太也想占一卦,于是湯玉麟命人把盲人傳進府里。大家坐定后,三姨太首先報了生辰八字,盲人掐算了一會兒,說道:“聰明忠厚,命中長壽。”湯夫人見此情景,也報了生辰八字,盲人一掐算,說道:“命中循環,先苦后甜。”夫人高興地賞了兩塊大洋。這時又來了一位衣著華貴的老婦人,上前報了八字,盲人眨巴著眼睛說:“無乳不當差,貴子不離懷;一副夫人像,并非是太太!”滿座嘖嘖稱贊,湯玉麟也頻頻點頭。原來這婦人是三少爺的奶媽。
這時,春紅也忍不住,報了生辰八字,那盲人又掐指算了一陣搖頭說:“青春整二八,命中妨東家。”湯玉麟一聽,立刻讓春紅走人。春紅一溜煙兒跑出了都統府。原來,這個盲人是戲班子里的一名老生裝扮的,他是來救春紅脫離苦海的。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2
傳說唐代詩人賀知章、王之渙、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詩朋酒友得以會聚,歡欣之情,自不必說,于是擺下酒宴,暢談酣飲,不知不覺已經天黑。
此時,天空懸掛著一輪玉盤,皎潔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發了詩人們吟詩的興致。
賀知章率先發話:“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興,接不上者……”
王之渙插言:“接不上者,罰酒三杯。”
賀知章搖搖頭,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豈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飲酒!”這個提議,正中各位詩友下懷,齊聲說好。
賀知章歲數最大,當然由他出首句,只見他輕捋胡須,微舒闊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輪圓月似金樽。”吟完,就給自己斟滿一杯酒。
王之渙看著杯中晃動的圓月,心頭一亮,脫口吟道:“金樽斟滿月滿輪。”吟完,也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酒。
下面本來輪到李白,誰知杜甫詩情洋溢已難自抑,加之年少好強,也不管什么順序不順序了,便搶著說:“請君聽我吟:‘圓月跌落金樽內。’”吟完,同樣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來,把三位詩友的酒,舉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這才吟出一句:“手舉金樽帶月吞!”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3
乾隆年間,一次乾隆爺帶著大臣和坤、紀曉嵐外出私訪,走進一個小縣城,這個小縣城是臟、亂、差,破爛不堪垃圾滿地。乾隆皇帝問:“這個縣城能治嗎?”紀曉嵐說:“回皇上,能治,沒錢!”在路上走著皇上又問:“這條路能治嗎?”紀曉嵐回答:“回皇上,能治,沒錢!”。
君臣幾人繼續往前走,皇上又指著前面的一條河問:“這條河能治嗎?”紀曉嵐又搶在何坤的'前頭說:“回皇上,能治……,”皇上風趣地學著紀曉嵐說:“能治,沒錢,就會說沒錢,能治沒錢,那還不是治不了嗎,”紀曉嵐說:“皇上,治河有錢。”皇上一聽說:“就道是奇了啊,治別的沒錢,就治河有錢,”紀曉嵐還在一邊煽著風說:“對、對、對,就是治河有錢,”皇上高興的一場手中扇子說:“好,治河有錢,那就治河!”
和坤這時早已是嚇的滿頭大汗,撲通跪在皇上腳下不住的磕頭喊著:“皇上贖罪,奴才罪該萬死!奴才愿意出錢……”皇上一開始愣了一下,后來才醒過勁來,皇上哈哈大笑:“治河,治和,好你個鐵齒銅牙,是在這要錢呢!”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4
話說當年南齊太祖蕭道成是位能文能武的君主,他對書法也有些造詣,平時也愛揮毫潑墨寫上幾筆。自己也有孤芳自賞之感,聽說朝中有位書法名士,姓王名僧虔,在當朝也是數一數二大家名仕。
一日閑來無事太祖提議一定要與王僧虔比試,看看到底誰的書法是上乘。于是讓人把王請進皇宮里來,二人來到大殿之上,早有人準備好紙張筆墨,二人說好都寫楷書一副,只見二人提氣運神握筆勁書。不大的功夫二人寫好了,大家上前觀看。
有人把兩幅字并放到一處,看著都贊口不絕一味叫好!此刻,太祖開口說道:“你們看誰的好啊?”眾人說當然是太祖的好了!太祖又問:“王愛卿,你說我倆的誰的好啊?”此刻,大殿上眾人無語,都把目光投向王僧虔。
只見王僧虔笑道:“為臣的書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書法,皇帝中第一”。眾人聽罷一起叫起好來,太祖也哈哈大笑,對王的回答無話可說。王的回答達到了即不偏低自己,也沒得罪太祖的.目的,這就是答話的藝術學問。
可見,在我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交際之中,對如何應答問題及如何答話,實在是大有學問!這正是:
太祖書法比高低,王僧虔巧岔話題。若知真的準答案,留給后人來解謎。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5
乾隆是個象棋迷,他經常與被清太祖封為“鐵帽子王”的老豫王多鐸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話說“棋找對手,將尋良才”。兩人棋藝相當,不分上下。有時,小豫主受命去宮中與乾隆嬉戲,有時,乾隆干脆去豫王府找小豫王“博弈”。
一次,乾隆與小豫王下棋時,小豫王說:“這次要論輸贏和高低,我若輸了,您可拔掉我府門釘一顆。”乾隆表示同意。小豫王緊接著又提出一個條件:“您要輸了,得給我加一份俸祿,行嗎?”“好!”乾隆高興地答應下來。于是兩人擺開陣式,拼殺激戰起來,最后殺了個五比五平。小豫王對乾隆說:“我輸給您五盤,您拔我五顆門釘,我贏您五盤,您給我加五份俸祿。”皇上是金口玉言,哪能反悔,只好勉強答應下來。小豫王走后,乾隆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贏他五盤只拔去五顆門釘,輸他五盤,卻要給他增添五份俸祿,這不是有欺君之罪嗎?這還了得,但又一尋思,豫王是“鐵帽子王”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為了教訓小豫王的貪婪,乾隆下旨工部將豫王府院墻加高三尺,形同大獄的.院墻一般。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6
春秋時,吳國境內有座高山,山腳下有一對鑄劍的夫妻,男的叫干將,女的叫莫邪。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莫干。干將、莫邪日夜辛勞,千錘百煉,用自己的.心血鑄出了一對削鐵如泥的雌雄寶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就叫“莫邪”。可是這個消息傳到貪婪的吳王耳中,他派人搶走了“莫邪”劍,還把干將給殺了。
莫邪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地把莫干撫養長大,并傳給了他一身好武藝。到了莫干16歲那年,莫邪拿出“干將”劍,淚流滿面的對莫干講述了他父親被害的經過。莫干聽的心如刀絞:“娘,我一定要替爹報仇!”他佩上“干將”劍,拜別母親,上路了。莫干來到姑蘇城,正巧吳王在武場上看人比武。莫干大喝一聲:“暴君,拿首級來!”揮動“干將”劍刺了過去。吳王吃了一驚,急忙抽出“莫邪”劍向莫干拋去。只見兩道白光在空中閃耀,忽然并作了一道白光,從空中筆直飛落下來。青光一閃,吳王的首級滾了下來。
莫干報仇雪恨后,回到家鄉,但是莫邪已經死了。莫干含淚埋葬了母親,并用這套雌雄寶劍來陪葬。后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取名為“莫干山”。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7
有個縣官不大識字。一天坐堂審案,師爺遞給他的狀子上有三個人的'名字:原告郁工來,被告齊卞丟,證人新釜。縣官看了"郁工來"的名字,喊道:"都上來!"三個人聽了,急忙跑到堂前聽候發落。縣官生氣地說:"我喊原告,干啥一起來?"
接著,他看了"齊卞丟"的名字,又喊道:"齊下去!"三人聽了,又急忙退到堂下。縣官更惱火了,說:"喊被告,為啥一齊下去?!"
師爺見狀不敢直說,便打圓場道:"原告名字另有一種念法叫郁工來,不叫"都上來";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齊卞丟,不叫"齊下去"。"
縣官問:"那證人的名字,另一種念法叫啥?"答道:"新釜。"
縣官說:"我估計他是有另一種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親爹"了。"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8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在鄉下做客,孩子們在屋里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說著玩什么游戲。
忽然,小妹妹看見有人在外面干活。“瞧,”小妹妹趕緊報告哥哥,“那人不怕熱嗎?”
“是呀!”哥哥說,“你看他們鋤草鋤得滿頭大汗,汗水都流到地里去了!”
爸爸聽見了,站起來看著窗外。
“孩子們,”爸爸慢慢地說,“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獲,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從早到晚不停地勞動,才能保證秋天有個好收成。他們不是不怕熱,是根本沒時間休息啊!”
小妹妹輕輕地說:“他們真辛苦!”
“是啊,很辛苦呢!”爸爸說,“所以,我們吃飯的時候,要格外珍惜盤子里的'食物。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啊!”
哥哥說:“爸爸,你寫一首詩吧,把這個道理告訴更多的小朋友!”
爸爸笑了,他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詩。沒錯,就是這首《憫農》。
直到現在,我們依然熟悉并喜歡這首詩,因為,我們的心里,也有著同樣的尊重和同情!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29
冬天的早晨,有個母親帶著孩子路過一座大山。孩子站在山頭高興地瞭望著四周,幼稚地說:“媽媽:站在山頂上正好啊!能看到……”
“快下來!快……”母親急忙催促說;
“我看到了山下的村莊、樹木。看到了遠處的大河、梯田,還看到……”天真的孩子把看到的`向媽媽敘述;
“你別說了,媽媽知道。”媽媽大聲說著,連拖帶拉把孩子弄下了山;
“你為什么著急啊?”孩子不解地仰著幼嫩的小臉問;
“山越高大,頂端的風就越狂,就越容易著涼感冒,就越不安全。”母親邊走邊扭頭看著大山的頂峰說;
“這么說低處安全,高處容易著涼感冒……?”孩子不高興地呶起小嘴說;
“對!尤其是冬季,低處涼風吹不到,相對來說也就暖和、保險、安全。高出涼風透骨,有時候大風就能把人刮倒。……”母親看著孩子耐心地說;
“可大人有的到山頂峰去啊!”孩子仰起小臉接著問;
“那只是少數人,你想得病的人多啊!還是健康平安的人多。”母親低頭拉著孩子繼續走著問;
“平安健康的總是人多。”孩子想了想說;
“這就對了!”母親笑了笑說;
“好涼啊!”一陣風吹來,孩子不由打了個寒顫;
“看感冒了吧!”母親拉著孩子加快了步伐;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 30
世界上很多人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感知自己渺小的。
比如崔老師。
崔老師的經歷比較豐富。大學畢業之后,先是在另外一個城市一所全國重點中學當高中語文老師,評了高級之后調動到省城附近的一所國重繼續從事教職。由于教學成績優異,課余也愛對語文教學進行研究,沒幾年,就到了教研室擔任語文教研員。因為自己的實力和踏實的作風,崔老師從教研員又做到了招辦主任的位置。這可是塊肥缺,每年的考試那么多,再加上把關整個小城的中考高考,那里面的利益不待言說。
無論一部分老師把學校說得多么糟糕,其實學校還算社會上的一塊凈土,只要教學成績優異,無論你個性如何,即使你不會討好巴結,也是可以混下來的。
機關則不然,當教學成績無法成為衡量價值的.風向標時,圓融的人際關系和適時適量的與領導親近就成了處世法寶了。崔老師看來不擅長這塊。
沒當多久,崔老師就下來了。下來了之后,正值壯年的他又被拉去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這塊吧,現下比較流行。很多學校都提出"科研興校"的口號,但是在早幾年,教育科研還屬于裝點門面的板塊,說白了,喊你搞教育科研,其實也就是把你閑置了。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民間傳說故事03-14
民間傳說的故事08-09
民間傳說故事20個08-05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15篇(通用)03-11
民間傳說故事通用(15篇)03-14
(合集)民間傳說故事15篇03-15
經典的民間傳說故事(通用16篇)03-28
兄弟的民間傳說09-12
民間傳說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