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閱讀題知識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語文閱讀題大全
語文閱讀題大全1
文藝大眾化的誤讀
賴大仁
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藝大眾化的主張,主要著眼于大眾思想啟蒙和改造國民性。后來毛澤東倡導文藝大眾化,目的也在于喚起民眾。
改革開放初期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文藝運動,也是與新時期的再次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當進入市場經濟和大眾消費時代,文藝大眾化的價值取向就變得更為多樣化了,存在的問題也頗為突出和復雜。
在某些人看來,當今消費時代人們的生活目標不過是在物質生活上追求享樂,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娛樂。于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為滿足人們的娛樂消費需求,“服務大眾”也被具體化為“娛樂大眾”。
在這種價值導向之下,一個時期以來的文藝大眾化,包括某些“大眾化寫作”、影視節目、網絡寫作和媒體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娛樂化”,只要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贏得足夠的銷售量、收視率、點擊率等等,似乎也就實現了它的最大價值。
而一旦將文藝大眾化的價值取向僅僅定位于“娛樂化”,惟“樂”是求,娛樂至上,就有可能導致種種價值偏向:輕則忽視文化娛樂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藝應有的多種功能;重則容易由“娛樂大眾”滑向“取悅大眾”、“迎合大眾”,追逐低級趣味,從而陷入文藝低俗化的誤區。
實際上,當今有些人打著“文藝大眾化”的旗號,背后所追逐的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種種現實利益。為此,一些所謂“大眾化寫作”和影視媒體節目,一味迎合消費市場的低俗需求,不擇手段地制造“娛樂”效果吸引大眾,只要能誘導人們消費,不管是什么題材內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娛樂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論是古代經典還是紅色經典,都可以拿來“戲說”、搞笑乃至“惡搞”。
在這樣的“娛樂化”價值導向中,文藝大眾化的基本精神被嚴重扭曲了。
毫無疑問,文藝大眾化的確應當面向大眾和服務大眾,明確地說,“娛樂大眾”本來沒有什么不好,它也應當是“服務大眾”的題中應有之義。但這里的問題在于:其一,“娛樂大眾”是否可以無原則地取悅和遷就大眾的娛樂消費需求?
作為文藝生產是否可以只遵循“娛樂化”的市場規則而不管精神價值導向?這樣的問題其實不言而喻。其二,“娛樂大眾”是不是當今文藝大眾化的惟一功能和價值取向?
在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娛樂之外,難道就沒有精神世界進一步提升與豐富的需要嗎?在我看來,當今時代的大眾化文藝,除了“娛樂大眾”,還有一個“引領大眾”的問題,因為文化藝術的功能并不僅僅具有娛樂消費的功能,同時還具有精神引領的功能——究竟將大眾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還是低級趣味的方向導引,這并非一個可以忽略不顧的問題。
面向大眾、服務大眾,仍然是當今文藝大眾化應當堅持的方向,但它的價值取向不能僅僅是娛樂大眾,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審美精神的低俗化娛樂去取悅大眾;往更積極的方面說,還應當倡導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價值引領大眾。
1.下列有關“文藝大眾化”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文藝大眾化的價值取向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反映著時代發展的特點。
B.最初文藝大眾化的提出是與思想啟蒙密切相關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價值取向逐步多樣化,存在的問題也顯得突出和復雜。
C.進入市場經濟和大眾消費時代的文藝大眾化與以往各時期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擔負的任務也不相同。
D.當代文藝大眾化要服務大眾,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就要與當今消費時代人們的生活目標與精神追求相適應。
2.下列說法不屬于“扭曲文藝大眾化基本精神”的表現的一項是
A.“娛樂大眾”價值導向下的大眾化寫作、影視節目、網絡寫作和媒體文章等重視娛樂追求,以滿足人們的娛樂消費需求。
B.在“文藝大眾化”的旗號下,以取悅大眾,迎合大眾為手段,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C.極力制造各種“娛樂”效果,吸引大眾,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按照“娛樂化”模式打造各種題材內容與人物故事。
D.戲說、搞笑甚至惡搞古代經典與紅色經典,追逐低級趣味,誘導消費。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當今消費時代人們追求快樂,追求享樂。為滿足人們的娛樂消費需求,出現娛樂大眾化的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
B.文藝大眾化一旦出現價值偏向,輕則導致文藝應有的多種功能的消解,重則陷入文藝低俗化的誤區。
C.文藝大眾化不僅要滿足大眾娛樂消費需求,符合消費時代市場規則,還要關注精神的正確導向。
D.當今正確的文藝大眾化方向就是應該在注重娛樂價值取向、娛樂大眾化的同時充分發揮文藝引領大眾的作用。
參考答案:
1.C (當代的文藝大眾化的價值取向只是呈現出多樣,并不是與以前的完全不同,只是比以往要多些。)
2.A (在“娛樂大眾化”的價值導向下,各種媒體形式重視對娛樂的追求是正常的,也是消費市場條件下所必須的,“重視”并不等于完全娛樂化。)
3.D (重點在“正確”兩個字上,“引領大眾”存在“將大眾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還是低級趣味的方向導引”兩個方面,故末句應為“充分發揮用健康向上的精神價值引領大眾的作用”。)
語文閱讀題大全2
“江南孟冬天,荻穗軟如綿,綠絹芭蕉裂,黃金橘柚懸。”在異鄉的日子里,每讀唐代詩人謝良輔的這首《狀江南·孟冬》,總會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來。
其實,我從小在德宏長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罷,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不曾刻意地觀賞和體味。直到我離開德宏,在異鄉的土地上渡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體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來。
我喜歡毛澤東詞中“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景;也喜歡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鵝黃的嬌怯,但我更愛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樣熱情,讓人感受不到四季輪回的冷暖炎涼,即使時令已是三九。但那滿山的綠濃得化不開;那春日間開放的花兒,還在一朵接著一朵地開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舊飛來繞去,曼舞輕歌;村頭的芭蕉樹和大青樹并不把歲月刻進年輪里,翠綠依舊。所以,我更喜歡德宏冬日里那種依然故我的百般姹紫嫣紅斗芳菲。
北方的農人,把瑞雪與豐年聯系在一起。但天空陰沉、飛雪飄落,張揚的是冷酷的色彩、飄落的孤獨和寂寞的情緒。而德宏卻是“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對冷寂的抗爭。冬雨飄落,唰唰作響的雨聲捻出別致的音樂,滲入土中,就變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進入立春,那浮翠的荷葉,就像從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來,從地心里涌出來,覆蓋了門前的荷塘和小溪。這時,春天的花更紅、樹更高、苗更青、色更艷。
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沒有起伏的,落葉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幟。當綠葉用自己編織的濃陰為人們抹去驕陽、送走炎熱后,當他們以依依惜別的深情,把一年里創造的果實交給培育它的人們之后,就開始從枝頭一片片飄落下來。另一面,在落葉的芥蒂上,新生嫩葉又朝氣蓬勃地長出來,長出水靈靈嫩生生的新綠籠罩樹冠。綠的樹、綠的山、綠的天、綠的地,就連那剩芽分蘗的麥子也不褪色,為田野彈奏起綠的旋律,這德宏的冬天永遠是一派綠色的生機。
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東方的太陽把溫柔的紅光撒在地上的時候,那偶然點綴沃野的白霜,便在陽光下化成裊裊白煙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頭呢喃的小鳥,還有那些在林間悠閑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陽光演繹成無數童話,染藍高遠的天空,染藍這個季節獨有的希望。
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聽野外的鳥語蟲鳴和悠然的牛鈴,看漫山遍野的綠色植被,就會讓人感覺這冬日是一顆飽滿的種子,正擁著出土的夢在盡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驅趕季節的低迷,照徹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這塊土地的三江四河。這三江四河只是高大而壯實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瀉的大波。綠波翻滾中,冬變成為來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騰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們的祖先為什么最早在這塊沃野上生息,我們的歷史怎樣從這里起步,然后又怎樣一頁一頁地寫到今天。
感謝三江四河,捧出了這一方寶地。感謝德宏的冬色,潤澤了我靈感的詩篇!
冬色 閱讀題:
1文中4~6段是從哪三方面來描寫德宏冬色的?
2第2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在離開德宏后,才真正體味出德宏冬色的秀麗呢?
3第5段中劃線的句子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4結合文意,解釋第6段中加點詞“點綴”的含義
5本文不止一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你從文中找出一例,本說說他的表達作用。
6作者在第7段中是怎樣開展聯想的?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
冬色 閱讀答案:
1、德宏的雪,樹木,陽光三方面
2、因為作者在異鄉的土地上渡過了一個又一個冬天,寒冷而寂寥,強烈的落差對比使德宏冬天的秀麗熱情更加明顯
3、第五段沒有劃線句,我猜是最后一句吧-----修辭是擬人,通感。作用是將綠色表現的更加形象,靈動,富有生機
4、點綴的含義:星星點點的分散裝飾襯托
5、對比:第五段寫舊葉落,新葉生。作用是用落葉的蕭索清冷襯托新綠遍野的生機
6、先由“置身德宏的冬日”的所見所感,再想到德宏春夏秋冬,生生不息,最后想到先人在德宏勞作生活,傳宗接代。作用是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也側寫德宏人對德宏的喜愛,顯得情真意切,有感而發
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祝大家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語文閱讀題大全3
面對一朵花
劉少鴻
在初冬的曠野里散步的時候,他發現了那朵并不顯眼的小花。淡藍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陽光下謙卑地開放于破損的籬笆墻邊,無聲無息,沒有一點故作的姿態。但是它的溫柔與含蓄,它的淳樸與恬靜,它的從容與自然,卻使它充滿了一種神圣的榮華。他靜靜地望著它,從內心涌出一種真誠的贊嘆。這一時刻,剛剛從充滿濃厚的功利色彩的都市環境中脫身出來的他,似乎從它的每一綹葉子、每一片花瓣上都能感受到一種超乎所有貪欲等卑下的人類情感的東西,那是一種十分純凈而崇高的境界。他靜靜地注視著它,內心蘊含著一種異常深邃卻難以名狀的感動。他無法把它表達出來,也不想用任何概念化的意象來沖淡這種神秘與感動。
這時,他的朋友從后面趕上來了。順著他的視線,朋友也看到了那朵小花。那花兒并沒有多少引人注目之處,引發朋友強烈興趣和疑問的,是他那異常專注的神情。而面對朋友的關注,他卻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果然,朋友一伸手,將那花連根帶草拔了下來。朋友將它湊近眼前,細看了一會兒,說,我還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過會搞清楚的。朋友將那花草裝進了小包。他有個熟人是研究生物的,弄清楚這個問題并不困難。朋友就是這么樣的一個人,對他所注意到的東西,他一定得說一些什么,他一定得把他自己的具體經驗抽象出來,理順排列了,再展示于人,不然他會坐立不安的。
第二天,朋友興沖沖地跑來找他,要告訴他關于那朵花的有關問題。一進門,朋友卻呆住了。朋友發現他正在面對著一幅剛剛完成的圖畫沉思默想。畫上畫的,正是那朵恬靜柔美的小花。畫面非常簡潔優美,淡淡的花瓣間,似正洋溢著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他們交往幾十年,但從未見他作過畫,也從未聽說過他會作畫。
“我對它的生物屬性并不了解,但它那鮮活的姿容卻那么鮮活地浮現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它已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它也會永遠地留在我的心中。”他平靜地面對著愕然而立的朋友說,“面對一朵花,你沒有感情的深度,你全然是智力的、理性的行為。你太想了解它,掌握它,因而你用屠殺與分解的方法去研究它,你把它拔下來,弄清楚了它的名稱、屬性,以及與它相關的一切知識,但是你沒有顧及到它的生命,你謀殺了它,從而也失去了它!”
朋友默然了。他凝視著那畫上生機勃勃的花兒,再看手中已經枯萎了的花朵,頓覺興味索然。他無法說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畫中的花,究竟哪個更為真實,更有價值,更具有生命的意義。
小題1:根據全文,用幾個恰當的詞語或短語概括花的特點。(4分)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文字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請作簡要分析。(4分)
(1)淡藍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陽光下謙卑地開放于破損的'籬笆墻邊,無聲無息,沒有一點故作的姿態。
(2)畫面非常簡潔優美,淡淡的花瓣間,似正洋溢著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
小題3:文中將畫上的花和手中的花朵作對比,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回答。(4分)
小題4:文章結尾說,“他無法說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畫中的花,究竟哪個更為真實,更有價值,更具有生命的意義。”這句話有什么含義?(4分)參考答案:
小題1:(1)謙卑、不顯眼(平常):(寫出無聲無息、沒有故作的姿態等均可);(2分)
(2)充滿神圣的榮華:(寫出恬靜、含蓄、淳樸、恬靜、從容、自然等均可);(1分)具有純凈、崇高的境界:(寫出神秘、鮮活、生機勃勃、充滿了生命力等均可)(1分)
小題2:(1)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細致地描繪出那朵花的不顯眼和自然淳樸的美。(2分)
(2)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小花散發著的生命力。 (2分)
小題3:畫中鮮活的花與被拔下已經枯萎的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人的行為所導致的不同結果,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力的贊美,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愛。 (4分)
小題4:手中的花被朋友屠殺與分解,喪失了生命力,失去了生命的意義;(1分)畫中的花保持了鮮活的姿容,使花具有了生命的價值。(1分)表達了作者反對屠殺鮮活生命的行為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第一段“淡藍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陽光下謙卑地開放于破損的籬笆墻邊,無聲無息,沒有一點故作的姿態。但是它的溫柔與含蓄,它的淳樸與恬靜,它的從容與自然,卻使它充滿了一種神圣的榮華”的語句,我們便可知道這小花的特點。根據題干“概括花的特點”的要求,我們可以提取里面的“謙卑、溫柔、含蓄、淳樸、恬靜、從容、自然”等來回答。根據文章結尾處的“他凝視著那畫上生機勃勃的花兒,再看手中已經枯萎了的花朵,頓覺興味索然。他無法說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畫中的花,究竟哪個更為真實,更有價值,更具有生命的意義”還可以提取出“生機勃勃”等詞語。
點評:首先要找到題干當中的問題所涉及到的語段,從語段中提取揣表明原因的相關信息,運用得體的語言全面作答。能用原文語句(詞語)的,首選原文語句(詞語)作答。
小題2:試題分析:第一個句子中的加點詞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那朵花人格化,描繪出它溫柔、含蓄、淳樸、恬靜、從容、自然的美。第二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用“光焰”形象地寫出了小花的生機勃勃,散發著無窮的生命力。
點評:語句賞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辭(比喻、擬人、夸張、反問、設問、排比等)、詞語(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描寫方法(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句式、手法、內容、情感等。對于修辭,不僅能判斷,而且要會結合語境作正確的賞析。
小題3:試題分析:“對比”的作用即是為了突出,結合語境和課文內容可知,文中是為了突出“畫中鮮活的花”所具有的生命力和生命的意義,表達了作者對蓬勃的生命力的贊美,對美好事物的珍愛,對人們扼殺生命行為的譴責。
點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文章中運用對比手法往往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強調某些情感。一定要結合具體文章做具體分析。
小題4:試題分析:“他無法說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畫中的花,究竟哪個更為真實,更有價值,更具有生命的意義”,結合上文內容理解這句話可知,“自己手中的花”是被連根拔起用來研究的“枯萎了的花”,而“畫中的花”則是“恬靜柔美”“生機勃勃”。相比之下,作者認為“畫中的花更為真實,更有價值,更具有生命的意義”,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禮贊,對美好事物的珍愛之情。
點評:揣摩語句一定要結合文章內容甚至是主題,結合語句出現的語段上下文,正確理解語句的意思,并能夠透過句子的表面意思,深入挖掘出句子深層的含義或表達的情感,并能用直白的易于理解的語句把句子的意思表達出來。
語文閱讀題大全4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于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于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
2、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3、文中某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夸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么作用?”,這種題目回答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內容提要:根據新課標及目前中考的實際情況,中學語文閱讀理解在考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學生在這方面失分很多,本文概括了閱讀理解考試中的典型題型,并告訴我們相應的答題技巧。
上面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知識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很好的閱讀了吧,希望能給同學們很好的幫助。
語文閱讀題大全5
落葉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陽老去,西風漸緊。
②葉落了,秋就乘著落葉來了。秋來了,人就隨著秋瘦了,隨著秋愁了。
③但金黃的落葉沒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風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為了新的醒來。
④落葉有落葉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覺到落下來的葉子們輕輕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鄉,看到了老家門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樹,看到了炊煙為游子的歸來而晃動。對于遠走他鄉的腳,對于飛上天空的翅膀,炊煙是永不能扯斷的繩子。就像路口的大樹,它的枝干指著許多的路,而起點只有一個,終點也只有一個,每個離開村莊的人,都帶走了一片綠葉,卻留下一條根。
⑥我看到了故鄉的山崖,看到石頭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爭著綻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爭著飄蕩。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結滿冰凌,夏天蓄滿鳥鳴,一串紅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窮日子里的火種。守著屋檐上下翻飛的麻雀,總是那么和諧地與莊戶人家好好地過日子。時時刻刻纏繞著那顆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這個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親,為了不讓我們在冬天里挨凍,她拾起一節節枯枝,猶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點綴,然后,把溫暖交到我們手上。柴垛越碼越高,母親卻越來越矮。我看到母親那對干癟的乳房,像兩只殘缺不整的討飯的碗,卻為我們討來了一生的盛宴。母親在灶坑里點燃的紅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遠行的人,是什么聲音使你隱姓埋名?是什么風將你吹往他鄉?秋天就是這樣,把葉子紛紛抖落,把人的思念紛紛掛上枝頭。是該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讓我因成長而綠又讓我因成熟而黃的大樹,還有落葉里沉睡著的母親。母親,我匆匆的腳步就是你密密縫合的針腳。母親,背著破爛行李的我要歸來,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歸來。
⑩一層層落葉鋪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著溫暖的地毯去看望母親。母親也像這落葉,從燦爛的枝頭緩緩地落下來,只是,她沒有再醒來。
⑾這個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帶走人的不是道路。歲月無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過往的云。如果一切還能重新拾撿回來,母親,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腳步和風,用你的愛做燈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兒,我要點燃它,放到心里,一輩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樹的葉子落下來,樹離我很近。我似乎聽見了它們在緩緩凝固。
⒀天冷了,它們一排一排地站著,心中堅守著的秘密一陣陣地疼痛起來。但葉子落下來,掩蓋了一切。
⒁母親的墳上有一棵樹,那是我寫給母親的詩。每到秋天,葉子紛紛落下,把母親的墳頭遮蓋得嚴嚴實實。那些在風中微微呻吟著的落葉,遠遠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靜靜地收攏著它們一生的美麗瞬間:一朵紅暈,一個誓言,或者是簡單的一聲嘆息。
1、顯然,作者把落葉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僅僅是寫落葉,你認為作者想借此表達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表達?( 4分)
2、請你寫出⑧段畫線句的含義。( 3分)
3、請你從文中選取一個富有修辭特色的語句進行賞析。(不少于 60字)( 4分)
4、⑨段中畫線句與我們傳統觀念里的事業不成誓不回有較大出入,請你就這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4分)
答案:
1、作者借落葉像疲倦了的蝴蝶來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飛倦了想要飛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試圖通過落葉這一環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這一比喻,形象生動地表達自己對故鄉的眷念和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2、母親的辛勤勞動使家里越來越殷實(富有),但歲月(年紀)和勞累卻壓彎了母親的背,使母親變得越來越矮。(意近即可。)
3、示例:那些在風中微微呻吟著的落葉,遠遠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靜靜地收攏著它們一生的美麗瞬間。句子運用比喻兼擬人的修辭方法,將人的情感賦予落葉,以呻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以疲倦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憊,與文章開頭形成對比和呼應,深化了文章主題。(摘抄出運用了修辭的句子得 1分,能寫出表達效果得 3分。)
4、示例:無論我們在外面闖蕩世界成功與否,心里都要永遠裝著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如果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僅僅是為衣錦還鄉而不破樓蘭終不回則不宜大加贊揚。
語文閱讀題大全6
曹、馬①能收人心
曹操自擊烏桓,諸將皆諫。既破敵而還,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操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僥幸破之,雖得之,天所佐也,顧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后勿難言之。
魏伐吳,三征②各獻計,詔問尚書傅嘏③,嘏曰:希賞邀功,先戰而后求勝,非全軍之長策也。司馬師不從,三路擊吳,軍大敗。朝議欲貶出諸將,師曰:我不聽蘭石,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悉宥之。弟昭時為監軍,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陳泰求敕并州,并力討胡,師從之。未集,而二郡胡以遠役遂驚反,師又謝朝士曰:此我過也,非陳雍州之責。是以人皆愧悅。
討諸葛誕于壽春,王基始至,圍城未合,司馬昭敕基斂軍堅壁。基累求進討,詔引諸軍轉據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遷移依險,人心搖蕩,于勢大損。書奏報聽。及壽春平,昭遺基書曰: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未臨履,亦謂宜然。將軍深算利害,獨秉固心,上違詔命,下拒眾議,終于制敵禽賊,雖古人所述,不過是也。
然東關之敗,昭問于眾曰:誰任其咎?司馬王儀曰:責在元帥。昭曰:司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斬之。此為謬也!
操及師、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際,以善推人,以惡自與,并謀兼智,其誰不歡然盡心悉力以為之用?袁紹不用田豐之計,敗于官渡,宜罪己,謝之不暇,乃曰:吾不用豐言,卒為所笑。竟殺之。其失國喪師。非不幸也。
(選自《容齋四筆》有刪改)
〔注〕①馬指司馬師、司馬昭等司馬氏。②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大將軍胡遵、鎮南大將軍毋丘儉。③ 傅嘏(gǔ),字蘭石。
1.對下列句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萬安之計,是以相賞相:表示動作偏指另一方,你們
B.師又謝朝士曰謝:道歉
C.詔引諸軍轉據北山引:率領
D.誰任其咎咎:失敗
2.下列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都能夠表現司馬氏善收人心的一組選項是( )(3分)
①諸君之諫,萬安之計,始以相賞 ②我不聽蘭石,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
③此我過也,非陳雍州之責 ④雖古人所述,不過是也 ⑤司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魏伐吳失敗后,出征的軍隊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寬宥,只有司馬昭受到了懲罰。
B.雍州刺史陳泰請求司馬師與并州聯軍討伐胡人,隊伍還沒有集合起來,胡人卻已逃了回去。
C.王基討伐諸葛誕時,人心搖蕩,但他憑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終取得勝利。
D.作者認為曹、馬固然奸詐,但用兵之時一般能夠籠絡人心,讓將士樂于為其效力。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 希賞邀功,先戰而后求勝,非全軍之長策也。(3分)
⑵ 初,議者云云,求移者甚眾,時未臨履,亦謂宜然。(3分)
⑶ 袁紹不用田豐之計,敗于官渡,宜罪己,謝之不暇。(4分)
答案:
1.D
2.B
3.C
4.(1)(將士們)希望賞賜,求取戰功,先去作戰,然后才想辦法取得勝利,這不是保全軍隊的長久計策。
(2)起初議論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遷移軍隊的人很多,當時我沒有親自前往,也認為應該這樣。
(3)袁紹不聽田豐的建議,在官渡被打敗了,應該歸罪(責)于自己,向田豐道歉都來不及。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咎:過錯、罪過
2.試題分析:①是曹操所說,表現曹操收人心,⑤司馬昭所說,但不能表現收人心
3.試題分析:C.軍隊人心搖蕩錯,原文是王基上疏說若遷移依險,人心搖蕩
4.試題分析:注意得分點:(1)求想辦法;非全軍之長策也判斷句式。句意通順一分。(2)臨履親自前往;然這樣。句意通順一分。(3)敗于官渡介詞結構后置,被動句;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暇空閑。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曹操親自(率兵)攻打烏桓,他的部下將領都勸阻。(曹操)打敗烏桓歸來之后,詢問當時勸阻他的人,將領們不明白曹操這樣做的緣故,個個都提心吊膽,曹操都重賞了他們,并對他們說: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著很大的危險謀求僥幸的勝利,雖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上天輔佐,不過這不可當作常例。諸位的勸止,才是完全之計,因此重賞你們,今后(有建議)不要不好意思說出來。
魏國(準備)攻打吳國,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大將軍胡遵、鎮南大將軍毌丘儉紛紛獻計獻策,天子下詔征求尚書傅嘏的意見。傅嘏說:(將士們)希望賞賜,求取戰功,先去作戰,然后才想辦法取得勝利,這不是保全軍隊的長久計策。司馬師不聽從,分三路進攻吳國,結果大敗。朝廷上下議論,要將(出征的)的眾將領貶出朝廷,司馬師說:我沒有聽從傅嘏的建議,才到了這種地步,這是我的過錯,諸位將領有什么罪?都寬宥了他們。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當時擔任監軍,唯獨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陳泰請求司馬師給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討伐胡人,司馬師采納了這個建議,隊伍還沒有集合起來,有兩個郡的胡人因為要到遠方打仗,驚恐萬分,都逃了回去。司馬師給朝中士大夫道歉說:這是我的過失,不是陳泰的責任。因此人人都慚愧而又高興。
到壽春去討伐諸葛誕,王基領兵剛到,還未把城包圍起來,司馬昭命令王基收攏兵力,堅守營地。王基多次請求攻城,司馬昭卻讓他率領駐軍轉移到北山據守。王基依據實際情況向司馬昭上疏說:如果把軍隊遷移到(北山)依靠險要的地勢,人心動搖,對于形勢有很大的損害。奏報得到準許。等到壽春被攻克后,司馬昭寫信給王基說:起初議論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遷移軍隊的人很多,當時我沒有親自前往,也認為應該這樣。將軍你權衡了轉移的利弊得失,獨自懷著堅定的信心,對上違背天子的詔書,對下拒絕眾人的建議,最終制服了敵人,捉住了賊寇的首領,即使是古人所稱述的人,也不過這樣罷了。
然而關東的敗仗,司馬昭問眾人:誰應該承擔打敗仗的過錯?司馬王儀說:責任在元帥。司馬昭說:司馬王儀想把罪責推在我的身上嗎?把王儀推到帳外殺了。這件事就做錯了。
曹操和司馬師、司馬昭的奸詐,本來就不必說了,但在用兵的時候,把美名推給別人,把惡名自己擔起來,善于吸收別人的計謀和智慧,還有誰能不盡心竭力為他效力呢?袁紹不聽田豐的建議,在官渡被打敗了,應該歸罪(責)于自己,向田豐道歉都來不及,他卻說:我沒有采用田豐的意見,(打了敗仗),結果被他譏笑。竟然把田豐殺了。袁紹失去了國家,葬送了軍隊,并不是不幸運。
語文閱讀題大全7
閱讀《綠》中的相關文字。(8分)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小題1:“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一句中的兩個加點詞語準確生動,請加以分析。(2分)
小題2:文段中畫線的句子寫了其他地方的綠,好像與梅雨潭無關,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小題3:作者為何稱梅雨潭的綠為“女兒綠”?(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招引”與“追捉”寫出了梅雨潭綠的無窮魅力,強烈地吸引我。也寫出了我領略那可愛的綠色的急切心理,景與情融為一體。(2分)
小題2:用其他地方的綠來襯托(或者對比)梅雨潭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綠得恰到好處。 (2分)
小題3:(1)與上文把梅雨潭“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相照應,突出梅雨潭的綠柔嫩、鮮潤、令人陶醉的特點,(2)表現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傾心愛戀之情。
試題分析:
小題1試題分析:理解散文語言的特點即善用修飾,從兩詞在結結構上的關系和表達景色特點表達作者情感的角度來分析。
小題2試題分析:抓住這幾句中“太”一詞輕微的否定義,從對比烘托這個角度分析作者寫別處的“綠”與梅雨潭“綠”的聯系。
小題3試題分析:注意作者在文中用“少婦”“處女”“小姑娘”之類的詞來形容梅雨潭,從結構上的照應和內容上的突出梅雨河潭的某種特點、表現作者對梅雨潭的喜愛等方面分析理解。
語文閱讀題大全8
江公皋傳 [清]藍千秋
江公諱皋,字在湄,號磊齋,世居桐城之龍眠山下。性敏慧,弱冠舉于鄉。未幾,成進士,除瑞昌令。
瑞昌隸九江,負山帶湖,民疲苶多盜,逋賦1日積。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輩,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歸,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罷遣前令,歸其妻孥。縣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貲筑堤,為完久計,民號之曰江公堤。是時閩、楚告警。瑞昌與楚鄰,奸民乘間行剽劫,吏議發兵剿,公曰:此輩迫饑寒為盜,撫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鄉堡長宣諭利害,督丁壯材勇者巡察,時刺取其渠魁2擊殺之,盜遂息。
未幾,遷鞏昌守。時大軍入蜀,道鞏昌,軍興旁午3,民疲困,卒益驕悍,或竊出漁奪,無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見數騎馳突過車,斥止驗問得實,立縛送大帥斬以徇,由是兵衛肅然莫敢犯。
越四歲,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獷悍。時新收粵西,兵留鎮柳州,軍中多掠奪婦女,哭泣思歸。公白大府,繳營帥籍所掠赴郡訊之,懇歸者量遠近給資遣還,凡數百人。明年,柳帥卒,餉不繼,士擐甲嘩軍門,公遽出,與期匝月給,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馳書告臺省趣發餉。餉應期至,軍乃戢。粵西山峻削,柳尤連險,萬石離立,斤斧所不廈,頗多巨木。時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問所產巨木地,令前導,公騎偕使者往視木。行數里,至絕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臨崖谷,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難色。公日:上命也,木茍可出,守臣當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兩小吏先登,使者強隨之,半崖路絕,無置足所。公仰視木顧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賴使者為上言不可取狀。使者遂還,奏免,柳民歡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聲績。為人孝友恬淡,通達時務,習吏事。始終潔白一節,賢達皆嘆仰之。 (有刪節)
[注]①逋賦:拖欠的賦稅 ②渠魁:首領 ③軍興旁午:軍隊征敏繁多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檄營帥籍所掠赴郡訊之 籍:登記
B.即馳書告臺省趣發餉 趣:通趨,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將要
D.公仰視木顧使者日 顧:回頭看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江皋所在有聲績的一組是
①性敏慧,弱冠舉于鄉 ②為完久計,民號之曰江公堤
3時刺取其渠魁擊殺之,盜遂息 ④餉應期至,軍乃戢
5守臣當先以身殉 ⑥柳民歡呼戴上恩德
A. ①②④ B. ②3④ C. ①5⑥ D. 35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皋到瑞昌任縣令時,當地貧困多盜,百姓長期拖欠賦稅,前任縣令也因此受到牽累。
江皋慨然承擔所拖欠的賦稅,讓前縣令和妻兒離去;又率先捐出俸祿集資修筑河堤,造福當地百姓。
B.江皋能體諒民情。他反對發兵剿滅迫饑寒為盜的平民,只殺掉了賊寇首領,消除了盜患;對軍中被掠奪而思歸的婦女,量遠近給資遣還,凡數百人。
C.江皋處理政事冷靜果決。有軍人驕橫兇悍,漁奪百姓,他嚴厲懲治,使軍隊不再擾民;
駐柳州軍隊因欠餉喧嘩軍門,他迅速應對,設法應期發給軍餉,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曉吏事,做事靈活有謀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來粵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
使者親臨巨木產地,其地勢險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據實奏免,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1l(1)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7分)
①此輩迫饑寒為盜,撫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3分)
②斥止驗問得實,立縛送大帥斬以徇,由是兵衛肅然莫敢犯。(4分)
(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線的部分斷句(3分)
君子之于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觀德亭記》
參考答案:
8.B 9.B 10.A
11.(10分)
(1) 翻譯
①這些人是為饑寒所迫淪為盜賊的,安撫他們很容易,如果威逼,就會使他們跑到楚地去依靠強盜了。
②(江皋)呵斥他們停下來,審問得到實情,立刻捆綁起來送到大帥那里斬首示眾,從此駐軍紀律嚴明.沒有誰敢危害百姓了。、
(2)用斜線(/)斷句:
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語文閱讀題大全9
閱讀下文,回答第10—12題(10分)
動物的葬禮 張哲
①在動物中,很多種類都會對死亡的同類表現出一種“惻隱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舉行各種各樣的“葬禮”。
②生活在我國云南南部西雙版納的亞洲象的“葬禮”極為隆重。當一頭象不幸遇難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會結隊而行,在首領的帶領下將死者運送到山林深處。雄獸們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將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塊,朝死者投去,很快將其掩埋。然后,首領帶著大家一起用腳踩土,將墓穴踩得嚴嚴實實。最后,首領發出一聲號叫,大家便繞著“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棲息在澳大利亞草原上的一種野山羊見到同類的尸骸便會傷心不已,它們憤怒地用頭、角猛撞樹干,使之發出陣陣轟響,頗似人類“鳴槍致哀”的場面。生活在炎熱非洲的一種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處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體就立即聚攏過來,小心翼翼地將同伴的尸體拖入江中,伴隨著滾滾的江水,仰頭嗚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獼猴的情感更為深沉。老者斷氣以后,后代們就會圍著它凄然淚下,然后一齊動手挖坑掩埋。它們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邊,然后靜悄悄地觀察動靜。如果吹來一陣風,把死猴的尾巴吹動,就興奮地把死者再挖出來,百般撫摸,以為能夠復活。只有見到死者毫無反應之后,才絕望地重新將其掩埋。
⑤在鳥類中,鶴類是極富情感的種類。生活在北美洲沼澤地帶的.美洲鶴,如果發現死亡的同類,便會久久地在其尸體上空盤旋徘徊。然后,由首領帶著群體飛落地面,默默地繞著尸體轉圈,悲傷地“瞻仰”死者的遺容。生活在亞洲北部的灰鶴則停立在尸體前面,發出凄楚的叫聲,眼中似乎淚光閃閃,垂首泣涕,似乎在召開莊嚴肅穆的“追悼會”。
⑥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體態嬌小的文鳥,它們的葬禮也許是動物世界最為文明的一種。它們用嘴叼來綠葉、漿果和五顏六色的花瓣,撒在同類的尸體上,以示悼念。同樣棲息在南美洲的一種禿鷲,則選擇了“崖葬”的方式。當同伴死后,大家就將尸體撕成碎片,然后用利爪將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后,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盤旋,以默念死者“歸天”的亡靈。
⑦烏鴉的“葬禮”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間。群體中的首領站在一旁發出“啊,啊”的叫聲,好像在致“悼詞”。然后有兩只烏鴉飛過去,把死者銜起來送到附近的池塘里,最后大家由首領帶隊,集體飛向池塘的上空,一邊盤旋,一邊哀鳴,數圈之后,才向“遺體”告別,各自散去
10、本文的主要說明方法是什么?說明了動物葬禮的什么特點(3分)
11、結合第④自然段的內容,具體談談動物的葬禮給你什么啟示。(4分)
12為什么上文劃線句中的“也許”和“最”兩個詞不能夠去掉?請結合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作簡要分析。(3分)
【內江答案】
10、 主要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1分) 動物葬禮的特點:對死亡的同類表現出一種“惻隱之心”或“悼念之情”(1分), “葬禮”的形式多種多樣(1分)。(共3分)
11、 結合“凄然淚下”、“尾巴吹動”就“興奮”,“百般撫摸”等分析(2分) 啟示:動物也有感情(1分),珍愛、尊重動物,和動物平等相處(1分)(共4分)
12、 “也許”科學地說明了文鳥的葬禮是“動物世界中最文明的”這一說法并不絕對(1分),“最”科學地說明了文鳥葬禮的文明程度之高(1分);這兩個詞使說明語言更準確、嚴密(1分)(共3分)
語文閱讀題大全10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⑵,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⑶。
注釋:
⑴江樓:江邊的小樓。感舊:感念舊友舊事。
⑵思渺然:思緒悵惘。渺(miǎo)然:悠遠的樣子。
⑶依稀:仿佛;好像。
(1)一三兩句用同來與獨上相照應,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色?(4分)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懷念和寂寞惆悵的情懷。(2分)
2、比喻、以動襯靜、疊字回環。(3分)描寫了江樓下如水的月光照臨波光蕩漾的江面那種浩渺恬靜的景色。(1分)
3、試用簡潔憂美的語言描繪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畫面。(3分)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 情?(3分)
參考答案:
3.(共3分)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光熠熠閃動,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想像合理即 可)
4.(共3分)作者在江邊一處樓臺舊地重游時懷念友人的孤獨、悵惘之情。(答到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即可給分)
語文閱讀題大全11
原文
張起巖,字夢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徙家濟南。幼從其父學,年弱冠,以察舉為福山縣學教諭,值縣官捕蝗,移攝縣事。久之,聽斷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張教諭為真縣尹,吾屬何患焉。”中延祐乙卯進士,首選,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賢修撰,進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選為監察御史。
中書參政楊廷玉以墨敗,臺臣奉旨就廟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①疾其摧辱同列,悉誣臺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巖以新除留臺,抗章論曰:“臺臣按劾百官,論列朝政,職使然也。今以奉職獲戾,風紀解體,正直結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臺閣,廣言路,維持治體,陛下即位詔旨,動法祖宗。今臺臣坐譴,公論杜塞,何謂法祖宗耶!”章三上,不報。起巖廷爭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釋,猶皆坐罷免還鄉里。遷中書右司員外郎,改燕王府司馬,拜禮部尚書。
寧宗崩,燕南俄起大獄,有妄男子上變,言部使者謀不軌,按問皆虛,法司謂:“《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巖奮謂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誅此人,以杜奸謀,慮妨大計。”趣有司具獄,都人肅然,大事尋定。中書方列坐銓選,起巖薦一士可用,丞相不悅,起巖即攝衣而起,丞相以為忤己。遷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修三朝實錄。轉燕南廉訪使。搏擊豪強,不少容貸,貧民賴以吐氣。滹沱河水為真定害,起巖論封河神為侯爵,而移文責之,復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
右丞相別里怯不花②為臺臣所糾,去位。未幾再入相,諷詞臣言臺章之非,起巖執不可,聞者壯之。俄拜御史中丞,論事剴③直,無所顧忌,與上官多不合。詔修遼、金、宋三史,充總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當,起巖據理竄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歸,后四年卒。謚曰文穆。
(選自《元史·列傳第九十六》有刪減)
注:①倒剌沙,人名 ②別里怯不花,人名③剴,切實。
思考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 權:暫管。
B.猶皆坐罷免還鄉里 坐:判處。
C. 悉誣臺臣罔上 罔:迷惘。
D.丞相以為忤己 忤:違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張起巖“論事剴直,無所顧忌”的一項是(3分)( )
①若得張教諭為真縣尹,吾屬何患焉
②不亟誅此人,以杜奸謀,慮妨大計
③起巖即攝衣而起
④搏擊豪強,不少容貸
⑤諷詞臣言臺章之非
⑥起巖據理竄定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起巖是政績卓著的政治家和造詣極高的史學家。他為官剛直不阿,不懼權勢,為民請命;多次主持國史編修,親自主持遼、金、宋三史的.編撰。
B.張起巖有敏銳的洞擦力。寧宗去世后燕南突發大案,他不墨守《唐律》,將誣告朝廷官
員圖謀不軌的男子治罪,穩定了民心,使京師的形勢安定。
C.張起巖打擊惡霸,造福百姓。在燕南廉防使任上,打擊為害一方的惡霸,毫不寬容;
又主持修治了危害百姓的滹沱河,平息了水患,造福一方。
D.張起巖學識淵博,治學態度嚴謹。在擔任修史總裁官時,有些史官故意炫才自以為是,
編寫內容失當,他依理修正,力求內容深刻豐富、理由充分。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臺臣按劾百官,論列朝政,職使然也。
(2)今臺臣坐譴,公論杜塞,何謂法祖宗耶!章三上,不報。
參考答案
4.C(罔:欺騙)
5.C(①體現他深得民心 ⑤別人的言行)
6.A (“為民請命”屬無中生有。)
7(1)臺臣考查彈劾百官,討論各項朝廷政事,是職責讓他這樣的。(按:考查,審查;劾,彈劾;論列:討論;然:這樣。也,表判斷,判斷句。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現在御史臺官員無故遭受譴責,公正的言論被阻止,哪里還談得上效法祖宗呢?”張起巖多次上奏章,都沒有得到回復。(坐 :無故 杜塞: 堵塞拒絕,表被動。 法:效法 報:答復,給回信 4點4分,句意1分)
語文閱讀題大全12
清平樂
周 晉
圖書一室。香暖垂簾密。花滿翠壺熏研席。睡覺滿窗晴日。 手寒不了殘棋。篝香細勘唐碑。無酒無詩情緒,欲梅欲雪天時。
(1)這是一首描寫宋代讀書人閑雅生活的小詞。詞的上片描摹的書齋是何景象?請簡要描繪。
(2)結合詞作簡要分析宋代文人“閑雅”的具體表現。
1)書齋里環堵皆書,垂簾密掩,溫馨安謐,翠瓷壺中滿插鮮花,花氣飄逸研席之間,掀開垂簾,冬日陽光灑滿窗戶,一時滿室生春。
(2)①宋代文人的“閑雅”表現為一種散淡。例如,從上下片內容可推知,由于前夜弈棋太晚,夜深天寒,殘局未收,一枕高臥直至滿窗晴日。早上起來后,也一任棋殘。②宋代文人的“閑雅”表現為具有極高藝術品位。圖書滿室,插花滿壺,熏香滿屋,晴日滿窗,可見室雅。殘棋未了,生上
香爐,鋪開研席,詞人坐下來勘讀唐碑,又說“無酒無詩情緒”,可見趣雅。③宋代文人的'“閑雅”表現為精神境界之闊大。
詞作雖著筆于讀書人的小天地,卻用“欲梅欲雪天時”婉曲地回應了“無詩無酒情緒”,意在表明,當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詩人欲詩欲酒之時,從而將境界從小小書齋推向隆冬將春的大自然,使人覺得人與自然相通,意遠神怡,這正是中國文人和中國藝術闊大的精神境界。
語文閱讀題大全1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來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來源:學+科+網]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7.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雖我之死 ▲ ②一厝朔東 ▲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應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戰?
19.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對于這一點,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結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語文閱讀題大全14
閱讀《敬畏生命》,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
那是一個夏天長的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里。 甲
可是,漸漸地, 乙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整個下午,整個晚上,漫天都是那種東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樣, 丙
其實,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吹動纖維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測驗題的而已。那幾天真的看到了, 丁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a (A猛烈 B強烈C劇烈D熱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但造物者樂于做這樣b (A得不償失 B事半功倍 C驚心動魄D駭人聽聞)的壯舉。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小題1:.根據上下文意,在a、b兩處選擇最合適的一個詞語,分別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a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面四句是從文中抽出來的。它體現了作者的情感變化。把序號填在對應的橫線上。 A.我發現情況簡直令人吃驚。B.我當時沒有十分注意,只當是偶爾風起所帶來的。
C.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D.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小題3:.作者說生命在進行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試從文中找出例證。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a、強烈b、驚心動魄(2分)
小題2:B A D C (2分)
小題3:略(2分)
語文閱讀題大全15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
(1)友人語巨伯日() (2)吾今死矣,子可去()
2.翻譯下列句子。
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巨伯不肯離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巨伯的行為感動了胡賊,從文中的哪一句話中可以看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對……說 (2)離開
2.為了活命而不顧道義,難道是我荀巨伯應當做的嗎?(意對即可)
3.不肯“敗義以求生”。
4.我輩無義之人,而人有義之國!
【語文閱讀題】相關文章:
語文閱讀題知識點02-28
邂逅閱讀題12-19
記憶中的香味閱讀題05-04
《徐文長傳 》閱讀題04-28
他是溫暖的城市記憶閱讀題05-05
飛機黑匣子閱讀題05-05
《宋史楊掞傳》閱讀題04-28
《返回式遙感衛星》閱讀題05-06
《樊宏字靡卿》閱讀題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