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獻綜述
有關文獻綜述 篇1
1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綜述
1.1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現狀
自從1955年世界教師專業組織會議率先研討教師專業問題以來,教師專業發展成為了國內外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研究成果大量涌現。從已有的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文獻我們不難看出,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相當廣泛,研究比較深入的有:教師專業發展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教師專業素質及專業精神、教師專業制度、教師角色的定位與變化、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范式、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教師專業發展與新課程實施效果的研究等。
近幾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專業發展的水平成為了新課標能否順利踐行的決定性因素,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研究熱潮。國內專家、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聚焦在下面兩個領域:一是教師實際經歷的專業發展的變化過程,側重研究教師專業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各個方面發展經歷哪些階段等;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方式,主要研究在教師專業發展有關理論指導下,給教師提供哪些以及如何提供外在環境和條件,才能更好地幫助教師順利地走過專業發展必須經歷的各個階段。這兩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對教師成長過程的研究,有利于找出教師成長過程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總結出完善教師行為的方式和途徑,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行為在較短的周期內得到優化;有助于教師對自己的成長過程有所了解,從而有效地規劃自己的專業人生;有利于學校管理者和教育培訓者依據教師成長的規律實施管理和培訓,從而更好地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1] 相對而言,目前對教師專業發展實際變化過程的研究較為成熟。
1.2教師專業發展變化過程理論研究概述
教師專業發展變化過程理論的研究源于職業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際研究。該理論是一種以探討教師在歷經職前、入職、在職以及離職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階段性發展規律為主旨的理論。[1]
國外學者關于教師專業發展變化過程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福勒(Frances Fuller)的“關注階段論”、卡茨(Katz)的“教師發展時期論”、伯頓(Burden)的.“教師發展階段論”、費斯勒(R.Fessler)的“教師生涯循環論”、斯德菲(Steffy,B.)的“教師生涯階段模式論”、利斯伍德(K.Leithwood)的“教師發展階段論”及休伯曼(Huberman,m.)的“教師職業生命周期論”等。[2]
國內關于教師專業發展變化過程的研究較少,主要有傅道春在其論著《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中概括出一般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所經歷的“積累期、成熟期和創造期”的變化過程,以及鐘祖榮在其論著《現代教師學導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中將教師專業成長過程概括為“準備期、適應期、發展期、創造期”四個階段。[3]
1.3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方式研究概述
生態心理學認為,教師與其所處的環境是相互嵌套、相互依存的,并組成一個多元嵌套的,層次遞進的,有結構和秩序的,能夠自動調節的生態系統。教師能否走上專業發展之路、能在專業發展的路上走多遠,不僅取決于教師自身尋求發展的心愿,還取決于教師所處的環境,以及教師和環境的交互作用[4]。
目前學術界關于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方式可以歸結為兩類取向:教師個人發展取向、學校組織發展取向。
持教師個人發展取向的專家、學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是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激發責任感,積極開發自身潛能,建構性地確認職業發展目標,選擇職業發展內容、途徑和策略,通過自我監控、評價和反思等方式,自覺主動地調節和引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方面的動機、認知和行為方式,從而獲得發展。
持學校組織發展取向的專家、學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制度、環境、文化和教師自主參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教師的自主參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可能實現;沒有來自環境的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只能是水中月霧中花。持該種取向的專家、學者及教育管理者均強調學校組織層面的因素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深刻而持久,即學校中的教師管理必須從環境的創設、環境與教師的交互、鼓勵教師自主發展方面下功夫,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
透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現:對有意識地促進和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對教師自身在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有所忽視,對教師管理中如何促進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負責方面也較少涉及。
2國內教師管理研究綜述
我國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主要借鑒了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論,其理論和研究主要是以經驗總結為主。在教師管理研究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和教師管理者傾向于探討理性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人本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及理性管理與人文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融通等方面。
2.1理性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
不少學者針對我國教育發展及社會所處的階段,提出我國教師管理有一個從經驗、人治管理到理性和法制管理的轉換過程。因此,科學和理性精神是現階段我國教師管理的取向。因此,這部分學者致力于研究如何將古典管理理論及其效率為本模式以及教育管理科學理論、理性管理模式運用于教師管理,以使教師管理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2.2人本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
由于“理性管理一般以‘分’為本--見分不見人,重分不重人;以‘章’為本--見章不見人,重章不重人;以‘權’為本--權力至上,以權為政,重權不重人。”[1],國內不少學者和教育管理專家對理性管理進行了批判并提出以人本主義管理理論來進行教師管理。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教師是一切要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資源,是決定管理成效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在教育管理中,只有強調以“教師”為本的管理,即確定和尊重教師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教師的個性特點,讓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滿足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而設計和組織,才能使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工作,全面、自由地獲得發展。
2.3理性管理與人文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的融通
理性管理與人本管理這兩種教師管理范式因其對“教師”定位的不同導致兩者在較長時間內被視為不可協調的矛盾。兩者是否真的無法融通?教師管理能否既重視教師個人的價值、自由,又保證管理的功效?國內學者及學校管理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在這方面研究中取得較大成果的是袁小平先生,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著作《從對峙到融通--教師管理范式的現代轉向》中。袁小平先生認為學校作為一個組織系統離不開管理,必須以理性管理為基礎,學校工作才能走上規范化的軌道;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要融入人文管理,以關懷教師的成長為終極指向,學校管理才不會為管理而管理。在教師管理中,理性管理是基石、基礎,人文管理是升華、是指向。[2]
2.4發展性教師管理
在新課改背景下,理性管理與人文管理的融通勢在必行,這是因為教師管理與新課改理念存在嚴重的沖突,具體表現在:分數管理的盛行與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管理目標之間的沖突、對教師評價主體單一性與評價主體多元化之間的沖突、以章為本、管重于理的現狀和“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理念之間的沖突。這些沖突的存在勢必阻礙新課改的實施。解決上述沖突的根本途徑就是要改革教師管理的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實施發展性教師管理成為學校管理的新模式。發展性教師管理是指用發展的眼光關注教師,采用服務性管理策略來有效地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其特征是“為了教師”、“服務教師”、“發展教師”。由于發展性教師管理能樹立發展性教師觀,因而能為教師創建學習型專業共同體,為教師的發展實施服務性領導,對教師實施有助于教師發展的評價,從而激發教師自身發展的潛能,使教師最終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普通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為視角,以理性管理與人本管理的融通及發展性教師管理理論為基礎,具體探討制約普通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管理因素,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策略。
本章小結
本章首先分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現狀,認為已有的比較深入的研究有:教師專業發展及其相關概念的辨析、教師專業素質及專業精神、教師專業制度、教師角色的定位與變化、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教師專業發展的范式、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教師專業發展與新課程實施效果的研究等。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分析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教師專業發展變化過程及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方式兩個方面。相對而言,前者的研究較為成熟,后者的研究較為薄弱,特別是對教師自身在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有所忽視,對教師管理中如何促進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負責方面也較少涉及。接著分析了國內外教師管理的研究現狀,揭示了古典管理理論以其制度的法制化、組織的科學設計和管理方法的標準化等優勢,克服了傳統教育管理中的人治方式、任意性、經驗性和低效率的問題,對教育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當然,古典管理理論也并非無懈可擊,其忽略人、忽視組織的多樣性和開放性還是受到了眾多的批判。人本主義管理理論是針對古典管理理論對組織中人的忽視而提出的。人本主義管理理論重視組織中個體成員的合理需要的滿足,認為人是一切要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資源,是決定管理成效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在教育管理中,只有強調以“教師”為本的管理,即確定和尊重教師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教師的個性特點,讓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滿足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而設計和組織,才能使教師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投入工作,全面、自由地獲得發展。理性管理與人本主義管理這兩種教師管理范式因其對“教師”定位的不同而導致兩者在較長時間內被視為不可協調的矛盾,兩者其實是可以融通的。另外,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教師管理與新課改理念存在嚴重的沖突,學校迫切需要實施發展性的教師管理。通過以上對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管理研究的概述,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標--以普通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為視角,以理性管理與人本管理的融通、發展性教師管理理論為基礎,具體探討制約普通高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管理因素,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解決的策略。
有關文獻綜述 篇2
1、如何寫作文獻綜述
一、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后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二、學寫綜述的好處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臨床科研選題及進行臨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的撰寫也是為今后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由選題。
三、文獻綜述的特點
其特點首先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其次是“述”。 “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四、文獻綜述研究寫作步驟
一般須經過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四個階段。
1.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于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么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疾病、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于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后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后,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于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后,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于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2.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關于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3.注意事項
由于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于“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2)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3)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4)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并能準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2、綜述的格式和寫法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和總結組成。
前言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于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主體 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這部分應包括歷史發展、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歷史發展:要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②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將歸納、整理的科學事實和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對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要詳細介紹,并引出論據;對有爭論的問題要介紹各家觀點或學說,進行比較,指問題的焦點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對陳舊的、過時的或已被否定的觀點可從簡。對一般讀者熟知的問題只要提及即可。
②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這部分內容要寫得客觀、準確,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徑,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鋪路。主體部分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問題發展歷史依年代順序介紹,也有按問題的現狀加以闡述的。不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比較各家學說及論據,闡明有關問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主體部分的寫法有下列幾種:
(1) 縱式寫法 縱是歷史發展縱觀。它主要圍繞某一專題,按時間先后順序或專題本身發展層次,對其歷史演變、目前狀況、趨向預測作縱向描述,從而勾劃出某一專題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軌跡。縱式寫法要把握脈絡分明,即對某一專題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動態作扼要描述,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什么成果,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后發展趨向如何,對這些內容要把發展層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緊密銜接。撰寫綜述不要孤立地按時間順序羅列事實,把它寫成了大事記或編年體。縱式寫法還要突出一個創字。有些專題時間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時就要抓住具有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詳細介紹,而對一般性、重復性的資料就從簡從略。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做到了詳略得當。縱式寫法適合于動態性綜述。這種綜述描述專題的發展動向明顯,層次清楚。
(2) 橫式寫法 橫是國際國內橫覽。它就是對某一專題在國際和國內的各個方面,如各派觀點、各家之言、各種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較。通過橫向對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種觀點、見解、方法、成果的優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國際水平、國內水平和本單位水平,從而找到了差距。橫式寫法適用于成就性綜述。這種綜述專門介紹某個方面或某個項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論、新觀點、新發明、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等等。因為是新,所以時間跨度短,但卻引起國際、國內同行關注,紛紛從事這方面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如能及時加以整理,寫成綜述向同行報道,就能起到借鑒、啟示和指導的作用。
(3) 縱橫結合式寫法在同一篇綜述中,同時采用縱式與橫式寫法。例如,寫歷史背景采用縱式寫法,寫目前狀況采用橫式寫法。通過縱、橫描述,才能廣泛地綜合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趨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提供參考依據。無論是縱式、橫式或是縱橫結合式寫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統地搜集資料,客觀公正地如實反映;二要分析透徹,綜合恰當;三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四要語言簡練,詳略得當。
總結 主要是對主題部分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重點評議,提出結論,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提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
參考文獻 寫綜述應有足夠的參考文獻,這是撰寫綜述的基礎。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證者的勞動及表明文章引用資料的根據外,更重要的是使讀者在深入探討某些問題時,提供查找有關文獻的線索。綜述性論文是通過對各種觀點的比較說明問題的,讀者如有興趣深入研究,可按參考文獻查閱原文。因此,必須嚴肅對待。
3、綜述的寫作步驟
選定題目 選定題目對綜述的寫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選題首先要求內容新穎,只有新穎的內容才能提煉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題目。選題還應選擇近年來確有進展,適合我國國情,又為本專業科技人員所關注的課題,如對國外某一新技術的綜合評價,以探討在我國的實用性;
又如綜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應用,以供普及和推廣。選題通常有幾種:一種是與作者所從事的專業密切相關的選題,對此作者有實際工作經驗,有比較充分的發言權;一種是選題與作者專業關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樂于探索的課題;還有一種是醫學科學情報工作者的研究成果。
題目不要過大,過大的題目一定要有諸多的內容來充實,過多的內容必然要查找大量的文獻,這不但增加閱讀、整理過程的困難,或者無從下手,或顧此失彼;而且面面俱到的文稿也難以深入,往往流于空泛及一般化。實踐證明,題目較小的綜述穿透力強,易深入,特別對初學寫綜述者來說更以寫較小題目為宜,從小范圍寫起,積累經驗后再逐漸寫較大范圍的專題。此外,題目還必須與內容相稱、貼切,不能小題大作或大題小作,更不能文不對題。好的題目可一目了然,看題目可知內容梗概。
查閱文獻 題目確定后,需要查閱和積累有關文獻資料。對初學者來說,查找文獻往往不知從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權威性的參考書,如專著、教科書、學術論文集等,教科書敘述比較全面,提出的觀點為多數人所公認;專著集中討論某一專題的發展現狀、有關問題及展望;學術論文集能反映一定時期的進展和成就,幫助作者把握住當代該領域的研究動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獻資料,期刊文獻浩如煙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進展性資料,吸收過來,可使綜述更有先進性,更具有指導意義。查找文獻資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自己所選定的題目,查找內容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遠)期刊,再按照文獻后面的參考文獻,去收集原始資料。這樣滾雪球式的查找文獻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獻。這是比較簡便易行的查閱文獻法,許多初學綜述寫作者都是這樣開始的。另一種較為省時省力的科學方法,是通過檢索工具書查閱文獻。常用的檢索工具書有文摘和索引類期刊,它是查閱國內外文獻的金鑰匙,掌握這把金鑰匙,就能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獻。此外,在平時工作學習中,隨時積累,做好讀書文摘或筆記,以備用時查找,可起到拾遺補缺作用。
查找到的文獻首先要瀏覽一下,然后再分類閱讀。有時也可邊搜集、邊閱讀,根據閱讀中發現的線索再跟蹤搜集、閱讀。資料應通讀、細讀、精讀,這是撰寫綜述的重要步驟,也是咀嚼和消化、吸收的過程。閱讀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據,領會文章的主要論點,用卡片分類摘記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技術方法、重要數據、主要結果和討論要點,以便為寫作做好準備。
加工處理 對閱讀過的資料必須進行加工處理,這是寫綜述的必要準備過程。按照綜述的主題要求,把寫下的文摘卡片或筆記進行整理,分類編排,使之系列化、條理化,力爭做到論點鮮明而又有確切依據,闡述層次清晰而合乎邏輯。按分類整理好的資料輪廓,再進行科學的分析。最后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寫出自己的觀點與體會,這樣客觀資料中就融進了主觀資料。
撰寫成文 撰寫成文前應先擬提綱,決定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應重點闡明,哪些地方融進自己的觀點,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幾筆帶過。重點闡述處應適當分幾個小標題。擬寫題綱時開始可詳細一點,然后邊推敲邊修改。多一遍思考,就會多一分收獲。
提綱擬好后,就可動筆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個問題展開闡述,寫作中要注意說理透徹,既有論點又有論據,下筆一定要掌握重點,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觀點和傾向性,但對相反觀點也應簡要列出。對于某些推理或假說,要考慮到醫學界專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為問題提出來討論,然后闡述存在問題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規修稿方法,反復修改加工。
撰寫綜述要深刻理解參考文獻的內涵,做到論必有據,忠于原著,讓事實說話,同時要具有自己的見解。文獻資料是綜述的基礎,查閱文獻是撰寫綜述的關鍵一步,搜集文獻應注意時間性,必須是近一二年的新內容,四五年前的資料一般不應過多列入。綜述內容切忌面面俱到,成為瀏覽式的綜述。綜述的內容越集中、越明確、越具體越好。參考文獻必須是直接閱讀過的原文,不能根據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間接引用(指閱讀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獻,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對文獻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觀點、方法上的失誤。
4、如何寫作開題報告
在正式動筆寫作畢業論文之前要求學生寫出開題報告,以便指導老師能根據學生對文獻的綜述和對所選論題的認識,確定其可行性。這是一些高校的做法,不無道理,也顯得更正規。
什么是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呢?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是作者將自己已經初步選定的題目之內容、思路等,以書面的形式向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導師和聽眾作一書面匯報和簡要說明。它是在作者初步選定題目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目的有二:
一是通過開題報告,作者能將所選課題的內容框架、研究現狀、選題意義、重難點和創新點、文化結構、主要征引材料及參考書目作一總體思路的勾引,作者對該選題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進行有序的組合清理,為撰寫畢業論文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是通過開題報告,作者能廣泛聽取他人的寶貴意見,并在此基礎上重新理順論文思路,使畢業論文結構更趨完整,內容更趨翔實。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畢業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用中英文撰寫,漢語在前,英語在后。目的是讓聽眾和讀者明了畢業論文的大致范圍和方向,即論題。題目應力求簡明,引人注目,一般不超過15-20個字。必要時,可以使用副標題。
2.本選題的研究目的
以中學教學法方向為例,則須說明要解決英語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是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比較突出,又難以解決的問題;或是前人從未解決的,并且能填補某一領域的空白的問題。
3.本選題在國內外同行業中的研究現狀
國內外學者對該選題曾經作過哪些方面的相關研究,本課題在國內外研究中處于何等地位?它是屬于未開拓的領域,還是在前人已經研究過的基礎上作深層次的研究?國內外有哪些論文論著涉及到本選題的內容?
4.研究本選題的動機及意義
提出本選題的根據是什么?為什么提出這個選題?本選題的研究有什么意義?從理論的角度看,本選題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其價值取向是什么?本選題與相關領域之間的關系如何?對英語教學會起什么樣的作用?從實踐的角度看,本選題是否有助于英語教師和學生把握英語教與學的動向,使人們在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5.本選題研究的主要觀點、內容、重點和難點
本選題的研究有哪幾個重要觀點,其特點是什么?本選題的研究重點在哪幾個方面?本選題的研究難點在何處?怎樣從理論與實踐出發,對英語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如何結合英語教學實際對改進英語教學作對策思考?本選題有哪幾個新觀點?它是否填補了國內外同行業研究中的空白?
6.本選題的撰寫框架
框架可用提綱形式表述,一般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引言:提出問題、擺明觀點。
論點:分析問題與闡明自己的觀點。大致包括:問題的原因及危害性;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理論上來論證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聯系教學實際來闡述解決問題的策略與做法。另外,利用實際數據作為論據,證明方法的有效性。
結論: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論證,其后果如何?對人們在英語教與學中有什么指導意義?有哪些方面需要繼續研究的?它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參考書目:參考書目一般是英文參考書目在前,中文參考書目在后,以字母拼音順序排列。
7.研究基礎
作者在選擇該選題之前作過哪些方面的研究?寫過什么文章?說明能如期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的理由。
8.研究方法
包括實驗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文獻分析的方法等。實驗的方法就是對英語教學班級中去進行實驗;調查的方法就是通過調查表、詢問、問答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關文獻綜述 篇3
一、本科畢業設計(XX)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1、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功能
開題報告是在學生接到教師下達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后,由學生撰寫的對于課題準備情況以及進度計劃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種表格式文書。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學生撰寫,經指導老師簽署意見及學院審定后生效。
撰寫開題報告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活動。有資料反映,美國科學家每年要用兩個月時間組織和撰寫開題報告,以便獲得各方面對課題的資金支持。我國科學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請報告,也往往具有開題報告的性質。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對課題的順利開展十分重要。撰寫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讓指導老師了解:自己為什么要選這個題目,選題的意義何在,自己做這個題目的優勢是什么,自己準備怎么做,會出什么結果,等等。并請指導老師幫學生作出如下判斷:課題所確定的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題目的大小是否合適,所選擇的研究途徑與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開題報告的內容及時作出判斷,此課題能否這樣實施,要不要改變題目或研究方法;學生則可以在得到批準后按開題報告的安排來開展工作。
2、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結構包括(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驟與進度,(5)主要參考文獻等項目。下面對有關項目作一些說明: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發展趨勢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達到什么水平,還存在什么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法。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即選題的意義,包括對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說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開題報告撰寫者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相對于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么主要問題,結論是什么,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研究基本內容可以分幾部分介紹。
(3) 研究方法及措施。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準備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老師的指導或建議。
(4) 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到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對于指導教師在任務書中規定的時間安排,學生應在開題報告中給予呼應,并最后得到批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安排一般應提前一點,千萬別前松后緊,也不能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任務。
(5) 主要參考文獻。在開題報告中,同樣需列出參考文獻,這在實際上是介紹了自己的準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源,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同樣應具備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獻。一般的.說,為撰寫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提供觀點和材料基礎的開題報告正文的字數至少要在20xx字以上。
二、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1、文獻綜述的功能
撰寫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做好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其一是要了解前人關于這一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而不是重復別人走過的路。熟悉前人對本課題的研究情況,可以避免重復研究的無效勞動,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研究;其二是要掌握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入研究下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上述兩項基礎性工作,在文獻綜述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文獻綜述是由學生通過系統地查閱與所選課題相關的國內外文獻,進行搜集、整理、加工,從而撰寫出綜合性敘述和評價的文章。在文獻綜述中,要較全面地反映與本課題直接相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特別是近年來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趨勢,也要指出該課題所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通過文獻綜述對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較和評價,不僅可以進一步闡明本課題選題的意義,還可以為本課題組織材料、形成觀點奠定基礎。
文獻綜述的寫作是本科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創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實踐活動。文獻綜述的寫作能反映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主要的則是中外文獻閱讀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文獻類型與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征
文獻是指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技術手段記錄知識的載體,是各種資料的總稱。文獻類型有許多分類法,從與撰寫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關系來看,需要弄清楚文獻的三種分類法。一是文獻編輯與出版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正規文獻與非正規文獻。圖書、期刊、報紙等為正規文獻;而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內部刊物、檔案和政府出版物等則被稱為非正規文獻。二是按文獻使用的文字類型來分,可以分為中文文獻與外文文獻。三是按文獻的加工層次來分,可以分為一次文獻(原始文獻)、二次文獻(對一次文獻加工而成的)與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是通過利用二次文獻,選用一次文獻中重要的實質性內容,按照一定的需要和目的,經過深度加工而成的。三次文獻綜合性強,有分析、比較、鑒別、評價,有動態和前景展望,是很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對科學研究與論文的寫作有重要的作用。文獻綜述就是一種三次文獻。
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下面三點。
第一、綜合性。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時期同一課題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綜合概括。因此,要盡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認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種流派的觀點清楚明晰,不要遺漏重要的派別和觀點。
第二、描述性。文獻綜述在對各派別的觀點作介紹時,應該保持這些觀點的“原味”,這就要求對被介紹的觀點作客觀性的描述。因此,撰寫文獻綜述,首先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轉述各派的重要觀點;同時,在歸納各種觀點時要抓住要點,表述時應簡明扼要。
第三、評價性。文獻綜述不能囿于介紹研究成果,傳遞學術信息,還要對各研究成果進行恰當而中肯的評價,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文獻綜述重點在于“述”,要點在于“評”。由于評價的傾向性,通過文獻綜述,就會引導出對課題今后發展動向或趨勢的說明。
三、文獻綜述收集材料的方法與寫作要求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創作的材料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從社會調查與科學實驗中獲取直接材料;二是從各種文獻中獲取間接材料。文獻綜述所獲取的材料主要是間接材料。
文獻綜述獲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準主流文獻,如與該課題相關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研究報告、重要觀點和論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獻的相關資料,是做好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閱讀的主流文獻中,包括至少兩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獻。這個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標是解決文獻綜述的材料從哪里來。
文獻綜述獲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積月累、隨時整理,如在平時學習時,要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獻,要做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到開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時就已積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這個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標是解決文獻綜述的材料怎樣得來。
文獻綜述的寫作應體現文獻綜述的“綜合性”、“描述性”和“評價性”這三個基本特征,做到盡可能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材料搜集齊全,盡可能對各類觀點做出準確的分析與歸納,盡可能在客觀描述各派觀點的基礎上作出評述,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闡述課題的發展動向和趨勢。文獻綜述主體部分的結構,應該包括課題的“研究歷史”的回顧,“研究現狀”的對比,以及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般的說,為撰寫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提供觀點和材料基礎的文獻綜述正文的字數至少要在20xx字以上。參考文獻不少于15篇,外文文獻不少于2篇。文獻綜述要求在文后列出參考文獻,文中引用文獻的地方用上標加以標注,同時與列出的參考文獻序號一一對應。
有關文獻綜述 篇4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郭建安編寫了《犯罪被害人學》一書。在該書中作者介紹了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的歷史、理論基礎和美國的相關經驗。與此同時,作者還提出了在我國建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的緊迫性。郭建安認為:建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強調國家對控制犯罪和補償犯罪被害人的責任,使不能獲得被告人賠償的被害人最大程度地從被害后果中得以恢復,尤其是對暴力犯罪中的殺人、人身傷害、xx等引起嚴重后果的案件的被害人及家屬予以賠償1?但該書更多是側重于對他國經驗的介紹,并沒有就我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的制度沒有做具體的設計。
劉貴萍、許永強在XX年發表的《構建我國犯罪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一文,對我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作出了具體設計。他們認為,要構建這一制度,應首先確立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弘揚公平正義原則;有條件取得補償原則;補償的力度與損害的程度相適應的原則;以賠償為主、以補償為輔的原則。上述原則的提出,對構建我國犯罪被害人國家制度具有積極推動作用。該文提出的救助原則所體現的法理精神是較為深刻的。該文作者還對有關國家救助資金的來源、救助范圍和順序、救助機構和程序等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該文的缺陷則在于沒有對救助的對象作出規定。因為救助對象是該制度的基礎性要件,若沒有明確的救助對象,接下來的救助措施就無從下手。
李鵬的《論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的價值及本土化》,則對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論述。他認為:法律本身蘊含的價值,是指法律制度本身所弘揚的.、代表全社會進步和全人類福祉的理念,諸如正義、自由和秩序等。我們所構建的制度也應當具有正義的本性,并體現對人性的要求和尊重,否則,該制度更難有生命力。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矯正了被破壞的正義,符合理性的要求。在他看來,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設立的理論基礎是基于公平正義的理念,國家的契約責任和公民的信賴利益及其公共福利的需要。該文章看到了構建某一制度,必須有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如同一棟建筑應當有足夠堅固的地基一般。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救助的機關應當是在人民法院內部建立專門的被害人補償委員會,設立專門的國家補償基金,專款專用,并且對補償對象作了較具體的規定。這些規定,有相當多是值得借鑒的,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但有所不足的是,作者沒有給予那些案件未破獲的犯罪被害人的關注,所以其制度設計是有一定缺陷的。
立足于我國的國情很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他國的成功經驗。李楠的《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的比較分析與本土制度建構》為我國了解他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措施打開了一扇窗戶。該文章分別從救助的對象、救助的犯罪類型、救助的范圍及救助金額、救助金的來源及管理、救助的裁定機構和程序等方面,重點介紹了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在上述方面的立法狀況及具體措施。而孫彩虹的《亞洲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比較研究》一文,則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了與我國國情有相似之處的亞洲各國,對其他國家的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作了一個橫向的比較研究后,李楠和孫彩虹認為:首先的問題是要制定一部專門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才能使具體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實。在制度的設計上,比較之前的研究更為細致,從多角度多方面來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的問題。
近期武玉紅的《對建立我國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的思考》對我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的制度設計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該文章不再贅述在我國構建該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而是從兩個具體的刑事案件中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的處遇出發,深入思考我國對犯罪被害人權利救濟的現狀以及如何來實現對他們的保護。作者談到非暴力犯罪被害人得不到賠償的現象也大量存在,應當把他們納入到國家救助的范圍中來,只是應做嚴格的限定。這一建議使得我們看到保護犯罪被害人背后的公平正義的法理精神,正如作者所說:“國家對于社會成員應當提供平等的保護,對未能從加害人處獲得足額賠償的被害人都應當救助和撫慰,厚此薄彼,易造成新的社會不公,不利于國家補償制度的有效展開。”作者還看到過失犯罪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問題,提倡救助的犯罪類型不應當僅限于故意犯罪類型,過失犯罪行為的被害人也應在救助之列。同時,在救助程序上,作者更傾向于最大限度的保護犯罪被害人的權益。在犯罪被害人申請國家救助的時候,只要其能充分證明自己受到暴力犯罪的侵害重大損失就可以了,至于犯罪人是誰,有沒有捉拿歸案等問題,那是屬于公安機關的職責。
上述有關我國犯罪被害人國家救助研究的著述,無論是對外國成功經驗的介紹還是對本國制度的架構,不論是在理論基礎的研究和還是在具體制度設計方面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從當前的研究狀況看,學者們對問題的分析更加全面,在制度設計上也更加細化,而且還充分考慮到了犯罪被害人權益保護的實現途徑,為我國有關犯罪被害人保護的法律的出臺和制度措施的設計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思想。但是,這些制度措施的設計也還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救助機關的確定和救助資金的監督等方面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有關文獻綜述 篇5
[前言]
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頻率加快、范圍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數據表明:“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存在心理障礙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多”。[1]使得我們不得不更加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任長順在《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中提出“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心理習慣的形成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現代人對健康認識的轉變,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大學時期同時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他們既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還要應付社會環境變化產生的心理矛盾,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2]。曾四清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為療法”[3],而劉衛平、李平等認為體育教學恰恰在這方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思維活動為主要活動方式的文化課,由于學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為不宜表現,所以在課堂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說教為主,學生的主體參與水平僅處于較低的被動認同活動階段,故難以實施有針對性、及時性的教育來改善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體育實踐課由于它具有群體性、競爭性、艱苦性、娛樂性、釋放性、外顯性等特點,故可以看成它是個社會活動的縮影,或者說是社會活動模擬游戲化,人們沉浸在體育實踐課活動中,會感受到豐富多變的刺激,也會體驗到幾乎和社會活動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難與心理沖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與心理健康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課堂身體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加強主體的參與性,并充分地體驗、領悟、內化,然后附諸實踐直接接受實踐的檢驗”。[4]正因為體育教育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影響。本課題主要是從平時的課堂教學出發,研究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各種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的不同影響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使體育教師在課堂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主題]
大學階段是人們接受系統的學校教育的最后時期,也是人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后階段。大多數學生離開了家長而獨自生活和學習,其中有來自日常生活的苦惱、有與同學交往過程中發生的關系矛盾、有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以及即將畢業進入社會而產生的就業壓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5];同時還要應付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常常處于錯綜復雜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心理衛生問題。
一、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行為療法。于勇在《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體育運動由于本身特點決定了其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應。
“1、體育鍛煉能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
體育鍛煉中從事每一項運動都要求運動者對外界事物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感知,從而快速協調自己的身體以保證動作的完成,從事長期的運動能促進人的知覺能力的發展,提高人的反應速度和知覺判斷能力,使人變得敏捷、靈活。
2、體育鍛煉能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體育鍛煉能帶來流暢的情緒體驗這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忘我地投入到運動中,并產生來自于活動過程本身的直接興趣和享受,這是一種在學習、下作、交際中所無法產生的情緒狀態。研究表明:用力的運動可使人減少情緒上的負擔,甚至能減輕因精神壓力的偶發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
3、體育鍛煉能強化“自我概念”,對自尊產生積極影響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關于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自我概念是相對穩定的,在適應社會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通過力量訓練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4、體育鍛煉能協調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感到愈來愈缺乏適當的社會聯系和人際交往,體育活動是一種很好的增加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形式,在活動中共同鍛煉、相互競爭、團結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個體忘卻煩惱和疲勞消除孤獨感,使身心得到舒適的體驗,產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5、體育活動能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應。鍛煉會引起人腦釋放自然合成的鎮靜劑一一內啡肽,發揮作用時,內啡肽具有阻斷大腦中與應激有關的化學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能提高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這就能減少疲勞的產生。
6、體育鍛煉能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
焦慮和抑郁是人學生遇到的幾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1990年諾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動和長期的身體鍛煉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特質性抑郁,也可降低狀態性抑郁,身體鍛煉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郁;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學過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從而有目的來“改善和調解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使其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而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健康人格,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其次,體育活動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總是與人群發生著交往和聯系,在活動中要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內心沖突,這對培養協調人際關系,擴大社會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起著積極的影響”。[7]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體育活動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郁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二、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徑培養學生的勇敢、堅毅、果斷、堅忍不拔、奮發進取、開拓進取、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8];“而在球類教學中,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可培養關心他人、關心
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9];“太極拳特別強調‘知己’功夫的練習,‘看熟’、‘懂勁’的階段也就是‘知己’的階段,通過‘知己’功夫的鍛煉,可以明顯提高太極拳鍛煉者對‘自我’的認識。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極有利于練習者健全人格的培養。”[10];“游泳、滑冰、跳馬及雙杠等既具有表演風格又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要求學生不斷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擔風險等膽怯心理,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11];“體育舞蹈具有增進人際交往和友誼,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增強自信心的作用”。[12];“健美操、藝術體操課是人們交流思想、打發情感、消除隔閡、相互溝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優美音樂的伴奏下,人們自我封閉的意識在這里得到徹底解脫,活動中融洽、和諧、高雅的氣氛亦能增強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欲望”。[13]劉衛民,李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也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可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特點因材施教。如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交際、不合群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體性活動項目,并多采用激勵的方法,提供發言和練習的機會,以改變孤僻的個性,逐步適應與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勢;對那些處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跑、擊劍等反應靈敏性活動項目,并在練習中提出嚴厲的硬性要求,以培養其堅強的意志,果斷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對那些膽子較小、做事怕風險、難為情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游泳、滑冰、滑雪、拳擊、摔跤、平衡木等冒險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勇敢無畏跨越障礙的精神品質;對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下棋、太極拳、慢跑、遠足、游泳、騎自行車、射擊等持久耐力性活動項目,以培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改變易急躁、沖動的特點;對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繩、俯臥撐、廣播操、跑步等簡單性活動項目,使他們易看到自己的進步,并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提高其成就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對那些自負、愛標新立異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難度較大的活動項目,或讓他們與比自己水平高的對手比賽等,以改變他們的驕傲之氣;對那些遇事易緊張的學生可讓他們多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緊張激烈的比賽活動項目,從而使他們在激烈的練習和競爭中鍛煉自己冷靜、沉著思考的心理品質”。[14]
2、有研究就專門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心理健康所產生不同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認為:
“1)、小群體互助學習法,它加強了對責任感、創造力、協同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2)、模擬訓練及意念訓練法,它可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適應及調節能力;
3)、創設情境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并最終內化為認知結構,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
4)、過程啟發式教學法,它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
5)、調整法,它可平靜學生的心情,緩解緊張的情緒,是舒緩學生心理的一種極好方法。另外,經常采用的方法還有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15]。
3、研究顯示不同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熊亞紅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提出:
“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強角色和地位的互動性,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和善處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品質;
3)、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使學生在異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并發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體育競賽的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能力”。[16]
三、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測量評價
侯世勛等在《高校體育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討》中提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評價納入考試體系,能促使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評價可分為兩個方而:一是理論知識.應列入體育課程理論試卷中,以便考查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狀況;一是心理健康評價表測評.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較全面評價,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狀況以及如何完善自我。這一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為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彌補了目前考試體系中存在片而性的問題”。[17]
劉衛民、李平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認為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應依據各級在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而制定。因此,應區分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的不同情況,但平要指標體系應包括對待學習的態度,成就動機,適應能力,交際能力,行為能力,創造能力,預見能力,情緒反應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體的方法是和體育實踐課中測量評價學生的心理負荷方法相同,即先運用教育觀察法對各主要指標的細化標準進行測量,然后再運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18]
[總結]
體育運動本身會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可以根據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種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借助科學可行教學評價從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計劃的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從而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進而促進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結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開發體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參考文獻
[1]曾四清.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xx(2):88-90
[2]任長順.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調查研究.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xx,(02):36-37
[3]曾四清.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xx(2):88-90
[4]劉衛民,李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xx,(S1):168-169
[6]于勇.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體育科技,20xx,(3):343-345
[7]李安民,等.集體項目和個人項目運動員自信心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xx,(04)
[8]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xx.(3):106-107
[9]孫秀芝.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xx.(3):106-107
[10]楊祥全.太極拳對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xx,(1):63-66
[11]張小田.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81-83
[12]李曉新.體育舞蹈對大學生身心影響的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xx,(3):99-101
[13]趙小靜.健美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課對大學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xx,(5):110-112
[14]劉衛民,李平.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論綱[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有關文獻綜述 篇6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大學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漸成了企業選拔人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業已成為各大高校深刻研究的課題[1-3]。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綜合學生特點和專業特征,推出“三元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下簡稱“三元驅動”)[4],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地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盡快樹立起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意識,主動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勇于嘗試,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元驅動”實踐教學體系的切實推行,為大學生夯實了就業基礎,使得大學生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大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
1“三元驅動”的構成
在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軟件開發能力的內涵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以培養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起“三元”驅動的多層次遞進式的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能實踐教學體系。
“三元”驅動是指:
(1)在一年級學生初學編程階段,采用“興趣驅動”的實踐方法,以編寫簡單的游戲為主要實踐方向,以引起學生編程主動性為目的,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二、三年級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階段,采用“競賽驅動”的實踐方法,鼓勵學生參加ACM程序設計競賽和工信部軟件人才程序設計競賽等比賽,適合學生提高編程熟練度、掌握算法分析和設計的技巧,為將來從事軟件開發培養內功;
(3)在三、四年級專業課的學習階段,學生接觸到了廣泛的專業知識,采用“項目驅動”的實踐方式,讓學生參與實際科研項目的開發,為其提供貼近實際的實踐機會,對其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為將來直接融入IT領域的軟件系統開發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三元”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針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不同學習階段的具體特點和遇到的問題而設計,與課程和學生知識程度相匹配,與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相適應,“三元”驅動的實踐體系既呈現階梯關系,又可以獨立深化,結構靈活,在具體推進的過程中,可協調性強,易于實施。
2“三元驅動”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計算機類專業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最為緊密的一類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廣泛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比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想。從近年來許多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擇業困難來看,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三元驅動”的實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大學生畢業求職起到了明顯的積極推動作用。
2.1增強了學生的求職信心:近些年來,企業選擇人才的時候,慢慢從高學歷轉向高能力,企業發展看重的是員工實際創造出來的價值,而不是一張僅僅代表身份的學歷證書。企業選拔人才的標準有了轉變,高校對學生的培養也必定會發生轉變,否則將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甚至遭遇嚴酷的淘汰。大力推行“三元驅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與社會需求保持一致。
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的時候,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5],這三者也是企業考核人才的基本內容。(1)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是指大學生在高校中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全面而系統地掌握了本學科、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了從事相關職業所需要的技能與相應的知識,適應工作需要,具備運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專業能力又具體分為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兩個方面。(2)實踐能力是指在生產經營、科學研究、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能夠將書本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來。大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時就需要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包括新技能掌握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制度執行能力五個方面。(3)創新能力是大學生順利就業的核心,敢于沖破傳統思想和陳腐觀念的束縛,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論、新概念,發現和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局面的能力。
只有具備這三種基本能力,學生才能有信心去求職,進而才能競聘到自己喜歡的職位。學生在校期間,在“三元驅動”的培養模式下,從大一到大四,依次接受了“興趣驅動”、“競賽驅動”和“項目驅動”的專業訓練,四年的積累使得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畢業擇業期間,面對高要求的企業也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在就業環境如此嚴峻的背景之下,能做到“擇業”,而不是“被擇業”。我院20xx屆某優秀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同時收到百度、搜狐、騰訊等多家IT巨頭企業的就職邀請,這一情形說明“三元驅動”的培養模式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2提高了學生的競爭能力:IT行業里有多種認證考試,表明自身達到的技術水平。“三元驅動”從大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自我檢驗的意識,定期參加各類認證考試,檢驗自己之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在這種意識的推動之下,從大一到大四,有一部分學生成功通過了國家等級考試、各類工程師資格認證、思科認證、華為認證等。就業時,企業非常看重這些實踐性特別突出的技術水平的認證,這對他們的選擇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學生也會憑借這些“標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根據我院就業率統計,近三年的畢業生,從事IT行業的比例分別為74%,76%,83%,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充分表明,“三元驅動”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畢業生的競爭能力。
2.3提升了學生的就職層次:“三元驅動”中的項目驅動,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接觸實際項目,學生對項目的`有關環節有了初步認知,清楚項目的架構和組成,甚至對項目管理層面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擇業的時候,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項目實習的經歷完全可以讓他們勝任所選的工作,獲得企業的認可。一般來說,計算機類專業的畢業生到企業之后,都要有三個月到半年的培訓時間,培訓結束視培訓成績再確定具體工作。未經歷過項目驅動的學生,到企業后,培訓期一般在半年甚至更長時間;而經歷過實際項目鍛煉的學生,培訓期一般在三個月內,大大縮減了適應期,對企業和學生本身都有利處,所以,企業非常喜歡吸納在校期間有實際項目經驗的畢業生。我院20xx屆某優秀畢業生,在畢業后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有了兩次加薪調整,該畢業生在校期間,對“三元驅動”的教育方式適應良好,并且較早進入實驗室跟進實際項目,積極參與我校“挑戰杯”等專業類的競賽,成績優良。截至到目前,我院20xx屆畢業生已有多名學生簽約到大型IT企業,且年薪已逾十萬,這是同學歷的其他專業難以企及的。
3就業對策分析
在“三元驅動”的培養模式下,學生在專業素質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應屆畢業生開始擇業的時候,采取一系列輔助措施,積極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畢業生擇業成功率,并積極保證高素質學生有較高薪資待遇。
3.1邀請企業進校園:常年與多家IT企業保持合作關系,在畢業生求職階段,邀請多家企業的宣講隊伍走進校園,根據企業的需求,學生可以獲取求職思路,引導他們理智、正確地擇業。這種對策一般可以帶來兩種就業方式:(1)一部分學生在校園宣講會上,主動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然后,從學生進行畢業設計開始,企業就可以考核學生的專業素質,考核期兩個月左右,95%的學生能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2)在企業招聘團隊進校的時候,學生帶著自己獲得的校級、省級或國家級等相關專業競賽的獲獎證書,或者帶著自己開發的軟件產品,演示給企業的招聘人員,得到認可的學生當場就可以簽訂就業協議。
3.2鼓勵學生出校園:對于在校園招聘沒有達到“雙選”結果的學生,鼓勵他們走出校園,勇敢地到更廣闊的就業環境中去尋找就業機會。特別是對于那些處于專業邊緣的學生,走出校園顯得尤為重要。走出校園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網投,二是參加各大城市的招聘會。網投是一種相對便捷、網絡范圍大的求職方式,但是企業接收到的網投數量巨大,被HR篩選出來的幾率相對較小,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或者是非常優秀的軟件開發產品,往往就會被淹沒在網投洪水里,沒有機會與企業做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各大城市的招聘會,特別是針對高校開展的招聘,對畢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業渠道。鼓勵學生三五成群結伴而行,輾轉在各大城市的高校招聘會,幾次奔波下來,就業人數還是很可觀的。
由表1可知,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人數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期間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出現低谷)。由此表明,專業技術型人才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說明“三元驅動”的培養模式對專業人才培養有重要作用;同時,對畢業生的就業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大大提升了畢業生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三元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適用于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的培養,并充分激發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使得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科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強化自己的創新思想。近幾年的就業情況統計表明,以“三元驅動”教學體系為核心的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適用于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使得畢業生在面臨求職時,能充滿信心;在擇業時,能有較高層次的選擇,并可擁有較高的薪資待遇。
參考文獻
[1]高陽.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探索——基于團隊項目實訓[J].經濟論壇,20xx(1):194-196
[2]林春.試論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要經驗和做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24(5):10-11
[3]李同卓,張洪良,鄧珊.從實踐能力培養談大學生就業問題[J].科技教育創新,20xx(19):253-254
[4]唐國維,富宇,李井輝.IT專業大學生軟件開發技能創新培養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20xx(3):96-99
有關文獻綜述 篇7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后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 是科學文獻的一種。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 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 等等。
要求同學們學寫綜述,至少有以下好處:
①通過搜集文獻資料過程,可進一步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 在查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②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學習文獻綜述 的撰寫也是為今后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③通過綜述的寫作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對于畢業設計的課題綜述,則 要結合課題的性質進行書寫。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復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
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 ”、“文獻復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 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 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 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 、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
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于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
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 那么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算 法、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
選定題目后,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于搜集文獻的有關方
法,可以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獻要求 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后,就要對這些 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 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 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 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摘錄下來 ,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于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 ,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
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 、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
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
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
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 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 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 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 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
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 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三、注意事項
由于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于“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
同于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 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 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 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 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 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并能準確地反 映主題內容。
有關文獻綜述 篇8
【摘要】2世紀6年代以來,會計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的觀點被人們廣泛接受,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從會計假設轉變為會計目標,本文就國外和國內對會計目標的相關文獻進行簡單的回顧。
一、國外會計目標相關文獻的回顧
(一)財務報告目標概念的提出
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中,財務報告目標起到了邏輯起點的作用。理論界對于財務報告目標的研究,始于2世紀5年代。
Deuine(196)認為,企業在構造一種服務職能的理論體系中,第一個程序是建立職能的目的和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目的或目標是會改變的,但在任何時期,目的或目標都必須規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規定。
在對財務報告目標有了足夠的重視之后,理論界對“財務報告的目標到底應該是什么”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代表性觀點主要有受托責任學派、決策有用學派、折中學派。
(二)受托責任學派
受托責任學派的思想早在會計產生之初就已經存在,但作為一種學派則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時,它的發展與現代產權理論和公司制的發展休戚相關。按照產權理論,資源所有者將其資源委托給受托者,同時賦予受托者以資源的保管權和運用權,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權對資源獨立自主地進行經營。通過有關組織規則和法律制度等約束機制明確規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權力、責任和利益,這樣,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委托——受托責任關系。而在公司制下,資源的委托——受托責任關系十分明顯,客觀上要求會計系統反映受托經管責任,從而形成了以受托經管責任為目標取向的受托責任學派。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責任的本質、發展歷史及在財務報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結論:1.受托責任的概念起源于財產權利——所有權和使用權,使用權是在所有權的基礎上產生的,當所有者將使用權交付給代理人的時候,代理人便負有受托代理責任。2.在明確了受托責任的起源后,Chen進一步研究了兩種不同的受托責任,即社會財富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3.在中世紀時期,受托責任帶有濃厚的封建莊園色彩,受托責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兩種形式。4.受托責任的概念隨著主流社會理念的變化而變化。在商業社會中有兩種主流的社會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別代表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相應的,受托責任也有古典和管理兩種形式。5.對于古典型受托責任來說,管理者的主要責任是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對于管理型受托責任來說,管理者的主要責任是追求社會財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東財富最大化。6.財務報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責任的基礎上出具的,因此,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財務報告應有利于投資者評價管理者的業績。7.管理者的業績應該從公司利益和社會利益兩方面進行評價,而社會利益方面長久以來受到財務方面的忽視,因此,有必要對管理者在增加社會財富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
Gjesdal(1981)研究了在會計目標的確定上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的異同。Gjesdal首先對會計目標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提出了研究目的,即系統地研究受托責任觀下對信息的需求、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的關系,然后,作者建立了一個通用的代理模型來分析這個問題。分析的主要結論有:1.在各個分散的組織中普遍存在對基于受托責任編制的財務報告的需求,需求產生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樣的報告對預測未來有用。這樣,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就處于同一個概念框架之下。2.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的標準并不一樣,因此,將兩者區分為兩種會計目標是有必要的。3.分析結果支持Ijiri的說法,即基于受托責任下提供的會計信息是有用的。
總的來說,受托責任學派的主要觀點有:1.會計目標是以恰當的方法有效反映資源受托者的受托經管責任及其履行情況。2.強調會計人員的中立性,會計人員以客觀的立場反映受托責任及其履行情況,其行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響,只接受會計準則的指導。3.強調編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會計準則和會計系統整體的有效性。
(三)決策有用學派
決策有用學派是在證券市場日益擴大化和規范化的歷史經濟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場條件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關的財務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須借助于會計系統,因此,會計系統必須以提供信息服務于決策為目標取向。
美國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一號(FASB,1978)貫徹的是決策有用的思想。公告指出,在一個經濟社會里,編制財務報告的職責是提供企業決策和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確定這些決策應當是什么。編制財務報告的`職責,要求它提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信息。公告將財務報告的目標具體確定為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1.財務報告對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提供有用信息;2.財務報告應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評估來自銷售、償付、到期證券或借款等現金流入的金額、時間分布和不確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現金流量前景的信息;3.財務報告應提供關于企業的經濟資源,對資源的要求權以及使資源和要求權發生變動的信息,諸如有助于估量企業獲得現金流量順差能力的信息。
(四)折中學派
在受托責任學派與決策有用學派的比較中,有的學者力圖在二者之間找到某種平衡,筆者將其視為折中學派。
Anthony(1983)認為在現時世界復雜的環境中,決策有用觀不(下轉第14頁)(上接第12頁)是一個合適的會計目標的標準。提供對各種投資者有用的會計信息不一定會導致財富的增加。會計信息的披露應該在使用者的需求與管理層的控制需求兩方面作出權衡,以達到財富增加的目的。
(五)對公告效用的研究
美國概念公告第一號的頒布對企業財務報告目標的確定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導作用。對于公告的效應,學者們也做了專門的研究。
Dopuch(198)先對FASB1978年頒布的第一號概念公告的內容作了一個回顧,包括財務報表和財務報告、目標與環境的關系、所提供信息的特征與局限性、潛在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外部財務報告的一般作用。繼而挑選了三個有爭議的會計問題進行分析,以檢驗財務報告目標在處理具體會計事項中的作用。這三個會計問題是:遞延貸項、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勘探成本的計量、資產和負債現值的披露。檢驗結果表明關于財務報告目標的公告并沒有使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我國學者對會計目標的研究
2世紀8年代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界對于會計目標的討論也涉及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兩個方面。但從最近的文獻看來,學者們傾向于結合中國的經濟環境,將受托經管責任作為我國的會計目標。
葛家澍、劉峰(23)對我國目前經濟環境進行分析后認為,當前我國財務會計的主要目標,應定位在向委托人報告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上,即向資源委托人報告所委托資源的保管與經營情況。將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報告作為財務報告目標只是一個總體目標。具體到受托責任的評價上,委托人對管理當局經營業績將是最關注的。因此,提供有關經營業績的計量及其結果的信息將構成這一目標下的主要內容。此外,企業經濟資源的保管情況也是委托人所關注的,所以,關于企業經濟資源的狀況及其變動信息,也是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要信息。
《會計目標》課題組(25)從經濟管理體制、企業資金來源、證券市場三個方面對我國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特征進行研究,從而對我國會計目標進行定位。表述為三個層次:一是會計應該提供有助于各類會計需求者進行各種決策時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包括管理型投資人、職業投資人、企業經營者、貸款人、政府、公眾等;二是根據我國的會計環境,目前企業應主要為管理型投資人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從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來看,為管理型投資人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基本上可以滿足我國各類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三是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企業可以適當提供對職業投資者投資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梁爽(25)在剖析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等幾大環境因素對會計目標的具體影響后指出,會計環境對會計目標的影響是分層次、分程度的。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主要影響會計目標的存在,經濟因素主要影響會計目標的定位。根據我國環境因素的影響,國家、銀行和管理型投資人占所有法人企業投資者總數的絕大部分比例,證券市場的職業投資者比例較小,我國處于顯性狀態的投資人環境是管理型投資人,因而,應將會計目標主要定位在“提供經管責任信息”上。
周守華、肖正再(25)通過對會計信息系統中各利益相關者之間在涉及會計事項的各類交易中利益沖突與“納什均衡”轉換機理的分析,邏輯推導出“納什均衡”狀態下的會計信息質和量的規定性和財務會計目標。主要結論:一是會計目標就基本層次上來說,就是使會計信息系統趨向權益最優納什均衡狀態運行,但能否趨向最優納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狀態,還取決于會計信息系統所處的外部環境即外生變量能否使交易各方之間的博弈均衡實現最優納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二是不同的外生變量即外部環境條件下,將有不同的納什均衡結果。
有關文獻綜述 篇9
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評述的簡稱,指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所研究的問題(學科、專題)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綜”即收集“百家”之言,綜合分析整理;“述”即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其目的并不是將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別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論文來綜合與評估這些資料。一個成功的文獻綜述,能夠以其系統的分析評價和有根據的趨勢預測,為新課題的確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一、文獻綜述的作用與目的
文獻綜述要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獻綜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題的特定領域中已經被思考過與研究過的信息,并將此議題上的權威學者所作的努力進行系統地展現、歸納和評述。在決定論文研究題目之前,通常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是:研究所屬的領域或者其他領域,對這個間題已經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議與對策是否成功;有沒有建議新的研究方向和議題。簡而言之,文獻綜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礎。
大多數研究生并不考慮這些問題,就直接進行文獻探討,將在短時間內找到的現有文獻做簡略引述或歸類,也不作批判。甚至與論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無關。
其實回顧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須主動積極地擴大研究文獻的來源。也只有這樣,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設與變量,以改進研究的設計。
文獻綜述至少可達到的基本目的有:讓讀者熟悉現有研究主題領域中有關研究的進展與困境;提供后續研究者的思考:未來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義與更顯著的結果;對各種理論的立場說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構;作為新假設提出與研究理念的基礎,對某現象和行為進行可能的解釋;識別概念間的前提假設,理解并學習他人如何界定與衡量關鍵概念;改進與批判現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發掘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
總之,研究文獻不僅可幫助確認研究主題,也可找出對研究的問題的不同見解。發表過的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就是重要的問題來源,對論文的回顧會提供寶貴的資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文獻綜述可以幫助新研究者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所以撰寫此章節時,要向讀者交代論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個新的有關此類研究主題方面的重要的學術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寫文獻綜述過程中易犯以下四種錯誤:
1.大量羅列堆砌文章
誤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顯示對其他相關研究的了解程度,結果導致很多文獻綜述不是以所研究的.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而變成了讀書心得清單。
2.輕易放棄研究批判的權利
我國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學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現大量引用自己導師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現象,學生擔心學位論文答辯通不過,所以難得見到學生批判導師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師,學生更易放棄自己批判的權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話均以誰說為起始,結果使自己的論文成為他人研究有效與否的驗證報告,無法說服讀者相信自己的論文有重要貢獻。
3.回避和放棄研究沖突另辟蹊徑
對有較多學術爭議的研究主題,或發現現有的研究結論互相矛盾時,有些研究生的論文就回避矛盾,進行一個自認為是創新的研究。其實將這些沖突全部放棄,就意味著放棄一大堆有價值的資料,并且這個所謂的創新,因為不跟任何現有的研究相關與比較,沒有引用價值,會被后人所放棄。遇到不協調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發現,盡管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輕,甚至主動放棄。其實這些不協調或者沖突是很有價值的,應多加利用。將現有文獻的沖突與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舊研究具有更好、更強的解釋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會將過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與改善。
4.選擇性地探討文獻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統化地回顧現有的研究文獻,找出適合研究的問題或可預測的假設,卻宣稱某種研究缺乏文獻,從而自認他們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選擇性地探討現有文獻,則文獻綜述就變成了研究生主觀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種機會性的回顧。
因此一定要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文獻綜述,以嚴謹的科學設計來尋找、評估以及整合科學研究的證據,確保文獻綜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學風,勇于探索和不回避沖突。分析沖突的原因、方法與結論,可以為未來的研究及論文奠定成功的。
有關文獻綜述 篇10
任何一門學科,就向一棵大樹,有繁茂的樹葉、錯綜的樹枝、粗壯的樹干和深埋在土里的樹根。
當我們看到關于這個學科的一本書、或者一篇論文時,我們也就看到了這棵大樹上的一片片樹葉,開始第一次接觸到了這棵大樹,對這棵樹有了第一次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的閱讀一些文獻,盡可能多的了解這棵大樹的最基本的信息,并對每一份自己閱讀的文獻做好詳細的筆記和詳實的讀后感,為自己能夠更進一步了解這門學科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觸碰到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之后,我們對這棵大樹逐漸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我們要開始整理我們所掌握的這些樹葉。通過自己的不斷的學習,將這些樹葉整理到他們所屬的枝干上面。這些枝干或代表關于這個學科不同學派的觀點,或代表這門學科的不同分支,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對每個枝干都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是至少現在我們能明白哪些樹葉是屬于哪根枝干的。枝干之間或許會有相互交錯的部分,這時候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閱讀,找出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加深自己對這棵大樹的了解。
在對樹葉進行了梳理之后,我們還要對這些枝干進行梳理,通過對不同學派、或者不同學科分支的分析整理,然后找到他們共屬于同一棵大樹、但又屬于不同枝干的原因,分析出各學派或各分支的不同之處以及相似之處,這時候我們對這棵大樹的了解已經又深入了一步,幾乎已經能夠全面的掌握這棵大樹的絕大部分信息了。當我們的學習到了這一步的`時候,我相信,已經能夠寫出一篇非常像樣的文獻綜述了。
當然,對于一篇完整的論文而言,一篇非常像樣的文獻綜述是必不可少的,但僅有文獻綜述也是不夠的,這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尋覓這棵大樹的根了。當我們看到一棵大樹能有如此粗壯的樹干時,我們不禁會問自己,能夠長出如此粗壯的枝干,他的養分從何而來,他的根在哪里?這時候,我們需要通過我們所了解的這棵大樹的全部信息,包括我們閱讀過的所有文獻、我們做的所有筆記和讀書心得、我們整理出來的條理脈絡,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這門學科的本質——這棵大樹的根,所有的枝繁葉茂到了這里,也許只是一兩句話,亦或許是幾段話。也許我們不能了解每一片樹葉如何長出、如何形成,但是只要我們找到了它的根,我們至少能知道每一片樹葉中的養分、成分與我們在根中找到的元素、本質是相同的。
當我們結束綜述,提筆論文正文時,我們從根開始向上生長,或生長出一片新葉,或另發出一條新枝,我們的論文也會和春天的新葉、新枝一樣,散發出無限的新意。
有關文獻綜述 篇11
文獻綜述的內容以及格式要求
一、內容要求:
文獻綜述是在研究選題確定后(或選題雖末最終確定,但至少已確定了比較具體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相關課題或相關領域已有研究成果進行的綜合性介紹,目的是理清本課題已有的研究基礎及尚存的研究空間,它既可以給研究者在充分借鑒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深化本課題的.研究指明方向,還可以幫助讀者(或論文審閱者)明確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寫好文獻綜述,對于課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獻綜述的結構一般由下列成份構成:
1、標題。文獻綜述的標題一般多是在論文選題的標題后(若選題尚未最終確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為名)加“研究綜述”或“文獻綜述”字樣。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專設標題,而是直接做為整個文獻綜述的開篇部分。內容是簡要介紹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果本課題涉及到較前沿的理論,還應對該理論進行簡要介紹;最后要介紹研究者搜集的資料范圍及資料來源,其中要講清查閱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網絡中查詢了哪些資料庫(如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并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搜索(如通過輸入“關鍵詞”或“作者名”或“文章名”進行搜索,一般用精確匹配),共搜索到的相關論文的篇目數量多少,對自己有直接參考價值的論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這是文獻綜述的核心部分。應在歸類整理的基礎上,對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資料進行系統介紹。撰寫此部分時還應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對已有成果要分類介紹,各類之間用小標題區分。以下是常見的分類線索:按時空分類(如:本課題的研究歷史與研究現狀、國外研究現狀與國內研究現狀);按本課題所涉及的不同子課題分類;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觀點進行分類,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紹,又要有重點介紹。根據自己的分類,對各類研究先做概括介紹,然后對此類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進行重點介紹。重點介紹時要求要點明作者名、文獻名及其具體觀點。無論是概括介紹還是重點介紹的文獻資料均要求將文獻來源在參考文獻中反映出來,但不要求一一對應。
4、總結。對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點、研究趨勢及價值進行概括與評價。此部分應著重點明本課題已有的研究基礎(已有成果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樣的基礎或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發)與尚存的研究空間(本課題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環節)。
5、參考文獻。要求列出的參考文獻不少于10種,并按論文中的參考文獻的格式將作者名、文獻名、文獻出處、時間等信息全面標示出來。
二、格式要求:
1、字數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
紙型—A4;單面打印;字號:標題--宋體三號,加粗。作者及單位名—宋體四號。正文--宋體小四號。參考文獻格式按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格式書寫。
頁面設置:頁邊距:上下左右均為2.5厘米;行間距:1.5倍距離;字符距離:標準。頁碼設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
××××××××(選題)文獻綜述
專業班級作者指導老師
××××××(正文)。
參考文獻
[1]××××××
[2]×××××××
有關文獻綜述 篇12
1) 什么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后,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于研究論文的文體。
2) 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1、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狀和動態,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前言一般200-300字為宜,不宜超過500字。
正文,是綜述的重點,寫法上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較好地表達綜合的內容,作者可創造性采用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兩個部分,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不同學者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進一步闡明問題的來龍去脈和作者自己的.見解。當然,作者也可從問題發生的歷史背景、目前現狀、發展方向等提出文獻的不同觀點。正文部分可根據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
小結,是結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和展望。內容單純的綜述也可不寫小結。
參考文獻,是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參考文獻的多少可體現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對綜述類論文參考文獻的數量不同雜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條以內為宜,以最近3-5年內的最新文獻為主。
2、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于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號[ ]括起來置于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并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 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項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⒋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5.綜述篇幅不可太長。雜志編輯部對綜述的字數一般都有一定數量的約定。作者在初寫綜述時,往往不注意這點,造成虛話、空話較多,重點不突出。綜述一般不宜超過4000字。綜述并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帳,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復、費解,材料與評述協調。
3)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
1.專著: [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 [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匯編): [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 [序號]專利申請者。 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專利號, 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 [序號]著者。 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 : [序號] 作者。 題名[N]. 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9.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知識拓展:參考文獻范文
[1]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研究呂天群科技資訊- 20xx 年15 期.
[2] 淺談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措施陳新永江蘇環境科技- 20xx 年01期.
[3] 淺議水利工程建設期的環境保護措施陳剛[1] 戴鳳霞[2] 水利科技與經濟-20xx 年3 期.
[4] 水利工程水環境效益的影響因子與量化模型具杏祥[1] 宋春山[2] 黑龍江水專學報- 20xx 年1 期.
[5] 論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對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孫景亮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xx 年2期.
[6]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胡建軍科技園地- 20xx 年2 期.
[7] 淺談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張偉龔愛民河北水利- 20xx 年9 期.
[ 8] 水利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形成負面影響的對策探討 陸孝平、徐世鈞 水利發展研究- 20xx 年10 期.
[9]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曹永強, 人民黃河- 20xx 年1 期.
[10] 城市環境水利工程的水環境定量評價徐晶、宋東輝四川水利- 20xx 年1期.
[1]黃學群.天津市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定位及類型選擇.天津農業科學20xx,10(1):51-54
[2]張聚臣,陳祥等.對農業科技園區存在必要性及經營發展策略的思考[J].農業縱橫,20xx(5).
[3]馬永清,趙憲軍,張志鵬.河北省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戰略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xx(12).
[4]王朝全.從農業技術的物品性質論農業科技園的制度邏輯[J].中國科技論壇,20xx(6).
[5]王樹進.農業科技園區經營虧損原因探析[J].科技與經濟,20xx(3).
[6]朱清海,李崇光.農業科技園區企業化經營的理論和優勢效應分析及策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xx(5).
[7]甘順.農業科技園區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貴州:貴州大學,20xx.
[8]黃小晶.農業產業政策理論與實證探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xx.
[9]孫振玉.試論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總體思路[EB/OL].,20xx-05-12.
[10]龍麗麗.河北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現狀與個案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xx.
[11]查金祥.我國農業科技園區開發與運行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xx.
[l2]許亞東.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運行機制研究[D].四川:四川農業大學,20xx.
[13]查金祥,陳世雄,雷海章.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的運行機制研究[J].高科技與產業化,20xx(8).
[l4]楊白玫.農業科技園區與內駐企業互動動作過程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xx.
[15]白玉華.紅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xx.
[16]河北科技廳.河北實施4大農業科技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EB/OL].,20xx-05-20
[17]寧夏科技廳.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EB/OL].,20xx-04-07
[18]王濤.重慶渝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xx.
[19]賀志勝.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與運作的基本特征[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xx.
[20]杜彥坤.農業企業技術創新與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
[21]歐陽歡.科技園管理系統建立的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xx(24).
[22]郭振宗.中國農業企業化研究[D].山東:山東農業大學,20xx.
[23]李保會,陳煥英,等.河北農業大學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踐及發展方向[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xx(3).
[24]何仙珠.福建省農業科技園區運營管理的研究[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xx.
[25]王朝全.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模式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20xx(2).
[26]楊軍.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產生的原因、現狀和發展對策研[EB/OL].,20xx-02-14
[27]溫鐵軍.農村經營制度研究[R].北京:中國農科院,1998.
[28]蔣和平.農業科技園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模式研究[J].北京:中國科學院,20xx.
[29]王樹進.透視農業科技園發展的盲點[J].中國高技術產業導報,20xx(4).
[30]顧俊,王鐵山.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xx(2).
有關文獻綜述 篇13
1
選定論題。文獻綜述的選題往往是明確的,一般情況下不同專業會有指導老師指定一系列的題目要你選擇。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畢業生可根據自己具體的情況選擇。但是就個人建議而言,如果是沒有經驗初次撰寫文獻綜述,最好選小一點的題目,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易于歸納整理。否則,如果題目選得過大,則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查閱文獻,而且一旦方向有誤,最后寫出的綜述往往會文不對題。
2
查找文獻。選定題目后,就需要圍繞題目搜集與選題相關的文獻。對于無經驗的畢業生來說,往往不知道從哪里下手開始搜集文獻資料。個人建議首先可以去校圖書館搜集比較權威的參考書,例如專著,教科書,學術論文等,這些書籍的觀點一般被社會公認。其次是查找期刊,尤其重要的是近期重大突破性的資料,可以使文獻有先進性。當然,目前最普遍在學生中最流行的方式就是從網絡上面查找信息,但是網絡上的信息魚目混雜,要注意辨別吸收。
3
歸納整理。搜集好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后,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研究文獻。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然后呢,把這些筆記和心得進行整理,分類排列,使其系統化和條理化。
4
綜合分析。將文獻資料分類整理好后,需要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和科學的分析,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最難的一步。
5
擬定提綱。在正式成文前應該寫擬定提綱,決定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前后的邏輯關系如何。哪里是重點必須詳細闡述,哪里可以簡略帶過,哪里可以融入自己的觀點。可以一邊思考一邊推敲,邊思考邊修改。
6
下筆成文。擬定提綱后,就可以動手寫作了。按照提綱的初步框架,逐步展開問題一一論述。撰寫時要深刻理解文獻的內涵,做到有理有據,用事實來說話,同時融入自己的觀點。
有關文獻綜述 篇14
學院:
班級:
學號:
姓名:
前言
由于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和新知識的快速增長,獨立學習能力成為對信息時代新型勞動者素質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一個科技人員應用的知識總量大約只有20%是學校學習中獲得,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為適應需要獲得的。讓大學生接受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文獻檢索是一門關于如何查詢、獲得文獻資料、知識和信息的工具性課程,是培養人們獨立學習能力的一種專門知識。文獻檢索被人們喻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當你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保健方面遇到難題,或要開展一項新的研究,或要完成一篇論文、一種發明等等,都可以借助文獻檢索來完成。即使你已學富五車,也要借助文獻檢索。
1.醫學文獻檢索基本知識
1.1醫學文獻的類型
1.1.1按載體形式分類:印刷型、縮微型、聽型、電子型。
1.1.2按內容性質分類:
一次文獻又稱原始文獻。如:期刊論文、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專利說明書。
二次文獻即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獻是根據二次文獻提供的線索,選用大量一次文獻的內容,根據一定的需要和目的,進行系統整理、概括論述、分析綜合而編寫成的文獻。如:綜述、教科書、詞典、百科全書、手冊、指南、等。 零次文獻即非出版型文獻。如:原始素材、實驗記錄、統計數字以及各種口頭交流的信息、經驗等。
1.1.3按出版形式分類:圖書、期刊、特種文獻。
圖書:是出版物中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一種,也是圖書館的主要藏書之一。包括兩大類:a.供讀者閱讀的圖書,如:教科書、專著、論文集等;b.供讀者查閱的工具書,如:目錄、文摘、詞典、百科全書等。 期刊:是一種定期或不定期的連續出版物。情報量大,是情報的主要來源。按內容性質可分為:學術性期刊、技術性期刊、普及性期刊、檢索性期刊等。
特種文獻:除圖書、期刊以外的,出版形式比較特殊的文獻資料。包括: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專利文獻、會議文獻。
1.2醫學文獻檢索的概念及原理
文獻檢索是一個查找文獻的過程。文獻檢索也是信息檢索。按其查找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型的檢索:書目檢索,這是以檢索工具為檢索對象的一種檢索;事實檢索,這是以事實為檢索對象,要求查出文獻中的某些基本事實記錄;數據檢索,這是以數據為檢索對象要求查出文獻中所載的專門數據,包括統計數據、計算公式、圖表,以及物性數據、化學物質數據等。
醫學文獻檢索是以科學的方法,利用專門的工具,從大量的醫學科技文獻中,迅速、準確并較完整地查找到所需文獻的操作過程。文獻檢索的全過程包括:文獻的存儲和檢索兩個過程。存儲過程:主要是對文獻進行標引,形成文獻特征的標識,為文獻提供有規可循的檢索途徑的過程。檢索過程:就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提問概念,然后選用一定的檢索語言,將此提問概念轉換成檢索語言特征標識,按此到檢索系統中去查得文獻線索,最后對所查得的文獻線索進行逐篇篩選,閱讀相關的電子版全文,或通過有關聯合目錄,查到收藏原文的單位,即可有目的地去申請借閱和復制。文獻檢索的步驟是:分析研究課題并明確檢索要求;根據檢索要求確定檢索工具;選擇檢索方法;確定檢索途徑和檢索標識;通過文獻線索來獲取原始文獻。
2.醫學文獻檢索方法匯總
科技文獻資料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期刊、圖書、報紙、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專利文獻等10大類。其中期刊和圖書的種類和數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應用也最廣泛。
2.1利用圖書館館藏檢索
檢索醫學文獻,首先可以利用圖書館館藏檢索的方法,進行檢索。
2.2利用檢索工具書檢索
中文版醫學文獻檢索工具:《中文科技資料目錄》是當前查找國內醫學文獻的主要檢索工具,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國外科技資料目錄》是我國用中文出版的查找外文文獻的大型專業性檢索刊物。《中國生物醫學文摘》主要報道我國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與進展;《中國醫學文摘》是檢索國內醫學文獻的系列刊物。英文版醫學文獻檢索工具:美國《醫學索引》;美國《生物學文摘》。
2.3利用計算機檢索文獻
掌握與利用數據庫檢索技能是文獻檢索的最有效途徑。當前國外世界上最大的數據庫之一是美國的MEDLINE數據庫。我國目前較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數據庫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其中計算機文獻檢索方法有如下幾種。
2.3.1題名途徑
題名途徑,也稱書名途徑。題名檢索途徑是指根據文獻題名查找文獻信息的途徑。它把文獻題名按照字順排列起來編成索引,其排法簡單易行,易于查檢。如果說摘要是一篇論文的概括,那么標題則是摘要
的概括,是全文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利用對大量標題的瀏覽,可以增加閱讀量,對相近領域和相關專業也會有所了解,從而增加知識面,擴大知識視野。通過對大量標題的檢索閱讀,逐步縮小檢索范圍,才能近一步確定是否對文獻摘要的閱讀。
2.3.2通過作者檢索
通過計算機數據庫作者途徑檢索,是根據文獻上署名的著者、譯者、編者的姓名或團體機構名稱查找文獻。可以準確查詢到該著者的`多篇著作,對全面了解某一著者或團體機構的學術觀點、研究成果、科研動態很有幫助各種檢索工具和數據庫都附有著者索引,著者索引接著者姓名順序排列,容易編排,檢索直接,查準率高。
2.3.3通過主題詞或關鍵詞檢索
利用主題詞或關鍵詞檢索是計算機檢索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直觀性強,查找方便、簡單,不必考慮詞與詞之間的學科
屬性和邏輯關系。主題途徑檢索文獻信息的優點是,用主題詞作為標識,表達概念準確、靈活、專指度高,可使同一主題的文獻集中,檢索效率高。但有時缺乏準確性和穩定性。
2.3.4通過分類檢索
分類檢索是根據課題內容的學科屬性,按分類法檢索文獻。國內外比較權威的醫學檢索工具,絕大多數的正文部分按分類排列,編有分類目次表。
2.4滾雪球法
這種方法是先找一篇需要查找的有關文獻,然后根據這篇文獻末尾提供的參考文獻目錄,這可以找到幾篇有關的文獻,再從這幾篇文獻的末尾進一步查找新的文獻,又可以找到更多的文獻,如此線索越來越多,就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是初次從事科研工作者最常用,而且是最適用的方法。
3.醫學文獻檢索的步驟
分析研究課題,是文獻檢索最關鍵的一步。在文獻檢索前,首先要了解該課題的性質是什么,學科專業范圍是什么,所需的文獻類型,要求的文種、年代的限定、課題的關鍵詞等等,了解國外該課題的現狀、水平、動態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課題研究的特點和檢索要求制定檢索策略;選擇檢索工具,確定檢索方法選擇哪些檢索工具進行查找,這直接與檢索效率有關。一般對檢索工具的要求是:收錄文獻資料的專業廣、類型齊全、數量大、報道速度快、文摘詳細,并附有各種索引。要注意專業對口,文獻類型對口,語種熟悉,在檢索時,既要選擇專業性檢索工具,也要考慮使用綜合性檢索工具,以獲得滿意的查全率;確定檢索途徑,取決于檢索課題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況;查找文獻線索,查找文獻線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獻的處出或文獻來源。確定檢索途徑之后,根據檢索標志,如分類號、主題詞、著者名等,通過有關索引來
進行具體檢索。因為收入檢索工具的不是文獻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檢索的直接結果是文獻的線索;索取原始文獻。
4.結束語
醫學論文是傳播醫學科技創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獻資料的檢索和利用是確保論文創
新性的關鍵。在當今信息社會中,醫學工作者應了解和掌握檢索文獻資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會各種信息服務資源查找文獻資料,而安于信息閉塞,甘于閉門造車的現象應為智者所不取。
人類已經處于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新的網絡信息時代。網絡醫學信息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這對檢索者的檢索手段和檢索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新的信息環境中,必須了解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種類及分布情況,掌握網絡信息的檢索途徑及常用的醫學數據庫的檢索方法,充分享用網絡資源提供給我們的新的知識情報,始終站在高科技知識領域的前沿。
【文獻綜述】相關文章:
文獻綜述03-13
范例——文獻綜述03-11
文獻綜述例文03-11
文獻綜述范文03-12
范例——文獻綜述[優選]03-11
范例——文獻綜述(優)03-11
文獻綜述格式模板03-12
范例——文獻綜述【合集】03-13
文獻綜述怎么寫03-07
文獻綜述例文(精選17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