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意思
成語: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讀音: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釋義: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使黯(汲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
示例:
成語地址:
成語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結構固定性
成語的構成成分和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隨意更變或增減語素。例如"唇亡齒寒",不能改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無牙冷";"胸無點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無有一點墨"。此外成語里的語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例如"來龍去脈"不能改為"去脈來龍";"汗馬功勞"不能改為為"功勞汗馬"。
2、意義整體性
成語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它的意義往往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2如"狐假虎威",表面意義是"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實際含義是"倚仗別人的權勢去欺壓人";"兔死狗烹",表面意義是"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實際含義是"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廢寢忘食",表面意義是"不顧睡覺,忘記吃飯",實際含義是"極為專心努力"等等。
3、語法功能的多樣性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來看,漢語成語在句子里相當于一個短語,因為短語在一個句子中能充當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語的語法功能也具有多樣性。漢語成語形式多樣,如上文所說的有四字成語、五字成語、六字成語、七字成語、八字成語等等,其中四字成語是漢語成語的主要形式。所以這里對成語語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語充當句法成分的分析。
【成語的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成語的來源】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后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于諺語一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成語的出處】
如"狐假虎威"出于《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于《燕策》,"畫蛇添足"出于《齊策》,"刻舟求劍"出于《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于《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于《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雕"出于《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于《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樸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干"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后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吳下阿蒙"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意思】相關文章:
愛屋及烏的意思05-14
賁的意思12-28
守歲的意思03-08
“有意思”真有意思作文09-04
鞍前馬后的意思03-04
夢見被狗咬的意思09-24
巧奪天工的意思03-09
有點意思作文08-23
宵字的意思12-02
知道不知道與有意思沒意思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