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故事錦集[15篇]
有關誠信的故事1
著名的法國的巴爾扎克曾經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不遵守諾言的人不會得到大家的尊敬與信任。對此,我深有體會。
漫長的暑假早已過去,但有一件事一直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我看見一個老乞丐在街邊行乞。他大概七八十歲的樣子,衣服破爛不堪。見到這個情景,我不禁起了憐憫之心,走過去,把口袋里僅剩的七元錢毫不吝惜地給了他。他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錢,感激地望著我。這時,老人身后探出一個小腦袋,那是老人的`孫女。我仔細地打量著她:她似乎六七歲左右,面黃肌瘦,很是可憐。我彎下身子,說:“我們一起玩吧,小妹妹。”她用清澈的目光注視了我一會兒,咧開嘴笑了。我拉起她的手,帶她來到不遠處的公園玩耍。我見她穿著樸素,問:“你沒有漂亮的衣服和頭飾嗎?”她羞愧地低下頭,說:“沒有。”“我有一條裙子,還有幾條橡皮筋,都送給你。”“謝謝你!姐姐。”我連忙跑回家,準備把衣服和橡皮筋拿給她。可是媽媽卻說要回老家,晚了就趕不上車了。我說:“媽媽,我答應了一個小女孩要送她衣服的,我不能出爾反爾。”“可是你不是很想回老家的嗎?再說了,奶奶很想你回去。”媽媽說。對啊,這怎么辦呢?“要不,就不回去了。”“不行,一定要回去!”“可是……也許那個小女孩已經走了。”我心里的兩個聲音在作斗爭。想到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我決定不回老家了,我把道理講給媽媽聽,媽媽也支持我的決定,答應明天再回去。我趕緊跑到公園。還好,小女孩還在那兒。我跑過去,把衣服和橡皮筋送給她。她從身后拿出一個花環,說:“姐姐,你真是一個守信用的人,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呢。這個花環是我剛才編的,送給你。”我彎下腰,她幫我把花環戴到頭上。我與那個小女孩成為了好朋友,在公園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下午。
誠信是一種美德,讓我們都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讓誠信之花更燦爛。
那件事情雖已過去很久了,但我仍然記憶猶新,它使我感到慚愧,也給我帶來了教訓。
那是一學期的開學,我決心好好學習,把成績提升到最高峰,于是我更加勤奮,上課好好聽課,好好背數學概念。終于輪到了檢驗自己是否學懂了、努力了的時候——一單元數學測驗了,我信心十足地動起筆來,仔細地做,考卷。做完后胸有成竹地交上了可天不作美,考卷發下來后,我簡直驚呆了,在我費心勞動的成果上,打了兩個鮮紅的“7”,我的數學成績至少也在80分以上啊!可這次卻考了個如此讓人心疼的成績。我怎么能受得住這種打擊呢?再說,如果讓爸爸媽媽知道,我肯定很“慘”。于是,幾天來,我都沒有笑容,又想著怎樣才能不讓媽媽知道。而且,這幾天她已經幾次問我一單元考了多少分了,而我總是搪塞說,還沒發下來。后來,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卷子藏起來,告訴媽媽卷子沒發下來。已經認為沒有好的方法避免受訓的我,在另一個壞的靈魂的指引下,又一次的欺騙了媽媽……
一個月、二個月……過去了,這張卷子似乎消失了,連我都忘了這事兒了。放假了,最終還是有一天,卷子被媽媽看到了,我以為這次我會更“慘”了,卻沒想到媽媽和藹地對我說:“玥玥,你能騙得了我,你能騙得了你自己嗎?其實,分算不了什么,心才是最重要的,你有這種心,就是不對的。題已經錯了就算了,改正它,記住它,下次就會對。媽媽不會怪你,只要你努力了,媽媽相信你。”
媽媽的話令我深感愧疚,我發誓,我一定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有關誠信的故事2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楚國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當天經過一片山林時,忽然看見前面不遠的地方躺著一只老虎。他嚇出一身冷汗,趕緊拉弓搭建,對準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動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壯著膽子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塊像老虎的大石頭;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個兒鉆進石頭里去了。 熊渠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氣再大也射不穿石頭呀! 他后退了幾步,又拿起了一支箭,開工向石頭射去。只聽“啪”的一聲,箭卻被彈了回來。熊渠子又連射幾回,都是這樣。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搖搖頭,嘆了口氣,繼續趕路去了。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議論說,熊渠子所以能射開石頭,是因為他當時心志專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諺語就是從上面的故事演變而來的。人們常用來說明只要專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達到目的;有時也用來比喻誠心待人,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去楚國謀求聯合抗秦。平原君在門客中選中了文武兼備的十九名隨員,離預定的二十名還差一員。平日并不受重視的門客毛遂經過自薦,被平原君批準隨行。
起先,隨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譏笑他。但到了楚國,在相互交談的過程中,他們逐漸覺得毛遂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對他都很欽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談聯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隨行人員便都在臺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還是沒有結果。隨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慫恿毛遂上臺去說服楚王。
毛遂憑著自己大無畏的英勇氣概,按住劍,順著臺階走上臺去,對平原君說:“趙國和楚國聯合起來抵御秦國,兩句話就能說明其利害關系,為什么從早上到中午,還沒談出個結果來?'' 楚王問平原君說:“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說:“他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聽說毛遂只是個門客,怒氣沖沖地喊道:“你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說話,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著劍走上前去,對楚王說:“大王之所以敢當眾斥責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現在大王離我不過十步,楚國再強大,大王也倚仗不著,因為我手中有劍,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這里,我和主人說話,你憑什么斥責我呢?" 楚王見毛遂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一時驚呆了,不知怎么辦。
毛遂又繼續說:“楚國是個大國,地方五千里,雄師百萬,按理說應該稱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強大的楚國在秦國面前,竟然膽小如鼠,以前秦將白起只帶幾萬軍隊攻打楚國,一舉就攻下了你們的國都郢城,再戰燒毀了你們的祖墳。這種奇恥大辱,連我們趙國都為你們感到羞恥,可是大王竟然對此無動于衷!所以,楚、趙聯合抗秦,不僅僅是為了趙國,也是為了楚國!道理是如此簡單,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責我,不是太沒道理了嗎?”
毛遂一席話,使楚王茅塞頓開,連連點頭說:“先生的話說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傾全國之力與趙國聯合,共同抗秦!” 于是,趙、楚兩國歃血為盟。楚趙結盟后,平原君帶著毛遂等回到趙都邯鄲。平原君感嘆地說:“我手下的門客多時逾千,少時也有百數,自以為識盡趙國的賢士。這次毛遂的事給了我很大的震動.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沒有發現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強兵,他一到楚國,只用了一席話,便使趙國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呂,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干麼還要有文彩呢?」 子貢說:「您這樣說是不對的。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本質和文彩是同樣重要的。讓我拿皮草來舉例解釋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們的區別,既在本質,也在文彩,如果把這兩類獸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來就像犬羊皮了。」 子貢認為,說話要深思熟慮,因為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后一個王是西周最后一個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響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后,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露過幾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來。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善于拍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陜西臨憧東南),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口這樣,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么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伙兒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么事,不過是大工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么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兒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見褒擬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后來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勾結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里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涌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把那個不露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大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了洛邑去。 魯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后,稱為東周。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響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后,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露過幾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來。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善于拍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個鬼主意。
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陜西臨憧東南),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口這樣,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臺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么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伙兒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么事,不過是大工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 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么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兒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見褒擬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后來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后的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勾結犬戎進攻鎬京。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臺上白天冒著濃煙,夜里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涌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把那個不露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大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了洛邑去。
魯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后,稱為東周。
有關誠信的故事3
曾子殺豬
是講古時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后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將豬殺了。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要誠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有關誠信的故事4
曾子又叫曾森,是孔子的學生,是一個十分誠信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場上買菜,這時,曾子的兒子啼哭不止,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對孩子說:“孩子,不要哭,媽媽一會給你殺豬吃”。當妻子買菜回來的時候,卻看見曾子正在磨刀,很奇怪的'問曾子:“你為什么要磨刀呀?”曾子說:“殺豬給兒子吃”妻子十分納悶,問道:“為什么?”曾子說:“不是你說的嗎?”妻子才想起剛剛說過的話:“那不是逗逗孩子,你怎么當真了?”曾子十分嚴肅的對妻子說:“做父母的應該為孩子做出榜樣,像你這樣言而無信,不就是等于在教孩子說謊嗎?”曾子的妻子羞愧的低下了頭,擄起袖子和曾子一同把豬殺了。
魯迅曾說過一句話:“誠信為人之本”。組工干部要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組工干部要以誠信為本,以誠信為榮,讓群眾感到組工干部是靠得住、可信賴的干部,組織部門是黨性強、作風正的干部之家、黨員之家、人才之家。
有關誠信的故事5
孟子的母親教子有方,在孟子很小的時候就注意糾正孟子的壞習慣,這使他從小就養成了誠實守信、勤儉好學的好習慣。之后孟子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哲學家,由于他品德和學問都很好,被人們稱為“亞圣”。他的塑像在孔廟里排在第二位,僅次于孔子。
古代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人的壞品德一旦養成,就會像決堤的'大河,一發不可收拾。而道義之心仿佛是一盞燈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樣的光芒。
有關誠信的故事6
士為知己者死
最初,晉國俠客畢陽的孫子豫讓給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寵信。后來韓、趙、魏三國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趙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頭蓋骨拿來作飲器。這時豫讓逃到山里說:“唉!志士為了解自己的人而犧牲,女子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復仇。”于是豫讓就隱姓埋名化裝成一個受過刑的人,潛伏到王宮里用洗刷廁所作掩護,以便趁機殺死知伯的仇人趙襄子。不久趙襄子入廁,忽然覺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廁所的人提來審問,才知道是豫讓化裝行刺。這時豫讓竟拿出匕首說:“我要為知伯報仇!”衛士拿下他,要殺他,可是趙襄子卻制止說:“這是一位義士,我只要小心躲開他就行了。因為知伯死后沒留下子孫,他的'臣子中有肯來為他報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氣節的賢人。”
于是趙襄子就把豫讓釋放了。可是豫讓繼續圖謀為知伯報仇。他全身涂漆,化妝成像一個生癩的人。同時又剃光了胡須和眉毛,把自己徹底毀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討,連他的妻子都不認識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說:“這個人長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聲音卻極像,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讓就吞下炭,為的是改變自己的聲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時對他說:“你這種辦法很難成功,如果說你是一個志士還可以,如果說你是一個明智之士就錯了。因為憑你這種才干,如果竭盡忠誠去侍奉趙襄子,那他必然重視你和信賴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賴以后,你再實現你的復仇計劃,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讓聽了這話笑了笑說:“你的意思是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為舊君主而去殺新君主,這是極端敗壞君臣大義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闡明君臣大義,并不在于是否順利報仇。況且已經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卻又在暗中陰謀計劃刺殺人家,這就等于是對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為卻要這樣做,也就是為了羞愧天下后世懷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趙襄子要外出巡視,豫讓埋伏在趙襄子所必經的橋下。趙襄子騎馬走在橋邊時,馬忽然驚跳起來,趙襄子說:“這一定又是豫讓。”經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讓。因此趙襄子就責備豫讓說:“你不是曾經侍奉過范、中行氏嗎?知伯滅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報仇,反而屈節忍辱去臣事知伯。如今知伯身死國亡已經很久,你為什么如此替他報仇呢?”豫讓回答說:“當我侍奉范、中行氏時,他們只把我當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態度報答他們;而知伯把我當作國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國士的態度報答知伯。”于是趙襄子用憐惜的口吻感嘆說:“唉!豫讓啊,由于你為知伯報仇,已經使你成為忠臣義士了。而寡人對待你,也算是仁至義盡。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釋放你了!”于是趙襄子就下令衛士把豫讓包圍起來。
這時豫讓又對趙襄子說:“據臣所知,一個賢臣不阻擋人家的忠義之行,一個忠臣為了完成志節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經寬恕過我一次,天下沒有不為這件事贊揚君王的。今天我到這里行刺,按理您應在這里將我處死。不過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準許我在這里刺它幾下,我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趙襄子為了成全豫讓的志節,就當場脫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給豫讓。豫讓接過王袍以后拔出佩劍,奮而起身,然后用劍刺王袍仰天長嘆:“啊!天哪!我豫讓總算為知伯報了仇!”豫讓說完話就自殺而死。趙國的忠義之士聽說以后,都落淚惋惜不已。
有關誠信的故事7
在考場中,只有真正地證明自我、發揮自我,才能讓自己的每一分耕耘得到應有的收獲。平時的周測、模擬考,都是為了反映我們真實的學習狀態,自己的不足與弱點。及時進行糾錯、反思,才能在大考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18世紀英國有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說道。“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都沒有吃呢!”小男孩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先生,您先拿上火柴,我去給您換零錢。”說完男孩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仍然沒有回來,他只好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仆人說來了一個男孩要求面見紳士。于是男孩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比賣火柴的男孩矮一些,穿得更破爛。“先生,對不起,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問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您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的`家一看,家里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照顧受重傷的男孩。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的親生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這個故事中的兄弟顯然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即使他們很貧窮,他們也知道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連那些沒接受過正式教育的人都知道要講誠信,那么我們這些正在接受教育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講誠信呢?
我們的考試也是如此,假如你的考試是虛假的,那你所換來的不是應有的回報,而是令你后悔一生的污點。講得再實在一些,在考試中作弊,不僅會影響考試節奏,還會影響專心程度,更會加重心理負擔。這樣說來,考試作弊不僅會讓別人對你的誠信打上問號,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同學們一起從我做起,誠信應考,用自己真實的水平完成考試,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
有關誠信的故事8
書中記載,關羽因劉備兵敗不知所蹤,為保兩位皇嫂,與曹操訂約三條后而降。三條為:“一者,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愛極關羽的曹操當即允諾。
曹操得到關羽后,真是盡其所有希望將其留下。但后來關羽聞知劉備下落后,便掛印封金,留下書信辭別曹操。曹操手下戰將欲去追趕,曹操阻攔,說道:“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進而對手下戰將張遼說:“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后日記念。”而后,關羽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戰將,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應關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趕。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奪取天下,贏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眾?那麼何為“守信”?從所舉曹操之例來看,所謂“守信”,就是要“講信用”、“守諾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誠實不欺”。
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他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大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小車無皔(小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其何以行之哉!”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談到統治者怎樣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時說:“民無信不立”。如果一個國家對老百姓不講誠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對老百姓講誠信,才能夠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國家統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呀。
有關誠信的故事9
鹿跑去向羊借一千麥,并說狼可以為他擔保。羊懷疑他是存心欺詐,便說:“狼常常搶奪他所要的東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到了償還時,我怎么能找到你們呢?”
這故事說明: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錢或物給那些根本不打算償還的`人。
有關誠信的故事10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齊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能夠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貌學,聽父母的教導。此刻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有關誠信的故事11
試圖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并成就一番大事。什么最重要?
才華?勤奮?人際脈絡?都不是。是誠信。
社會是一個大團體,每個圈子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團體。雖然誠信與法律不可相提并論,但無論大團體還是小團體。誠信都是維系其秩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丟失誠信,你將很快失去伙伴,失去朋友,到最后,無人再敢與你共事。
太多時候,我們將對自己的誠信忽略掉了。或者說,我們對自己,完全沒有誠信可言。理由很簡單:因為無人知道。無人知道,便可以“不講誠信”。
比如早晨的時候,你計劃晚上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是當一天工作結束后,你有些累,于是便決定不去了。你決定不去,因為你沒有跟你的朋友談及此事。就是說,既然沒有對朋友做出口頭承諾,也就沒有恪守承諾的理由。但是,請注意,心里的承諾也是承諾。你沒有失信于朋友,但是你已經失信于自己。
比如周一的時候。你計劃周末去郊區爬山。但到了周末,或因為事情太忙,或因為你的懶惰,你突然不想去了,并將爬山的計劃再一次延遲。爬山乃小事,但因為這件事,你將自己欺騙了一次。你對自己失去了誠信,可是你非常大度地原諒了自己,只因為那完全是你個人的'事情。
比如月初的時候。你計劃在這個月讀完一本書。但是你天天在忙,將讀書的時間完全擠掉。或者,即使你不忙,你還有別的安排,比如喝酒、健身、打牌、會友等等。到月底,那本書仍然被翻在第一頁。讀書乃小事。但因為這件事,你對自己失去了誠信。你對自己失去誠信,可是你并未發覺。
例如,年初。你打算做一件大事,沒人知道。這是你的秘密。但是,由于工作和家庭瑣事,或是因為事情的困難,你從不嘗試去做。不要試圖這樣做,不僅是因為困難,而且是因為你內心的懶惰。你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你不這么認為,因為沒人知道。
我們經常批評那些不講誠信的人,但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考慮,你會發現你實際上是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你對自己不誠實,你也可以批評別人,鄙視別人,問別人。
但事實上,你怎么能對不講誠信的人講誠信呢?誠實是一種習慣。當你對自己失去誠實的時候,毫無疑問,它離你不誠實的人不遠。
對自己誠實不僅對你的事業負責。它更為你的個性負責。
有關誠信的故事12
很久以前,有一個魔法王國,魔法女王在王國周邊創造了一片處處長滿了誘人糖果的森林。這片森林其實是女王的考驗,只有完成考驗的人,才有資格進入美麗的魔法王國。雖然有很多人嘗試過,但大多都乘興而去,失望而歸。
在一個夜晚,夢荷與艾溫這兩個活潑聰明的小女孩,終于抵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準備好了食物和手電筒,偷偷從村子里逃了出來,相約一起去糖果森林探險。從森林大門進去之后,四處傳來動物的鳴叫聲,真讓人心驚膽戰。她們懷著砰砰直跳的心情走了好一會,一間顏色如月光般皎潔的'小屋映入她們的眼簾。她們有禮貌地敲了敲門。屋子里傳來蒼老的聲音:“是誰啊?”艾溫說:“打擾您了,我們想在這休息一晚,可以嗎?”蒼老的聲音又說 “我可以留下你們,但我現在又冷又餓,你們能幫幫我嗎?”聽見外面沒了聲音,蒼老聲音的主人嘆了口氣。可是不一會,小屋的門被誰推開了,是夢荷和艾溫,她們剛才是為老人去找柴來生火,夢荷和艾溫心里知道:盡管外面很可怕,但為了老人,一切都值得。她們又從包里拿出了食物,遞給了老人。老人看到這情景,激動地熱淚盈眶。她們和老人吃完食物,就睡覺了。
第二天,當夢荷和艾溫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寄宿的那個簡陋的小屋,竟變得華麗無比,屋子里充滿了野花的香味,與森林里截然不同。一位長得十分漂亮的女人見她們醒了,走了過來,對她們說:“你們好,我是魔法女王,因為你們的善良打動了我,所以你們完成了我的考驗。”原來,那個老人是女王假扮的,為了測試人們的品質。從此,兩個女孩就在這里定居了,她們合作開了家飾品店,要問飾品從哪來?當然是她們用從森林里找材料自己動手做的。因為她們的聰明能干,很快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過上了自由快樂的生活。
有關誠信的故事13
城里住著三位年輕人,他們是商人,而且是兄弟仨,一起做買賣,平分利潤。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里,他們唯利是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有一次,他們準備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里的錢怎么辦呢?老三說:“這樣吧,我認識一個農民,他很窮,但很誠實。我們請他給我們把錢保管一下,回來取就是。怎么樣?”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于是他們就把錢交給農民,他們與那個農民約定:只有他們兄弟三個一起來取錢時,才能把錢交還。
這兄弟仨人把錢送到農民的手里,然后放心地去了。過了三年后,他們做了很多買賣,賺了很多錢,然后又回到家里。他們決定取回他們存放在農民那里的錢,就來到了替他們保管錢的那個農民住的村子。
老大說,“先別急,想一想,這個農民為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怎么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會兒說:“我記得每逢禮拜天他總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禮拜天,明天一早我們從他窗前走一趟,我們一齊向他打招呼,脫下帽子向他揮動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后就可以去拿錢了。”
這三個吝嗇的商人兄弟興高采烈地笑了,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這不需要花他們一個銅子兒。
可是,老三心里早就心懷鬼胎,當天晚上就跑到農民的家里,對那位農民說:“我們兄弟三個這次做生意賠錢了,想用放在你這里的錢在附近買些田產,你明天就得付錢。”激勵人的話
那個誠實的農民說:“當初說好的需要你們三個人來取才行。”
老三說:“我是兩個哥哥派我來向你把這個情況說一說的,讓你把錢交給我。我不騙你,明天一早我們兄弟三個一塊到你窗前來向你脫帽鞠躬為證,我大哥和二哥還會特地向你揮動一下帽子,表示是他們同意的,然后我再來你這兒拿錢。”
第二天一早,農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陽出來時,這三個商人果然來到了他的窗前,他們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揮動著帽子,然后一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分手前他們兄弟三人約定:中午在飯店吃飯,飯后再一起去找農民取錢。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遠后,分手后的老三很快又到了農民家里。
老三說:“怎么樣,我沒騙你吧?快把錢給我吧。”
農民以為他真是他哥哥們派來的,二話不說就把錢給了他。老三拿了錢后,馬不停蹄地逃走了。
兩個哥哥在飯店里點好了菜坐在那里等,等呀,等呀,可一直等到下午卻不見弟弟來。他們預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農民家里,問那個農民看見他們弟弟沒有。農民將他弟弟拿走錢的事如實說給他們聽,當他們知道弟弟已取走了錢,氣得要死,狠狠地罵了農民一頓,并威脅農民不把他們損失的錢給他們,他們就到法院告他。農民拿不出錢來,只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認為農民失約,判決農民賠錢,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產作抵押。老實的農民為了保存他們的錢不僅沒得到好處,還要賠償損失,心里難受極了。
經過幾天的'痛苦思索后,他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
商人雇了一位有名的職業律師。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師先開腔,把農民說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樣。
農民不慌不忙地說:“法官先生,剛才商人的辯護律師所說的都是廢話,沒有根據,他們的錢并沒有被他們的弟弟拿走,現在就在我的口袋里,我隨時可以還給他們。他們的弟弟根本沒到我這兒來取走錢,我之所以不將錢給他們,是因為我們之間還有這么一個約定:我把錢交出來時,必須有他們三人在場。這樣吧,讓他們兄弟三人一起來,他們馬上就可把錢取回去。”
法官一聽,覺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蹤,兩個商人找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沒找到,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
歷史和現實漸漸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損了,心腸變得堅硬和漠然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傷害別人。個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們也不能隨波逐流。如果誠實面臨陷阱時,我們不妨像這位被騙的農民一樣,用智慧救自己。
有關誠信的故事14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話題:“人無信不立”“誠信”“證明”
有關誠信的故事15
書中記載,關羽因劉備兵敗不知所蹤,為保兩位皇嫂,與曹操訂約三條后而降。三條為:“一者,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愛極關羽的曹操當即允諾。
曹操得到關羽后,真是盡其所有希望將其留下。但后來關羽聞知劉備下落后,便掛印封金,留下書信辭別曹操。曹操手下戰將欲去追趕,曹操阻攔,說道:“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進而對手下戰將張遼說:“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后日記念。”而后,關羽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戰將,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應關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趕。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奪取天下,贏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眾?那麼何為“守信”?從所舉曹操之例來看,所謂“守信”,就是要“講信用”、“守諾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誠實不欺”。
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他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大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小車無皔(小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其何以行之哉!”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談到統治者怎樣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時說:“民無信不立”。如果一個國家對老百姓不講誠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對老百姓講誠信,才能夠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國家統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呀。
【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03-10
(經典)誠信的故事04-20
誠信小故事03-12
誠信交友的故事03-27
有關誠信的故事03-13
關于誠信的故事03-12
有關誠信故事03-09
(必備)誠信小故事03-12
有關誠信小故事04-29
誠信的故事15篇(精選)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