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文文案例與評析
案例
文文,男,3歲半,小班幼兒。姥姥、姥爺帶大,特別任性,還暴躁、易怒、愛哭。開始時,不愿來園,待老師答應滿足一些條件后,才肯讓爸媽走。后來,能順利來園,但經常是瞪著眼睛、滿臉怒氣、大搖大擺地進班。與小朋友在一起,經常無故推打小朋友,損壞他人的作品,膽小的幼兒經常被他弄哭,膽大的幼兒被他招惹后引發對立情緒,他便說一些過激的話,還大嚷大叫,大哭大鬧。老師問原因,他不理,就是個哭,仿佛很冤。在班里,文文常常情緒暴發,不過他的獨立性很強,善于發現和觀察事物的不同與變化,反應快,能自信地對自己的發現做出肯定的判斷,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
三四歲是兒童的第一反抗期,往往表現出“不聽話”“自作主張”等“任性”行為。另一方面,孩子任性,往往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對孩子的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遷就他,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任性、固執等行為。
文文就是這樣,全家視其為掌上明珠,關愛過度、疼愛有加,特別是姥姥、姥爺對他百依百順,甚至“遮丑護短”,不愿聽到別人說文文一個“不”字,“隔輩親”演變成了“隔輩溺”。這樣的愛缺乏理智和分寸,過度包容孩子的行為和要求,致使孩子形成了任性、反抗、神經質等不良行為。
對策
1.活動引導。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都很旺盛,不要因為糾正他任性的壞毛病,而使他感覺受到壓制。可引導孩子經常參加一些有紀律和規則要求的游戲和運動,這樣,既可以使他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釋放,又讓他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紀律和規則的約束。針對文文的情況,我在班上設計了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其提高認識,積極協調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如語言活動“我長大了”,通過觀察、講述,拿自己以前和現在進行比較,知道自己長大了,更懂事了。表演活動“到XX家做客”,在活動中文文對小家庭產生了興趣,積極參加表演,既當主人又當客人,學習了不少禮貌用語,而這些禮貌用語正是他學習熱情待人、互助友愛的基礎之一。音樂活動“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歡找與自己要好的孩子做朋友,通過沒有小朋友找他,他也找不到好朋友,使他明白以前的許多做法是不對的。通過堅持不斷地進行這些活動,使他學會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提高對自己的.認識,領悟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減少任性、過激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2.降溫處理。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搗亂、出怪聲不想睡覺,我輕輕地說:“別出聲了,小朋友一會兒就被鬧醒了。”他卻故意大聲說:“我喜歡!”說完還大哭起來。當時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經驗告訴我,那樣只能火上澆油。于是我沒理睬他,而是扭頭照顧其他小朋友去了。漸漸地他的哭聲變小了,等他基本安靜下來了,我走過去俯在他耳邊說:“好孩子知錯就改,老師就會喜歡。”他沒有再言語,而是乖乖地閉上眼睛,一會兒就睡著了。
3.“戴高帽子”。幼兒都喜歡聽好話,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用“戴高帽子”的方法進行隨機教育,往往會收到明顯效果。一次,安安小朋友畫畫時因丟了一支水彩筆而大哭,我給他一支他不要,這時,文文也來安慰安安:“別哭了,老師再給你一個,不也可以畫嗎?哭也沒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東西,別再丟了。”我立即說:“瞧!文文說得多好啊,像個大哥哥,文文以后也不會為一點小事兒而哭鼻子了,對不對?”此后,文文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勵他,他果然進步很大。
4.家園配合。文文愛看書、愛聽故事,特別愛聽自己的故事。針對這一興趣點,我為他建立了“文文的故事”家園聯系冊,即將他在園一天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寫下來,再配上簡單的簡筆畫,交給家長,讓家長回家讀給文文聽。讓文文通過聽自己的故事,增強自信,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家長再將文文在家的表現寫下來,第二天交給我,我再讀給所有小朋友聽。為了聽到好聽的故事,文文在園在家都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盡量做得更好。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矯治,文文的任性行為減少了,各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他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對老師、父母不再提額外條件;活動中情緒穩定了,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遵守規則,不再動輒發火、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小朋友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他感受著小朋友的友愛、集體的溫暖,正快快樂樂地成長著。
【任性的文文案例與評析】相關文章:
《背影》教學案例評析11-04
湖心亭看雪說課案例與評析11-02
《湖心亭看雪》說課案例與評析09-12
《漢語拼音 g、k、h》教學案例與評析07-08
關于一篇教育案例的評析08-31
觀潮的教學實錄與評析11-10
王昌齡《出塞》原文與評析10-24
《觀潮》 教學實錄與評析10-26
課文《觀潮》的教學實錄與評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