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很多人對于白居易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他的詩上,但在其他方面也有著不俗的成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歡迎大家閱讀!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官場
翰林學士
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
江州司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貶官江州(現九江)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幫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職期間,他見杭州一帶的農田經常受到旱災威脅,官吏們卻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議,發動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壩水閘,增加了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今杭州)、鹽官(今海寧)之間數十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白居易還規定,西湖的大小水閘、斗門在不灌溉農田時,要及時封閉;發現有漏水之處,要及時修補。白居易還組織群眾重新浚治了唐朝大歷年間杭州刺史李泌在錢塘門、涌金門一帶開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條件。
文學
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這里的“質而徑”、“直而切”、 “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凄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詩人,在文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學創作偏向現實主義,被譽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對唐代詩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凝練,通俗易懂,因而被后人譽為"詩魔"。他除了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政治家。
但他生逢亂世,恰逢國難當頭。再加上他生性正直,經常被皇帝貶官,但無論怎樣,他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追求,矢志不渝。處理政事十分認真,為民著想,所以深得民心。
生逢亂世,好好學習
白居易出現于唐代宗年間,出生于河南一個"士敦儒生"的中下層官員家庭。省。白居易出生不久,家鄉戰火硝煙彌漫,民不聊生,始終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白居易兩歲時,祖父在擔任縣令期間去世,祖母也因悲傷而死。此時,白居易的父親擔任徐州彭城縣縣令,面對割據勢力,他率軍抵抗,終因守城有功而被提拔。
為了保護家人,白居易的父親將他們送到蘇州居住。這期間,白居易在這里度過了比較艱苦的童年。他本來就很聰明,再加上父親的影響,他決心入朝為官。為了報效祖國,他努力學習,甚至磨出了手的繭,白了頭發。好在天不負人之苦,小小年紀的白居易就有了一身學問。
因生性正直,仕途不順
成年后,白居易被朝廷征召參加科舉考試,并多次被皇帝提拔。擔任左拾遺時,白居易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屢獲提拔,是因為皇帝喜歡文學。于是,他想成為一名名臣,來匯報皇帝的理解和恩情。他多次上書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朝廷的發展還是不夠。而且還寫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甚至當著皇帝的面指出皇帝的錯誤。他的一些建議被皇帝積極采納,但過于直接,不受憲宗喜歡。
一切都在慢慢積累,直到815年,丞相武元衡不幸遇刺事件正式爆發。此事源于白居易要求皇帝嚴辦,將兇手繩之以法。然而,他們被認為是多管閑事的惡人,所以他們被誹謗和罷免的皇帝。
憲宗死后,穆宗繼位,他被皇帝召回京城。當時朝廷一片混亂,大臣之間黨派林立,大臣們相互爭奪權力和利益。而唐穆宗沉湎于犬馬聲色,不理朝政大事。不聽別人的勸阻,白居易極力要求外放到外地做官。皇帝也讓他這樣做,并任命他為杭州刺史。
在這期間,他努力為人民解決困難,比如,他知道杭州周邊的土地經常受到干旱的影響,但官員們不愿意抽取西湖水灌溉。于是他排除萬難,號召人民一起筑壩。從而增加湖水容量,解決灌溉問題。在其他方面,白居易為人民付出了很多,所以也受到人民的尊敬。
借景作詞,文學成就突出
白居易是唐代非常著名的詩人,通過他的文章影響了一大批人。他的詩歌往往浸透著自己的人生觀,因此頗有意味。他的詩歌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即諷諭、閑適、感傷、雜律四種詩歌類型。與別人不同的是,他會把自己的詩獻給皇帝,通過詩歌來表達社會現實。從而達到進諫皇帝的目的。
唐玄宗甚至親自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贊美他:白居易玉飾六十年還有珠子,是誰教他在來世之路上作詩的?"。"浮云不是聚義的名字,"他說,"天堂的創造是快樂的。男孩唱了一首長恨歌。虎兒會彈琵琶。文章已經在路人的耳邊,一時間又想起了清亦然。
生于亂世的他,在文學創作上有如此高的成就,難怪世人如此推崇他。而后人也將其稱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這首詩也是對白居易一生最好的總結。身在其位,為官一任,就要解決百姓的困難,白居易做到了。他在朝廷為官期間,努力為百姓排憂解難。是一個真正為人民著想的好官。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一、文學革新與詩歌創作
白居易是唐代文學革新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倡導詩歌應該關注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表達真實情感。他反對過分追求辭藻華麗和形式主義的詩風,主張詩歌應通俗易懂,易于傳唱。這一主張在當時文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唐代詩歌更加注重社會現實和人民情感。
在詩歌創作方面,白居易的成就更是卓越。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有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也有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既有對愛情生活的歌頌,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探討。他的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摯,深受人民喜愛。其中,《琵琶行》、《長恨歌》等作品更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二、社會改革與民生關懷
白居易不僅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關心民生、關注社會改革的政治家。他曾任翰林學士、左拾遺等職,多次上書言事,提出改革建議。他主張減輕人民負擔,加強農業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反對奢侈浪費和腐敗行為,呼吁政府應廉潔奉公、為民除害。這些主張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廣泛共鳴和支持。
白居易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關注弱勢群體。他曾捐款修建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幫助貧困百姓改善生活。他的善舉在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后世楷模。
三、文化傳承與教育推廣
白居易還是一位熱愛文化、關注教育的學者。他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提倡學習儒家經典和傳統文化。他曾在多地設立學堂,親自授課講學,傳授文化知識和人生哲理。他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才能。這些教育理念在當時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后世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白居易是唐代文學巨匠和杰出政治家、哲學家。他的文學革新和詩歌創作成就卓越,對唐代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社會改革和民生關懷體現了深厚的人文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感;他的文化傳承和教育推廣則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白居易的一生是充滿光輝和傳奇的一生,他的事跡和成就將永遠銘記于人們心中。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相關文章: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08-22
白居易的文學成就03-24
韓愈主要成就12-26
詩人李白的主要成就12-07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詩歌成就04-01
唐代詩人李白的主要成就01-31
韓愈的主要成就有哪些05-11
《贈汪倫》李白的主要成就04-01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響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