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夜雪》全詩翻譯及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并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那什么樣的句子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夜雪》全詩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居易《夜雪》全詩翻譯及賞析 1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翻譯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致非常。“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
賞析
這首五絕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贊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么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里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白居易《夜雪》全詩翻譯及賞析 2
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注釋
訝:驚訝。
衾(qīn)枕:被子和枕頭。
折竹聲:指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響。
賞析
在大自然眾多的景物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冰清玉潔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贊美。在卷帙浩繁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這首詩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詠雪詩中寫夜雪的不多,因為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富于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跳出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窠臼,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再現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為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里已感衾冷,足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于“寒”之外見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說明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積得深,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面烘托,句句寫人,卻處處見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轉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于“ 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傳達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獨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布局井然,層層推進,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結尾句以有聲襯托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雋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也表露無遺。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冬天所作。詩人當時45歲,任江州司馬。當時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心中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白居易《夜雪》全詩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白居易《憶江南》全詩翻譯賞析06-23
白居易《琵琶行》全詩賞析及翻譯06-12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詩翻譯賞析01-24
白居易《長恨歌》全詩翻譯賞析09-28
白居易《暮江吟》全詩翻譯賞析11-07
白居易《望月有感》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07-28
白居易《采蓮曲》全詩翻譯06-13
白居易《夜雪》的賞析10-18
白居易詩詞《錢塘湖春行》全詩翻譯賞析03-25
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