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青門柳》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青門柳》,歡迎大家分享。
青門柳 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折柳贈別詩,因“柳”與“留”諧音,離別贈柳表達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這里的柳是別離之柳,表達了詩人傷春嘆別之情。
拓展:《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原文賞析
原文:
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墻,鶯窗人起未梳妝。
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閨中紅日奈何長。
詩詞賞析:
這首小令寫春日少婦的寂寞。上闋前二句以瑰麗的彩筆描繪出姹紫嫣紅的滿園春色:鵝黃的新柳,嬌紅的桃杏,映著青青的.芳草,織就一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春到青門”四字極有詩意,詞人把春天來到人間的景況形象地比擬為春姑娘翩翩地來到大自然的芳草青青的門檻,這想象是多么新奇,美麗而又得體貼切,“柳色黃”三字也用得妙,在“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早春季節,柳梢最初綴著的是米粒大的新芽,而新芽初茁之際,柳條上便綴滿了鵝黃的嫩葉,漸漸才變成淡綠碧綠的成葉。前人有“柳垂金線拂平橋”之句,即是描寫這一“柳色初黃”的情景。次句“一梢紅杏出低墻”一出,畫面就更為之增色,,在鵝黃淡綠的背景上加添了緋紅瑰麗的一筆——一枝紅艷艷的杏花探出低低的墻垣,呈現在我們眼前,就益發感到春色的迷人。北宋詞人宋祁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名句,南宋詩人葉紹翁也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絕唱,但他們皆在馮延巳之后,從字句的安排與意境的經營上都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淵源關系,后二者較之前者雖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最早能吟出這樣佳句者卻有不可替代的美學價值。
前二句對于“鶯窗人起未梳妝”來說是一種反襯,即以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與萬紫千紅來反襯人物的慵懶無緒與黯然寂寞。“鶯窗”這一意象也捕捉得十分美妙,它使我們聽到窗外鶯啼的婉囀,也使我們聯想到草長鶯飛的美麗意境,還使我們想起“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的名篇。黃鶯兒真的驚破了麗人的好夢了嗎?她悻悻地、懶懶地起了床,卻懨懨地、遲遲地不去梳妝打扮。“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悅己者遠在他鄉,是沒有心思去拭容飾貌的。
下闋緊承上闋第三句,描寫少婦起床后呆呆地出神、默默地癡想的神態:方才在繡帳中縈回的別夢已成為依稀的碎影,而玉爐中裊裊香篆更增添了心境的寂寥。“玉爐空裊寂寥香”一句,把女主人公寂寥的心境形象化:她那落寞心緒正象裊裊香篆悠悠地舒卷、輕輕地飄散著。詞人在這里找到了一個最能外化主人公心境的意象。尾句“閨中紅日奈何長”乃點題之筆,良辰苦短,愁日倍長,這是人的心理時間在起作用。對于一個無所事事只盼良人歸來的閨中少婦來說,她肯定感到時間是無可奈何的漫長。這也正是有閑階級的婦女不幸之所在。
【白居易《青門柳》】相關文章: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鑒賞09-17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原文及賞析07-20
《浣溪沙·春到青門柳色黃》原文及賞析08-17
《勤政樓西老柳》白居易11-10
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09-03
秦觀-詩詞《青門飲》11-13
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鑒賞11-27
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詩歌鑒賞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