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有關元宵節的手抄報資料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動手、動腦的習慣。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4有關元宵節的手抄報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的手抄報資料
元宵節祝福語
1、喜慶元宵佳節,我祝你:日圓,月圓,圓圓如意。官源、財源,源源不斷。人緣、福緣,緣緣于手。情愿、心愿,愿愿成真!元宵節快樂!
2、元宵節來臨,送你一盞美麗的彩燈,祝愿你的生活五彩繽紛;送你一碗甜甜的湯圓,祝愿你的愛情甜蜜美滿;送你一聲真摯的祝福,祝愿你的日子開心快樂。
3、帶上誠摯的祝福,愿你開心大本營,開心總動員,開心大風車,開心每一年,開心每一月,開心每一天,開心每一刻,開心,開心,元宵節開心。
4、海天一色慶元宵,想念時刻靜悄悄,祝福緩緩起浪濤,給你問候蕩最高,且把關懷掛樹梢,但求幸福為你俏,元宵到,衷心祝愿你節日快樂,前途看好。
5、把一顆顆幸福圓滿都送到你嘴里,要好好吃啊!
6、你不是餃子卻有陷兒。你不是餛沌卻也有湯。你不是糖果卻也很甜。我已經迫不及待了!來吧我的湯圓!來吧我親愛的元宵節!
7、春天已經悄悄來到我們身邊,元宵佳節,春風熏陶著沉醉的夜晚,我用心疊一只紙鶴,裝上我滿滿的祝愿,飛翔在天邊,飄落你身前,祝你元宵節愉快。
8、我在這里,你在那頭。我望著窗外,伴隨著無盡的思念仿佛看見你忙碌的身影,月兒圓盼團圓,好想對你說:親愛的`,我下班了,麻溜煮湯圓!
9、平平淡淡如一杯清水,普普通通是一介白丁。但善良是我的品格,熱情是我的天性,真誠是我的原則,祝福是我的習慣。正月十五將臨,祝你及家人開心健康!鴻福無疆!
10、明月當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湯圓別樣甜,快樂常伴你身邊,溫馨短信給你發,此后你將大發達,正逢佳節,祝愿你心想事成,順心如意。
11、過年好,元宵到,幸幸福福一年繞;過年好,元宵到,開開心心四季妙;過年好,元宵到,順順利利全家好;過年好,元宵到,團團圓圓過元宵。
12、元宵到,祝福短信到,愿你一年都不會刪掉;祝福電話到,愿你四季都不會掛掉;祝福的歡語到,愿你一生都不會忘掉;祝福心意到,愿你一世都不會抹掉。
13、元宵節到了,祝你今后的日子像黑芝麻元宵般健康,像桂花元宵般香甜,像五仁元宵般豐富,像豆沙元宵般細膩延綿。吃下這碗元宵你將永遠幸福!
14、元宵到,送你一個彩燈,紅色代表開心,綠色代表幸福,黃色代表夢想,藍色代表思念,橙色代表寄托,紫色代表希望,青色代表吉祥,愿繪出你四季的安康!
15、帶著誠摯的祝福,祝福你元宵佳節好事如正月十五的月兒一樣圓,好運如湯圓一樣圓又圓,好日子如彩燈一樣五彩繽紛,祝你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傳說
1、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2、火把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于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3、“三元說”
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元宵節的作文
我喜歡辭舊迎新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但我更喜歡的是張燈結彩、吉祥如意的元宵節。
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它既有正月里的喜慶,又能賞月、看花燈、猜燈謎,還有那令人饞涎欲滴的湯圓,想起來都忍不住流口水呢。說到湯圓,有一年元宵節我還和媽媽一起包過呢。我們先將糯米粉倒入碗里,然后往碗里加一點水,把它們均勻地攪拌在一起,揉成一個大面團,接著把大面團搓成長條形,切成一個個小塊,然后把小塊搓成小圓球,壓扁,在中間放上好吃的黑芝麻餡,再輕輕捏幾下,把餡包住,再搓圓,一個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做好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這是元宵節最好的晚餐。
晚飯過后,爸爸媽媽會帶著我去看花燈。記得那一年的吳山廣場,人聲鼎沸,我仿佛進入了燈的海洋,滿眼都是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花燈,金色的公雞、威武的齊天大圣、可愛的小兔子……看得我目不暇接。我最喜歡的花燈是“龍鳳呈祥”,一條巨型的龍和一只美麗的鳳凰,色彩絢麗、神態逼真,氣勢恢宏。不遠處還有猜燈謎的活動呢。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元宵節,你們也喜歡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