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
清明節雖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有一點是中華民族都一樣的,那就是清明節的意義在于對已逝的親人、祖先、先賢、英烈送上自己的思念和敬意,這種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年年輪回,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下面我們為你帶來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
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 篇1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特色的節日。
“佳節清明桃李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掃墓的時節。在每年的清明節的時候,沈陽城區的人們都要去墓地給逝去的親人們掃墓,那時候就會出現掃墓大軍擁塞于道的景象。其實,清明節時分大可不必要如此擁擠和勞頓的。在我們國家里傳統的清明節時分,本來就是一個從容祭祀掃墓和出門郊游悠然踏青的佳節。清明節的習俗,也不僅僅只是掃墓,還有那出門郊游踏青春游的.習俗。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就生動描繪出當時汴京之外,清明時節人們出門郊游踏青的盛況。在這春暖花開的清明時節的時分,人們三五成群結隊出游,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感受著那春天誘人的氣息。蕩著秋千、放著風箏,有的在拔河、有的圍觀著斗雞、有的在戴著柳絲圈、有的在賞花、有的在蹴鞠,那春天般的快樂也漸漸從喜氣洋洋的臉上,溢滿到了內心之中。
春臨沈陽城的時候,清明節里有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這更應該是有花有酒,更是有情有意的節日了。古時,清明節前一兩天有個“寒食節”。唐代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中說:“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上巳是清明節后傳統的”三月三“,又稱上巳節、踏青節。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三個節時間上非常接近,所以王維詩題中作“寒食”,詩句中又寫到“清明兼上巳”,三個節日并在一起,互作參合。傳統意義上集寒食節與“三月三”等節日于一身的清明,于是就有了雙重主題:“祭掃”與“踏青”,關注人生的兩端“風景”,那就是“追思先人,勿忘生者”。踏青,又叫探春、尋春。從古到今,清明踏青的習俗由來已久。
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 篇2
清明節淵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3-25
清明節手抄報的素材04-02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素材04-08
2024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4-08
初中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8-20
小學清明節手抄報素材04-01
清明節手抄報簡單素材09-04
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素材12-15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文字內容10-18
清明節簡單手抄報素材04-08